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场工程征占用草原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草场项目实施方案

草场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草场项目是我公司今年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旨在开发和建设一处现代化的草场,为畜牧业提供更好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服务。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提升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1. 建设现代化的草场,包括草场基础设施、管理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完善。
2. 提供优质的饲草,满足畜牧业生产的需求。
3. 优化畜牧业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为畜牧业提供科学的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持。
5. 实现草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项目实施方案1. 地点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选择适宜的地块建设草场。
考虑到草场的生长周期和供应需求,选择地点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生产便利性。
2. 设施建设:建设草场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灌溉系统、排水系统、围栏、道路等,确保草场的正常运转和生产需求。
3. 饲草种植:选择适宜的饲草品种进行种植,根据畜牧业的需求和季节变化,合理安排种植计划,确保饲草的供应充足和质量优良。
4. 生产管理: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包括草场的日常管理、生产流程的优化、技术支持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的畜牧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当地畜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提升畜牧业的整体水平。
6. 可持续发展:制定草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考虑,确保草场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节点、责任人和具体任务安排。
2. 土地准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草场的基础设施完善。
3. 饲草种植和管理,保证饲草的供应和质量。
4. 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技术支持和培训,提升畜牧业的整体水平。
6. 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确保草场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
五、项目预期效果1. 提升当地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草原项目计划书

草原项目计划书项目背景草原项目是一个旨在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项目。
草原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草原地区面临着生态退化和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草原项目计划组织一系列的保护和恢复活动。
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草原项目旨在改善草原生态系统的状况,并促进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项目目标草原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保护草原生态系统:通过采取措施保护草原植被,防止草原退化和沙漠化,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良好状态。
2.恢复草原生态系统:通过引入合适的植被和改善土壤质量,恢复受损的草原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3.促进草原可持续利用:通过合理管理和利用草原资源,提高草原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4.提高公众对草原的认知:通过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草原生态系统价值的认识,增强公共参与意识。
项目实施计划1. 调查和评估在项目开始前,进行草原地区的调查和评估工作是必要的。
通过对当前草原生态系统状况、土壤质量、植被类型等进行调查和评估,可以为后续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生态系统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保护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非法开发和破坏活动的监管和打击,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设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草原特有物种和植被的多样性;•推广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模式,减少过度放牧的影响。
3. 生态系统恢复为了恢复受损的草原生态系统,项目将进行以下工作:•引入适应性强的植被物种,改善植被覆盖和土壤质量;•采取适当的措施修复退化的土地,并加强土壤保水能力;•推广草原生态恢复技术和方法,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4. 资源可持续利用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草原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项目将采取以下措施:•制定草原资源合理利用的政策和法规,推动草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支持草原地区的农牧民转型就业,促进农牧业的现代化和多元化发展;•培训草原地区的农牧业从业者,提高其技能和生产水平。
草原可行性报告

草原可行性报告一、简介草原是指植被以草本为主的大面积开阔地带,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
草原地区资源丰富,涵养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对环境起着重要的保护与调节作用。
本可行性报告将分析草原的可行性及潜在的利用价值,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地理条件草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西北、东北部分地区,包括内蒙古、新疆、青藏高原等。
这些地区具备了宽广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降水条件,为草原的建设和利用提供了基础。
三、草原生态系统价值1. 增加碳汇:草原植被具有很强的碳吸收能力,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
2. 保护水源:草原的植被覆盖率高,能够有效保护水源,并减少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3. 保护生物多样性:草原是众多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对于保护和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4. 温室效应的缓冲作用:草原植被具有减少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地表的作用,降低了地表温度,起到了一定的调节和缓冲作用。
四、草原可持续利用与管理1.开展强化草原保护的政策:建立和完善草原保护法律法规,严格限制非法开垦和过度放牧行为,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
2. 推广草原生态旅游:充分利用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发展草原生态旅游,提高草原地区的旅游价值,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3. 强化可持续管理:采取科学的放牧制度,坚持合理放牧与保护相结合,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并进行合理轮牧,避免过度放牧导致的生态破坏。
4.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加大科研力度,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效果,推动草原可持续利用的发展。
五、草原可行性的风险与挑战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草原退化和物种多样性丧失。
2. 人类活动: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探矿活动等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增加了草原的可行性风险。
3. 自然灾害:草原地区常常发生干旱、旱涝等自然灾害,给草原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征占用草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征占用草地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征占用草地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导致用地需求急剧增加,使得草地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浪费。
本研究通过对征占用草地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评估了其可行性和合理性,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农村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目的1.1 解析征占用草地现象的成因和影响,明确其危害性及未来发展趋势。
1.2 探讨征占用草地的可能解决途径,评估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1.3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方法2.1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2.2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征占用草地的规模和影响程度。
2.3 基于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保护措施。
三、研究结果3.1 征占用草地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城市化加快、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3.2 征占用草地对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3.3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征占用草地现象持反对态度,希望政府能采取措施保护草地资源。
3.4 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
四、战略建议4.1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原则。
4.2 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社会各界对草地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4.3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减少对草地资源的依赖,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与展望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征占用草地现象的成因和影响,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保护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但由于研究水平和数据限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
未来将继续加强对征占用草地问题的监测和研究,为保护草地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文字仅为模拟生成,仅供参考,实际内容以研究报告为准)。
草原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草原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我国草原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草原退化、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实施草原保护工程势在必行。
二、目标和意义。
草原保护工程的目标是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促进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草原生态平衡,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草原保护工程的实施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促进草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生态保护。
针对草原退化、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体系,加大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2. 推进草原恢复。
通过草原恢复工程,采取合理的植被恢复措施,加强对草原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3. 促进草原经济发展。
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草原经济的发展,推动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草原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增加草原经济收入,提高草原居民的生活水平。
4. 强化政策措施。
加强对草原保护工程的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草原保护工程的政策体系,推动草原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提高草原保护工程的实施效果。
四、预期效果。
通过草原保护工程的实施,预期可以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促进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草原生态平衡,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推动草原经济的发展,提高草原居民的生活水平。
五、总结。
草原保护工程的实施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促进草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草原保护工程,加强生态保护,推进草原恢复,促进草原经济发展,强化政策措施,努力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为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占用草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占用草地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资源日益减少,草地面积逐渐减少。
而城市居民对自然风光和绿色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草地资源,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当下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研究选取了某市区内的一个草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草地公园的占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占用草地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城市绿地的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的1.了解当前草地公园的规划利用情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探讨占用草地的可行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3.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促进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通过对目标公园的实地调查,了解其规划设计和实际利用情况;2.采访调查:与公园管理者、周边居民等相关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占用草地的看法和建议;3.文献查阅: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和规划文件,了解国内外占用草地的状况和对策。
四、研究结果1.当前草地公园存在的问题:(1)部分草地被占用为停车场、建筑用地等,导致草地资源破坏;(2)草地周边环境杂乱,缺乏绿化带,影响居民居住环境;(3)草地利用率不高,存在浪费现象。
2.占用草地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1)合理占用草地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缓解城市绿地资源紧缺问题;(2)但占用草地也会引发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等问题,影响居民生活品质。
3.建议与对策:(1)强化草地保护意识,加强草地管理力度,严格控制草地的占用;(2)提高草地的利用率,进行植被修复和绿化,优化生态环境;(3)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草地利用行为,保障城市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2)占用草地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草地资源的有效利用;(3)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加强草地保护与管理是当前的紧要任务。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草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草原项目实施方案范本

林业草原项目实施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我国林业草原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林业草原项目的实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林业草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2. 促进林业草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 增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项目内容。
1. 林业草原资源调查评估,对项目所在地的林业草原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明确资源分布、数量、质量等情况。
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加强对林业草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林业草原产业发展,推动林业草原产业的发展,加强林业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4. 技术推广和培训,开展林业草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确定项目实施范围和目标;2.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时间表;3. 组织实施各项工作,明确责任分工;4. 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项目实施方案。
五、项目保障措施。
1. 资金保障,加大对林业草原项目的资金投入,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
2.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林业草原项目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3. 技术支持,加强科研力量,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推动林业草原项目的科学实施。
4. 宣传推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林业草原项目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六、项目预期效果。
1. 林业草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2. 林业草原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3. 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七、总结。
林业草原项目的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资源保护、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实现预期效果。
希望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共同推进林业草原项目的实施,为我国林业草原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井场工程征占用草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XXXXX井场工程征占用草原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1.1.3项目编制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AAAA设计院1.1.4项目建设地点:BB县CC镇1.1.5草原使用期限:项目区草原使用期限2年,为临时使用。
1.1.6工程建设内容:井场、生活区、防喷池、防喷管线、道路。
1.1.7草原征占用面积:临时征占用草原总面积62.85亩。
1.1.8草场利用现状:项目区为牧民的放牧草场,草地类型为平原荒漠放牧场(温性砾石质荒漠草地),所占用草场已承包到户。
1.1.9项目研究结论分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田井开发项目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是根本和切入点”的战略思想。
项目坚持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发展相结合,以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该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其立项依据充分。
此项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新疆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工程建设将加快BB县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促进BB县迈入小康社会的步伐。
1.2补偿费用项目用地性质为临时使用草原用地,使用草原面积62.85亩,根据BB县草原监理所的鉴定,项目区草地等级为二等一级草地。
按照国家临时使用草原需缴纳草原补偿费的规定,本次工程临时使用草原补偿由县草原监理机构按草原补偿基数收取,二等一级草地每亩补偿费基数为262元/亩,按补偿两年的期限计算,共计补偿费32933.4元。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植被恢复费的具体收费标准尚未出台,待具体的收费标准制定后再进行收取。
1.3编制依据1.3.1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石油建设用地管理办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6)《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1.3.2文件依据(1)农业部下发的《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农业部第58号令);(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建设用地管理办法》(新政函【1996】35号);(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下发的《关于下发自治区国土资源系统土地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新计价房【2001】500号);(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草原监理费收费标准补充规定的通知》(新发改价费【2005】1138号);(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的通知》(牧草字【2011】23号);(6)《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田井开发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XXXXX井场工程征占用草原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1.1.3项目编制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AAAA设计院1.1.4项目建设地点:BB县CC镇1.1.5草原使用期限:项目区草原使用期限2年,为临时使用。
1.1.6工程建设容:井场、生活区、防喷池、防喷管线、道路。
1.1.7草原征占用面积:临时征占用草原总面积62.85亩。
1.1.8草场利用现状:项目区为牧民的放牧草场,草地类型为平原荒漠放牧场(温性砾石质荒漠草地),所占用草场已承包到户。
1.1.9项目研究结论分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油田井开发项目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是根本和切入点”的战略思想。
项目坚持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发展相结合,以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该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其立项依据充分。
此项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新疆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工程建设将加快BB县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促进BB县迈入小康社会的步伐。
1.2补偿费用项目用地性质为临时使用草原用地,使用草原面积62.85亩,根据BB县草原监理所的鉴定,项目区草地等级为二等一级草地。
按照国家临时使用草原需缴纳草原补偿费的规定,本次工程临时使用草原补偿由县草原监理机构按草原补偿基数收取,二等一级草地每亩补偿费基数为262元/亩,按补偿两年的期限计算,共计补偿费32933.4元。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植被恢复费的具体收费标准尚未出台,待具体的收费标准制定后再进行收取。
1.3编制依据1.3.1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国草原法》(2)《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3)《石油建设用地管理办法》(4)《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6)《中华人民国草原防火条例》1.3.2文件依据(1)农业部下发的《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农业部第58号令);(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建设用地管理办法》(新政函【1996】35号);(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下发的《关于下发自治区国土资源系统土地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新计价房【2001】500号);(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草原监理费收费标准补充规定的通知》(新发改价费【2005】1138号);(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的通知》(牧草字【2011】23号);(6)《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油田井开发计划》。
1.3.3 其它依据(1)《XXXXX井场工程征占用草原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2)BB县草场资源调查报告;(3)BB县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4)BB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项目县基本情况2.1项目背景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恢复增长、缓慢复苏,我国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政策措施开始发挥作用,经济稳步较快发展。
2012年中国石油需求将继续较快增长,预计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4.93亿t,较上年增长5%;原油表观消费量4.7亿t,增长5.4%,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受经济发展的需要,原油需求量仍在不断增加。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陆盆地,地下构造极其复杂,油气普遍埋藏在地下5000m以下,是东部油田平均井深的2倍多,被公认为世界上油气勘探开发难度最大、储量较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塔里木盆地已探明油气资源总量150亿t,其中石油80.62亿t、天然气8.86万亿m3。
截至2011年末,盆地油气探明率仅为18%,勘探前景十分广阔。
BB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境油气资源丰富,是塔里木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已探明的油气田有大宛其油田、克拉2气田、大北气田等。
已探明石油贮量651万t,天然气贮量3847亿m3,尤其是克拉2气田含气面积47.1km2,探明天然气储量2840亿m3,大北气田含气面积达100 km2,探明天然气储量1007亿m3,从而使BB县成为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主力气源地。
克拉2气田作为国家“西气东输”主力气田,储层之厚、储量之大、丰度之高,举世罕见,是我国品质最好的大气田。
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使拜城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接替区。
为适应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加大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加大了油气的勘探开发力度。
2010年,国务院新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新疆经济建设,加快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国家和地方先后出台了有关国土资源开发优惠政策和相应配套的各种费用征收管理办法、审核审批管理办法以及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下达了各年度油气开发生产任务,并做了总体部署,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新疆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因此从国家总体利益出发,配合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征占用草地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同时,通过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可以加快推动BB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以扶持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BB县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文明进步,确保BB县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项目临时用地工程已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以投资计划通知的形式予以下达。
由于该项目工程建设需要临时使用草地,按照《中华人民国草原法》及国家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为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规划管理,保障牧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目标并重,生态优先”的目标,使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促进草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为此,2012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委托新疆AAAAA设计院承担该项目使用草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工作。
接受委托后,设计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该项目工程相关的批复文件进行认真分析,并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和调查,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及本行业的有关规定编制完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塔里木油田分公司XXXXX井场工程征占用草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于指导下一阶段的工程施工及项目的环境保护和草原植被恢复工作。
2.2项目区概况2.2.1自然概况(1)项目区气候项目区属于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
气候表现为热量丰富,干燥,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项目区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789.7h,白天日照时间长,平均实际日照时数11h,5-8月份,平均日照时数为14h 以上,对作物及牧草生长极为有利。
项目区气温差异明显,年均气温8.5℃,一月平均气温-15.6℃,七月平均气温23.8℃,全年无霜期150—160天,历年最低气温-28℃,最高气温38.3℃。
全年多为东南风,风力一般2—3级,最大风力为11级。
项目区大陆性气候明显,降水偏少。
年降水量88mm,年蒸发量为1638.2mm。
(2)地形、地貌BB县位于天山中段南麓,四周群山环绕,呈一狭长带状盆地。
北部为天山南麓,托木尔峰为BB县天山最高峰,形成一个庞大的雪山与冰川带。
天山南麓各支脉由北向南构成大片谷地、盆地和冲积洪积平原。
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中石油Kes8004井项目区位于县境北部的低山带,地形起伏较大,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1538m。
(3)水资源现状全县水资源丰富,分布有5条主要河流(木扎提河、喀普斯浪河、台勒维丘克河、喀拉苏河、克孜尔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汇集克孜尔水库,穿越却勒塔克山口,流入库车、新和、沙雅三县,年径流量为27.9亿m3,地表水资源为30.99亿m3,地下水净储量为27.73亿m3,可开采量为10.05亿m3,水能蕴藏量50万kw,可开发利用的为9.6万kw。
(4)草地资源BB县天然草场总面积1086万亩,可利用草场1036.5万亩,其中夏草场175.55万亩,秋草场40.78万亩,冬草场552.07万亩,冬春草场56.19万亩,四季草场211.96万亩。
分布在天山深处的中高山和低下部。
BB县草场分为10个类,16个亚类,61个草场型。
主要草场类型有平原荒漠放牧场、山地草原化荒漠放牧场、山地荒漠草原放牧场、山地草原放牧场、高山高寒草原放牧场、山地草甸兼用草场、亚高山盆地高寒草原放牧场、高山高寒草甸放牧场、平原低地草甸兼用草场等草地资源类。
项目区主要植被有喀什蒿、琵琶柴、盐节木、猪毛菜、假木贼、膜果麻黄、刺旋花等。
伴生种主要有盐生草、圆叶盐爪爪、蒿子、驼绒藜。
灌木层高度15~35cm左右,植被总盖度5~15%。
(5)土壤项目区土壤的成土过程及土壤的分布规律明显受强大干旱气候和地质地貌的影响。
由于地貌和气候水文条件的差异,土壤多为棕漠土。
2.2.2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现状2011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GDP)35086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697万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178233万元,增长34.6%;第三产业增加值99935万元,增长18.9%。
三次产业比例为20.7:50.8:28.5。
人均生产总值1534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3.6%。
2011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455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农业产值100384万元,增长14.2%;林业产值2834万元,下降56.6%;畜牧业产值35418万元,增长7.0%;渔业产值3688万元,增长32.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26万元,增长6.0%。
2011年末,全县牲畜出栏54.54万头(只),其中牛3.45万头,羊42.94万只,猪7.35万头。
全年肉类产量达到18945t,羊毛产量达1347t,羊绒产量达45400kg,牛奶产量达到4030t,禽蛋1210t。
全县牲畜存栏数达87.71万头(只),大畜11.24万头,其中:牛7.76万头,猪1.71万头,羊74.76万只。
(2)人口截至2011年末,全县总户数65741户,总人口23.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5990人,乡村人口164958人;城镇化率为28.6%;女性人口112232人,男性人口118716人,性别比为100:106 。
全年出生人口3726人,出生率16.2‰;死亡人口861人,死亡率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