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工程不同工艺特点的综述
沼气的工艺比较

生物燃气俗称沼气,是指生物质在厌氧条件下被甲烷菌等多种微生物分解利用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是CH4和CO2。
生物质都是以大分子状态存在,不能被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被分解成可溶于水的小分子化合物,即多糖分解成单糖或二糖,才能进入微生物细胞内,进行以后的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
,生物质的化学预处理手段大量使用酸、氧化剂、敏化剂等化学试剂,选择性差, 降解过程有许多副产物产生,且降解反应条件较为苛刻,后处理困难。
而酶催化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是理想的洁净工艺,但由于酶的制造成本高, 限制了其在生物质水解中的工业化应用。
虽然木质素是一种难于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但还是有一些真菌和细菌作用于木质素,有的真菌还能彻底降解木质素为CO,但是利用真菌降解木质素的最大缺点是真菌生长慢、降解需要的时间长。
工艺流程如下:秸秆称量后在秸杆储料场经装载机运送到秸秆揉搓机,揉碎后再经皮带输送机送至卸料池。
预处理后的秸秆通过螺旋输送机卸至调浆池与锅炉供应的热水及回流的沼液进行混合、加热、接种,达到设计浓度及温度要求,然后由转子泵输送,再经切割机进一步粉碎至粒径为2 mm后进入1级发酵罐。
在1级发酵罐中,秸秆中大部分可降解物质被微生物降解转化成沼气,混合液经自流或泵送至2级发酵罐,再进行降解及储存。
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送至沼气净化装置。
混合液则进行固液分离。
沼渣经皮带输送机送至沼渣储场,外运到其他储存区或直接外售;沼液直接回流至调浆池,多余部分沼液利用沼液储存池暂存后再用于调浆配料。
存在问题:由于秸秆的成分较为复杂,所以发酵制沼气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首先秸秆内的高木质纤维素含量难以被厌氧菌消化,存在分解时间慢、产气周期长、产气效率低的问题。
且秸秆是固态物质,发酵过程中流动性差、无法进行连续消化、容易结壳,对反应器结构设计有很大的障碍。
其次利用秸秆发酵效率不高,只能利用其中一部分已挥发的固体,其余很大一部分固体仍未得到充分利用、需要频繁出渣、由于发酵环境封闭,导致进出料操作麻烦[9]。
CSTR和HCPF工艺在沼气工程的应用对比分析

ISSN1672-9064CN35-1272/TK图2厌氧发酵制沼气“三阶段”[8]作者简介:周旭健(1988~),男,工学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固体废物处置,大气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CSTR 和HCPF 工艺在沼气工程的应用对比分析周旭健(浙江省能源集团浙江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21)摘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以产沼气为主的厌氧发酵大型沼气工程是畜禽粪污处置的发展趋势。
中温湿式厌氧发酵工艺是国内外主流工艺,并发展出众多的反应器类型。
其中,CSTR 反应器和HCPF 反应器可处置含固率较高的畜禽粪污,单位容积产气量大,因而得到较广泛的关注。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对比分析了2种反应器的结构、工艺特点、产气率和初投资等,为大型沼气工程项目的工艺选择和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沼气CSTRHCPF厌氧发酵中图分类号:S2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064(2019)03-092-03据农业部统计,我国1年产生约38亿t 的畜禽粪污,其中40%未能有效利用,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禽养殖业的提档升级和健康发展[1]。
畜禽废弃物既是污染物,也是营养含量丰富的可利用资源。
畜禽废弃物科学合理的资源化利用,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实现畜牧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2016年12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重点强调了畜禽粪污的处置和利用。
之后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强调要加快畜禽粪污的处置及资源化的利用。
以产沼气(生物天然气)为主的大型沼气工程是畜禽粪污处置的发展趋势。
1厌氧发酵工艺简介沼气工程是一项以开发利用养殖场粪污为对象,以获取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为目的,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农村能源工程技术。
它包括厌氧发酵主体及配套工程技术,主要是通过厌氧发酵及相关处理降低粪水有机质含量,达到排放标准并按设计工艺要求获取沼气(生物天然气)[2]。
沼气的工艺

沼气的工艺
沼气是一种由有机物质经过厌氧发酵产生的气体,其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污水或有机废料预处理:将污水或有机废料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杂质、固体物和过滤。
2. 施加菌剂:将预处理后的污水或有机废料添加适量的菌剂,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发酵。
3. 厌氧发酵:将添加了菌剂的污水或有机废料置于气密的容器中进行厌氧发酵,一般采用连续搅拌式或固态发酵的方式。
在厌氧环境下,菌群分解有机物质产生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并释放出热能。
4. 沼气提取和净化:从发酵池中收集产生的沼气,并通过一系列的分离、净化和处理工艺,去除杂质和杂气,使沼气中的甲烷浓度达到要求。
5. 沼渣处理: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固态废物,称为沼渣。
沼渣可以进行压榨脱水,去除部分水分后可作为有机肥料,也可经过进一步处理,如堆肥、干化等,利用其有机质和养分价值。
6. 沼气利用:净化后的沼气可以作为燃料供应家庭、工业或农业用途,如煮饭、供暖、发电等。
同时,沼气还可以通过压缩、液化等工艺转化为可便于储存和运
输的液态或压缩气体。
以上是一般沼气工艺的基本步骤,具体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会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物料的进出、温度控制、气体收集和输送等方面的工程设计。
沼气工程技术基础篇

沼气工程技术基础篇目录1.沼气性质及产生条件2.沼气工程的工艺及特点3.沼气工程流程及设备4.沼气工程产品的利用及规划1.沼气性质及产生条件⑴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和甲烷,还含有少量的硫化氢和水蒸气。
微臭无气味8.80-24.45-15爆炸范围(与空气混合的体积百分比%)59.35-53.9346.4临界压力(×105帕)-25.7-48.42-82.5临界温度(℃)0.940.55比重(与空气相比) 1.220.72密度(克/升标准状态)2152035820热值(千焦/米3)50-70100体积百分比(%)标准沼气(CH 460%,C02<40%)甲烷(CH 4)理化特性表1-1沼气基本理化性质表(与纯甲烷做比较)1.沼气性质及产生条件⑵厌氧微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产生。
表1-2沼气产生来源利用产生的乙酸产生甲烷食乙酸产甲烷菌产甲烷菌利用产生的氢产生甲烷食氢产甲烷菌初步厌氧,分解有机物耗氢产乙酸菌初步厌氧,分解有机物产氢产乙酸菌不产甲烷菌水解分解大分子物质发酵性细菌是否产甲烷作用微生物种类1.沼气性质及产生条件⑶沼气产生原理图图1-1沼气产生原理图1.沼气性质及产生条件⑷沼气产生的影响条件表1-3沼气产生的影响条件对发酵细菌产生影响的因子湿式发酵传质速度快C:N=1/20-1/306.4-7.4中温:35℃;高温55℃。
最适条件重金属、有毒物质等其他影响因子水分、渗透压调节碳氮比利于产气碳源和氮源氨化作用和酸化作用中和PH值两类产甲烷菌温度备注影响条件2.沼气工程工艺及其特点⑴常见沼气工程工艺名称表2-1常见沼气工艺名称传统地埋式、干式发酵工艺等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塞流式固体厌氧反应器上流式固体反应器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工艺名称各有优缺点。
其他发酵工艺成熟稳定的污水工艺UASB卧式结构、进料浓度高HCF(HCPF)进料浓度稍低,不带搅拌USR 进料浓度高、带搅拌CSTR 备注工艺缩写2.沼气工程工艺及其特点⑵常见沼气工艺工程图片UASB反应器USR 反应器CSTR反应器HCF反应器2.沼气工程工艺及其特点⑶常见湿式沼气工艺对比表2-2常见沼气工艺名称序号类别CSTR UASB HCF USR 1原料范围所有畜禽粪污畜禽污水农产品加工废水猪粪、鸡粪所有畜禽粪污2原料TS浓度8-12%<1%8-12%3-6%3应用区域全国各地中部、南部全国各地中部、南部4水力停留时间15-30天1-5天15-30天8-20天5单位能耗低高低中等6单池容积500-4000m 3200-5000m 3100-300m 3200-2000m 37操作难度中等中等低中等8产气率 1.0-2.00.2-0.50.8-1.80.3-0.89经济效益最佳较低偏低中等2.沼气工程工艺及其特点⑷常见湿式沼气工艺对比①CSTR(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高浓度、完全混合、带搅拌、无分层结壳、容积产气率高、连续运行②USR(上流式固体厌氧反应器)浓度低、无搅拌、易分层结壳、冬季运行需热多、沼液量多③HCF(塞流式厌氧反应器)规模小、搅拌难度大④传统地埋式产气率低、无搅拌、施工难度大⑤干式发酵沼液量少、搅拌翻混较难、不连续运行、易混入其他气体3.沼气工程流程及设备⑴工程流程图图3-1沼气工程流程图3.沼气工程流程及设备⑵CSTR独立发酵设备①设备运行稳定,产气效率高②设备维护方便,检修容易3.沼气工程流程及设备⑶CSTR一体化①储气柜与发酵罐结合②节省占地、节省建设成本3.沼气工程流程及设备⑷双层膜柔性干式气柜——不使用水封,冬季正常使用,维护方便——进口膜材,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双层膜,抗风刮、抗雪压——投资省,建设简单4.沼气工程产品规划利用⑴沼气利用发电户用取暖车用4.沼气工程产品规划利用⑵沼渣沼液利用农田施肥叶面喷肥①沼肥施用于农田①1kg 沼液肥效相当于1.25kg 尿素。
农村沼气发酵工艺

农村沼气发酵工艺尽管在自然界中,沼气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的现象十分普遍,但是人们无法加以利用。
为了有控制地生产沼气,获得较高的产气量,就必须采取人工制取沼气和正确的发酵工艺。
1、沼气发酵工艺类型⑴以投料运转方式可分为:连续发酵、半连续发酵和批量投料发酵。
连续发酵工艺的特点是:沼气池投料启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常发酵产气后,每天或随时连续定量地添加发酵原料和排出旧料,致使正常发酵能长期连续进行。
半连续发酵工艺的特点是:启动时一次性投入较多的发酵原料,当产气量趋向下降时,开始定期添加新料和排出旧料,以维持比较稳定的产气率。
农村户用沼气池根据原料特点和用肥较集中等原因,主要采用这种发酵工艺。
批量投料发酵工艺特点是:一次投料发酵,运转期间不添加新料,当发酵周期结束后,取出旧料再重新投入新料发酵。
⑵以发酵温度可分为:高温发酵、中温发酵和常温发酵。
高温发酵是指发酵温度在50~60℃之间的沼气发酵。
该工艺的特点是:微生物特别活跃,有机物分解消化快,产气率高(一般在2米3/米3料液〃天以上),滞留期短。
中温发酵是指发酵温度在30~35℃之间的沼气发酵。
该工艺的特点是:沼气微生物较活跃,有机物消化速度较快,产气率较高(一般在1米3/米3料液〃天以上)。
常温发酵是指在自然温度下进行的沼气发酵。
其发酵温度不受人为控制,基本上是随气温变化而不断变化。
该工艺的优点是:沼气池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管理方便,在我国农村普遍采用这种发酵工艺。
2、沼气发酵原料在沼气发酵过程中,沼气微生物需要吸收充足的营养和能量,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包括生长、发育、繁殖和代谢等),旺盛地、不间断地产生沼气。
因此充足的发酵原料是生产沼气的物质基础。
根据沼气发酵原料的化学性质和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⑴富氮原料富氮原料在农村主要是指人、畜和家禽粪便。
这类原料颗粒较细,含有较多的低分子化合物,氮素的含量较高。
富氮原料的碳氮比(指含碳量与含氮量的比,用C/N表示)一般都小于25/1,因此不必进行预处理,分解和产气速度较快。
沼气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

沼气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沼气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清洁能源,是通过发酵有机物而产生的混合气体。
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因为可以通过有机物质的发酵而不断地产生,如农业废弃物、粪便、城市垃圾、食品加工废物等。
使用沼气作为能源不但可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而且还能够防止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对环境友好。
接下来,本文将重点介绍沼气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
一、沼气的生产技术1.温度沼气发酵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通常情况下,最适宜的温度是35℃~40℃,如果温度过低,发酵速度会减缓;如果温度过高,会破坏微生物的细胞,从而影响反应的进行。
因此,在沼气池的建设中,要保证污泥的温度稳定,可以通过机械控制温度或者利用太阳能进行加热。
2. pH值沼气的发酵还需要保持一定的pH值。
在最适生产沼气的 pH 值范围内,微生物数量最多,同时对各种有机物质也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
通常情况下,pH 值控制在6.8~8.2之间,可使沼气的发酵反应达到最快速度和最高产气量。
3.微生物沼气的生产过程中,微生物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并反应产生气体,然后变成沼渣和沼液。
不同的微生物适宜的温度范围也不一样。
例如,酸性菌的温度最适宜在30℃~38℃之间,而且是无氧的。
在沼气生产过程中,要保证微生物数量的稳定和适宜的温度。
二、沼气的工艺流程沼气的生产过程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粗暴的。
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步骤。
1.原料处理在生产沼气前,需要将原材料先进行处理。
一般来讲,建议将原材料切成小块后,再加入到反应器中。
其中,如粪便之类的原材料可能会带有一些杂质,需要进行筛选处理,同时杂质也会影响生产的效果。
2.填充沼气池沼气池规模的大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然后进行池的填充。
在填充时,建议将材料分层次、分批次地加入,避免过度积累和压缩,保持氧气的顺畅通道和微生物的充分接触。
3.密封为避免空气进入池内,影响发酵效果,需要对池进行密封处理。
这也是沼气生产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沼气工程工艺及设备

集中供气沼气工程技术及配套设备一、沼气发酵工艺类型目前,已经开发出的厌氧沼气发酵工艺技术类型很多,但就技术成熟、投资费用管理方便等方面来看,应用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四类,即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技术(CSTR),升流式固体消化技术(USR),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消化技术(UASB)和污泥床滤器(UBF)。
分别介绍如下:1、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技术(CSTR)该工艺主体设施为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反应器(CSTR),该类型反应器对粪污中的固体浓度大小没有严格要求,可以是低浓度发酵(3%以下),也可以是高浓度发酵(8%以上),是目前沼气工程建设最常用的工艺技术之一。
整套工艺以CSTR发酵罐为主体设施,配套原料收集池、酸化罐、储气罐、脱硫脱水净化装置等附属装备,组成一整套CSTR发酵工艺技术。
CSTR发酵罐内采用机械搅拌和加温技术,使发酵物料均质和发酵温度稳定,这是沼气发酵工艺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通过搅拌和加温,可使发酵速率和产气率大大提高,提高装置利用率,保证整套工艺正常运转。
另一方面,该工艺非常适合于高浓度物料发酵,传质和传热效果好,原料利用率高。
因此,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技术(CSTR)是目前沼气工程普遍采用的主要工艺之一,其主要特点如下:不受发酵浓度限制,便于管理,启动快,运行费用低,非常适合于以产沼气能源为主,周围有使用沼渣、沼液有机肥条件的地区。
该工艺已在全国多处应用,产气效果好、运行稳定,将会成为我国沼气工程建设的首选工艺。
2、升流式固体消化技术(USR)该工艺主体设施为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该类型反应器是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高固体原料发酵的反应器。
发酵原料从底部配水系统进入反应器内,依靠进料和产气的上升动力按一定的速度向上流经含有高浓度厌氧微生物的污泥床时,使原料得到快速消化产生沼气。
未消化的生物质固体颗粒和沼气发酵微生物靠自然沉降滞留于反应器内,上清液从反应器上部溢出,这样可以得到比水力滞留期高得多的固体滞留期(SRT)和微生物滞留期 (MRT),从而提高了固体有机物的分解率和反应器的利用效率。
沼气发酵方法及发酵系统论文

沼气发酵方法及发酵系统论文沼气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机废弃物转化的过程,可以生产出高能量、低污染的沼气。
这种过程对于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沼气发酵方法及发酵系统,以及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沼气发酵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湿法发酵,也叫连续式发酵;另一种是干法发酵,也叫批式发酵。
湿法发酵的原理是将有机物质与水混合后进行发酵。
这种方法产生的沼气比干法发酵更加稳定,因为湿法发酵中微生物的活性更加强劲。
但是湿法发酵需要稳定的温度和PH值来维持微生物的活动,同时也需要连续投料和排出沼渣,更加复杂和昂贵。
干法发酵是将有机物质直接堆放在空气流动的环境中。
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不需要排放废水,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投入。
但是干法发酵中的沼气质量不稳定,难以保持持续发酵。
为了解决湿法发酵和干法发酵各自的缺陷,故有了半湿法发酵。
半湿法发酵是将固体废弃物和液态废弃物混合,然后进行蠕虫预处理,接着直接投料进行发酵。
这种方法可以使沼气的质量更稳定,同时也方便控制温度和PH值。
沼气发酵系统也有多种不同类型。
最基本的沼气发酵系统是将废弃物放在封闭式的容器中进行发酵,同样需要加入微生物来催化发酵。
这种发酵系统的优点是发酵过程能够在封闭的容器中进行,从而避免排放大量污染物,也方便控制发酵的温度和PH值。
同时也可以产生大量的有机肥料。
为了提高发酵系统的效率,一些最新的发酵技术也被应用。
比如混合热调节反应器(HTR),这种反应器可以在水平方向使用高速混合器,也可以在垂直方向使用自然对流等方式来进行混合。
因此,这种反应器的性能非常好,不仅可以提高发酵速度,还可以提高沼气的产量。
其它一些发酵技术还包括生物膜反应器、内部混合反应器、外部循环反应器等。
这些发酵技术使得沼气发酵系统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尽管沼气发酵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着一些局限性,例如必须选择适宜的废弃物种类、适宜的微生物以及适宜的发酵条件等。
同时,发酵中也会产生一些杂质气体,需要采用特殊的处理方法进行清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沼气工程不同工艺特点的综述
摘要:发展沼气工程对实现环境、能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选用合理的工艺是这项工程高效开展的保证。
本文对目前沼气工程发展中根据不同发酵机制研发出的厌氧消化器工艺特点做概括论述,便于在沼气工程设计工作中查找最佳工艺。
关键词:沼气工程;厌氧消化器;工艺特点;
1 背景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发展沼气工程,对实现环境、能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而选用合理的工艺是这项工程高效开展的保证。
本文将对目前沼气工程发展中根据不同发酵机制研发出的厌氧消化器工艺特点做概括论述,便于在沼气工程设计工作中查找最佳工艺。
2 厌氧消化器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水力滞留期(HRT)、固体滞留期(SRT)、微生物滞留期(MRT)的不同,沼气工程中的厌氧消化器可分常规型、污泥滞留型和附着膜型三大类。
2.1 常规型消化器
又分为常规消化器、全混合式消化器(CSTR)、卧式推流厌氧消
化器(HCPF)、单元混合塞流式厌氧消化器(UPR)。
2.1.1 常规消化器
结构简单、应用广泛,但无搅拌装置,原料自然分层沉淀,厌氧消化活动旺盛场所只限于活性层内,因而效率较低。
我国农村最常用的水压式沼气池就属于常规消化器。
2.1.2 CSTR
适宜高TS废物的处理。
能避免分层,使物料、温度等分布均匀;抑制物质分散迅速,保持较低水平;能避免浮渣、结壳、堵塞、气体逸出不畅和短流现象;投资较小,运行管理简单,易于数学建模。
但容积负荷率低;需搅拌,能效比低;出水水质较差。
这种消化器适宜高TS原料,是以前使用最多、适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消化器。
能避免分层,使物料、温度等分布均匀,进入消化器的抑制物质能够迅速分散,保持较低的浓度水平;能避免浮渣、结壳、堵塞、气体逸出不畅和短流现象;投资小,运行管理简单,易于数学建模。
但是由于无法做到使SRT和MRT大于HRT,需要的消化器体积较大,容积负荷率低;需搅拌、能耗大,能效比低;微生物随出料流失较多,出水水质较差,应用范围逐渐缩小。
2.1.3 HCPF
适用高浓度、高TS有机废水的处理。
结构简单,投资较小,不
需搅拌,能耗低;运转方便,故障少,稳定性高。
但固体物可能沉淀于底部,形成大量死区,影响消化器的有效体积,使HRT和SRT降低;需要固体和微生物的p2.2.1 厌氧接触工艺
具有CSTR的优点,并具有缓冲能力大,负荷率高,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的优势。
但其需额外设备来使固体和微生物沉淀与回流。
2.2.2 UASB
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消化器,适用于TS含量很低的可溶性废水。
结构简单,将污泥的沉降与回流置于一个装置内,没有搅拌装置及填料,投资小,运行费用低;SRT和MRT长,容积负荷率高;工艺稳定,处理效率高,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三相分离器较复杂,且需要布水器进料;当冲击负荷或进料中TS含量升高,及遇到过量有毒物质时,会引起污泥流失,运行技术要求较高。
2.2.3 EGSB
是改进的UASB,容积负荷COD高,在低温条件下处理低浓度污水时,可以得到比其他工艺更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采用高的升流速度运行,运行条件和控制技术要求较高,不适合处理SS高的废水,因悬浮固体通过颗粒污泥床时会很快随出水被冲出,难以得到降解。
2.2.4 IC
是目前世界上效能最高的厌氧反应器,集UASB和FBR的优点
于一身,利用反应器所产沼气的提升力实现发酵料液内循环的一种新型反应器。
其具有很高的容积负荷率,节省基建投资和占地面积,不耗能;启动时间短;具有缓冲pH的能力,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稳定性好。
但是对SS较高的物料不合适,主要适用于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
2.2.5 USR
适用于高TS原料。
结构简单,不需要安置三相分离器及污泥回流、搅拌装置,其效率接近UASB的功能,但UASB必须严格使用可溶性原料。
2.2.6 折流式反应器
在我国近年来的实用过程中,除用于低浓度的生活污水等处理外,其效果一直欠佳。
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不少问题,难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同时由于要造成折流,使得消化器结构复杂、施工难、造价高。
2.3 附着膜型消化池
应用较多的有厌氧滤器(AF)、厌氧流化床(FBR)和膨胀床(EBR)等。
2.3.1 AF
不需要搅拌,低操作费用;负荷率高,体积小;MRT长,污泥浓度高,运行稳定,运行技术要求较低;更能承受负荷变化;长期停运后可更快地重新启动。
但是填料费用较高,安装施工较复杂且要定期更换;由于微生物的积累,增加了运转期间料液的阻力,需要较长的启动期。
易堵塞和短路,只能处理低SS的废水。
2.3.2 FBR和EBR
适宜低TS的原料。
负荷率更高,运行更稳定;能承受负荷的变化,在长期停运后可更快的启动。
但是能耗及维持费用较高,支持介质易被冲出,损坏泵或其他设备;初次启动期较长;可能需要脱气装置从水中有效地分开介质颗粒和悬浮固体。
目前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3 小结
2008年11月28日,农业部办公厅和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农科办(2008)66号文件,鼓励高浓度厌氧消化工艺模式采用CSTR和HCPF厌氧消化器,低浓度厌氧消化模式鼓励采用采用UASB和AF厌氧消化器,鼓励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
综上所述,UPR 和USR分别对HCPF和UASB进行了改进,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得到更大的应用。
同时,因为“能源生态型”和“能源环保型”的要求不同,在设计沼气池时,可根据其要求及原料的特性选择最合适的工艺。
参考文献:
1. 林聪等主编.养殖场沼气工程实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赵立欣等编著.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 齐岳等编著.沼气工程系统设计与施工运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4. 林聪等编著.沼气技术理论与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 周孟津等编著.沼气实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