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机构复课卫生清洁消毒制度
培训机构卫生清洁制度范本

培训机构卫生清洁制度范本一、总则为确保培训机构的卫生环境,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卫生清洁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培训机构的教室、办公室、卫生间、食堂等场所的卫生清洁工作。
二、卫生清洁责任划分1. 培训机构应建立健全卫生清洁责任制度,明确各场所的卫生清洁责任人。
2. 教室、办公室、卫生间、食堂等场所的卫生清洁工作由专人负责,责任人需具备卫生清洁知识和责任心。
三、卫生清洁内容与要求1. 教室卫生(1)保持教室环境整洁,桌面、椅子和地面干净无垃圾。
(2)定期擦拭课桌椅、黑板,保持教室设施设备清洁。
(3)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 办公室卫生(1)保持办公桌、文件柜、地面干净整洁,无垃圾堆放。
(2)定期清洁空调、饮水机等办公设备,防止细菌滋生。
(3)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办公习惯。
3. 卫生间卫生(1)保持卫生间地面、墙面、洗手池干净整洁,无污垢、异味。
(2)定期清理便器,确保其正常使用。
(3)配备充足的洗手液、纸巾等卫生用品,并保持供应稳定。
4. 食堂卫生(1)保持食堂环境整洁,桌椅、餐具干净无污垢。
(2)食品储存、加工、出售环节应符合食品安全规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3)定期清理食堂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卫生清洁频次与时间1. 教室、办公室、卫生间、食堂等场所的卫生清洁频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确保卫生清洁工作的持续性。
2. 教室、办公室、卫生间每日清洁一次,食堂根据用餐时间合理安排清洁工作。
3. 重大活动或节假日前后,应加大卫生清洁力度,确保环境卫生。
五、卫生清洁监督与检查1. 培训机构应设立卫生清洁检查小组,负责对各场所的卫生清洁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2. 检查小组应制定检查计划,对卫生清洁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3. 培训机构负责人应定期关注卫生清洁工作,对卫生清洁情况进行督促和指导。
六、奖惩措施1. 对卫生清洁工作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校外培训机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保障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环境,提高培训质量,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包括教室、办公室、公共区域等。
三、组织机构
1.成立校外培训机构环境卫生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本制度。
2.环境卫生管理小组由培训机构负责人、教务处、后勤保障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
四、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1.环境卫生责任到人,明确各区域、各岗位的环境卫生责任人。
2.各区域、各岗位的环境卫生责任人应确保所负责区域的环境卫生整洁,无垃圾、无污垢、无异味。
3.教室、办公室等区域应保持地面干净,桌面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4.公共区域应保持地面、墙面、天花板干净,无蜘蛛网,无破损。
5.卫生间、洗漱间等卫生设施应保持清洁,无异味,及时清理废弃物。
6.绿化区域应保持植物生长良好,无枯枝败叶,定期修剪。
7.定期对培训机构进行消毒,预防疾病传播。
五、环境卫生检查与奖惩
1.环境卫生管理小组定期对培训机构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通报,责令责任人整改。
2.对环境卫生责任落实到位、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对环境卫生责任不落实、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处罚。
六、其他
1.培训机构应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环境卫生意识。
2.培训机构应定期组织环境卫生培训,提高师生的环境卫生技能。
3.培训机构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环境卫生检查、整改工作。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校外培训机构环境卫生管理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
培训机构卫生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总则为了保障培训机构的卫生安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学员和员工的健康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卫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设立卫生管理员,负责具体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施。
三、卫生管理内容1.环境卫生(1)定期对培训机构进行清扫、消毒,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
(2)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要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3)加强绿化,保持绿化区域整洁。
2.个人卫生(1)学员和员工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保持口腔卫生。
(2)学员和员工应穿着整洁,不得赤脚、穿拖鞋进入教室、宿舍等场所。
3.食品安全(1)食堂应具备相应的卫生许可证,食材来源正规,保证食品安全。
(2)食堂工作人员需持有健康证,定期进行体检。
(3)食品加工、储存、分发等环节应严格操作,防止食品污染。
4.传染病防控(1)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制度,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2)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立即隔离观察,并及时上报。
(3)加强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消毒工作,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四、卫生管理流程1.环境卫生管理(1)卫生管理员负责制定卫生清洁计划,并监督实施。
(2)每天进行一次全面清扫,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3)定期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包括教室、宿舍、食堂等。
2.个人卫生管理(1)学员和员工应自觉遵守个人卫生规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卫生管理员负责监督学员和员工的个人卫生情况。
3.食品安全管理(1)食堂管理员负责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分发等环节的卫生管理。
(2)卫生管理员定期对食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4.传染病防控管理(1)卫生管理员负责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并监督实施。
(2)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学员和员工的防控意识。
五、监督检查与奖惩1.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卫生管理制度及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及流程的个人或部门,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校外培训机构卫生工作制度

校外培训机构卫生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在校外培训机构学习和工作的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提高卫生素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校外培训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校外培训机构的卫生管理工作,包括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等方面。
第三条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检查监督,确保卫生工作的落实。
第四条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师生员工的卫生教育,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第五条校外培训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当地卫生部门的工作,共同做好卫生工作。
二、环境卫生第六条校外培训机构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
第七条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合理设置垃圾箱(桶),定期清理,防止垃圾堆积。
第八条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厕所卫生管理,保持厕所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第九条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加强食堂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保证食品卫生。
第十条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宿舍卫生管理,保持宿舍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三、个人卫生第十一条校外培训机构师生员工应当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个人卫生。
第十二条校外培训机构师生员工应当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保持仪表整洁。
第十三条校外培训机构师生员工在食堂就餐时,应当排队等候,自觉维护食堂秩序。
第十四条校外培训机构师生员工在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公共卫生规定,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四、食品安全第十五条校外培训机构食堂应当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
第十六条校外培训机构食堂应当建立健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管理制度,保证食品质量。
第十七条校外培训机构食堂应当定期对食品进行检验,禁止使用过期、变质、有毒、有害的食品。
第十八条校外培训机构食堂应当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五、传染病预防第十九条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防制度,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
第二十条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师生员工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
校外培训机构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校外培训机构师生的身体健康,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小学、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机构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与管理1. 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组长由机构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卫生保健人员、班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2. 设立卫生监督员,负责日常卫生工作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卫生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卫生管理要求1. 环境卫生(1)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要保持整洁、通风,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垃圾要及时清理,做到日产日清。
(3)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门窗要保持完好,防止蚊虫、鼠类等害虫侵入。
2. 个人卫生(1)师生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剪指甲,保持个人卫生。
(2)学生要穿着整齐,不得赤脚、穿拖鞋进入教室、宿舍等场所。
(3)师生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3. 食品卫生(1)食堂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
(2)食堂工作人员要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食堂要确保食材新鲜、清洁,禁止使用过期、变质食品。
4. 传染病防控(1)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制度,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报告传染病疫情。
(2)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病意识。
(3)加强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消毒,减少传染病传播风险。
四、卫生检查与监督1. 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卫生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卫生监督员对卫生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3. 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校外培训机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
校外培训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卫生管理,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校外培训机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卫生管理职责1. 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为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卫生管理工作。
2. 教师应积极配合卫生管理工作,确保教学场所、设施设备符合卫生要求。
3. 学生应遵守卫生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个人卫生。
4. 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卫生巡查、消毒、通风等工作。
三、卫生管理内容1. 教学场所卫生(1)教学场所应保持整洁、干净,定期进行消毒。
(2)教室、办公室、卫生间等场所应配备足够的垃圾桶,及时清理垃圾。
(3)教室、办公室等场所应保持空气流通,每日至少通风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 设施设备卫生(1)教学设备、器材应定期进行消毒,确保使用安全。
(2)学生使用的教材、教辅资料应保持整洁、完好。
(3)卫生间、洗手间等设施设备应保持干净、卫生。
3. 食品卫生(1)校外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学生餐,严禁售卖变质、过期食品。
(2)学生自带食品应确保新鲜、卫生。
(3)食堂工作人员应持健康证明上岗,保持个人卫生。
4. 传染病预防(1)加强对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预防意识。
(2)发现传染病病例,应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
(3)定期对师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师生身体健康。
四、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本制度,卫生管理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卫生问题或传染病传播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五、附则1. 本制度由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培训机构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培训机构师生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培训机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卫生管理职责1.培训机构负责人对本机构的卫生工作全面负责,确保卫生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培训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卫生工作负直接责任,协助卫生管理部门开展卫生工作。
3.全体教职工应自觉遵守卫生管理制度,共同维护培训机构的卫生环境。
三、卫生管理内容1.环境卫生(1)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垃圾,定期消毒。
(2)教室、办公室、食堂等场所应保持通风、清洁,定期检查和更换空调滤网。
(3)公共区域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引导师生正确投放垃圾。
2.个人卫生(1)教职工和学生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剪指甲,保持衣物整洁。
(2)禁止在教室、办公室等场所吸烟、饮酒。
(3)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师生健康意识。
3.食品安全(1)食堂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确保食品卫生。
(2)食堂工作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严格执行食品操作规范。
(3)定期对食堂餐具、厨具进行清洗、消毒。
4.传染病防治(1)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师生防控意识。
(2)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培训,提高师生防控能力。
(3)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立即报告卫生管理部门,并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
四、卫生检查与考核1.培训机构应设立卫生检查小组,定期对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卫生检查内容包括: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等方面。
3.对卫生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卫生工作不达标者进行通报批评。
五、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制度由培训机构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培训机构的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培训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卫生工作机构及职责1. 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本机构的卫生工作。
2. 设立卫生管理员,负责具体实施本制度的各项规定。
3. 各部门、班级应指定专人负责本区域的卫生工作。
三、环境卫生管理1. 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区域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清扫、消毒。
2. 各区域应配备必要的清洁工具,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清洗、消毒。
3. 严禁在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区域乱扔垃圾,保持地面、桌面、墙面清洁。
4. 门窗、窗帘、桌椅等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洁、保养。
四、饮食卫生管理1. 食堂应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卫生。
2. 食堂工作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 食堂食品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食品污染。
4. 食堂餐具、用具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五、个人卫生管理1. 师生员工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剪指甲、洗澡、换衣。
2. 男生应保持头发整洁,女生应避免浓妆艳抹。
3. 病假员工应主动向卫生管理员报告病情,并配合治疗。
4. 发现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隔离治疗,并报告相关部门。
六、健康教育1. 定期开展卫生知识讲座,提高师生员工的卫生意识。
2.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形式,普及卫生知识。
3. 鼓励师生员工参与卫生志愿活动,共同维护校园环境。
七、奖惩措施1. 对遵守卫生管理制度,表现突出的师生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师生员工,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给予纪律处分。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机构各部门、班级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确保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机构内教学用具、公共演示器材:每日对学具、器材用清水擦洗,保持清洁。定期对表面消毒,硬质光滑表面,使用有效氯250mg/L——500mg/L消毒液擦拭、喷雾、或浸泡消毒,多孔表面使用250mg/L浸泡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学具清洗后烘干或阳光下暴晒。
XXX教育培训学校卫生清洁消毒制度
1、具体措施如下:
(1)环境空气消毒制度
①教室、办公室、卫生间等活动区域,加强通风清洁,使用时须经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早、中、晚打开门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③自然通风时,注意室内温度不能过低,避免学生受凉感冒,冬天寒冷季节上课时门窗保留缝隙,课间活动时间保持打开门窗通风;天气暖和后,建议一直保持通风状态。
②地面:每日使用不扬尘的湿式打扫,定期使用有效氯为500mg/L的消毒液拖地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地。拖把清洗干净后,阳光下暴晒或置于通风处干燥。
③隔离室消毒:在室内安装紫外线灯,均匀分布,每日无人状态下开启30--60分钟。隔离室内桌椅表面、地面每天清洁,并用有效氯500mg/L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使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温度计等设施设备表面。
④无人情况下,对于密闭不宜通风的房间,可使用移动式紫外线消毒器消毒60分钟(按照1.5w/)。
⑤每天由专人做好教室门窗开关通气工作,并负责做好记录,每周交机构负责人检查。
⑥机构每天对教室、办公室等师生学习场所开窗通风换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记录。
(2)物体表面消毒制度
①课桌椅:每日清洁,保持清洁状态。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为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剂残留。
⑥做好接触频次高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公用教室课桌椅、公共设施等)、卫生间等重点环节预防性消毒。
(3)注意事项
①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每天至少消毒二次,同时避免过度消毒。
②含氯消毒剂有腐蚀性和皮肤粘膜刺激性,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配置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专人指导,避免儿童接触。
③消毒要在无人的环境下进行,化学消毒剂消毒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去除消毒剂残留,降低腐蚀性。消毒后开窗通风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