管理信息系统作业一及答案讲解复习过程
国开【形考】《管理信息系统》形考任务1-4答案

国开【形考】《管理信息系统》形考任务1-4答案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6分)题目1、1.以下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合成系统B、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C、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D、管理信息系统是模型驱动的正确答案是:管理信息系统是模型驱动的题目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辅助决策的工具B、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人进行决策C、管理科学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学科基础之一D、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正确答案是: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人进行决策题目3、3.一般情况下,可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和基层,其中高层管理属于()A、战术级管理B、战略级管理C、控制层管理D、作业层管理正确答案是:战略级管理题目4、4.管理活动的高、中、基3个层次分别对应着3种类型的决策过程,即()A、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B、非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和半结构化决策C、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一般性决策D、非结构化决策、过程性决策和结构化决策正确答案是: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题目5、5.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A、具体业务过程的自动化B、为战略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辅助决策工能C、服务于组织的中层管理者D、面向需求进行趋势分析题目6、6.ERP的含义是()A、物料需求计划B、企业资源计划C、制造资源计划D、制造资源计划第二代正确答案是:企业资源计划题目7、7.战略级管理属于()A、中层管理B、高层管理C、基层管理D、目标管理正确答案是:高层管理题目8、8.控制管理属于()A、中层管理B、高层管理C、基层管理D、目标管理正确答案是:中层管理题目9、9.执行层或称作业层的管理属于()A、中层管理B、高层管理C、基层管理D、目标管理正确答案是:基层管理题目10、10.MRPII的含义是()A、物料需求计划第二代B、制造资源计划C、物料需求计划D、制造资源计划第二代正确答案是:物料需求计划第二代题目11、1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英文缩写分别是()A、OA、CIMSB、OA、CMISC、CIMS、OA正确答案是:CIMS、OA题目12、12.系统由输入、输出、处理、反馈、控制5要素组成,其中反馈是指()A、给出处理所需的内容和条件B、处理后所得到的结果C、将输出的一部分信息返回到输入,以供对系统进行控制用D、根据条件对输入的内容进行加工和转换正确答案是:将输出的一部分信息返回到输入,以供对系统进行控制用题目13、13.管理是一项有序化的、经常性的过程,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A、信息的收集B、加工C、传输和利用信息D、决策正确答案是:决策题目14、14.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数据库、远程通讯和网络、人员以及过程组成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硬件B、软件C、人员D、普遍性正确答案是:人员题目15、15.信息源中的同一信息可以为多个信息接受者使用,这种特性称为信息的()A、扩散性B、层次性C、共享性D、普遍性正确答案是:共享性题目16、16.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是()A、数据B、信息反馈C、信息循环D、数据加工正确答案是:数据题目17、17.系统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B、闭环系统C、概念系统D、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正确答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题目18、18.信息与管理一样,也具有层次性,从信息来源看,高层信息大多来自()A、外部B、外部和内部C、企业或组织内部D、报表正确答案是:外部题目19、19.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A、IMB、ISC、IND、FS正确答案是:IM题目20、20.比较常见的电子商务模式B2C(或称B to C)是指()A、消费者之间的直接电子商务B、企业与直接个人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是:企业与直接个人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题目21、21.系统分解的原则包括()。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及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信息系统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2、系统: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3、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惧、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4、半结构化问题:决策过程中,有些问题涉及到环境因素、决策者的心理、经验及其它不确定因素,使得决策过程不完全可理解和计算,这类问题称半结构化问题二、填空题1、系统的特征有(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2、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3、按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划分为(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4、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有(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5、西蒙提出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问题划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和半结构化决策)三、简答题1、信息的特征答: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变换性和价值性。
2、决策的四个阶段答:(1)情报活动阶段;(2)设计活动阶段(3)选择活动阶段(4)实施活动阶段3、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数据的区别?答:(1)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2)区别: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即数据是原材料,而信息是产品,信息一定是数据但不是所以的数据都可以成为信息的。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一、名词解释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惧、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二、填空1、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中,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可分为(战略管理、管理控制和运行控制)三层次结构。
2、工业企业按其劳动对象来分可分为(采掘业、冶炼业和制造业)三大类3、根据我国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实际情况和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五种4、MRPII是指(制造资源规划);ERP指(企业资源规划);JIT 指(准时制生产);OPT指(最优化生产技术);AGILE指(敏捷制造)5、准时制生产追求的目标是(零库存)三、简答题1、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答:(1)面向管理决策(2)综合性(3)人机系统(4)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5)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及答案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练习11.信息化( A)。
A. 是推动工业化的动力B. 是工业化的基础C. 代替工业化D. 向工业化发展2.信息是构成客观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
(T)练习21.信息(A )。
A. 是形成知识的基础B. 是数据的基础C. 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D. 具有完全性2.管理信息是(A)。
A. 加工后反映和控制管理活动的数据B. 客观世界的实际记录C. 数据处理的基础D. 管理者的指令3.数据(B )。
A. 就是信息B. 经过解释成为信息C. 必须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D. 不经过加工也可以称作信息4.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 C)。
A. 必须全部得到才能做决策B. 有可能全部得到C. 不可能全部得到D. 是不分主次的5、信息(C )。
A. 不是商品B. 就是数据C. 是一种资源D. 是消息6、计算机输入的是( A)。
A. 数据,输出的还是数据B. 信息,输出的还是信息C. 数据,输出的是信息D. 信息,输出的是数据7、按照不同级别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的需要,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以下三级( D)A. 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B. 工厂级、车间级、工段级C. 厂级、处级、科级D. 战略级、策略级、作业级8.数据一般会影响人们的决定,而信息不会。
( F )练习31、数据资料中含信息量的大小,是由(C )来确定的。
A. 数据资料中数据的多少B. 数据资料的多少C. 消除不确定程度D. 数据资料的可靠程度2.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其带给人们的信息量就小。
( Y )3.系统的信息量的增加总是表明不确定性的减少、有序化程度的增加( N )练习41、信息管理正在向(D )发展。
A. 决策管理B. 数据管理C. ERPD. 知识管理练习51、作业信息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B )。
A. 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B. 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C. 执行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系统、信息报告系统D. 战略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业务处理系统2、信息流是物质流的( C )。
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黄梯云课后习题答案

答: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应用以及效率的发挥,其前提是与该系统所处的环境保持动态协调性。
即环境提出的需求制约管理信息系统目标环境因素的差异,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应用方式上有相应的差异。
一般来说,管理信息系统所处的环境中,下列因素可以对该管理信息系统产生影响:1.生产过程的特征差异2.组织规模的差异3.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差异4.组织的系统性差异5.应用者因素的差异2.4 MIS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系统的关系?答:管理决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活动,既有结构化的也有非结构化的。
由于决策问题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式也不一样。
因此,在信息处理中,要充分考虑人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的特点,努力保持人和机器的和谐,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信息系统。
人机和谐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人性化界面。
信息系统作为一个人机交互系统,界面的人性化设计应当使系统的使用者在应用信息系统时,感到得心应手,有助于准确解决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2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
在系统中,对人与计算机进行合理分工,消除对计算机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的一切劳动,从而在繁琐的日常业务处理中更好地应用计算机。
3终端用户的计算能力。
用户通过终端使用各种功能强大的软件存取数据、开发模型,并直接进行信息处理,从而由信息资源的集中处理与控制向着支持用户自己控制、开发和运行的方式过渡。
2.5为何要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试按横向综合和纵向综合举出实例。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各功能子系统组成的,每一个子系统又分为4个主要信息处理部分,通过对其进行横向综合,便于使各层的业务处理一体化,使资源得到综合;而通过纵向综合,便于沟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便于决策者掌握情况,进行正确分析;通过纵横综合,可以使一个完全一体化的系统得以形成,能够做到信息集中统一管理,程序模块共享,各子系统功能无缝集成。
横向综合的实例:把运行控制层的人事.工资等子系统综合在一起,使基层的业务处理一体化。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答案(1)_OK

运行原型系统
提出意见 否
是
是
增加新功能否
否 完成系统开发并交付使用
修改
18
原型法优缺点: 优点:能够运用先进开发工具快速构造原型,缩短开发周期,
容易开发出用户满意的系统。适合小系统、DSS等。 缺点:开发前没有经过严格论证,可能出现原型的报废,造
成浪费;对软件工具要求较高;易造成文档的缺乏。 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因为返工现象特别严重。
三、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 Method,OOM) 面向对象方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它为MIS的开发 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该方法将MIS看作是由一起工作来完成某项任务的相互作用 的对象的集合。 有关概念 对象:是对客观世界中事物实体的抽象。每个实体即称之
为对象。软件中的对象是一个封闭体,它由一组数 据和施加于这些数据上的一组操作构成。
2、“自上而下” (“自顶向下”,TOP-DOWN)的开发策略
基本思想:从整体上协部分,从而构建
系
统整体。
8
即:从MIS总体出发,从整体上确定MIS的功能、模块构 成以及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个子系统, 进而构建MIS总体。
3、两种策略之比较: “自上而下”策略:
7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如何开发MIS?涉及MIS开发策略。 一般认为,开发MIS的策略有以下两种: 1、“自下而上” (“自底向上”,DOWN-TOP)的开发策略
基本思想:从业务系统开始,先实现每个基本功能,然 后逐步集成为整个系统。
即:从各个子系统(模块)开始,开发一个个子系统, 然后将它们组合成MIS总体。
CASE的目的:使开发支持工具与开发方法学统一和结合起来; 通过实现分析、设计与程序开发、维护的自动化,提高管理 信息系统开发的效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最终实现系统 开发自动化。 CASE中集成了多种工具,这些工具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 组合使用,为系统开发提供了全过程开发环境。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大学网络教育 学年第一学期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复习题一、选择题1、数据的关系模型是由若干( A )组成的集合。
A.关系框架 B.网络框架 C. 层次框架 D.其他框架2、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网络拓扑是( B )。
A.环形网络B.星形网络P78C.总线网络D.无线网络3、知识是指信息之间的结构化关联关系。
知识可以分为( A )。
A.事实规则规律B.事实规则方法C.事实模型方法D. 数据信息规律4、C/S模式中,网络中的计算机被分为两大类( A )。
P82A.服务器/客户机B.客户机/浏览器C.工作站/服务器D.个人电脑/HPC5、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C )。
A.系统规划的依据B.系统实施的依据C.系统设计的依据D.系统评价的依据6、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逻辑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是( A )。
A.顺序结构B.层次结构C.循环结构 D.选择结构7、按照数据的动态特性划分,具有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应放在( A )中。
A.处理文件B.主文件C.周转文件D.后备文件8、字母缩写“CRM”代表( A )。
P93A.客户关系管理B.物流管理C.供应链管理D.物料管理9、对称加密技术的特点有( B )。
A.加密解密效率高B.破译困难C.密钥管理容易D.解决了身份认证问题10、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D )。
A.代码设计B.输入输出设计C.程序设计D.系统分析11、构成信息资源的最关键因素是( A )。
A.数据集中统一B.应用数据模型C.具有预测和控制能力D.能够面向决策12、SCM是( B )缩写。
P142Customer Management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Client Management Change Management13、将数据模型在设备上选定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的设计称( C )。
A.概念结构设计 B.逻辑结构设计C.物理结构设计 D.数据结构设计14、以下哪一项的内聚性最弱( A )。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测验作业(一)答案

沈阳铁路局学习中心说明:①阶段测试作业必须由学生书写完成,打印复印不计成绩。
②学生应按有关课程的教学要求,在规定的交纳日期前交纳作业。
③任课教师评定考试成绩后,将成绩与评语反馈给学生本人。
④每一次阶段测试作业成绩记为本学期课程总成绩的20%。
第一部分:一、填空题1。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2。
数字化企业的概念源于欧美,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
3。
人们将研究、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想、程序和基本原则称为(方法论)。
4。
(信息传输)是从一端将命令或状态信息经信道传送到另一端,并被对方所接收的过程。
5.(信息加工)是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过程。
6。
(信息存储)是指将经过加工整理序化后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存储在特定的载体中的一种信息活动。
7.信息存储介质是指(存储数据)的载体。
8.(信息维护)是指保持信息处于合用的状态9.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关于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
10.现行系统中信息的流动关系是以(组织结构)为背景的.11。
业务流程分析可以用(业务流程图)来描述。
12。
数据存储表示数据(保存)的地方。
13。
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绘制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思想是:(自顶向下、由外向里、逐层分解).14.数据字典的使用有两种方式:(人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15.(结构化语言)是一种介于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语言。
16。
新系统逻辑模型是在(现行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7。
(综合计划)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18.(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全面总结,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
二、单选题1。
信息系统一般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接收器和( C )组成。
A。
信息开发者B.信息所有者C。
信息管理者D。
信息维护者2.信息的收集工作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的(B ).A。
设计工作B. 初始工作C。
调查工作D.总结工作3.管理信息的特征有( A )A.管理有效性、决策有用性、系统共享性、需求等级性B.管理有效性、决策有用性、系统独立性、需求共享性C.管理扩散性、信息传输性、系统独立性、需求等级性D. 管理扩散性、信息传输性、系统共享性、需求共享性4。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是(A)。
A.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B.输入设计C.程序设计D.输出设计2. 结构化方法中,自顶向下原则的确切含义是(A)A 先处理上级机关事务,再处理下级机关事务B 先进行总体设计,后进行详细设计C 先把握系统的总体目标与功能,然后逐级分解,逐步细化D 先实施上级领导机关的系统后实施下属部门的系统3. 信息系统的折旧率取决于其生命周期。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较短,一般在(B)。
A. 2~3年B. 5~8年C. 10~15年D. 20~30年4. 在公路运输管理中,若车辆通过道路时是免费的,公路的建设、维护费用依靠税收和财政拨款,这种管理控制称(B)。
A.反馈控制B.前馈控制C.输人控制D.运行控制5. 关于项目工作计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甘特图主要从宏观的角度,对各项活动进行计划调度与控制。
B.网络计划法主要从微观的角度,用网状图表安排与控制各项活动。
C.针对开发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可以通过经常性地与用户交换意见来解决。
D.编制项目工作计划时,要确定开发阶段.子项目与工作步骤的划分。
6. 系统实施的主要活动包括(D)。
A.编码.系统测试B.系统安装C.新旧系统转换D.以上都是7. 系统转换最重要并且工作量最大的是(C)。
A.组织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B.物质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C.数据准备和系统初化工作D.人员培训和系统初始工作8. 用户使用Internet Explorer的企业信息系统的模式是(D)A.主从结构B. 文件服务器/工作站C.客户机/服务器D. 浏览器/WeB服务器9. 数据字典产生在哪个阶段(B)。
A 系统规划B 系统分析C 系统设计D 系统实施10. 管理控制属于(A )。
A. 中期计划范围B. 长远计划范围C. 战略计划范围D. 作业计划范围11.以下各点中(C)不是当代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的特点。
A 工作地点的虚拟化B 经济的全球化C 企业的规模化D 电子商务12. 以下各点中(A)不是系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