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
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革内容就是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从现状来看,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医院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大大增加,导致医院的医务人员紧张和疲劳。
由于医院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导致医院的员工流失率较高。
公立医院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也影响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针对这些问题,公立医院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对策来改进人力资源管理。
公立医院需要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医疗信息系统的整合和共享,减少医务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公立医院需要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关怀和保障力度。
可以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提供更好的福利和培训机会,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医院可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规划和晋升机制,提供更好的晋升渠道,激励医务人员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公立医院还可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医疗改革。
可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享科研资源,加强医学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
可以加强与社区和基层卫生机构的合作,建立健康管理机制,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减轻公立医院的压力。
公立医院还可以借鉴国外医院管理的经验,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
可以通过建立医院的内外部评估机制,加强对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可以加强医院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关键思路分析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关键思路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泛指一个组织为了完成其战略或者的目标,围绕一整套吸引、保留、激励和对雇员进行高效利用的政策,制度和制度,以及对其实施的一系列的工作。
目前,人力资本无疑是公立医院的重要力量,而的竞争能力也日益体现在人才的增值上。
因此,人力资源的就成为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非常重要的位置。
然而,目前国内一些公立医院,由于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关注,往往把精力集中在提高医疗质量上,从而造成了公共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低下。
因此,从整体上强化公立医院的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队伍的根本途径。
一、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一)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淡薄纵观我国公立医院目前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到部分医院没有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没有统筹所有员工的专业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公立医院中,人力资源越来越少的主要因素。
另外,一些医院管理者总是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作医院的一项额外开支,不能为其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但是,政府却要认识到,“人”才是一切的制胜之道,“人”的投资并非只是一种形式的消费,它会不断地产生收益,从而产生巨额的收益。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人才意识和重视人才,这才是提升整体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1]。
(二)人力资源招聘缺乏合理性,人员专业性缺乏一套科学而又合理的人才招募方案对于保证的正常运作是非常关键的。
所以,在对职位进行全面的剖析之后,要根据需求,制订适合的雇佣方案,从而医院的聘用保障。
但是我国的公立医院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一般都是在有需求的时候才开始雇佣,而不会制订出一套完整的雇佣方案,而且对职位的剖析也非常欠缺。
在进行招录的时候,应特别关注招录方式和方式的选择,这与招录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如选择不当,不仅会导致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也会对招录的结果和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纵观部分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招聘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招工的方法非常简单,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的投送和学校的招募,不但规模较窄,而且缺少积极性的品质也很难保障。
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我国公立医院成为了我国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人力资源作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诸多问题,如人员流动率高,人员结构不合理,薪酬制度不完善等。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相关对策,力求为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可行的解决之道。
一、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1.人员流动率高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速度快、吸引力大,导致人员流动率高,尤其是一些基层医疗机构。
这样的现实导致了医院员工的稳定性不足,增加了医院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同时也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2.人员结构不合理部分医院人员结构偏老,年轻医护人员相对不足,导致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下降。
医院管理人员与医护人员的比例失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3.薪酬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医院对医护人员的薪酬并不合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收入往往偏低,这不仅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也增加了医院管理的难度。
二、对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1. 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对于医护人员,应根据其工作职责及贡献水平,建立相应的薪酬激励机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对于管理人员,应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其工作业绩给予相应奖励和激励,提升其管理水平。
2. 优化人员结构医院应注重人员结构的合理化,加大对年轻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吸引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人进入医疗事业。
医院也应加强对老龄医护人员的再培训和学习,增强其对新医疗技术的适应能力。
3. 提升医护人员福利待遇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关怀和照顾,提升其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增强医护人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从而提高医院整体的服务质量和声誉。
4.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医院应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医疗人才。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探析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探析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影响着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
但是在目前的医院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人员流动频繁、用工成本高、员工满意度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1. 人员流动频繁在医院中,人员流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员工因为工资待遇、职业发展、工作环境等因素往往选择离职或跳槽,导致医院人员的不稳定性。
这不仅增加了医院的用工成本,还影响了医院的运行效率。
2. 用工成本高医院的用工成本通常是很高的,包括员工薪酬、福利待遇、培训成本等。
过高的用工成本不仅增加了医院的经营压力,还会影响医院的发展规划和财务状况。
3. 员工满意度低由于医院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员工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工作强度大,容易造成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低,进而影响医院的工作氛围和服务质量。
二、对策探析1. 加强员工管理和关怀医院应该重视员工管理和关怀,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对于员工的薪酬和职业发展,医院应该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增加员工留任的积极性。
医院还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医院应该优化用工成本,合理控制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降低用工成本的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医院还可以通过外部服务或合作等途径,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
3. 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医院应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医院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三、建议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医院可以培训并聘用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为医院提供更专业的管理服务。
2. 建立健全的员工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关键思路分析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关键思路分析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大部分公众医疗服务的职责。
然而,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组织结构、员工招聘与培训、绩效考核与激励等方面,对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关键对策进行分析。
首先,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结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很多公立医院的组织结构较为庞大,层级繁多,决策效率低下。
这导致医院管理者难以及时调整资源配置,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关键对策是要优化组织结构,精简层级,加强沟通与协调,提高决策效率。
可以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建立扁平化的管理结构,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决策,让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公立医院的员工招聘与培训存在问题。
当前,公立医院普遍面临着医务人员短缺、技术人才流失等困扰。
这导致医院无法有效满足患者需求,甚至出现医生过劳现象。
关键对策是加强招聘与培训工作。
一方面,医院应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提高待遇和福利水平,加强对外招聘;另一方面,医院应加大对内培训投入,提供全面的职业发展路径,提高员工技能和专业水平。
再次,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亟待完善。
当前,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主要以科研论文数量、学术职称等硬性指标为依据,忽视了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软性指标。
这导致医务人员过度追求论文发表,忽视了患者的实际需求。
关键对策是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医院应制定综合评价体系,将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软性指标纳入考核范畴,鼓励医务人员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来提升绩效。
此外,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和人文关怀。
当前,许多医务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长期工作可能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关键对策是建立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心理辅导和工作环境改善等支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关怀。
此外,还可以建立医疗团队,提供团队间的合作与支持,有效缓解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面临诸多问题,但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加强招聘与培训,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和人文关怀等关键对策,可以提升公立医院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公众的医疗需求。
四川省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四川省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引言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具体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从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具体情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
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具体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具体情况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目录第一节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具体情况现状 (1)第二节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指标分析 (3)一、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3)三、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 (3)四、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指标分析 (7)一、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指标分析 (11)一、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现状统计 (11)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比重统计分析11四、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指标分析 (15)一、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现状统计 (15)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现状统计 (15)三、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比重统计 (15)四、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6)五、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6)六、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7)七、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7)八、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指标分析 (19)一、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现状统计 (19)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现状统计 (19)三、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比重统计 (19)四、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0)五、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0)六、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1)七、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1)八、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22)第七节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23)一、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23)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23)三、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23四、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4)五、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4)六、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25)七、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25)八、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26)图表目录表1: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具体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表6: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8)表14: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8表15: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9 表17: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比重统计表..11 表21: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比重统计表 (15)表29: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6)表30: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6 表31: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7)表32: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7 表33: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6: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比重统计表..19 表37: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0)表38: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1)表40: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22)表42: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23)表43: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23)表44: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23 表45: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4)表46: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4)表47: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2017-2019)统计表 (25)表48: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5)表49: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同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6)第一节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具体情况现状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具体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具体情况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医疗机构人力现状调查报告

医疗机构人力现状调查报告据统计显示,我国医疗机构人力现状普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医疗机构人力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
一、医疗机构人力数量在大多数医疗机构中,医生和护士是占据绝大多数的人力资源。
然而,由于医院预算有限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导致医疗机构的人力数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尤其在一线基层医疗机构中更为明显。
二、医疗机构人力结构医疗机构人力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在很多医疗机构中,高级职称的医生较多,而低级职称的医生和护士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医院内部工作分配不均,一些基层医院医生居高不下,而重要的基层医疗工作者却严重短缺。
三、医疗机构人力素质另外,医疗机构人力素质的提升也亟待加强。
目前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方面还存在不足,部分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这不仅影响了医患关系,也降低了医疗机构的整体竞争力。
四、医疗机构人力管理医疗机构人力管理也是一个亟待优化的方面。
在某些医院中,人力资源管理不够科学,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负荷过重,薪酬福利待遇不尽人意,甚至存在一些违法用工现象。
这种现状不仅容易造成医护人员的不满和辞职潮,也会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
五、医疗机构人力现状改善对策为了改善医疗机构人力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的支持力度,优化人力结构,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水平和素质,加强医疗机构人力管理,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确保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相信随着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医疗机构的人力现状将会得到有效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的出台,我国踏入了健康中国新征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健康。
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跑步前行,强基层是其基本原则之一,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重要策略和实施路径。
而基层卫生人员作为基层患者健康的第一道“守门人”,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基层卫生服务的供给。
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强基层的核心要务[1-2]。
然而,当前我国基层卫生人才流失严重,学历层次和职称水平普遍较低,其建设发展依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3],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短板。
近日,不到两周发生的四起村医集体辞职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工资发放不到位、补助低、工作压力大、获得感不强和社会地位不高为其辞职改行的主要原因,引起了各级政府及卫生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地也开始出台相关文件或方案,以期改善村医的窘迫处境。
可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在卫生事业发展中有重要战略意义[1]。
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及健康需求,推进医药卫生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陈巧玲①,魏雨蒙①,杨燕①,李娇月①,窦丰满②,张瑞华①#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文献分析法、描述性分析法。
结果成都市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总量、执业(助理)医师及注册护士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护士增长明显;但执业(助理)医师没有形成合理的老中青年龄结构比例,学历水平普遍较低,本科及以上学历不足25.00%,基本格局仍以专科为主;中高级职称占比不足30.00%。
结论成都市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总量不足、增长缓慢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需要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以待遇留人、前景引人和环境暖人,多措并举扩大成都市基层卫生人员总量,多管齐下加大卫生人才结构调整力度,提升卫生人才队伍质量,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稳步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t ,as t t n ls s d eq a t y  ̄at -c n t t n a d dsr u o me ia t ao i n t i i a ay i Wa ma e t t u n t -q i a sc s oh i y o s t i n i i t n o i o u tbi f dc ls f a
Se u n P o i c 1 0 O ih a rvn e 6 1 5 l
A s A T O jc v T vs gt t r e t t no m dcl t suc i p b cm dal nt t n X n uD s i B 1 C bea e o net a eD sm su i ei a r o I n u l e i st o s i i eh e iao f asf e 鹤 i a i i i o id i r tn u f tci
pu i al i g t cue o d et n lvl o rfsin t -a dsme poos n t aen rf a o ;te r. lswt afut n aes u tr ,lw e u a o e e,lw po so a tl n o rf i a s f hv o c t c t n h e h r i e lie s ol a e i i i
论著 ・
成 都 市 新 都 区公 立 医疗 机构 卫 生人 力资 源现 状 调查
谭天林 贺 敏2冯光成 欧兵玺 , 堂红。 , , , 廖
(. 1 成都 市新都 区第二人 民医院 , 都 600 ;. 成 15 12 成都 市新都 区卫生局 , 成都 60 0 ) 150 【 要】 目的 摸 清成都市新都 区公 立医疗机构卫 生人 力资源现状 , 出问题 , 出相应 的解决对 策。为政 府及 医 摘 找 提 疗机 构制 定卫 生可持 续发展 战略及合理 开发 与配置卫 生人 力资源提供 科 学的 参考依据 。方 法 采 用普 查法 。 全 区公 对
鹤 i u l dc li — n p bi me ia c n
s tt n f h sr t Re ut T ett u n t f d a ls f u c i i e ce c u h t n p l d c lis tt n i s r i o t i so t ed t c . s / u i i s h oa q a t y o me ia t n m r 鹤 s n d f in yb t a u i me ia n t i u — l i a t i t i b c i o s u
【 关键词 】 卫生人 力资 源; 现状 ; 调查研 究 ; 成都市 【 中图分 类号 】 R1 2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1 ( 0 ) - 1 0 62 9 2 "0 0 0 4 7 3 0/ 6 1 -
I v si a o ft e P e e t i a o fM e ia t f Reo r e b i e ia n t ui n fXid src e g u n et t no h rsn t t gi Su i n o dc lS a f s u c si Pu l M d c l s t t s o n c I i o n u Di i ti Ch n d t n
维普资讯
Hale Waihona Puke 西南军医20 年 1 0 7 2月
第 9 卷第 6 期
Ju a it ySr o ot et hn e .20 ;( ) or l f la u eni Su w s C iaD c ,0 79 6 n o M ir g n h
・
立医疗机 构卫 生人 力资源的数量 、 质量 、 成、 构 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 分析 。结果 多、 分布不合理 、 村卫生人 力素质较低 、 农 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僵化 。结论 卫生人 力资源总量相 对不足 , 而在 公 立 医疗机 构 中卫 生人 力资源相 对过 剩, 员年龄 结构 断层 、 人 学历层 次偏 低 、 专业职称 层 次偏低 、 无证 卫 生 专业技 术人 员偏 应充分认识卫 生人 力资 源的重要 性 , 强卫 生 加 人才队伍 建设 , 优化卫 生人 力资源配置 , 创新卫生人 才激励机制 。 充分激发人 才的成 长愿望 、 积极性和创造性 。
s u c sd s b t n i i rp r t eq  ̄ t teme ia t i ec u t s w-a d t ema a e n y tm te rs  ̄ 0 r t u o s mp e I h u y o h dc ls e i r i i o f f a n t o nr i i l h y d so e n n g me t s h s e oh o f e i s
C e g u a d p tfr a d te c r ltd s l o st r v e s ini c rfr n o e g v rme t M e o s W i e e a iv s - h n d n u ow r h or ae o n s a p o d ce t e ee c frt o en n . t d e o o i i f e h h t g n rl n e t h i
T hn n ,E AN T l g i UO n,n G a g h n ,OU B n ,L A T n h n ,t eS o d P o l ’ Ho ptl f n u Di r t h n d , Mi Gu n e e g i I O a g o g h e n e peS s i Xid s i ,C e g u c ao 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