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课题申报】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课题申报】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泌尿系统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简称UTI)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多为肠道菌群中的致病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等。

该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还会对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严重影响。

同时,UTI也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给医疗系统增加了负担。

因此,研究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对减少感染发生率,降低理疗成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旨在探索一套全面有效的泌尿系统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包括感染来源的分析、预防策略的制定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建立。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感染来源的分析:通过对大量临床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确定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医院获得性感染、泌尿系统畸形与结构异常、性生活和个人卫生等。

2. 预防策略的制定:根据感染来源的分析结果,提出一系列的预防策略。

其中包括建立科学规范的手卫生制度,明确消毒和清洁操作的要求;加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其对感染预防的认知;积极预防感染的扩散,遏制感染传播的链条等。

3. 感染控制措施的建立:根据预防策略的制定结果,建立感染控制措施。

包括定期监测和评估感染风险因素,加强对病员个体感染监测和控制,建立并优化感染控制规程与操作指南,推行定期实施感染预防巡视等。

通过以上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提高UTI的防控水平,减少感染率,降低医疗系统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数据收集和整理: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收集临床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分析UTI的感染来源。

2. 问卷调查和访谈:设计问卷,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对UTI感染的认知程度和预防意识,进一步分析感染危险因素。

3.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定数量的UTI患者和非UTI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来源和危险因素的差异,探索病因学机制。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是尿路感染高发人群,因为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导尿管插入尿道,或者手术后需留置导尿管,这些操作容易导致细菌从尿道进入泌尿系统引起感染。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的目标管理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提前评估风险:在手术前对患者的尿路感染风险进行评估。

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女性患者、年龄较大、存在尿路感染史、肥胖、糖尿病等。

对高风险患者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预防措施。

2. 卫生教育:在手术前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卫生教育,如正确的洗手方法、清洁尿道区域的方法等,以提高其自我卫生意识和行为。

3. 导尿管理:手术过程中如有需要插入导尿管,应尽可能选择封闭系统导尿管,减少细菌进入尿道的机会。

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应尽量短,减少感染的风险。

要保持导尿管通畅,定期冲洗导尿管,避免结石和粘液的形成。

4. 规范手术操作:手术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减少术中污染的机会。

避免将肠道和尿道接触,以减少细菌交叉感染的风险。

5. 抗生素使用:术前或术中如果需要使用抗生素,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进行选择,并在术后合理应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

6. 尿路感染监测:术后对患者进行尿液常规和尿培养,及时发现感染并进行相应治疗。

定期随访患者,关注尿路感染的反复发作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无菌操作要求,提高对尿路感染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

通过合理的目标管理策略,可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引言肝胆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术后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尿路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并发症的风险。

本研究旨在探讨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的目标管理策略。

方法搜集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分析,根据文献中的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以下目标管理策略。

1. 提前进行尿路感染风险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尿液常规检查和尿培养,评估患者的尿路感染风险。

对于高风险患者,需采取进一步的预防措施。

2. 术前适当使用抗生素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术前适当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减少手术中和术后的尿路感染发生率。

3. 术中采取无菌操作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源的引入。

包括维持手术区域的清洁,避免手术器械污染,并减少气体灌注时间。

4. 恰当导尿术后恰当的导尿管理是预防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留置导尿管,并及时拔除导尿管。

5. 术后早期发现和处理感染术后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液检查,及时发现尿路感染的早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 促进患者康复术后充分的液体补充和良好的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和康复。

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也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7. 患者教育和宣传加强对患者和其家属的教育宣传,提高他们对尿路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告知患者尿液的注意事项,如及时排空膀胱、保持个人卫生等。

结论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手术前的评估到术中和术后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预防工作。

上述目标管理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

通过分析患者尿路感染的危害和影响因素,以及目标管理的重要性,深入研究现有管理策略并优化探讨,旨在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感染风险。

研究结论将总结最有效的管理策略,并展望可能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强调本研究对于临床实践的重要意义。

通过该研究,我们希望为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提供有效的指导,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策略研究、危害、影响因素、重要性、现有管理策略、优化、结论、展望、实践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肝胆外科手术是常见的临床手术,但患者在手术后易发生尿路感染,给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带来了一定困扰。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而且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虽然已经有一些针对尿路感染的管理策略,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目标管理策略,从而减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通过对患者尿路感染危害、影响因素、目标管理的重要性和现有管理策略的分析,本研究将为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指导,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相信可以为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带来更大的益处。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的目标管理策略,旨在提高患者手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深入分析患者尿路感染的危害、影响因素以及现有管理策略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现有的管理策略,以减少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低相关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率,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摘要: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预防和有效管理尿路感染对于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旨在探讨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的目标管理策略,包括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护理等方面,以便提供给临床工作者更为有效的临床指导和帮助,从而降低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二、目标管理策略(一)术前评估1.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年龄、性别、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方面。

特别需要关注患者是否有尿路感染的既往史,以及是否有肾脏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2. 进行尿常规检查术前尿常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能够及时了解患者尿液的情况,包括细胞、蛋白质、白细胞等指标。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和治疗措施。

3. 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术前存在尿路感染的患者,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处理和治疗,以确保在手术时尽量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术中操作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术中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污染尿路和输尿管,减少术中感染的可能性。

2. 保持患者的膀胱通畅术中需要保持患者的膀胱通畅,避免尿液潴留,减少感染的发生。

3. 规范使用导尿管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规范使用导尿管,避免导尿管的不当使用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

(三)术后护理1. 观察患者尿液情况术后护理中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包括颜色、气味、量等指标,及时进行记录和上报。

2. 促进患者尿液排出术后需要促进患者尿液排出,避免尿液潴留,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三、典型病例分析患者甲,女性,46岁,因胆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入院。

术前尿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增多,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

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尿液情况,加强护理措施,避免了尿路感染的发生。

患者乙,男性,55岁,因肝脓肿行开腹手术入院。

术中操作中遵守了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同时术后进行了规范的护理和管理,避免了尿路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肝胆外科患者的特殊防护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肝胆外科患者的特殊防护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肝胆外科患者的特殊防护措施近年来,医院感染成为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特别是在肝胆外科领域,术后感染的风险更高。

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肝胆外科患者的特殊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感染风险评估、手卫生、器械消毒、环境清洁等方面,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肝胆外科患者的特殊防护措施。

1. 感染风险评估术前的感染风险评估是保证肝胆外科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在手术前对患者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防控措施。

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手术切口等因素,对感染风险进行科学评估,以便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评估高感染风险的患者时,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严格的患者隔离措施,确保患者在手术前的准备期间不与其他患者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

2. 手卫生在肝胆外科手术中,手卫生是防止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的规定,包括正确的手洗步骤和使用手部消毒剂。

手卫生的正确实施,可以大大减少手部的微生物数量,降低感染的风险。

此外,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还要求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的培训,保持其正确的操作技能,避免因手卫生不当而引发的交叉感染。

3. 器械消毒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各种器械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医院制定严格的器械消毒流程,确保术前准备和术后器械的消毒彻底。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所有使用过的器械必须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避免残留的血液或其他体液引发感染。

此外,对于一些高风险患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还要求进行器械的预淋浸消毒,以进一步降低感染的风险。

4. 环境清洁术中的手术室环境及术后的病房环境的清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定期清洁和消毒手术室及病房,保持其干净整洁。

手术室和病房的地面、墙壁、器械、床单等都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还要求定期对手术室和病房进行空气消毒,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外科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外科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外科手术部位医感染预防与控制
❖ 手术是指患者在手术室接受外科医师至少在 其皮肤或黏膜上做一个切口,包括腹腔镜, 并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缝合切口。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 ❖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
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
❖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 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 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 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 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
❖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 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 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员手卫生 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 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
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
❖ 说明: 1.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 2.应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
感染及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腹泻。
❖ 脐炎 临床诊断 新生儿脐部有红肿或有脓性渗出物。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引流物或针吸液培养阳性。 2.血液培养阳性,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 说明: 与脐部插管有关的脐动静脉感染应归于心血管 系统感染。
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 5次以上。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摘要:肝胆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但手术患者往往容易出现尿路感染的问题。

尿路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会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旨在探讨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的目标管理策略,以期降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一、引言肝胆外科手术是治疗肝、胆囊等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但手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却较高。

尿路感染是指细菌感染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包括膀胱炎、肾盂肾炎、输尿管炎等。

在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常因为手术创口、尿道插管等原因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

尿路感染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如何有效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成为了临床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的危害1. 延长住院时间。

尿路感染会使患者体温升高、疼痛加重,必须重新进行全面治疗,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 增加治疗费用。

尿路感染的治疗需要使用大量抗生素,费用较高,增加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3. 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尿路感染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手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如感染性休克、尿毒症等。

4. 危及生命安全。

严重的尿路感染会引发败血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1. 手术创口感染。

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细菌感染等都会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

2. 尿道插管感染。

手术需要在术中或术后对患者进行尿道插管,但插管过程中易受细菌感染。

3. 免疫功能低下。

手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导致尿路感染。

4. 长期卧床。

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容易导致尿液滞留,诱发尿路感染。

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干预。

1. 术前评估。

在手术前对患者的尿路状况进行评估,发现患者有尿路感染的风险因素时,可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提前进行抗感染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ALTH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卫生经营管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会导致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提高,不利于预后效果的增强,严重的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为进一步探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应用效果,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展开临床护理观察与分析,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院共收治5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

实验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46.34±4.21)岁。

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47岁,平均年龄(46.22±4.25)岁。

纳入依据:①接受肝胆外科手术;②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依据:①合并肺部、糖尿病、肝硬化患者;②近1个月服用提高免疫药物;③不同意本次研究。

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对比研究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患者于术后接受营养支持,并遵循导尿具体操作规定要求,采用无菌技术,有效固定留置导尿管[2]。

一旦发生感染问题,需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实验组采用目标管理干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①组间医院感染监测小组,组长由科主任担任,副组长是护士长,而组员包括2名护士与1名医师。

②安全管理目标的确定。

利用医院计算机系统登录相关数据库,对有关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导尿管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查阅,经过分类统计以后,即可明确监测的目标以及安全管理的目标。

③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3]。

组织科室内部所有医务工作人员,结合具体的危险因素统计结果,由监测小组以及科室内部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措施加以制定,集中表现在引流系统、高危患者、导尿管与医院消毒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

④医院感染的有效监督。

医院科室内部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需要与安全管理目标相互结合后重新进行制定,要求不同岗位都能够详细记录工作过程,特别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检查、消毒与巡查记录等等。

同时,应每周组织开展周会,针对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展开系统化总结,组织存在工作问题的岗位人员,对具体的整改方式加以制定,同时要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对整改进度进行监督[4]。

另外,应每个月组织一次肝胆科会议,且要求所有员工参与。

其中,护士长负责报告当月医院感染例数与具体原因等内容。

随后,所有医务工作人员要参与到讨论中,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同时也要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分享,重新修订目标与具体措施[5]。

1.3评价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样本采集合格率、反复插管发生率、留置尿管时间。

1.4统计方法该文研究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对比、样本采集合格率对比、反复插管发生率对比用率(%)的形式描述,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样本采集合格率、反复插管发生率对比根据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样本采集合格率、反DOI:10.16659/ki.1672-5654.2019.10.094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策略研究龚健重庆市忠县中医医院,重庆404300[摘要]目的研究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就诊的5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实验组采用目标管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样本采集合格率、反复插管发生率、留置尿管时间。

结果经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分析可知,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样本采集合格率、反复插管发生率、留置尿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应用效果理想,不仅能够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同样缩短了留置尿管时间,样本采集合格率得以提高,避免了反复插管问题的发生,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尿路感染;目标管理;预防策略;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6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9)04(a)-0094-02[作者简介]龚健(1985-),男,重庆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预防肝胆。

94中国卫生产业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复插管发生率对比结果分析可知,实验组各项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样本采集合格率、反复插管发生率对比[n (%)]2.2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对比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发现,实验组留置尿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对比[(x±s ),d]3讨论为有效预防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导尿管尿路感染,可以于术后采取必要的营养支持,不断强化患者自身体质,并在导尿过程中遵循相关操作规定与流程,采取无菌技术,并于尿管留置以后进行固定处理[6]。

与此同时,要求每天评估患者导尿管留置必要性,虽然这种预防措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一般需回顾性分析结果后才会落实,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具备理想的持续性,所以预防的效果始终差强人意。

根据国内外临床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医院感染中,导尿管尿路感染发生率位居第二,而在国外医院感染位居首位。

因导尿管尿路感染的常见感染路径就是逆行感染,在患者尿道周边黏膜等组织中会附着致病菌,并沿着尿管腔外向患者的膀胱内部进入,亦或是在患者引流袋内部尿液被污染以后,致病菌即可逆行入到患者的膀胱,最终诱发导尿管尿路感染问题[7]。

而目标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在目标、具体措施制定的基础上,实施过程检查与监督处理,借助导尿管、集尿袋、尿道口以及患者管理目标、具体管理方法,即可保证导尿管尿路感染的预防工作更具前瞻性,而这也切实地彰显出医院感染始终以预防为重点,利用不同环节的质量控制方式,对终末质量控制目标加以替代,也就是在事前防范的基础上,有效规避事后补救方法的运用,对过程加以控制而并非控制结果。

结合相关研究结论了解到,在导尿管留置时间超过7d 以后,菌尿感染几率与100%逼近,也就是说,伴随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增加,导尿管尿路感染风险系数就会明显提高。

另外,反复插管同样是诱发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

由此可见,在临床护理中,应尽量减少导尿管留置的时间,适当地减少反复插管几率,充分发挥导尿管的作用,尽量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问题的发生几率。

而在临床实践中,医护工作人员的手也是引发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路径,通过手所传播的致病菌,产生尿路感染的比重为25%[8]。

也就是说,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在导尿管尿路感染控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然而,有很多医护工作人员并没有遵循洗手制度,在与患者接触之前与之后均没有采取手卫生处理措施。

将目标管理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预防管理工作中,即可在目标管理工作中融入手卫生内容,以保证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消毒合格几率不断提高。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采用目标管理干预方法,尿路感染发生率、样本采集合格率、反复插管发生率、留置尿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

由此可见,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十分有必要,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将目标管理应用于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地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次数,且导尿管的使用时间也随之减少,临床护理质量与效果显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效果,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也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朱俊青,郭芳,孙会凤,等.预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尿路感染目标管理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6):1372-1374.[2]付娜.长期导尿管留置导致尿路感染的临床护理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8):166-168.[3]牛现红.肝胆外科开腹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研究[J].健康周刊,2017(11):13-14.[4]王淑静,李娜,刘伟红,等.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留置导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2):3032-3036.[5]陈虎,张栋,潘飞,等.快速康复外科在肝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Meta 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6,22(6):361-366.[6]孙会凤,周小慧,朱俊青,等.开腹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拔管前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的效果评估[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3):3031-3033.[7]徐建,杨刚,权刚,等.合并肝硬化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7,6(4):303-306.[8]茹荷燕,殷文胜,郭淼,等.超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围手术期处理体会(附87例报告)[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3):35,41.(收稿日期:2019-01-09)实验组对照组χ2值P 值组别2525例数1(4)7(28)5.3570.021尿路感染发生率24(96)16(64)8.0000.0050(0)6(24)6.8180.009样本采集合格率反复插管发生率实验组(n =25)对照组(n =25)t 值P 值组别2.03±0.082.76±0.874.1780.000留置尿管时间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