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上海市普陀区2024届高三二模(4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上海市普陀区2024届高三二模(4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上海市普陀区2024届高三二模试题2024.4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先致其知。

(《礼记·大学》)(1分)(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作者《六国论》)。

(2分)(3)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刻画出险峰绝壁上枯木倚挂的奇绝风光。

(2分)2. 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排列顺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①本次展览300余件展品中,原创比例高达85%,互动展品占比50%以上②上海天文馆坚持原创设计流程,引入最前沿的技术,创造最个性的体验③设计团队根据主题内容创造体验的起承转合,进行叙述性的展示设计④让观众成为故事的主角,参与一场充满戏剧性的天文探索之旅⑤为打造一流的新时代科技馆,创造沉浸式天文科教体验A.⑤③①④②B.②①⑤④③C.⑤②①③④D.②③④⑤①(2)小杜想写一篇论文《古诗词中的“物流”探微》,已搜集以下诗句,其中不能用以分析古代“物的流通”情况的一项是()。

(3分)A.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B.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C.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以下书籍资料,完成3—7题(17分)“中国戏曲的现代意义”主题论坛对话录(节选)论坛参与者:戏曲史学专家廖教授澳大利亚汉学家 M教授传统戏曲爱好者杜先生廖教授发言1:中国戏曲本身无所谓“现代性”,只能说当下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中国戏曲的现代意义。

戏曲不是精英的文化形态,其作品自古不入经史子集,不进入圣贤儒统的政治结构,却是渗透到民间文化的角角落落,与老百姓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情感联系,这是大家喜欢戏曲的很重要的原因。

陕西人就爱吼一声秦腔,河南人就爱听豫剧。

鲁迅散文《社戏》里的描写是大家都熟悉的,戏曲是社会民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状况至少持续了一千年,曾经一度停止,现在又开始复活。

比如在湖南临武县的小山村,傩戏曾停演三十多年,现在每年都演十几次。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

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

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

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

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

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

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

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

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

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

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回溯历史,中华民族家教文化源远流长。

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训故事、深刻的家教箴言,映照着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寄望,培厚了孩童的精神沃土。

从古至今,期待孩子成长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

今天的人们更加认识到良好的家教家风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使人向上向善。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纪录片《守望家风》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长滩村的拓氏家族,互帮互助,兴教育才,诗书传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家族出了200多名大学生,更有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

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事实证明,良好的家教、家风使人向上向善,是家业兴旺的重要基石。

“正家而天下定矣。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

事实上,家庭、家教、家风三者有机统一、紧密关联。

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奋进新征程,秉持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每个家庭前进的脚步,终将汇聚成国家的进步。

始终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就能更好助力祖国的花朵向阳生长、绚丽绽放。

材料二:历史文献中提及“家风”一词,往往蕴藏有对传统的继承意义。

例如,“齐有人焉,于斯为盛。

其余文雅儒素,各禀家风。

箕袭不坠,亦云美矣”(《南史》卷二十二)。

这里的“禀”字,就生动地传达了下对上、后对前的承继接受。

至于比比皆是的“不坠家风”“世守家风”“克绍家风”“世其家风”以及“家风克嗣”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筵席(yán xí)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徜徉(cháng yáng)C. 罄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恣睢(zì suī)踟躇(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作文比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物”指的是外在的事物。

B.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过去的事情。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虎穴”比喻危险的地方。

D.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指的是正确的道理。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1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文章内容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文章和问题]四、古文翻译(共10分)21. 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五、作文(共30分)22.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联考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太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

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慢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高三下学期四月考试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四月考试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四月考试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江阴船歌》序今年八月间,刘半农从江阴到北京,拿一本俗歌给我看,说是在路上从舟夫口里录下来的。

这二十篇歌谣中,虽然没有很明显的地方色彩与水上生活的表现,但我却以为它颇足为部分中国民歌的代表,有收录与研究的价值。

民歌的界说,按英国Fank Kidson说,是生于民间,并且通行民间,用以表现情绪或抒写事实的歌谣。

中国叙事的民歌,只有《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等几篇,现在流行的多半变形,因为受了戏剧的影响,成为唱本。

抒情的民歌有《子夜歌》等,数量很是不少,但却是经过文人收录的,都已大加修饰,成为文艺作品,减少了科学上的价值了。

“民间”的意思,指的是多数没有文化的民众;民歌中的情绪与事实,也便是这民众所感的情绪与所知的事实。

所以民歌的特质,并不偏重在有精彩的技巧与思想,只要能真实地表现民间的心情,便是纯粹的民歌。

民歌原是民族文学的初始和基础,倘若技巧和思想有精彩的地方,原是极好的事;但笨拙的措辞,粗俗的意思,却正是绝大数民歌无可奈何的事实。

我们称赞技巧和思想精彩的《子夜歌》,但仍不能蔑视这舟夫言辞有缺欠的情歌。

抒情的民歌中,有种种区别,田间的情景和海边的不同,农夫与渔民的歌也自然不同。

中国的民歌未经收集,无从比较;但据我在故乡所见,民众的职业虽然有别,倘若境遇不是相差很大,歌谣上也不发生什么差异。

农夫唱的都是“鹦歌戏”的片段,各种劳动者也是如此;这鹦歌戏本是堕落的农歌,它存在戏剧的扮演,名称就是“秧歌”的转讹:这件小事,很可以说明中国很多地方的歌谣,何以没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这与思想言语粗俗有巨大关系。

民歌的中心思想专在恋爱,但词意上很有高下,凡不很高明的民歌,对于民俗学的研究,虽然一样的有用,但从文艺和道德来说,便不免有可以非难的地方。

绍兴秧歌的演出,甚至被禁演,江浙通行的印本《山歌》,也被排斥;这册中所选的二十篇,原是未经辑录修饰的民歌,难免也有这些缺点。

2024届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等3地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等3地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丽水、湖州、衢州2024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月16日,OpenAI公司发布了首个文本生成视频模型Sora,可直接输出长达60秒的视频,并且包含高度细致的背景、复杂的多角度镜头,以及富有情感的多个角色,效果震撼。

而同日,谷歌也发布了其大模型矩阵的力作“双子座1.5”。

经过扩展后,这一多模态大模型可一次处理大量的信息——包括长达1小时的视频、11小时的音频、超过3万行代码或超过70万字的代码库。

目前OpenAI官网上已经更新了48个视频模型,在这些模型中,Sora不仅能准确呈现细节,还能理解物体在物理世界中的存在,并生成具有丰富情感的角色。

该模型甚至还可以根据提示,静止图像填补现有视频中的缺失帧来生成视频。

对于Sora的工作原理,OpenAI解释,这是一个扩散模型,它从类似于静态噪声的视频开始,通过多个步骤逐渐去除噪声,视频从最初的随机像素转化为清晰的图像场景。

用户仅输入一句话,就能生成堪比好莱坞大片的视频画面,最长能达1分钟。

这样的技术让与OpenAI分道扬镳的早期创始人、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感到惊叹,他在社交媒体上转发网友的帖子时发表评论,表示心服口服的感叹。

该大模型发布后,OpenAI的估值进一步水涨船高。

市场预计,在最新一轮的融资中,OpenAI的估值有望超过800亿美元;而去年年初ChatGPT刚发布不久后,OpenAI的估值大约为290亿美元。

此前,OpenAI推出的ChatGPT在数千个英伟达图形处理器上进行训练和运行,这让英伟达今年股价累计涨幅已接近50%,市值在过去一周接连超越亚马逊和谷歌,成为美股第三大公司。

Sora大模型问世,影视行业或“重塑”。

Sora的强大冲击,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Sora视频太逼真,“现实,不存在了”;二是,Sora视频水平很高。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破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无力完成“道德即自然”的证明,原因在于无法对道德根据加以合理说明。

儒家生生伦理学在这方面有鲜明的优势,它认为孔子心性之学有智性、仁性、欲性三个要素。

这三个要素中,智性和欲性与西方的理性和感性能够大致对应起来。

孔子思想最为独特的地方,是多了仁性部分,而仁性就是传统所说的道德本体。

仁性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因素,先天的因素为生长倾向,后天的因素为伦理心境,仁性本质上是建立在生长倾向基础上的伦理心境。

以生长倾向和伦理心境解说仁性,解说道德本体,为证明“道德即自然”打开了方便之门。

先说生长倾向。

生长倾向是人天生具有,不需要外力强迫,自己就能生长发展的倾向。

生长倾向是道德根据的底子。

人自来到这个世间的那一瞬间起就具有生长和发展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完全是自然的。

儒家所说道德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加以说明。

如孔子讲的爱人。

爱人是德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作为一种德性来自何处?儒家生生伦理学认为,它就源于人的生长倾向。

如果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话,不难注意到,在动物界存在大量同类相爱的现象。

动物没有人类社会所具有社会教育,其同类相爱的现象完全来自天生。

这种天生的同类相爱的现象其实就是一种生长倾向。

人是从动物一点点演化过来的。

既然动物有生长倾向,人当然也有生长倾向。

人原本就有生长倾向,爱人就是这种生长倾向的具体表现。

再说伦理心境。

生长倾向只是道德根据的底子,道德根据最重要的部分是伦理心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可以算作四合式院落的最早实例,发现于陕西岐山凤雏村,是一座距今约3000年的西周时期建筑遗址。

但它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称作四合院,四合院应具备四面方正围合的布局和居住功能两个要素,而这组建筑平面布局虽已具备了四舍院的基本特征,但使用功能推断为祠堂,不属于住宅。

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中的证实,这种四面方正围合、轴线对称的院落布局方式的四合院,在汉代已经形成。

之后,作为我国住宅建筑布局的一种重要方式历经唐、宋等朝代延续发展。

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将全国性质的首都定于今北京,称为大都。

大都城经过严格的规划布局,城内用横平竖直的大街将大都城分割成数十个里坊,坊内以八亩为一份住宅的宅基地供居民建造院落,也就是著名的“八亩方宅”。

根据20世纪50年代发掘的元代后英房和玉桃园等地的居住遗址判断,元代住宅格局已与现代的四合院非常接近。

所不同的是,元代住宅为轴线前端开门,且其前后两进房屋中间有廊子相通,使得前后两座房屋形成“工”字形,称“工字廊”。

可以说元代大都城内的院落是,目前已知北京四合院的肇始了。

明清时期,工字廊运渐消失,大门开始从轴线前端偏居院落一角,直至清代中后期四合院基本定型。

自清代末期开始,随着西方文化大量传入,西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也随之进入了北京四合院,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出现了西洋式大门,,这些西洋味基本上没有破坏四合院的格局,也没有打破四合院的尺度和色调,反而为四合院增加了一些新气象。

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四合院式住宅的代表,它是在北京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发展成熟的,因此其院落布局和建筑单体都表现出了宜居性,也处处体现出北京传统文化的内涵。

从.平面格局上看,北京四合院具有“坎宅巽门”特征,也就是坐北朝南的院哥‟,按照后天八卦方位,正房位于正北方坎位,而大门开在东南角巽位。

坎宅保证了住房朝南采光,巽门能防止从大门望见院内情况,保证了宅院私密性,而其庭院的空间接近正方形,则更利于北京天气条件下的采光和家庭成员的活动。

作为礼仪之邦,为了更加强调礼制上的内外有别和主客有别,较为讲究的四合院往往在里外院之间建造一道二门作为分割,二门一般做成饰满木雕的垂花门形式,十分美观,增强了四合院的艺术气息。

四合院的单体建筑尺度是一种较为亲切的建筑风格,其厚重的屋面和墙体营造出冬暖夏凉岣效果,也表现出其对北京气候的庭好适应性。

北京四合院色调上表现出外观上砖瓦的灰色调和内向空间油漆彩画、装饰装修的多彩纷呈。

一方面,这种灰色调的外观和相对较为低矮的建筑尺度从一个侧面烘托出了整个城内重要建筑如宫殿、坛庙、皇家园林和寺观等的恢宏气势和特殊地位。

另一方面,内部空间的多彩带给居住院内的人们比较欢快的氛围?同时,四合院如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倾注到了它的一草一木,四合院的绿化植物选择不仅注意到了时本地自然气候的适应性,尤其注意到了植物对建筑的影响。

那就是,作为院外的行道树会种植高大落叶乔木,不妨碍交通c而庭院内则都是落叶小灌木或者乔木以及花卉,它们的根系都很小,不伤害建筑物。

更为重要的是,如同所有中国传统建筑一样,即使是花木,也会被赋予无尽的情感。

这些四合院的花木都是中国数千年发展史中被赋予了深刻文化内涵的品种,如常见品种槐树象征了崇高的威望、良好的品德,海棠、石榴象征了家族兴旺、日子红火,丁香和牡丹象征了夫妻好合、富贵荣华,如此等等。

正如《论语莎云:“和而不同。

”四合院在“和”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了院落布局的不同组合形式、单体建筑形制的差异以及砖雕、木雕、石雕等焱多建筑装饰细节上的变化。

通过这些“不同”,我们甚至可以读懂宅院主人的社会地位、,思想情怀、文化修养和喜怒哀乐。

可以说,当我们真正走近和走进北京四合院的时候,我们就不仅仅是在品读一种建筑,更是在了解中华历史,释读传统哲学和文化。

(摘编自李卫伟《留住乡愁——释渎(北京四合院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发现最早的四合式院落,一般认为是在陕西凤雏村发现的大概三千年前的一处建筑遗址,它的外形已具备了四合院的基本特征,但还不算真正的四合院。

B.作为我国四合院式住宅的代表,北京四合院依赖当地独特地理气候和人文环境而发展,例如其“坎宅巽门”特性,既保证了住宅采光,又便于家庭成员的活动。

C.四合院是一种四面方正圈合、轴线对称布局的院落住宅建筑,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证实,在汉代已经形成,到元代时,住宅格局已与现代的四合院非常接近。

D.四合院的单体建筑风格较为亲切,屋面和墙体厚重使其冬暖夏凉,表现出对北京气候的良好适应性,内部空间色调多彩,给居住院内的人们营造了欢快的氛围。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元代大都城将居民住宅建设纳人整个城市规划布局中,城内大街横平竖宜,将大都城分割成数十个里坊,坊内提供给居民建造院落,每份宅基地占地八亩。

B.与现代的四合院相比,“工字廊”是元代四合院住宅建设的一个特征,即为轴线前端开门,前后两进房屋中间有廊子相通,前后两座房屋形成“工”字形。

C.清朝末年以来,由于西方文化传人,西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使得清代巾后期基本定型的四合院格局有了新的突破,例如西洋式大门给四合院增加了新气象。

D.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开在东南角的大门,可以避免从外面望进去看见院内情况,而讲究的四合院还会在里外院之间建造一道二门作为分割,以显示内外有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合院是我国住宅建筑布局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形成于汉代,历经唐、宋等朝代延续发展,到元代,其住宅建筑格局成为现代北京四合院的发端。

B.四合院体现着“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其大结构相同的前提下,院落布局有不同的组合形式,单体建筑形制也有差异,在建筑装饰细节上也变化多多。

C.四合院的绿化植物选择体现出我国“天人合一”的理念,院内花木都凝结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如石榴象征着家族日子红红火火,牡丹象征着富贵荣华等。

D.北京四合院受皇城文化内涵的影响,四面方正围合表示规矩守礼而自我封闭,灰色调的外观和相对低矮的建筑尺度表示一种谦逊卑微的臣服的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昭述字仲祖,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

各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

群牧制置使曹利用荐为判官,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昭述悉复之。

以太常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

坐尝被曹利用荐,出知常州,迁为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

江陵屯兵喧言仓粟陈腐,欲以动众。

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

徙湖南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欲构乱,或指昭述谓曰:“如李公长者,何可负?”其谋遂寝。

昭述闻之,以戒监军。

监军自是不复为暴。

比去,众遮道罗拜,指妻子曰:“向非公,无噍类矣。

”徙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加直史馆。

徙陕西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为三司户部副使,累迁刑部郎中。

陕西用兵,提点陕西计置粮草,还授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

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初,六符过之,真以为堤也,及还而城具,甚骇愕。

初置义勇军,人情汹汹,昭述乘疾置①日行数舍,开谕父老,众始安。

宣抚使表其能,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澶州,又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

河北始置四路,以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

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

改龙图阁学士、知秦州。

谏官、御史言昭述庸懦,不可负重镇,留真定府。

居四年,入领三班院,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郑州。

未几,知通进银台司,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尚书右丞。

从袷享致斋于朝堂,得暴疾卒。

赠礼部尚书,谥恪。

(节选自《宋史·李昭述传》)【注】①疾置:古时为供紧急传递公文的使人途中停宿、换乘马匹等而设置的驿站。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B.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C.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D.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士院,官署名,掌起草任免将相、号令征伐等机密诏令,并备皇帝顾问,宋称翰林学士院。

B.转运使,主管运输的巾央或地方官职,宋时该职曾为一个地区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C.遮道,又称“拦路”“借留”,典出东汉寇恂,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D. 致斋,指精致的书斋学舍,内涵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茗香绕竹,无不精致,文化韵味浓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昭述子承父荫,累迁高官。

他先承父辈官爵出仕,后经皇帝召试赐进士出身,凭借自己的才华和不懈努力,最终升至尚书右丞,死后追赠礼部尚书。

B.李昭述恪尽职守,关注民生。

他在担任群牧制置使属下判官时,郓州官员随意扩大官邸用地,侵占当地百姓良田,李昭述把这些占地全部返还给百姓。

C.李昭述德才兼备,深孚众望。

他巧妙处理江陵屯兵因库粮陈腐打算闹事的事件,凭借自身的长者威望消除了潭州戍卒的暴乱计划,离任时戍卒罗拜相送。

D.李昭述善掌大局,政绩显著。

朝廷刚设置义勇军时,人心动荡不安,他换乘驿站马匹,不顾疲劳日行百里,劝谕父老,安定众心,后被举荐,深受朝廷重用。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

(2)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观田家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8.与白居易的《观刈麦》相比,两首诗歌都用到了哪种表现手法?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5分)9.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有何作用?(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逍遥游》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2)屈原《离骚》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追求,诗人自己唯独喜欢修身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