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在哪里

合集下载

空气在哪里?

空气在哪里?

空气在哪里?1. 空气的定义与组成空气是地球上存在的一种气体,由氮气、氧气、氩气等多种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空气的主要成分,占据了约78%的比例,氧气约占21%,剩余的1%主要由氩气、二氧化碳、氢气、氦气等组成。

2. 空气的分布空气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存在于地球的大气层中。

大气层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从地面向上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和外界层。

对流层是我们生活的地层,也是大气层中最底层的一部分,大约从地面延伸到10-15公里的高度。

3. 空气的运动空气在大气层中以不断运动的方式存在。

空气的运动主要是由太阳的辐射能量引起的,太阳辐射地面后,地面吸收了部分能量并转化为热量,随后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

这使得空气会因温度差异而发生运动,形成气流和风。

在对流层中,空气的运动可以分为垂直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包括上升和下沉,是由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引起的。

水平运动则被称为风,是由气压的差异引起的。

4. 空气的重要性空气是生命存在的必需条件之一。

人类、动植物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以供给身体的新陈代谢和提供能量。

除了氧气,空气中还包含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成分,对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呼吸之外,空气还参与到许多自然过程中。

例如,空气的运动对于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影响。

空气运动形成了气候带和气候系统,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温、降水和季节等。

5. 空气的污染与保护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厂的废气、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等都导致了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空气环境,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环境政策和法规。

减少工业排放、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及加强大气监测和治理等措施被提出并实施。

6. 总结空气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之一,它的存在和运动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空气的定义、组成、分布和运动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空气资源。

《空气在哪里》ppt课件

《空气在哪里》ppt课件

空气污染的影响
01
02
03
健康危害
空气污染可引起呼吸系统 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 健康问题,对儿童和老年 人影响更为显著。
生态影响
空气污染对植物、动物和 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经济影响
空气污染给国民经济带来 巨大的损失,包括医疗费 用、生产损失和生态修复 等。
空气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空气在哪里》ppt 课件
目录
• 引言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空气污染和保护 • 空气与人类生活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空气是地球上所有生 物生存的必需品,对 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至关重要。
了解空气的组成、性 质和循环过程有助于 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 环境。
空气的组成和特性决 定了地球的气候、天 气和环境质量。
结论
对空气的认识和保护的重要性
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呼吸 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空气质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空气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植物受损、动物死亡和水体污染 等。
空气质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生存和 发展。
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空气质量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减少污染物排放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燃煤、燃油等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控制空气污染。
THANKS
感谢观看
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的污染物如PM2.5、PM10、 二氧化硫等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 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各种健康 问题。

空气在哪里ppt课件大班

空气在哪里ppt课件大班

气候调节
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 和水蒸气,有助于保持地球温暖
,维持适宜的气候条件。
自然循环
空气参与了水循环、碳循环等自 然循环过程,对维持生态平衡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护空气,人人有责
减少污染
通过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降低工业排放等方式 ,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
的排放。
绿色出行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骑 行或步行出行,减少汽
家庭和企业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提倡节能减排
02
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污染物,从源头上
减少空气污染。
完善能源监管机制
03
建立健全能源监管机制,加强对能源生产和使用的监,确保
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通过政府投资、社会捐赠 等方式,大规模开展植树 造林活动,提高森林覆盖 率。
空气在哪里ppt课件大班
目 录
• 什么是空气? • 空气在哪里? • 空气污染 • 如何保护空气? • 总结
01 什么是空气?
空气的定义
总结词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物 质。
详细描述
空气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主要 由氮气、氧气、氩气和少量的二 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
空气的组成
总结词
空气的组成比例相对稳定,大约为氮气78%、氧气21%、氩 气1%以及其他气体的微量成分。
02 空气在哪里?
空气存在于地球的各个角落
空气无处不在
无论是高山、平原、森林、沙漠,还 是城市、乡村,地球的各个角落都充 满了空气。
空气是地球的组成部分
地球的大气层是地球表面的一层气体 ,它包围着地球,为地球上的生命提 供必要的条件。

2024说课稿《空气在哪里》范文

2024说课稿《空气在哪里》范文

2024说课稿《空气在哪里》范文首先,我要说明教材。

《空气在哪里》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通过学习了关于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对空气的存在和作用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接下来是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理解空气存在的物质形态,了解空气的特性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然后是教学重难点。

在深入研究教材后,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空气存在的物质形态和空气的特性,难点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以及解释现象的能力。

接下来,是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气的知识,我采用了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教学法、问题导入法和讨论交流法。

学法上,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然后是教学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素材,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还准备了实验器材和示范实验视频,以便进行实验教学。

接下来是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一、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形态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体验,如「为什么会有风?」、「空气怎么移动的?」等。

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如「用气球演示空气的弹性」、「用薄纸片演示空气的压力」等。

三、概念解释: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空气的存在和作用,如「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几乎没有质量的气体」、「空气的存在和运动导致了风的形成」等。

四、巩固训练: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巩固对空气概念和特性的理解,以及解释一些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五、总结回顾: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进行知识的自我评价。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在哪里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在哪里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在哪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身边的自然现象》第三节《空气在哪里》。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空气的无处不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是真实存在的。

2. 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例如无色、无味、无重力等。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感受到空气的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认识空气的基本特性,培养幼儿对空气的感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吹风机、透明塑料袋、小纸片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气球、一个吹风机、一个透明塑料袋、若干小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吹气球的游戏,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鼓起来?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空气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无重力等。

通过实物演示和举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空气?空气有什么作用?4. 实践活动(10分钟)1)用吹风机吹动小纸片,观察小纸片的运动。

2)将透明塑料袋装满空气,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3)分组进行气球吹气比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回答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空气在哪里2. 内容:空气的基本特性:无色、无味、无重力空气的作用:呼吸、吹动、浮力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哪些地方用到空气。

2)与家长一起讨论: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2. 答案:1)如吹风机、风扇、空调等。

2)如呼吸、吹干头发、降低温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空气的存在和特性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能力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空气的作用。

2)开展家庭小实验,如用吸管将水从一个杯子转移到另一个杯子,感受空气的压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精选10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精选10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精选10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篇1活动目标: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活动难点:通过科学小实验,让幼儿总结出空气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活动准备:蜡烛、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气球、玻璃杯、塑料袋、吸管等。

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1.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你能用眼睛看到吗?用手能摸着吗?闻一闻空气是什么味?2.出示一个吹好气的气球。

师问: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你能看到吗?是什么颜色的?揭示课题《空气在哪里》二、尝试活动:寻找空气、感受空气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

(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三、尝试活动:找一找哪里还有空气?1.教师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然后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接着将水杯稍稍倾斜,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2.请幼儿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请幼儿将水杯稍稍倾斜,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4.讨论: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水杯倾斜以后水进去了吗?四、活动延伸1.请小朋友说一说我们的肚子里有空气吗?指导幼儿做实验:把吸管放到水杯或水盆里,用嘴吹吸管,看看会发生什么?2.播放课件:被污染的空气图片我们的空气就是被这些东西给污染了!小朋友们想一想:地球上的人、动物还有许多的植物如果都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会造成什么危害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空气在哪里》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空气在哪里》原文及教案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空气在哪里》原文小猴子要和空气玩儿捉迷藏的游戏。

空气嘻(xī)嘻一笑,说:“我可是个‘隐(yǐn)身人’,随便藏到什么地方,恐怕你都很难找到。

”说完,一眨眼,真的不见了。

小猴子找哇找,找不到,急得大声喊:“空气,空气,你在哪里?”“我在你的肺里!”空气回答道。

小猴子一张开嘴,空气就跑了。

小猴子赶紧追。

他一边追,一边喊:“空气,空气,你在哪里?”“我在你玩儿的小皮球里,让皮球跳得老高老高。

”小猴子拿起小皮球,左瞧瞧,右看看,皮球上面没有“门儿”,这可怎么办呢?他一拍脑门儿,计(jì)上心来,找来一把锥(zhuī)子,在皮球上刺了个小洞往里瞧。

哎呀,糟糕!皮球瘪(biě)了,空气又跑了。

小猴子不灰心,又去找空气。

他找哇找,大声喊道:“空气,空气,你在哪里?”“我在汽车的轮胎(tāi)里。

有了我,汽车就能装得多,跑得快。

”小猴子一眼看见轮胎上有气门儿,忙用手打开。

他想,这下准能把空气抓到。

不料只听见哧(chī)的一声,轮胎瘪了,空气又跑了。

小猴子爬起来,继续找空气。

他一边找,一边喊:“空气,空气,你在哪里?”“我在你写字用的钢笔里。

”小猴子忙把笔打开。

为了不让空气跑掉,他把笔尖放进墨(mò)水瓶(pínɡ)里,以为这回准能把空气捉到。

没想到,小猴子一捏(niē)钢笔的皮管儿,只听见咕嘟(dū)一声响,墨水冒了几个泡,空气从皮管里跑掉了,墨水钻进了皮管儿里。

小猴子又去找空气,大声喊道:“空气,空气,你在哪里?”“我在火炉里,忙着帮助火燃得更旺(wànɡ)。

”小猴子眨了眨眼,看着熊熊燃烧的火苗,着急地喊道:“空气,空气,你在哪里?”突然,从四面八方响起了空气的回答:“小猴子,你瞧,我在空中一跑就成了风。

”小猴子仰望天空,一阵微风拂面,怪痒痒的。

“小猴子,我在这里。

要是没有我,庄稼啦,树木啦,就不能生长。

”小猴子跑到田地边,大树旁,多神奇呀!禾苗茁壮,树木挺拔。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件《空气在哪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件《空气在哪里

总结
1 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2 我们应该珍惜空气资源,保护环
境。
理解空气在我们呼吸、健康和日常活动中 的重要性。
呼吁大家一起行动,减少污染,保护大气 层和生态系统。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件 《空气在哪里》
这个课件将帮助大家了解空气的存在、组成、性质、运动和变化,以及它在 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知识点一:空气的存在
1 空气是什么?
了解空气是由气体组成的一种物质。
2 空气的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探索空气在呼吸、风、气象和生态系统中 的作用。
知识点二:空气的组成
研究大气循环如何影响气候、季节和风力。
3

调查风的形成原理和其在航海、发电和能源中的利用。
知识点五:空气的变化
大气层的压强变化
探索高海拔地区的气压和气候变化。
气温的变化
研究地理和季节如何影响气温,并了解温度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湿度和降水
了解湿度和降水带来的各种天气现象,并探索其对自然生态和农业的影响。
氮气
78%
氧气
21%
其他气体
1%
深入研究各种气体的比例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知识点三:空气的性质
透明无形
探索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性质,并了解其中的 知到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变 化。
知识点四:空气的运动
1
空气能够运动吗?
了解大气层的循环和空气流动导致的天气现象。
2
空气的运动会带来什么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感官来初步感知空气的性质。

2.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31.通过实验设计、试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愿意合作、科学交流的实验常规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及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游戏,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槽、小烧杯,粉笔,注射器。

学生材料:气球、塑料袋、塑料瓶、扇子、,泡沫。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纸的奇遇记”
1、师演示:将纸粘到杯底后,把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

2、学生猜测:杯中的纸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3、各小组实验,请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没过杯底。

4、生实验
5.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没有被水浸湿。

6.思考讨论: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7.生分析原因:杯子里有空气,把水给挡住了,空气把水的位置给占住了
(二)探究活动一:找空气
1、了解空气的性质
(1)让学生举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空气呢?
(2)学生收集一塑料袋空气,利用学过的认识物体的方法,大家研究一下空气是甚么样子的?
学生活动:学生用手摸、拍,感觉空气充满塑料袋,软软的。

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体验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扎一个小孔让空气吹在脸上感觉气流,体会空气能向四面八方流动;听一听气流发出的声音,手掌拍击塑料袋,听到“啪啪”的声音。

(通过运用感官充分感觉空气,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使他们逐步认识空气的性质。


(3)交流学生感觉到的空气的性质及什麽是气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做气体。

2、思考讨论找空气的办法
(1)生分小组讨论:想办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变得能被我们看到、听到、摸到、感觉的到。

(2)生汇报:
(师放一两件如扇子、气球在前面示范)。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追问:这说明空气在哪里?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到空气存在于什么地方,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有效、完整汇报的良好学习品质。

3、学生利用实验材料动手找空气,师巡视。

4、各小组汇报交流:
①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有创意、新奇的做法,进行表扬评价。

②汇报大体思路:
抽出注射器的活塞朝向脸往里推,会感觉到有凉风,说明空气在注射器里。

抽出部分注射器的活塞,用指头堵住注射器的尖嘴,用力往里压活塞,松手后活塞就会被弹出来,说明空气在注射器里。

把气球套在塑料瓶上,使劲挤塑料瓶会把气球吹起来,说明空气在注塑料瓶里。

把气球往水里撒气,水面会出现很多气泡,并会听到“扑扑”的声音,说明空气在气球里。

把杯子倒扣进水中,杯子一倾斜会有气泡冒出,说明空气在杯子中。

把粉笔放进水槽中,粉笔里面往外冒气泡,说明空气在粉笔中。

把泡沫放水中一捏,会有气泡冒出,说明空气在泡沫中。

(三).探究活动二:实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1、初步感知空气占据空间
回顾刚才做的“纸的奇遇”实验,让学生自己解释:杯子的空间被谁占据着?
师再让学生亲手做一个实验:把竖直扣入水中的小烧杯倾斜。

让学生自行观察看到的现象(有气泡冒出,杯底的纸湿)
学生解释原因:冒出的气泡是空气,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到杯底把纸给浸湿了。

2、游戏探究,深入感知空气占据空间
(1)第一轮比赛:两个学生吹气球,大力士赢。

第二轮比赛:在塑料瓶里吹气球,小力气的女生赢。

(2)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找出比赛结果不同的原因:
仔细观察两个瓶子的不同,其中一个瓶子的底部扎了一些孔。

(3)生分析原因:底部密封的瓶子,当你吹气球时,空气出不来,空气占了瓶子的空间,所以气球吹不大。

而扎孔的瓶子,当你吹气球时,空气会从小孔跑出去,所以气球能被吹大。

3.师小结: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如果不让它出来,它是不会把自己的空间让给别人的,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

五.拓展活动
1.提出活动指向:空气有重量吗?水里面有空气吗?其他星球上有空气吗?
2.对以上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引导学生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空气在哪里》一课,在老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备课阶段、试讲阶段让我对课有了深入的理解,对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我在第一次讲课的时候是用谜语导入的,但当课进行到“纸的奇遇”实验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探究欲望很强烈。

所以我想应该调整授课顺序,采用学生们感兴趣的实验方式导入,在出乎意料的结果中引起学生与原有经验的矛盾冲突。

这样来进行导入,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

并且“纸的奇遇”实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的,科学课堂就是要有学生们的高度参与。

试想
这个实验如果是老师自己做的而不是学生们亲自动手发现的,他们还会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吗?他们的思考会积极主动吗?他们的探究欲望会强烈吗?因此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以前上课一遇到课堂秩序不好的时候,我只会喊“1.2.3.”学生们就喊“坐端正”。

然后正襟危坐。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在口里喊坐端正的时候,还坐的七歪八斜的。

其实想想真是可悲,都把学生们变成甚么了?我们自己又成甚么了?
“调控好课堂秩序不一定要这样的,你可以采取鼓励的措施、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要多琢磨。

”听了老教师的话,我深受启发,原来课堂秩序也可以这样来抓,我慢慢地学会了运用课堂评价。

一次好的评价过程往往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表现不好的小组也有激励作用。

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比比哪个小组发现空气的秘密最多,秩序最好,做的最认真等环节,最后再给出适当的评价,这种方式使得学生们的积极性有了大大提高,进取心也得到了增强。

在科学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们大胆创新。

在本节课中,学生们思维非常灵活,有许多创新点是很好的,很难得,我给以了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比如:在感觉空气时,把塑料袋拧紧,手掌拍击,听到“啪啪”的声音,把气球往水里撒气,水面会出现很多气泡,并会听到“扑扑”的声音,把注射器尖嘴插入水中推活塞会看到有许多气泡等等。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

比如,自己有时候太着急,有些环节进行得太快,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显得太仓促了。

对整节课的时间分配没有把握好。

在科学课上能够引起学生的激烈争辩应该是比较出彩的。

在猜测纸湿没湿时,学生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观点双方能够进行激烈的争辩是很好的。

在处理这一环节
时,我做的不够细致,没有给学生们创设这样一种情景,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回顾本节课,感慨万千。

特别是在优秀老教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取长补短,好好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