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物理八年级下册3 连通器教科版复习巩固十六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连通器》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连通器的定义、原理、种类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连通器的定义,掌握其工作原理。
2. 学会分析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连通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连通器的概念,掌握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连通器模型、实验器材(玻璃管、水、针筒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连通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作用。
2. 知识讲解(1)连通器的定义:介绍连通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构成。
(3)连通器的种类:介绍常见的连通器类型,如U型连通器、Y型连通器等。
3. 例题讲解讲解连通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与连通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连通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连通器的定义2. 连通器的原理3. 连通器的种类4. 连通器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并说明其作用。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简述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答案:连通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在管道中的压力差,使液体从一个容器流向另一个容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连通器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连通器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连通器原理的讲解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小组讨论的应用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关键环节。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及例题9-3 连通器

归类探究
类型一 了解连通器及其应用
三峡船闸是目前世
界上最大的双线五级船闸,如
图9-3-1所示是船闸的示意图, 船闸是利用_连__通__器__原理。
从图可以看出,由于此时C闸水
图9-3-1
的压强___大__于___B闸水的压强(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从而使上游闸门处的水的流向是_C_闸__流__向__B__闸____通
A.连通器中,若液体不流动,各容器中的液面一定
相平
B.连通器中,液面的高低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C.只要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都属于连通器
D.连通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
容器内在同一水平面的压强均相等
3.如图9-3-4所示的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装有一
定量的水,将A管向右倾斜,稳定后A管中的水面将
过船闸。(填“B闸流向C闸”或“C闸流向B闸”)
类型二 连通器的应用 [2015·黑河]下列各图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C )
图9-3-2
当堂测评
1.[2015·凉山州]在下列底部相通的容器中装有同种液
体,当静止时液面位置正确的是
( A)
A
B
C
D
图9-3-3
2.关于连通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Biblioteka A.高于B管中的水面( C)
B.低于B管中的水面
C.与B管水面相平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图9-3-4
分层作业
3. 连通器
知识管理
连通器 连 通 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特 点: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
液面是___相__平__的_____。 注 意:液面相平的条件:①盛液体的装置是底部连通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3节连通器2020年同步练习题(word有答案)

2020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连通器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A.茶壶B.高压锅C.吸盘式挂钩D.飞机机翼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容器中盛有水并且水面相平,它们之间有斜管相通,K是开关,当K打开后,则()A.由于水的重力,水由甲流向乙B.由于N处的压强大于M处的压强,水由乙流向甲C.水不流动,M处的压强等于N处的压强D.水不流动,M处的压强小于N处的压强3.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A.拦河大坝B.船闸C.水壶D.锅炉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洗手液的吸液泵头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B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C .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机加油时,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D .跳远助跑,能跳得更远,是受到了惯性的作用5.如图,是一个装水的连通器,现在往左边放入一个木球(ρρ<木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边的液面不会一样高B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没有变化,但两边液面一样高C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但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没有变化D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都增大了,同时两边液面一样高6.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锅炉水位计 B .三峡船闸C .茶壶D .活塞式抽水机7.有一种生活在田野的小老鼠,它把自己的洞穴打在了小斜坡上,如图所示,这个洞穴有两个出入口B 和C ,还有一个存放粮食的地方A 。
有一次下大雨,水从斜坡上方的C 洞口灌到了洞穴里,那么水面在老鼠的洞穴里到达的最高位置是( )A.洞口C的顶端B.洞口B的顶端C.存放粮食处A的顶端D.无法确定8.如图所示,继续向敞口容器的a端加水,则水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是()A.a端B.b端C.c端D.无法判断9.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很多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螺栓与螺母间的垫圈是为了增大压力B.水桶一般用上大下小的造型是为了减小水对桶底的压力C.把书包带做得宽些,是为了减小书包对人体的压强D.下水管上设计出一段弯曲成U的部分,可防止污水沟的臭气经过下水管往上蹿10.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如图是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此时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B.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力相等C.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D.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两侧的压力相等二、填空题11.我国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拦河坝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_____;三峡大坝船闸是_____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它能让大型轮船在上下游之间顺利往返航行.12.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在盖平房时,为了确定露出地面的地基的四个墙角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常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将一根较长的软塑料管装上水,一人拿着管的一端靠在一个墙角处,在墙上记下塑料管中水面的位置,另一人拿着管的另一端先后靠在另外三个墙角处,并分别在墙上塑料管记下塑料管中水面的位置,则四个墙角记下的标记一定在同一水平面上。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教案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
本节课主要介绍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连通器是一种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它能够保持容器内液体的高度相等,从而实现液体的平衡。
本节课将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连通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连通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连通器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连通器模型、液体、测量工具。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连通器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工作原理,引发学生对连通器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连通器中液面的高度变化,验证连通器的原理。
4. 练习: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连通器的原理进行分析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液体高度相等七、作业设计1. 描述连通器的特点和原理。
2. 举例说明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连通器的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练习,对连通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讲解连通器原理时,部分学生仍有困惑,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索连通器在不同液体和不同高度下的工作原理,研究连通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连通器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连通器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连通器是一种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它能够保持容器内液体的高度相等,从而实现液体的平衡。
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3节连通器教案(新版)教科版

- 解答疑问: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对连通器的原理进行积极思考。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实验中的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与组内同学讨论。
2. 连通器实验设计:在批改学生的实验设计作业时,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连通器中液面高度相平的原理,并能够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给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连通器的优势分析:在批改学生的优势分析作业时,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分析连通器在液体输送和控制中的优势,并能够进行清晰地阐述。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给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和应用连通器原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使其能够运用已有的液体压强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理解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对液体的性质和压强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连通器液面高度相平的现象。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观看视频、阅读文章,初步理解连通器的原理。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在线上提交预习笔记和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知识讲解

《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力的图示表示力;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4、理解重力、弹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5、知道摩擦力;6.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7.知道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力1、力的概念:(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物体存在。
(3)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间的吸引力。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3、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物体受力时,常常只要在作用点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2)画法:首先找到力的作用点;其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最后用箭头标出力的方向。
6、相互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要点诠释:1、从字面上看“物体对物体”说明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这就是力的物质性。
“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
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如:人推车,人对小车施加了力,小车受到了力,所以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
例如:人踢球,使球在草坪上滚动,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当球离脚之后,人不再对球施力,球也就不再受踢力。
新版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3.连通器精选汇总

【教科版】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精选物理是一种理科课程.初中物理呢,是应用物理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当中的许多现象的学科.比较贴近于生活.也来自生活.要是想学好物理呢,就必须有合适的方法.如果没有合适的方式方法的话.你根本就学不会物理的,因为物理是有逻辑性的.那么怎么学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呢?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学好物理呢?物理基础打好,公式原理熟记,肯定可以拿高分哟!教科版初中物理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TB:小初高题库3.连通器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
2.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知道连通器原理,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经历“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液体压强的知识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大量的应用。
利用自制泉水演示模型演示泉水喷涌的过程,降低塑料瓶的位置,泉水喷涌的高度也降低。
思考:如果降低塑料瓶的位置和泉眼相平,泉水还会涌出吗?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一、连通器1.引出问题:基于学生关于三峡大坝收集的资料,提问:三峡大坝拦腰截断了长江,为什么下游的船只还能驶到上游?它们是怎样“翻越”大坝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收集的资料。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练习含解析新版教科版20200429270

第3节连通器1.(2019烟台)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答案】D【解析】水壶、锅炉水位计、船闸都是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即都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与连通器原理无关,故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
故选:D。
2.(2018 四川攀枝花市)关于液体和气体压强及相关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汽车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在高速行驶时增强对地面的压力B.青藏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煮饭要用高压锅C.三峡船闸通行轮船利用了连通器原理D.二滩电站大坝根据液体压强规律设计成“上窄下宽”【答案】A【解析】小汽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小,轿车上下方所受到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变小,故A错误,符合题意;青藏高原海拔高,山顶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煮饭要用高压锅,故B正确;三峡船闸通行轮船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C正确;电站大坝设计成下宽上窄形状的依据是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故D正确。
3.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茶壶 B.船闸 C.拦河大坝 D.下水道U形管【答案】C【解析】A.茶壶;B.船闸;D.下水道U形管都是利用连通器制作的;而C.拦河大坝修建时上窄下宽,是利用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下面宽厚,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所以,应选C.4.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A.三峡船闸B.下水管中“存水弯”C.用吸管“吸饮料”D.乳牛自动喂水器【答案】C【解析】A.三峡船闸;B.下水管中“存水弯”;D.乳牛自动喂水器都是利用连通器来工作的。
C.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故C不是连通器,应悬念C.5.下列容器中,不是连通器的是()A.U形管 B.茶壶 C.锅炉水位计 D.帕斯卡裂桶实验【答案】D【解析】A.U形管; B.茶壶;C.锅炉水位计都属于连通器,而D.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了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帕斯卡裂桶不属于连通器,应该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物理八年级下册3 连通器教科版复习巩固十六第1题【单选题】
如图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船闸
B、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
C、锅炉水位计
D、钢笔吸墨水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如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关于这几幅实验插图,其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乙图,帕斯卡定律,液压千斤顶的原理
C、丙图,盆景自动供水装置利用了大气压强使盆景内的水位保持不变
D、丁图,煤气灶点燃煤气后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其原因是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大【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装置不是应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船闸
B、茶壶
C、注射器
D、地漏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将装满水的瓶子倒放在一个水槽内,因不慎,瓶底被碰破一个小孔,此时瓶内的水将( )
A、从小孔喷出
B、要下降,直到液面与水槽面齐平
C、不喷出也不下降
D、无法判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C、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为76cm汞柱高
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水银液面高度差减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吸盘式挂钩
C、密度计
D、船闸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连通器已装入一定的水,如果在左边开口放一木球浮在水面上,当放入木球水平平静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左边水面高于右边水面
B、左边水面低于右边水面
C、左右两边水面一样高
D、以上分析都不对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钢笔吸墨水时利用了大气压强
B、三峡船闸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C、飞机升空是利用了流速越快,流体压强越小的原理
D、三峡大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得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关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拍打干净衣服上的灰尘利用了惯性
B、茶壶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C、电饭锅工作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
D、电动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关于如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因为水对坝体侧面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B、乙图中:人推木箱但没有推动,是因为人推木箱的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C、丙图中:蓄水槽中装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B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最低
D、丁图中:金鱼吐出的气泡正在水中上升时,受到水的浮力变大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某物理课外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打开A阀门,水流入管道,当水稳定后,a管液面高度______于b管液面高度;再打开B阀门,在水向外流的过程中,a管液面高度______于b管液面高度.
A等
B大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里面灌入适量的水(水中无气泡),两人各持管的一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当水静止时,在与水面相平的位置做出标记.这样做利用了______原理,目的是保证两点在______.
A连通器
B同一水平面上(或同一高度上;或同一水平线上)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如图是三峡船闸的工作示意图:打开图乙中阀门B,闸室与下游水道构成一个______.从甲到乙的过程中,若以闸室中的水面为参照物,在这一过程中轮船是______(填“静止”或“运动”)的.
【答案】: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如图所示,容器A、B内盛有液面在同一水平面的清水,用带有阀门K的斜管将两容器相连,当将阀门
K打开时水将______流动。
(填“会”或“不会” )
【答案】:
【解析】:
第15题【填空题】
小华在开放性科学实践课上,自己做了一个“公道杯”:用打孔钻将纸杯底部正中间钻一个圆孔,大小和吸管粗细要匹配;将吸管从打好的圆孔内穿过去,调整到适当位置,适度弯折一下吸管,让杯内的吸管接触到底部;插好吸管后将水杯倒置,用热熔胶枪把杯底的圆孔和吸管交接的位置密封好,使其不会从接缝处漏水,如图所示.向杯子里注水,水面上升到______(选填“A”或“B”)处时,水从吸管顺着箭头方向流出,杯中的水慢慢减少,这种现象叫虹吸现象.
A、A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