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盛潜伏构造主要断层封闭性评价

合集下载

断层的封闭性

断层的封闭性
碎裂作用
孔隙度 渗透率
一个数量级 三个数量级
Diagenesis(成岩胶结作用)
成岩胶结作用使原来渗透的断层选择性胶结,孔隙度部分或全部降 低,最终实现封堵。
胶结物的多少取决于流体渗进岩石的距离、流体中溶解物的多少和 渗透过程中流体压力的大小。
成岩胶结作用
孔隙度 渗透率
一个数量级 一个数量级
关于封闭机理
利用这种资料计算地震层砂泥含量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在地层剖面上读取目的地震层(厚度为L)顶、底处的反射波t0 时间,分记为ta和tb。
②在对应点的速度谱图上读取与ta和tb时间对应的最佳叠加 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叠加速度等于均方根速度)va和vb。
③根据Dix公式计算目的地震层对应点的层速度 vab=[(vb2tb-va2ta )/(tb-ta )]1/2 (2)
当圈闭内聚集的烃柱高度达到断层所能封闭的最大烃柱高度 以后,由于烃柱产生的浮力大于遮挡体的排替压力,油气突破遮挡 体发生运移,直到烃柱高度降至遮挡体所能封闭的高度为止。
流体性质与断层的封闭性
从上式可以看出,在地层水密度一定的情况下,烃的密度越小, 断层所封闭的烃柱高度就越小,说明断层的封闭能力就越差,反之 亦然。因此,能封闭油的断层,不一定能封闭天然气,能封闭稠油 的断层,不一定能封闭稀油。
H (PB - PR ) 103
(W - n )g
H-断层所能封闭的临界油(气)柱高度;g-重力常数;
ρw、ρ n分别力水和油(气)的密度;P B、P R分别为遮挡体和储 层的排替压力。
故有: P B>P R,则断层起封闭作用。 P B与P R差值越大,断层的遮挡能力越强,所能封闭的烃柱高度越 大。
2二级指标由其所属的三级指标y为第i个三级指标对于f的重要性或贡献事先由评价人员给出且满足应用实例他拉哈地区4条断裂的封闭性评价利用钻井地震及有关地质资料分析了影响这4条断层封闭性的因素据表1的标准对其量化得到各个叶点的值见表2

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类型

一(.一背)斜油 背气 斜一藏 . 油背气斜藏油气藏
◆地质作用下,◆储地集质层 作用 呈下拱,起储的 集背 层呈斜拱,起其的上 背斜,其 方为非渗透性盖方层为所非封 渗透 闭性,盖形层成所背 封闭斜,圈形闭成, 背斜圈闭, 其中聚集了油气其而中形聚成 集了 。油气而形成。
油气水局限于闭合空间内,按重力分异作用分布。 含油面积形态与背斜形态一致,平面上呈环带状。 油层压力分布和等高线近于平行。
由于沉积中断,以地层不整合面作遮挡 条件所形成的圈闭称为地层圈闭。在地层圈 闭中形成的油气藏叫地层油气藏。
(一)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潜伏剥蚀 突起圈闭
潜伏剥蚀背 斜构造圈闭
潜伏剥蚀单 斜构造圈闭
(二)地层超覆油气藏
储集层超覆在基岩、盆缘、不整合面上
特 ①油气分布受地层超覆面和底板不 点 渗透层控制;
(1)遮挡物——封闭作用 (2)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
纵向上: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性质 断面产状 断开地层岩性 断层带内流体活动
横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两盘岩性组合及配置关系、断距
断层油气藏的类型
(1)按断层与 储层平面组合 关系分类:
断鼻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②含油范围受地层超覆线与构造等 高线交切的闭合面积控制; ③以层状油气藏为主。
一 构造油气藏 二 地层油气藏 三 岩性油气藏 四 特殊类型油气藏 五 复合油气藏
三、岩性油气藏
地层内由于横向上岩性变化所形成 的圈闭称为岩性圈闭。在岩性圈闭中形 成的油气藏叫岩性油气藏。
特点:该类油气藏以岩性为主,各独立砂体的含油
1、挤压背斜油气藏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盆地位于省东部及市,为一具有明显菱形边框的构造盆地,同时也是四周高山环抱的地形盆地,其围介于北纬28°~32°40′,东经102°30′~110°之间,面积约18×104km2。

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地方。

从汉代“临邛火井〞的出现,到隋朝〔616年〕“火井县〞命名;从凿井求盐到自流井气田“竹筒井〞·“盆〞·“笕〞钻采输技术的开展,都无不例外的证明天然气的开采源远流长。

但是,天然气的开展,经历了近代被欺凌的衰落,直到20 世纪中叶,古老的中国重新崛起,伴随工业化的进程,才得到真正的开展。

截止2004 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全盆地已经探明114 个气田,14 个油田,获得天然气地质探明+控制+预测储量约15000×108m3,3 级储量之和约占2002 年盆地资源评价总量的1/4。

伴随新区、新层、新领域的勘探发现,盆地的总资源量还将继续增长,为川、渝天然气能源开展锦上添花。

1.构造特征盆地属扬子准地台西北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复合型盆地。

从晋宁运动前震旦系基地褶皱回返,使扬子板块从地槽转向地台开展,直到喜山运动盆地定型,共经历了9 期构造运动,但对盆地构造、沉积地层开展演化有明显影响的有4 期:一是加里东期,形成加里东期~龙女寺古隆起;二是东吴期,拉断裂活动,引发玄武岩喷发〔峨嵋山玄武岩厚达1500m〕;三是印支期,形成印支期、开江、天井山古隆起,且具盆地雏形;四是喜山期,盆地全面褶皱定型。

纵观盆地的开展,受欧亚、太平洋、印度板块活动的影响,盆地应力场的变化经历了古生代拉为主,中生代三叠纪反转〔由拉向挤压过渡〕,中生代侏罗纪以来的挤压过程。

这一拉-过渡反转-压挤的地应力场,控制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与破坏以及晚期成藏的全过程,尤其对复合型盆地更为明显。

《天然气技术》2010年度总目录

《天然气技术》2010年度总目录
罗佐 县
黄 海 燕 ( —1 1 )

峰 ( —5 1 )
任 忠 宝 ( —9 1 )
天然气与管道业务国际同业对标方案设计
我 国节能减排的压力 与对 策 完善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的对策 世界火成岩气藏勘探 开发现状与展望 页岩气开发的现状与前景 2 0 年世界天然气供需综述 09 天然气供应 安全 与政府责任体系建设
帆( 2~2 ) O
程胜辉 潘 磊
赵 永庆 ( ~2 ) 2 3 闻 涛 ( —7 3 )
潘泽雄

华 肖 伟 ( 3—1) 1 朱心 万等 ( 3—1) 4 肖 伟等 ( —1 ) 3 7 杨和 山等 ( —2 ) 3 0 华 桦等 ( 4—1) I
饶 秦晶 穆曙光 肖继林 王厚坤 赵素惠 刘 宁 梁向豪 胡伟 光 王 斌
沉积作用对广安构造须家河组储层 的控制 黑池梁地区长兴 一 飞仙关组沉积相及储层 预测 江陵凹陷复 1 断块油气富集原因分析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凝缩层的归属及成因 苏里格桃七区块 盒 8 段储层储集空间特征 川东北 马路 背地 区须家河组储层综合预测
吴其林 傅
朱 祥
军等 ( 2~1) 7
张 晶( 4—1 )
天然气价格 管制 的利与弊 ——美 国经验及其启示 川渝天然气 消费及对地 区经济和社会的贡献
周仲兵 胡奥林 付 斌
董 秀成 周 娟
李君 臣( 4—4 ) 奉 王 兰( 4—7 ) 径( 6—1 )
美国页岩气 藏勘探开发及其启示
美国地 下储气库建设及其思考 对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思考
欠平 衡 钻 井 虚 拟 培训 系 统 的研 制 与 应 用 川东 北 河 坝 构 造 低 压 易漏 地 层 固井 技 术 研 究

用评价因子法研究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层封闭性

用评价因子法研究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层封闭性

断 层 对 油 气 藏 的形 成 、保 存 及 破 坏 具 有 极 其 重要 的作 用 。断 层 对 油 气 藏 的作 用 主 要 包 括 三 个 方 面 :一 是 由于 断 层 的封 闭作 用 形 成 油 气 藏 ,二
模型 ,但 断层封闭性评价研究 多侧重 于断 面物质
涂 抹 [] 1 、断 面压 力 、断 层 的几 何 学 等 评 价 - 3 因子上 ,考 虑 的影 响 因素 比较单 一 。本 文综合 了 8 种 影 响断 层 封 闭性 的评 价 因 子 ,建 立 了断 层 封 闭
关 键 词 :涠 西 南 凹 陷 ;断 层 封 闭性 ;评 价 因子
中 图 分 类 号 :T 9 El
文 献 标 识 码 :A
D0 : .9 9 .s . 0 —3 62 1.1 0 I1 3 6 0i n1 82 3 . 20 . 7 0 s 0 0 0
Re e r h o e l g C a i f u t ex n n S g Beb wa sn s a c n S ai a ct o n p y Fa lsi W i i a a , i u n Ba i n
江 东辉 ,胡 芬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 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 司研究 院,上海 2 0 2 ) 0 10

要 :选取 了断层的产状 、断层 力学性质 、断层 断面曲率、断 面压 力、最大主应力与断层走 向夹角、断层 两盘岩性配置
关 系和 断层 沿走向形 态等 8个评价 因子 ,构建 了断层封 闭性评 价模 型。在 不同的平面位置、不 同的剖 面深度 半定量评价 了 研究 区与 4个主要 局部构造相 关的 9条 目标断层现今 时期封闭能力 。评价 结果显示 ,从断层封 闭性 角度 来优选 ,W 1- 构 01 造和 w1— 03构造 最佳 ,w9构造 中等 , 油气藏 与外界连通 而导致 油气藏破 坏 ,

简述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简述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一、断层类型与特征断层是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地应力作用形成的断裂构造。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断层通常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包括断层面、断层破碎带、裂隙带等。

断层的规模、延伸长度、破碎带的宽度等特征,对于工程地质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断层活动性与稳定性断层的活动性是指断层在一定时间内是否发生过运动以及运动的方式和规模。

对于工程地质评价来说,了解断层的活动性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有助于评估断层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稳定性分析是评估断层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稳定的能力,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地应力场、地质结构、断层活动性等。

三、断层岩土体特征断层对岩土体的完整性产生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岩体破碎、岩层错动、地下水位变化等问题。

在工程地质评价中,需要详细了解断层带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地下水状况等,以便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四、工程地质灾害断层活动可能导致一系列工程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可能对工程设施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危及人员安全。

因此,在工程地质评价中,需要充分考虑断层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五、工程设计与施工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断层的存在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对于可能存在断层的地区,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评估,以便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应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如加固、支护等,以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监测与预警为了及时发现断层活动和地质灾害的征兆,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如地震监测、地面变形监测等,可以实时获取断层活动的数据信息,并据此评估其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减少灾害损失。

七、环境与生态断层活动和地质灾害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动植物栖息地等。

因此,在工程地质评价中,需要关注断层活动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云南省马关县老君山矿区工程地质特征

云南省马关县老君山矿区工程地质特征

云南省马关县老君山矿区工程地质特征云南省马关县老君山矿区位于云南省马关县境内,大地构造处于老君山复式背斜与文山-麻栗坡大断裂及马关-都龙断裂带之间,区域构造发育,次生断裂较多,本文通过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分析了老君山矿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并通过实测数据对工程岩组及结构面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的稳定性评价。

标签:工程地质岩组结构面云南马关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西南角,滇东南褶皱带的文山马关隆起南端的老君山花岗岩复式背斜内,在老君山花岗岩岩体西部外接触带。

区内地层以单斜构造为主,走向北东--南西向,倾向300°-320°,倾角一般为20-35°。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中寒武统田蓬组区域变质岩,变质程度中等。

区内断裂构造以NE-SW向为主,次为近SN向和近EW向。

1区域构造特征本区为文山马关隆起南端,多期次构造运动的演化导致区内北西、北东、东西向构造十分发育。

老君山复式背斜以花岗岩体为核心组成的复式背斜构造,是文山马关隆起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岗岩体外缘依次为混合岩、变质岩,复式背斜呈南北向展布,两翼地层不对称,东翼地层为下寒武统冲庄组,西翼依次分布中寒武统田蓬组、龙哈组,两翼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8—20°,背斜南北两端呈现倾没趋势。

2矿区工程地质特征2.1岩组划分老君山西一带出露的地层为中寒武统田蓬组(∈2t)变质岩系,岩性为片岩、大理岩、矽卡岩、片麻岩等。

根据岩性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将其岩层划分为五个工程地质岩组。

①松散岩组(Q):岩性为第四系坡残积层。

为棕红色、灰色砂质粘土、碎石及人工堆积物。

主要分布于山坡地形较缓处、沟谷内、排土场,分布零星,厚0—15米。

对矿床坑采无影响,对露天开采有一定影响。

②较坚硬岩组(∈2t4):岩性以大理岩为主。

为深灰、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至中晶云母方解石大理岩夹少量薄层片岩。

厚215—356米。

岩层走向NW、NE,倾向SW和NW,倾角30—85°。

《石油地质》第四章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第四章圈闭和油气藏
1.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
①断层的性质 压性封闭性好;张性封闭性差
②断层的产状 倾角小封闭性好; 倾角大封闭性差
二、断层圈闭和断层油气藏
③断层断穿地层的岩性
泥岩发育封闭性好,砂岩发育封闭性差 断层泥
④断层带其他封堵物的形成
被沥青、矿物充填的封闭性好
⑤两盘地层的对接情况
砂-泥对接封闭性好
砂-砂对接封闭性差
背斜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
挤压背斜圈闭和挤压背斜油气藏 基底隆升背斜圈闭和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底辟拱升背斜圈闭和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圈闭和披覆背斜油气藏 逆牵引(滚动)背斜圈闭和逆牵引(滚动)背斜油气藏
1.挤压背斜圈闭和 挤压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由侧向 挤压作用形成
(2)基本特点:
“单一圈闭” : 单一要素控制、 单一的储集层、
统一的压力系统、 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2.油气藏中油气水分布
(1)油气藏: 气在上,油居中,水在下 油-气界面、油-水界面
(2)油藏: 油在上,水在下 油-水界面
(3)气藏: 气在上,水在下 气-水界面
3.油气藏的度量
(1)含油边界与含油面积 ①外含油边界:油水界面 与储层顶面的交线 ②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 储层底面的交线
第三节 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
构造圈闭: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 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构造油气藏: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构造圈闭
构造油气藏
背斜圈闭 断层圈闭
岩体刺穿圈闭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
一、背斜圈闭和背斜油气藏
背斜圈闭:由背斜作为遮挡条件而形成的圈闭 背斜油气藏: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续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 ,对 隆盛 潜 伏 构造 圈 闭 的断层 现 今 封 闭性 评 价 具
有 重要意 义 。
k m ,闭合 幅度 为 20~45m。根 据 地 震 资料 解 释 , 0 7 控 制 隆 盛 构 造 主 体 和 隆盛 潜 伏 构 造 的 断 层 主 要 是
① 、② 和③号断层。①号断层是分割隆盛构造主体
断 鼻 ,轴 部 出露最 老 地 层 为三 叠 系 嘉 陵 江组 ,地 腹 构 造与 地 表 构造 差 异 较 大 。 隆盛 潜伏 构 造 是 隆 盛 主
山 一 喜 山期挤压褶皱和断裂作用形成的。① 一 ③号
体构造西翼主逆 冲断层下盘 的一个潜伏构造 ,东侧
被①和③号断层切割遮挡 ,形成断背斜和断鼻 ,高
收 稿 日期 :2 1 —0 —0 修 订 日期 :2 1 00 8 3 0 0一¨ 一O 8 作者简介 :李毕忪 (9 4一) 18 ,助理 i 师,从事百油地质研究 : 秤 天然 气 技 术 / 1 7
第4 卷
李毕松 ,等 :隆盛潜伏构造主要断层封闭性评 价
第6 期
覆 地 层 的平 均 密 度 ,g m ; 上覆 地 层 水 的密 , /c P 为 g m ; 为 断 层 倾 角 ,() 。 区域 主 压 应 力 , /c 。; 为 MP ;卢 a 为断层 主应 力 与断层 走 向之 间 的夹 角 ,( ;g 。 ) 为重 力加 速度 ,m/S。
201 0正
天 然 气 技 术
Na u M sTe h o o y t r Ga c n l g
Vo. 1 4. N o. 6
De .01 e2 0
第4 第6 卷・ 期
di 0 3 6 /ji n 17 o:1 . 9 9 .s . 6 3—9 3 . 0 0 0 . 0 s 0 52 1.6 06
隆 盛 潜 伏 构 造 主 要 断 层 封 闭 性 评 价
李毕松 唐秀丽 梁 艳
604 ) 1 0 1 (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研究院 ,四川 成都

要 隆盛 潜伏 构造是 否具备 圈闭油气的能力,其主要 断层 的封 闭性是 一项 重要 的评价参数 。控制 隆盛构
造 主体和 隆 盛潜伏 构造 的 断层 主要 是① 、② 、③ 号 断层 ,其 垂直 断距 为 0 9 ~170m,平面延 伸 长度 为 1 ~2 0 0
k m, 断层 面 上 陡 下 缓 。 通 过 绘 制 断层 封 堵 分析 图 ,计 算 出 主要 断层 的 断 面 压 力 多 大 于 75MP ,涂 抹 系数 多小 于 . a 7 断层 泥 率 多 大 于 1%。 结 合 各 个 指 标 的评 价 标 准 , 综合 评 价 得 出 隆 盛 潜 伏 构 造 主 要 断 层 现 今 封 闭性 为 较 好 级 , 4 别 ,对 油 气 具有 一 定 的封 堵 作 用。
油气 勘 探 实 践表 明 ,断 层 对 油气 藏 的形 成 具 有 双 重作 用 :既可 以起 油气 运 移 的 通 道作 用 ,又 可 以 起遮 挡 作 用 ,关 键 取 决 于断 层 的 封 闭性 。关 于 断层 对 油气 藏保 存 条 件 的 评价 方 法很 多 ,定 性 方 面 的评 价 主要 从 断层 力 学 性质 、断 层 面 两 盘 的岩 性 组 合 、 断层 活 动 性分 析 等 方 面进 行 断 层 封 闭性 研 究 ;而定 量方 面 的评 价 则 可 以从 断面 压力 、排 驱 压 力 等方 面 进行 断层 封 闭性研 究 。 隆盛 潜伏 构 造 位 于 隆盛 高 陡 构 造 的 下盘 ,断 裂较 为发 育 ,加 强 对 隆 盛潜 伏 构 造 主要 断层 力 学 性质 、断层 面 两侧 岩 性 组 合 的定 性 研
武 统 。垂 直 断距 为 0 7 ~7 0m,平 面延 伸 长 度大 于 2 0
k m。③ 号断 层 位 于隆 盛潜 伏 构造 的东 翼 ,正 是③ 号 断层 的发 育 ,导 致 隆 盛潜 伏 构 造 成 为西 缓 东 陡 的断
1 地 质 概 况
隆 盛 主体 构 造 位 于川 东 弧 形 高 陡 褶皱 带 ,构 造
点 从 浅 至 深 向 南 迁 移 2k m,构 造 面 积 为 2 6~3 4
断层 ( 1均发育于燕 山期 ,受燕山期 、喜山期东南 图 )
方 向挤 压 作 用 而形 成 ,现 今 剖 面 上 显示 为 逆 断 层 , 对 构 造 的 形成 发 育 具 有 明显 的控 制作 用 。因 此 ,对
轴 线 近南 北 向 ,断层 较 发 育 ,构 造 类 型 为 断背 斜 和
背斜形态。该 断层垂直断距为 0 20 n — 0 ,平面延伸 r
长 度大 于 1 m,断层 面上陡 下缓 ,向上消失 于 三叠 0k
系嘉 陵 江组 膏盐岩 中 ,向下 消失 于奥 陶系 。
川 东南 地 区局 部构 造是 在 经历 了加 里东期 一 印 支 期 的 大 隆大 拗 的 区域 古 构 造演 化 阶段 后 ,经 过 燕
和 隆 盛 潜 伏 构 造 的一 条 重 要 断 层 ,垂 直 断 距 为 0 1 9 0m,平 面延 伸 长 度 大 于 2 m,断 层 面 上 陡下 7 0k
缓 ,向上 消 失 于侏 罗 系 ,向下 消 失 于 志 留系 龙 马溪
组 泥 页 岩 中 。② 号 断 层 发 育 于 ① 号 和 ③ 号 断 层 之 间 ,与③ 号 断 层共 同构 成 对 冲断 层 组 合 ,在 两 者 的 下 盘 、隆 盛 潜 伏 构 造 断 背 斜 的东 侧 形 成 断 凹 构造 。 ② 号 断 层 面 相 对 较 陡 ,断层 倾 角 达 2 。 4 ,向上 2 ~7 。 消失 于 三 叠 系嘉 陵 江 组 膏盐 岩 中 ,向下 消 失 于 下寒
关键词 隆盛潜伏构 造
中 图 分 类 号 :T l 岩涂抹系数 (S ) 断层 泥比率 (G S V S R)
文 章 编 号 :17 — 0 5 2 1 )6 0 1— 4 6 3 9 3 (0 0 0 — 0 7 0
文 献标 识码 :A
O 引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