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中医眼科学——青光眼(D)

合集下载

青光眼七年制-眼科PPT精品课件

青光眼七年制-眼科PPT精品课件
青光眼分类
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
原发性:闭角性和开角性
闭角性:急性和慢性
先天性青光眼:婴幼儿型、青少 年型、先天型青光眼伴有其他先天 异常。
第二节 青光眼相关基础研究
(一)视神经解剖生理 视神经约含120万轴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
为M细胞和P细胞,前者轴突大,司暗视觉,后 者司色觉及分辨觉。 视乳头分四层:神经纤维层、筛板前层、筛板 层、筛板后层。 (二)视神经病理变化 筛板层的神经轴突、血管和胶原纤维的丧失。
[治疗]
1、临床前期 治疗目的是预防发作,主 张作周边虹膜切除。
2、急性发作期 挽救视功能和保护房角 是主要目的。降低眼压常用促进房水引 流、减少房水生成和高渗脱水联合应用。
3、间歇缓解期 周切或药物
4、慢性进展期 外引流手术
5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早期周切,中晚 期外引流 6、绝对期 尽量避免摘眼球
2、视盘损害,视盘凹陷进行性加深扩大, 盘缘宽窄不一,视盘出血 等。
3、视野缺损 眼压升高、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三大指 标,如其中二项为阳性,诊断可成立。 (五年制教材 )
治疗
目的:保存视功能 治疗方法
1、降低眼压,通过手术或药 物,将眼压降低至不引 起视神经继续损害的安全水平。
2、视神经保护性治疗,即通过改善视神经血液供应 和控制节细胞凋亡保护视神经。
[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与虹膜睫状体炎 及胃肠道疾病鉴别。
2、慢性闭角性青光眼
房角粘连由点到面,小梁网损伤为渐进 式, 眼压逐渐升高。
[临床表现]无明显眼压急剧升高的症状。 杯盘比扩大,视野受损。
[诊断] 1、周边前房浅。2、房角中等狭 窄,不同程度虹膜周边前粘连。3对侧眼 房角狭窄。4、眼压中度升高。5、眼底 可见视杯扩大。

七年制中医眼科学——眼科诊法

七年制中医眼科学——眼科诊法

诊断概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彭耀崧眼科诊法望、闻、问、切四诊在诊察眼病时的具体应用。

其中,以望诊及问诊尤为重要。

●问诊:询问与眼病相关的病史以及自觉症状(包括眼部与全身症状)●望诊:主要是眼部,其次为舌象。

利用现代仪器进行眼部检查,是对望诊与切诊的发展。

●切诊:眼部触诊为主。

一、问诊(一)病史1、问发病时间与起病情况目痛眵泪视觉变化2、问可能引起发病的各种因素情志的变化饮食过用视力或脑力外感眼外伤等。

3、问治疗经过(二)眼部自觉症状1、目痛问:部位眼眶痛(眉棱骨痛)眼睑痛眼球痛球后痛(眼深部痛)部位不明●性质:刺痛(锐痛)——多见于外障胀痛(钝痛)——多见于内障灼热痛●眼痛与头痛的关系:眼痛头痛2、目痒注意瘙痒与季节、气候的关系有无兼症目痒多属风、火或血虚。

3、目眵多属外障,多为热证。

4、泪流泪,多为外障●热泪——风热●冷泪——见于泪道阻塞。

与肝虚有关泪少——见于阴血虚。

5、视力以视力下降为主诉,多为内障眼病或屈光不正。

入暮视物不清——高风内障A、突然的视力急剧下降——暴盲(1)一过性视力障碍(2)血管循环障碍(3)眼部疾患(4)眼外伤(5)非真实性B、进行性视力下降(1)充血性眼病(2)非充血性眼病(3)眼外伤以及炎症的并发症、后遗症(4)遗传性眼病(5)颅脑疾病、颅脑外伤C、视力障碍呈“固定”状态6、问目妄见(视觉异常)视觉异常:眼前暗影、飞蚊症、复视、视物变形……以视觉异常为主诉——内障眼病居多。

(二)问全身症状同中医诊断学二、望诊(一)视功能检查1、中心视力检查测定黄斑中心凹视功能的主要方法●远视力——测定对5米以外视标的识别能力●近视力——测定眼前30cm视标的识别能力。

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正常视力:1.0以上。

(1)远视力检查检查距离:5米。

记录方法:●被检眼能明确指出视标字向,即为该眼的视力。

●如:能准确辨认1.0视标各个字向,该眼视力记录为1.0● 1.0一行的视标有一个不能辨认,该眼记录为1.0—1●能准确辨认0.9视标各个字向,1.0行能辨认两个视标,记录为0.9+2●在5米处不能辨认最大视标时,可缩短检查距离,视力:检查距离/5×0.1●在1米处仍不能辨认最大视标检查者在患者面前出示手指,令患者辨认指数,记录为指数/距离或 F.C/距离●患者对眼前指数不能辨认,检查者在患者眼前晃动手掌,令患者辨别,记录为:手动/距离或H.M/距离●对手动不能辨认者,应进入暗室,测量光感,记录为光感 / 距离(最大检查距离6米)●同时应检查其对各方位光的定位能力,称“光定位”,检查距离1米,分9个方位。

中医眼科学能否预防青光眼发作

中医眼科学能否预防青光眼发作

中医眼科学能否预防青光眼发作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探索青光眼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中,中医眼科学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那么,中医眼科学究竟能否预防青光眼发作呢?中医眼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眼睛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相关,是人体整体的一部分。

青光眼在中医中被归为“青风内障”“绿风内障”等范畴。

其发病机制通常与肝郁气滞、痰湿内阻、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等有关。

从中医的诊断方法来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可以对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例如,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询问其睡眠、饮食、情绪等情况,以及切脉了解气血的盛衰。

对于有青光眼发病风险的人群,中医能够早期发现身体的失衡状态,并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

在预防青光眼发作方面,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调理和养生保健。

首先,中医注重情志调节。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眼部气血运行。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有助于维持眼部的健康。

比如,通过练习太极拳、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来舒缓情绪,减轻压力。

其次,饮食调理也是中医预防青光眼的重要手段。

中医认为,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

对于容易患青光眼的人群,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具有养肝明目、滋补肝肾作用的食物,如枸杞、菊花、猪肝、黑芝麻等。

此外,要注意饮食的均衡,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因为肥胖也是青光眼的一个危险因素。

再者,中医的起居有常观念对于预防青光眼也有重要意义。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气血的恢复和运行。

避免过度用眼,特别是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每隔一段时间要让眼睛休息一下,远眺或者闭目养神。

同时,要注意眼部的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防止感染。

中医的按摩和针灸疗法在预防青光眼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如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等,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

中医眼科学——青光眼(医学荟萃)共56页

中医眼科学——青光眼(医学荟萃)共56页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中医眼科学——青光眼(医学荟萃)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中医眼科常见病青光眼的中医诊疗指南

中医眼科常见病青光眼的中医诊疗指南
中医眼科常见病青光眼的中医诊疗指 南
contents
目录
• 青光眼概述 • 中医对青光眼的认知 • 中医诊疗青光眼的方法 • 青光眼患者的中医护理与调养 • 青光眼的预防与保健
01
青光眼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青光眼是一组以眼压升高为主要 特征的眼部疾病,可导致视神经 损伤和视野缺损。
分类
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等。
行初步诊断。
望诊
通过观察患者眼部外观 、颜色、形态等特征进
行诊断。
舌诊
通过观察患者舌质、舌 苔等特征进行诊断。
脉诊
通过触摸患者脉搏跳动 情况,判断病情轻重和
预后。
03
中医诊疗青光眼的方法
中药治疗
总结词
中药治疗是中医眼科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给 予个性化的中药治疗方案。
学习放松技巧
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 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与他人交流
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有助 于缓解心理压力和增强治疗信心。
05
青光眼的预防与保健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关注家族史
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应特别关注眼部健康状
视力下降、眼痛、头痛、恶心、呕吐 、虹视等。
体征
眼压升高、视盘凹陷扩大、视野缺损 等。
青光眼的危害与影响
01
02
03
视力丧失
青光眼长期未得到有效治 疗,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 丧失。
生活质量下降
青光眼引起的视力下降和 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眼科常见病青光眼的中医保健指南与药膳

中医眼科常见病青光眼的中医保健指南与药膳
成分:决明子、绿茶。
常用中医药膳方剂
制法
将决明子炒黄,与绿茶一同泡水饮用。
功效
清肝明目,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青光眼、目赤肿痛等。
方剂三
菊花枸杞茶
常用中医药膳方剂
1 2
成分
菊花、枸杞子、冰糖适量。
制法
将菊花、枸杞子用沸水冲泡,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
3
功效
疏风清热,养肝明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于风热感冒、青光眼 等。
药膳对于青光眼等眼科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脏腑 功能,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不适症状,有助于减轻病情和促进康 复。
常用中医药膳方剂
方剂一
枸杞猪肝汤
成分
枸杞子、猪肝、生姜、盐适量。
制法
将猪肝切片,与枸杞子、生姜一同煮汤,加盐调 味即可。
常用中医药膳方剂
功效: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视力模糊、青光眼等。 方剂二:决明子茶
中医药膳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事项
中医药膳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 医师。
中医药膳需长期坚持食用,不宜过量或短期使用,以免影响效果。
中医药膳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 中医药膳需注意食材的新鲜和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不良 反应。
中医药膳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禁忌 对于某些特殊体质的人群,如过敏体质、孕妇等,需谨慎选择中医药膳。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医眼科常见病青光 眼的中医保健指南与 药膳
contents
目录
• 青光眼概述 • 中医对青光眼的认知 • 中医保健指南 • 中医药膳治疗 • 青光眼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01
青光眼概述
定义与分类

中医眼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青光眼

中医眼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青光眼

中医眼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

中医眼科学在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青光眼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医认为,青光眼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在诊断青光眼时,中医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主要是观察患者的眼部外观,包括眼球的形态、色泽、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反应等。

如果发现眼球变硬、瞳孔散大或缩小、眼部充血等异常,都可能提示青光眼的存在。

此外,还会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以了解其整体的气血状况。

闻诊则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判断其身体的虚实。

问诊是了解患者的症状,如是否有眼胀、眼痛、头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以及这些症状的发生时间、频率、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同时,还会询问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睡眠、饮食、大小便、情绪等,因为这些都可能影响眼部的健康。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

通过触摸眼部,感受眼压的高低;通过脉象的变化,了解患者体内气血的盛衰和脏腑的功能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青光眼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情志失调: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扰头目,引起眼压升高。

饮食不节: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阻塞经络,影响眼部气血运行。

劳倦过度:过度劳累、用眼过度,损伤肝肾,肝肾阴虚,不能滋养目窍,也可能引发青光眼。

外感邪气:如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人体,导致经络阻滞,气血不畅,进而影响眼部。

基于以上病因和诊断方法,中医在治疗青光眼时,采用了多种手段,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比如,对于肝郁化火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丹栀逍遥散,以疏肝清热;对于痰湿内阻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温胆汤,以化痰祛湿;对于肝肾阴虚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杞菊地黄丸,以滋补肝肾。

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青光眼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

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青光眼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

03
保持心情愉悦
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调节自 主神经功能,降低眼压。
减轻压力
学会合理应对压力,避免 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影响 眼压。
定期心理疏导
如有需要,可寻求专业心 理疏导,以保持心理健康 。
05
青光眼患者的日常护理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青光眼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 便及时发现眼压升高、视神经损伤等 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中药外敷
将中药制成眼贴或眼膜,外敷于眼部,以缓解眼部疼痛、肿胀等症状,改善眼 部微循环。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
通过针刺睛明、太阳、攒竹等穴位,以调节眼部气血,缓解眼部疼痛、视力模糊 等症状。
艾灸治疗
通过艾灸肝俞、肾俞等穴位,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 青光眼症状。
推拿治疗
眼部推拿
通过轻柔的推拿手法,放松眼部肌肉,缓解眼部疲劳和紧张 状态,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问诊
询问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家族史、是否有 其他眼部疾病等。
询问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有头痛、眼痛、视 力模糊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 程度和持续时间。
切诊
触诊
触摸眼球的硬度、大小,是否有异常 的结节或包块等。
脉诊
通过脉象的变化了解病情的轻重缓急 。
03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泻火、祛风胜湿等治则, 以中药汤剂内服,以调节整体和局部的机能状态,改善病状。
避免长时间用眼
避免长时间用眼,适当休 息,缓解眼部疲劳。
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保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容易导致眼压升高,青光眼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论治 气郁化火 主证:情志不舒,头目胀痛,眼压 稍高,食少神疲,心烦口苦, 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治则:清热疏肝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血亏虚较甚者,加熟地、女贞子、桑椹子 化火生风者,去薄荷、生姜,加夏枯草、 菊花、钩藤
痰火升扰 主证:头眩目痛,眼压偏高,心烦 而悸,食少痰多,胸闷恶心, 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 滑数 治则:清热祛痰、和胃降逆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病程分期 1.临床前期、先兆期 2.急性发作期 3.缓解期(间歇期) 4.慢性期 5.绝对期
辩证论治 肝胆火炽、风火攻目 主证:病骤发,头目剧痛,痛连目眶,抱轮红 赤,黑睛雾状混浊,白睛混赤浮肿,瞳神散 大,色呈淡绿,眼珠胀硬,视力急降,恶心呕 吐,恶寒发热,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清热泻火,凉肝息风 方药:绿风羚羊饮《医宗金鉴》加减 加减:胆草、黄连、钩藤-清肝泻火 竹茹、法半夏-和胃止呕 生地黄、白芍-养肝阴
痰火动风、上阻清窍 主证:眼症同上 身热面赤,眩晕恶心呕吐, 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则:降火逐痰,平肝熄风 方药:将军定痛丸(《审视瑶函》) 加减
肝郁气滞、气火上逆 主证:患侧头额痛,目赤胀痛, 瞳神散大,视力下降,眼珠变硬。 情志不舒,胸闷嗳气,食少纳呆, 呕吐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清热疏肝,降逆和胃 方药:丹栀逍遥散(《和剂局方》) 合左金丸(《丹溪心法》) 加味:夏枯草、菊花、钩藤-清肝泻火 熟地黄、女贞子、桑椹子-养肝阴 枳壳、郁金、香附-疏肝气
(三)高渗剂 使血液渗透压增高、眼内液体被引出。 1.甘油:50%, 2-3ml/kg/次。口服 2.甘露醇:20%, 1-2g/kg/次, 快速静滴 3.尿素:30%,1-1.5g/kg/次,静滴 4.葡萄糖:50% (四)其它: 1.消炎痛(0.5%混悬液、1%油剂),滴眼 2.使用止痛、镇静、止呕、缓泻药
六.手术治疗 眼压下降后,根据病情、特别是前房角形 态选择术式 周边虹膜切除术 适用范围: 用于临床 前期、 先兆期、 缓解期
滤过手术:包括巩膜灼滤、小梁切除、 虹膜嵌顿、巩膜咬切等 适用范围: 用缩瞳剂眼压仍不能降低至正常; 眼压描记C值<0.10,房角粘连达2/3圆周; 或眼压虽正常,但C值仍低于正常



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 黄仲委
青光眼的定义: 具有病理性高眼压或视盘血流灌注 不良合并视功能障碍(中心、周边 视力)者 正常眼压:10—21mmHg
正常眼压的维持:
房水生成 眼内容积
房水排出,
三者处于动态平衡
眼压
房水循环主要途径:
虹膜表面 睫状突 后房 瞳孔 前房 前房角 小梁网 Schlemm氏管、集液管 房水静脉 巩膜表层 的睫状前静脉
《秘传眼科龙木论》:“此眼初患之时,微有 痛涩,头旋脑痛,或是先见有花无花,瞳仁 不开不大,渐渐昏暗,或因劳倦渐加昏重, 宜令将息,便须服药,恐久结内障,不宜针 拨,皆因五障虚劳所作。” 《证治准绳》:“不知其危而不急救者,盲在 旦夕耳”部分青风内障似指绿风内障之轻症 《审视瑶函》在绿风障症中云:“乃青风变重 之症” 《张氏医通》:“但比平时则昏朦日进,急宜 治之,免变绿色,变绿色则病甚而光没也”
西药治疗 0.25-0.5%噻吗心安眼药水,1-2次/日 1-2%毛果芸香碱眼药水,滴眼, 每日3-4次 扩张血管药和神经营养药 手术治疗 上述治疗效果不好时, 方考虑手术治疗: 小梁切除术、巩膜灼滤术等
须与以下病鉴别: 眼视疲劳:眼压正常,屈光不正 绿风内障:野 变化不大 高风内障:中心视力较好,眼底典 型改变
病因病机 4.肝郁气滞 气郁化火,炼液成痰 痰因风动,火盛生风,上壅头目; 5.劳倦过度 真阴暗耗 水不制火, 火炎于目; 水不涵木,阳亢风动,风阳上扰 6.寒滞于肝,肝寒犯胃 或胃阳不足,痰饮内停 肝胃虚寒,饮邪上犯
病因病机 以上诸因致邪壅经脉 经络不 利、目中玄府闭阻 气滞血郁,神水 瘀积
风、火、痰、郁, 肝之阴阳失调
三、先天性:婴幼儿性青光眼 青少年性青光眼
四、混合性:几种类型的混合, 较少见
绿 风 内 障
定义:以眼珠变硬、瞳神散大、 瞳色淡绿、视力严重减退 乃致失明为主要特征的眼病。 类似于西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多见于五十岁以上 女多于男, 常与情绪激动有关
历史沿革
古代对之深有研究,病名繁多 渌盲《龙树菩萨眼论》 绿风内障《太平圣惠方》绿风变花《眼科统秘》 绿风障症《审视瑶函》 绿风《世医得效方》《目
五.西药治疗 (一)缩瞳剂:开放房角,改善房水 循环 1.毛果云香硷:0.5-2%溶液,症重 者,3-5分钟滴一次。待眼压下降 或 瞳孔收缩,改为1-2小时一次, 或4次/日 2.毒扁豆硷:0.25%.作用力强,刺 激性强
(二)碳酸酐酶抑制剂 抑制睫状体细胞碳酸酐酶,减少房水生成 醋氮酰胺:0.25-0.5g, 3-4次/日,首次 倍量 副作用明显,不宜长期使用,肾功能不全 慎用
预防与调理: 1.注意家族史、眼压、眼底、视野 2.必要时作青光眼激发试验 3.情志舒畅,精神乐观 4.避免过长时间阅读、暗处逗留 5.一次饮水不可过量 6.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不抽烟, 不酗酒
思考题
1绿风内障 /青风内障相当于 西医学哪类疾病 2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
青 光 眼
的 分 类
一、原发性: 闭角型: 1.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急充”) 2.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慢闭”) 开角型: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慢单”)
宽角
宽角
窄角
窄角
二、继发性: 开角型:1.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2.房角钝伤性青光眼 3.晶体溶解性青光眼 闭角型:1.血管机能不全性青光眼 2.与晶体有关的继发性闭角 型青光眼 3.粘连性角膜白斑所致的继发 性闭角型青光眼
阴虚阳亢、风阳上扰 主证: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朦, 虹视,眼珠变硬。 心烦失眠,眩晕耳鸣,舌红少苔, 脉弦细数,或舌绛红脉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平肝熄风 方药: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加减 加味:龙骨、石决明、钩藤-潜阳 首乌、阿胶、鸡子黄、白芍-养肝阴
肝胃虚寒、饮邪上犯 主证:头痛及巅顶,眼胀痛,瞳散 视昏。 干呕吐涎,食少神疲,四肢不温 舌淡苔白脉弦 治则:温肝暖胃,降逆止痛 方药:吴茱萸汤(《审视瑶函》) 加减
开角型青光眼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
进展缓慢,少有自觉证状,房角开放, 眼压渐增高,视野典型缺损 视盘凹陷及萎缩,双眼患病,视力在不知 不觉中丧失 年龄分布较广,20—60岁,男略多于女
历史沿革 独立病名晚于绿风内障 青风内障《太平圣惠方》 青风《世医得效方》 青风障症《审视瑶函》 古人认识到本病渐进, 易被忽视,终危及视力
护理 1.密切观察眼压和病情 2.稳定病人情绪 3.手术的病人,要按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术前给与降眼压药、镇静药 4.术后一级护理2-4天 5.出院前,嘱病人定期前来复查
思考题
1.青光眼的定义 2.眼压是怎样形成的 3.绿风内障的定义 4.绿风内障的病因病机特点
青 风 内 障
定义:指起病无明显不适, 眼珠逐渐变硬,瞳色微混淡青之状, 视野日渐缩窄,终至失明的眼病 类似于开角型青光眼
病因病机 1.忧愁忿怒,肝郁气滞,气郁化火 2.脾虚积湿生痰,痰郁化火,痰火生扰 3.竭思劳神,用意太过,真阴暗耗, 虚火上炎 以上因素,致气血不和,脉络 不利,以致神水淤滞而酿成本病 以痰、火、郁为证状 素有头风、痰火、阴虚血少更易患
临床表现 自觉证状 早期:无证状,或一时性头晕目胀 虹视 中期:视朦、虹视、眼胀头痛,视 野渐窄 晚期:夜盲,行动不便,视力下降 至失明
体征 1.眼压 早期:波动大 晚期:持续高眼压, 可达50毫米汞柱 2.眼部表现 随着病情进展,瞳孔轻度散大, 眼底青光眼视盘凹陷(青光眼杯), 视神经萎缩
前房深度正常
前房角 --- 宽角
青光眼杯
旁中心暗点
弓形暗点
环形暗点
管状视野、颞侧视岛
管状视野示意图
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 (一)病因 1.滤帘等房水排出通道病变 2.血管神经和大脑中枢对眼压调节失衡。 (二)病理 1.Schlemm氏管内侧壁形成空泡的细胞 数目减少 2.房水排出系统的生理生化缺陷。 3.小梁网硬化、变性、软弱、闭塞、 Schlemm氏管萎陷
临床表现 自觉证状 眼部: 剧烈眼痛, 同侧头痛, 虹视、视力下降至光感 全身:恶心、呕吐、 恶寒发热、便秘
临床表现 眼部体征: 1.眼压急剧升高: 房角骤然关闭 2.瞳孔散大
3.眼睑、眼结膜 充血水肿, 混合充血(白睛混赤) 4.角膜水肿,虹膜 肿胀色素性角背沉着物 5.前房变浅, 房角闭塞, 房水轻浊
阴虚风动 主证:劳累后眼症加重,头眩目胀, 瞳孔略有散大,视物昏朦,或虹 视、失眠、耳鸣,五心烦热,口 燥咽干,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方药:阿胶鸡子黄汤加减 酌情加知母、黄柏、地骨皮
肝肾阴亏 主证:病久,瞳孔渐散大,中心视力日减, 视野明显缩窄,眼珠胀硬,视盘青光眼杯, 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红少 苔, 脉沉细数,或面白肢冷,神疲夜尿,舌 淡苔白 脉沉细 治则:补益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肝肾精血不足者,加菟丝子、五味子; 肾阳虚者加肉桂、附子; 气血不足者,加党参、黄芪、当归、川芎、 白芍
经大成》
绿水灌珠《眼科捷径》绿水灌瞳《 石氏眼科应验 良方》绿水灌瞳《一草亭目科全书》 绿翳青盲《外台秘要》 绿映瞳神(早期)如金青盲(晚期)《证治准绳》
病因病机 1.五志过极,或热邪内犯 肝胆火炽 热亟生风 风火攻目 2.情志伤肝 肝失疏泄 气郁化火 气火上逆 3.劳倦内伤,肝郁犯脾 脾失健运 痰聚生热 痰因风动,肝风痰火上壅头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