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常最奇崛

合集下载

《秋思》阅读答案15篇

《秋思》阅读答案15篇

《秋思》阅读答案《秋思》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思》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思》阅读答案1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2.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边塞秋天的景象与江南一带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然寒冷,但有羌管奏鸣,生活很有情趣并不艰苦。

2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范仲淹的名句,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并简析理由。

(2分)参考答案:22. D (2分)23. 答案示例一:喜欢前一句。

这个词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将士们戍边的艰辛和他们因为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非常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示例二:喜欢后一句。

这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写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观,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效命,为人民效力。

(符合文意即可)(2分)《秋思》阅读答案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8.《碛砂唐诗》云: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彩。

秋风无形,何以见得?请谈谈你的理解。

(5分)9.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请鉴赏诗的三四句。

(6分)阅读答案:8.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

(1分)秋风无形,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一样,秋风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8.《碛砂唐诗》云:“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彩。

”秋风无形,何以“见”得?请谈谈你的理解。

(5分)
9.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请鉴赏诗的三四句。

(6分)
答案:
8.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

(1分)秋风无形,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一样,秋风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2分)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凄凉摇落之景,生羁旅、凄寂、思乡之情。

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2分)
9. 三、四两句突出心理和细节描写——“复恐”,“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和“匆匆”。

“复恐”二字,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似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临发又开封”的细节,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作品寓情于事,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而又高于生活,这正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各3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情节入诗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情节入诗

投 射。诗歌 的细节描 写更 意 ,每一 个有生活 经验 的读者 ,都能体 会得 到。达
具 有 凝 练 集 中 而 义 鲜 活 饱 “ ”字 颇可玩 味 。它所 表达的 正是 诗 人铺 纸伸 笔 欲 满的 艺术 特 质。
之 际的意念和 情态 :心 中涌起千愁 万绪 ,觉得有 说
f i 张 籍 这 首 诗 写 的 是 不 完 、 写 / 尽 的话 需 要 倾 吐 ,而 一 时 间 竟 不 知 从 何 人 人 意 中 常 有 之 事 ,却 非 处 说 起 , 也 不 知 如 何 表 达 。 本 来 显 得 比 较 抽 象 的 意 , 客 他 “ 万 莺 ” 由 于 有 了这 欲 作 家 书 而 迟 迟 无 法 下 笔 的
归 日 《
高 华 、 富 于 浪 漫 气 息 转 向 洛 阳 ,又 见 秋 风 。 乎 平 叙 事 ,不 事 渲 染 ,论 手 法 ,
优 写实 。 籍 达 首 《 思 》以 也是古诗 中常见的 ,可是 “ 秀的作品无论你 怎样 张 秋 都是探不到底的 ” ( 歌德 )秋风可触、可 情节 入诗 ,寓情于事 ,借 去探测它 , 助 日常生活 中的一个 片断 感 ,因 其 无 形 而 不 可 见 。 然 而 ,正 如 春 风 可 以 染 绿 寄 家 书 时 的 思 想 活 动 大 地 , 带 来 无 边 春 色 一 样 , 秋 风 里 包 含 着 肃 杀 之
/ _ = 硌阳 里见 风, j 城 秋
欲作 家书意万 重 。
复恐 匆匆说不尽 , 行人 临 发又开封 。

寻常 苛 崛 成如窄易 辱
信 以慰家人 。 甫的 春 望》 烽 火连三 月,家书 :“
” f 盛 唐 绝 句 , 多 寓情 于 抵 万 金 。 写 作 者 身 陷 安 碌 山 所 占 之 长 安 , / 知 战 乱 中 的 家 人 是 否 安 吉 ,切 盼 来 书 以 慰 远 情 。他 们都 景 ,情 景 交 融 ,较 少 叙 事 成分 ;到 了中唐 ,叙 事成 用 独特 的 技 巧 表 达 了思 家 的 心 情 。而 张 籍 这 首 诗 与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相同意思的句子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相同意思的句子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相同意思的句子1.平凡之路也许才是最不平凡的2.琐碎日常中蕴藏着不凡的挑战3.常态之下隐藏着非凡之处4.每日重复却不断挑战固有枷锁5.看似平凡实则不寻常6.平淡日子中隐藏着惊喜7.日复一日却不乏不同之处8.平凡生活中有着非凡经历9.寻常之中蕴藏着非凡天赋10.看似平凡实则不凡11.表面平淡却暗藏惊喜12.生活在熟悉中充满未知13.常态之下隐藏着不凡的闪光14.看似普通实则不平凡15.平平淡淡中见证非凡之美16.日复一日却藏着不同之处17.平凡之地却孕育非凡奇迹18.平淡生活中揭示着不凡迹象19.看似普通却蕴含着非凡能量20.琐碎日子中包含着不寻常经历21.头绪迷离处是关键,看似寻常最奇崛。

22.镜里花影整冷暖,成如容易却艰辛。

23.人海如织不寻常,偶遇奇崛便忽然。

24.事到无回依旧顺,容易艰辛有几分。

25.烟云迷离未可辨,寻常最奇不觉然。

26.求道修行路漫漫,寻常之事颇其难。

27.太阳东升日却暮,看似寻常反是难。

28.风云陡变何所凭,成如容易因艰辛。

29.山高水险非人地,看似寻常却奇奇。

30.江河湖海独心浩,成行容易又艰辛。

31.浮生梦境非寻常,迷途奇崛如梦魂。

32.布谷疏风难寻常,容易艰辛到处同。

33.道阻且长非易事,看似寻常何不然。

34.徒步艰难非寻常,又恍成如何是。

35.点滴渐行成正道,成如容易却艰辛。

36.烈日当空途非远,看似寻常最为奇。

37.宇宙浩瀚何时尽,成事容易却艰辛。

38.森林深处非平常,寻常迷途本相同。

39.迷茫道途何处向,看似寻常最难觉。

40.江山万里心何展,成如容易却艰辛。

41.表面平静实则波澜壮阔42.平淡无奇实则别有洞天43.看似简单实则技巧繁复44.平凡无奇实则千般滋味45.朴实无华实则潜藏玄机46.寻常无奇实则见地非凡47.一闪而过实则蕴含深意48.如出一辙实则别有内涵49.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神思50.平平无奇实则蕴含玄机51.一眼看上去实则蕴含奇思52.初始平淡实则承载深意53.平庸无奇实则蕴含深思54.平平无奇实则蕴含奇思55.一看平凡实则寓意深远56.表面平淡实则蕴藏玄机57.看似普通实则令人深思58.朴实无华实则蕴含内涵59.看似普通实则别有洞天60.表面平静实则寓意深刻61.平凡中隐藏着非凡,显然简单却复杂无常。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原文、赏析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原文、赏析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题张司业诗》
原文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创作背景: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

宋代诗人钱公辅定稿刊印时命名为《木铎集》12卷,印刷并送给王安石一套。

王安石认真拜读,越读越有兴致,不免发出“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感慨。

于是创作了这首诗,表现其对张籍诗作的肯定和赞美,对张籍本人也给予较高评价。

译文。

2023高考作文预测:看似寻常最奇崛

2023高考作文预测:看似寻常最奇崛

2023高考作文预测:看似寻常最奇崛2023高考作文预测:看似寻常最奇崛时光荏苒,转瞬间,我们来到了2023年。

202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定为《看似寻常最奇崛》。

这个题目引起了考生们的广泛讨论,究竟什么是看似寻常又最为奇崛的事物呢?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常常陷入虚拟世界中,追求刺激与激情,然而却忽略了身边的真实与特殊。

或许,真正的奇崛,隐藏在寻常之中。

生活中有许多小事,简单而平凡,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譬如,一颗小树苗,顽强地从地下钻出来,坚韧不拔地向上生长,最终成为参天大树,给我们以启示: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成就伟大之事。

再如,一个平凡的人,默默为他人付出,用微不足道的力量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身为学生,我们在学校里可以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帮助他人;在家里可以关心父母,分担家务;在社会上可以主动为他人让座,献出一份微笑。

这些点滴之举或许看似寻常,却蕴含着一份关爱之心,并且对于塑造一个美好的社会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关爱,更是寻常中的奇崛。

当我们以一颗赤诚之心去待人,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去对待他人,那么我们将得到他人真挚的友谊和信任。

不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关系的融洽与紧密都离不开真诚与关爱。

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有时候为了表面上的好处而虚伪、献媚,看似圆滑,却失去了真实。

只有真心对待他人,才能获得朋友和美好的关系,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在学业上,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也是看似寻常而最奇崛的。

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生活,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因此,我们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还需要有广博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努力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与创新思维。

同时,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非常重要,这不仅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还能使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总而言之,看似寻常最奇崛,是指那些平凡而真实的事物,蕴含着伟大与美丽。

持之以恒、真诚关爱、扎实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事情。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哲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哲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哲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寻常平凡、却又恰如其分、深刻而有力的哲理,它们犹如一座座隐藏在世间的宝藏,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哲理,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和思考。

1. 起承转合,方为文章大义“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哲理”这一主题,引发了我对于文学创作中“起承转合”的深度思考。

起承转合,一般是用来形容文章的结构,但实际上,它蕴含了更深层的含义。

在文学创作中,要写出看似寻常、却又奇崛的哲理,并不是易事,需要经过起承转合的铺陈和发挥,方能将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2. 水滴石穿,不是一日之功这一主题给我带来了对“水滴石穿”这一古老哲理的反思。

寻常的水滴,即使再寻常,但若能不断滴落在坚硬的石头上,也能穿透石头。

我们常常总是希望得到事物的快速反馈和成果,却忽略了长期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要想将寻常的哲理转化为奇崛的文章,更需要我们有水滴石穿般的恒心和毅力。

3. 反其道而行,方为智者“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哲理”这一主题,也提醒了我“反其道而行”这一哲学思想的重要性。

当我们遇到寻常的哲理时,通常会站在大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如果能够反其道而行,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需要我们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从而将看似寻常的哲理呈现出奇崛的成果。

4.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想借用这句古语,“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来总结这篇文章。

在我们探索和思考寻常哲理的过程中,有时候会花费很多功夫,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而有时候,当我们放下成见,敞开心扉,忽然间顿悟了其中的奥妙,仿佛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对于寻常最奇崛的哲理,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探索,但也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或许就能发现其中的不凡之处。

在我看来,寻常哲理之所以能成为奇崛的文章,其实并不神秘,只要我们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用心去发现和体会,就能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题张司业诗宋·王安石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注释张司业:张籍(约766-约830),字文昌,唐代诗人。

历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

工乐府,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和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苏州司业:张籍原籍苏州(吴郡),故称。

老:历时长久。

乐府:本指汉代音乐机关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这里指张籍所作的新乐府诗。

奇崛:奇特不同凡俗。

翻译苏州司业的诗歌久负盛名,人人称赞他的乐府高妙入神。

看似寻常实际最奇特不同凡俗,写成好像容易却饱含艰辛。

赏析这首诗是对张籍创作经验,也是诗人自己经验的总结。

就诗歌创作而言,看上去平淡无奇,无华丽辞藻,无艰字僻典,无斧凿痕。

但这是平淡,而不是平庸。

这是淡而有味,是诗人着力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

然而这种境界并不容易达到。

金代诗人元好问评陶渊明诗的语言风格时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说:“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绮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

”宋梅尧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庭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至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这种平淡无奇的诗,可细味之下便觉奇崛无比。

这种诗看似很容易,而写的过程却煞费苦心,惨淡经营。

从“豪华”到“真淳”,从“绮丽”到“平淡”,可能是一条漫长的路,不走完这条路很难写出激动人心的作品来的。

其实,“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也适合于其它事物。

对于看似“寻常”的东西,不要轻视,不可忽视,有的“奇崛”就隐藏在看似平常的外表中。

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做出貌似寻常而实为奇崛的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实艰辛
————记休宁方言研究者钟海军
“少小离家老大回,相音未改鬓毛衰”,对于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来说,乡音,不仅是家乡人感情的纽带,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归宿。

他乡遇故知,闻得耳熟能详的乡音方言,是何等的惊喜痛快!有这么一位老者,虽已退休,但对家乡的雅言俗语痴心不改,查词典、阅古籍、访老人、求争议……,穿村过巷,几年来,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了多篇方言研究方面的文章。

2010年,《休宁方言》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其多年搜集研究的艰辛,终获回报。

这位不甘颐养天年、却爱家乡方言文化的老者,便是休宁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原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钟海军老先生。

(一)
休宁方言作为徽州方言一系,使用范围很小,不过2000平方公里,真正是一个方言小区,以此作为自己娱乐、研究的对象,实在令人费解,钟老一度被人视为自找苦吃、“不务正业”,这种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又不能凸显保养功能的事情,何苦为之?钟老在其著作《休宁方言》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方言犹如濒危动物,是一种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些研究,以便对后人有个交代。

研究一方语言,一方人责无旁贷。

”他将研究休宁方言当成了自己的一项使命。

在钟老的著作里,人们找到了失传已久的徽州习俗,识得了有音无字的乡土词汇,还有形象言简的谚语俗语,使徽州人特别是休宁人深深感到:我们的语言曾如此丰富展现!我们的祖先曾如此深刻思考!一种自信油然而生。

(二)
钟海军,1969年毕业于皖南大学数学系,其后一直在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工作,1984年调至县教育局,任教学研究室主任,一辈子同休宁方言的研究工作不沾边,何以在退休三年后的2010年成就著作《休宁方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生活研究化,研究生活化”。

《休宁方言》一书,无章无节,未成体系,算是休宁人的“百科全书”,钟老搜集了众多休宁人常用的、人们未曾留意的地方语言词汇、谚语俗语,把玩考证,这可是一项耗时巨大的工程,非三年五载须臾可就,钟老也曾坦言,这本书是他十几年的生活积累、生活研究。

在生活中,钟老是个有心人,口袋中常揣着个小笔记本,见到有意思的习俗、听到耐把玩的词汇、脑中闪现过的灵感火花,总是及时记录下来。

在《休宁方言》的31页,钟老就对休宁人为何用“面嘴”一词指代“脸”进行了分析、举证和归纳,令人叹服。

他总好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追根溯源,休宁古镇“万安”,生产的手工罗盘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质奖章,“万安”也为众多人所熟知,但休宁人口中的“万安”发音却似“毛嘎”,这令钟老大为疑惑,他一人常到万安老街溜达,在街头巷尾与村妇话家常,一番专研后,茅塞顿开:万安古街不仅弯弯曲曲,而且全由一块块条石横铺而成,很像一条蟒蛇,故人们常以“蟒街”来称万安,今人呼“毛嘎”乃“蟒街”音而已。

读钟老的著作后,休宁人终于明白,自己每遇到倒霉之事,为何总会脱口而出“碰着老五”,为何将“聊天”唤作“说鳖”,特别是看到书中所搜集的“休宁方言三音词”、“休宁谚语、俗语”,你会会心地发笑:休宁人讲话原来这么有意思!
这还得感谢研究生活的钟老,集思广益,集腋成裘,记录下了渐行渐远的休宁方言,使我们和后来人有缘重见。

(三)
钟老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深知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重要性,但人们发现,生活中的钟老,似乎总爱操休宁方言与人攀谈,同他闲聊,时常会听到一些“尘封很久”的休宁歇后语、俗语、或三音词。

对休宁方言,钟老不仅爱使用,更爱琢磨考证,他的家中堆砌着名目繁多的古书籍、古词典。

钟老常说:“休宁方言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含有大量汉语的遗存,相当一部分是先秦时期的词汇,对声韵学的研究大有裨益。

”为了找到方言词汇在古籍中的运用例句,他惜光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伙伴,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在人们尚惊叹于《休宁方言》时,一本《汉字趣闻》赫然而出,这是一本针对地方词汇而搜集的相关故事集锦,让人们在趣味中记住并品尝了方言的泥土味儿、家乡味儿。

(四)
休宁,文化底蕴深厚,处处传递出徽文化的深厚气息,钟海军,休宁之子,正在休宁方言这个非物质文化领域辛勤耕耘着,退而不休、乐此不疲,他的所作所为会使土生土长的休宁人以及在外的休宁游子更加激起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也会让在休宁生活工作的外乡人更进一步了解休宁、了解休宁文化。

钟老现在仍终日忙碌着,望着他单薄的身影,我想:对方言这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搜集、整理和保护,岂是钟老一人之
事?“尽人事,听天命”,虽然并非人人都可著书立作,现实也不需个个都去撰文写篇,我们是否能在各自的工作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关注、保护我们的这一文化遗产,有字的、无字的、或以各种方式存活着的,至少不要做一名破坏者。

坐在齐整划一的楼层里,操着亿人同一的腔调,再不分异域乡土,这样的生活是否显得些许乏味,那时,说不定我们又会去寻觅或追忆那消逝了的、只能在古籍中可查的梦里方言。

作者姓名:刘真
班级:14级模具(2)
指导教师:徐迅平
工作单位:休宁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