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期多地区一般平衡模型水资源分配的经济评价
干旱评估标准

干旱评估标准干旱是指长期缺水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的自然现象。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科学评估干旱的程度和影响,制定了一系列干旱评估标准。
一、气象气象干旱是指由于降水不足或者降水分布不均而导致的土壤水分亏缺的干旱类型。
气象干旱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分布等。
常用的评估指标有降水量百分位数、降水量异常指数、降水等级指数等。
降水量百分位数是一种常用的气象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将某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与历史同期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计算出降水量在历史记录中所处的百分位位置。
当降水量百分位数低于某一阈值时,就可以判定为干旱。
降水量异常指数是另一种常用的气象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计算某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与长期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差异,来评估干旱的程度。
当降水量异常指数为负数时,表示干旱程度较重。
降水等级指数是一种综合评估干旱的方法。
它将降水量、降水频率等指标综合考虑,通过对不同指标的加权计算,得出一个综合的干旱指数。
该指数可以匡助决策者更全面地了解干旱的程度和影响。
二、农业农业干旱是指由于土壤水分不足而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限的干旱类型。
农业干旱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土壤湿度、植物蒸腾、作物生长等。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土壤湿度指数、蒸散发指数、作物生长监测等。
土壤湿度指数是一种常用的农业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监测土壤的湿度变化,来评估土壤水分的供应情况。
当土壤湿度指数低于某一阈值时,可以判定为农业干旱。
蒸散发指数是另一种常用的农业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监测植物的蒸腾速率,来评估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供应情况。
当蒸散发指数高于某一阈值时,可以判定为农业干旱。
作物生长监测是一种直接评估农业干旱影响的方法。
通过对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判断作物是否受到干旱的影响。
例如,叶片枯黄、生长缓慢等现象都可以作为农业干旱的指标。
三、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干旱是指由于干旱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而导致的干旱类型。
水资源评价

名词解释:1)水资源: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2)干旱指数: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3)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5)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
6)允许开采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
7)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数值上等于释出的水的体积与释水的饱和岩土总体积之比。
8)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
9)导水系数:具有一定粘滞度的地下水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宽度含水介质的流量。
10)水资源管理:为了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简答题:1)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
2)水资源评价:目的—查清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的水帐和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内容—通常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的调查和可供水量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作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前提、水资源规划依据、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基础。
干旱区水资源问题

西北干旱区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的思考摘要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西北干区的水资源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面对大多数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河道缩短,终端湖泊萎缩或干涸,水质恶化;植被退化,草地面积减少;沙尘暴肆掠,生态环境恶化,给西部大开发中的的西北干旱区任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而水资源问题是限制西北干旱区区域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
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是我们所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思考中国西北干旱区系指35°N以北,106°E 以西的内陆干旱区,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的地区,土地面积约占中国总土地面积的 24.5%。
由于深居欧亚大陆腹地,平均降水量在 160mm 以下,基本上不产生地表径流,形成世界上最严酷的干旱区之一。
水资源属于一种不断循环更新的自然资源,但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还相当有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
水资源不足以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瓶颈”因素。
而水资源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活跃要素,在自然演化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热口的增加,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近代工业的兴起,城市的扩张,热泪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用水需求,热泪采取的种种措施扩大水资源的开发,但是在取得短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如何科学合理的管好和用好有限的水资源,是短缺的水资源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世人所关注的重大课题。
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现状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少,只有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4。
西北内陆干旱区土地面积约为全国的35%,耕地占全国的5.6%,人口占2.1%,水资源量为1303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4.6%。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题库答案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
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
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
时间:夏多冬少;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干旱地区水文循环特征与水资源利用

干旱地区水文循环特征与水资源利用水,生命之源,万物之本。
然而,我国干旱地区的现实却是水资源短缺,水文循环特征独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干旱地区的水文循环特征与水资源利用。
一、干旱地区水文循环特征1.降水稀少干旱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因素,降水量严重不足。
这里的降水主要以雨的形式为主,降水的季节性、年际变化较大,且降水量逐渐减少。
2.蒸发强烈干旱地区气温较高,日照时间长,地表水分蒸发强烈。
这导致了水分供需矛盾加剧,地表水资源逐渐枯竭。
3.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弱干旱地区地表水资源短缺,导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减弱。
地下水循环速度加快,水位下降,难以维持生态平衡。
4.河流径流量小干旱地区河流径流量小,河流水系发育不良。
许多河流在干旱季节甚至出现断流现象,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5.土壤水分含量低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含量低,土壤质地干燥,肥力下降。
这使得植被生长困难,生态环境恶化。
二、水资源利用1.开源与节流并重针对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下功夫。
开源方面,可以积极开发雨水收集、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节流方面,要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合理配置水资源干旱地区水资源配置应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
根据地区水资源状况和需求,优化水资源分配,确保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等各个领域的水资源需求得到满足。
3.加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的重要前提。
我们要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水资源执法监管,确保水资源安全。
4.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干旱地区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关键是推广节水技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节水型农业。
同时,加大水资源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技术水平。
5.发挥水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干旱地区应充分发挥水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水产业、旅游业等与水资源相关的产业,提高水资源经济效益。
干旱条件下城市水资源应急调配模型

2 0 1 4年 2月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性 协 调 供 水 方 案 可 用 来 降低 缺 水 率 , 减 轻 干 旱 带 来 的损 失 , 论 证 了所 提 模 型 方 法 的 有 效 性 .
关键词 : 城市 ; 干旱 ; 水资源供需分析 ; 应急调 配 ; 大 系统 优 化 中 图分 类 号 : T V 2 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5 6 3 4 ( 2 0 1 4 ) 0 1 — 0 0 0 1 —0 6
7 — 9月 最 易 发 生 干 旱 缺 水 ; 不 同干 旱 条 件 下 , 全 市缺水率将 达 2 3 . 7 0 % ~4 5 . 8 5 %; 如 采 用 水 资 源 统 一 调 配
和协调供水方案 , 则可使全市缺水率 下降到 0 . 0 0 % ~ 4 1 . 6 3 %. 基于水资源统 一管理理念及实 际情况 , 限 制
平原 , 濒 临 鄱 阳湖 西 南 岸. 受 季 风气 候 等 因素 影 响 , 当地 多 年平 均 降雨 量 1 5 9 6 mm, 多年 平 均 自产水 资 源 总量 6 5 . 9 8亿 m , 过境客水 9 9 2 . 8 8亿 m . 但 降
水、 径流 时 间分 布很 不均 匀 , 年际 、 年 内变化 大. 现状
干旱分级标准

干旱分级标准干旱分级标准是针对水资源短缺现象的一种分类方法,它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及公众更好地了解干旱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干旱分级标准及其应用领域,并提供一些应对干旱的建议。
一、干旱概念及分级必要性干旱是指由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导致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失衡,从而导致水资源不足的现象。
干旱不仅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影响到人类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有必要将干旱现象进行分级,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二、干旱分级标准概述1.轻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20%-40%,水源地供水正常,但部分农田、植被出现水分不足现象,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2.中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40%-60%,水源地供水紧张,农田、植被水分严重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较大影响,部分水源地可能出现供水不足现象。
3.重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60%-80%,水源地供水严重不足,农田、植被干旱严重,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生态环境恶化,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4.特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80%以上,水源地供水极度紧张,农田、植被干旱极度严重,农作物大面积死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畜饮水极度困难。
三、干旱分级标准应用领域1.政府决策:各级政府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如限水、停水等,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
2.农业生产经营:农民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调整种植结构,选用抗旱作物,合理安排灌溉用水,降低干旱损失。
3.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相关部门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防止干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4.公众教育:通过普及干旱分级知识,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抗旱的氛围。
四、应对干旱的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定额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完善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水库、水池等储水设施,提高抗旱能力。
3.推广节水技术:普及节水灌溉、喷灌、滴灌等技术,降低用水消耗。
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与分析方法

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与分析方法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评估水资源承载力并探索分析方法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意义水资源承载力是指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可提供并满足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各种需求的水资源量。
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所管理的区域的水资源状况,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承载力评估的核心是确定评估指标和建立评估模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指标和模型。
二、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指标1. 水资源消耗指标:包括总用水量、人均用水量、水资源消耗强度等指标。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合理性。
2. 水资源供需平衡指标:包括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供需矛盾指数等指标。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当前水资源供需的平衡度,以及未来水资源供需情况的预测。
3. 水环境质量指标:包括水质污染程度、水生态系统健康等指标。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水环境的质量,为水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包括水资源再生利用率、节水技术应用等指标。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为保障未来水资源供应提出建议。
三、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1. 统计分析模型:通过大量的历史水资源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水资源的供需关系,预测未来水资源供需情况。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2. 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通过考虑水资源系统内部的各种变化因素和相互关系,建立动态模型,模拟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和趋势变化对供需关系的影响。
3.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该模型通过将不确定的因素转化为确定的关系强度,分析水资源承载力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判断不同因素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蕊懈
嬲
《 奢 ≯ 洌: j 撵 夸潮 部门 多 嗡水
囊 嘲 i I : I I— 蠢● 《_ | 嘲 I 羹嘲 女 蔫 _ ■
耄 | 醚I I 膂 }I # 稚 陡一 榭 l 畦 巍 j i I I
霉 ■ ■ 一 一 ” … ’’ _ 一’ l 一’ ■ _ , 一’ 一 一’ 一 ● 。 一 箍 1 彝 薛 麟● 鳟
● _ ● I
- 一 m i n i m 一 ’ ’ ’●
在 干 旱 发 生 的 地 区 有 关 东 和 九 州 。2 0 o 8年 温
却 妇畦
一
, ● 蜂
暖化 影 响 预 测 流 量 模 型 中 计 算 出 因 温 暖 化 影 响 未 来 水 资 源 供 给 量 的变 化 , 比较 了 未 来 需 要 的 预 测 值。 计 算 出 各 地 区水 资 源 供 需 平 衡 和 干 旱 风 险 率 。 从 计 算 结 果 看 ,伴 随着 降 雨 减 少 和 气 温 上 升 蒸 发
铆
奴
瓤
“ ~ 瑚 脚 糖
翻 群 - t 麓 I 磷
毒 i ! 》 茏 鬻 姆零 翥 i 舅 『 f 翘 滔瘩
黪 孵 囊 糊。 ’ 。 。 一 ■
9 孵 : 糍 . _ I 囊 i 。 -
孵
协
鬻 搬麓 ■
…
噙
_
钢 曩 。 量 增加 , 九 州 南 部 与 冲绳 的 水 资 源 特 别 紧 张 , 干 旱 糠
( 3 ) 关东 : 个 别 部 门使 用 交 易 水 。 在 关 东 发 生
注: ( 1 ) ( 3 ) 为 关 东 地 区各 部 门 的水 资 源 价 格 , ( 2 ) ( 4 ) 为九 州 地 区 各
部门的水资源价格。基本情况是不需要提高水资源供给 , 各个部 门都不
发生水资源价格的费用。
增 加 。 本 研 究 中 预测 干 旱 增 加 的 九 州 以及 经 济 规 模大。 对 周 边 地 区影 响力 较 大 的关 东也 发 生 干 旱 。
5 %的水 资 源 不 足 。农 林 水 产 部 门 、 制造业部 门、 公
■
( 1 兼系予 摹 廉嗡舞髓交舞承 重 蝻 I I I 蠡秣 秘 囊 . . 1 牖 赫. 1 1 _ _ I I l _ j
《 3 》 黄蔼 碍 攀 巾 交茹 窳 糊 I 薹簟 l啦 . 帏. 粕 帽 明 j ! 嚏
4 水 资源 评价 的仿 真分 析
4 . 1 枯水期 水资源分配和仿真模型
本研 究以平时需要提 高水 资源供给 为基本情 况 , 即不发生
水 资 源 利 用 的 附 加 费 用 。针 对 这 一 基 准 情 况 , 发 生干 旱 时 , 根 据 水交 易制度负担水 费 , 最 大 限度 地 利 用 水 资 源 。 本 模 型 分 4种
谴捌萍 彝 捧
赫
粕瞄
蟛 瑚
镬l 艄
在( 1 ) ( 2 ) 两 种情 况下 , 设 定 所 有 部 门 取 水 量
总量 上 限 , 在( 3 ) ( 4 ) 两种情况 下 , 设 定 不 同用 途 取 《 嚣 水 量 的 上 限 ,假 设 同一 用 途 内部 门 之 间 水 资 源 量
情 况 进行 仿 真 分 析 。
( 1 ) 关东: 所有部 门使用交易水 。 在关 东发生 5 %的水资源不
足 。所 有 部 门取 水 界 限 利 益 均 等 地 分 配 水 权 。 ( 2 ) 九州 : 所 有 部 门使 用 交 易 水 。在 九 州 发 生 5 %的水 资 源 不 足 。所 有 部 门取 水 界 限利 益均 等地 分 配 水 权 。
掰
【 l 幻 簧 瓢
受 } I 蠹 豢
; 螬 氧 辫 嘲 明麓
攀l 睁
。 瓣翱馥 l 蠢 瑚糯
簟 l 黼
。 一
较( 1 ) ( 2 ) 和( 3 ) ( 4 ) 超 用 途 之 间 的 水 融 通 可 以 缓 和 干 旱 造 成 灾 害 的程 度 。
霸 嘲
瓣
一
{ 旗 姆
圈 4 地 区 GDP的 影 响 ( 相对 于基 本 情 况 的 变 化 率 ( %) )
可以通融。而在农林 水产部 门 , 制造业 部 门, 公 益 部 门, 水 道 与 废 弃 物 部 门之 间水 资 源 价 格 不 同 。比
髓 蓬 帷
C 黔粼 午
帮自 , j 麓 嚣 承
益部 门 ( 电力 、 供气、 供热 、 公 务等 ) 水道 与废弃 场
部 门 等 4个 部 门 , 分别限制在 5 %的 使 用 交 易 水 范
I 黼
一 一 。 l 一 一 ’ 。 。 一 ’ 。 《 蝴
.
毒 l n 蛾瞰擎
_ ● ● l ■” l
I ■ 一 一
糟 麟 围内 ,按 照 各 用 途 内取 水 界 限 效 率 均 等 地 分 配 取 l
水权 。
瞄麟
勰 l
彝 瓣
( 4 ) 九州 : 个 别 部 门使 用 交 易 水 。 在 九 州 发 生 5 %的水 资 源 不 足 时 。农 林 水 产 部 门 、 制造业部 门、 公益 部门 ( 电力 、 供气 、 供热 、 公务 等 ) 、 水 道 与 废 弃 场 部 门 等 4个 部 门 , 分 别 限制 在 5 %的 使 用 交 易 水 范 围 内 ,按 照 各 用 途 内取 水 界 限效 率 均 等 地 分 配
甲 珊, 等 : 干 旱 期 多 地区 一 般 平 衡 模 型 水 资 源 分 配的 经 济 评 价
水 利 工 程
干旱期多地区一般平衡模型水资源分配的经济评价
[ 日] N J i l 梓、 增井利彦文 [ 中国] 田山珊 , 赵培景 , 龙振华 译
( 接 1 0期 )
袭6 水 资源价 格 ( 日元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