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Computer Organization)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而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则关注计算机系统的组织、功能和实现技术。
今天,我们将探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计算机的硬件设计、指令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机内部结构的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硬件设计:阐述了计算机中各种硬件组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2. 指令系统的设计: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交互的桥梁。
通过研究指令系统的设计,可以了解计算机的指令集类型、指令格式和操作码等。
3. 计算机内部结构的设计:指计算机中各个硬件组件之间的连接和数据流动方式。
这包括了数据路径、控制器和存储器等。
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组织和功能。
它描述了计算机中各个部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部件的功能和特性。
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指令集体系结构(ISA):指令集体系结构确定了计算机系统中可执行的指令类型和操作。
ISA的设计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适用领域。
2. 计算机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按层次结构组织,分为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这些层次间的协作和接口规范对于实现高效的计算机系统至关重要。
3. 存储器系统:存储器系统包括主存储器、高速缓存和辅助存储器。
合理的存储器层次结构设计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4. 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
它负责数据的输入输出以及外设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研究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基础。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成原理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成原理讨论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和相互关系。
它研究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件,并介绍了计算机如何执行指令以及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处理方式。
本文将从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
它定义了计算机的结构、功能和性能特征,包括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处理器等组件。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由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的。
它包括了一个存储器、一个运算器、一个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组件。
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运算器用于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用于指挥各个组件的操作。
2. 硬件层次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还可以按照硬件的层次结构进行分类。
常见的硬件层次结构包括计算机系统、总线、处理器和存储器等。
计算机系统是最高层次的硬件,它由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组成,并通过总线进行连接。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研究了计算机硬件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它关注计算机内部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方式。
1. 处理器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它由控制器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
控制器用于解析和执行指令,算术逻辑单元用于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2.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和指令。
根据存取方式的不同,存储器可以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而ROM则用于存储固定的指令和数据。
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将数据和指令传递给计算机系统,或将计算结果输出到外部设备。
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和打印机等。
三、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成原理的关系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组成原理是相互关联的,在计算机系统设计和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两个重要
领域。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设计,它包括计算机的指令集、寄存器、内存等方面。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是指计算机硬件的实现方式,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这两个领域密切相关,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都与它们密不可分。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主要研究如何设计指令集以及如何实现指令的执行。
指令集是计算机与外界交互的接口,设计一个合适的指令集可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可编程性。
而指令的执行则是计算机的核心功能,研究如何提高指令的执行效率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的重点。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方面,主要研究如何实现计算机硬件。
处理器是计算机最重要的硬件部件之一,它的设计和实现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非常大。
存储器则是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储着计算机运行时所需要的数据和指令。
此外,输入输出设备也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重要部分,它们负责计算机和外界的数据交换。
总之,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向。
它们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对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1 -。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解

一、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概念及发展1.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定义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也称为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结构。
它的特点是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来指挥计算机操作,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存储器中,并且采用顺序执行的方式来完成计算任务。
1.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最早由匈牙利裔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随后逐渐被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中。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提出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成为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架构。
1.3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个人电脑、工作站、服务器等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它为计算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基本框架,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石。
二、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工作原理及要素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指令执行、数据存储和传输等基本操作,具体表现为程序和数据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指令执行的顺序和方式、数据的读写操作等内容。
2.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要素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要素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系统总线等部分,它们协同工作,完成计算机的各种功能。
三、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价值和意义3.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价值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为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基本范式,使得计算机能够完成复杂的运算和数据处理任务,具有高效、可靠和灵活的特点。
3.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意义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意义在于它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框架,推动了计算机系统的进步和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
四、个人观点及理解从理论上来说,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提出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成为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架构,提高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对于了解计算机的原理和使用都很重要。
计算机组成原理指的是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了计算机硬件中的各个部分,如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计算机的硬件是由大量的电子元器件组成的,而这些元器件的组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机架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中各个硬件模块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方式,体现了硬件的组织结构和协调工作的方式。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是基于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基础上,以满足特定的计算机应用需求为目标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是紧密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科学的核心知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各个方面,而计算机体系结构更关注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两者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
当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硬件架构以及工作原理时,我们首先需要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包括计算机的指令集、CPU、存储器等等。
这些知识非常基础和重要,它们是我们理解计算机的底层原理的基石。
对于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硬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进行数据传输和操作,包括了指令集设计、总线结构、内存层级等等。
通过这些设计,计算机硬件之间才能够有效地配合协作,才能够使得计算机具有高效率和高性能。
可以说,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两大基石,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原理和实现过程,才能够在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中有更好的表现和发挥。
组成原理与计算机体系结构

组成原理与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计算机是如何诞生的呢?它的组成原理又是什么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计算机。
一、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计算机是由许多不同的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正常工作。
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硬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部件。
1、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它负责处理所有的指令和数据。
中央处理器包括两个重要的部分: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
控制单元的主要功能是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并执行它们,而算术逻辑单元则是负责执行各种算数和逻辑运算。
2、随机存储器随机存储器是计算机的内存,它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指令。
随机存储器的容量和速度非常重要,它们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性能。
3、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的主要存储设备,它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硬盘的容量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目前最大的硬盘容量已经达到数十TB。
4、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也是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而输出设备则包括显示器、打印机、喇叭等。
二、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它描述了计算机的组成和运行方式。
计算机体系结构包含两个层次:指令集体系结构和微体系结构。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层次。
1、指令集体系结构指令集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处理器和编译器之间的接口。
它定义了计算机所支持的指令集以及这些指令的语法和语义。
指令集体系结构包含许多方面,比如地址模式、数据类型、寄存器、中断和异常等。
2、微体系结构微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处理器内部的设计,它描述了如何实现指令集体系结构。
微体系结构包括处理器中的电路、指令流水线、分支预测、缓存和总线等。
三、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1.1 什么是计算机体系结构本章的第一个概念是计算机系统(computer system)。
计算机系统包括读取并执行程序的中央处理单元(CPU,保存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以及将芯片转换为实用系统的其他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会使CPU与显示器、打印机、Internet等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变得更加容易。
•cpu(处理器): 计算机实际执行程序的部分•微处理器: 在单个硅片上实现的CPU•微机: 围绕微处理器构建的计算机计算机的性能既取决于CPU;也取决于其他子系统。
如果不能高效进行数据传输,仅仅提高CPU的性能是毫无意义的。
Figure 1:•信息(程序和数据): 保存在存储器中;计算机会使用不同类型的存储器,达到不同的目的。
–如果不能叫信息保存在正确的存储器,那么CPU的速度再快也将毫无意义–Cache: 保存常用的数据是高速专用的存储器。
–主存: 存放大量的工作数据,断电消失–辅存: 指磁盘等,用于存储海量的数据。
永久存储•组成计算机的各个子系统通过总线连接在一起,数据通过总线从计算机中的一个位置传递到另一个位置。
什么是计算机Figure 2:•输入: 指用户交给计算机的信息•输出: 指计算机返回给用户的信息可编程计算机接收两种类型的输入: 它将要处理的数据,以及准确描述要如何处理输入数据的程序。
程序不过是计算机所执行的完成给定任务的操作序列。
Figure 3:•CPU读程序并完成程序指定的操作。
内部使用寄存器来保存数据•存储器系统保存两类信息:程序,程序处理或产生的数据计算机从存储器中读出指令并执行这些指令(即完成或执行指令定义的动作)。
执行指令时,可能要从存储器中读出数据,对数据进行操作,将数据写回存储器。
寄存器是CPU内部用来存放数据的存储单元。
时钟提供了脉冲流,所有内部操作都在时钟脉冲的触发下进行。
时钟频率是决定计算机速度的一个因素程序执行过程Figure 4:CPU先读取一条指令;在CPU分析或解码指令;从存储器中读出这条指令所需的所有数据。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计算机是人类发明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高效地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其中硬件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外设等各种组件,软件部分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研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运行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研究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硬件组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组件是中央处理器(CPU),它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控制计算机的各种操作。
CPU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等多个部分,它们共同协作,完成计算机的各种运算和操作。
运算器负责执行计算操作,控制器则负责控制指令的执行流程,寄存器则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此外,计算机系统中还有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等多个硬件组件,它们与CPU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研究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结构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指令集架构、存储器层次结构、总线结构等多个方面。
指令集架构是CPU与计算机程序之间的接口,它规定了CPU所能够执行的指令集和指令的格式。
存储器层次结构是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包括高速缓存、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等多个层次。
总线结构则是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硬件组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道,它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等多个部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两个学科密切相关,它们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计算机还是一种庞大、昂贵的机器,只有少数人才能使用它们。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缩小,价格不断下降,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商业管理、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 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选择题第1题:中断响应时间是指(1) 。
A.从中断处理开始到中断处理结束所用的时间B.从发出中断请求到中断处理结束后所用的时间C.从发出中断请求到进入中断处理所用的时间D.从中断处理结束到再次中断请求的时间参考答案:C第2题:A.13B.183C.193D.203参考答案:D第3题:在单指令流多数据流计算机(SIMD)中,各处理单元必(3) 。
A.以同步方式,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不同的指令B.以同步方式,在同一时间内执行同一条指令C.以异步方式,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不同的指令D.以异步方式,在同一时间内执行同一条指令参考答案:B在计算机中,最适合进行数字加减运算的数字编码是(4) ,最适合表示浮点数阶码的数字编码是(5) 。
第4题:A.原码B.反码C.补码D.移码参考答案:C第5题:A.原码B.反码C.补码D.移码参考答案:D操作数所处的位置,可以决定指令的寻址方式。
操作数包含在指令中,寻址方式为(6) ;操作数在寄存器中,寻址方式为(7) ;操作数的地址在寄存器中,寻址方式为(8) 。
第6题:A.立即寻址B.直接寻址C.寄存器寻址D.寄存器间接寻址参考答案:A第7题:A.立即寻址B.相对寻址C.寄存器寻址D.寄存器间接寻址参考答案:C第8题:A.相对寻址B.直接寻址C.寄存器寻址D.寄存器间接寻址参考答案:D第9题:两个同符号的数相加或异符号的数相减,所得结果的符号位SF和进位标志CF 进行(9) 运算为1时,表示运算的结果产生溢出。
A.与B.或C.与非D.异或参考答案:D第10题:若浮点数的阶码用移码表示,尾数用补码表示。
两规格化浮点数相乘,最后对结果规格化时,右规的右移位数最多为(10) 位。
A.1B.2C.尾数位数D.尾数位数-1参考答案:A第11题:A.10/70△tB.10/49△tC.10/35△tD.10/30△t参考答案:C第12题:(12) 不属于计算机控制器中的部件。
A.指令寄存器IRB.程序计数器PCC.算术逻辑单元ALUD.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参考答案:C第13题:下面的描述中,(13) 不是RISC设计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A.指令条数应少一些B.寻址方式尽可能少C.采用变长指令,功能复杂的指令长度长而简单指令长度短D.设计尽可能多的通用寄存器参考答案:C第14题:A.2B.3C.4D.5参考答案:B第15题:系统响应时间和作业吞吐量是衡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对于一个持续处理业务的系统而言,其(15 ) 。
A.响应时间越短,作业吞吐量越小B.响应时间越短,作业吞吐量越大C.响应时间越长,作业吞吐量越大D.响应时间不会影响作业吞吐量参考答案:B在指令系统的各种寻址方式中,获取操作数最快的方式是(16) 。
若操作数的地址包含在指令中,则属于(17) 方式。
第16题:A.直接寻址B.立即寻址C.寄存器寻址D.间接寻址参考答案:B第17题:A.直接寻址B.立即寻址C.寄存器寻址D.间接寻址参考答案:A第18题:A.1190B.1195C.1200D.1205参考答案:C第19题:A.504B.507C.508D.510参考答案:B第20题:A.3B.4C.5D.6参考答案:B第21题:A.2.8B.3.4C.3.8D.4.2参考答案:B被操作数的最高位移入“进位”位,其余所有位接收其相邻低位值,最低位移入0的操作是(22) 指令。
被操作数的最高位保持不变,其余所有位接收其相邻高位值,最低位移到“进位”位中的操作是(23) 指令。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改变按程序计数器顺序读出指令的指令属于(24) 。
相对寻址方式的实际地址是(25) 。
特权指令在多用户、多任务的计算机系统中必不可少,它主要用于(26) 。
第22题:A.逻辑左移B.算术左移C.乘2运算D.除2运算参考答案:A第23题:A.逻辑左移B.算术左移C.乘2运算D.除2运算参考答案:D第24题:A.特权指令B.传送指令C.输入/输出指令D.转移指令参考答案:D第25题:A.程序计数器的内容加上指令中形式地址值B.基值寄存器的内容加上指令中形式地址值C.指令中形式地址中的内容D.栈顶内容参考答案:A第26题:A.检查用户的权限B.系统硬件自检和配置C.用户写汇编程序时调用D.系统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参考答案:D现采用四级流水线结构分别完成一条指令的取指、指令译码和取数、运算,以及送回运算结果四个基本操作,每步操作时间依次为60ns,100ns,50ns和70ns。
该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应为(27) ns。
若有一小段程序需要用20条基本指令完成(这些指令完全适合于流水线上执行),则得到第一条指令结果需(28) ns,完成该段程序需(29) ns。
在流水线结构的计算机中,频繁执行(30) 指令时会严重影响机器的效率。
当有中断请求发生时,采用不精确断点法,则将(31) 。
第27题:A.50B.70C.100D.280参考答案:C第28题:A.100B.200C.280D.400参考答案:D第29题:A.1400B.2000C.2300D.2600参考答案:C第30题:A.条件转移B.无条件转移C.算术运算D.访问存储器参考答案:A第31题:A.仅影响中断响应时间,不影响程序的正确执行B.不仅影响中断响应时间,还影响程序的正确执行C.不影响中断响应时间,但影响程序的正确执行D.不影响中断响应时间,也不影响程序的正确执行参考答案:BRISC是指(32) 计算机。
通常CPU具有高时钟频率,尽量使用单周期操作,其采用(33) 控制方式。
RISC机一般也采用(34) 结构,遇到转移指令时可以采用延迟转移等办法来解决转移的相关性;并要求编译系统相配合。
RISC机都采用了较大的(35) 结构,以减少访问主存的频度,访内通常仅用LOAD/STORE类指令。
RISC和(36) 技术相结合是当前高速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32题:A.冗余集成系统B.可靠信息存储C.精简指令系统D.再定位指令系统参考答案:C第33题:A.微码B.固件C.硬接线D.软件参考答案:C第34题:A.微程序B.多处理机C.微通道D.流水线参考答案:D第35题:A.寄存器堆B.多处理机C.微通道D.RAS参考答案:A第36题:A.交叉存取B.多处理机C.运算器D.存储器模块参考答案:B为了大幅度提高处理器的速度,当前处理器中都采用了指令级并行处理技术,如超级标量(superscalar),它是指(37) 。
流水线组织是实现指令并行的基本技术,影响流水线连续流动的因素除数据相关性、转移相关性外,还有(38) 和(39) ;另外,要发挥流水线的效率,还必须重点改进(40) 。
在RISC设计中,对转移相关性一般采用(41) 方法解决。
第37题:A.并行执行的多种处理安排在一条指令内B.一个任务分配给多个处理机并行执行C.采用多个处理部件多条流水线并行执行D.增加流水线级数提高并行度参考答案:C第38题:A.功能部件冲突B.内存与CPU速度不匹配C.中断系统D.访内指令参考答案:A第39题:A.功能部件冲突B.内存与CPU速度不匹配C.中断系统D.访内指令参考答案:C第40题:A.操作系统B.指令系统C.编译系统D.高级语言参考答案:C第41题:A.猜测法B.延迟转移C.指令预取D.刷新流水线重填参考答案:B计算机执行程序所需的时间P,可用P=I×CPI×T来估计,其中I是程序经编译后的机器指令数,CPI是执行每条指令所需的平均机器周期数,T为每个机器周期的时间。
RISC计算机是采用(42) 来提高机器的速度。
它的指令系统具有(43) 的特点。
指令控制部件的构建,(44) 。
RISC机器又通过采用(45) 来加快处理器的数据处理速度。
RISC的指令集使编译优化工作(46) 。
第42题:A.虽增加CPI,但更减少TB.虽增加CPI,但更减少TC.虽增加T,但更减少CPID.虽增加I,但更减少CPI参考答案:D第43题:A.指令种类少B.指令种类多C.指令寻址方式多D.指令功能复杂参考答案:A第44题:A.CISC更适于采用硬布线控制逻辑,而RISC更适于采用微程序控制B.CISC更适于采用微程序控制,而RISC更适于采用硬布线控制逻辑C.CISC和RISC都采用微程序控制D.CISC和RISC都只采用硬布线控制逻辑参考答案:B第45题:A.多寻址方式B.大容量内存C.大量的寄存器D.更宽的数据总线参考答案:C第46题:A.更简单B.更复杂C.不需要D.不可能参考答案:B用二进制加法器对二—十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求和,当和的本位十进制数的二—十进制编码小于等于1001且向高位无进位时,(47) :当和小于等于1001且向高位有进位时,(48) ;当和大于1001时,(49) 。
第47题:A.不需进行修正B.需进行加6修正C.需进行减6修正D.进行加6或减6修正,需进一步判别参考答案:A第48题:A.不需进行修正B.需进行加6修正C.需进行减6修正D.进行加6或减6修正,需进一步判别参考答案:B第49题:A.不需进行修正B.需进行加6修正C.需进行减6修正D.进行加6或减6修正,需进一步判别参考答案:B利用并行处理技术可以缩短计算机的处理时间,所谓并行性是指(50) 。
可以采用多种措施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并行性,它们可分成三类,即(51) 。
提供专门用途的一类并行处理机(亦称阵列处理机)以(52) 方式工作,它适用于(53) 。
多处理机是目前较高性能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它的并行任务的派生是(54) 。
第50题:A.多道程序工作B.多用户工作C.非单指令流单数据流方式工作D.在同一时间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作参考答案:D第51题:A.多处理机,多级存储器和互联网络B.流水结构,高速缓存和精简指令集C.微指令,虚拟存储和I/O通道D.资源重复,资源共享和时间重叠参考答案:D第52题:A.SISDB.SIMDC.MISDD.MIMD参考答案:B第53题:A.事务处理B.工业控制C.矩阵运算D.大量浮点计算参考答案:C第54题:A.需要专门的指令来表示程序中并发关系和控制并发执行B.靠指令本身就可以启动多个处理单元并行工作C.只执行没有并发约束关系的程序D.先并行执行,事后再用专门程序去解决并发约束参考答案:A第55题:在中断响应过程中,CPU保护程序计数器的主要目的是(55) 。
A.使CPU能找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B.为了实现中断嵌套C.为了使CPU在执行完中断服务程序时能回到被中断程序的断点处D.为了使CPU与I/O设备并行工作参考答案:C第56题:在32位的总线系统中,若时钟频率为1000 MHz,总线上5个时钟周期传送一个32位字,则该总线系统的数据传送速率约为(56) M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