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的新路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法律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解决农村 土地 问题 成了革命成功 的关键 。孙 中山
、
农 村 土 地法 律 制 度 变迁 特 征
与 国外土地法律制度不同 ,中国土地 法律制度 的 变迁有其 自身规律 ,受到政策性影响较多 ,其过程复 杂 ,阶段性特征 明显 。中国是个农业大 国,全国农业 人 口占总人 门的 7 %,农村土地面积 占全国总面积的 0 5 %。因此 ,中国农 村土地改 革要妥善 处理好 改革 、 8
快速发展 不相适 应。新一轮土地改革应根据 《 决定》 精神和原则 ,立足 于本 国国情 ,在 坚持农村 土地 集体 所有 和
农 村 社 会 保 障体 制 的基 础 上 , 完善 农 村 土地 承 包 经 营权 流 转 市场 化机 制 。 关 键 词 :农村 土地 ;土 地 承 包经 营权 ; 改革
料 所 有 权 ” 。
( ) 土地 法律 制度 变迁 的 内生性 三
二 阶段是以集体所有 的国家计划型经 营阶段 ;第三阶 段是 以集体 所有 的 自主经 营阶段 ;第 四阶段是 以集体 所有的承包经营阶段 。以土地所有为划分标准 ,中国
土 地 制 度 大 致 经 历 了 农 有 农 用 、农 有 公 用 、公 有 公 用 、 “ 级所 有 、队为 基 础 ” 和 公 有 农 用 五 个 阶 段 。 三 …
的 “ 平均地权”和毛泽 东的 “ 打倒土豪分 田地 ”思想
就是最好 的体现 。中国农村 土地制度 变迁 的政治性 主
要体现为土地制度权属主要依 靠政府 强制性 手段 和党
的政策实现 。其实质 ,就是通过阶级斗争 ,对现有 土 地利益进行强制性再分配。中国共产 党所采取 的这种 土地权利政策取 向,是马克思 主义 与中国革命具体实 践相结合 的产物 。新 中国成立时 ,全 国大多数耕地属 地 主 、富农所有 ,农 民没有土地 ,贫雇农都 租用地 主 的地耕作 。考 虑 当时 的国情 ,党 和政府 通过 土地 改 革 ,以废 除封建剥削为前提 ,将原属于地主和富农所 有 的土地无偿地分配给 了农 民,并承认农民对土地私
阶段 :第 一 阶段 是 以私 有 为基 础 的 自由经 营 阶段 ;第
人所有 。如 15 9 0年 《 土地改革法》 规定 : “ 对地 主 , 除没收其 土地 、耕地 、农具 、多余的粮食和农村多余
的房屋外 ,其他财 产不 予没 收” 9 4年宪 法规定 : 。15 “ 国家依照 法律保护农 民的土地所有权 和其他生产 资
除了变迁 的政治 因素 以外 ,还包括土地制度本身 的内在因素。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的内生性是指社会经
济发展客观上 主导土地制度 的变迁 ,社会生产力 的发 展才是农村 土地法律制度发展 的内动力 。生产力决定
可以看到农村土地所有权 和使用权 的权属政策处于动
态变化之 中,不同的阶段体现 出不 同的土地权属 。造 成这种动态变化 的深层 次原 因 ,既有来 自中国土地革
中图分类号 :F 2 .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 92 ( 0)O — 0 6 0 31 1 0 8 2 7 2 9 10 4 — 4 0
“ 村 流转 ” 问题 是 十七 届 三 中全 会 关 注 的 农 j : 地
命的传统影响 ,也有来 自 “ 左倾 ”思想 的影响 ,还有 来 自经济模式转变 的影响。
( ) 土地 法律 制度 变 迁的 政 治性 二
“ 社会热点” 。研究 “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让农 民以
多 种 形 式 流 转 土 地 承 包 权 ,对 于 改 变 城 乡二 元 结 构 、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意义重大。
一
清末 以来 的 中目革命 几 乎都 与农 村土 地密 切相
:
— —
蠢羹
篓 .
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 的新路径
《 中共 中央关于推进农村 改革发展若 干重大 问题 的决定》 的法律 解读
杨 东升
( 南京 一业大学 法学院 ,江苏 南京 r 2 1) 18 6 1
摘
要 :农村土地 家庭承 包制曾对农村 经济发展 起到 了保 障作 用,但该制度 已与经济全球化和 市场 经济的
收 稿 日期 :2 0 — 0 1 0 8 1— 5
基 金 项 目 :亚 洲 基 金 会 “ 中国 土 地 法律 制 度 研 究项 目”
作者简介 :杨 东升 ,南京_ 3 大学硕 士研 究生,南京工业大学区域 合作与地 方法治研 究院研究人 员,主要从事 宪法学与行政 法学研 究。 z, - k
@ J 经 学 报 江 财大 学
农村 土地 承包经营权发展 的新路径—— 《 中共 中央关于推进农村 改革发展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 的法律 解读 》
生产关系 ,生产关 系需要适应 生产力 的发展。党的十
一
村土地承包法》还规定:“ 承包方之 间为方便耕种或者
各 自需要 ,可以对 属于同一集体 经济组 织的土地承包 经营权进 行互换 。 ”承包经 营权 的转让须经 发包方 的 同意。可见 ,承包 方要想顺 利流转 自己的权益 ,实现 土地 的用益权 能 ,必须 同时满 足发包方 同意 、受让方
稳定与发展 的关 系 ,决不能简单借鉴和照搬外国土地
法 律制 度 。 ( ) 土地 法律 制度 变迁 的 阶段 性 一
建 国以来 ,农村土地制度 的变迁总体 上经历了一
个 从 完全 开放 到 禁 止 再 到逐 步 开 放 的过 程 。 以经 营 模
式来划分 ,建 国以来 的农村土地制度大致可分为四个
届三 中全会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起 点 ,中国开始
从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向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转 变 ,为克
服计划经济模式下土地制度 的弊端 ,逐 步形 成了以包
产 到户 、包 干 到 户பைடு நூலகம்即 “ 包 制 ” 为 主要 形 式 的 “ 村 双 农
家庭 联产承包 制” 。农村 家庭联产 承包制调 动 了农 民 的生产积极性 ,恢复和推动 了当时 的农业生产力 的发 展 。其 中土地改革的 内生性也将成为现 阶段 土地改 革 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
、
农 村 土 地法 律 制 度 变迁 特 征
与 国外土地法律制度不同 ,中国土地 法律制度 的 变迁有其 自身规律 ,受到政策性影响较多 ,其过程复 杂 ,阶段性特征 明显 。中国是个农业大 国,全国农业 人 口占总人 门的 7 %,农村土地面积 占全国总面积的 0 5 %。因此 ,中国农 村土地改 革要妥善 处理好 改革 、 8
快速发展 不相适 应。新一轮土地改革应根据 《 决定》 精神和原则 ,立足 于本 国国情 ,在 坚持农村 土地 集体 所有 和
农 村 社 会 保 障体 制 的基 础 上 , 完善 农 村 土地 承 包 经 营权 流 转 市场 化机 制 。 关 键 词 :农村 土地 ;土 地 承 包经 营权 ; 改革
料 所 有 权 ” 。
( ) 土地 法律 制度 变迁 的 内生性 三
二 阶段是以集体所有 的国家计划型经 营阶段 ;第三阶 段是 以集体 所有 的 自主经 营阶段 ;第 四阶段是 以集体 所有的承包经营阶段 。以土地所有为划分标准 ,中国
土 地 制 度 大 致 经 历 了 农 有 农 用 、农 有 公 用 、公 有 公 用 、 “ 级所 有 、队为 基 础 ” 和 公 有 农 用 五 个 阶 段 。 三 …
的 “ 平均地权”和毛泽 东的 “ 打倒土豪分 田地 ”思想
就是最好 的体现 。中国农村 土地制度 变迁 的政治性 主
要体现为土地制度权属主要依 靠政府 强制性 手段 和党
的政策实现 。其实质 ,就是通过阶级斗争 ,对现有 土 地利益进行强制性再分配。中国共产 党所采取 的这种 土地权利政策取 向,是马克思 主义 与中国革命具体实 践相结合 的产物 。新 中国成立时 ,全 国大多数耕地属 地 主 、富农所有 ,农 民没有土地 ,贫雇农都 租用地 主 的地耕作 。考 虑 当时 的国情 ,党 和政府 通过 土地 改 革 ,以废 除封建剥削为前提 ,将原属于地主和富农所 有 的土地无偿地分配给 了农 民,并承认农民对土地私
阶段 :第 一 阶段 是 以私 有 为基 础 的 自由经 营 阶段 ;第
人所有 。如 15 9 0年 《 土地改革法》 规定 : “ 对地 主 , 除没收其 土地 、耕地 、农具 、多余的粮食和农村多余
的房屋外 ,其他财 产不 予没 收” 9 4年宪 法规定 : 。15 “ 国家依照 法律保护农 民的土地所有权 和其他生产 资
除了变迁 的政治 因素 以外 ,还包括土地制度本身 的内在因素。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的内生性是指社会经
济发展客观上 主导土地制度 的变迁 ,社会生产力 的发 展才是农村 土地法律制度发展 的内动力 。生产力决定
可以看到农村土地所有权 和使用权 的权属政策处于动
态变化之 中,不同的阶段体现 出不 同的土地权属 。造 成这种动态变化 的深层 次原 因 ,既有来 自中国土地革
中图分类号 :F 2 .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 92 ( 0)O — 0 6 0 31 1 0 8 2 7 2 9 10 4 — 4 0
“ 村 流转 ” 问题 是 十七 届 三 中全 会 关 注 的 农 j : 地
命的传统影响 ,也有来 自 “ 左倾 ”思想 的影响 ,还有 来 自经济模式转变 的影响。
( ) 土地 法律 制度 变 迁的 政 治性 二
“ 社会热点” 。研究 “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让农 民以
多 种 形 式 流 转 土 地 承 包 权 ,对 于 改 变 城 乡二 元 结 构 、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意义重大。
一
清末 以来 的 中目革命 几 乎都 与农 村土 地密 切相
:
— —
蠢羹
篓 .
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 的新路径
《 中共 中央关于推进农村 改革发展若 干重大 问题 的决定》 的法律 解读
杨 东升
( 南京 一业大学 法学院 ,江苏 南京 r 2 1) 18 6 1
摘
要 :农村土地 家庭承 包制曾对农村 经济发展 起到 了保 障作 用,但该制度 已与经济全球化和 市场 经济的
收 稿 日期 :2 0 — 0 1 0 8 1— 5
基 金 项 目 :亚 洲 基 金 会 “ 中国 土 地 法律 制 度 研 究项 目”
作者简介 :杨 东升 ,南京_ 3 大学硕 士研 究生,南京工业大学区域 合作与地 方法治研 究院研究人 员,主要从事 宪法学与行政 法学研 究。 z, - k
@ J 经 学 报 江 财大 学
农村 土地 承包经营权发展 的新路径—— 《 中共 中央关于推进农村 改革发展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 的法律 解读 》
生产关系 ,生产关 系需要适应 生产力 的发展。党的十
一
村土地承包法》还规定:“ 承包方之 间为方便耕种或者
各 自需要 ,可以对 属于同一集体 经济组 织的土地承包 经营权进 行互换 。 ”承包经 营权 的转让须经 发包方 的 同意。可见 ,承包 方要想顺 利流转 自己的权益 ,实现 土地 的用益权 能 ,必须 同时满 足发包方 同意 、受让方
稳定与发展 的关 系 ,决不能简单借鉴和照搬外国土地
法 律制 度 。 ( ) 土地 法律 制度 变迁 的 阶段 性 一
建 国以来 ,农村土地制度 的变迁总体 上经历了一
个 从 完全 开放 到 禁 止 再 到逐 步 开 放 的过 程 。 以经 营 模
式来划分 ,建 国以来 的农村土地制度大致可分为四个
届三 中全会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起 点 ,中国开始
从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向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转 变 ,为克
服计划经济模式下土地制度 的弊端 ,逐 步形 成了以包
产 到户 、包 干 到 户பைடு நூலகம்即 “ 包 制 ” 为 主要 形 式 的 “ 村 双 农
家庭 联产承包 制” 。农村 家庭联产 承包制调 动 了农 民 的生产积极性 ,恢复和推动 了当时 的农业生产力 的发 展 。其 中土地改革的 内生性也将成为现 阶段 土地改 革 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