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_陈元野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统计量的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

结果:分析治疗状况和中医处方与用药的关系。

结论: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治疗规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估测今后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趋势,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依据和思路。

关键词:中医;消化性溃疡;研究趋势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发病率极高。

由于其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特点,且多数患者对治疗及护理保健未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发作时治疗(或仅自服胃药),症状缓解即停药。

为了给进一步治疗和研究消化性溃疡提供依据和思路,我们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治疗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国内较权威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sic)数据来源,原文索取根据相关题录,通过《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获得,并以手工检索所刊载的期刊和学报为补充。

1.2选文标准本研究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利用主题词“消化性溃疡”,选择全部副主题词进行扩展检索,对1996-2008年2月间发表的论文进行检索,检索论文共计5380篇。

对所检索论文逐篇进行整理,从中共检索出与中医治疗相关的文献1481篇。

2结果2.1治疗状况分析各种中医治疗方式的文献量如表1所示:涉及中药内服治疗的文献839篇,占61.20%;涉及中医外治的文献108篇,占7.88%;综合疗法(内外合治)为主的文献307篇,占22.39%;实验研究为主的文献272篇,占16.56%。

2.2专方处方根据表2,经典方剂中香砂六君子汤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和四君子汤均为14次。

2.3专方用药表3显示:人参的使用频次最高,甘草和炙甘草使用频次均为35次,其它中药使用频次如表3所示。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病因包括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应激等多种因素。

传统中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是胃肠道脏腑失调所致,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平衡气血、清热解毒等方法治疗。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进行分析。

1. 中医诊治原则中医诊治消化性溃疡的原则是“调脾胃,平肝胃,清热解毒”。

中医将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包括脾胃虚弱和肝气郁结,外因则包括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

因此,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中医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2. 中医治疗方法(1)调理脾胃功能中医认为,脾胃功能正常对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中医首先需要调理脾胃功能,以增强消化能力。

常用的中药有参、陈皮、砂仁、山楂等。

(2)平衡气血中医认为,气血失衡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治疗中,中医常会采用补气、活血等方法以平衡气血,常用的中药有当归、黄芪、红花等。

(3)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是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方法,可以有效消除病原体。

中医常采用中药清热泻火、解毒消毒等方法,如黄连、黄柏、知母等。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较好,且不会出现药物副作用。

一项2016年的研究显示,采用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5.71%和92.86%,远高于西医治疗的效果。

同时,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时间也较短,无需长期服用药物,从而避免了药物依赖性。

4.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中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配方;(2)在治疗过程中,应按照医嘱进行饮食调整,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3)如出现不良反应或效果不佳,应及时就医并向医师咨询。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较好,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平衡气血、清热解毒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缩短治疗时间,并避免药物副作用。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消化功能的一类疾病,包括胃病、肝病、胆病、肠病等多种类型的疾病。

在传统中医界中,中药是治疗上述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随着现代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显现出良好的效果,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目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为例,总结中药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1.胃病胃病是目前较多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包括胃炎、胃溃疡、功能性胃病等类型。

而在中药治疗胃病方面,常用的中药有陈皮、白术、黄连等,这些中药在具有平喘化痰、健脾和胃、清热解毒等作用的同时,还有调节胃酸分泌量的效果。

目前,有研究表明,陈皮具有显著的胃肠动力作用和减轻幽门括约肌张力的效果,能够改善胃肠功能不良症状;而白术能够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缓解腹泻等症状;黄连则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胃黏膜严重程度,减轻胃腹痛等症状。

2.肝病肝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多种类型。

在中药治疗肝病方面,常用的中药有与腊、益母草、丹参等,这些中药在具有保肝解毒、调节免疫系统、扶正祛邪等作用的同时,还具有改善肝脏功能的效果。

目前,有研究表明,与腊能够清除肝脏毒素、降低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水平、降低血清肝酶水平和脂肪肝的严重程度;益母草可以促进肝脏内毒素的代谢,具有保肝解毒的作用;丹参则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改善肝功能,同时减轻肝气郁结引起的疼痛和胃纳不顺的症状。

3.胆病胆病是指影响胆囊和胆道系统的疾病,包括胆囊炎、胆结石等多种类型。

在中药治疗胆病方面,常用的中药有茵陈蒿、大黄、苦参等,这些中药具有通利胆道、清热解毒、消炎利胆等功效。

目前,有研究表明,茵陈蒿有良好的胆道扩张作用,可以促进胆囊排泄,缓解肝胆道阻塞等症状;大黄则能够促进肝糖原合成和改善肝细胞结构,具有良好的调节血糖和减肥效果,同时还有清泻肠道和利胆的作用;苦参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一系列药理作用,可以减轻肝胆疾病引起的疼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研究进展
【6]杨香嫒,徐永忠,黄振伟.青黛散对实验动物的抗胃溃疡作用.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1):37-39.
[7]余文新,邹丽霞,刘冼.速效胃宁片的抗胃溃疡作用.西安医科 大学学报,1996,17(4):495-497.
[8]TakemotoT,SasakiN,TadeM,et 81.JClinGastroen-terol,1991,13 (Suppll):125.
中药荔枝草,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几乎分布于全国各 地,资源丰富。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 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 Brown的地上部分,别名有雪见草、蛤 蟆草、青蛙草、皱皮草等。该草性凉,性苦、辛,《四川中药志》 中记载“性平,味辛,无毒。”功能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 用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肾炎水肿、痈肿;外治乳腺炎、痔疮 肿痛、出血¨二’3】。荔枝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80年 代,作为一种平喘、抗菌、抗病毒药物,人们对荔枝草的化学成 分做了基础研究。国外报道了荔枝草中的黄酮、木质素、二萜 类等成分,国内对黄酮、木质素、甾醇、挥发油亦有报告H]。 1.1荔枝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1黄酮类从荔枝草分离的黄酮类成分有高车前素、高 车前苷、泽兰黄酮等H]。其中高车前苷为荔枝草的主要成
作者单位:101200北京市平谷区中医院药剂科
万方数据
分,含量较高。目前已有很多关于荔枝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 究报道,但并没有关于黄酮类成分抗氧化作用的报道。 1.1.2二萜类在各种文献报道中,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 了多种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是鼠尾草属植物主要活性成 分之一,具有抗寄生虫、抗菌、抗肿瘤和抗氧化等作用,是目前 该属植物研究的热点。主要为松香烷型二萜及克罗烷型二萜 等,在荔枝草中已分到了多个二菇类化合物,如木香醌 酸‘51等。 1.1.3其他类在荔枝草中还含有酚性物质、挥发油、皂甙, 强心甙、不饱和甾醇及多萜类。种子含脂防油、硬脂酸、油酸、 亚油酸‘引。 1.2荔枝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1抗氧化作用荔枝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功能,荔枝草 的各部分都有抗氧化作用。董新伟、曹国峰等人将荔枝草全 草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分别粉碎、真空干燥后,做OSI实 验,结果表明荔枝草中以花和叶两部分的抗氧化作用最强,根 和果实两部分的抗氧化性最弱,茎部有较明显的抗氧化性,花 和叶两部分的抗氧化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怕J。翁新楚、 谷利伟等人将荔枝草用乙酸乙酯提取,去溶剂,然后再分别用 石油醚、乙醚、丙酮和乙醇依次溶解。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依 次降低:乙醚溶解部分>原提物部分>石油醚部分>丙酮部 分≥乙醇部分p1。 1.乏2止咳平喘作用我国民间有用荔枝草煎汤饮、晒干研 末烙干饼治疗咽炎、气管炎等用法。《四川中药志》更有荔枝 草“清肺热,除风湿。治咳嗽,痢疾,牙痛及痒疹,疮毒。”的记

补脾益肺法提高小儿免疫力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陈元野

补脾益肺法提高小儿免疫力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陈元野

162第17卷 第12期 2015 年 1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12 Dec .,2015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s)在小儿时期常见,指小儿1年以内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数频繁,超过了正常范围,即称为RRTIs [1]。

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补脾益肺法提高小儿免疫力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陈元野,韩春明(沈阳市铁西区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0)摘 要:目的:观察口服玉屏风散合异功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复感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组都给予饮食、抗生素或抗病毒等对症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组给予口服玉屏风散合异功散进行治疗。

治疗60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T 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D 3+、CD 4+、IgA、IgG、IgM 水平显著升高,CD 8+水平显著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使用补脾益肺法,口服玉屏风散合异功散可以提高复感儿的免疫力,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补脾益气法;玉屏风散;异功散;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5) 12- 0162- 03收稿日期:2015-04-27作者简介:陈元野(1978-),男,辽宁辽中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临床。

Clinical Research of Tonify Spleen and Lung Method to Improve Immunity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CHEN Yuanye HAN Chunming(Tiexi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20,Liaoning,China)Abstract:Objective :Yupingfeng San combined oral observations Yigong San clinical efficacy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Methods :80 patients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 complex sense of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comparable. 2 groups were given diet,antibiotics or anti-viral treatment and other symptomatic basis,on this basi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ral pidotimod oral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oral Yupingfeng San combined with Yigong San treatment. Treatment 60 days after treatment was observed T cell subsets,immunoglobulin level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with CD 3+、CD 4+,IgA,IgG,IgM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CD 8+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overall clinical patients treat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lusion :Tonify spleen and lung method using oral Yigong San combined with Yupingfeng San together to improve children's complex sense of immunity,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can get better results.Key words:tonify spleen and lung method ;Yupingfeng San ;Yigong San;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病心律失常伴抑郁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中医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疗效

研究中医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疗效
2 0 1 5年 1 0月第 1 3卷 第 2 9期

中医中药 ・ 1 9 3
研究 中医治疗消化性 胃溃疡 的疗效
陈元野 韩春明 陈元穆
( 辽宁省沈 阳市金 同泰大药房 中医坐堂 医诊所 ,辽宁 沈阳 1 1 0 0 0 0 )
【 摘 要 J 目的 研 究分析 中 医治疗 消化 性 胃溃疡 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选取 2 0 1 4年 2月至 2 0 1 5年 2月我 院收 治 的消化性 胃溃疡 患者 8 6 例 ,随 机将 患者 分 为观 察组 4 3例与 对照 组 4 3例 。观 察组给 予西 药治疗 方 案 ,对 照 组给 予 中 药治疗 方案 ,观 察 并比 较 两组 治疗后 效 果。结 果 两
明确 ,有研究认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化学侵蚀、饮食、遗传等因素
有 关。可能 引起上 消化道 出血 、 胃溃疡穿 孔、幽 门梗 阻、癌 变等严重 并 发症 ,给患者 生命健康造成 极大威胁 。此病的常用治疗 方法为药物 治疗 ,西医治疗 主要 以消 灭幽 门螺杆菌 为主 ,不能 取得较 好的H P 根 除效果 ,总 体疗 效不 高 ,且 不 良反应 多 ,一般 不建议 长 期食用 。另
统计 学意义 。
所有患者均符合消化性胃溃疡的诊断标准 ,8 6 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
本研究 知情 同意 ,并签署 知情 同意 书 ,本研 究 已获 我 院伦理 委员 会
批 准 。观察 组 :男 性患者2 l 例 ,女 性患者 2 2 例 ,年龄3 3  ̄ 7 2 岁 ,平均 年龄 ( 4 6 . 5 士6 . 5 )岁 l对 照组 :男性患者 2 3 例 ,女性 患者2 0 例 ,年龄 3 4  ̄ 7 1 岁 ,平 均年龄 ( 4 4 . 5 ±6 . 5 )岁 。两组患 者病程均在 2  ̄ 3 0 年 ,患 者在性 别、年龄 、病程等一般 资料有 可 比性 ( P >O . 0 5 )。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102例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102例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102例临床疗效分析作者:唐宇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年第02期【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02例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为对照组,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为观察组。

统计不同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并展开对比与评价。

结果: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文章编号:WHR2018072611消化性溃疡是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统称,指的是在胃蛋白酶及胃酸的消化作用下,患者的胃壁及十二指肠壁的黏膜组织发生损伤的一种疾病。

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疼痛、泛酸、恶心、反复发作等,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1]。

临床以往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时,通常采取奥美拉唑等西药治疗,尽管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但作用时间比较短,且副作用较多。

基于此,本文以本院10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例,就其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02例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51例。

其中,男女分别有61例与41例;平均(47.3±4.6)岁;溃疡类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7例,胃溃疡28例,复合溃疡17例。

所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腹部钝痛、烧灼感疼痛等症状,并且经胃镜等检查,均符合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存在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有胃手术史,以及癌变性溃疡等患者。

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大,值得比较。

1.2;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即在早晚口服15mg的奥美拉唑,于饭前服用。

观察组则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具体操作如下:1)肝郁气滞型:采用柴胡疏肝散,方剂包括白芍、柴胡、郁金各10g,延胡索、枳壳各9g,川芎、香附各8g,炙甘草5g。

中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中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中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诸多困扰。

从常见的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到较为严重的胰腺炎、肝硬化等,这些疾病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探索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中,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展现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中医就对消化系统的生理病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积累了大量的治疗经验。

中医认为,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导致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上腹部饱胀、嗳气、食欲不振等。

中药在治疗消化不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例如,山楂、神曲、麦芽等中药具有消食化积的作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食物。

此外,鸡内金也是一味常用的消食中药,其能健脾消食,对于消化不良伴有脾胃虚弱的患者尤为适用。

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对于急性胃炎,中药常采用清热解毒、和胃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

黄连、黄芩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有效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反应。

而对于慢性胃炎,中医则注重调理脾胃,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脾胃虚弱型胃炎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的中药;胃阴不足型胃炎则常使用麦冬、沙参、玉竹等滋阴养胃的中药。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等因素有关。

中药在治疗胃溃疡方面,注重整体调理和局部修复。

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敛疮作用的中药,如三七、白及等,能够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同时,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机体内环境,有助于预防溃疡的复发。

胰腺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时病情凶险。

中药在胰腺炎的治疗中发挥着辅助作用。

大黄是治疗胰腺炎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通腑泻下、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减轻胰腺的炎症反应,缓解腹痛、腹胀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