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押题卷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11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高2017级高三上期11月阶段性测试文综试题第 I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横断山某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随着海拔上升,该地()A. 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减少B. 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多C. 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D. 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 该地海拔3100 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A. 土壤变化B. 气温变化C. 降水变化D. 坡度变化3. 海拔 3100米以上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主要原因是木本植物的变化改变了()A. 蒸发条件B. 热量条件C. 降水条件D. 光照条件【答案】1. C 2. B 3. D【1题详解】读图可知,随着海拔上升,该地木本植物丰富度总体呈减少趋势,但不是逐渐减少,中间有反复,故排除AB;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少,在3100米后增加的趋势,C对D错。
故本题选择C。
【2题详解】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同比下降6摄氏度,热量条件变差的影响明显,读图可知,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总体随海拔的上升呈减少趋势。
降水变化,土壤变化和坡度变化是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
故本题选择B。
【3题详解】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在海拔3100米以上增多,说明草本物种生存条件在某些方面变好,由图看出该海拔段木本植物丰富度急剧减少,说明木本植物生存条件变差。
由于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高,该海拔段木本植物的减少,从而减少了遮挡,使得草本植物获得了更多的光照,所以草本物种增多。
气温条件、蒸发条件和降水条件不是该段草本植物在木本植物减少的情况下,丰富度增多的原因。
故本题选择D。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等法国农业正着力打造一个“大农业”数据体系,这一数据库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4. 甲地的农民在 1 月份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最想获取的信息是()A. 云层多少状况B. 极端低温的状况C. 小麦出穗的比例D. 小麦抗旱需水量5. 乙地为著名的葡萄产地波尔多,在使用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当地葡萄种植仍未放弃传统,即使是浇水也要经过农业部门的严格审批,其主要目的是()A. 节约淡水资源B. 保证葡萄品质C. 提高作物耐旱能力D. 扩大作物种植规模【答案】4. B 5. B【4题详解】从图中可看出甲地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故D可排除;当地种植的小麦是冬小麦,冬小麦出穗一般是在春季或初夏时节,此时是冬季,故可排除C。
2020年四川省高考地理考前押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四川省高考地理考前押题试卷
一.填空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4分)
1.农村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的空间和各种资源,从事集约化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优化的生态系统模式,该模式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和居民组成。
如图为我国某地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平面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各生态系统产出占总产出百分比)。
据此完成5~7题。
该庭院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A.塑料大棚亚系统B.沼气池亚系统
C.猪舍厕所亚系统D.庭院园田亚系统
2.生态农业分析模型(EA﹣SD模型)体系主要由农业产业链、综合效应和调控政策三个子系统组成。
其中农业部分由肉牛养殖、制沼产业、有机种植等产业部门构成,形成“养牛﹣制沼﹣粮、果、菜种植﹣秸杆造纸、秸杆饲料﹣养牛”的近似闭合的产业循环系统(如图)。
据此完成1﹣3题。
EA﹣SD模型体系无法实现的是()
A.提高资源利用率B.增加经济收入
C.达到零污染排放D.增加就业机会
3.如图是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4.如图表示我国北方某城郊一小型大棚蔬菜生产模式,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
春节期间,大拥内的蔬菜上市时,发现b处附近的蔬菜长势明显不如a处,但口感却优于a处,原因是()。
2020年四川省高考地理考前押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四川省高考地理考前押题试卷解析版
一.填空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4分)
1.农村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的空间和各种资源,从事集约化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优化的生态系统模式,该模式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和居民组成。
如图为我国某地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平面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各生态系统产出占总产出百分比)。
据此完成5~7题。
该庭院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A.塑料大棚亚系统B.沼气池亚系统
C.猪舍厕所亚系统D.庭院园田亚系统
【解答】解:读图可知,该模式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和居民组成,生产食用菌塑料大棚区产出占总产出百分比的76%,是该生态系统产出占总产出百分比最高的,是庭院生态系统的主体。
故选:A。
2.生态农业分析模型(EA﹣SD模型)体系主要由农业产业链、综合效应和调控政策三个子系统组成。
其中农业部分由肉牛养殖、制沼产业、有机种植等产业部门构成,形成“养牛﹣制沼﹣粮、果、菜种植﹣秸杆造纸、秸杆饲料﹣养牛”的近似闭合的产业循环系统(如图)。
据此完成1﹣3题。
第1 页共10 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三5月高考冲刺卷3文综地理试题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6届5月考试(3)文综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l~3题。
1.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30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A. 200mB.250mC 230m D.300m2.某登山旅行者于北京时问14时到达甲处,下列现象一定会发生的是A发现太阳位于乙地上空B急流段的漂流者向正西漂流C.看不到海边丙处游人 D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屯3.某地质爱好者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是该河段A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C.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D.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哈齐高铁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被誉为中国“最北高铁”。
该线于2015年7月4日至8月7日进行试运行。
图1哈齐高铁示意图,完成4-5题。
4.哈齐高铁路基基床采用表面吸附作用很弱的粗颗粒填料,不得含有黏土(含沙粒很少、有黏性,不透水的土壤)。
其主要目的是防止 A.昼夜温差过大 B.旱季就地起沙 C.路基冻胀变形 D.地表积水渗漏5.哈齐高铁建成通车将最先影响齐齐哈尔的 A.城市等级 B.服务范围C.城市规模 D.城市化水平2015年12月14日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定——《巴黎协定》,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
下图为自然界碳、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6-8题。
46°齐齐哈尔南哈尔滨红旗营大庆西大庆东泰康安达肇东哈尔滨北江嫩松花江124°图1省界河流6.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目前要控制的关键环节是A.① B.② C.③ D.④7.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喀斯特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8.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修建水库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 B.湖泊的存在减少了该地区水循环总量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 D.水循环促使了火山和活生物体的形成温哥华是世界最宜居城市之一,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小说中风景描写的考察,可以从有效性、适度性、技术性这三个维度进行。
风景描写的有效性是指小说中风景描写的必要性,是就其价值与意义而言的。
在小说创作中,风景描写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其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从而实现“圆形”人物的塑造要求。
小说中的风景描写既可以展现人物周围的环境,又可以揭示人物的身份、气质和个性,展示人物的隐蔽心理结构,并与创作主题紧密相连。
朱光潜说:“人的思想情感和自然的动静消息交感共鸣,自然界事物常可成为人的内心活动的象征。
”风景描写还有助于小说空间的构建,尤其体现在以地域空间为表征的外在物理空间和以情绪空间、哲理空间为代表的内在心理空间的开拓上。
小说空间是一个虚构的艺术空间,往往由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这两个层面构成。
在物理空间中最为重要的是时空的构建,时空与涉及人物出场、情节推进的风景关系紧密,比如展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呈现时序中的自然环境,进而折射社会大环境。
小说中的风景描写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我想这需要坚持一个适度性的原则。
在有效性的基础上,风景描写过短和冗长都是一种弊病。
英国小说家毛姆曾说:“黎明和夕阳、夜晚的星空、万里无云的暗天、白雪皑皑的山岭、阴森幽暗的树木……所有这一切,都会引来没完没了的冗长描写。
许多描写固然很美,但离题万里。
这是到了很久之后,作家们才明白,不管多么富有诗意、多么逼真形象的景物描写,除非它有助于推动故事的发展或者有助于读者了解人物的某些情况,否则就是多余的废话。
”毛姆点出了风景描写的有效性问题,同时也批评了尺幅“冗长”的缺陷,暗含了风景描写应遵循适度性的原则。
许多人都有过阅读外国经典小说时因过于冗长的风景描写而被迫翻页寻找故事情节的不适阅读体验。
小说是写给读者大众看的,而读者大众是一种“意义动物”。
从传播学和接受学的角度来看,读者大众更希望读到的是有意义的风景,这种有意义的风景是与人物的命运、故事情节的推进和社会宏观背景相关联的,从而“通过类比获得某种对于普遍性和事物关联性的宏大感受”。
2020届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0届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水库局部示意图,水库是良好的钓鱼场所。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春钓浅(滩),夏钓深(潭),秋钓阴,冬钓阳”是钓鱼爱好者们总结出的钓点选择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 水质优劣B. 水温高低C. 水底地形D. 水位涨落2. 夏至日傍晚,某钓鱼爱好者发现太阳照射水面,波光耀眼,严重影响其观察浮漂,该钓位最可能位于()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 B 2. 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综合思维,学生需结合生活知识和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回顾。
【1题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春钓浅(滩),夏钓深(潭),秋钓阴,冬钓阳”实质是根据鱼的习性进行垂钓的原则。
春天钓浅滩是指早仲春时阳光明媚,上下水层温差较大,鱼儿到浅滩处取暖而形成的一种节气性规律;夏钓潭是由于盛夏上层水温超过淡水鱼适温,鱼类逃热趋凉,喜欢待在深水区;秋钓阴是因为一般初秋时节沿袭夏季气候条件,气温较高,鱼喜欢待在阴凉处,形成固定的规律性;冬钓阳是由于冬天气温较低,鱼都喜欢在水的阳面晒太阳,所以冬天选择阳光直射的水面钓鱼。
据此可知,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水温的高低,故正确答案选择B。
【2题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夏至日傍晚发现太阳照射水面,波光粼粼,说明垂钓者站在与太阳相对的方向,根据太阳视运动规律,夏至日傍晚日落方位为西北方,因此该地可能位于东南方,对应图中的丁地。
故正确答案选择D。
【点睛】太阳视运动轨迹(以北半球某地为例):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日最高温等值线(一天中最高气温相等的地方所连成的曲线)图,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某月4日和5日的日最高温等值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该时段的盛行风向为()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4. ①地和②地的气温状况及产生原因是()A. ①地气温低于23℃,原因是地处沿海降温慢B. ①地气温高于23℃,原因是海拔低热量散失慢C. ②地气温低于23℃,原因地处高原空气稀薄D. ②地气温高于23℃,原因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答案】3. C 4. D【解析】【分析】该题组考查气温变化规律,注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能力的考查。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第三次诊断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原卷版)

(2)说明秸秆还田机械的使用对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3)说明相对于小型农业机械,大型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缺点。
(4)从耕地状况分析松嫩平原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原因。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滇池位于昆明市西南,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是一个呈南北向、断裂作用形成的湖泊,地势北高南低,四周环山,盘龙江是其主要入湖河口,螳螂川是现在滇池唯一的出水口。滇池在《水经注》中注释为“滇池者颠也”,即颠倒而流之意,主要指滇池西侧螳螂川的流向,有自低向高“倒流”的假象。历史时期,盘龙江和螳螂川都是自北向南汇入滇池的,南部河流流出汇入红河,属于红河流域;后经地质作用,螳螂川沟通了金沙江,自南向北流入金沙江,南部河流也不再流入红河,整个滇池流域属于长江流域。左图示意古滇池主要水系及流向分布,右图示意现代滇池主要水系及流向分布。
9.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 )
A.地壳运动形成B.火山喷发形成
C.风化作用形成D.侵蚀、堆积作用形成
10.最早形成的是( )
A.高原面夷平面B.高原盆地夷平面
C.高原谷地夷平面D.高原深切河谷区
11.通过该区 川藏铁路最适宜布局在( )
①高原面夷平面②高原盆地夷平面③高原谷地夷平面④高原深切河谷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说明与游览云南东南部滇池、抚仙湖相比,人们游览西北部湖泊感觉到舒适度、安全性不足的原因。
15.【选修6:环境保护】
在内蒙古牧区,一堆堆整齐堆放的牛粪是牧户驻扎地的一大特征。风干的牛粪不仅可以当作燃料,也可以作为蒙古包的防潮保温层,而且有着驱赶蚊虫的作用和一定的杀菌能力,牛粪燃烧的烟雾能有效杀死300多种微生物病菌。在牧区,牛粪是牧民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牛粪储藏量是评判牧民家庭富裕程度的标准之一。下图为风干的牛粪景观图。
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押题卷(含解析)

C。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貌特征,天然风口,多大风天气
D. 植被覆盖率低,对风沙的阻挡作用弱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右玉县地处黄土高原,海拔较高。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地形是夏季凉爽的主要影响因素,A项正确.除青藏高原等高大地形区外,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因此纬度不是右玉县夏季气候凉爽的主要影响因素,B项错误。右玉县深居内陆,不受洋流影响,C项错误.与海洋相比,陆地砂石比热容小,夏季升温快,因此受海陆位置影响,夏季内陆地区气温应较高;右玉县位于大陆内部,D项错误。故选A.
(1)描述伦坡拉盆地5000万年以来沉降变化特点。
(2)推测伦坡拉盆地所在区域4000万年以来地貌的演化过程.
(3)说明伦坡拉盆地所在区域4000万年以来地形变化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4)简述伦坡拉盆地利于龙脑香科植物油脂化石形成和贮藏的环境条件。
【答案】(1)早期(约5000-3500万年)相对快速沉降;中期(约3500~20万年)相对缓慢沉降;后期(约2000万年至今)快速抬升。
11. 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过高时,应对臭氧危害的措施是
A. 减少室内通风换气次数B. 用环保材料进行家庭装修
C。 少用私家汽车,绿色出行D。 关停部分电器,节约用电
【答案】9。 C 10. A 11. A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在高温环境与强紫外线辐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易发生臭氧污染,南京在7月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高温闷热,紫外线强,易发生臭氧污染,C正确;5月广州、6月武汉及8月北京阴雨天气多,气温较低,紫外线弱,不易发生臭氧污染,A、B、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