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问詹何曰,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文言文欣赏
文言文《《楚庄王问詹何曰》阅读答案

文言文《《楚庄王问詹何曰》阅读答案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
”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
②社稷:指国家。
③身治:自身修养好。
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3.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詹何对曰对:_________故本在身本:_________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楚庄王在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extPage]13.【答案】回答根本、基础【解析】考查实词的积累与识记,“对”“本”这两个实词比较简单,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练习中基本都能掌握。
解题时,应先回忆之前学过的这些词的意思,然后再联系上下文进行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备考建议】熟记课内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同时,加强课外文言文练习,做好重点词语的积累> 重点的字要翻译出来,省略的成分需要补充完整。
这类题需要考生既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要重视内容的理解。
15.【答案】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
【备考建议】考生解决这类题型有三种方法:一、原句摘抄,从原文中累与识记,并对这些词语进行适当地总结。
14.【答案】我明白了修养自身却不明白治理国家。
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初三5月调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初三5月调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城市管理者们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开拓进取,积极担当。
B.在党中央高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今天,竟然还有如此漠不关心....群众疾苦的领导干部,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C.学校艺术节汇报演出晚会上,我班京剧社团将《贵妃醉酒》唱得字正腔圆,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令领导、家长、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D.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使我们有质的飞跃。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睥.睨/裨.益谙.熟/万马齐喑.龙盘虎踞./前倨.后恭B.应.届/应.验荷.载/荷.枪实弹鲜.为人知/寡廉鲜.耻C.嗫嚅./糯.米桑梓./莘.莘学子吹毛求疵./龇.牙咧嘴D.牌坊./染坊.劈.叉/劈.波斩浪河水暴涨./水涨.船高3.下面文段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甘肃平凉的崆峒山,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
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练《 卖油翁》 试卷含答案解析(1)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3卖油翁》课时练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1.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1)公亦以此自矜(夸耀)(2)释担而立(放下)B.(1)睨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看,文中形容不在意的样子)(2)但微颔之(只)C.(1)尔安敢轻吾射(你)(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D.(1)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2)因曰:“我亦无他……”(接着)2.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目不转睛白驹过隙弹指一瞬B.茫然若失津津有味小心翼翼C.一视同仁谈笑风声不折不扣D.曲径通幽耳目一新无忧无虑3.下面句子全部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一项是()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但微颔之③尔安敢轻吾射④吾射不亦精乎⑤康肃笑而遣之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④③D.①③④4.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长嵌沟景区内紫红色砂岩上的中山峡谷地貌与茂密的亚热带原生常绿阔叶林交织而成的红尘地貌森林景观保存了罕见的古韵纯真的自然风光。
A.中山峡谷地貌与亚热带原生常绿阔叶林交织而成。
B.中山峡谷地貌与亚热带原生常绿阔叶林保存了自然风光。
C.长嵌沟风景区内的森林景观保存了古韵纯真的自然风光。
D.长嵌沟风景区内的中山峡谷地貌与原生常绿阔叶林保存了古韵纯真的自然风光。
二、语言表达5.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使语言连贯。
2014年天津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4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30分。
1—3小题,每题2分;4—11小题,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匀称.(chèn)干涸.(gù)吹毛求疵.(cī)B.归省.(shěng)娴.熟(xián)义愤填膺.(yīng)C.伫.立(zhù)眷.念(juàn)相得益彰.(zhāng)D.阴霾.(mái)拮据.(jū)忍俊不禁.(jìn)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的历程中,人们往往丢掉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抛掷时毫无;等到时光逐渐流去,失去的东西在流光中却不停地,在回忆里逐渐被放大。
时光虽缓,渐渐也远逝了,等有一天终于,光阴却已永不回头。
A.惋惜闪烁醒悟B.怜惜闪耀醒悟C.怜惜闪烁悔恨D.惋惜闪耀悔恨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歌曲。
C.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B.“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C.长篇报告文学《大美昆曲》是一部赞美中国戏曲艺术,讴歌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
D.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
5.下面情境中,小晨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情境]小晨和小鹏约好周末一同去科技馆参观。
小晨去小鹏家找他,小鹏的奶奶开了门。
A.我要找一下小鹏。
我和他去科技馆参观。
【精品】初中语文专题十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五课外文言文阅读考纲测评解读3年中考2014年全国中考真题演练1. (2014·上海·10~13,2分)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
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
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
②纸鸢:风筝。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②王之爱子病.三日矣(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子何以知之?译文:(3)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 遇事要勤学好问。
B. 要善于见微知著。
C. 要勤于观察思考。
D. 遇事要集思广益。
2. (2014·浙江杭州·17~20,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连处士,应山人也。
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
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
”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
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
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①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
”岁饥,出谷万斛以粜②,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
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
”厚遗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⑤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着《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着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野鸭。
④莳:移植。
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啸”句,“东皋”由此而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无妻子..()②日.与对酌()③君有奴婢数.人()④终.于家()(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绩爱其真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①妻子儿女②每天③几,几个④终了,结束(2)C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相近结庐【答案】遂/相近/结庐3.翻译下列句子。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翻译:(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翻译:【答案】(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
(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答案】(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
(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
(二)阅读《晋文公攻原》,回答下列问题。
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詹何钓鱼阅读理解及答案

詹何钓鱼阅读理解及答案詹何钓鱼的答案詹何钓鱼古代,楚国有位钓鱼高手叫詹何,他的钓鱼方法与众不同: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钓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钓鱼竿则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
凭着这一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饵,用不了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辆大车!回头您再去看他的钓具:钓鱼线没有断,钓鱼钩也没有直,甚至连钓鱼竿也没有弯!楚王听说了詹何竟有如此高超的钓技后,十分称奇,便派人将他召进宫来,询问其垂钓的诀窍。
詹何答道:“我听已经去世的父亲说过,楚国过去有个射鸟能手,他只需用拉力很小的弱弓,将系有细绳的箭矢顺着风势射出去,一箭就能射中两只正在高空翱翔的大鹏鸟。
父亲说,这是由于他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结果。
于是,我学着用他的这个办法来钓鱼,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终于完全精通了这门技术。
每当我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全神贯注,排除杂念,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和泡沫,于是毫不犹豫地吞食下去。
因此,我在钓鱼时就能做到以弱制强、以轻取重了。
”。
2. 詹何钓鱼的答案詹何钓鱼古代,楚国有位钓鱼高手叫詹何,他的钓鱼方法与众不同: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钓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钓鱼竿则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
凭着这一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饵,用不了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辆大车!回头您再去看他的钓具:钓鱼线没有断,钓鱼钩也没有直,甚至连钓鱼竿也没有弯!楚王听说了詹何竟有如此高超的钓技后,十分称奇,便派人将他召进宫来,询问其垂钓的诀窍。
詹何答道:“我听已经去世的父亲说过,楚国过去有个射鸟能手,他只需用拉力很小的弱弓,将系有细绳的箭矢顺着风势射出去,一箭就能射中两只正在高空翱翔的大鹏鸟。
父亲说,这是由于他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结果。
楚庄王问詹何曰文言文阅读答案

楚庄王问詹何曰文言文阅读答案楚庄王问詹何曰文言文阅读答案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
”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①詹何:古代哲学家。
②社稷:指国家。
③身治:自身修养好。
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詹何对曰对:(2)故本在身本: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3.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参考答案1.(1)回答(2)根本,基础2.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3.修养自身是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阅读理解如何读材料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通过粗读和精读相结合了解文字材料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进一步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
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
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
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庄王问詹何曰,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文言文欣赏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
”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
②社稷:指国家。
③身治:自身修养好。
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3.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2分)(1)詹何对曰对:_________(2)故本在身本:_________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楚庄王在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答案】(1)回答(2)根本、基础【解析】考查实词的积累与识记,“对”“本”这两个实词比较简单,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练习中基本都能掌握。
解题时,应先回忆之前学过的这些词的意思,然后再联系上下文进行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备考建议】熟记课内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同时,加强课外文言文练习,做好重点词语的积累重点的字要翻译出来,省略的成分需要补充完整。
这类题需要考生既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要重视内容的理解。
15.【答案】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
【备考建议】考生解决这类题型有三种方法:一、原句摘抄,从原文中累与识记,并对这些词语进行适当地总结。
14.【答案】我明白了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解析】翻译题型是中考必考题型,考生失分的现象较
为明显,一般因为关键字不落实造成失分,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本题中的“治身”“明”要重点翻译,是考试的得分点,省略的部分需要补充完整,整体来说难度不大。
【备考建议】翻译句子应该首先正确划分朗读节奏,接着在直译的基础上做到通顺、连贯。
在翻译的时候,要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译文】楚庄王问詹何说:“治理国家应该怎样?”詹何回答说:“我知道修养身心,不知道治理国家。
”楚庄王说:“我能成为祀奉宗庙社稷的人,希望学到怎样保持它的办法。
”詹何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身心修养好了而国家反而混乱的事,又没有听说过身心烦乱而能把国家治理好的事。
所以根本在于自身,不敢用末节来答复。
”楚王说:“说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