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土壤机械化深松项目试验示范总结
农业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分析

N o n g y e j i x i e利用农业机械进行深松整地,可以有效缓解旱情,增强土壤保墒性能,使农作物的根系良好发育,并对作物倒伏有预防作用。
采取机械深松整地技术,可以将犁底层打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为农作物高产创造良好条件。
本文围绕农业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进行了分析。
在整地时利用犁铧耕作土壤,是传统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这种方式延续多年,起到了疏松土壤,优化土壤的目的,可以低层次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但对于高标准耕作来说,传统模式依然无法满足耕作要求。
因为传统的耕作方式,无法实现对土壤深翻,形成了约10厘米左右的犁底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中肥水的活跃,阻碍了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而利用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可以打破犁底层,可以深耕土壤达到30厘米左右,改善了土壤结构,使土壤增加了疏松性,提高了通透性,促进了土壤中有机质活化,使农作物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1、农业机械整地的必要性(1)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土壤经过多年的耕种,再加上施用化肥和农药产生的不良影响,土壤的质量变得越来越差,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导致粮食产量无法提升。
通过利用农业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使土壤的耕层加深,犁底层被破坏,疏松度增加,土壤的蓄水保墒及肥料营养储存能力增强,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土壤的质量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作物的健壮生长。
(2)弥补土壤中水分的不足由于自然降水量不够均衡,时常出现有的年份降水量大,有的年份降水偏少的问题,从而使农业生产出现产量无法保证的现象。
因此,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通过利用农业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疏松性,使土壤中出现大量的空隙,有利于蓄水保墒,使自然降水量偏少的不足得到适当弥补,改善了土壤旱涝不均衡的状况。
(3)土壤的耕层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利用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深松整地后,由于打破了犁底层,可以使农作物顺利穿透犁底层,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得到提高。
机械深松作业模式对比试验报告

2018 年第 3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104科研◎试验报告布尔津县深松作业种植比较试种经过2017年四个月的试验、示范,为我县作物种植更新提供了很好的技术积累。
2017年,布尔津农机推广站继续把深松作业种植作为试验、示范的重点工作来抓,在新型种植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新型播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及稳产性。
2017年春天在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八家户马金军的种植地里进行了深松作业种植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参试品种及作业机具参试品种为打瓜(黑小片),深松作业机具IS-328全方位深松机(动力机械纽荷兰-2104型拖拉机),犁地机具型号为1LYF-435A 型液压翻转犁,整地作业机具型号为1LZ-3.6L 型联合整地机,播种作业机具型号为2BMJ-3/6(A )型气吸式穴播种机。
1.2 试验方法深松作业模式是指以滴灌节水技术为基础,在其它作业环节相同的情况下,深松作业3~5年一次进行,土壤经过深松作业后,打破犁地层,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加了雨水渗透能力。
试验采取随机排列,深松作业地长400m ,宽215m ,面积129亩,常规播种长400m ,宽445m ,面积269亩。
1.3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地选在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八家户马金龙地。
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
播前亩施农家肥1吨,复合肥15kg 。
开春亩播尿素15kg 。
2017年5月10日播种,播种方式为条穴播,播量3公斤/666.7m 2,平均行距30cm ,试验地用滴灌浇水。
2015年9月10日开始陆续成熟,9月25日全部收集完毕,然后计产。
2 试验结果及分析2.1 生物性状2017年春播期间,我县降雨量充沛,土壤墒情足,打瓜播种质量较高,春苗长势良好。
采用膜上点播和滴灌技术,及时定苗除草、整枝压蔓、合理施肥灌水,重视病虫害防治,打瓜喜获丰收。
2.2 产量表现由于早寒的影响,各参试验地间个体、群体及产量表现差异不大。
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工作总结

苏仙石乡2020年农业生产机械化工作总结农业机械化是增进现代农业进展的必备物质条件,自农村改革进展综合实验区建设以来,苏仙石乡严格对照县委、县政府《关于2020年全县农村改革进展综合实验区建设工作意见》,围绕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进展要求,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增效和农人增收为目标,以科技进步和治理创新为动力,以农业机械作业社会化效劳为主线,突出抓好重点农时,重点作物、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的机械化生产。
现将2020年我乡农业生产机械化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形一、土地流转稳步推动。
全乡总面积92.3平方千米,其中,林地面积83490亩,耕地面积11862亩,水面1056亩,人口1.5万人,辖10个行政村。
(1)2020年新增耕地流转面积2100亩,较上年增加52%左右,全乡耕地流转面积存计达到6140亩以上,流转比例达到69%以上,其中规模经营面积(100亩以上大户)达到35%;新增林地流转面积27300亩,较上年增加49%,林地流转面积达到41745亩,其中规模经营面积(500亩以上大户)达到47%。
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2)严格新发生的土地流转,全乡土地流转农户(含集体户)1635户,全数签定了流转合同,合同签定率达到100%;合同标准,条款完整,流转地块面积、四至、违约补偿等填写清楚、准确;以往发生的流转,全数完善合同签定、备案等手续。
(3)成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乡、村两级流转效劳组织办公条件完备,成立有流转台帐;已流转耕地、林地面积底数清楚、准确;纠纷调解组织健全,调解案卷归档标准。
二、机械化作业面慢慢拓展。
2020年,全乡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5000亩。
踊跃推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2900,实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3、标准农田建设更进一步。
全乡整合各类资金100余万元,开展标准化农田建设,完善和新建标准化农田5000亩,标准化农田面积占大体农田总面积50%以上。
4、农机农技效劳合作社正常运转。
土壤化验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土壤是地球表面覆盖的、由岩石风化物、有机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等组成的自然层,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
作为土壤化验员,肩负着保障我国土壤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土壤质量的重任。
以下是我在过去一年的土壤化验工作中的总结。
二、工作回顾1. 基本情况过去的一年,我所在的土壤化验室共完成了各类土壤化验任务500余项,涉及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等多个领域。
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为我国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工作内容(1)样品采集与制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各类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制备,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对土壤样品进行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性质分析,为土壤改良、施肥、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3)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对土壤样品进行镉、铅、汞、砷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为土壤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4)土壤微生物分析对土壤样品进行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分析,为土壤生物修复和生态平衡提供依据。
(5)土壤酶活性分析对土壤样品进行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等酶活性分析,为土壤肥力评价和施肥提供参考。
3. 工作亮点(1)提高了土壤化验技术水平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使土壤化验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加强了实验室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
(3)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参与多项科研项目,为我国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三、工作总结1. 技术水平方面过去的一年,我在土壤化验技术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1)熟练掌握了土壤样品采集、制备、分析等操作技能;(2)熟悉了各类土壤化验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3)提高了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污染、微生物、酶活性等方面的分析能力。
昌吉市灰漠土测土配方施肥对比试验总结

昌吉市灰漠土测土配方施肥对比试验总结1试验目的通过对比试验,对昌吉市的测土配方施肥卡的校正系数进行修正,使所出具的配方卡更切合实际,为测土配方提供科学、适用的修正值。
2试验材料供试作物棉花品种是新陆早21号。
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A为无肥区(ck),用地800m2;处理B为习惯施肥区,底肥二铵10kg/667m2,头水前追施二铵10kg/667m2、尿素20kg/667m2,用地3200m2。
处理C测土施肥区,二铵15kg/667m2、尿素7.2kg/667m2、硫酸钾5kg/667m2。
用地2667m2。
以上各个处理在同一块地进行,农事操作同一天完成。
3试验概况3.1 试验地概况本试验安排在昌吉市三工镇长丰6队灰漠土监测点内,土壤类型灰漠土,质地是轻壤土,播前土壤有机质含量是15.1g/kg、速效氮64.8mg/kg、速效磷7.1mg/kg。
各处理底肥播前施入。
由于灰漠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因此,测土施肥区要求农户在追肥时分二次进行。
全生育期灌水4次,中耕2次,化控5次,防治病虫害1次。
收获后有机质、速效氮、P2O5含量分别是:空白区14.8g/kg、64.4mg/kg、6.5mg/kg;习惯施肥区14.9g/kg、57.4mg/kg、7.1mg/kg;测土施肥区1.5g/kg、39.2mg/kg、7.3mg/kg。
3.2生育期记载4月20日播种,因上半年气温偏凉,所以调查显示5月8日有52%的棉花出苗,到了6月20H49.2%的棉花现蕾,7月23日,空白区进入花铃期,棉花叶色偏黄,株高较其它两个处理平均矮9cm,7月29日测土及习惯施肥区进入花铃期,叶色深绿。
无肥区棉花叶色发黄(灌水后更明显)9月2日空白区吐絮,9月9日其它处理吐絮,9月15日第一次收获。
4结果分析4.1产量构成因素4.1.1 单株结铃数测土施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加0.2个铃、增幅5.9%,测土施肥区比空白区增加0.7个铃、增幅是24.1%。
土壤治理总结报告书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壤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治理工作。
本报告对某地区土壤治理工作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土壤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土壤治理工作概述1. 项目背景某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土地面积较大,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工业“三废”排放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质量下降,农业生产效益降低。
2. 治理目标(1)改善土壤环境质量,降低土壤污染程度;(2)提高土壤肥力,保障粮食安全;(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 治理措施(1)调整农业结构,推广绿色生产方式;(2)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替代,提高肥料利用率;(3)开展土壤修复,降低土壤污染程度;(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农业污染排放;(5)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三、土壤治理工作进展1. 调整农业结构(1)推广优质高产农作物种植,提高土地产出效益;(2)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2. 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替代(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2)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3)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3. 开展土壤修复(1)实施土壤改良工程,提高土壤肥力;(2)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3)加强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提高修复效果。
4.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2)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3)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5. 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1)开展土壤治理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农民环保意识;(2)加强土壤治理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土壤治理能力;(3)制定土壤治理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土壤治理。
关于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调研报告范文为充分发挥农机化在粮食高产创建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好省千亿斤粮食发电能力建设规划,有的放矢完成对症下药今年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近日,我们成功进行了认真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保护性耕田技术已在全市推广多年,主要包括应用的是秸秆牛粪还田和免耕播种两个技术环节,且应用面积越来越大点,但缺乏田地深松关键因素作业这个重要环节。
推广应用电子技术土地深松作业技术已势在必行。
根据县域机械化深松技术要求,适合农机深松作业的地块农机主要为基岩、粘土、沙壤土等,且土层较厚,而耕层小于23厘米且耕作层以下为沙石的地块不宜深松作业。
除我市的山区丘陵薄地外,大多土地均可实施土地深松试运转作业,共约240余万亩,应也须主要在春秋季节重点在秋季实施作业。
今年,计划重点在四个区实施土地深松作业项目,计划在全市完成77万亩的深松整地配线。
按照机械作业效率,约需要1150台深松机,而目前全市仅有166台。
由于春季深松面积较多出,完成全市77万亩的工作非常严峻。
根据全市土壤条件,一般性土地可以用75马力以上的两驱拖拉机及65马力以上的四驱拖拉机,土壤粘性较大的地块需80马力以上四驱拖拉机做动力。
而全市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保有量就达到2100台,完全达到了土地深松整地作业的要求。
二、制约因素目前,制约全市土地深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语汇深耕习惯是影响深松作业的主因。
对土地实施耕翻作业已在我国了几千年。
农民群众已耕种习惯于历史流传下来的传统耕作方式,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先进科学知识的认知现代化能力非常有限,间隔深松作业仍还不为大部分农民群众所认可。
2、深松作业机械不足。
现全市仅有土地深松作业机械166台,缺口近1000台,是制约全市土地深松作业最大因素。
3、作业补贴资金仍然不足。
月份我市四个区新增的4000万元国家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资金,虽然已落实用于农机土地深松作业2230万元,但依然较少,尚不能满足完成农机深松任务的需求。
土壤检测的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壤质量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农业发展、人民生活等多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为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提高土壤质量,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检测工作。
本文将对土壤检测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工作概述1. 工作目标土壤检测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掌握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为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2. 工作内容(1)土壤样品采集:按照国家标准和方法,对全国土壤进行抽样调查,采集土壤样品。
(2)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检测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指标。
(3)数据统计分析:对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和风险。
(4)报告编制:根据分析结果,编制土壤污染状况报告,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3. 工作成果(1)全面掌握了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提高了土壤污染监测能力,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3)推动了土壤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三、工作总结1. 工作亮点(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成立土壤检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制度体系,规范检测流程。
制定土壤检测工作规程,规范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数据统计等环节。
(3)强化技术支持,提高检测质量。
引进先进检测设备,提高检测精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检测能力。
2. 存在问题(1)部分地区土壤污染监测覆盖率不足,部分土壤样品采集难度较大。
(2)实验室检测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3)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有待优化,报告编制水平有待提高。
四、改进措施1. 提高土壤污染监测覆盖率(1)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监测工作的认识。
(2)优化采样方案,提高采样效率。
(3)加大投入,完善监测设备和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ng Cun Ke Ji
昌吉市土壤机械化深松项目
试验示范总结
胡晓玲1袁张捍霞2
(1.昌吉市农机推广站,昌吉831100; 2.昌吉市三工镇农机站,昌吉831100)
昌吉市的土壤多为粘性土壤,由于铧式犁的长 期使用,犁铲对土壤底部的累计压力加之化肥农药 的累计作用,导致农田土壤犁底层板结硬化现象严 重,耕作层变薄,作物根部生长空间越来越小,存水 和营养的空间逐年减小,直接影响作物的增产增收。
机械化土壤深松技术可有效打破犁底层,熟化土壤, 改善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抗旱保墒能力,促进作物 根系生长和微生物繁衍。
2015年10月,昌吉市农机 推广站按照自治区“三个一千万亩”高产田创建目标 要求,开展了土壤机械化深松技术试验示范。
_、项目执行情况 1.地块及机械选择
信息除外冤。
第三,异地交售无法核对查询和及时兑 付补贴资金。
棉农交售棉花时,只会考虑利益、便 利,而轧花企业兵地交错也客观存在,企业在利益 驱使下各种棉、各地棉都会进行收购。
建议整合地 方和兵团棉花交售发票查询系统渊个人信息可屏 蔽冤,便于农户和基层管理查询、核对,明确交售、补 助资金去向(如地方补贴、兵团补贴等信息),便于 基层和农户核对发放兑付资金,避免矛盾纠纷,确 保棉农切实利益。
第四,产量异常问题。
棉农在售 棉过程中,因机采棉统一采收、大车装运、统一集中 销售等多种原因,为节省成本、交售便利,会使用一 个人的账户和信息,导致交售量与产量比对异常。
建议根据客观现实,针对性地完善系统,减少行政 核查调查等成本。
3.对促进棉花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①挖掘内功首先,棉纺和服装加工企业不断 提高生产水平,不断开发新产品以加大棉花的消费
昌吉市农机推广站于2015年9月~2016年10月,在大西渠镇龙河村一片区,选择土壤结构、耕作 方式、种植方式相同、地块相连的棉花地2块各23.3 公顷,西瓜地2块各21.0公顷,向日葵地2块各20 公顷,各选其中的1块地共64.3公顷进行机械化深 松,另外的3块地作为对照田。
深松主机是2台凯太 迪尔2804型,配套2架ISS -B 400型深松机。
每块深 松地随机抽测6个点,经现场测试,最浅耕作深度 38.45厘米,最大耕作深度43.55厘米,平均深度 40.34厘米,平均深松覆盖率达72%以上。
2.耕地及播种情况
3块深松地和相应的对照田采用喷洒灭草剂寅使用;其次,开发棉花农产品和使用功能,扩大棉花 消费能力;第三,提高国内消费人群和绿色消费能 力,压减石化纤维等纺织原料替代品的使用,扩大棉 花消费。
加快区外棉纺企业产能转移,降低棉纺和服 装加工成本。
②
拓展外功借助“一带一路”和国际贸易新趋
势,促进国内棉花“走出去”,以消化棉花库存。
建议 提高轧花企业经营自主权,整合轧花企业产能,盘活 资产,提高产能利用率。
③ 棉花生产方面提高品质、品牌意识,增加 植棉收益。
随着棉花供求关系转为需方市场,棉花的 品质和生产应根据企业订单要求而调整,按照企业 对棉花品质要求安排适合的品种和种植面积,努力 推进实现优质优价。
建议加大规模经营和机采棉优 质品种扶持政策,在品种繁育、规模经营、机械化程 度上加大力度,降低成本、提高品质。
(收稿日期:2016-09-10)
7
农村糊技
2016(12〉
Nong Cun Ke Ji
秸秆粉碎还田(西瓜和向日葵地除外)寅耕地(耕深 平均在25厘米以上)寅整地寅播种模式,播种作物 分别是小麦、棉花和玉米。
3.对比试验情况
昌吉市农机推广站于2016年3月、5月、6月,分别对地块相连,土壤结构、耕作方式、种植方式相 同的已深松和未深松的地块各随机选择6个测点,选取10耀40厘米土层分别取样,并现场进行土样装 袋、标记、封口、称重。
经统计分析,已深松地块含水 率比未深松地含水率分别提高5.5%、5.8%、6.5%。
7耀9月对主要深松地块和对照地块进行后期长势跟踪,发现深松作物地块长势明显好于未深松地,深松地 块小麦、棉花、玉米株高分别比未深松地块高10.5厘 米、10.8厘米、12.6厘米。
同时,对各地块选6个测点 测量作物根系,结果表明,经过深松的小麦、棉花、玉 米根系分别比未深松地块各作物根系增加5.5厘米、
5.8厘米和8.3厘米。
二、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经济效益
根据试验设立对比田土壤水分测量和作物实收 产量测算,按照土壤水分监测技术要求,统计多次数 据得出:机械化深松地块3块地含水率分别为16.62%、11.17%、13.06%曰未深松3块地含水率分别 为15.75%、10.56%、12.27%。
分析不同深度土壤含水 率,深松地块和未深松地块10耀20厘米土层含水率 差别不大,但30耀40厘米土层含水率,深松地块较未 深松地块含水率高。
棉花产量:深松地块棉花667米2产量为270耀290千克,未深松地块棉花667米2产量为260耀280 千克,深松地块棉花667米2增产10耀20千克,按照 2015年机采棉单价4.5元/千克计算,667米2增收 67.5元。
深松地块小麦667米2产量440千克,未深 松地块小麦667米2产量410千克,深松地块667米2增产30千克,按照2015年小麦单价2元/千克计算,每667米2增收60元。
2. 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带动全市机械土壤深松示范基地建 设,对于提高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加强农业防灾 抗灾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重要意义。
3. 生态效益
①加深耕作深度,打破犁底层。
②增加土壤蓄水
能力,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部分缓解了用水矛盾。
③深松作业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可以保持地表
的植被覆盖,减少因翻地使土壤裸露造成的扬沙和
浮尘天气,缓解环境污染。
④保证了农业可持续发
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 实施措施
1.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制定昌吉市土壤机械化深 松作业实施大纲,落实地块,确定农户、作业机手等,
结合项目工作开展进度,协同各乡镇农机站及时做
好深松地块的跟踪、测量、记录和统计,掌握机械深
松作业的第一手资料,确保项目数据真实准确。
2. 资金及机具投入:项目建设总投资5万元,其 中,深松作业机1.5万元;通过项目引进机械化深松
作业机械1架,作业配套动力为180马力以上拖拉
机,选用当地作业水平好的机手,开展机械化深松整
地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3. 昌吉市财政对参加机械化深松的农户每667 米2给予30元的资金补助,由乡镇农机站和市农机
推广站确认后发放给农户。
四、 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取得的经验
机械化深松技术在我市第1年试验示范,结果
表明,机械化深松技术是一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兼得,增产和增收双赢,当前利益与长远发
展兼顾、农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同步的重要举措。
通过
示范项目实施,一是探索积累了经验,增强技术的适
应性;二是为农民树立榜样,解除他们思想上的疑
虑;三是为决策及扩大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存在的问题
①机械化深松作业机组配套费用高。
需要配套
220马力以上拖拉机,一次性投入大,仅依靠国家农
机购置补贴资金还不能达到加快推广的目的。
②深
松后进行深翻作业,费用高、作业农时紧张。
3. 建议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机械深松整地作业
费补贴的扶持政策,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到位,坚持作
业一块、验收一块、补贴一块的原则;依靠当地农机合
作组织,加快机械化深松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步伐。
(收稿日期:2016-10-14)
农村科技2016(12〉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