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埃里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启示
音乐教育哲学教学对策综述

音乐教育哲学教学对策综述美国当代音乐教育家戴维•埃利奥特是实践主义音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引发了中国音乐教育领域的实践教育思潮.埃利奥特在《关注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一书中阐述了实践主义音乐教育理论的六种教学战略,分别是示范、教导、支撑、搭建、比较反思和探索.他认为这六种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并往往是互相渗透的,“在实践中,专家型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一个流动的师生互动的溪流中自由进出于这些战略之间”.①音乐教育哲学是一套的较为抽象的形而上的宏观理论.因此就教学而言,微观层面的教学方法策略才更加具有教育意义.1示范策略所谓“示范”埃利奥特说是“行为中的思考”,笔者认为其含义核心不在行为,而在思考.如此学生便能观察、聆听和建造自己的音乐实践性概念,此处示范并非指“模仿”,而是一种引领.实践主义教学的示范策略并非教师简单的演示与模仿之意.这里的示范更多的含义在于教师运用语言讲解某种音乐概念,或者表演一段音乐之后,要逐渐退出示范的中心领域,而把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去运用知道的知识去建构自己的音乐理解,形成自己的音乐概念.也就是说,示范的重心不是教师示范本身,而是示范模仿之后的所作所为,尤其是示范之后的思考更为重要.这种思考是教学行为的核心,更指向于学生的思考方面.在示范教学策略中,其涉及的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与学习.这种学习是高度认知性和建设性的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培训.这里的示范不仅仅局限在表演、即兴表演和指挥这一范围,教师们可以示范改编合作等.笔者认为教师在运用示范策略时,可以采用改编音乐的方式,之前提出改编的要求,之后示范一种旋律、节奏等变化的方式.这时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变化音乐的各个要素,以达到学生自己要达到的音乐概念.2教导策略实践主义音乐教学的教导策略认为:“教导开始于诊断和评估学生们的音乐思考的进程和产品.然后指导通过提供提示、提醒物、模型或意在引导学生们的注意力与重要的音乐细节的新的问题设计而进行.通过这些方式,指导将学生们的音乐制作近似达到了艺术的和创造性的成就”②.这句话的含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在了解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理解素养等情况之后,通过提示、模型、提醒物等外在的东西引导、引发学生对音乐,尤其是音乐的特征加以关注、领会;从而使得学生完成音乐理解、音乐制作,最终形成一种音乐素养.这种教导策略需要高度的互动性,以及高度的情境性,同时需要及时的教学的反馈等信息交流来达成音乐学习目标的制作及其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内容一定要与学生的内心音乐目标任务,及其音乐概念相一致,与当时的教学情境,包括具体的时间或问题直接关联.只有如此,这种教导策略才能真正得到实际的实施,其教育教学价值方能得以充分体现.3支撑策略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第三个战略被称为“支撑”.支撑策略主要的概念内涵是指教学所给与学生的音乐学习援助,支持学生的音乐学习、音乐理解.按照埃利奥特的话说,“它涉及当学生们处于自己努力找到和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时,它以各种方式支持学生.支持可以有许多方式,包括特殊设备、模式、口头建议和学习环境本身的物理细节”.③支撑策略意味,音乐教育者要把学生放置于音乐环境之中,并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音乐要求要符合其实际具备的音乐素养,以使得其可以享受的学习.因此,支撑策略就是一种愉快体验学习的支撑,这种支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因为教师根据发现和预测学生们的需求来准备和部署时间表.它还依赖于教师为学生掌握不了的较难的音乐任务承担责任的能力.支撑策略中还牵涉到另一个概念———“隐退”.隐退指的是随着学生自身素养的成长、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地降减对他们的辅助.着眼于音乐教育而言,其表现为随着学生发现和解决音乐问题能力的增长,教师可以且必须要逐步收回自己的帮助之手.这里的隐退实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教婴儿学习走路时的“放手”,当父母教自己的孩子学步的时候,会根据孩子腿部的力量和站姿,特别是孩子已经逐渐可以站立的能力情况,而有意识地放开协助的双手,让孩子自己站立、自己迈出脚步.当然这种放手是动态的,是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而灵活把握的,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异.这种学步中的放手和音乐教学习中的隐退异形同理.4搭建策略搭建,埃利奥特理解为口头反思,是提高监督性知识的一个重要战略“.它包括帮助学生们用以表达他们解决音乐问题的各种方式,如词语、图表、类比和模型等任何手段”.④因此,搭建策略是音乐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的、图表的、道具的等方式或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因而,搭建是个教学手段,搭建了学生与所学音乐的问题之间的交流的通道.搭建策略,或者说口头反思,也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模式.它既依赖于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学经验,也有赖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能力.因此,实践主义音乐教育哲学认为音乐教育课程为反思的实践教育.而这种音乐教育之所以被称为反思的实践就是因为几种口头思维一起随着学生学习音乐而动态演化.5比较反思策略比较反思策略可以理解为是搭建反思的进一步深化,这一战略“将清楚表达和反思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反思一个人的音乐行为的教育力量能够通过用不同方式连续播放音乐思维的例子而被提升”.⑤此处的反思不单是纯粹的反思,而更倾向于比较,比较中的思考.因为有了比较,使得这种反思更具有思维价值,思考更深刻.埃利奥特举了个例子来解释教学策略内涵:教学中学生们在表演彩排,并用录像录下正在解决诠释性问题,然后学生们对录像带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并对其得失优劣作出“剖析”.这些比较性的反思可以用来强调学生们的效果好坏与否的决定性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比较反思教学策略的核心重在比较、以及细腻地分析学习的对象及其问题所在,通过分析、比较找到问题所在,优劣得失所在,从而更好地完成音乐学习,更好的诠释音乐的意义.这就为我们实际教学方式的运用指明了方向.6探索策略探索策略是一种自发地向学习对象目标勇往直前地探究的教学过程.埃利奥特说:“如果学什么将成为批判性的和有创造力的音乐思想家,那么他们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冲着探索、产生和选择音乐问题和解决方案去努力”.⑥因此,所谓探索教学策略其实就是学生对音乐学习对象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探索与发现,一种自主学习的动态过程.这一点很好理解,但这一概念还涉及到一个我们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那就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学会隐退,学会放手.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逐渐撤走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协助,从而“逼迫”着学生自己去探索各种不同的音乐学习的决策或者路径,如此让学生们可以自主自觉地获得一种音乐学习对象目标,以及由此带来的音乐学习成就和自在成长.总而言之,实践主义音乐教育哲学所提倡的教学策略具有互动性、生成性、建设性的,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来实施与完成其教学意图、教育意指的.当然,为音乐实践主义教育所准备的一个合理可选性教学策略主要还是基于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对象———学生与教育内容———音乐相关问题之间的教学场域内的瞬间影响的预见性、判断力和解决能力.这六种实践主义的音乐教学策略或者说方法,是相互启发、相互渗透、联合运用的.也就是说,音乐教学策略是多维的、多样的,纯一种教学方式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和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试评埃里奥特实践音乐教育哲学

试评埃里奥特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王玲【摘要】埃里奥特(David Elliott)的“实践的音乐教育观”(Praxial Music Education)乃是近年兴起的音乐教育新学说,其主要观点是视音乐教育为社会和文化的实践,针对审美教育参与感不足、单一化标准等问题,试图通过加入更多的知识背景元素、技能学习,重视操作表演过程等来深化音乐学习.本文尝试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一书提出质疑,借助于对其中问题的辨正驳议,推原“实践”一语的含义,以期为音乐的教与学探索更完善的哲学基础.【期刊名称】《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5页(P126-130)【关键词】实践的音乐教育观;埃利奥特;音乐教育哲学【作者】王玲【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02音乐教育哲学在国际上已然是一个成果斐然的领域①。
目前音乐教育主要秉承审美教育的思路,其集大成者首推本奈特·雷默(Bennett Reimer),他视音乐教育为审美教育(Music Education as Aesthetic Education)的观点由来有自②,并将其发展得颇为成熟。
尽管审美教育观在中国仍为主流,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降已在西方渐趋式微。
基于对音乐的审美教育的反思,批评意见亦纷至沓来。
其中,“实践的音乐教育观”(Praxial Music Education)是颇能与“审美的音乐教育观”(Aesthetic Music Education)分庭抗礼的新学说,戴维·埃里奥特(David Elliott)则是此流派的代表人物。
埃里奥特的主要著作Music Matters: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于1995年问世,2009年译介到国内,中译本名为《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而从1996-2009年的15年间,在西方关于此理论的讨论和交锋已争讼纷纭,同是在2009年,已结集出版了相关评议的文章和讨论,成为论文集Praxial Music Education:Reflections and Dialogues(实践的音乐教育:反思与对话),此外,埃里奥特还专辟网站来推广学说、回应批评。
音乐教育哲学的批判性思考

音乐教育哲学的批判性思考当代音乐教育哲学领域中,大卫•艾略特(David J.Elliott)是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点也是当今讨论最为激烈的话题。
大卫•艾略特曾经是纽约大学音乐表演艺术系学生,也是音乐教育哲学家雷默的学生。
他直接反驳他老师雷默提出的“音乐教育是审美哲学”的哲学理论,提出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
《音乐问题――新的音乐教育哲学》(《Music Matters: 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1995)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思想。
本书共有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引言,音乐和音乐教育以及音乐的教与学,全面阐述了艾略特“音乐教育重在实践”的新哲学观点。
哲学是什么?――批判性思考通常认为,哲学(philosophy)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爱智慧。
但是,艾略特挖掘出了它另一层实践性的含义――philosophy根据词源,还有热衷于对好奇心的探索和智力培养,艾略特的主张是,“哲学不是简单的收集一些具有价值的想法和观点。
而是人们以其来行事的策略,这些策略制定的过程应该包括,体系的怀疑,逻辑的分析以及批判性的思考。
”一个具有哲学层面思考的人,在获悉权威人士的信仰后,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信仰是怎么诞生的?支持它的背景是什么?它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又是怎么获得这个信仰的?”哲学的精神是批判性的质疑,即对现有的信条加以探索,探索其内在含义、变化及其转换的价值。
要不断地对已有哲学的信条进行探索,斟酌,质疑,而不是囫囵吞枣地接受。
基于哲学的这个特点,艾略特认为哲学的探究有以下5个特点。
《音乐问题――新的音乐教育哲学》也是把这五点串联在一起,作为音乐教育中的基本原则。
第一,哲学研究,可以认为是典型的“大图片”的绘制;第二,哲学研究是不能仅仅通过观察、描述或经验就能阐述;第三,优秀的哲学成果不是提出新的事实,而是对我们思想和行动中约定俗成的构想、信仰、意义等开启全新的研究视角;第四,研究过去的哲学,对于当前哲学的研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第五,哲学是一个辅助性、合作性的研究领域,它也同样包括行动的特质。
对埃利奥特的新音乐教育哲学思考:关注音乐实践

对埃利奥特的新音乐教育哲学思考:关注音乐实践作者:黄月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0期【摘要】戴维·埃利奥特的音乐实践哲学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理念,摒弃传统审美的音乐教育狭隘视角,从人类实践角度出发,讲求对音乐的理解需基于特定文化语境,关注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文化的关系,重新思考语境下的音乐制作、音乐聆听、音乐作品是如何对音乐教育产生重要意义。
面向未来的音乐教育,我们需改进音乐教学,致力于开展实践性的音乐课程,从而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实践;音乐素养;语境;多元文化一、思辨的实践哲学观念过去的音乐教育哲学往往一味地关注音乐作品的“外部的”聆听,以形而上学为理论基础对音乐作出单一、孤立的评价,忽视了其“内部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倡导一种特殊的“情境中的”音乐课程和课程设计过程。
传统的以审美为核心的哲学理念不仅忽视了音乐的多元化本质,而且在音乐表演、即兴演奏、作曲、改编和指挥方面,甚至是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的关系方面,对它们的立场缺乏理性和综合的判断,试想我们怎么可能仅仅将音乐作为一个自主的审美对象的集合来审视呢?这显然是缺乏合理性的。
威纳·鲍曼也直接陈述了他的观点:“……正如我把音乐教育看作是一个主要担当启发、辨认和理解音乐多元化和不确定的价值追求。
”因此,对于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尤其是一线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教学理念需渗透着思辨的实践性哲学观念。
二、实践性的哲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一)语境中的音乐作品首先每部音乐作品都存在有关音乐信息的5个维度,包括音乐的表演——诠释维、音乐的设计维、共享的音乐标准和传统的特定实践维,以及情感的表达——情感维、音乐表现——表现维。
这些在音乐作品中都是适用的,毕竟音乐作品也是一种多维挑战,比如从情感的表达角度出发,人们哭泣、吹口哨、低语、呜咽、叹息、啜泣、抽泣和尖叫。
聆听者能从声音中的某些特征辨认出人们思考和感情的表达。
埃里奥特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对高校音乐通识课程的启示[权威资料]
![埃里奥特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对高校音乐通识课程的启示[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fa3ad5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c.png)
埃里奥特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对高校音乐通识课程的启示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20世纪下半叶,美国音乐教育哲学出现了两种范式:雷默的审美范式与埃里奥特实践范式,这两种范式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并且对音乐教育的目标和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本文在对两种教育哲学进行简单的梳理后,详细分析了埃里奥特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并结合我国高校音乐通识课的发展得出若干启示。
关键词:实践音乐教育哲学高校音乐通识课程启示埃里奥特是纽约大学音乐与表演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曾在多伦多大学任教,并在印第安那大学、西北大学、开普敦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他在1995年出版了《音乐的种种问题――一种新的音乐教育哲学》一书,详细阐述了他关于音乐与哲学、音乐的本质与价值以及一种新的音乐课程发展观。
他的理论核心是建立一种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强调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
可以说,这本书的种种思想是建立在埃里奥特对他的博士导师雷默的关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的批判之上的。
要分析埃里奥特的观点,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雷默的思想,下面,本人就两者的音乐教育哲学分歧进行简单的梳理:一、埃里奥特基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的批判(一)对于音乐本质的思考雷默在其《音乐教育哲学》一书中曾提出:音乐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内在的、客观的,他们有自身的审美性质,并按其方式组合。
审美教育的核心在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知与发展,感知的一种重要方式即聆听,主体在进行审美聆听时就意味着对作品结构或元素,诸如:旋律、和声、节奏、音色、力度、织体等方面的关注,音乐作品的这种审美特性带给听众情感上的愉悦以及“音乐感觉如何进行”的知识,因此,音乐教育“必须被这样安排:审美体验是中心。
”可见,审美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客观化倾向。
埃里奥特对于这种“以审美为核心”的观点提出了种种质疑:首先,就音乐的本质即“音乐是什么”的问题上,他认为雷默是把音乐等同于了音乐作品――随时间的流动的而产生的丰富有序的音响。
戴维·埃里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观评述

、
因此 音乐 教 育是 一 种 智力 教 育 。 为什 么要进 行 音乐教 育 ?埃 哈克 ( 美) 提 出功 能音乐 教育 的 里奥特认 为 主要 在 于音乐教 育 的 观 点 ,认 为音乐教 育是一 种具 有 价值 ,而 音乐教 育 的价值 主 要是 多方 面功 能的教 育 。我 国教育 界 通过音 乐 愉悦 m s n y et ui ej m n c o ) 普遍 认为 ,音乐教 育是一 种素 质 来 实 现 的 。埃 里 奥 特 这 种 音 乐 愉 教 育 ,是 提 高修 养 ,完 善 人 格 , 悦 的理论 其实是 受到美 国芝加 哥 促 进 全 面 和 谐 发 展 的 音 乐 文 化 教 大学创造 性心理 学家奇 凯岑 特米 育 。作为贝 内特 ・ 雷默培 养的博 士 哈伊 (s s nmhlM. 的心 流 C i z tia i ) ke y 研究 生 ,美 国音乐 教育哲 学家戴 理论 “ o ”的影响。奇凯岑特米 l fw 维・ 埃里奥特 ( ai Elt D v l )则 提 哈伊在对 世界上 不 同专业 领域 中 d i o 出 自己独 特的音乐 教育 观 ,其 观 所公认 的创造性人才调查研究后 , 发现这些 人在工 作 中普遍 具有 专 点主要体现在其专著《 注音乐 实 关 践: 新音乐 教育哲学》 (M s m t 注和 忘我 的 愉悦 (n y et 心 理 ( ui a ( c — ej m n o ) tr : A Ne P yoo h o Mu i 状态 ,即叫做 “ o ”——心流理 es w h lsp y f sc l fw E u aa) (95 中 ,并 在全 论 ,埃里奥 特把这 种心流 理论 作 dct n) 19 ) i) 世界 的音乐 教育界 产生 了很 大 的 为他 的理 论基础 ,认为音 乐愉 悦 影 响。书 中猛 烈地抨 击 了其 导师 ( ui ej m n 或者 fw m s n y et c o l )是 人 o 美 国著名音乐教育哲学家 贝内特 ・ 类 生 活及 其 发展 的最 重要 价 值 ,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启示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启示摘要:“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是以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为根基所建立起来的、对音乐教育领域内多门学科发展具有指导性价值的哲学。
它对我国钢琴音乐教育乃至整个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实践音乐教育哲学钢琴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启示一、“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概述1.“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作者及论著产生背景。
继美国音乐教育界知名学者贝内特?雷默的著作《音乐教育的哲学》问世后,其学生戴维?埃里奥特紧随其后出版了《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
本著作作者戴维?埃里奥特博士现为美国纽约大学音乐与表演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在多伦多大学任教,并在印第安那大学、西北大学、开普敦大学等多所知名学府担任客座教授。
其任教课程包括:《音乐教育基础》、《音乐认知》、《研究方法》、《音乐课程发展》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等。
著者在工作期间便热衷于收集、比较与音乐本质和价值不同的观点,并在总结归纳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的具体经验的基础上,将其上升到音乐教育理论的高度。
2.“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主要思想。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主要思想,笔者认为主要可归结为如下几项内容:(1)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音乐本身”而非其他。
埃里奥特认为“实践”一词蕴含了对“音乐本质”和“音乐作品本质”的全面理解远远胜过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理解。
他认为,音乐的内容是其形式的真正决策者,认识到音乐作品的本质,并不能够完全代表人们已经能够真正把握到音乐的本质。
他特别强调了“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音乐本身’而非其他”这一理念。
(2)音乐教育的价值建立在对音乐技能技巧掌握的基础上。
埃里奥特认为音乐教育内部存在若干价值,人们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音乐表演技能技巧,才能充分享受并深刻体会到音乐教育的价值。
换句话说,受教育者自身必须达到一定的音乐素养层次,具备了相应的音乐认知水平后,音乐教育的内在价值才能被完全挖掘出来。
戴维·埃利奥特“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对初中演奏课的启示

|Yi Jiao Lun Tan •艺教论坛|B戴维•埃利奥特“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对初中演奏课的启示王靓婧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磊 洛杉矶音乐家学院摘要:戴维.埃利奥特是纽约大学表演艺术系的一名音乐专业教授与博士生导师,埃里奥特博士在20世纪90年代后提出的实践音乐教育观点,一度引发了空前反响,受到了全世界音乐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埃利奥特本人的著作致力于对音乐与音乐教育本质的剖析,为全世界各地的学者提供了学术上的论证。
我国自新课改以来,对美育教育十分重视,《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的修订,更是为音乐基础教育提供了引领和帮助,其中“演奏课”属于“音乐表现”模块,强调音乐课程内容应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与音乐表现。
笔者以埃里奥特的音乐教育观为立足点,通过对演奏课内容发展的分析,从而就戴维.埃利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对初中音乐演奏课内容带来的启示展开研究。
关键词:音乐实践演奏课音乐教育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美)戴维•埃利奥特(David Elliot)为世界知名的作曲 家、教育理论家,现在为纽约大学音乐与表演艺术系音乐 教育专业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曾在多伦多大学任 教,并在印第安纳大学、西北大学、开普敦大学、北德州大 学和里莫力克大学爱尔兰音乐中心担任客座教授。
作为 音乐教育哲学家,埃利奥特博士在音乐教育专业所任教 的课程包括音乐教育基础、音乐认知、研究方法、音乐课 程发展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一、埃利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埃里奥特认为:音乐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人类行为,音乐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而且是一个多样化的人类 实践活动,音乐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取决于音乐的本质和 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①。
基于众多学者对于音乐本 质和价值的不同观点:艺术的、情感的、文化的、时间的、民族的、道德的、精神的等。
所以,音乐实践关注不仅建立 在哲学原理之上,而且来源于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本人在 工作情境中的实践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哲 学家 , 为纽 约 大 学 表演 艺 术 系 音 乐教 育 专 的体 系” 即“ 成一 个 交 换 和 反馈 的动 态 体 系 ” l 现 , 形 。3 ]
业 教 授 和 博 士 研 究 生 导 师 。他 在 《 注 音 乐 实 践 : 关 新 其 中 实 施 者 称 为 音 乐 创 造 者 , Mu i n 而 s ig指 五 种 音 c
2 音 乐 是 一 种 多样 化 的 人 类 实践 活 动 .
埃里奥 特在论述 音乐 的实 践属 性 时说 ,音 乐 是 “
一
具能 动性和 实践 性 的追 求维 的 人 类 现 象 ” 它 “ 括 两 个 有 目 的 的 人 类 , 包
展 的基础 。音乐 作 为 人 类 活 动 具 有 相 关 的 四个 维 活动 的交织 形 式 : 乐 创 造 和音 乐 聆 听 。这 些 活 动 音 度: 实施者 ( s es 、 在做 的事 ( sc g 、 成 不仅 有联 系 , mu i r) 正 c mu i n ) 完 i 而且 互 相 界 定 和 强调 。我 们 称 这个 交 的事 、 创造者 做 事 时 的完 整 语 境 。 这 四个 维 度 不 织关 系所构 成 的人类 现 实为音 乐 实践 ” 音乐 是 人 [ “ 。
21 0 0年 l 0月
教 育 科 学
Edu a i n Sce c c to i n e
0c , 0 0 t2 1
第2 6卷 第 5期
Vo12 NO 5 .6 .
戴维 ・ 里 奥 特 的“ 埃 实践 音乐 教 育 哲学 " 想及 其 启 示 思
李 英 玉
( 宁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 宁 大连 l6 2 ) 辽 辽 10 9 [ 摘 要 ] 美 国 著 名 音 乐教 育 哲 学 家 戴 维 ・埃 里 奥 特 认 为 , 乐 是 一 种 具 有 目 的 性 的 人 类 音
行 为 , 乐是 人 类 的 一 种 实 践 活 动 , 且 是 一 个 多 样 化 的 人 类 实 践 活 动 , 乐 教 育 的 本 质 和 意 义 音 而 音
取决 于音 乐的本质 和音 乐在 人类 生活 中的重要 性 。埃里 奥特 的 实践音 乐教 育 哲 学思 想对 于我 国 学校音 乐教 育教 学改革具 有重要 的启 示价 值 。
人类 实践 活 动 ” 音 乐 教 育 的本 质 取 决 于 音 乐 的本 ,
音乐作 品则是 一种具 有“ 向性 ” 意 的人 类活 动 的
质 。他 的“ 践音乐 教育哲 学 ” 实 思想 构建 了一 种新 的 成果 , 从贝多 芬 的《 雄 交 响 曲 》 E o i) 艾 桑迪 人 英 ( rca 、 音乐 教育理念 , 开辟 了音 乐教 育 的新 思 路 , 对传 统 的科 特鼓乐 ( t) 祖 尼 的摇 篮 曲等 每一 部 音乐 作 是 Kee 、 的“ 文化音乐 教 育哲 学 ” “ 会 音 乐教 育 哲 学 ” “ 、社 、 审 品 的 例 子 中 , 们 都 可 以 看 到 , 呈 现 在 我 们 面 前 的 我 “
、
埃 里 奥 特 的 实 践 音 乐 教 育 哲 学 思 想
1 音 乐 是 一 种 具 有 目的 性 的 人 类 行 为 .
埃里奥 特认为 ,简单 地说 , “ 音乐 是 什 么 , 乐是 的事 情是 : 另一个 特定 时间 、 音 在 特定 地点 和 另一 个 音 人类 的有 目的 的行 为 。“ 根 本上说 , 乐是 一 种人 乐创 造语境 下作 曲 、 ”从 音 改编 、 即兴 创作 和 记 录事情 。 由 ”
类 活 动 。这 是 一 个 确 凿 无 疑 的 、 维 度 方 式 的 出 发 此 可 见 , 乐 是 人 类 的 一 种 特 定 的 文 化 生 活 行 为 。 多 音 点 , 引 导 解 释 了 音 乐 是 什 么 和 为 什 么 音 乐 重 它 要 。L 他 认 为 , 乐 是 人 类 技 能 中 一 种 至 关 重 要 、 -] I 音 最
美 音 乐 教 育 哲 学 ” 的 反 思 与 超 越 , 我 国学 校 音 乐 不会 仅是审 美意 义上 的一 曲音 乐 , 观 对 一部 作 品 , 段 即 一
教育 教学改 革也极具 重要 的启示 价值 。
一
兴演 奏 , 一个 表演 , 或一部 ‘ 品 ’ 作 。而是 一 种特 别 的 意 向性 的人 类活动 的成果 。音 乐不 单单 是 作 品或对 象 的集 合 。从根本上 讲 , 乐 是人 做 的事 。 “ 所 做 音 ”他
思 与 对 话 》( a il u i Pr xa M sc Ed cto u ain: Relcin 造 的音乐 的结 果所 影 响 , 受 到 他们 的指 导 教 师 和 f to e 也
a d Di o u ) 著 作 中提 出 了新 的 音 乐 教 育 哲 学 思 同龄 人对他 们 的工作 评述 的影 响 。音乐 的实施 者需 n a g e等 l 想 , “ 践 哲 学 ” 观 点 , 核 心 思 想 是 :音 乐 是 一 要 有 音 乐 聆 听 者 , 聆 听 者 会 把 音 乐 创 造 者 、 乐 创 即 实 的 其 “ 而 音 种 具 有 目的 性 的 人 类 行 为 ” “ 乐 是 一 种 多 样 化 的 造 、 ,音 音乐作 品等交 汇在一起 。
音乐 教育 哲 学 》 Mu i Matr:A Ne hls — 乐创 造形式 : ( s t s w P i o c e o 表演 、 即兴表 演 、 曲 、 编 和指 挥 。实 作 改 p y O s d ct n 和 《 践 的 音 乐 教 育 : h f Mu i E u ai ) 实 c o 反 施者 在音 乐 过 程 中被 他 们 所 从 事 的 Mu i n s ig和创 c
[ 关 键 词 ] 戴 维 ・ 里 奥 特 ; 乐教 育 哲 学 ; 埃 音 实践 音 乐教 育 [ 献标 识码] A 文 [ 章 编号] 文
[ 图 分 类 号 ] G 00 9 3 中 4 —5 .
戴 维 ・ 里 奥 特 ( a i J E it) 美 国音 乐 仅 联 系 在 一 起 , 且 还 形 成 一 个 辩 证 关 系 的 有 活 力 埃 D vd . l t是 o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