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涂膜的性能评价
光固化涂料的性能测试及其评价

光固化涂料的性能测试及其评价随着各种新型涂料的研发和生产,光固化涂料正在逐步获得工业界的重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此类涂料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高强度等优点,深受用户的喜爱。
然而,为确保涂料的品质和性能,光固化涂料的性能测试和评价也显得非常重要。
光固化涂料包括紫外线固化涂料、电子束固化涂料等多种类型,其性能测试内容也不尽相同。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光固化涂料性能测试与评价方法。
1.硬度测试硬度是光固化涂料的重要性能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涂料的耐磨性和耐刮性等方面。
硬度测试通常采用铅笔硬度试验和划格试验两种方法。
铅笔硬度试验指用规定硬度的铅笔在涂膜表面进行“刮划”操作,根据刮划效果来判断其硬度等级。
划格试验则是采用一定的载荷和划痕工具,在涂膜表面制造划痕,检测划痕的情况来判断其硬度等级。
2.耐化学性测试在工业生产和实际使用中,光固化涂料往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如酸、碱、油脂、橡胶等。
因此,耐化学性也成为了其重要性能之一。
耐化学性测试主要是通过各种化学试剂来进行,如酸碱试剂、溶剂试剂等。
通过将试剂涂抹在涂层表面或浸泡在试剂中一定时间后,检查其表面变化,如变色、破裂、起泡等情况,来判断其耐化学性能。
3.黏着力测试黏着力是光固化涂料的重要物理性能之一,指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情况。
黏着力好的涂料可以保证其良好的附着性和耐久性。
黏着力测试采用的方法有了铅圈法、剥离法等。
铅圈法是在涂膜表面粘贴一特定大小的圆形铅贴,测量在该贴片下剥离涂层所承受的最大力值,进而判断其黏着力等级。
剥离法则是通过切割涂膜形成一个“十”字型划痕,在该划痕处拒撑一刀口,从而揭去一部分涂层,观察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情况,进而判断其黏着力等级。
4.光稳定性测试光稳定性是指光固化涂料在日光、人造光源、紫外线等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耐受性能。
在日常生产和实际运用中,光固化涂料往往需要长期面对各种光照环境,如长时间的户外曝晒、车间内人造光源的照射等。
涂料的性能指标和规范

涂料的性能指标和规范涂料是建筑、汽车、船舶、家具等众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它能够保护物体的表面,美化物体的外观,防止其氧化或腐蚀,延长使用寿命。
因此,对涂料的性能指标和规范的了解对于各行各业都至关重要。
一、涂料的性能指标1.光泽度:涂料表面的亮度和反射度称为光泽度。
光泽度是涂料美学外观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能反映出涂膜的质量和光洁度。
光泽度通常通过测量涂膜表面反射光线的强度来进行评价。
2.固含量:涂料的固含量是指涂料中固体的总含量。
它是涂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涂层的干燥时间、硬度、附着力以及耐久性等方面都有着直接影响。
通常来讲,固含量越高,涂层的性能也越优越。
3.耐磨性:此指涂层表面对化学物质或机械物理作用因素的抵抗能力。
耐磨性能是建筑、家具、汽车等领域中设计和使用产品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4.耐候性:此指涂层表面持续抵抗自然及人工存在的外界作用因素的程度,包括如紫外线、潮湿和高温等因素。
在选择涂料作为保护和装饰功能时,耐候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耐候性能可以确保涂层表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致褪色、失效或退色。
5.硬度:此指涂层表面对物理划痕的抵抗程度。
涂膜硬度是涂层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涂料的规范1.涂料和溶剂选择要慎重:涂料和溶剂的选择应当以工程的具体情况为主要考虑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非适当的涂料和溶剂选择可能会导致涂层不良。
2.涂料施工前必须彻底准备表面:在涂层的处理过程中,表面的准备将会影响到整个涂装系统的性能以及涂层附着力的质量。
3.应该选择真正适合工程需要的涂层:工程中谨慎选择、正确应用适当的涂料是确保涂覆效果达到最佳的关键,从而才能达到预期的涂装性能。
4.选择正确的涂装系统:完善的涂装系统应该具备高品质的涂料、适当的涂装条件、正确的涂装程序以及合适的保护系统和验收标准等。
5.在涂层施工中要遵用均匀厚度:涂层施工时避免出现不厚的涂层、或者浪涂层、滴流或逆流现象等情况。
涂料和涂膜的检验、分析及评价

塑 料 用涂 料
2 1 0 1 5 嵌 段 共 聚 物 及 其 对 聚 烯 烃 和 丙 烯 酸 聚 合 物 附 0041 着 力 好 的 涂 料 组 合 物 :J 2 0 — 5 5 [ P 09 2 64 7 日本 专 利 公 开 ]目 /
本 : Mtu ih a o C . t . o a T tu a.2 0 . isbsi y n o,L d( d, es y ) 0 9 R N ~
m o/ 聚合 不饱 和 C: ml g可 C双 键 且 分 散 于 A中 的化 合 物 ,
其特征在于 BA E的 比为 15 。一种水性组合物含丙烯 /R . ~6
酸一 丙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酸 丁 酯 一 甲基 丙 烯 酸 丁 酯 一甲基 丙 烯 酸 2 羟 乙酯 一 一
I— rnx M 5 0 A o i 3 0共聚物 N H和三 乙胺盐( 11 m l 含 .0 m o/ g
用该组合物作单层涂层涂覆天线图 ,该涂层厚度 的最小不 规度 <01 . B . ~O3d 。
2 10 14 一 种 防 电 磁 辐 射 乳 胶 漆 及 其 制 备 方 法 : 0041
0 .5 5- 0页.J 2 0/ 1 6 (0 80 .0;ICC 8 2 00 一 P0 81 4 92 0 .43 ) P 0 F9 /6 8 具 有好 的附着 力和耐 热水性及 耐磨 性 的题 述组 合物 含 () C O 的丙 烯酸 树 脂 (R ) 溶 液 或 分 散 体 [ A含 O H A E水 含
1 0 4 92 0 .72 ) IC H I 1 3 3 6 (0 80 .2 ; P O Q /8
本发 明涉及的吸收 电磁辐射涂 料可用于天线 装置 ,可 2 1 0 1 7 活化能固化水性树 脂组合物 、其涂料 、固化 004 1 降低 航 空雷 达 能 见度 。 一种 涂 料 组 合物 含 有 羰基 离 子
涂料和涂膜的检验、分析及评价

能的影响[ / 刊] 山丹丹等 馀料工业 .20, 7 ) 1 ~ 一 07 3( . 1 9一 4 7
2 0 0 2 2 涂料 防腐防霉体系的构建及性能测试[ / 0791 刊] 胡
头道底漆含耐热非氟聚物型基料和平均粒径 < m 2
的无机填料粒子的液态组合物 。该液态组合物涂覆于底材
维普资讯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该钢材用涂覆剂是将聚乙烯( ) P 蜡与 E
0 0 簟 湃寮 副 0 i 薹摩 叠
0
一
豳 分析(E ) D A的
一
C tsbrs sc aa tt nA a
3 0[ 69 0美国专利 申请公开 ]日本 :(i, u ig.20 . . / Lu Yqn ) 0 70 一 2
1 .9 页 .U 2 0/V 0 9 (0 50 .2 :IC B 530 一 5 一 S 05P 77 5 20 .81 ) P O D/2 l
(2 — 7 ・) 4 7 3 22
维普资讯
7 0 日本专利公开 ]日本 : hd n o y o,t .Iaa a 6[ / C u e g oC .Ld ( y m , K s
羟烷基酰胺体系动态研究方法 。此外 ,通过 显微 镜观察 K h i 一 0 70 .5一l 页 .2 0/5 0 32 0 .90 ) oe) 2 0 .31 . 3 . 一 052 3 8 (0 50.1: 题述 方法包括 ( 对钢材表面处理 ,b在处理过 的表面 a ) () 洁一块涂覆 了受损的( 当于在室外曝晒 5 ) 相 改性乙烯基树 a 脂组合物( H sa ]xC 3 ,椰子 油改性的醇酸树脂和 含 ot fe M6 0 Ht ]i 4 S的镀 锌钢板 ,涂覆含 S md e E2 — iaod X5 2 ) u iu l l湿 固化组合物() A ,至 5 m,半干 ,罩涂 3 m氯化橡胶面 0 0 漆 ,形成的试板可快干 ,在 2 c 4 h内干燥 ,耐腐蚀 3 c
涂料及涂层的性能检测方法

涂料和涂层的性能测试方法(1)涂料性能的测试。
涂层性能是指涂层的粘度、密度、遮盖力、固体含量、流平性、干燥性。
现将检测方法分述如下。
①涂料黏度的测定液体涂层的粘度是指分子间相互作用阻碍分子间相对运动的能力,即表示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内摩擦力。
涂料最常用的粘度是涂料-4杆黏度计。
主要测试范围为15Os以下的涂料。
将涂料倒入杯中。
测定时,将手指堵住漏斗嘴,涂料倒满时,将手指从漏嘴处移开,并同时开动秒表,所有油漆流出所需的时间(s)即涂料的黏废。
测定温度为(25±1)℃。
作两次测验,其误差不大于2%~3%。
粘度换算表见表6-9。
②涂料密度测定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l756—79。
③涂料的遮盖力测定方法涂层的覆盖能力是将涂层涂覆在物体表面以形成均匀的薄层,使底色不再呈现,所用的最在涂料用量。
用g/m<font size="2">2表示。
测试用黑白格法,即把一块lOO mm×100 mm的黑白板用涂料涂刷后,放在光线下照射,目测,黑白格界限消失,记下使用的油漆量。
涂料的遮盖力R,(g/m<font size="2">2),按式(6—4)计算式中 A——使用的油漆量,g;B——样品和涂层的质量,g:C——涂层面积,m<font size="2">2。
详见国家标准(GBl728—79)关于涂料的遮盖力测定方法:④涂料固体含量的测定法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涂层的固体含量、溶剂挥发,烘干后剩余物质量与原质量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涂料固体含量按式(6—5)计算式中 C<font size="2">1——干燥后的涂层样品质量,g;C——干燥前涂层样品质量,g。
⑤涂料流平性的测定法将涂料刷涂或喷涂于物件表面,经一定的时间后,刷痕消失,形成平滑的表面,这种性能称为流平性。
形成光滑表面所需的时间可用于评估涂层的平滑度(用mm表示)。
第七章_电镀、第八章转化膜

第七章电镀§7.1电镀专业术语一、电镀常识表面处理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处理,中间处理和后处理。
1.前处理:零件在处理之前,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毛刺和油污,有的严重腐蚀,给中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给化学或电化学过程增加额外阻力,有时甚至使零件局部或整个表面不能获得镀层或膜层,还会污染电解液,影响表面处理层的质量。
包括除油、浸蚀,磨光、抛光、滚光、喷砂、局部保护、装挂、加辅助电极等。
2.中间处理:是赋予零件各种预期性能的主要阶段,是表面处理的核心,表面处理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这一阶段的处理。
3.后处理:是对膜层和镀层的辅助处理。
二、电镀过程中的基本术语1.分散能力:在特定条件下,镀液使镀件表面镀层分布更加均匀的能力。
亦称均镀能力。
2.覆盖能力:镀液在特定条件下凹槽或深孔处沉积金属的能力。
亦称深镀能力。
3.整平能力:镀液使镀层的轮廓比底层更加平滑的能力。
亦称微观分散能力。
4.电流密度:单位面积电极上通过的电流强度,通常以A/dm²表示。
5.电流效率:电解时,实际析出(或溶解)物质的质量与理论计算应该析出(或溶解)的质量之比。
6.阴极性镀层:电极电位的代数值比基体金属大的金属镀层。
7.阳极性镀层:电极电位的代数值比基体金属小的金属镀层。
8.阳极泥:在电流作用下阳极溶解后的残留物。
9.沉积速度:单位时间内零件表面沉积出金属的厚度。
10.初次电流分布:在电极极化不存在时,电流在电极表面上的分布。
11.活化:使金属表面钝化状态消失的作用。
12.钝化:在一定环境下使金属表面正常溶解反应受到严重阻碍,并在比较宽的电极电位范围内使金属溶解反应速度降到很低的作用。
13.氢脆:由于浸蚀,除油或电镀等过程中金属或合金吸收氢原子而引起的脆性。
14.基体材料:能在其上沉积金属或形成膜层的材料。
15.辅助阴极:为了消除被镀制件上某些部位由于电力线过于集中而出现的毛刺和烧焦等毛病,在该部位附近另加某种形状的阴极,用以消耗部分电流,这种附加的阴极就是辅助阴极。
涂层和涂覆

涂料:以前通称为“油漆”,但是现在所应用 的许多涂料已远远超出了油漆的范畴。 涂装:涂料的施工称为涂装。 1、涂料技术的进步 (1)把传统涂料进一步改性,使其防护性、工 业性等进一步提高; (2)具有特殊性能的涂料新品种得到开发; (3)无有机溶剂的涂料逐年被开发; (4)新的涂装技术,如静电法、激光硬化、电 子束硬化等新工业被开发。
(2)可溶性颜料 该颜料中用作防锈的颜料以铬酸锌等铬 酸盐颜料为最多。此类颜料与水分一接触, 就会有铬酸银离子溶解出来,靠它的强氧化 作用将金属表面钝化,从而起防蚀作用。 (3)金属粉末颜料 防锈颜料中广泛使用的金属颜料是锌粉。 铝粉也是在防蚀涂装系列中常用的颜料,但 很少当作防锈颜料使用,利用其片状颜料在 涂膜上平行排列的性质,可达到提高涂膜的 屏蔽性能与耐候性能的目的,一般都用于中 间层或面层的涂覆。
2、涂料的性能及特点 (1)对机体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2)用于装饰外观; (3)具有特殊功能的作用; (4)涂料的选材范围广、工业简单、实用性强, 大部分情况下无需昂贵的涂装设备; (5)涂料工业生产流程较简单,工业设备也不 复杂,在同一套设备上可生产多个品种的涂 料; (5)涂料的性能评价包括很多方面。
各种涂装方法及其适用性
涂装方 法 刷涂 方式 使用刷子 适用的涂料 挥发慢、粘度较 高的涂料,如调 合漆、磁漆、沥 青漆 适用范围 作业 效率 设备 特征 投资 最小 一般
一般适用于 低 低级涂装
空气喷 涂
压缩空气雾 挥发性较快的涂 化喷涂 料,各种粘度的 涂料经调整后均 可使用 高压雾化后 挥发性较慢、固 喷涂 体分含量较高的 涂料
可厚涂、弹性好、耐变形、耐药品 性好 耐侯性差,有的需涂底 漆
聚烯烃(聚 乙烯聚丙烯 等) 聚酰胺
涂料和涂膜的检验、分析及评价

一
一
种具有抗流挂性 、可固化且不含甲醛的涂料组合物
用来涂 覆纤维面板和 隔音板 ( 吊顶天花板 ) 如 。该涂料 由 种聚合物 ( 由多元酸与含羟基 的化合物共聚交联制得 )
和 硅 铝 酸钙 粉 末 组成 。 如 , 2 0 例 将 0 、 rt n F , g水 3gT io 1 C 0 25gC 一 维 素 ,75g钠基 膨 润 土 ,3 . g 岭土 、4 0 / H 纤 . 75 高 0
中国 : 富港 电子( 东莞) 有限公司等 ( 黄志豪 ) 2 1 . 52 . . 0 O .3 一 2
一
中国 :上海 涂料有 限公 司上海造 漆厂 ( 斌等 ).2 1 . 李 一 0 2
O .0一C 2 1 105 27 1.(0 . 1.5: P 0 D 30 53 . N 0 0 6 0 62 101 2 ) I CC 9 1 /0 6
体及其导 电双功能聚合物 (i) 、杂化 光活性 有机 一 无机氧 g无 甲醛 的丙烯酸粘接剂 A ust 6 0 3 2 g铝酸钙粉 q ae 0 和 6 末 L I 0混合 ,制得该涂料组合物。采 用两步涂覆工艺将 A O
该组合物涂覆在隔音板的背面 ,显示具 有抗 流挂性 。
2 1 0 0 0 抗 指 纹 涂 料 、具 有 抗 指 纹 涂 层 的 产 品及 其 产 2 1 0 0 5 一种 用于多种底材 的高 附着力涂料及其制 备 0277 0277 品 的 制 备 方 法 :C 1 24 49 3 [ N 6 2A 中国 发 明 专利 申请 公开 ] 0 / 方法和应 用 :C 1 2 4 7 2 6 [ N 7 4 A 中国发 明专利 申请 公开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