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复习课
第四单元复习课件(基础知识、文言文整理、课堂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4.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国共内战时期的 重要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主要著作有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
二、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 广:使动,使……广 2.非志无以成学 成:使动,使……成 3.多不接世 多:形作名,多数人 4.非宁静无以致远默: 1.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2.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4、回忆我的母亲 佃农(diàn) 溺(nì) 私塾(shú) 榨油(zhà) 妯娌(zhóu lǐ)和睦(mù)周济(jì) 庚子(gēng) 豪绅(shēn) 衙门(yá) 蛮横(hèng) 不辍劳作(chuò)
15、梅岭三章 伏(fú) 丛莽(mǎng) 旋(xuán) 旌旗(jīng) 阎罗(yán) 国门悬(xuán) 诸君(zhū) 捷报(jié) 血雨腥风(xīnɡ)
1.解释下列加点词(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3)自 有余饶______ (4)及卒,如其所言______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若 臣 死 之 日 不 使 内 有 余 帛 外 有 赢 财 以 负 陛 下3.用现代汉语写出 下列句子的意思。(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随身衣食,悉仰 于官。4.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从[甲][乙]两文看, 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复述故事。
3.在感受神话的神奇的同时,能抒发自己的感受。
4.阅读、写作真题演练。
【核心素养】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复述故事。
【重难点】在感受神话的神奇的同时,能抒发自己的感受。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吸纳新知识,更要巩固旧知识,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
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复习一下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大家能不能从中得到新的收获。
二、复习闯关老师知道同学们身上都有着不服输的精神,所以这节课老师设置了几个闯关活动,你们想通关吗?从你们的回答声中老师听到了你们的信心。
快来进入第一关吧!1.生字认读关(1)学生通过闪卡游戏认读易错词语。
(2)抢答、趣味选人交替指读。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可是生字光会读可不行,我们还要会写,接下来进入第二关词语书写关,请同学们准备好练习本。
2.词语书写关(1)学生进行看拼音写易错词语。
(2)学生拍照上传自己书写的词语,教师对错误较多的字词利用优教学生字进行简单讲解。
(3)生齐读词语。
词语掌握住了,老师相信这些句子也不难不倒大家,有没有信心?让我们进入句子运用关。
3.句子运用关(1)练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2)练习扩句(至少扩充两处)(3)修改病句(意思重复)(4)仿写比喻句倒计时3分钟,同桌两人合作互相练习说句子。
不知不觉,同学们已经连闯三关了,接下来可有个拦路虎在等着大家呢,这一关就是课文理解关。
4.课文理解关谁来说说第四单元有哪几篇课文?(1)找一找:找出几篇课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讨论中知道这几篇课文都是神话故事,且题目中都含有主人公的名字,不同的是《精卫填海》是文言文,《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对于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复习,主要包括生字词、课文朗读、诵读儿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等。
在这个过程中,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1.复习第四单元的重要生字词,巩固拼音认读。
2.能流利准确地诵读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能简单表述课文内容。
4.在儿歌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与节奏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字词复习,课文朗读。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能以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四、教学准备1.第四单元课本。
2.儿歌资源。
3.黑板、彩色粉笔。
4.教学提纲。
五、教学过程1. 复习生字词在黑板上呈现第四单元的重要生字词,让学生读音并默写拼音。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并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
3. 诵读儿歌播放儿歌音频,让学生听后模仿诵读,培养语感与节奏感。
4. 理解课文内容带领学生一起讨论课文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出来。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复习,学生巩固了第四单元的知识,并能较为流利地诵读课文内容。
在儿歌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与节奏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水平。
七、作业布置1.背诵第四单元的重要生字词。
2.复述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
八、教学反思本次复习课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表现出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但在课文理解方面,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理解不透彻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
下次教学中将更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以上为本次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巩固读音、书写和意义。
2. 词语理解:通过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句子练习:复习不同类型的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等,提高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
4. 课文内容:回顾课文内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 语文园地:对本单元的语文园地进行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本单元的生字词、词语理解、句子练习和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生字词复习:带领学生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巩固读音、书写和意义。
3. 词语理解:通过具体语境,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4. 句子练习: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句子练习,如比喻句、拟人句等,提高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
5. 课文内容回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6. 语文园地复习:对本单元的语文园地进行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7.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四单元复习课》2. 主要内容:生字词、词语理解、句子练习、课文内容、语文园地3. 重点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显示七、作业设计1. 生字词听写:听写本单元的生字词,家长签字。
2. 词语理解练习:完成一篇关于词语理解的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小燕子和乌鸦》。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要情节,进行简单复述。
3.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能正确使用并理解其含义。
4.能正确书写生字,并初步掌握常用字的写法。
5.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2.理解生字词语的含义,正确使用。
3.课文复述能够流畅连贯,表达清晰。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燕子和乌鸦》的课本、课后习题册。
2.黑板、彩色粉笔。
3.教学课件或挂图。
4.单词卡片或图片。
5.准备好教师自编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黑板上写下标题《小燕子和乌鸦》,请学生先自己思考一下,看看这篇文章会讲些什么内容,以及你对小燕子和乌鸦这两只小动物的了解。
二、学习过程1.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小燕子和乌鸦》,然后请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生字词语的含义,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清晰的理解。
3.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4.让学生进行课文复述,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的主要内容。
5.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要情节或人物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三、课堂互动1.设计小组讨论或小组合作游戏,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老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中涉及的道德或价值观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和价值取向。
四、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知识点,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课后复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老师也要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单元复习课

近义词辨析: 连续 继续 陆续
1、不同时间开放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 ( 陆续)开放。
2、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 我们的“幸福鸟”。 3、梅雨时节,一连几天(连续)下着 绵绵细雨。
各显本事露一手
鲜花朵朵
千里迢迢 白发苍苍
确确实实
红红火火 明明白白
不紧不慢
不慌不忙 不知不觉
________ 高高兴兴 ________ 秋风习习 ________ 不闻不问
欢迎来到“多音字”乐园: 闷 尽
磨
mēn 闷热 mèn 郁闷
几 看
强
jī 几乎 jǐ 几个
jǐn 尽管 jìn 尽力
mó 磨刀 mò 磨坊
kān 看守 kàn 看见 qiáng 强壮 qiǎng 强迫
巧辨形近字:
坪(草坪) 评(评价) 苹(苹果) 燥(干燥) 躁(急躁) 操(做操) 辨(分辨 ) 辫( 辫子) 瓣( 花瓣) 俄( 俄国) 娥( 嫦娥) 饿( 饥饿)
火眼金睛来发现:
草坪 分辨 干燥 评价 辫子 急躁 苹果 花瓣 做操
俄国
嫦娥
饥饿
我发现带点的
我的朋友满天下: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准确无误 确确实实
挤来பைடு நூலகம்去 四面飞散 逆风而飞 植物学家
留心 艳丽 苏醒 湿度 密切 关系 娇嫩 适宜
适应 展示 需要 昆虫 传播 修建 陆续 大致
无论 试验 纸袋 证实 几乎 大概 减少 阻力
作业:
完成第四单元复 习作业。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 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 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 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 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 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 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 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 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 含笑一现……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 复习课件(课件)

CONTENTS
1 知识网络构建
2 核心知识归纳
3 中考考点聚焦 4 核心素养突破
01 知识网络构建
知识网络构建
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 展方向 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探问
乐观向上 认真务实 勤奋进取
积极的人生 态度
相互 转化
双重作用 顺境不骄 逆境不馁
人生 态度
顺境和 逆境
人生 目标
确立
(2)树立人生目标,还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 益相结合,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知识结构
人 生 目 标
树 立 正 确 的
要求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从自身实际出发 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 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第十二课 端正人生态度
1.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不是天生的,可以改变
含义 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看待生活、对待人生的_心__理__和__行__为__ _倾__向__
①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但是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②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一些挫折和考验,有助 于我们走好人生路
认真务实的人,往往有着严__谨__的__态__度__、_强__烈__的__ 认真务实 _责_任__心__和_踏__实__的__作__风_,做任何事情都会精益求
精,不走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捷径”
①勤奋进取是一种全__力__以__赴__、_坚__持__不__懈_、_努__力_ 勤奋进取 _前_行__的勇毅品格
知识结构
体现着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
发展方向
确 人生目标 价值
立
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内在激励,指引我们走上正确
人
的人生道路
生 目 标
四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劈开 浑浊 丈量 隆起 躯干 液体 溺水 花蕊 偷盗 惨烈 佩戴 宽恕 坚强 封锁 遭受 愤怒 倒塌 混乱 花圃 花卉
fān shēn
(
)
mào shènɡ
(
)
xián jiē
(
)
yán lì
(
)
huǎn huǎn
(
)
pī kāi
(
)
bēi cǎn
(
)
jiān dìnɡ
(
)
xuè yè
(
)
nì shuǐ
(
)
měnɡ shòu
(
)
wéi kànɡ
(
)
zī rùn
(
)
jìnɡ pèi
(
)fǎBiblioteka huí()hěn xīn
(
)
翻身 缓缓 血液 滋润 茂盛 劈开 溺水 敬佩 衔接 悲惨 猛兽 返回 严厉 坚定 违抗 狠心
1、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换种说法句意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勇于献身)的盘古 ( 坚韧执著)的精卫
(甘于奉献)的女娲 (勇敢不屈)的普罗米修斯
结果 经过 起因
答案:精卫填海 女娃被淹死之后竟然能变成一只鸟
答案:1.C 2.A 3.冰之国国王卡比昂欧卡 勇敢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
伟大的音乐之神俄耳甫斯 北欧光明之神巴德尔
答案:一个智力受损的小男孩在作文课上写下了两个愿 望,老师看到后深受触动给他打了高分,小男孩把这篇作 文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自己的妈妈,妈妈感动得流出了热 泪。
小老师课堂
《盘古开天地》 《精卫填海》 《普罗米修斯》 《女娲补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出下列小数字2的意义
2O
2 H2O
-2
O
H2O
+12 2 8
-2
Mg
2+
+17 2 8 7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表示的意义
表示化合价的 数值、正负
表示粒子 个数
R
+m -
n+ -
一个离子所 带电荷的数 值、正负
b 一个分子中
所含原子的 个数
精选练习
1.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宏观含义,也能表示微 观含义的是( C ) A.2H2O B. 5O C. S D. Fe 2+ 2.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 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B A.O2 A.H2 B.Mg C.H D.N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 ) B.H C.H+ D.H2O
宏观 意义
表示水 由氢元 素和氧 元素组 成
微观 意义
表示一个水 分子由2个 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 成
Hale Waihona Puke 讨 论符号O、2O、O2、2O2各具 什么意义?
O 宏观 氧元素 微观
2O
O2 氧气,氧气是 由氧元素组成
2O2
一个氧 原子
两个氧 一个氧分子,一个 两个氧 氧分子中含有两个 原子 氧原子 分子
中考链接
3、(2006河南省中考第7题)在加压条件下,25m3 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m3的 钢瓶中,由此说明的是( C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由原子构成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4、(2007江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 原子失去电子后变 成阴离子 C 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精选练习
1.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 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的名称。 ⑴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汞原子 构成的; 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⑵人工降雨用的固态二氧化碳是由 ⑶食盐中的氯化钠是由 钠离子、氯离子 构成的。 2.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氮原子 2N 2个氮分子 2N2 2+ 2个镁离子 2Mg n个水分子 n H O
2
1个铵根离子 NH4
+
2个氢氧根离子 2OH -
三、化合价
一、根据化学式确定化合价
根据正负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化学式中 某元素的化合价。
二、根据化合价书写和判断化合物的化学式: 1.通常正价元素写在前,负价元素写在后。 2.根据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原子个数。
中考链接
1(07山东)元素R的化合物化学式为R2(SO4)3 , 若R的化合价不变,则R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R2O3 ) 2. (2006河南第15题) 磷酸二氢铵[(NH4)2HPO4]是 +5价 一种复合肥,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单元复习课
心中有数:
本单元重要知识点及考点: 1.构成物质的微粒 2.化学符号及数字表示的含义
3.化合价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
1.肉眼看不见, 极其微小 2.微粒不断运动 3.微粒间有空隙
分 构 解 成
直接构成
O2、N2、H2
H2O、CO2等物质
表示方法:化学式
原子 微粒的性质
得 失 电 子 失 得 电 子
直接构成
金属,如Fe、Cu等 稀有气体 金刚石等
表示方法:元素符号
离子 直接构成
NaCl、MgO等物质
表示方法:化学式
中考链接
1、(2007河南省中考第3题)下列物质由离子构
成的是( C ) A 汞 B 氮气 C 氯化钠 D 二氧化碳
2、(2007河南省中考第13题)某奶粉包装袋上注明 每100克奶粉中钙、铁、磷、锌的含量,这里的钙、 铁、磷、锌指的是(元素)(填“分子”、“原子” 或“元素”等)
中考链接
5、(07安徽)比较两种粒子 的结构示意图得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B ) A.二者属于同一种粒子 B.二者属于同一种元素 C.两粒子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符号及含义 2.离子符号及含义 3.化学式及含义 4.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表示水这 种物质
表示一个 水分子
中考链接
3.(07河南第10题)依据氯元素化合价的不同, 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右排列为:NaCl Cl2 HClO R Cl2O7,则R可以是下列 物质中的( ) A A. KClO3 B. Ca(ClO)2 C. HClO4 D. K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