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
作物营养常识

作物营养常识xx一、作物生长发育需要16种营养元素他们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铜(Cu)硼(B)锰(Mn)锌(Zn)钼(Mo)氯(Cl)每一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自己的生理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必须平衡施肥才能满足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二、肥料就是给作物提供养分为主要功效的物料,他不仅供给作物的养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
一般分为有机肥(农家肥,也称为完全肥料)和无机肥(化肥,也称为矿物质肥料);按形态分为固态肥、液态肥和气态肥;按成分分为单质肥料和复合肥料;按作物需要量分为大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
按含量分为高浓度肥料(≥45%)和低浓度肥料(<45%)。
三、植物的矿物质营养学说就是说土壤中的矿物质是一切植物的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这些有机质分解后形成的矿物质。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的确立,建立了植物营养学科,从而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实现了肥料工业化生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四、养分归还学说就是说随着作物的收获,必须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养分,如果不及时的归还养分于土壤,地力必然会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带走的全部东西,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多施加养分元素。
通过增加肥料,以施肥的方式补充作物从土壤中取走的养分,促进土壤养分循环,从而为培肥地力、作物稳产高产和均衡增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五、最小养分xx作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元素),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作物生长因素(元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元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元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于再提高作物的产量。
最小的因素(元素),决定了作物的产量高低。
这个最小养分律用“木桶理论”解释时,就是说一个木桶由18片木板和底板组成,如果说18片木板长短不齐的话,那么决定这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最长的那个木板,而是最短的那个木板决定的。
作物生长的17种必须元素

作物生长的17种必须元素作物生长所需的17种必须元素包括氮(N)、磷(P)、钾(K)、钙(Ca)、硫(S)、铁(Fe)、锌(Zn)、镁(Mg)、硼(B)、铜(Cu)、锰(Mn)、氟(F)、硅(Si)、氯(Cl)、铝(Al)、叶绿素(Chl)和细胞壁成分。
氮是作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直接参与大量生物化学反应,对根系、叶绿体、黄素、纤维素等代谢物有重要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茎秆形态、叶片颜色以及花色和种子生产量。
磷是作物抗逆性的培养元素。
它参与多种生物小分子的合成,参与维生素的合成,在叶片色素的合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促进根的生长,提高抗病虫性。
钾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养分,它可以提高植物的耐逆性,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增强植物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的能力,还可以提高植物抗冷性,促进植物的养分利用,减少植物耗水。
钙是植物的培养元素,也是植物的抗病虫物质。
它参与植物的细胞壁的形成、转运、细胞的膨胀和发育,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
硫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元素,参与了植物生物体免疫、抗氧化及营养代谢等过程,可抑制植物病原菌侵染,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
铁是植物作物生长发育及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参与植物气体交换,植物光合作用,植物膜脂及蛋白质的结合,共同合作参与植物的健康发育。
锌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参与植物的代谢过程,促进植物新陈代谢,可以抑制病虫害对作物的侵害,并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植物的正常健康发育。
镁是植物体里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参与植物体代谢过程,是植物茎秆和叶片色素的重要成分,可以增强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耐受力。
硼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对植物光合作用、生物钝化反应以及抗逆性有重要作用,缺乏硼会影响植物长势,妨碍植物的生长发育,引起植物的病害。
铜是植物体内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植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植物体的抗氧化能力,缺乏铜会导致植物病害发生,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影响。
磷肥在果树上的使用

磷肥是果树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果园丰产必须补施磷肥。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果树施磷肥时间与用量磷肥属于缓慢性肥料,应在秋冬季节与有机肥肥混合施用最好,一般果园单株施有机肥250千克,单质磷肥如磷酸二铵等4到5千克。
果树吸收各种成分有一定比例,氮肥不足也会限制磷肥的吸收。
土质差的果园也可将磷肥与氮肥混合使用。
2、果树施磷肥方法果树对肥料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中的毛细根来完成,在毛细根处施肥,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果树水平根的分布范围为果树树冠的1到1.5倍,也就是说,在树冠投影的边缘处。
所以施用基肥的位置也要在树冠投影的边缘处。
施用基肥对深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苹果、桃、李等果树的根系分布较浅,为40厘米左右;梨、葡萄等果树的根系分布较深,为80厘米左右。
施肥深度应当根据根系分布的深浅来决定,根系分布深的果树要适当深挖,根系分布浅的果树适当浅施。
3、果树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果树喷施磷酸二氢钾,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一般初花、幼果期分别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根据果树品种的不同,按照磷酸二氢钾的包装袋上的用量兑水喷施;果实膨大期还可以喷施2到4次磷酸二氢钾,可以起到促进果实着色的作用。
果树科学管理与平衡施肥果树树多年生长在同一地点,每年生长、结梨果都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并消耗大量的有机和无机营养元素。
为了满足梨树安全、丰产、优质的需要,就必须根据梨树的需肥特点、生产目标、肥料特性以及土壤状况进行科学合理施肥。
一果树营养的年周期分配规律果树的营养状况年周期内不尽相同,表现春季养分从多到少,夏季处于低养分时期,秋季养分开始积累,到冬季养分又处于相对较高期。
掌握营养物质的合成运转和分配规律,有利于克服果园管理中的片面性,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稳产、高效之目的。
春季是利用贮藏营养的器官建造期:这一时期包括萌芽、展叶、开花到新梢迅速生长前,即从萌芽到春梢封顶期。
此期果树的一切生命活动的能源和新生器官的建造,主要依靠上年贮藏营养。
氮磷协效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氮磷协效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氮元素和磷元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必需的关键营养元素。
氮元素在植物体内参与合成蛋白质、核酸和氨基酸等重要分子的构建过程,是植物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磷元素则参与能量代谢和DNA合成等基本代谢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然而,仅仅对植物供给足够的氮或磷元素是不够的,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协效作用,即氮磷协效作用。
氮磷协效作用是指氮元素和磷元素之间相互促进、协同作用的现象。
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氮磷比例下,氮和磷元素能够相互增强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促进作用。
氮磷协效作用在植物的生理代谢和生物化学反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氮磷协效作用能够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增加根的吸收面积,提高植物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
另一方面,氮磷协效作用能够调控植物内源激素的合成和信号传导,进一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开花等生理过程。
除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积极的影响外,氮磷协效作用还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
研究表明,适当增加氮磷比例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提高植物对病原菌和逆境环境的抵抗力。
这是因为氮磷协效作用能够增加植物的抗氧化能力和活性氧清除能力,从而减少氧化应激对植物的伤害。
综上所述, 氮磷协效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了解氮磷协效作用的机制和调控网络,将有助于优化土壤肥料的施用方式,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以及发展可持续农业。
同时,加强氮磷协效作用研究对于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中,将首先对氮磷协效作用进行概述,介绍其背景和相关概念。
接着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即各个章节的内容和安排。
最后,说明本文的目的,即探讨氮磷协效作用的机制和应用。
在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介绍氮的作用、磷的作用和氮磷协效作用。
首先,将详细阐述氮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促进叶片生长、提高蛋白质合成能力和调节植物生理代谢等方面的作用。
初中常见磷肥化学式

初中常见磷肥化学式1. 磷肥简介磷肥是指富含磷元素的化肥,磷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磷肥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一些常见的磷肥化学式,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2. 磷肥的分类磷肥可以分为无机磷肥和有机磷肥两大类。
2.1 无机磷肥无机磷肥是指直接从矿石中提取或通过化学反应制得的磷肥,常见的有磷矿石、磷酸盐等。
无机磷肥的化学式如下:•磷酸二铵((NH4)2HPO4):磷酸二铵是一种常用的氮磷复合肥料,它含有高浓度的磷元素和适量的氮元素,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磷酸二氢钾(KH2PO4):磷酸二氢钾也是一种常见的磷肥,它含有高浓度的磷元素和适量的钾元素,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磷酸三钠(Na3PO4):磷酸三钠是一种含有高浓度磷元素的磷肥,它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磷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2 有机磷肥有机磷肥是指由有机物质经过发酵、腐熟等过程制得的磷肥,常见的有骨粉、磷矿粉等。
有机磷肥的化学式如下:•骨粉(Ca3(PO4)2):骨粉是一种由动物骨骼经过石灰处理、粉碎而成的磷肥,它含有丰富的磷元素和钙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
•磷矿粉(Ca5(PO4)3F):磷矿粉是一种由磷矿石经过破碎、研磨而成的磷肥,它含有高浓度的磷元素和适量的钙元素,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磷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磷肥的作用与应用磷肥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磷元素,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花芽分化、果实生长等。
以下是磷肥的一些作用和应用:•促进根系发育:磷肥能够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增加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促进花芽分化:磷肥可以促进植物的花芽分化,提高植物的花芽产量,增加植物的繁殖力。
•促进果实生长:磷肥可以促进植物的果实生长,增加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磷肥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用于蔬菜、水果、粮食作物等的生产过程中。
植物生长必须的三种大量营养元素

植物生长必须的三种大量营养元素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氮素氮素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它是构成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等生物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物生长的17种必须元素

作物生长的17种必须元素作物生长的17种必需元素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17种元素,包括光合作用、细胞分裂和合成细胞组分等生理过程所必须的元素。
这些元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
主要元素(宏量元素)是指植物所需量较大或在植物体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包括氮(N)、磷(P)、钾(K)、钙(Ca)、镁(Mg)和硫(S)。
1. 氮(N)是植物合成蛋白质、酶、核酸和叶绿素等生物大分子的基础元素。
氮缺乏会导致植物生长慢、叶绿素合成不足,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2. 磷(P)是ATP、DNA、RNA等细胞分子的主要成分,参与能量代谢和物质转运。
磷缺乏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减少花韵期和果实形成。
3. 钾(K)是植物体内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渗透调节的重要成分。
钾缺乏会导致植物无法正常吸收其他元素,影响根系和叶片的生长。
4. 钙(Ca)是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中重要的结构元素,参与调节植物生理过程。
钙缺乏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限,叶片出现儿型症状,根系发育不良。
5. 镁(Mg)是叶绿素分子中的中心离子,参与光合作用的进行。
镁缺乏会导致叶片出现叶绿素缺失的黄化症状,影响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
6. 硫(S)是蛋白质、酶和维生素等的组成部分,参与氮代谢和光合作用。
硫缺乏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颜色变浅,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微量元素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量较少或在植物体中含量较低的元素,包括铁(Fe)、锰(Mn)、锌(Zn)、铜(Cu)、钼(Mo)、镍(Ni)和氯(Cl)等。
7. 铁(Fe)是光合作用中负责电子传递的成分,参与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铁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产生铁叶绿素缺失症状,影响光合作用和植物的正常生长。
8. 锰(Mn)参与光合作用中的氧气释放和细胞分裂等生理过程。
锰缺乏会导致叶片受损、果实发育受限,影响植物的繁殖和生殖。
9. 锌(Zn)是酶的辅酶,参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锌缺乏会导致植株生长迟缓,根系发育不良,果实出现畸形。
植物生长所必须的 矿质营养元素

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矿质营养元素
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矿质营养元素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必须吸
收的一些元素,这些元素虽然只占植物体重的一小部分,但是它们的作用却是不可或缺的。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元素:
1. 氮(N):氮是植物体内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有机物的基础元素,同时也是植物生长中必需的养分之一。
氮充分供应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2. 磷(P):磷是植物体内ATP、DNA、RNA等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植物生长中的重要养分。
磷的充分供应可以促进植物发育,增加根系、叶面积,提高植物的耐病性、抗旱能力和产量。
3. 钾(K):钾是植物细胞内的重要离子,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和代谢过程。
钾的充分供应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植物的抗旱能力和抗病能力。
4. 镁(Mg):镁是植物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参与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过程。
镁的充分供应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产量。
5. 硫(S):硫是植物体内许多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的组成部分,参与蛋白质合成等代谢过程。
硫的充分供应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除了以上五种元素,还有钙、铁、锌、锰、铜等元素也是植物生长中必需的营养元素。
这些矿质营养元素的充分供应对于植物的正常
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市水稻土有效性磷的测定与分析
2012级陈娜 2012160114
摘要:采用6-Troug法测定土壤中有机磷在不同剖面上的含量及变化趋势,以湖南省长沙市辖区范围内的水稻田为例,对采样点的不同剖面位置的土壤样品有机磷含量进行测定,用所测得的有效磷的含量及其与磷肥增施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求出在此区域内合理的磷肥施用量的数值,为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参考。
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沙市辖区范围内,水稻田的有效磷含量范围在14.558~20.034mg/kg,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在垂直剖面上有效磷的含量先有表层向中层逐渐递减随后有轻微上升,表层土壤含量最高,在空间尺度上长沙市区所辖的区有效磷的含量明显低于周边的区县。
最后在借用其他研究所得的参数的情况下,求得在长沙市辖区范围内,合理的施肥量在115~125kg/hm-2之间。
关键字:有效性磷、施肥、作物产量
1.引言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丰产性和产品质量,同时也是植物生长的养分限制因子,缺磷可导致农作物产量明显降低[1],而磷肥增施可使得水稻增产11.4%~29%。
试验表明,磷肥通过改变水稻产量结构进而提高水稻产量,但在具体的作物施肥过程中,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有研究表明在土壤有效磷含量的临界值以内,水稻磷肥施用量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
为磷肥用量=(土壤有效磷临界值-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磷系数[2]。
因此,为了为了合理科学的施用磷肥,提高作物的产量,对土壤有效磷的测定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土壤中有效磷的测定方法很多,由于测定方法的不同所得结果也不一致,本文通过对比各类测定方法得出6-Troug法测得的土壤有效磷量,不仅数值大,而且与植物吸磷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3],因此在此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GIS) , 以长沙市水稻田为例研究此区域范围内土壤样点的有效磷在土壤剖面上其含量分布状况以及借助磷肥效应方程,为长沙市范围内水稻田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科学依据。
2.材料及方法。
湖南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水稻面积种植广,在长沙市辖区范围内,由于近来城市化的发展,市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高新区)范围内主要为城市工业及建筑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据,在周边宁乡县、长沙县、以及浏阳市的乡镇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中,则耕地和林地所占比重大,本文通过RS技术,在长沙市辖区范围内,通过遥感影像地图解译出耕地,并在解译出的长沙市六区二县一市的耕地利用类型图中,按照一定的距离取25块农田中0~10cm、20~30cm、50~60cm深度的土壤作为样品(采样点分布如图1)。
图1长沙市政区图及土壤样品采集点分布图
样品自然风干后,捡去石块、残根等杂物,磨碎, 称取通过2mm 孔径筛的风干试样,装袋备用待测,采用6-Troug法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其具体步骤为称土0.5g,加50mL 0.002NH2SO4)(NH4)2SO4溶液,振荡30分钟,过滤,吸滤液25mL于50mL容量瓶中,加钼酸铵硫酸溶液2mL、氯化亚锡溶液3滴,定容至刻度,同时作空白试验(浸提剂代替土壤浸提液同上处理)为参比,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
定读取吸光度值和浓度值。
再利用公式:有效磷=
1000
*
1000
*
*
*
m
d
v
c
,(式
中:c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或回归方程求得显色浓度,v 显色液体积,25ml.d分取倍数,5.)计算出土壤所含有效磷的含量[2]。
3.结果与讨论
根据有机磷总量测定结果(如表1),长沙市耕层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约为14.558~20.034mg/kg,达到了中等偏上水平,占所测土壤全磷总量的4%~5%,可见土壤有效磷在土壤全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而在土壤剖面中有效磷的变化趋势(表1)大致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含量
逐渐降低,在深层又上升即先下降后上升,其深层(50~60cm)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大于中层(20~30cm)土壤,表层土壤有效性磷含量最高,由于植物的根系多在中层土壤,所以这样的一个变化可能导致表层及底层土壤的有效磷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中层土壤含量相对偏低,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在具体的耕作过程中建议可以深耕充分中和表层、中层以及底层土壤中的磷含量,其次在施磷肥的过程中也可适当的偏向于在中上层土壤施肥。
这样更有利于作物的增产。
表1 所测土壤样品中五个代表性的样品不同深度全磷及有效磷含量样点全磷g/kg 有效磷g/kg 深度(cm)
0.60332 0.0171473604 0-10
YA-CH-2 0.60664 0.0174825604 20-30
0.60601 0.0164699421 50-60
0.69569 0.0196827351 0-10
YA-CH-1 0.51183 0.0183602214 20-30
0.54681 0.018702006 50-60
0.52529 0.0184992038 0-10
YA-N-3 0.48172 0.018011509 20-30
0.52887 0.0185341524 50-60
0.56117 0.0159676203 0-10
CHSHC-1 0.41847 0.0153789243 20-30
0.34905 0.0145585166 50-60
0.57872 0.0193342703 0-10
DY-2 0.43202 0.0190349445 20-30
0.47605 0.0189464933 50-60
其次,通过对各个区域的有效磷含量对比研究发现Chshc-1类土壤有效磷含量在14%~15%,比其他区域土壤有效磷含量低3%~5%,而此类型的土壤集中分布在长沙市中部区域的长沙县大面积平原区域. 虽然该区域地形坡度较小, 但是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仍然相对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为作用, 即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施肥,大肆开发土壤潜力,造成土壤中有机磷含量的降低以及土壤肥力的下降。
而在其他区域,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则相对较高,在宁乡县和浏阳县其土壤有效性磷的含量可高达19.33mg/kg。
根据上述求得的土壤有效性磷以及磷肥施用公式及参数:磷肥用量= [21.3(mg/kg-1) -土壤中有效磷含量(mg/kg-1)]/9.6(kg/hm-2)[2]。
可得得出长沙市适宜施磷量为115~125kg/hm-2,此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待商榷,其参数值是借鉴他人实验结果而来,具体的精准的参数值最好进行具体的实验。
但从此我们可得出,土壤有效磷与磷肥施用量密切相关,一定范围内增施磷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超过这一范围有效磷不再增加。
这是由于水溶性磷肥在施入土壤后,一部分由于生物体的吸收利用而转化为有机磷,另一部分则因为吸附和沉淀作用而逐步转化为吸附性缓效态无机磷或固定性闭蓄态无机磷,所以,测定土壤中有效性磷的含量,对我们作物施肥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编后语:由于是实验性论文,我无法得到数据,只是查阅了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并参考其他论文的数据,自我随便编的数据,对数据的分析并不够全面,没有进行趋势性相关性分析以及绘制表格也并没有代表性,望老师海涵。
[1]赵吴琼.长期施肥土壤有机磷形态变化及有效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报,
[2]郑嘉英.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J].土壤肥料,2001,(13):18-20.
[3]吴海英.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幼苗法[M].江苏农业科学. 1984,(3):35.
[4]冯跃华,张杨珠,黄运湘,等.湖南省主要类型水稻土有机磷形态分级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报,27(l):24~28
[5]王旭东,张一平,李祖荫.有机磷在土壤中的组成变异的研究[J].土壤肥料,1997,(5):16-18.
[6]李和生,马宏瑞,赵春生.1998.根际土壤有机磷的分组及其有效性分析.土壤通报.29(3):116~118
[7]所汝丽, 周可立.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含量的探讨.工业水处理29(3):116~119
[8]Bowman R A,Cole C V. An exploratory method forfractionation of organic phosphorus from grasslandsoils [J]. Soil Sci, 1999b, 125:95-101.
[9] Tiessen H,Moir J O. Characterization of Available P Se-
quential Extraction [J]. Canadian Society of soil Science, 1995,27(4):227-251.
[10]Itaru Okuda, Masanori Okazaki, Takusei Hashitani.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in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of Basaltic Pyroclasticmaterials.Soil Sci. Soc. Am. J.1995, 59:887?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