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师的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结构工程师工作总结和展望

结构工程师工作总结和展望

结构工程师工作总结和展望
作为结构工程师,我深知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设计和分析建筑结构,更是为人们的生活和安全保驾护航。

在这个职业中,我不断学习和成长,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展望,希望与大家分享。

首先,作为结构工程师,我们的工作需要对建筑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我们要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性能,掌握结构设计和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需要与建筑师、土木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建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结构工程师的工作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掌握先进的结构设计软件和工具,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和改进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方式,为人们创造更安全、更美观、更环保的建筑。

最后,展望未来,我相信结构工程师的工作将会更加重要和有挑战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建筑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将面临更多复杂的工程和设计任务。

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到建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中,为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作为结构工程师,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会不断成长和进步,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结构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3篇

结构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3篇

结构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3篇Model work summary of Structural Engineer (latest edition)汇报人:JinTai College结构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3篇前言: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

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

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结构工程师工作总结模板常用版2、篇章2:结构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3、篇章3:结构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本(通用版)篇章1:结构工程师工作总结模板常用版xx项目从XX年4月中旬正式施工到现在,其中制管车间门架式钢结构总面积 9820㎡,预留仓库门架式钢结构总面积3840㎡,主体分别于XX年6月初,XX年10月中旬全线投入使用,这成绩与公司的正确领导及项目部全体员工的辛苦劳动是分不开的,也是我们设计部、物资部、工程部等公司上下团结协作的结果。

在工程的整体建设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些自身的不足,团队的融洽度等等都是影响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为此,现将工程工作总结如下:一、工期进度方面工程在建前期,在公司上下一致的努力下,整体运作良好,工程从安全,质量,进度等各方面呈现良好趋势,但是原材料的加工好坏是一项重要环节,为此在材料进场过程中,对其材料的审核验收关系到工程安全、进度等重大环节。

(材料常出现的问题:1,材料与原图纸不符。

参照图纸逐一检验,确保材料的无误性;其次原材料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公司加大力度对其进行监督以确保材料的正确生产为之后的不必要麻烦做好保证。

结构工程师经验总结

结构工程师经验总结

结构工程师经验总结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我在这个行业中已经工作了多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以下是我在这个职业中的经验总结。

首先,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最重要的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熟悉各种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了解结构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掌握结构分析和计算的工具和软件等。

只有具备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够准确地进行结构设计和分析,并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次,沟通能力也是一名结构工程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在工作中,我往往需要与业主、建筑师、建筑工程师和施工人员等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沟通和协作。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解决各种问题和纠纷,都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能力。

另外,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才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此外,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我也认识到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结构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保证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竞争力。

我经常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研讨会,并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行业报道,以保持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此外,我还发现,项目管理和组织能力也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我往往需要同时处理多个项目,协调各个相关方的工作,安排和监督施工进度,并及时解决工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因此,良好的项目管理和组织能力对于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至关重要。

最后,我还要强调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性。

作为结构工程师,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对设计和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我在这个行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我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持续学习的态度,项目管理和组织能力,还具备了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这些都是我在结构工程领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构工程师实习总结(5篇模版)

结构工程师实习总结(5篇模版)

结构工程师实习总结(5篇模版)第一篇:结构工程师实习总结实习总结我于2018年3月21日加入XX大家庭,成为一名试用员工,在公司担任机械结构工程师一职,至今已近一个月了,目前主要负责项目:升降台结构设计与制作和电池拆卸装备。

通过这一个月的工作与学习,我对公司的部门结构、协同合作方式、工作环境、项目框架、开发方式等已轻驾就熟。

一个月的工作中,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支持与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工作很快走入正轨,在主要项目(升降台结构设计与制作)设计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引以为戒:第一:专业知识需不断扩充学习和巩固。

吾日三省吾身。

在升降台的设计过程中,发现自己某些要点缺少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使之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以及在重要部件结构设计上碰到困难,需要查阅资料和借鉴其他结构设计,导致设计进度缓慢。

第二:知识面有待提高和扩展。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需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知识面,不但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运用外,还应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知识和技能,并建立起较为有效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更高效的做好工作。

第三: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在汇报工作进度以及与领导沟通讨论中,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或许是不够自信的胆怯心理或者是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还有点不熟。

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加强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巩固知识,通过多做、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我的各项技能。

并且要不断锻炼自我的胆识和毅力,提高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并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用心、热情、细致地的对待每一项工作。

第二篇:结构工程师以下内容都是来之于门户垂直招聘网站土木英才网请认准域名青岛市热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结构工程师具有国家热力专业甲级设计资质,特种设备(压力管道)设计资质,工程咨询丙级资质,1999年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

结构工程师十年设计经验总结

结构工程师十年设计经验总结

构造工程师十年设计经历总结(1).阳角面积在整个根底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

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假如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根底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害处。

(3).假如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

1).从构造角度来讲,假如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根底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别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

必要时可加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

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

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敏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根底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

当为多层建筑时,构造也可谦让一下建筑。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范围内加密。

纵筋总量:3.85*9*8=281kg,箍筋:0.395*3.5*50=69,箍筋/纵筋=1/4,假如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

且不说要强剪弱弯。

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构造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适宜的。

梁板构造,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

在扁梁构造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

结构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0篇)

结构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0篇)

结构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0篇)结构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0篇)时间在忙碌中匆匆逝去,大家的工作总结写好了吗?通过总结,我们找出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结构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结构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篇1】感谢各位一、专业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方面经过三年多的设计工作中对相关的专业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的接触和学习,我对该方面知识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对部分知识的理解仅存在于理论层面,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以至于在工作中不能灵活使用,及理解与实际存在偏差。

在本次现场培训中,我积极利用此次机会,将专业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中的模糊知识点与现场进行比对、分析、掌握,对仍无法理解的问题请教公司二、对项目施工过程的认识:在项目现场培训过程中,我主动与项目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学习,及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使我对设计项目的施工过程的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了解和熟悉了现场施工工艺做法、建筑构造做法、建筑材料等,更重要的是将促进以后的工作中与现场人员的沟通,避免理解上的分歧,且在工作中避免使用容易引起双方理解不同的说明或标注。

三、学习实践工程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及采取的措施:在工程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及采取的措施方面,通过与现场管理人员的沟通及自我感谢结构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篇2】20__年我依旧在项目上负责电气方面的工作。

我在此做一份总结,上半年重要是结构施工,电气方面配合土建做管路预埋以及接地防雷工作,电气项目标施工队伍是秦皇岛本地的建筑公司,施工质量与北京施工队伍的质量相差不是一星半点的,当地质检部门的要求也过于低,所以上半年我的另一个身份是专业质检员,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也给自己供给一个学习的机会,要想说服别人当然要有充分的理由,专业方面就应当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这个项目情况有些特殊,他的地下是坚硬的岩石,紧临海边,因此出现两个问题:一、由于基础下面全是岩石,防雷功效不好,原设计的防雷接地作法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数值,在与其他建筑物基础没有连通的情况下只能补打接地极或是加降阻剂。

结构中级职称个人工作总结

结构中级职称个人工作总结

结构中级职称个人工作总结总结:本人是一名结构中级工程师,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进步。

以下是我个人的工作总结。

一、专业技能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参加了多个相关的培训课程,包括结构设计、施工管理、CAD软件等。

通过学习,我深刻了解了结构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我在工作中的表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项目管理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设计和管理工作。

在项目中,我不仅深入了解了设计规范和标准,还学会了如何与项目团队协作,如何分配工作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项目经验,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了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

三、沟通协调作为结构中级工程师,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我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与项目团队成员、设计师、施工方等的沟通,解决了许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也提高了自己的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四、自我提升在工作中,我还注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提升。

我参加了多个行业会议、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我还主动承担了一些额外的工作任务,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结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

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提升,努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结构工程师。

同时,我也会继续积极参与项目,为公司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结构中级工程师,我深知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我将继续努力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首先,我将继续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

结构工程领域日新月异,新的设计规范、新的技术方法不断涌现。

我将持续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补充和更新自己的技术。

其次,我将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能力。

在过去的项目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对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结构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 5篇

结构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  5篇

结构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 5篇【篇一】结构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从事工作,负责结构设计和项目管理工作。

作为结构工程师,我致力于设计安全、稳定且符合规范的结构方案,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做出贡献。

二、工作内容和成果:1.结构设计: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结构设计和计算,制定合理的结构方案,并保证其安全性和经济性。

通过软件模拟和分析,优化结构设计,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2.技术咨询: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项目审查和技术咨询工作,为相关部门和客户提供专业意见和解决方案,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3.项目管理:协调与其他工程团队和顾问团队的合作,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质量和效果。

同时,负责编制相关技术文件和报告,确保项目进展可追溯和规范。

4.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机会,跟踪行业最新发展,学习新的计算和设计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项目管理能力:需要更加有效地协调各方面资源,确保项目管理的高效性和质量控制。

2.创新和自我提升:面对不断变化的工程需求,要加强技术创新和自我提升,以适应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质量,我计划:1.深入学习和研究:关注行业前沿技术和新规范的变化,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和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跟进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

2.加强团队合作与沟通:与项目团队成员和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加强协作和合作,共同解决项目中的技术问题和挑战。

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运用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和质量保障。

4.加强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强化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意识,在项目的各个阶段积极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降低工程风险,提高工程质量。

五、个人感悟与展望: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我深知自己的专业责任和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里搞结构的工程师我想应该也不少吧!
那么我们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肯定会改模!
改模的原因无非就是下面几个因素:
1,客户要求;
2,品质改善
3,结构变更
4,设计不良
所以现在我建议大家把自己在工作当中碰到的,关于我们做结构时所范的错误的结构实例,以贴图和加以分析的形式,以及你是如何解决的。

把它们共享出来给大家,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我想有益于我们做结构!
另外,有好的结构,大胆创新的结构和成功的实例!也可以放到这里!
注意:
此贴加分适当放宽!
提议已经获得优秀会员的朋友带头!!
结构问题:卡钩处易断裂!
我的解决方案:
如下!
1,减胶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是因为这个零件的本身的料厚是1.8
而这个卡钩的厚度是2.4和2.7,所以我分别减掉了0.5和1左右!
这样的话,
分析:
第一,因为料厚严重不匀,所以此处塑胶的密度比其它地方的密度小,当然强度也就不好!
第二,弹性不好!如此处是要经常拔插的!我们的QC检验结果是拔插30到40次左右!100%拆断!
我的改模方案如下!
第二;
加上工艺圆角!
避免拐角应力集中,增加强度
说说自己的一点体会,失败的例子还真不少,每一款机出来都会总结一点教训,随便说一两点,慢慢再补充:
1、设计的时候拔模斜度,特别是涉及到与外观和装配有关的地方斜度一定要设计好,否则出来的效果会和想象的不一样,比如,干涉,或者间隙会很大,我相信很多人也在这方面吃过亏的;
2、不要忽略了螺钉,很多时候在3D设计中为了省事的在装配图中都不画螺钉,这个要特别小心,往往经常会出现模具开出来,试装的时候螺钉和有些器件就干涉了,所以,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器件,尽量还是在装配图中间全部画出来,这样就减小了出差错的机会;
3、和模具厂家人员沟通也很重要,做模的人都有个习惯,就是做的时候总是会留一些余量,等你修模的时候慢慢加胶,所以,最好事先给他们讲清楚你自己的要求,有把握,应该一次做到位的地方,一定要他给你一次做到位,比如定位的地方。

加一句,不仅做干涉检测,还要做拔模分析。

绿色件为铝板,组合关系如图
失败一:蓝色按钮与绿色件的配合处割手,应做导角。

失败二:蓝色按钮按时下,被绿色件卡住复不了位。

(弹簧未表示)
马上就要生产了!
我现在是把绿色件改为塑料件表面电镀。

为什么起初那绿色件为设计为铝板呢?而后来设计为塑料件表面可又为什么电镀呢?
我有这样一个建议:铝板和蓝色按钮配合的孔可不可以拉伸一定的深度(最好拉伸的深度大于按键的行程),铝板孔表面还可以做一个小的R角,这样的设计就可以避免卡键和拉伤手指。

adam66 wrote:
做外殼時,做雙直口可加大爬電距離,這對做家電的很重要。

當爬電距離不夠時,只要讓接合面多折幾個彎就好了。

这是防ESD设计的一种办法:
ESD就是静电失效,通常要求电压8KV~16KV不等,
加双止口就是在止口内侧再加一圈连续胶墙.
要根据具体情况做的, 有时加个骨仔就好了, 再说让接合面多折幾個彎会不会把模具弄的太复杂了点?
仅个人一点体会, 希望各位高手多多指教成, 谢谢!
以前做过一个塑胶盒,如图示(大致外形,当时还没用3D软件设计),第一次试模出来后,上下盖扣好后稍许用力就会发出啪啪声,原因还不是太好找,最后用放大镜才发现在上下盖按合处多了一个0.1mm的小台阶,通知模具厂修模后搞定,
assembly 前面用螺絲頭,定位環,后面用扣位,配合緊密定位柱
圖中透氣珊處沒有加強筋,兩邊受力有微小變形,因為整個結構沒鎖緊螺絲,上下殼擠壓產生縫隙,不能復原。

加加強筋後變形變小,OK, drop test用力摔也沒有問題
在此我有一些關於結構設計方面的感想.
1.我覺得做結構設計是一個很綜合的技術活,它涉及了外觀,機構,材料,機械,模具,電子,五金等相關門類和知識.特別是模具方面,我建議所有想更好地從事結構涉及的人們需要到模具廠去待一段時間,這樣對設計絕對有無窮的益處.
2.因為我們做結構設計必須與各種模具打交道,如果你都對模具的制作加工,結構,材料等都不了解的話,你就很難將結構設計好,即使勉強設計了一些東東,等模具出來也是改來改去的,問題一大堆.更談不上去與模具
廠的師傅們去做什麼深切的溝通了.因為你不了解,所以你首先就處於被動,即使模具廠做了一些手腳,你也
不能看出什麼.比如有一處結構用滑塊結構就肯定比用斜頂結構好,而且對現有結構有利,但是你因為不懂,隻能聽任模具廠說不能用滑塊結構.
3.就說斜頂結構的話,如果我們自己會算到它的動程,那麼我們在設計之初,就應考慮到在可能用到斜頂結構的地方留下足夠的空間,不至於等到模具做下去後才來改結構,改得痛苦萬分.
现在对很多胶件的壁厚要求都很严.啤大0.1mm可是很麻烦的是.可怎样去避免呢.我还没找到很好的办法.如图所示.壁厚0.65mm.进浇口在两卡扣位处.后模加透气钢排气.可是.在没啤饱之前怎么样都是0.65mm.一啤好就是0.8mm.可是底面壳给我的超声剩余劳动力空间就0.2mm.因一般的电芯在使用过程中,都会自行膨胀0.2mm左右.唉.请大大们教我几招.我要交差啊!!!1,一般來講,塑料供應商給出的收縮率是在壁厚為2.5-3.0的情況下適宜,越厚收縮率越大,越薄收縮率越小,尤其是長度方向,查詢塑料供應商讓他們提出建議。

2,檢查模具尺寸和模具強度,可能是A,B板啤塑時變形所至,建議使用高速機啤塑。

3,參照未啤滿樣辦增加料流導引肋骨,能寬則寬,高度隨裝配而定,注意縮水。

目的是使塑料充填更容易。

4,0.65的基本壁厚要求是太高,可不以變動其它地方結構來增加這個地方的基本壁厚。

以上幾點行不行我也不知道隻是推測
,这是模具的问题,模具浇口位置更改,做在最大壁厚处,从壳子底部中间做两个变形的潜伏浇口,不过0.65的壁厚一般不是很好做的(没被模具人员K吧),壳子容易变形,另外可以增加排气,在注塑时加接油温机,提高模具温度,增加射速和压力,如果没办法的话,不知是否可以更换电芯,不知你是用BYD的还是哪里的,个人觉得力神的电芯在同样容量的情况下,尺寸会小一些(尤其是厚度)电芯用的是SONY-POLYMA293559.电池总厚度为4.15mm.其是很烦的.电池长72mm左右.我跟模房关系还算可以.现在只一个问题没解决.前端扣位与手机有0.2mm的台阶.我的高0.1mm,客户机壳低0.1mm.可人家回复.要改手机不可能.哎.该我倒霉.
有同感:不要忽略螺钉,甚至是打螺钉的批头.
前几天改了一次模:在D10沉1.0的沉孔处打螺母,其批头直径是D9,导致磨损软性线路板,造成质量隐患.同样的理由,考虑工装时出现的用具长短大小是否对产品造成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