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K分析在和田台阵监测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多方法联合评估河套地震带的台网监测能力

多方法联合评估河套地震带的台网监测能力韩晓明;刘芳;张帆;赵星【期刊名称】《地震》【年(卷),期】2015(035)004【摘要】使用删除余震后的地震目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Mc值的定量计算和对比分析,对河套地震带的台网监测能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判定.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河套地震带的台网监测能力整体呈现逐步增强趋势.在Bootstrap次数为200的条件下,MAXC方法确定的研究区整体Mc值为ML2.7±0.07,δMc的分布基本控制在ML0.1~0.4之间,EMR方法给出的Mc时序变化范围是ML1.6~2.8;多方法联合测定的Mc值变化范围为ML1.8~3.3,R/S检验给出的结果是ML3.4.对比发现,余震删除对最小完整性震级的计算有一定影响,R/S检验求取的最小完整性震级在余震删除前后相差ML0.9;整体来看,Mc值随时间演化逐渐减小,较小时空范围内的Mc值仍有显著的非均匀性变化现象,不同时段内台网布局的空间调整以及地震事件的时空非均匀性活动可能是主要原因.【总页数】12页(P64-75)【作者】韩晓明;刘芳;张帆;赵星【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呼和浩特01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相关文献】1.阈值监测技术在禁核试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J], 王燕;刘俊民;王海军;唐恒专;李靓;唐伟;刘哲函2.南北地震带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评估的不同方法比较研究 [J], 王亚文;蒋长胜3.景洪电站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评估 [J], 蔡明军;叶建庆;毛玉平4.建设科学、有效的地震前兆监测台网提高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能力--试论当前地震监测台网的三大弊病与三点建议 [J], 汪成民5.山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评估 [J], 季爱东;石玉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临安地震台阵勘选测试与背景噪声水平分析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OBSERV ATION AND RESEARCH第41卷 第6期2020年 12月Vol.41 No.6Dec. 2020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doi: 10. 3969/j. issn. 1003-3246. 2020. 06. 0060 引言地震台阵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用于检测、区分核爆炸信号和地震信号(郝春月等,2002,2007,2008)。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郝春月,2000;唐明帅,2011)。
在大中城市周边建设地震台阵,可解决城市内地震监测台站建设不便和背景噪声高等问题(段天山,2009;段天山等,2009a ,2009b ),增强人口密集区的地震监测能力(于海英,2004),为大中城市的防震减灾保驾护航。
对于沉积层较厚的区域,采用深井地震观测可以有效降低背景噪声,但井下地震台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较高,且运维周期长,限制了其在台网中的实际应用,而在此类区域周边建设一个地震台阵,既可以增强区域地震监测能力,又能更好地区分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郑重,2000)。
杭州湾地区沉积层较厚,寻找合适地点建设基岩台站比较困难,而为了适应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增强该地区地震和非天然地震的监测能力显得更加迫切。
为此,拟在浙江临安建设地震台阵,增强长三角地区地震监测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浙江临安地震台阵的勘选工作,并计算和分析测点的背景噪声。
在此次台阵勘选过程中,清晰记录到2017年4月12日和13日分别在我国浙江临安发生的一次4.2级地震及菲律宾发生的一次远震事件波形。
1 台阵建设概况临安地震台阵布设在浙江省天目山区,位于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东坑村、指南村浙江临安地震台阵勘选测试与背景噪声水平分析李 俊 陈依伲 张 明 于俊谊徐梦林 汪贞杰 陈军辉(中国杭州310013浙江省地震局)摘要 在大中城市周边建设地震台阵,可解决城市内地震监测台站建设不便和背景噪声高等问题,增强人口密集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FAST台址环境对GPS-RTK测量精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FAST台址环境对GPS-RTK测量精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宋本宁;朱丽春;于东俊【摘要】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500 m口径球反射面射电望远镜)是我国正在贵州建设的重大科学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中FAST馈源一次支撑测量精度要求17 mm,将采用GPS-RTK与全站仪两种测量方式,本文主要通过实测数据分析FAST台址洼地环境对GPS-RTK测量精度造成的影响,并根据FAST台址地形图和馈源舱的运行轨迹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1)006【总页数】6页(P49-54)【关键词】FAST;GPS-RTK测量;精度【作者】宋本宁;朱丽春;于东俊【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25;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012;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012;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28.4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500米口径球反射面射电望远镜)是我国正在贵州建设的重大科学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利用贵州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在坑内铺设500 m球冠反射面,通过主动控制形成抛物面以汇聚电磁波,采用轻型钢索拖动并联机器人实现望远镜的指向跟踪,其三项创新开创了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最终效果如图 1[1]。
图2 馈源舱运行范围示意图图1 FAST效果图1 应用背景1.1 台址环境概况FAST项目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地理位置约为东经106°51',北纬25°39'。
该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洼地,山顶最高海拔约1194 m,洼地最低海拔约841 m,洼地四面环山,高山耸立,地形陡峭,通视条件较差。
磁盘阵列技术在新疆遥测地震台网数据存储中的应用

2 1 年 00
第2 期
6月
内 陆 地 震 IL N E R H U K NA D ATQAE
中图 分 类 号 :35 7 P 1 .
V 1 2 NO 2 0 .4 .
Jn ue
2 0 01
文章 编 号 :0 1 9 6 2 1 )20 6 -8 10 - 5 (0 0 0 -100 8
图 1 新 疆 遥 测 台 网 中心 处 理 系统 软 件 的 系 统 框 架 图
Fg 1 T ess m s utr gaho poes gs ta et e eyntokcne f ijn i h yt t cue rp f rcsi ow r i t lm t e r e t o n ag . e r n f enh e r w r X i
1 1 数 字地震 台网 中心 处理 系统 软件在 新疆遥测 台 网的应用 .
“ 新疆 数字地 震观测 网络 ”项 目数 字地 震 台 网 中心 处 理 系统 软 件是 根据 “ 国数 字 地 震 中 观测 网络 ” 目测 震软件 C -1的相关任务 而开发 的 台网专业 软 件 ( 1 。整 个 系统 基于 数 项 Z0 图 )
据 流 , 1台使 用 Sr rSre 的流服 务方 式直接 收取所 有 台站 数据 , 负责 给 国家 台 网 中心 另 ev 2 evr e 并 传 数 。“ 新疆 数字 地震 观测 网络 ”项 目数字 地震 台 网中 心处 理 系统 软 件 在新 疆 遥 测 台 网应用
系统结 构如 图 2所 示 。
作者简介 : 冉慧敏 (9 9一) 女 , 17 , 硕士, 助理工程师 ,0 7年毕业 于新疆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数 据库应用 专业 , 20 现 从 事地 震 监 测 工 作 . ・ i erm@13 cm Ema :ch l 6 .o
新疆于田地区背景地震与触发地震活动分析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 ATION AND RESEARCH 第42卷 第2期2021年 4月Vol.42 No.2Apr. 2021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新疆于田地区背景地震与触发地震活动分析张盛峰1),2) 张永仙2) 庄建仓3)1) 中国江苏21002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中国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3)日本东京190-8562日本数理统计研究所第一作者简介:张盛峰,男,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后,从事统计地震学及地震预测预报的基础研究。
E -mail :shengfengzhang87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004038);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8YFE010970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2020IEF0501);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编号:2020LNEF04);地震数值预测研究和传统方法评估试点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8GSF120002)doi: 10. 3969/j. issn. 1003-3246. 2021. 02. 025新疆于田地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6.0级以上地震,北京时间2020年6月26日在此地区再次发生M S 6.4地震。
震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紧急开展地震应急会商,并组织多家单位针对此次地震开展了虚拟科考工作。
其中,所发生的地震是否属于其他强震的余震,与历史上已发生的多个强震存在怎样的关系,或者还是属于独立的背景地震活动,这是震后科考工作需要回答的一系列问题,而时—空ETAS 模型为解答此类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统计工具。
为更好地研判此次于田M S 6.4地震是否为周围地区已发生强震的余震,尤其是与2008年3月21日和2014年2月12日2次M S 7.3地震序列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本工作利用时—空ETAS 模型对1970年以来研究区发生的地震序列进行分析,通过模型拟合获得了若干表征地震序列特征的模型参数,给出了区域背景地震活动水平、表示地震活动丛集特征的丛集率指标以及包含背景和丛集活动的总地震活动水平等结果,并利用随机除丛方法将背景地震活动与丛集活动剥离开来,得到了每一个地震事件作为背景事件或者触发余震事件的概率。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文中油田的应用

文 中油 田是 1 8 9 7年投入开发 的高压低渗 油藏 , 期望通过微地 震地 下影像 技术研究 的开展 , 图发现在此期 间由于注水产 生的破 裂位 置 , 试 以进一步解释该块 的裂缝或裂缝带 、 水驱前缘 或主要水 淹区 、 剩余油储 区及其构造等等 , 从而为油藏下步注采调整和剩余 油挖潜提供依据 。
科 技信 息
工 程技 术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文 由油 田响应用
任 福 强 曹修 恒 侣翠 爱 侣 张 宪 杨 海 燕 (. 1中原 油 田地 球 物理测 井公 司 2中原 油 田采 油 三厂 3中原 油 田采 油一 厂 ) . .
[ 摘 要] 本文介 绍微地震监 测技 术的基本原理 、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 , 以文中油田 日常注水破 裂监 测为 实例阐述 了该项技术 并 的关键技 术及 其监测过程 , 描述 了文中油田裂缝分布 、 水驱前缘及 其剩余油分布规律 , 其结果与生产 实际比较吻合 。现场应用结果 表明微地震地下影像技 术是 应用于油气田勘探 开发 中的一种新技术 , 具有很 高的推广应用前景。 [ 关键 词] 微地震 地 下影像 监测 文 中油田 裂缝 带 速度反演
2 微 地 震 地 下影 像 技术 原 理 、
微地震监 测技术是通 过观测 、 析生产活动 中所 产生 的微小 地震 分 事件来监测生产 活动 的影 响 、 效果 及地 下状态的地球 物理技术 , 其基础 是声发 射学和地震学 。微地震监测 主要包括数据 采集 、 震源成像 和精 细反演等几个关 键步骤 。微地震 监测的主要依据就是各传感器记录下 的微地震事件信号波形 。该 波形含有最新的事件发生时震源及其附近 的岩石状态信息 , 信号 波形中尽可能多地把有用信息提取 出来 , 从 并用 些定量 的参数( 主要用 于表征岩石应力 、 应变 的动态演变和同岩的最 终破坏) 来表示 , 以提供 给工程 应用。微地震地下影像技术 是近年来出 现 的用 于油气 田勘探 开发 中的新 技术 , 地震 波波速异常在 空间上的分 布往往 对应于 岩石 或土壤成 分变化在空 间上 的分布 , 据此 可以得到深 层构造 面的空间状态。可以解析深层地质构造 、 研究裂缝分布 、 监测注 水破 裂 、 驱前缘 位置及优 势注水 方 向等 , 基础是声 发射学 和地震 水 其 学, 主要包括数据采集 、 震源成像和精细反演等几个关键步骤。 3 微 地 震 地 下 影 像 技 术 配 套 关 键 技 术 应 用 、 31 .数据采集 从 2 0 年 6月 1日到 2 1 年 5 6日, 09 01 月 利用微地震数据采集站共 4 6 台, 文中油田 8 k 的范围内的 2 个 观测点 , 在 . m 6 8 布设成一个小型地面观 测 台阵持续进行 天然微地震 观测 。
鹤岗地震台阵勘选数据分析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OBSERV ATION AND RESEARCH第41卷 第6期2020年 12月Vol.41 No. 6Dec. 2020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doi: 10. 3969/j. issn. 1003-3246. 2020. 06. 0040 引言地震台阵是在一定孔径范围内由多个子台排列组成的观测系统,应用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将各子台数据汇集起来,可提取到单台无法探测的微弱信号,不仅使地震监测能力得到加强,也使地球精细结构研究成为可能(杨千里,2019;郝春月,2016)。
为了不同的需求目标,我国已建设那曲、和田、海拉尔、兰州等地震台阵(郑重,2014)。
黑龙江省依托“一带一路”地震台网建设项目,拟在鹤岗周边建设地震台阵。
台阵布设方案如下:采用同心圆型NORESS 环形分布,孔径约3 km ,由4个同心圆环组成,包含25个子台,其中1个参考台,24个子台。
第一环半径200 m ,布设3个子台;第2环半径400 m ,布设5个子台;第3环半径800 m ,布设7个子台;第4环半径1 600 m ,布设9个子台。
两两子台组合间距共105个,距离在192—3 205 m 。
2019年8—9月,完成第二次15个子台台址的初步勘选工作(3-7子台地震计垂直分量损坏),完成了台阵勘址数据噪声功率谱估计、台阵噪声均方根计算,并分析勘选点位的环境噪声,为今后地震台阵建设提供依据。
1 台阵布局和勘选2019年8月2日至9月4日,黑龙江省地震局在鹤岗地区进行台阵勘选测量。
勘选期间布设15个子台组成临时台阵(图1,图2),勘选点位按照同心圆形布设。
勘选仪器采用英国CMG -3T 甚宽频带地震计,频带宽度120 s —50 Hz 、灵敏度2×1 000 V/(m/s)、动态范围>145 dB ;数据采集器采用美国Reftek 公司生产的Reftek -130B 地震数据采集器,采样率100 sps 连续记录。
CGGM全球地磁场模型和新疆地区台站主磁场逐月变化的一致性分析

CGGM全球地磁场模型和新疆地区台站主磁场逐月变化的一致性分析作者:翟世龙黄静雷晴麦麦提敏·图尔贡艾萨·伊斯马伊力来源:《地震研究》2024年第02期摘要:对2018年8月—2022年7月新疆地区的5个地磁台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剔除外源变化磁场的处理,同CGGM全球地磁场模型的主磁场计算值进行一致性分析。
结果表明:①台站观测的月变化速率观测值要略大于模型计算值,磁偏角D、磁倾角I的最大月变化速率差为0.086 88′,其它5个要素中最大月变化速率差仅为0.891 4 nT。
②CGGM模型和IGRF13模型计算值F值的均方根误差相差26.7 nT,随着“张衡一号”地震电磁卫星数据的增多,CGGM模型的计算精度还会进一步提升。
③台站观测和模型计算的逐月变化量偏差很小,表明CGGM 模型计算值和台站观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④通过提取静日子夜均值的方法并不能够完全剔除外源场的影响,台站观测逐月变化量中会有几个nT的剩余磁场叠加其中,导致了台站观测值和模型计算值逐月变化差值的离散程度略为增大。
⑤后验比较分析表明,CGGM模型的长期变化主磁场预测值和台站观测值之间一致性较好,可以很好地描述主磁场的长期变化。
关键词:CGGM模型;新疆地区;张衡一号;主磁场;逐月变化;一致性中图分类号:P315.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24)02-0253-10doi:10.20015/ki.ISSN1000-0666.2024.00170 引言地磁场是重要的地球物理场之一,它是一个矢量场,是空间位置和时间的函数(陈斌等,2012)。
地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磁性岩石以及分布在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电流所产生的各种磁场成分叠加而成的。
其中内源场起源于地表以下的磁性物质和电流,分为地核场(主磁场)、地壳场(岩石圈磁场)和感应场3部分,外源场起源于地表以上的空间电流体系,主要分布在电离层和磁层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然后对信 号进 行迭加 , 在迭 加 时 , 以采 用 直接 迭 加 、 迟一 相 加 和加 权一 延时~ 相 加等 可 延
技巧 。在迭 加之前 , 每一迭加 信号 进行 各 自滤 波有 助 于改 善 迭加 结果 。滤 波器 可 根据 给定 对
的子 台分布 的形状 及 记录的到 时差 的估计 范 围进 行设 计 。可 以是多 种 多 样 的 , 常采 用 最大 通 似然 法滤 波 ( 最小 方差线 性无偏 估计 ) 和维 纳 滤波 ( 佳滤波 器 ) 最 等方法 。 聚束有 常规 聚束 、 视速度扫 描 聚束及 频率 扫 描 聚束 等类 型 。常 规 聚束 是 对所 选 取 的记 录
台阵数 据处 理方 法 是地 震信 号分 析 的重要 工 具 , 方 法 一 直 在 发展 完 善 。其 中 F K分 析 该 .
息 , 而获 得 比单个 地震 台更 强 的地 震监 测 能力 , 从 特别 是提 取 微弱 地震 信号 的能 力 。 法 是 台阵数 据处 理 的基本 方法 之 一 , 可增 强从 地 震记 录 中提 取可靠 信 息和 信号 监测 能力 , 它 提
第2 2卷
20 0 8年
第 3期
9月
内 陆 地 震 IL N E R H U K NA D A T Q A E
中 图分 类 号 :3 56 P 1 .
Vo _ 2 No 3 I2 .
S p e.
20 08
文 章编 号 :0 18 5 (0 8 0 -2 90 10 -9 6 2 0 】30 1 -7
阵是在与所观测地震波波长相当的孑径范围内有规则 的( L 直线 、 图形或三角形等) 排列安装若 干地 震计 ( 台 ) 子 的地震 观 测系 统 , 采 用独 特 的 地 震 数 据处 理 方法 , 各 子 台 的数 据 汇 聚 在 它 将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起, 抑制地面噪声 , 提高信噪比 , 突出有用地震波信号和获取有关震 源及地球 内部结构 的信
20 2
内
陆
地
震
1 1 波 形 聚 束 .
波形 聚束法 是 台阵数 据处 理方 法 巾的一种 常 规方法 。对地震 波形 聚束 可 以有 效地 压制 干 扰噪 声 , 增强 地震信 号 , 而更 好 的进 行 视慢度 矢量 和方位 角 的计 算及 地震 定位 。对某 一地震 从
台阵 , 假定 台阵覆 盖地 区的地质 构造 是基 本均 匀 的 , 震 中距 远 远 大 于地 震 台阵 的 尺度 , 且 则在
( )准确估算地震信号的方位角和慢度 , 2 在提高地震定位精度的同时, 也更便于数据处理
分析 时的震 相识 别 和关 联 。
收 稿 日期 :0 80 -0 修 回 日期 :0 80 .2 20 -13 : 20 -51 . 作者简 介: 兰兰 , , 士, 唐 女 硕 助理工程师 , 主要从 事地 震监测 及地震数据处理等工作
地震 台阵各 子 台记 录的 同一地 震事件 的 同一震 相 的视 速度 可 以认 为是 相 似或 相 等 , 录的某 记
一
震 相对 于各个 子台而 言 , 波形具 有极 大 的相关性 。 其 由于在 台阵 中所 记录的各 道 的噪声水 平往 往 是不 可 能相 同的 , 以要 对 噪声 记录进 行归 所
关 键 词 :- 分 析 ; 田台 阵 ; 测 能 力 FK 和 监
地震 台 阵最初 是 在 2 O世纪 5 6 0~ 0年代为 监测 地 下核 试 验的需 要 而发展 起来 的 。随 着地
震 观测技 术 、 电子技 术 、 讯技 术 和计算 机 技术 的 日趋 成 熟 , 震 台 阵不 断 发 展起 来 。地 震 台 通 地
时段 进行相关 处理 , 时间延迟 。对 于随 机噪声 , 求 利用 简单 聚束 扫描 即可 压制 噪声 ; 于 相关 对
噪声 , 可用频率扫描聚束或视速度扫描聚束来研究穿过台阵的波的详细特性 , 增强有用信号 ,
提高 信噪 比 ; 频率 扫描 聚束 法指 在频 率域 上滑 动扫描 聚束 。若有用 信 号在某 一频率 范 围 , 扫 则
震 台所无 法替 代 的 。 台阵要 达到 的主 要 目的有 两点 :
( )采用 聚束 法 ( 1 即相 干 滤波 的方 法 ) 提 高信 号信 噪 比。对有 Ⅳ个 子 台的 台阵 , 来 假定 信
号完 全相 关 而噪声 完 全不相 关 , 震 波 形经 过 Ⅳ 个 台计 算 波 形 聚束 后 , 噪 比 比单 台记 录提 地 信 高 倍 ;
文 献标 识 码 : A
F K 分 析 在 和 田 台 阵 监 测 能 力 评 估 中 的 应 用 .
唐兰兰, 段天 山, 慧敏 冉
( 新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 地震 局 , 疆 乌 鲁 术 齐 80 1 ) 新 3 0 1
摘要: 利用 FK分 析处理地震 台阵数据 , — 进行地震波场分析 , 按频率分量 、 速度矢量来分 解几乎 同时 到达 台阵的信号 , 识别来 自不 同方位角和不同慢度 的波 , 有助 于地震波类 型鉴别研 究 。主要 讨论 了 FK分析具体实 现的方法和如何应用 于新疆 和田台阵监测 能力 的评估 中。 .
法 的研究 还处 于起 步 阶段 。
1 台阵数 据 处 理 的 理 论 基 础
台阵记 录到 的 信号实 际 上是 由具 有不 同速 度 和来 自不 同方位 角 的波叠加 而成 的一个 地震 波场 。对这 些信 号进 行 FK分 析 ( 率 - 数 分 析 ) 台 阵数 据 处 理 所 独 有 的优势 , 单个 地 — 频 波 是 是
高观测数 据 质量 , 紊 乱 的强 烈 干扰 背景 中突 出有用 的地震 波 信号 , 高事件 定位 精度 。 它对 从 提 于 不 同慢 度 、 同频 率 的波 的识 别和分 离 , 不 有助 于 地 震 类 型鉴 别 研 究 , 可 用 于上 地 幔 地 区差 还 异 的研究 , 定地 震 噪声 波 场 特 性 等 … 。在 我 国大 陆 地 区 , 震 台阵 的建 设 以及 数 据 处 理 方 确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