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合集下载

浅谈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浅谈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浅谈电网凋度自动化系统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应用科技李瑛(宜兴市供电公司,江苏宜兴214000)娃i、l |i ;£|+s {二{、4’…{“~t :”z ,《t 1;,”|}‘}々-÷;}3}75“一、{}’鞋:3f}|:’.÷-罐…e ,r1i ’£h璺’睛要】我国目前的调度自动化水平与世界E 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尽管在近儿年新投天运行的变电所中,采用了比较新锅疑7麓—\{:l ;j ;{:j 1;!j 。

{:j :j ::、n t -j I ::1:;:j I j 鬻’j ;I ?;I j t j :{:羹i j 。

I i ?l ?j 。

!?j —i j ?!?i 』一i t |I .i 1、j ?;2.一l ?!.;i ?。

;,j ?217j ;j l i ?。

?j i 2l i j ;i :j ?l 。

f |l —j i ;|I t l i j I ,|l 。

1.I ;%蠢良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开放性系统;发展趋势一.,|,,‘≤1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史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指直接为电网运行服务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在线为各级电网调度机构生产运行人员t l ",Jt .电力系统运行信息、分析决策工具和控制手段的数据处理系统。

电阿调度自动化系统由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电厂自动化系统、传输通道以及相关设备组成。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般包分僦发电厂、变电站的数据采集和控制装置,以及安装在各级调廖们构的主站设备,通过透信介质或数据传输网络构成系统。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当前电力系统中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之一。

常见的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有:监视控制和数据收集系统(SC A D A )、能量管理系统(EM S)、配电管理系统【D M S)、电毹量计量系统(M et er ni gSyst em )等。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最初是70年代基于专用计算机和专用操作系统的SC A D A 系统,然后是80年代基于通用计算机的EM S 系统,进而发展到90年代基于R I SC ,U N I X 的开放式分布式EM 叩M S 系统(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福建、山东、西北、宁夏、湖北、湖南、安徽等单位引进的SC A D N E M S ,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刺匕电力集团公司合作开发的C C 一2000系统,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开发的R D 一800系统、O P EN 一2000系统、S D 一6000系统等),第三代系统已发展了十几年。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分析 陈超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分析    陈超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分析陈超摘要:电力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较为明显,同时也是社会各行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并且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也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伴随着国家电网的逐渐壮大和发展,相关的电力工业发展较为迅猛,电网调度工作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靠性;措施1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情况的基本简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指的是各个电网调度主网站系统同各个分网站系统之间的协调和连接工作。

主站系统和远方厂站与连接主站、厂站数据通讯网组合成的系统,它需要运用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电子技术、数据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

电网工作的核心是电网调度系统,这也是确保整个电网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是规避大面积停电和电力事故现象发生的重要条件。

而且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也能够在电力事故时候较好的控制局面,快速的恢复系统。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装备以及继电保护工作系统,可以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若想进一步提升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凭借这两方面的因素远远不够。

这是因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相关的装备以及继电保护工作的设备,需要利用局部信息,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各种系统故障现象,不能够直接利用全局的控制信息来对运行中的问题进行检测和处理,因此必须重视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2 现有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2.1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端主要包括前置机柜、前置机、数据服务器、报表服务器、WEB服务器浏览、报告工作站、维护工作站、人机会话工作站等。

数据服务模块:承担历史数据的服务器,数据存储和实时数据服务功能,提供实时或历史数据查询。

事务服务模块:注意事项服务器模块可以在主系统中的服务器上运行,一般启动两个一主一辅。

点击开始监测,可以打开事项监控模块,分为实时监控和历史事件中重要的两部分查询。

实时监控项目可以显示实时报警当天事项。

报表服务模块:该报告可分为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

简述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简述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指用于对电网进行实时监视、运行控制和故障处理的一套系统。

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电网数据采集系统电网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底层基础,它负责采集和传输电网的各类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电网的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实时状态信息,以及设备的运行参数、故障信息等。

数据采集系统通常由远程终端单元(RTU)和传输网络组成,RTU负责在现场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而传输网络则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上级系统中进行处理。

2. 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对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进行监视、分析和决策。

主站系统通常由计算机、数据库、通信设备等组成,它可以对整个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主站系统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辅助系统的接口,进行故障处理、预测分析、计划调度等工作。

3. 运行控制与保护系统运行控制与保护系统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控制和保护。

运行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电网的实时数据,进行自动化的设备控制操作,调整电网的运行状态,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保护系统负责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对故障进行快速的检测和隔离,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4. 调度自动化辅助系统除了上述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外,调度自动化系统还包括一些辅助系统,用于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

这些辅助系统包括电网模拟仿真系统、故障录波分析系统、远程通信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提供支持,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多个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部分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视、运行控制和故障处理等工作。

这些系统的良好运行,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组成是电力系统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们继续深入了解这些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发挥作用,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
1.背景和目的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是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

其目的是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特制定以下规范。

2.功能要求
2.1远程实时监测功能
2.2电网状态评估功能
2.3电网故障诊断功能
2.4调度控制功能
2.5数据分析与统计功能
3.系统要求
3.1可靠性要求
3.2响应速度要求
3.3用户友好性要求
3.4系统扩展性要求
4.规范要求
4.1技术标准要求
4.2数据安全要求
4.3维护与更新要求
综上所述,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是确保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参考,通过规范的要求,能够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和安全供电提供有力支持。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

浅析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未来需求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电网调度系统应用现状 ems新技术前言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技术的发展,电网调度系统涌现了大量应用新技术,其中包括国际流行的corba中间件平台技术、公用信息模块(cim)技术、可视化技术、电力市场交易与安全分析一体化的技术、internet信息服务技术等。

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应满足国际标准,兼具开发性与扩展性,并符合未来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生产和经济调度的需求。

1技术背景能量管理系统(ems)是一套为电力系统控制中心提供数据采集、监视、控制和优化,以及为电力市场提供交易计划安全分析服务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总称,它包括为上层电力应用提供服务的支撑软件平台和为发电和输电设备安全监视和控制、经济运行提供支持的电力应用软件,其目的是用最小成本保证电网的供电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internet技术以及软件标准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作为电力生产、输送、分配、消费一体化监视、控制的系统,其更高的开放性、可移植性、可扩展性以及可靠性要求有了技术上的保证。

此外,在电力系统内部,随着电力系统新技术的发展和以安全为主的一体化经营的电力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过程,逐步走向以安全和经济为同等目标的开放电力市场的要求,第四代基于internet技术、面向对象技术、通信中间件和数据库中间件技术、internet技术的考虑能量管理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需求的ems/tmr/tms一体化平台建设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

2 电力企业应用系统互连现状电力企业应用系统互连、数据共享、软件互操作是开放性系统发展和建设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力企业自动化需求的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自动化系统产品的不断更新和换代,目前的电力企业自动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大多数电力企业或多或少的配备或正在建设以下实时或非实时系统(r/nr),如ems 系统(r/nr)、tmr系统(r/nr)、tms系统(r/nr)、dms系统(r/nr)、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nr)、am/fm/gis系统(nr)、mis系统(nr)等,这些系统分别承担着电力企业的输配电网运行和控制、维护、管理、规划、用户服务、计划编制等任务,根据建设的时间和服务的领域不同,目前这些系统具有以下共同的异构特征:图1 电力企业自动化应用系统互连现状1)多种计算机硬件平台,包括sun、compaq、ibm、hp等公司的unix服务器、unix工作站和一系列的pc机等;2)多种操作系统平台,包括solaris unix、tru64 unix、aix unix、nt、linux等;3)多种商用数据库平台,包括oracle、sybase、db2、informix、sql server等;4)多种构件技术,包括公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技术、分布式公用对象管理(dcom)技术、企业javabean(ejb)技术;5)大型主机模式、客户/服务器(c/s)模式、web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6)多种开发语言,如c、c++、java、powerbuilder等。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对调度自动化的认识及其基本框架的设计一、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作用: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综合自动化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近几年来,综合自动化已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电力工业各部门的注意和重视,并成为当前我国电力工业推行技术进步的重点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1、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系统的发展,对变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要求越来越高,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可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减少基建投资,并为推广变电站无人值班提供了手段;2、随着电网复杂程度的增加,各级调度中心要求更多的信息,以便及时掌握电网及变电站的运行情况;3、为提高变电站的可控性,要求采用更多的远方集中控制、集中操作和反事故措施等;4、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可改变传统的二次设备模式,实现信息共享,简化系统,减少电缆,减少占地面积;5、对变电站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完全可以满足以上要求,因此,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那么,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关系是什么呢综合自动化是相对于整个变电站的二次设备来说的,包括各种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自动重合闸装置、低频自动减负荷装置、备用电源自投装置、以及远动装置等,它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它集保护、测量、控制、调节、通信、调度于一体;相对而言,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综合自动化的一部分,它只包括远动装置和调度主站系统,是用来监控整个电网运行状态的;为使调度人员统观全局,运筹全网,有效地指挥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已成为调度现代电网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电网安全运行状态实现监控电网正常运行时,通过调度人员监视和控制电网的周波、电压、潮流、负荷与出力;主设备的位置状况及水、热能等方面的工况指标,使之符合规定,保证电能质量和用户计划用电、用水和用汽的要求;2、对电网运行实现经济调度在对电网实现安全监控的基础上,通过调度自动化的手段实现电网的经济调度,以达到降低损耗、节省能源,多发电、多供电的目的;3、对电网运行实现安全分析和事故处理导致电网发生故障或异常运行的因素非常复杂,且过程十分迅速,如不能及时预测、判断或处理不当,不但可能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甚至会使电网瓦解崩溃,造成大面积停电,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损失;为此,必须增强调度自动化手段,实现电网运行的安全分析,提供事故处理对策和相应的监控手段,防止事故发生以便及时处理事故,避免或减少事故造成的重大损失;二、调度自动化的基本内容:现代电网调度自动化所设计的内容范围很广,其基本内容如下:1、运行监视调度中心为了掌握电网正常运行工况、异常及事故状态,为了安全、经济调度和控制提供依据,必须对电网实现以保证安全运行为中心的运行监视,所以称为安全监视;按部颁有关法规、规程的要求和调度的需求,主要内容为:网调、省调要监视电网的频率、电压、潮流、发电与负荷容量、电量、水情河水位等参数;监视断路器、隔离开关、带负荷调压变压器调压分接头以及发电机组等设备的自动调节装置的工作位置状态,主要保护河岸全自动装置的动作状态等信息;地、县调和集控站运行监视的内容相对少一些,但对于大型的地调,所需的信息量仍然较多;运行监视的内容通过屏幕显示、动态调度模拟屏、打印、拷贝、记录及绘图等多种手段完成;2、经济调度电网经济调度的任务是在满足运行安全和供电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合理地利用现有能源和设备,以最少的燃料消耗或费用、成本,保证安全发供电;因此,网调和省调要在按规定保证电网的频率和电压质量的前提下,使发电煤耗、水耗及网损最小,即发电成本最低,同时又能保证一定的备用容量,因而网调和省调要进行负荷预测,实现经济负荷与最佳负荷分配,制定发电机华语负荷曲线提供依据;实现水库经济调度与最优潮流分配,为在最佳水能水量综合利用的条件下,使水耗与网损最小;对于地调,则以实现负荷管理及其经济分配为基本内容,还要定时进行电压水平和无功功率分配的优化运算,用以提高电压质量、降低网损,在尖峰负荷时要平衡馈线负荷以降低线损,在有条件的地区电网内,还要实现降压变压器的经济运行,以实现小型梯级水电厂的经济运行等内容;经济调度的各种内容,需要同运行监视、自动控制、安全分析密切结合才能付诸实施;3、安全分析进行安全分析是对电网在正常和异常运行的状态进行分析及对事故发生前的状态预测和事故发生后的状态分析,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内容;当电网发生事故后,在实现事故顺序记录、事故追忆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跟踪事故的发展、参数的变化,保护和自动装置及断路器的动作情况,从而提出事故处理的对策,以达到缩短事故处理时间,防止事故扩大的目的;在地区电网发生事故时,还可以通过对配电网的故障分析和实现在线预操作,及时处理事故,改善地区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此外,通过调度员的培训模拟,进行事故预想与事故演习,有效地提高调度人员运用调度自动化系统处理事故的临战能力;4、自动控制电网调度自动控制是在运行监视的基础上,对电网的安全与经济运行实施调节或控制;控制信号自上而下发送给厂、所或下级调度;这类控制范围很广,但主要是对断路器及其它发送发变电设备,例如,发电机、调相机、带负荷调压变压器、电力补偿设备等,通过调度人员实现遥控、遥调或自动实现相应的闭环控制或调节;上述电网调度自动化基本内容是紧密相关的,不论哪一级调度中心都必须以实现电网的全面运行监视为前提,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积极充实完善,以达到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的目的;三、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与安全监控SCADA它主要包括:通过远动系统实现数据采集;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数据处理与存储;通过人机联系系统中的屏幕显示CRT与动态调度模拟屏,对电网的运行工况实现在线监视,并具有打印制表、越限报警、模拟量记录、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画面拷贝、系统自检及远动通道质量监测功能;在实现监视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远动与人机联系系统,对断路器、发电机组与调相机组、带负荷调压变压器、补偿设施等实现遥控与遥调,以及发送时钟等指令;2、自动发电控制AGC和经济调度控制EDC它们是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实现闭环控制的重要功能;在对电网频率调整的同时,实现经济调度控制,直接控制到各调频电厂,并计入线损修正,实现对互联电网联络线净功率频率偏移控制;对于非调频厂,则按日负荷曲线运行;对于有条件的电厂还应实现自动电压和无功功率控制AVC;3、安全分析与对策SA在实现网络结构分析和状态估计的条件下进行的实时潮流计算和安全状态分析;四、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由调度主站调度中心、厂站端、通信三大部分组成,但按其功能可分为:1、数据与信息的采集系统:前置机、远动终端、调制解调器、变送器;2、数据与信息的处理系统:主控计算机、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信道接口;3、数据与信息的传输系统:主站与厂站通信:有线、载波、光纤、短波、微波及卫星地面站;主站与主站通信:有线、光纤、微波及卫星地面站;4、人机联系系统:彩色屏幕显示器、打印机、拷贝机、记录仪表、绘图机、调度模拟屏、调度台;5、监控对象的相关系统:发电机组的成组自动操作与功率自动调节装置、机炉协调控制器、带负荷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电压与电流互感器、断路器的控制与信号回路、继电保护与按全自动装置的出口信号回路;6、不停电电源系统:交—直流整流器、直—交流逆变器、配套的直流蓄电池组;7、安全环保系统:防雷与接地、防火与灭火、防电磁干扰与防静电干扰、防噪声与防震、空调与净化、防盗与防鼠;五、调度自动化系统结构及组成:1. 主/备前置通讯机通讯前置机负责数据采集、规约解释、数据处理以及接收并处理系统的控制命令;2. 主/备服务器服务器存放整个系统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及应用数据,为主/备前置通讯机、调度员工作站、后台工作站提供数据库服务,充当应用服务器;服务器另外对各工作站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管理计算机网络设备和SCADA系统终端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投影仪等,监控系统的任务进程,提供事件/事故报警,监视网络通讯等;3. WEB浏览服务器本系统中配置WEB服务器提供WEB主页实时画面公布;这种方式使得网上的工作站无需任何专用程序支持,使用Windows内置的IE浏览器即可浏览实时数据;4. 系统时钟同步GPS接收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时间作为系统的标准时间和系统频率,完成系统的时钟统一;网络系统内时钟同步:GPS时钟通过主备数采机接入SCADA系统;系统以数采机时钟为标准时钟,采用系统提供的校时功能完成网络各节点间的时钟同步;数采机支持识别GPS 时钟故障,防止误接收,并能产生报警;与RTU时钟同步:通过数采机与RTU通讯的方式校时,完成主站系统与RTU时钟同步;5. Nport通讯服务器Nport Server又称多串口网络通讯服务器,支持TCP/IP协议,可直接挂接在网络上,相当于网络组中的一员,便于主/备前置机的切换;它完全替代了以往的通道控制板和串行通道板;并且,该设备支持多种编程语言,操作及其简便;基本框架(1)网络形式多种多样,如EtherNet、FDDI 或ATM 等都可使用; 2单网、双网、低速网、高速网可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系统支持灵活的网络配置,可以是单低速网、单高速网,可以是低速和高速双网混用,也可以是双高速网; 3采取网络冗余热备份;系统正常运行时,两个网络上都传输有用数据,并且两个网络上的数据流量保持动态平衡;当一个网络工作不正常时,系统将自动地通过另一网络传输所有数据;当故障网络恢复正常时,双网络将自动恢复到流量的动态平衡状态;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此系统的网络切换实际上是网络传输功能的弹性伸缩,网络本身对系统是透明的,双网络并无主、备之分; 4支持标准的网络接口,可以方便地与其它系统如MIS 等进行互联; 5易于与上级或下级调度组成广域网,进行网络数据交换,支持远程调试;在数据库连接技术方面,SCADA 系统也采取相关措施,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支持组态地将系统实时数据库按用户指定的周期或事件产生触发刷新用户指定的外部实时数据库; 2支持直接读写指定数据库记录的字段数据,并具备将该数据与该系统组态定义的变量对应连接的能力,这使得该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库与其它任何支持数据访问的应用程序实时交换信息; 3通过标准SQL 语句完成外部数据库的一般维护操作,如建表、删除表、插入、修改和删除记录; 4通过后台 API 的方式,将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常用的数据库查询工作打包,用户无需编写有关SQL 语句,只要简单地提供符合常规应用习惯的参数即可完成复杂的历史数据库查询和浏览工作;4. 系统性能指标提升措施 1系统采取冗余容错结构:双网络、双服务器、双前置机及双通道的冗余容错模型系统实现双网络容错是真正的热备用,双网络正常运行时,主、备网络同时都传送有用系统数据,双网络上的数据流量保持动态的平衡; 系统采取双服务器方式,当系统配置了主备服务器后,每个客户端同时与两个服务器连接,并向两个服务器发送信息,服务器控制程序自动检测客户端与服务器的连接模式,以确保唯一的数据转发,或将有关信息转发到感兴趣的客户端;同时客户端也自动检测服务器的状态; 系统采取双前置机方式:①基于485 总线方式的双机切换;②基于NportServer 的双机切换;③用户自定义方式的双机切换; 系统采取双通道方式:①系统采取以通道的方式与RTU 等采集设备进行连接;②系统支持自动主备通道切换,不支持手动切换,并且是采用冷备用原理;当主通道在传输数据时,备用通道不采集数据;当系统检测到主通道连接出现故障或者误码率过高,则自动启动备用通道采集数据,并将停止主通道的采集,此时主通道的地位转变为备用通道,原备用通道变为主通道不能重新接管数据的采集工作,除非当前的主通道出现故障; 2系统采取的网络通讯结构①采用点对点通讯模型主动传输系统改变的实时数据;网络环境下,实时数据库数据项的改变有以下三种可能:从通道采集数据改变实时数据库;运行后台语言实时数据库;从网络其它节点传递来改变实时数据库; ②采用客户/服务器查询方式,在网络中传递历史数据和进行实时数据库状态恢复; 系统对历史数据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如对SOE 的查询、对历史曲线的查询等操作中,一般是用户提交查询条件,由系统将有关查询条件变为连接的历史数据库能够接受的标准或非标准SQL 语句,提交给数据库服务器,从历史数据库中查询得到满足有关条件的查询结果集,数据库服务器将该结果集通过网络传递给查询的计算机,计算机运行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查询结果,将它转变为用户容易理解的方式,如曲线、报表等显示出来; 系统利用网络协议实现方便的容错系统模型,在该模型中,运行系统采用总线方式或通过专门的切换装置与连接的RTU 或其它智能数据采集设备连接,当主系统出现故障或通道出现故障时,备用系统将自动或手动获得控制权,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如下图所示: 3实现网络构架的有效扩充①架设远程工作站正常情况下所有计算机都是通过各自所配置的10—100M 网卡连至集线器上,传输媒质选择的是8 芯双绞线,这样的组网如果在两座比较分散的建筑物之间线距 1.5km 以上,则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准确度、保密能力都会大为下降,对准确度、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工作站来讲,也就是说必须架设能满足的远程工作站,以解决距离服务器较远部门和系统的连网问题; ②架设移动工作站移动工作站的性质和远程工作有相似之处,而且有可移动性,其架设更有必要性;系统的原始数据、通道及远端接口都进行定期测试,传统的测试方法是部分人员在现场测量数据、计算结果,后台人员电话核对显示值和测试值,这样在准确性、及时性方面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携带移动工作站至现场,在测试时由移动站向后台服务器请求数据与所测数据核对,准确度可得到较好的保障,其灵活性、实时性也非人眼可比;从移动站直接观测后台数据的同时,可以通过RTU 的RS—232 接口观察输出数据,并能直接进行遥控、遥测实验; 管理人员外出时,如果携带移动工作站,只要拨号和中心站连接,就可以方便的查看电网信息,了解系统情况; ③实现远程维护在传统情况下,当客户的软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时,通常需要厂家技术人员到现场维护,这种维护方式实时性差、效率低,还会造成用户停机过长,可能造成很大损失;计算机远程维护系统通过传输媒质和中心站连接,技术人员从自己的维护工作站对自动化系统的故障点进行分析判断,实现异地在线调试、修改和升级;同时还能进行目录查看、文件图像传输、实时语言对话;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大作业电子信息学院电气01班马芳芳。

关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关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关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探讨摘要:描述了目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分析了调度自动化系统随着国际标准完善,智能电网的建设、新技术的出现以及需求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规律,指出新形式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拥有着更多的机遇,需有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运行软件技术0引言调度自动化系统将沿着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从离线研究到在线研究、从局部控制到全局控制、从开环运行到闭环运行、从集中管理到分层管理,从计划调度到市场调度以及从分立模式到集成模式的总体趋势向前推进。

新形势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有更大的发展。

1 组件技术模块化和分布式是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但传统系统的模块化没有落到实处,不同模块耦合的较紧,模块的重用性不高,分布式还局限于功能的分布,而非一种分布式结构。

iec61970标准系列推动了组件技术在调度自动化系统模块化和分布化设计中的运用。

应用软件接口标准化的前提是对应用软件模块按合理的粒度进行划分和封装,整个系统由若干透明访问接口的组件模块组成,这些模块的职能是分工的,部署一个网络系统的机器上,需要一个组件执行环境来保证各个模块的数据交换和协调运行。

因此,组件技术是当前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

组件技术在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施包括软件的组件化和组件执行环境2个方面。

软件的组件化是指根据corba或dcom等某个组件规范按合理的粒度进行软件封装。

组件执行环境是指corba等中间件,提供一套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管理环境。

目前计算机软件业主要流行corba、ejb、dcom和webservices这4种组件模型。

corba是omg组织制定的一套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规范,称为组件技术对于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意义在于:1)是iec 61970标准实施的基础。

2)提供了一种真正的分布式体系结构。

3)从平台层解决了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

2面向对象技术实时数据库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

阐述电力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

阐述电力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

阐述电力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摘要:文章主要对电力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概述、电力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功能扩展、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未来发展动向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网调度;1电力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概述1.1我国电力系统情况的简介我国电力系统是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相应的增长,逐步形成以大型发电厂和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为骨架的各大区、省级和地区的电力系统。

目前,全国电网已经基本上形成了500 kv和330 kv的骨干网架。

1987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跃上了1亿kw的台阶;从1978年起到1999年,我国装机容量平均每年增加近10gw,1997年年底全国装机容量达到了254gw的水平,年发电量也超过了1100twh,成功地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

自1981年中国的第一条500kv输电线路投入运行以来,500kv的线路已逐步成为各大电力系统的骨架和跨省跨地区的联络线。

1.2国内电力系统调度机构的设置情况我国电力调度机构按五级设置,即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国调)、大区电网调度中心(网调)、省电力调度中心(省调)、地区电力调度(地调)和县电力调度(县调)。

各级调度间实现分层控制、信息逐级传送,实现计算机数据通信,在主干线并已基本形成了网络;按照电力系统“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调度有其明确的管理范围及主要职责。

1.3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内容电网调度自动化是早期的电力系统远动及通信系统在引入计算机以后扩充功能而形成的一套辅助调度人员工作的自动化系统,是以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scada)为基础,包括自动发电控制(agc)和经济调度运行(edc)、电网静态安全分析(sa)、调度员培训仿真(dts)以及配电网自动化(da)等几部分在内的能量管理系统(ems)。

它收集、处理电网运行实时信息,通过人机联系把电网运行状况集中而有选择地显示出来进行监控,并完成经济调度和安全分析等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1.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规划*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1 现状与需求 * .2 设计原则 * .3 规划目标及依据 * .4 设计内容 * 第三章 主干网架构 * .1 电力通信特点 * .2 通道方案设计 * 第四章 主站系统 * .1 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规划 * .2 变电所端的规划 * .3 调度自动化系统计划费用 * 附录1.选择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需要考虑的问题 * 附录2.交流采样RTU与直流采样RTU性能的比较 *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规划 引言

近几年,无人值班变电所在国内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对提高供电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按现代企业的要求实现科学管理;对提高电网和 变电所的安全运行水平;对降低变电所的建设成本,都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现代化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度管理的发展方向。根据省局和国调中心的有关文件精神,县级调度自动化工作应把变电所无人值班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

电力部(原能源部)对县级调度自动化工作非常重视,曾先后几次发文对县调自动化的技术规范做了规定和要求(请参阅部颁有关文件);在当时,这些技术规范是先进的、科学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通讯技术近几年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供电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生产自动化管理的观念已有革命性的变化,原有的技术规范已暴露出其明显的不合理性和局限性。

建立供电企业计算机管理网络已是大势所趋,硬件条件也已基本形成。用电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已在许多县级供电局投入使用,MIS系统和EMS系统等也已提上议事日程,并已有成熟的产品出现。那么,如何看待和处理各计算机子系统尤其是调度自动化系统与企业管理网之间的关系,作出一个全面、完整、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企业管理网的基础,起着核心重要的作用。因为调度自动化系统所采集的数据是供电企业生产和用电管理的基础数据;建立一个通信网络,周期长、耗资巨大,不可能重复建设,所以为调度自动化系统所建立的通信网必将是企业计算机管理网的通信骨干网。我们必须全面、整体地考虑这些问题,利用最新科学技术,制定最佳方案,在不增加很大投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并且为逐步实现一个性能完善、功能强大的企业管理网提供技术上的保证。

在调度自动化系统向实用化迈进的过程中,新生事物不断出现,MIS系统和EMS系统又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如何看待和处理SCADA系统与MIS系统、EMS系统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对原已通过实用化验收的调度自动化系统提出了一个挑战,同时对那些正在考虑建设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单位提供了一个机遇,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充分考虑MIS系统、EMS系统对调度自动化系统及通道的要求,在系统规划、通道规划、功能配置上可以更全面,起点更高,从而少走弯路,加速发展。

本规划设计方案全面分析了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在企业计算机管理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考虑了MIS系统、EMS系统等对调度自动化系统极其通道的要求和影响,系统规划设计在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一步到位的基础上,力求将整个电力企业的计算机都纳入整个企业网中,实现统一规划、分块工作、异地互联、整体管理,并为将来的应用扩展和系统的升级预留接口。 需求分析

随着瑞安市电网的不断发展和结构日益复杂,调度自动化已成为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电力市场运转,确保瑞安市供电局电力调度满足本市的需要,进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

现状与需求 瑞安市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的中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较为发达。在温州地区,瑞安市的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用电量和用电负荷也都名列前茅。但是瑞安市地形复杂,人口分布及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东部平原地区,人口密集,经济较为发达,而在西部丘陵地区,人口较少,经济较为落后,所以电网和供电量在瑞安市整个区域内亦很不平衡。

到1997年12月底止,瑞安市电网共有35KV及以上变电所14座,主变19 台,总容量400 MVA。其中220KV变电所1座,主变1台,容量为150 MVA;110KV变电所3座,主变4台,容量为110 MVA;35KV变电所10座,主变14台,容量为140 MVA。

瑞安市电网的远动建设目前才刚起步,已有几个变电所进行了调度自动化的继电保护二次部分改造工作;通道建设还未展开,基本上为载波通道;市供电局调度大楼已经建成,调度工作目前依靠电话及手动模拟屏进行。

为了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瑞安市电网在今后几年将有更快的发展。随着用电量的迅速增长,电网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数据信息大量增加,原有的调度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电网发展的形势,迫切需要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

瑞安市供电局很早就应用了计算机系统,例如:用电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质管理系统、劳资人事和教育系统等,目前拟建成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录音系统、故障查询处理系统等。但是一方面由于先前各个应用系统投产时间不一,采用的软件平台、硬件平台和网络结构各不相同,另一方面随着管理内容及业务的迅猛发展与新业务的增多,因此现有的调度通信网络通道需通过扩充以适应需求,主要表现在:

1. 由于各应用系统是各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需求组建的,因而各种信息既有大量的冗余,又有相互冲突。同时由于各系统的开发单位不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信息的规范化程度低,各部门信息无法共享,交互操作的难度很大,无法统一管理。 1. 各系统、各工作终端有自己的传输专线,传输速率不等,速率低且安全性、可靠性差,不利于统一管理,随着工作终端的增多,此问题将日益突出。

1. 由于引进应用系统时没有统一规划,各应用系统又是针对本专业开发,因此存在多种机型,多种操作系统,多种协议,网络异构等情况。所以很难实现资源共享、系统互访、统一管理,对于后期的开发难度很大,这将影响企业办公自动化的实现。 2. 由于大部分系统没有实现客户/服务器模式。因此系统远程互访时,需要较大的带宽。

由于现有应用系统存在上述缺陷,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所有应用系统进行更换,因此必须对目前的现状和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制定出全局网络的规划,既能满足发展,又要容纳现有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1. 以电网调度系统良好运行为前提,在现有调度通信网络基础上,兼顾目前已有的各应用系统,使几个应用系统不作大规模修改,各系统应能平滑地过渡到整个调度企业网中 2. 提供各种灵活多变的连网方式,系统要有一定的可扩充性和可扩展性 3. 提供高速平台与足够的带宽,为将来的OA系统、视频会议、Internet/Intranet等系统提供一条可靠、健壮的“信息高速公路” 4. 必须对整个企业网进行有效的集中的资源管理和网络管理

设计原则

在本系统设计中采用以下原则: 实用性:从保护用户原用的设备投资和能够完全满足现实需求的角度出发,充分集成现有的各种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使建设的系统适用、安全、可靠且易管理、维护和扩展,具有最高的性价比。

开放性:构造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是当前世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潮流,因此我们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中采用的规范、设备与厂商无关,具有较强的兼容性,便于与外界异种机平滑互联。

先进性:当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方向把握不准则可能导致在很短的时间内技术落伍,从而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在坚持实用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国际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设备,适合未来的发展,做到一次规划长期受益。

可扩充性: 所选择的联网方案及设备要能适应网络规划的不断扩大的要求,以便于将来设备的扩充;要能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平稳地向未来新技术过渡。 可靠性:系统设计除采用信誉好,质量高的设备外,还采用一系列容错、冗余技术、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安全性: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网络用户级的安全性;二、数据传输级的安全性。网络用户级的安全性应在网络的操作系统中予考虑,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则必须在网络传输时解决。

规划目标及依据 正如上面所讲,在规划时不能以孤立的眼光看待调度自动化系统,应充分考虑它与MIS系统、EMS系统等之间的关系。并且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一项涉及继电保护、远动、通讯、工业控制和计算机软硬件等学科的系统工程,是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是减员增效的有力措施之一;调度自动化系统所引起的在管理方式上的改进,将会影响供电企业绝大多数部门的管理工作。做好调度自动化系统及企业网的规划设计工作,是最终可靠、经济、全面地实现调度自动化功能和企业网的根本保证。

根据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要求,结合瑞安局的实际情况,我们本着规划工作要求全面、系统,具体实施宜采用分期、逐步完善的原则,制定了如下工作目标:

1·所有变电所按照无人值班变电所的要求进行设计、改造,实现四遥功能。即使由于通道原因实现四遥功能暂时有困难的变电所(比如实现光纤、电缆及无线通信等通道有困难,而邮局又暂时不能提供数据服务接口的变电所),也要求二次的四遥功能一步到位,以节省投资,加快变电所无人值班工作的进行。

2·局调度自动化系统按部颁文件要求采用双通道,主通道力求以通讯容量大、频带宽的光纤技术实现,预留无人值班变电所图象、安防及环境监控系统的通信接口,并能为供电局与供电所、变电所之间实现完整的企业计算机管理网络提供性能卓越的骨干通信网;应绝对禁止电力通信网的重复建设工作,避免重大经济损失。在地理条件合适的地方,采用光纤环网方式;在光纤、无线通信等方式暂时难以实现的变电所,采用邮局提供的数据服务接口作为主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