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混合动力轻型汽车动力系统设计
双离合器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仿真

部 件 的 基 础 上 ,提 出一 种 以 转 矩 为 主 要 控 制 对 象 的 管 理 策 略 ,并 通 过 在 MA — T
L B SMULNK仿 真平 台上 建立 的前 向式仿 真模 型 , A /I I 完成 了在 NE DC循 环 工况 下的仿 真分 析 。 为验证 本 文所提 出的 管理 策略 的合 理性 , 同时建 立原型 车整 车仿 真模 型 , 并进行
8A h 1 _ 2V O3~O7 _ . 52 032 61 1 . 61 . 0R . .9 . 31 6 48 () 4 9 2 2 48 .8 35 g 5 0k 05 .
435m . 2
保 证发动机燃 油经济性及排放 ,此时发动机不工
作 , 电动 机 驱动 , 而 电池放 电 。在 车辆 以正 常车速 巡
航 时 ,车轮等效 需求转矩在发动机优化转矩范 围
内, 此时发动机驱动 , 这样就保证 了发动机一旦启 动, 就工作于其负荷相对较高的高效 区。如果发动 机输 出功率有富余 , 且动力蓄电池组有充电的要求 时 , 时发动机将 富余功率用于向电池充电。当车 这 辆 爬 坡或 以较 大加 速 度 行驶 时 , 电动 机 与发 动 机 一
由于成本等 因素,瞬时优化控制策略还不能在 实际混合动力汽车上推广应用 。模糊控制 已被证明
是一 种很 好 的控制技 术 ,在混 合动力 汽 车领域 具有 很 好 的应 用前 景 。 态 逻辑 门限控 制方 法简单 有 效 , 稳 也 是模 糊逻 辑控制 方法 的基 础 , 实际 中应用 广 泛 。 在
起 驱 动 车 辆 。在 减速 和 制 动 时 ,若 动 力 蓄 电 池组
S C值 较 低 , 电动 机 工 作 于 发 电机 状 态 , 部 分 O 则 将
双离合变速箱在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应用

I E C
Ko
EM
DC
TM
图 5 发动机 单独驱 动模式
器控制的挡位转换一下 ,如果起始挡位 和最终挡位不属于 同一 个离合器控制的,则可 以直接跳跃 降至所定挡位 。
( )并联混合动力驱动模式。发动机 IE工作 ,单离合器 3 C K 结合 ,电机 E 工作 ,双离合器 D 。 M C中的一个结合 ,动力 经
—
1 02
压的建立是由 E U指令 电磁 阀来控 制的 ,利 用液压缸 内 的油 C 压通过活塞压 紧离合器。由于 2个 离合器 的工作状态相反 ,不 会发生 2个 离合器 同时接合的情形 。 D G变速器的挡位转换是 由挡位选择器来操作 的,挡位选 S 择 器 实 际 上 是个 液 压 马 达 ,推 动 拨 叉 就 可 以进 入 相 应 的 挡 位 。 由液压控制系统来控制它们的工作。系统中有 6个油压调节 电 磁 阀,用来调节 2个 离合器 和 4个挡位选 择器 中的油压 压力 , 还有 5个开关电磁 阀,分 别控制挡位 选择器和 离合器 的工作。 D G变速器 的具体换挡机构和离合器跟普通 自动 变速器 的差不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自研 究 与开 发 2 齿 4 齿 3 齿 挡 挡 挡 l 齿 挡
图 1 双 离合器 和三 轴式齿 轮箱 具体结 构
2 D G变 速 器 的 结 构 S
D G变速器 主要 由多片湿 式 双离 合器 、三轴 式 齿轮 变速 S 器 、自动换挡机构、电子控制和液压控制系统组 成 ,其 中核心 机械部分是双离合器和三轴式齿轮箱 ,如 图 1 示。详细结构 所 见参考文献 [ ] 1。 D G 变速 器 有 两 根 同 心 的 输 入 轴 ,输 入 轴 1穿过 输 入 轴 2 S 。 展开图如 图 2所示 ,输入 轴 l和离合器 K 相连 ,输入 轴 1上 的齿轮分别和 1 、5和 R挡的齿轮相 啮合 ;输入轴 2是 空心 、3 的 ,和离合器 K 相连 ,输 入轴 2上 的齿轮分 别和 2 、6挡 、4 的齿轮相啮合 ;倒挡齿轮通过 中间轴齿轮和输入轴 1的齿轮 啮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优化设计与控制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优化设计与控制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混合动力汽车是利用电力驱动和传统内燃机驱动的双重动力来源,通过比单一动力源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和环保能力,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优化设计与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乎到汽车的性能和安全,也是市场竞争力的体现。
一、动力系统组成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是由内燃机、电动机、电池组、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多个组件组成。
其中,内燃机是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动力源,通常为汽油或柴油发动机。
电动机则是通过电池组提供电能,是从静止到低速驱动的主要动力源。
传动系统通过连接内燃机、电动机和车轮,将动力传递到车轮。
控制系统负责监测车辆行驶的状态,控制车辆的加速、转向、刹车等动作,以保证车辆的性能、经济性和安全性。
二、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1、电池系统电池系统是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性能、续航能力和驾驶体验。
现在市面上的混合动力汽车主要使用的是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其中,锂离子电池功率密度更高,可以在同样体积下存储更多的电能,因此更加适合混合动力汽车。
2、内燃机优化内燃机在混合动力汽车中仍然是重要的动力装置,因此需要进行优化。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通过采用可变气门技术、连续可变气缸技术等方式,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比例尽可能高。
同时,降低发动机的重量和摩擦阻力,提高燃油利用率,通过适当降低排放释放,实现更加环保、安全、经济的汽车动力系统。
3、控制系统优化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系统需要能够实现内燃机和电动机之间的协调,保证能量的高效转化和使用。
同时,还需要使驾驶者能够直观地掌握车辆的状态,进而调整自己的驾驶习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对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
特别是需要加强与动力系统的集成,以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性能。
三、动力系统的控制策略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是实现高效能源转化和使用的关键。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剖析课件

双离合自器
05
DCT的未来展与
挑
DCT技术的进一步优化
1 2
提升换挡速度 通过改进控制算法和优化硬件结构,提高DCT的 换挡速度,以适应更复杂的驾驶需求。
降低能耗 研究更高效的油路设计、摩擦材料和热管理系统, 降低DCT在工作过程中的能耗。
3
扩大适用范围 针对不同车型和不同使用场景,开发出更多种类 的DCT,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在混合动力系统中,DCT能够提供平 稳的动力输出。
DCT的案例分析与实践
宝马i8
宝马i8采用了DCT技术,提供了出色的加速性 能和燃油经济性。
特斯拉Model S
特斯拉 Model S 的 DCT 技术使得车辆在高速 驶时仍能保持平稳的动力输出。
本田雅阁混动
本田雅阁混动版车型中的DCT技术有效地平衡了动力与油耗,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DCT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技术成熟度
虽然DCT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 进展,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其成熟 度和可靠性,以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成本问题
降低DCT的制造成本,使其更加 经济实惠,有助于推动DCT的普 及和应用。
市场竞争
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DCT需要 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自身的竞 争优势。
THANKS.
特点
具有快速换挡、高效率和优秀的 驾驶体验等特点。
DCT的工作原理
01
02
03
双离合器结构
DCT配备两个离合器,一 个用于奇数挡,另一个用 于偶数挡。
换挡逻辑
根据车辆速度、发动机转 速和驾驶意图,电子控制 系统决定何时换挡以及使 用哪个离合器。
动力传递
当一个离合器正在使用时, 另一个离合器已准备好接 合,从而实现无缝加速和 快速换挡。
电动汽车工程手册 第二卷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设计

电动汽车工程手册第二卷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设计电动汽车工程手册第二卷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设计导言: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目前日益流行的一种先进的交通工具,它综合了传统汽车与电动汽车的优点,既拥有内燃机的强劲动力和长续航里程,又具备电动汽车的环保性能和高效能。
在汽车工程的进一步创新发展中,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整车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设计相关的内容。
一、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设计的深度探索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与背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运用多种动力源进行驱动的汽车,它同时搭载了内燃机和电动机,通过合理的能量利用和分配,实现汽车的高效能和低污染排放。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出现是对传统汽车能效问题的一种创新解决方案。
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设计的关键要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要素包括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匹配、能量管理系统、驱动方式选择、电池组设计、充电系统设计等。
这些要素的协调与配合决定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性能表现和实际应用效果。
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设计的优势与挑战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设计的优势在于兼具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动力输出,在长途行驶时可以充分发挥内燃机的高速驱动优势,在城市行驶时则可切换至电动模式,减少污染排放。
然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设计也面临着系统复杂性、成本高昂和能源管理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工程师们进行精心的平衡与调整。
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设计的广度展望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作为新一代交通工具,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技术进步、能量管理的智能化、电池技术的突破、充电设施的完善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环保交通方式的需求增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选择。
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设计的创新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整车设计需要不断创新,从而提高其性能和使用体验。
在此基础上,一些创新点如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底盘悬挂系统的改进、能量回收系统的创新等,都有望进一步提升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竞争力。
一种基于AMT的具有双离合器的机电耦合混合动力系统

●
有 中度混合以下的轿车常采用。在转矩耦合系统 中 也有采用带传动或链传动的方案 , 但传递效率低。
哟菰 + 。 藏 嚎 袅 誓 ; 譬
轻 型汽 车技 术
2 1 ( / 总 2 12 2 0 0 7 8) 5 / 5
技 术 纵横
7
一
种基于 A MT的具有双离合器的 机电耦合混合动力系统
仲捷 卞 润湘 - 姜朋 昌 2
( 1镇江华润燃气有限公司 2 上汽商用车技术 中心新能源技术部 )
摘 要
本 文 对转 矩耦合 系统 、转速 耦合 系统 和转 矩 与转 速耦 合 并存 系统进 行 了分析 和 评 价 , 出了一 种基 于 A 提 MT 的具有 双 离合 器的机 电耦 合 动 力 系统 , 系统 新 颖独特 , 制 该 控
转矩 和转 速可 表述 为 :
L k m k ll T+ () 1
前景的混合动力汽车成为研发的热点【 u 。 混合动力汽车配置有不止一个动力源 ,分析现 有混合动力 电动汽车传动系统案例 ,主要是用 固定 . 轴齿轮副和行星排机构来实现功率分流和汇流 , 分
(u毕 L { It K = I ) ̄ o" - 监
一
合方式 ) 等。如东风公司 E 20 Q70 基于机械式 自动 变 速器(MT 的耦 合 系统 , 五十铃公 司小 型混 合 A ) 日本 动力载货车 E F L 基于动力输 出轴 f T ) 的耦合系 O P 统, 一汽混合动力公交车耦合系统 , 一汽奔腾混合动 力轿车耦合 系统 , 田 Is h 的 I A系统, 本 ni t M g 长安的 IG系 统 以及 奇瑞 的 B G机 电耦 合动力 耦合 系统[ S S 3 1 。
混合动力系统解析

混合动力系统解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混合动力汽车已经算不上什么稀罕物了,它比常规能源汽车更节油,同时又比纯电动汽车更“靠谱”,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购车时开始考虑它们,但大多对其中的原理和特性知之甚少。
下面我就结合一些车型带您了解一下混合动力系统,希望对您日后购买此类车型提供一些帮助。
另外,根据混合动力系统中电机的输出功率在整个系统输出功率中占的比重,也就是常说的混合度的不同,混合动力系统还可以分为微混合动力系统、轻混合动力系统、中混合动力系统、完全混合动力系统四类。
下面我将通过你我认识的混动系统、容易被忽视的混动系统、混动大家庭的新生力量、混动系统的意外收获这四部分来为您介绍不同的混动系统。
你我认识的混动系统:之所以是你我认识的混动系统,是因为搭载它的车型以其市场保有量或者通过大力的宣传,使人很容易在马路上或媒体上认出它们来,而且很有代表性。
针对这类车型,我们再结合混动系统的分类为您分析一下它们其中的原理。
关键词:串联式混合动系统代表车型:沃蓝达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总成由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三大主要部件组成。
发动机与发电机组合成辅助电力单元在需要时进行发电。
辅助动力单元和蓄电池将电能供给发动机,电动机驱动汽车行驶。
辅助动力单元发出的电能可向电池充电,以延长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
另外,蓄电池还可以单独想电动机提供电能来驱动电动汽车,使混合动力汽车在零污染状态下行驶。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适用于在城市中低速运行及频繁启停的行驶工况。
由于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不是通过发动机直接驱动汽车行驶,发动机与汽车驱动轮无钢性连接,而是电连接,因此可以保证发动机保持在其最佳效率区域内稳定运行,从而获得最低的燃油消耗和最佳的排放。
这一特点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低速、急加速运行工况中。
而在汽车高速行驶时,点传动效率相对较低。
雪佛兰沃蓝达虽然在国内马路上鲜有露面,可这一点也不影响其在世界范围内知名度。
该车采用了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这也属于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即发动机仅仅用于发电工作,并不会直接将输出动力转化为动力势能,或者称之为发电机更为贴切,而输出的电能则会通过电动机所产生的电磁力矩来驱动车辆(或者可以直接理解为转化为了动力势能)。
混合动力轻型客车动力系统设计与分析

混合动力轻型客车动力系统设计与分析混合动力轻型客车动力系统设计与分析摘要: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低碳环保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大趋势。
混合动力车型以其高效、经济、低排放等特点成为新时代的主流车型。
本文以一款混合动力轻型客车为载体,针对其动力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分析,旨在探讨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混合动力,轻型客车,动力系统,设计,分析1. 混合动力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混合动力技术是汽车动力技术的一大创新,它是纯电动汽车和传统汽油车的结合体,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
混合动力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技术。
2. 轻型客车混合动力动力系统设计对于轻型客车而言,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相对较为容易。
本文以混合动力轻型客车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其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电动机、电池等关键部件。
具体方案如下:(1)发动机:选择一款燃油经济性好、动力输出稳定的发动机,采用可变气门技术、缸内直喷等技术,使其在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上具有优势。
(2)电动机:采用无刷电机,输出功率为30kW,峰值转矩为300N·m。
电机由电池供电,在启停、低速行驶等条件下发挥动力补充作用,能够提高燃油利用率并降低排放。
(3)电池:采用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寿命长等优点,能够保证车辆的续航能力。
电池安装在车辆下部,重心低、安全性高。
(4)控制系统:采用电脑控制系统,实现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协同工作,能够通过充电和耗能的方式调整电池的状态,优化车辆能量流和效率,提高整车的综合性能。
3. 系统特点和优势以上系统方案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1)可实现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双重优化,能够降低车辆的油耗和排放。
(2)能够实现动力补充和能量回收,提高车辆的综合性能和经济性。
(3)电池寿命长、安全性高,能够有效保障车辆的续航能力。
4. 实验分析和数据验证本文对所设计的混合动力轻型客车进行了实验分析和数据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