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营养.ppt
合集下载
作物营养失衡图示

作物缺钾症状
作物缺钾时纤维素等细胞壁组成物质减少, 厚壁细胞木质化程度也较低,因而影响茎的 强度,易倒伏。蛋白质合成受阻。氮代谢的 正常进行被破坏,常引起腐胺积累,使叶片 出现坏死斑点。因为钾在植株体中容易被再 利用,所以新叶上症状后出现,症状首先从 较老叶片上出现,一般表现为最初老叶叶尖 及叶缘发黄,以后黄化部逐步向内伸展同时 叶缘变褐、焦枯、似灼烧,叶片出现褐斑, 病变部与正常部界限比较清楚,尤其是供氮 丰富时,健康部分绿色深浓,病部赤褐焦枯, 反差明显。严重时叶肉坏死、脱落。根系少 而短活力低,早衰。
铁流动性很小,老叶片中的铁不能向新叶转移, 缺铁表现在幼叶上。缺铁叶片失绿黄白化,心叶常 白化,称失绿症。初期脉间退色而叶脉仍绿,叶脉 颜色深于叶肉,色界清晰,严重时叶片变黄,甚至 变白。双子叶植物形成网纹花叶,单子叶植物形成 黄绿相间条纹花叶。
锰为较不活动元素。缺锰先在新叶叶脉间绿色 褪淡发黄,叶脉仍保持绿色,脉纹较清晰,严重缺 锰时有灰白色或褐色斑点出现,但程度通常较浅, 黄、绿色界不够清晰,常有对光观察才比较明显的 现象。严重时病斑枯死,称为“黄斑病”或“灰斑 病”,并可能穿孔。有时叶片发皱、卷曲甚至凋萎。 不同作物表现症状有差异。
作物缺锰和铁症状
作物营养失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
陕西汉唐环保农业有限公司 2007-04-20
作物营养失调表现部位
示意图表示作物缺少营养元素 易表现的部位,缺氮、磷、钾、 镁元素时主要表现在作物老叶 片上; 缺氯、硫、钙、硼、铁、铜、 锌、锰、钼表现在嫩叶片上。
作物缺氮症状
氮不足时植株生长矮小,分枝分蘖 少,叶色变淡,呈浅绿或黄绿,色 泽均一,尤其是基部叶片。因氮易 从较老组织运输到幼嫩组织中再利 用,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黄化,逐 渐扩展到上部叶片,黄叶脱落提早。 株型也发生改变,瘦小、直立,茎 杆细瘦。根量少、细长而色白。侧 芽呈休眠状态或枯萎。花和果实少。 成熟提早。产量、品质下降。
玉米营养价值分析PPT

① 玉米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
②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
玉米的营养价值
玉米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 , 一般含蛋白质8.5%、脂肪4.3%、糖类 73.2%、钙0.022% 、磷.21%、 铁0.0016% , 还含有胡萝卜素、 维生素 B1、YBO2U和R尼TIT克LE酸以及谷固醇 、卵磷脂 、维生素E、赖氨酸等。另外, 玉米中含有谷胱甘肽和玉米黄质两种特殊的营养物质。
01
有丰富的玉米黄质、维生素E以及谷胱02甘肽,有益肺宁心、健脾开 胃、利水通淋的功效,适合脾胃气虚、营养不良、动脉硬化、高血 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脂肪肝、癌症、记忆力减退、便秘、 肾炎等
剥皮后煮熟即可食用
烤玉米
生玉米或者煮熟的玉米都可 以加上调味料烤炙
2.
患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如果患有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或是胃溃疡,进食 大量粗粮易引起静脉破裂出血和溃疡出血。
3.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果长期每天摄入的纤维素超过50克,会使人的蛋白 质补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的损害, 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
4.
体力活动比较重的人群。粗粮营养价值低、供能少,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 的人而言营养提供不足。
玉米营养价值分析
玉
米
01 玉米生长环境 Add your the title
03 玉米可以做成的美 食A d d y ou r th e ti t l e
02 玉米的营养价值 Add your the title
04 食用人群 Add your the title
玉米的生长环境
Add your the title
小标题文本
玉米发糕
玉米磨成细面 蒸制而成 甜而不腻
②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
玉米的营养价值
玉米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 , 一般含蛋白质8.5%、脂肪4.3%、糖类 73.2%、钙0.022% 、磷.21%、 铁0.0016% , 还含有胡萝卜素、 维生素 B1、YBO2U和R尼TIT克LE酸以及谷固醇 、卵磷脂 、维生素E、赖氨酸等。另外, 玉米中含有谷胱甘肽和玉米黄质两种特殊的营养物质。
01
有丰富的玉米黄质、维生素E以及谷胱02甘肽,有益肺宁心、健脾开 胃、利水通淋的功效,适合脾胃气虚、营养不良、动脉硬化、高血 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脂肪肝、癌症、记忆力减退、便秘、 肾炎等
剥皮后煮熟即可食用
烤玉米
生玉米或者煮熟的玉米都可 以加上调味料烤炙
2.
患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如果患有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或是胃溃疡,进食 大量粗粮易引起静脉破裂出血和溃疡出血。
3.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果长期每天摄入的纤维素超过50克,会使人的蛋白 质补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的损害, 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
4.
体力活动比较重的人群。粗粮营养价值低、供能少,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 的人而言营养提供不足。
玉米营养价值分析
玉
米
01 玉米生长环境 Add your the title
03 玉米可以做成的美 食A d d y ou r th e ti t l e
02 玉米的营养价值 Add your the title
04 食用人群 Add your the title
玉米的生长环境
Add your the title
小标题文本
玉米发糕
玉米磨成细面 蒸制而成 甜而不腻
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ppt课件

Page 3
大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 ⑴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而蛋白质是构成 原生质的基本物质,核酸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 命活动的基础物质。
❖ ⑵氮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 ⑶氮也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成分。 ❖ ⑷氮还是一些维生素和生物碱的成分。
Page 4
大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⑴磷是细胞核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⑵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⑶磷是各项代谢过程的参与者,参与碳水化合
Page 10
中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 1.镁是叶绿素的组分。 ❖ 2.镁是酶的活化剂,能促进酶的活性,如丙
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 ❖ 3.镁促进磷酸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转。 ❖ 4.镁参与脂肪代谢,促进维生素A和维生素
C的合成。
Page 8
中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1. 硫是许多蛋白质的成分。有3种氨基酸含 有硫。
物的运输和进一步合成蔗糖、淀粉及多糖类化 合物。 ⑷磷能提高抗逆性和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
Page 5
大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 ⑴钾能提高光合作用中许多酶的活性,因而促进光 合作用。
❖ ⑵钾能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有利于蛋白质的 合成。
❖ ⑶钾能促进植物经济用水。 ❖ ⑷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并加速同化产物向
目录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定标准 大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微量营养元素的主要件是:
光照 、温度、水分、养分、空气、支撑
目前公认植物的16种必需营养元素是 :
碳(C) 、氧(O) 、 氢(H) 、氮(N) 、磷(P) 、钾(K) 、 钙(Ca) 、镁(Mg) 、硫(S) 、铁(Fe) 、硼(B) 、 锰 (Mn) 、铜(Cu) 、锌(Zn) 、钼(Mo)、氯(Cl)
大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 ⑴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而蛋白质是构成 原生质的基本物质,核酸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 命活动的基础物质。
❖ ⑵氮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 ⑶氮也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成分。 ❖ ⑷氮还是一些维生素和生物碱的成分。
Page 4
大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⑴磷是细胞核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⑵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⑶磷是各项代谢过程的参与者,参与碳水化合
Page 10
中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 1.镁是叶绿素的组分。 ❖ 2.镁是酶的活化剂,能促进酶的活性,如丙
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 ❖ 3.镁促进磷酸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转。 ❖ 4.镁参与脂肪代谢,促进维生素A和维生素
C的合成。
Page 8
中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1. 硫是许多蛋白质的成分。有3种氨基酸含 有硫。
物的运输和进一步合成蔗糖、淀粉及多糖类化 合物。 ⑷磷能提高抗逆性和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
Page 5
大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 ⑴钾能提高光合作用中许多酶的活性,因而促进光 合作用。
❖ ⑵钾能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有利于蛋白质的 合成。
❖ ⑶钾能促进植物经济用水。 ❖ ⑷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并加速同化产物向
目录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定标准 大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微量营养元素的主要件是:
光照 、温度、水分、养分、空气、支撑
目前公认植物的16种必需营养元素是 :
碳(C) 、氧(O) 、 氢(H) 、氮(N) 、磷(P) 、钾(K) 、 钙(Ca) 、镁(Mg) 、硫(S) 、铁(Fe) 、硼(B) 、 锰 (Mn) 、铜(Cu) 、锌(Zn) 、钼(Mo)、氯(Cl)
《植物营养》课件

叶片
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阳光转 化为能量,同时吸收一部分营养元 素。
植物缺乏营养的症状
氮缺乏
叶片呈黄绿色,生长缓慢,易 落叶。
磷缺乏
叶片发红或发紫,植株根系弱 小,不易生长。
钾缺乏
叶片边缘焦枯,植株易倒伏。
植物的营养补给方法
有机肥料 无机肥料 叶面喷施
提供全面的营养,并改善土壤质量。 针对植物需要的特定营养元素进行补充。 通过叶片吸收补给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氮(N)
促进植物生长与光合作用,是植 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 部分。
磷(P)
参与植物的能量转换和核酸、酶 及骨架等生物分子的合成。
钾(K)
调节植物的水分平衡和渗透压, 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植物营养的吸收和转运
根系
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溶解 的营养元素。
茎部
承载和传输水分和养分到植物的各 个部位。
合理未来研究
继续深入研究植物营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探索更科学、高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植物营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
提高农产品产量
合理施肥可以增加植物的养分供应,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2
保证农产品质量
养分供应充足可以提高作物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环境友好型农业
科学施肥可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土壤肥力。
总结及展望
1 植物营养
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不同营养元素对植物有着不同的作用。
2 农业生产
《植物营养》PPT课件
植物营养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本课件将介绍植物的生长需求、主要营养元素、 营养的吸收和转运、缺乏营养的症状、补给方法以及营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植物的生长需求
植物营养学(全套633页PPT课件)

100
0 1980
1990
2000
2010
世界粮食短缺分布
土地
? 人口
粮食
肥料的必要性
食 物 链
营养物质
施肥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 ?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
• 在1950-1970年的20年中,世界粮食增产近1倍, 其 中因播种面积增加而增加的产量占22%,因单位面积 产量增加所增加的产量占78%。而在各项增产因素中 增施化肥要起30-50%的作用(一般可按40%估计)
粮食总产(亿吨) 粮食总产(亿吨)
化肥用量(千万吨) 农膜用量/农药用量(万吨)
(Shen et al.,Global Food Security,2012)
7
290
粮食需求
10
300
6 270
9
250
8
250
5 230 210
4 190 170
3 150
粮食产量
6000 180 5000
7
6
200
2008
2015 2014
2021 2020
我国农业发展20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资源环境代价的道路 0
资源投入持续增1 加、7 产1量3 徘1徊9 、25效率31下降37 、环43 境问题凸现
我国以占世界的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35% (2015) 的化肥,单位 面积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单位面积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
课程主要任务
植物营养学课程构成 植物养分吸收、运输、转化、利用特征 植物营养特性(大量、中微量元素) 植物养分缺乏及初步诊断 肥料的特性、施用方法
第一讲 绪论
主要内容
• 植物营养学的目的与任务 • 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 • 植物营养学科发展概况 • 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植物营养与施肥》PPT课件

一、肥料学相关基本概念
★ 肥料学是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施用的科学。
★ 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 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 物质,都可称为肥料。
★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提高农作物产量 2)改善农产品性质 3)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尤其是有机肥料)
整理课件
1
植物营养学
★ 定义: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
肥料的施用方法及有效施用技术。
整理课件
15
二、肥料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查阅资料、调查 座谈会、现场观察。
整理课件
16
2、试验研究
生物试验:田间试验:小区进行 培养试验:网室、温室的砂培、水培
化学试验:常规分析:土壤、肥料的N P K … 化学速测:营养诊断
生物物理试验:利用15N 、32P …等示踪肥料 ,研究肥料的吸收利用规律
1、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2、肥料部分 3、计量施肥与施肥技术
整理课件
9
1、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植物体的组成成分;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元素种类;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及影响吸收的环境条件; 介绍矿质营养学说,最小养分律等施肥原
理。
整理课件
10
2、肥料部分
★ 各种肥料的成分、性质; ★ 肥料施入土壤中的变化、被吸收的形态; ★ 肥效的维持时间、施肥方法等。
铵态氮肥:NH3.H2O NH4HCO3 (NH4)2SO4 硝态氮肥:NaNO3 Ca(NO3)2 NH4NO3 酰胺态氮肥:CO(NH2)2
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 重过磷酸钙
磷肥 弱酸溶性磷肥:钙镁磷肥 沉淀磷肥
化学肥料
难溶性磷肥:磷矿粉 骨粉
肥料
钾肥:硫酸钾 氯化钾
★ 肥料学是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施用的科学。
★ 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 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 物质,都可称为肥料。
★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提高农作物产量 2)改善农产品性质 3)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尤其是有机肥料)
整理课件
1
植物营养学
★ 定义: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
肥料的施用方法及有效施用技术。
整理课件
15
二、肥料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查阅资料、调查 座谈会、现场观察。
整理课件
16
2、试验研究
生物试验:田间试验:小区进行 培养试验:网室、温室的砂培、水培
化学试验:常规分析:土壤、肥料的N P K … 化学速测:营养诊断
生物物理试验:利用15N 、32P …等示踪肥料 ,研究肥料的吸收利用规律
1、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2、肥料部分 3、计量施肥与施肥技术
整理课件
9
1、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植物体的组成成分;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元素种类;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及影响吸收的环境条件; 介绍矿质营养学说,最小养分律等施肥原
理。
整理课件
10
2、肥料部分
★ 各种肥料的成分、性质; ★ 肥料施入土壤中的变化、被吸收的形态; ★ 肥效的维持时间、施肥方法等。
铵态氮肥:NH3.H2O NH4HCO3 (NH4)2SO4 硝态氮肥:NaNO3 Ca(NO3)2 NH4NO3 酰胺态氮肥:CO(NH2)2
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 重过磷酸钙
磷肥 弱酸溶性磷肥:钙镁磷肥 沉淀磷肥
化学肥料
难溶性磷肥:磷矿粉 骨粉
肥料
钾肥:硫酸钾 氯化钾
谷类的营养价值 PPT课件

荞麦的开发
荞麦或荞麦制品不但受国内人们的欢迎,而且也 受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青睐,他们视荞 麦为高档食品,对它的开发研究也相当活跃,国 内已相继开发出荞麦挂面、荞麦醋、荞麦多功能 保健面条等产品。国外,尤其是日本对荞麦的开 发做了大量的工作。
按中医食疗学来看各类谷物
高粱、糯米、籼米属温性 小米、大麦、荞麦属凉性 粳米、小麦、燕麦、玉米、陈仓米、薏仁属平性 食物 食味均属于甘性
二、 谷类组成成分和营养物质 (二)碳水化合物
淀粉是谷物中的主要成分, 米淀粉颗粒最小 (3~8μ m),平均为5μ m, 而玉米淀粉最大26μ m。 还有一定量的其他糖类,主要是葡萄糖 胚乳中纤维素的含量一般仅0.3%或更少。
二、 谷类组成成分和营养物质
(三) 脂类
谷类中脂肪含量一般都不高,约2%。,主要集中 于谷胚和谷皮部分。 小麦、玉米胚芽含大量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占 80%以上,其中亚油酸约为 60%。
玉米胚芽中通常含有约30%的脂类,可提炼生 产精制油。 玉米中的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胡萝卜 素主要是β-胡萝 卜素。叶黄素则被认为玉米作 鸡饲料时与蛋鸡皮肤及鸡蛋黄的颜色有关系,玉 米中叶黄素含量高,蛋鸡的皮肤及其所产鸡蛋蛋 黄的颜色相应地就深。
四、 各种谷物的营养特点
(四)高粱
胚乳
由含大量淀粉粒的细胞构成,故含有大量淀粉和 一定量的蛋白质。其它营养成分含量都很低。 蛋白质在靠近胚乳周围部分较高,越向中心部分 则含量愈低。
胚芽
位于谷粒的一端,含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及维 生素都很丰富。 由于含脂肪及纤维素很高,质地比较松软而有韧 性,不易粉碎,故在磨粉中容易与胚乳分离而转 入副产品糠麸中去。 胚与胚乳相连接处为盾片部分 (scutellum) (吸收层)维生素 B l 特别丰富,可占到全粒中 总含量的 60%左右,加工过精时将丢失大部或 全部。
第一节小麦的生长发育ppt课件

小麦营养成份结构示意图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矿物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小麦生产的重要性
§--1
• 目前世界小麦播种面积2亿多公顷,总产6亿多吨, 居世界各种作物之首。
• 小麦在世界分布极广,各国均有种植,主要产国 有原苏联、中国、美国、印度、法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英国,平均单产最高的国家是荷兰, 217.5万亩平均亩产521公斤,小面积单产最高的 是联邦德国,亩产1333 公斤。
软质(弱筋)小麦是指籽粒软质,蛋白质含量低,面筋 强度低,延伸性较好,粉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软麦的 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亦称为粉质。主要用于做蛋糕 和糕饼的面粉。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8、挑旗期
以称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 全伸出(叶耳可见)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9、抽穗期
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开花叶期鞘 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二、小麦产量的形成
(一)小麦产量的形成因素
小麦产量分为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经 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是收获的对 象。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矿物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小麦生产的重要性
§--1
• 目前世界小麦播种面积2亿多公顷,总产6亿多吨, 居世界各种作物之首。
• 小麦在世界分布极广,各国均有种植,主要产国 有原苏联、中国、美国、印度、法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英国,平均单产最高的国家是荷兰, 217.5万亩平均亩产521公斤,小面积单产最高的 是联邦德国,亩产1333 公斤。
软质(弱筋)小麦是指籽粒软质,蛋白质含量低,面筋 强度低,延伸性较好,粉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软麦的 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亦称为粉质。主要用于做蛋糕 和糕饼的面粉。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8、挑旗期
以称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 全伸出(叶耳可见)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9、抽穗期
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开花叶期鞘 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二、小麦产量的形成
(一)小麦产量的形成因素
小麦产量分为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经 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是收获的对 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
•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
而其它元素均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
会减轻或消失。
•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
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李晓林材料
(2)H+过多对植物的毒害:不适宜的 氢离子浓度,会伤害细胞原生质的组分,影 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李晓林材料
(1)氧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功能
植物体内氧化还 原过程中,氧为有氧 呼吸所必需,在呼吸 链的末端,O2是电子 和质子的受体。
氧
李晓林材料
氮的生理功能
CH ON PK Ca Mg S Fe Cu Zn Mn B Mo
钾
缺
Mo
乏
营李养晓元林素材生料理功能
退出
钙、镁、硫的生理功能
钙:细胞壁结构成分,提高保护组织功能和植物产品耐
CH
贮性,与中胶层果胶质形成钙盐参与形成新细胞,
ON
促进根系生长和根毛形成增加养分和水分吸收。
P K 镁:叶绿素的构成元素,许多酶的活化剂。 硫:蛋白质和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呼吸作用、脂肪
第一组:植物有机体的主要组分,包括C、H、 O、N和S;
第二组: P、B(Si)都以无机阴离子或酸分子的 形态被植物吸收,并可与植物体中的羟基化合物进 行酯化作用;
第三组:K、(Na)、Ca、Mg、Mn、Cl,这些 离子有的能构成细胞渗透压,有的活化酶,或成为 酶和底物之间的桥接元素;
第四组:Fe、Cu、Zn、Mo、Ni,这些元素的 大多数可通过原子价的变化传递电子。
磷素缺乏:株小,根少, 叶红,籽瘪, 糖低。老叶先 发病。
磷 缺 乏
营李晓养林元材素料生理功能
退出
钾的生理功能
C H 生理功能:酶的活化剂,促进光合作用、糖代谢、脂肪
ON
代谢、蛋白质合成,提高植物抗寒性、抗逆
性、抗病和抗倒伏能力。
PK
钾素缺乏:株小,缺绿。老叶
Ca Mg
先发病。
S Fe
Cu Zn
Mn B
非必需营养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 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 必需,这些元素为有益元素。
例:豆科作物-钴; 藜科作物-钠; 硅藻和水稻-硅
李晓林材料
目前 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所必需的 营养元素有16种。它们是碳、氢、氧、氮、 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 鉬、氯。
C
第十章作物营养与施肥 第一节
作物营养元素
李晓林材料
一、 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一)植物体内元素的组成
李晓林材料
其他元素
(二)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1.概念:
营养元素:是指植物体所需要的化学元素。 植物营养:是指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要 的物质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 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
•人为施肥造成的养分比例不平衡,称为养 分比例失调。
•养分比例失调会严重影响植物对其他营养元素 的吸收和体内代谢过程,最后导致产量降低, 品质下降。
李晓林材料
碳、氢、氧
碳、氢、氧是植物有机体的主要组分。它们占 植物干物重的90%以上,是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几 种元素。
碳、氢、氧的主要生理功能: 1、可形成多种碳水化合物,是细胞壁的重要 组分; 2、可构成植物体内各种生活活性物质,为代 谢活动所必需; 3、是糖、脂肪、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份。 碳水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的核心物质。
李晓林材料
碳
(1)碳的营养功能 :
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2)补充碳素养分的重要性:
在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中,增 施CO2肥料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增产技术。
李晓林材料
NH4HCO3 + H2SO4 --- CO2
李晓林材料
李晓林材料
氢
(1)氢的营养功能:许多重要有机化 合物的组分;在许多重要生命物质的结构中 氢键占有重要地位;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 如光合和呼吸,都需要H+,同时 H+也为保 持细胞内离子平衡和稳定pH所必需。
C
氢
H
0.001 0.1 0.30 1.0 2.0 2.0 3.0 3.0
60 80 125 250 1000
30000 40000
600李0晓0林材料
0.1
-
0.6
-
20
-
50
-
100
-
20
-
100
-
-
0.1
-
0.2
-
0.2
-
0.5
-
1.0
-
1.5
-
45
-
45
-
6
(三)必需营养元素生理功能
K.Mengel和E.A.Kirkby把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分 为四组:
Cl
Mo
Mn B Fe
Cu
Zn
SH
Mg
Ca
李晓林材料
O
P
KN
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和来源
分组原则: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营 养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一般以占干 物 质 重 量 的 0.1% 为 界 线 。 大 量 营 养 元 素 含 量 占 干物重的0.1%以上,包括C、H、O、N、 P、K6 种,中量元素Ca、Mg、S3种; 微量营养元素含量 一般在0.1%以下,包括 Fe、B、Mn、Cu、Zn、 Mo、Cl等7种 来源:碳和氧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李晓林材料
需要注意的问题——
十六种营养元素同等重要,具有不可替
代性;
N、P、K素有“肥料三要素”之称; 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种类所必需,或是
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
李晓林材料
必需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
•植物吸收的必需营养元素保持一定的数量和比 例,植物才能健康生长发育。
•生产上,往往需要通过施肥来调节,使之符合 植物的需要,这就是土壤养分的平衡。
生理功能:蛋白质、核酸、磷脂、酶、植物激素、叶绿 素、维生素、生物碱生物膜的组成成份。
氮素缺乏:株小,叶黄,茎红,根少,质劣。老叶先病。 氮素过量:贪青徒长,
开花延迟,
产量下降。
氮 缺 乏
氮 过 剩
李晓退林出材料
磷的生理功能
CH ON PK Ca Mg S Fe Cu Zn Mn B Mo
生理功能:植素、核酸、磷脂、酶、腺甘磷酸组成成分。 促进糖运转。参与碳水化合物、氮、脂肪代 谢。提高植物抗旱性和抗寒性。
氢和氧来自水 其它的必需营养元素几乎全部是来自土壤。 由此可见,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的介质,而且也 是植物 所需矿质养分的主要供给者。
李晓林材料
正常生长植株的干物质中营养元素的平均含量
元素
符号
mol/克(干重 )
mg/kg
%
钼
Mo
铜
Cu
锌
Zn
锰
Mn
铁
Fe
硼
B
氯
Cl
硫
S
磷
P
镁
Mg
钙
Ca
钾
K
氮
N
氧
O
碳
•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
而其它元素均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
会减轻或消失。
•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
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李晓林材料
(2)H+过多对植物的毒害:不适宜的 氢离子浓度,会伤害细胞原生质的组分,影 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李晓林材料
(1)氧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功能
植物体内氧化还 原过程中,氧为有氧 呼吸所必需,在呼吸 链的末端,O2是电子 和质子的受体。
氧
李晓林材料
氮的生理功能
CH ON PK Ca Mg S Fe Cu Zn Mn B Mo
钾
缺
Mo
乏
营李养晓元林素材生料理功能
退出
钙、镁、硫的生理功能
钙:细胞壁结构成分,提高保护组织功能和植物产品耐
CH
贮性,与中胶层果胶质形成钙盐参与形成新细胞,
ON
促进根系生长和根毛形成增加养分和水分吸收。
P K 镁:叶绿素的构成元素,许多酶的活化剂。 硫:蛋白质和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呼吸作用、脂肪
第一组:植物有机体的主要组分,包括C、H、 O、N和S;
第二组: P、B(Si)都以无机阴离子或酸分子的 形态被植物吸收,并可与植物体中的羟基化合物进 行酯化作用;
第三组:K、(Na)、Ca、Mg、Mn、Cl,这些 离子有的能构成细胞渗透压,有的活化酶,或成为 酶和底物之间的桥接元素;
第四组:Fe、Cu、Zn、Mo、Ni,这些元素的 大多数可通过原子价的变化传递电子。
磷素缺乏:株小,根少, 叶红,籽瘪, 糖低。老叶先 发病。
磷 缺 乏
营李晓养林元材素料生理功能
退出
钾的生理功能
C H 生理功能:酶的活化剂,促进光合作用、糖代谢、脂肪
ON
代谢、蛋白质合成,提高植物抗寒性、抗逆
性、抗病和抗倒伏能力。
PK
钾素缺乏:株小,缺绿。老叶
Ca Mg
先发病。
S Fe
Cu Zn
Mn B
非必需营养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 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 必需,这些元素为有益元素。
例:豆科作物-钴; 藜科作物-钠; 硅藻和水稻-硅
李晓林材料
目前 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所必需的 营养元素有16种。它们是碳、氢、氧、氮、 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 鉬、氯。
C
第十章作物营养与施肥 第一节
作物营养元素
李晓林材料
一、 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一)植物体内元素的组成
李晓林材料
其他元素
(二)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1.概念:
营养元素:是指植物体所需要的化学元素。 植物营养:是指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要 的物质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 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
•人为施肥造成的养分比例不平衡,称为养 分比例失调。
•养分比例失调会严重影响植物对其他营养元素 的吸收和体内代谢过程,最后导致产量降低, 品质下降。
李晓林材料
碳、氢、氧
碳、氢、氧是植物有机体的主要组分。它们占 植物干物重的90%以上,是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几 种元素。
碳、氢、氧的主要生理功能: 1、可形成多种碳水化合物,是细胞壁的重要 组分; 2、可构成植物体内各种生活活性物质,为代 谢活动所必需; 3、是糖、脂肪、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份。 碳水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的核心物质。
李晓林材料
碳
(1)碳的营养功能 :
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2)补充碳素养分的重要性:
在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中,增 施CO2肥料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增产技术。
李晓林材料
NH4HCO3 + H2SO4 --- CO2
李晓林材料
李晓林材料
氢
(1)氢的营养功能:许多重要有机化 合物的组分;在许多重要生命物质的结构中 氢键占有重要地位;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 如光合和呼吸,都需要H+,同时 H+也为保 持细胞内离子平衡和稳定pH所必需。
C
氢
H
0.001 0.1 0.30 1.0 2.0 2.0 3.0 3.0
60 80 125 250 1000
30000 40000
600李0晓0林材料
0.1
-
0.6
-
20
-
50
-
100
-
20
-
100
-
-
0.1
-
0.2
-
0.2
-
0.5
-
1.0
-
1.5
-
45
-
45
-
6
(三)必需营养元素生理功能
K.Mengel和E.A.Kirkby把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分 为四组:
Cl
Mo
Mn B Fe
Cu
Zn
SH
Mg
Ca
李晓林材料
O
P
KN
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和来源
分组原则: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营 养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一般以占干 物 质 重 量 的 0.1% 为 界 线 。 大 量 营 养 元 素 含 量 占 干物重的0.1%以上,包括C、H、O、N、 P、K6 种,中量元素Ca、Mg、S3种; 微量营养元素含量 一般在0.1%以下,包括 Fe、B、Mn、Cu、Zn、 Mo、Cl等7种 来源:碳和氧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李晓林材料
需要注意的问题——
十六种营养元素同等重要,具有不可替
代性;
N、P、K素有“肥料三要素”之称; 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种类所必需,或是
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
李晓林材料
必需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
•植物吸收的必需营养元素保持一定的数量和比 例,植物才能健康生长发育。
•生产上,往往需要通过施肥来调节,使之符合 植物的需要,这就是土壤养分的平衡。
生理功能:蛋白质、核酸、磷脂、酶、植物激素、叶绿 素、维生素、生物碱生物膜的组成成份。
氮素缺乏:株小,叶黄,茎红,根少,质劣。老叶先病。 氮素过量:贪青徒长,
开花延迟,
产量下降。
氮 缺 乏
氮 过 剩
李晓退林出材料
磷的生理功能
CH ON PK Ca Mg S Fe Cu Zn Mn B Mo
生理功能:植素、核酸、磷脂、酶、腺甘磷酸组成成分。 促进糖运转。参与碳水化合物、氮、脂肪代 谢。提高植物抗旱性和抗寒性。
氢和氧来自水 其它的必需营养元素几乎全部是来自土壤。 由此可见,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的介质,而且也 是植物 所需矿质养分的主要供给者。
李晓林材料
正常生长植株的干物质中营养元素的平均含量
元素
符号
mol/克(干重 )
mg/kg
%
钼
Mo
铜
Cu
锌
Zn
锰
Mn
铁
Fe
硼
B
氯
Cl
硫
S
磷
P
镁
Mg
钙
Ca
钾
K
氮
N
氧
O
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