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料袋制作规范化工艺

合集下载

香菇袋料栽培技术

香菇袋料栽培技术

香菇袋料栽培技术香菇袋料栽培技术一、生产工艺流程无公害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脱袋排场→转色管理→变温催菇→出菇管理→采收→加工二、生产季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菌种特性(在当前栽培的品种中,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之分),再确定具体的接种和出菇季节。

山东一般选择在秋季栽培。

三、培养基配制1、配方。

(1)阔叶树木屑78%~79%,麦麸或米糠20%,石膏1%~2%。

(2)阔叶树木屑77%~80%,麦麸或米糠15%,玉米粉3%~5%,石膏1%~2%。

料水比均为1:1~1.2,调至pH5.5~6.5。

2、配制方法。

按配方比例准确称好主料和辅料,反复搅拌均匀,适量加水,达到适宜的料水比。

四、装袋灭菌1、装袋。

栽培香菇专用薄膜筒,有低压聚乙烯、聚丙烯和高压聚乙烯三种,其筒宽12厘米、15厘米、15.5厘米、16厘米,各地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塑料筒料,截成长50~55厘米的袋子,装料前先将一端用线扎口,用火融封。

培养料配制好后,要在当天装完灭菌,装袋不论手工还是机械分装,都要求装紧实,以用手托起时不留指凹为度。

2、灭菌。

培养基灭菌有高压蒸汽灭菌和常压蒸汽灭菌两种途径,高压蒸汽灭菌工作压力1.4公斤/厘米2,温度126℃,保持1.5~2.0小时,常压蒸汽灭菌温度达100℃,保持10~12小时,灭菌过程应根据所用塑料袋的耐热性而采用相应的灭菌方式。

3、冷却。

灭菌后的菌袋及时搬进冷却室内,按井字形4袋交叉排叠,让袋温散热冷却,待袋内温度下降到28℃时方可转入接种工序。

五、接种培养1、打穴接种。

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进行,接种室要求在接种前做到“两次消毒”,即空室先消毒,料袋进入后再消毒一次。

打穴时,先擦去袋面残留物,用打洞器在袋面等距离打3个穴,再翻至背面错开打2个接种穴。

口径1.5厘米,深2厘米,为了使穴内周围平整,最好用与穴口粗细相同的木钻。

打穴后要立即接种。

接种时用接种刀挖去菌种表层菌膜,并挖除上层老菌丝,用接种器从菌种瓶内取菌种,迅速地通过酒精灯火焰,移入接种穴内,尽量接满穴。

袋料栽培香菇技术

袋料栽培香菇技术

袋料栽培香菇技术一、培养料配方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先将糖按比例溶解在水中,倒入木屑浸泡24小时,捞起木屑,控水!麦麸与石膏粉干拌均匀,视木屑含水量多少,少加水或不加水,再与木屑充分搅匀含水量在60-65%。

二、装袋灭菌选择15c m×55cm×0.05cm聚乙烯料筒,机械装袋或人工装袋均可。

机械装袋时,先将塑料袋筒一端用线绳扎口,另一端袋口套进装袋机出料口,并将多余料筒部分全部套入出料筒,打开机械开关,培养料便徐徐由出料口向料袋流入,双手用力紧托料袋缓慢后退,用力大小决定装料松紧。

装料接近袋口6cm处,停止装料,递给另一人扎口。

装好的料袋视气温情况可当日或隔日灭菌,常压灭菌要求在100℃条件下,保持10小时左右,保温时间视菌袋直径和灭菌池容积而定,直径稍大,容积偏大应相应延长灭菌时间,反之亦然。

同时火力掌握前猛、中稳、后攻原则。

三、接种培养灭菌好的菌袋气味芳香,深棕色,色泽一致。

当料温降至70℃时,抢温出锅,这样可起到巴氏灭菌作用,即可杀死沉落在菌袋上有害微生物营养体,抑制杂菌孢子的萌发,提高接种成功率。

接种可在接种室,接种帐、接种箱内进行,总体来说,必须在相对无菌情况下进行。

我们选择接种帐接种进行说明。

将灭菌好的菌袋移入接种帐,空间气雾消毒,每立方米用气雾消毒剂0.4g 结合紫外线灯灭菌40分钟后接种人员更换消毒好的衣帽鞋,进入接种帐,并将手、接种器材、菌种瓶表面用75%洒精棉球擦拭消毒,三人为一组,一人用75%洒精棉球擦拭待接菌棒接种面,一人用无菌棒打孔接种,另一人封口或套袋,采取二行五穴接种法接种。

四、养菌培养接种后的菌袋称为菌棒,将菌棒移入经消毒后的栽培室,堆垛发菌,堆垛形状为“#”字形,高度视外界气温而定,温度偏低,堆垛稍高,以利用堆集温发菌。

当接种穴表面菌丝萌发面相连接时,适时去掉套袋,加大通风、适应菌丝大量增殖生长。

五、脱袋转色当香菇菌丝长满菌袋,接种面出现菌皮并分泌黄色水珠时,表明菌丝生理成熟,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此时菌棒表面菌丝浓白,并形成一层白色菌膜,这时应采取脱袋、割袋、刺孔等方式,加大干湿差,使菌棒表面与干燥空气接触,菌丝倒伏,分泌色素形成褐色菌膜(此菌膜替代段木栽培中的树皮),此过程称为转色。

《香菇袋栽法的精细工艺与操作指南》

《香菇袋栽法的精细工艺与操作指南》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香菇袋栽法的精细工艺与操作指南》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香菇袋栽法的精细工艺与操作指南》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香菇袋栽法的精细工艺与操作指南》一、香菇袋栽法概述香菇袋栽法的定义香菇袋栽法是一种现代食用菌生产技术,指的是将香菇菌种接种到特制的培养料袋中,通过控制环境条件进行人工培养,以生产香菇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香菇的产量和品质,而且便于批量生产和管理。

香菇袋栽法的优势香菇袋栽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优势:首先,这种方法可以实现香菇的全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其次,袋栽法能够节省土地资源,由于培养过程在室内进行,对环境条件的控制也更加精准,有利于香菇的生长和发育。

再者,香菇袋栽法便于规模化生产,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香菇袋栽法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香菇袋栽法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香菇生产和出口国。

袋栽法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香菇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香菇袋栽法在我国将继续得到优化和提升,为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香菇的需求做出更大贡献。

二、香菇袋栽前的准备工作在《香菇袋栽法的精细工艺与操作指南》中,香菇袋栽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菌种的选择与处理,以及设备与器材的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料。

培养料的种类繁多,各有其特点。

常用的培养料包括木屑、米糠、豆饼等,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为香菇生长提供所需的各种元素。

香菇袋料栽培技术

香菇袋料栽培技术

香菇袋料栽培技术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万南安香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传统的栽培方式以椴木为主,椴木香菇质地紧密,品质优良,但是生产周期长,产是低,成本高。

代料栽培技术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等优点,成为目前香菇栽培的主要方式。

香菇代料栽培生产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制袋,脱袋转色和出菇管理三个方面。

一、制袋香菇是腐生菌,本身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从提供给它的基质内吸收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矿物质和生长素进行生长。

常用的配方有:1.杂木屑78%,麸皮20%,糖1%,石膏1%,水120—125斤,PH 值自然。

2.杂木屑78%,麸皮15%,麸面5%,石膏1%,过磷酸钙1%,水120—125斤,PH值自然。

3.杂木屑40%,棉壳40%,麸皮18%,糖1%,石膏1%,水120—125斤,PH值自然。

4.杂木屑20%,蔗渣58%,麸皮20%,糖0.5%,石膏1.5%,水120一125斤,PH值自然。

5.棉壳90%,麸皮8%,糖1%,石膏1%,水110一130斤,PH值自然。

以上各种原料,必须新鲜、无霉变、无虫蛀。

其中松、杉以及含芳香类物质较多的樟木木屑不能用于香菇的代料栽培。

使用以上配方时,加入0.1%的多菌灵(50%的含量)对抑制杂菌有一定的效果。

即1000公斤科中加多菌灵1公斤。

将培养科98—100℃灭菌10—12小时,待菌袋冷却后进行接种发菌和菌袋培养。

接种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菌袋培养时,料温应保持在18—23℃,在菌丝培养过程中,料温会逐渐上升,当料温达到25℃时;要及时翻堆,同时打开门窗散热,接种5—7天后,需要进行检查菌丝是否吃科,有无杂菌感染等,以后每隔5—7天翻堆一次,发现杂菌应立即淘汰。

菌袋培养50-60天,菌筒成熟,袋内菌丝起波浪状或形成少许原基,接种块(穴)周围有部分出现棕褐色水珠,菌筒表面有零星原基出现时,即可以进行脱袋转色。

二、脱袋转色香菇菌筒脱袋转色的好坏,会直接影陶其出菇的早迟、品质和产量。

大棚香菇种植技术

大棚香菇种植技术

大棚香菇种植技术一、菌袋制作(一)配方:1.杨木屑79%、麦麸20%、石膏1%、多菌灵0.1%(50%可湿性粉剂);2.玉米芯(粉碎成蚕豆粒大小)45%、杨木锯沫40%、玉米面13%、石膏1%、石灰粉1%、多菌灵0.1%(50%可湿性粉剂)。

木屑以半年以上陈木屑为好,麦麸一定要新鲜,无霉变,无虫蛀。

(二)拌料:将上述原材料秤好后,将木屑、麦麸、石膏混拌在一起,搅拌均匀,翻动4~5次,再将多菌灵和石灰投入水中,搅拌均匀后,用喷壶分别喷入干料中。

一边浇水,一边将料拌均匀,将培养料水分调至含水量为60%左右(即当用手捏紧料时,湿料成团,而且手指缝中出现水珠但不下淌时)。

(三)装袋:采用低压聚乙烯膜、大袋规格25×55厘米,中袋17~20×55厘米。

大袋可装干料2.0公斤,中袋可装干料1.5公斤左右。

装料前将塑料袋一端封死,达到绝对不漏气为准。

把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装入袋内,松紧适当。

用手把着装好的料袋中央,没有松软感,两端没有下垂为度。

二、灭菌(一)建造土蒸锅:选用直径1.5米的大铁锅,砌成长×宽×高为2×2×2.5米,容积为8~10立方米的土蒸锅。

每锅壁内外用高号水泥抹光,用木方或铁筋制成直径1.7米的帘子,放在锅面上,上面铺麻袋,以防刺破料袋。

再用厚度为1.5毫米的镀锌板制成直径为2.1米的锅盖,蒸料锅建好后备用。

(二)加水装锅:烧火灭菌前要往锅内加足够的水,锅内水面距离帘子20公分左右,然后把扎好口的料袋上下对齐,分批摆在蒸锅内的帘子上。

(三)起火加温灭菌:装锅前先起火,大火先攻头争取4~6小时锅内温度达到100℃,继续加热,并保持此温度10小时,再闷一夜,当料温降低至70℃时抢温出锅,迅速移入冷却室,待料袋内温度下降后再接种。

三、接种(一)消毒房间:使用前4天把出料用的工具放入室内密封门窗,达到室内密封不漏气,把每个房间用硫磺点燃后熏蒸房间。

香菇袋料栽培工艺流程

香菇袋料栽培工艺流程

香菇袋料栽培工艺流程英文回答:Cultivation Process of Shiitake Mushroom Bag Substrate.Shiitake mushrooms are popular edible mushrooms that are widely cultivated for their unique flavor and medicinal properties.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shiitake mushrooms involves several steps, including substrate preparation, inoculation, incubation, fruiting, and harvesting.1. Substrate Preparation:The first step in cultivating shiitake mushrooms is preparing the substrate. The substrate is the material on which the mushrooms will grow. Common substrates used for shiitake cultivation include sawdust, wood chips, and agricultural waste such as straw or corn cobs. The substrate is typically sterilized to eliminate any competing organisms that could hinder mushroom growth.Sterilization can be done using heat, steam, or chemicals.中文回答:香菇袋料栽培工艺流程。

无公害袋料香菇1

无公害袋料香菇1

香菇品种
2.4 菌种质量
选择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生 产资质的菌种生产场家。菌种应符合 GB19170-2003 香菇菌种的要求:无杂菌、 无病虫,菌丝均匀整齐、生活力强,培养 基不萎缩、不干涸。
2.5 菌棒生产
2. 5. 1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拌料→袋装→封口→灭菌→冷却→接 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采收
2.6.4 出菇
2.6.4.1 温度 不低于8℃和高于33℃,适宜保持在13~25℃之间。夏 菇以降温为主,冬菇以自然温度及保温为主。 2.6.4.2 湿度 向菇棚地面及空间喷雾状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95%之间。夏菇覆土排放用水漫灌菌棒后排水,防 止浸泡时间太长菌棒软烂。 2.6.4.3 光照 给予少量散射光。 2.6.4.4 空气 空气新鲜,防止畸型菇和菌柄过长。
2.5.7 冷却
灭菌结束后将菌袋搬入预先消毒好的接种 室、接种棚(地面要用薄膜覆盖处理)内 进行冷却,打开门、窗通气降温,菌袋以 “—”字型排放,高度不要超过120cm,排 与排之间留10cm的空间以利于散热。当 菌袋内温度降到28℃以下时才可以接种。 如果高温接种菌种会烧死,不发菌,易霉 变。
2.5.8.2 接种室接种棚的消毒
待料温降至28℃以下后,按菌袋数量将所 需菌种、套袋、打孔工具、药棉、酒精 (75%)等一切所需工具放在灭菌后的菌 棒上一起消毒,以4~6克/立方米气雾消毒 剂(二氯异氰尿酸钠)用量,在中间位置 点燃,进行密封熏蒸消毒,消毒3~4小时 后进行接种。
2.5.8.3 接种方法
生产前首先要准备好接种培养室、培养棚, 要求选用可密封的房间或用塑料薄膜搭建 大棚。接种培养场地要求干燥、卫生,在 灭菌前清洁干净,用杀虫剂、杀菌剂进行 预先空间处理,使用药剂应符合NY/T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室 外大棚接种,要求地面用塑料薄膜覆盖以 便于隔离土壤中的杂菌和水分。

浅谈香菇制袋技术要点

浅谈香菇制袋技术要点

Z a i p e i j i s h u随着用于香菇栽培木材原料的减少,袋料成了香菇栽培的主流技术。

对香菇栽培者来说,如何科学制作出优质菌袋,生产出更多的优质菇,是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制作香菇菌袋,提高成品率重点在于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合理配方,节本增效益培养料在选择搭配上要求既能供应香菇生长,又不浪费。

常用的配方:木屑83%、麸皮16%、石膏1%、石灰0.2%,含水量55%左右。

若生产1000袋(袋的规格为18厘米×60厘米),其配料:干木屑1500公斤、麸皮240公斤、石膏17.5公斤、水1200~1300公斤。

提醒菇农注意的是,木屑的粗细程度一般以粒长9毫米左右为宜,不能有木片、木条及其他块状的硬物。

2、采用高质量的塑料袋。

盛装培养料的塑料袋质量的优劣,对菌袋成功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优质的塑料袋耐高温、拉力强,高温条件下不易产生沙眼,而品质差的塑料袋则易碎、易烂,灭菌后易出现小沙眼,为培菌期埋下隐患。

经试验改过去常用的0.03~0.04毫米厚为0.05~0.06毫米的塑料袋,高压灭菌的宜采用0.05~0.07毫米厚的聚丙烯塑料袋。

塑料袋厚薄要一致,均匀,膜面粗糙不用。

常压灭菌的一般使用双层袋,内袋选用宽18厘米、厚0.06~0.08毫米均匀一致的高密度乙烯塑料袋,截成60厘米长,将一头用棉线扎紧,并在火焰上将绳封成光滑的粒状,以不漏气为宜;外袋厚0.1~0.2毫米、宽20厘米、长62厘米。

一般生产1000袋,需栽培袋13公斤左右。

3、改善木屑颗粒的粗细度。

木材加工厂的下脚料锯末木屑,呈针状,具锋利尖端,装袋杀菌过程中易刺破菌膜而形成针状洞孔,培菌期杂菌易浸染。

改用木材专用粉碎机生产的木屑,颗粒较粗,呈四方形块状,无突出尖状,颗粒均匀,吸水性能好,不易刺破菌膜。

4、培养料配制时加入“保菇神”并严把水分关。

在培养料配制时加入0.2%“保菇神”,灭杀培养料中杂菌,是提高袋栽香菇菌袋成品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加工
牟石膏
严 格控 制 茶 叶产 品 中农 药残 留


技 术推 广 茶产业 逐 步萎 缩
, 、

量 全面


提 高产 品质 量

耍建 立 质 量 保 证


出 用
手 握紧

三 延 平 区 今 后 茶产 业 发 展 的思 路
1

与 监 督机 制
层 层 建 立 责任 制

抓住
鲜 且 硬壳


指导思想









缺 乏 质量保 证
3
. 一




年 代 以来

我 区 绿茶 生 产 因市

农 业 有 限 公司 夏道 茶 厂 叶加 工 厂


家 乡镇 级 茶 加工
场 不景 气
持 续低迷 了 十 多 年

90

茶叶
其他 的茶 厂大 多 为 家庭 小

由盛 而 衰
1 2


至 2 0 0 7 年 全 区 茶 园面 积 仅
万亩
1 54

年代 初期 3 万 亩 面 积
茶 叶 总 产量
680

作坊 小 厂 设 备简 陋 产量 低 的成品茶档 次 低 效益 差




缩小 单产
万 多亩




存在 的 问题

公斤

比 全市平 均 单产低

茶 茶

1

茶 园老 化 严 重

面积大 幅 缩 小

叶总产 值 8 8 4 园投 入 少

200 5

年 延 平 区 茶 叶管理 总 站


国 际 市场对 茶叶农残检 测 要求十

分 严格
生产
在 生 产组 织 中要严 格 按 照 茶

木 屑 1_0 二 培养


术推 广 的技术人员 而 且 长期 没 有茶叶 推 广 资金 的投 入 严 重 制 约 着我 区 茶叶
, ,
叶质量 标准 组 织 茶 园 管 理


绿 色 食 品茶
开拓
心麦 皮 是
组 织 多茶 类 生 产

培育

和 有 机 茶基 地 建设
营销渠道
影 响产 量


带动我 区 茶产 业 恢复发展
(2 ) 要 积 极实 施 品 牌 战略


发展对 策

走品 牌 经 营 之 路


是要


层木 屑

如有
(1 ) 调 整结构
实施 优 质 茶 工 程

万元
缺少资金投入

延 平 区现 有 茶 园 因管理 粗 放


9 0 %茶 园是 衰 老 茶 园
茶 叶生 产 后 劲 不 足 由于 我 区 茶 园 8 0 % 以 上 是 绿 茶 品 种 因缺 乏 管 理 与投 入 普 遍 出 现 茶 园 抛
。 ,
, ,
单产 低
尚存有 塔前


目前大 多数乡镇茶 园抛 荒 了 定 生 产规模 的仅夏 道


白茶



福 鼎 大 白茶

福安大 福 鼎 大毫 茶 梅

7




奇 兰 及 铁观音 等茶树 品 种 产 品 是烘 青绿 茶 少 量乌 龙 茶


主要

了重要 的贡献

由于 经 营体制 转 变


茶叶 行 业 缺 乏 组织 协 调 争无 序 世纪
90
。Leabharlann 茶 叶 市场 竞。
导致茶产 业 走下坡 路


效 益低

u 查袋


品种过 于 单


19 9 5




























先 将 尿素
三 拌料



体与茵 丝体
灶 u0 0 0
#∽ 0
E
维普资讯
酸 镁 @ 公斤
职能弱化 机构 被 撤消 目前 没 有专 职 从事 茶 叶技

从上
茶叶加 工 体 系 薄 弱 随 着 南 平市 茶 厂 南 平市第 二 茶 厂 等 区级 茶 叶加 春 工 厂 相 继 倒 闭 现 有仅 剩 南平


麻布 井 字 一 ~ 型 排放 有加 工 企 业 设 备有 9 0 % 是 六 七 十年 一 般采 用 代从 闽东 闽 北 其它 县 (市) 茶 厂 购进 五 常压 的绿 茶 加 工 旧 设 备 没 有 乌 龙 茶 加 工 胶布 贴 好 防 止 设 备 无 法 生 产 出 适 应 市场 需 求多 样 料 袋 两 头 往中 化 高档 次 的茶 叶产 品 且 加 工 量小

巩固现 有茶 园


农药 污 染源 头管 理 治技 术
严 禁使 用 农 业 部

u 棉 籽壳


实施 万 亩 茶 园 低 产 改 造 市场 为导 向 龙头企 业
2

更新 换 种

已 公布 的茶树 禁 用 农 药

推广生物防
求 新鲜 无霉


建 立 高标准 的 茶叶 生 产 示 范基 地


加快 无 公 害 茶

增加 投入


开发 我 区 茶 叶 品 牌 产 品

提高茶产 业经 济效 益

是推 广 良种

利用我 区 气 候 与 品 种优 势
维普资讯
搬 入接 种 室



平 衡 保 持 1_ 一般 u 计


# 小
¨火 势 的

达到 ∞


起砖头 时
1_

温度 的



加 温达
塑 料薄 膜 溶 化 薄 膜与 高 压 锅
包 一层



茶叶 生 产 概 况

主 要 品 种有 : 福 云 6 号
茶叶 是 我 区传统 的农 业 产 业 是 出 口 创 汇 重要 商 品 曾为我 区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农 民增收 财政 增 收 都 做 出
、 、


茶树 严重 老 化


茶叶 品 质 差



西芹

炉下

南 山 等 部 分 乡镇 有 生 产
16
产 低的现 象 2 加 工 技术与 设 备落后


茶 产品档

加 工 茶叶
全 区拥 有
个 茶树 良种

次低

质量差

缺 乏 竞争 力
我 区现
杂 茵 从袋 口 空 年以来N 扎袋 时 直 没有 茶叶 扶持 资 金 投 入 茶叶 品 于 人 工装 好 种 更新 改 造 难 茶 叶企 业 规模 小 无 足方 面 考 虑 力筹措 足 够资 金进 行 企 业 改 造 茶 叶 中 一 前生产 加 工 无 法 及 时 转 型 使茶 叶发 展 受 约p 装袋 时 束 而 步履艰 难 四 制袋 4 缺乏龙 头企 业 带 动 由于南 平市 即 可装 袋 茶 厂 等 我 区 骨 干茶 叶 加 工 企 业 相 继 倒 9 含 水 量 为 ∽∽ 闭 使得茶叶加 工 只 能依靠 各 自小企 业 力求均 一 样 自主 进行 这些小企 业 没 有 足 够 生 产 资 溶 有 尿素 硫 金 组 织 生 产 影响茶叶产量 和质量 籽壳 拌 料 一 5 茶叶机构 撤并 茶叶专业 人才缺 在 前 一天 进 行 乏 茶 叶 生 产 技 术推 广 难 延 平 区 茶 将木屑 开 叶技 术 人 员出现 断 层 现 象 茶叶 管理 摊 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