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谢朓到上官婉儿:齐梁至初唐诗韵演变管窥

合集下载

唐代诗歌发展历史概述

唐代诗歌发展历史概述

唐代诗歌发展历史概述理学院130131112 吕霄博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隋唐五代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而历时近三百年的唐代,则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坛上百花齐放,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其中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4个阶段。

初唐诗歌初唐诗歌沿袭齐梁陈隋诗风, 宫廷文臣以及帝王后妃在诗坛上非常活跃,形成了阵营庞大的诗人群体。

但大多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

只有魏徵、王绩和诗僧王梵志等少数人能够清新脱俗,不被世风束缚。

初唐四杰对歌行体进行改造,具有诗赋交融的特点。

篇之恢宏,敷叙精巧,以气御诗,辞藻华丽。

促进初唐诗歌混融意境的形成。

陈志平. 四杰与初唐诗歌的新变[D].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DOI:10.7666/d.y513591.真正廓清梁陈诗风的是陈子昂,陈子昂针对齐梁文风,提出“兴寄”和“风骨“两种主张,唐诗风骨才为之一振,遂开盛唐诗风的先河。

张澎. 陈子昂与初唐诗风的变革[J]. 语文学刊, 2012, (5).同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以及被称为文章四友的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其中也有一些佳作。

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以律诗著称。

他与沈佺期、宋之问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盛唐诗歌在前人的努力下,进一步走向辉煌。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百年初唐后,李白横空出世,为诗国带来新的美学楷模,宣示了对宫廷陈式做派的胜利,他极大地影响了后代士人的人格并融入民族的精神史,而自贞元,元和以后则出现了宗杜思潮,诗人们以坚实的步履沿着“少陵路径”前进。

罗时进. “前李杜”时代与“后李杜”时代——唐代诗歌发展的转关与演进[J]. 文学评论, 2007, (2):193-199.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在盛唐诗中占有很大比重。

边塞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异域奇葩,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

诗中往往写出一种远大、明确的社会理想,与天下苍生共同的理想。

唐代文学发展的分期

唐代文学发展的分期

唐代⽂学发展的分期唐代的诗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的变迁,在唐代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很⾃然地形成了不同的段落,对此,前⼈早已有所认识。

对于唐诗演进过程的描述,最为流⾏的⼤致有所谓“五唐说”和“四唐说”。

五唐说最早始于宋代的严⽻。

他在《沧浪诗话·诗体》中说,“以诗⽽论,则有……唐初体、盛唐体、⼤历体、元和体、晚唐体”,并且指出,唐初是承袭陈隋之体。

盛唐体指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

⼤历体指⼤历才⼦之体。

元和体是元⽩诸古诗。

这五种体式的标⽰,实际上已勾勒出了唐诗流变的⼀个基本轮廓。

严⽻之后,元⼈杨⼠弘选录唐诗,编成《唐⾳》⼀书。

他将严⽻的五体并为“初、盛、中、晚”四体。

到了明代的⾼棅,“四唐说”已扩展成⼀个完整的体系并趋于定型。

他在《唐诗品汇·总序》中指出:“有唐三年,众体备矣,故有往体、近体、长短篇、五七⾔律句、绝句等制,莫不兴于始、成于中、流于变,⽽陊之于终,⾄于声律、兴象、⽂辞、理致,各有品格⾼下之不同。

略⽽⾔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

详⽽分之,贞观、永徽之时,……此初唐之始制也,神龙以还,洎开元初,……此初唐之渐盛也,开元,天宝间,此盛唐之盛也,⼤历贞元中,……此中唐之再盛也。

下暨元和之际,……此晚唐之变也。

降⽽开成以后,……此晚唐变态之极,⽽遗风余韵犹有存者焉。

”并且他从盛衰正变的指导思想出发,对各个阶段的代表诗⼈、诗风作了论析,同时他在《品汇》当中对于唐诗各个阶段的嬗变潜衍过程也作了说明。

从此四唐就不仅分体,⽽且成为唐诗的分期。

按这个分法,初唐不包括⾼祖时代、中唐⼜太短,所以还不甚严密。

明末沈骐在《诗体明辩》的序⾥分唐诗为“四⼤宗”,修正了这两处。

此后,“四唐说”便为历代诗论家论唐诗流变所遵循。

现在⼀般所说的初盛中晚的时限⼤致是:初唐:⾼祖武德元年(618)――⽞宗开元初(713)约为百年。

盛唐:⽞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历元年(766)约五⼗年。

语文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流派及风格特点

语文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流派及风格特点

语文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流派及风格特点诗先秦诗歌先秦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从集体歌唱到诗人创作的漫长过程。

原始歌谣中国古典诗歌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

《吴越春秋》中记载了一首《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指鸟兽之类猎物)。

"这可能是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

这是诗、乐、舞的结合。

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诗经》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标志是公元前6世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诗经》,先秦称为“诗”“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汇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土风、民歌,包括了“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的篇章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文学的影响极其深远。

楚辞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极具楚文化特色的新诗体——楚辞。

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开创的这种诗体,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黄伯思《东观余论.翼骚序》)屈原是楚辞的代表诗人,创作了《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篇章。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隋唐五代文学诗歌的发展,更是到了黄金时代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一、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1、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卢思道,字子行,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代表作《从军行》。

3、理解《从军行》的艺术特点。

《从军行》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4、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字处道。

代表作《出塞》。

《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

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5、简单运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

如卢思道的《棹歌行》《美女篇》《后园宴诗》等,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

薛道衡名作《昔昔盐》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6、综合运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

如虞世基所作应制诗《四时白歌》、《奉和望海诗》等,着意于诗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是作诗而作诗。

王胄、庾自直、诸葛颖等,作诗亦复如此。

隋炀帝以文学领袖自居,常聚集文人宴饮赋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

这使文学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公务员必知,隋唐诗坛常识2

公务员必知,隋唐诗坛常识2

5、白居易一生以四十四岁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6、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讽谕诗,大都写于前期。
7、在白居易感伤诗中有两首著名长诗,它们是《长恨歌》和《琵琶行》,其中《琵琶行》在描写音乐形象方面历来为人所称道。
2、开元初年,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被称为“吴中四士”。
3、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著名的咏物诗,它借柳树歌咏了春风,赞美了欣欣向荣的春天。
4、张说的代表作是《邺都引》,王翰的代表作是《凉州词》,王湾的代表作是《次北固山下》。
5、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但他诗歌的主要题材却多是山水行旅。其诗歌的风格是恬淡孤清。
16、王昌龄曾做过江宁丞,所以有“诗家天子王江家”之称,他的七言绝句,只有李白能与之媲美。
18、高适诗歌今存二百余首,从体裁看,绝大部分是古诗,尤以七言歌行见长。
19、高适边塞诗的特色是“尚质主理”,即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防问题。其代表性作品《燕歌行》即是有感于张守珪军中之事而作。
2、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答:第一,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多方面的艺术概括,第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第三,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有突出的成就,他的语言主经过千锤百炼的。第四,杜甫是众体兼长的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无不运用自如,尤以古体和律体为佳。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1、新乐府指的是新题写时事的乐府,中唐新乐府运动是由张籍、王建、李绅的创作开始的,李绅写《新题乐府》二十篇,元稹和之,白居易又元稹的基础上扩充为五十首,名曰“新乐府”,并在序里明确提出其诗歌创作的主张,于是新乐府创作从杜甫开始,经过元结、顾况,到白居易就形成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重要作家除白居易外,还有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与论述题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与论述题

第十六章隋及初唐诗歌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参考答案: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唐诗宋词发展脉络个人整理

唐诗宋词发展脉络个人整理

(3)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 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 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 雕琢。 代表作: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道难》等。
(4)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 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 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等。
唐诗宋词发展脉络个人整理
唐诗宋词发展脉络个人整理
关于唐诗
唐诗宋词发展脉络个人整理
隋唐五 代 是 我国 诗 歌 史上 的黄 金时 代 ,特别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
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轼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 代表词人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范仲淹、张先、柳永、苏轼
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到了空前的发挥,这些, 都显示了我国古典诗歌的 温庭筠,花间鼻祖,精通音律,是晚唐第一个大力作词的人,他词风并不单一,有一些境界阔大之作,也有一些较为清丽疏朗通俗明快
是唐诗, 标志着古典诗歌成就的高峰, 李白、杜甫、 词的起源跟唐代经济发展、五七言诗繁荣、燕乐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
中唐前期: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
白居易等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诗人的均在这一时 陈子昂,他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

从谢脁诗歌用韵看齐梁时期二等韵的分用——兼论王力、周祖谟韵部之划分

从谢脁诗歌用韵看齐梁时期二等韵的分用——兼论王力、周祖谟韵部之划分

特征 的 。又 因诗 韵 较 文 韵严 谨 , 而本 文 仅 从谢 眺 故 诗韵 出发 进行考 察 。本文 依据 的材料 为逯 钦立 辑校 《 秦汉魏 晋南 北朝 诗》 中所 录谢 跳诗歌 1 4首 。 先 5

“ 古韵 亡而 今音 行 ” 。从 两 汉 到 隋 , 如 果 单从 大 处 “
见: 昔韵独 用 1 , 例 陌昔 同用 4例 。在这 4例 陌昔 同 用例 中 , 陌韵三 等字仅 “ 1见 , 隙” 其余 皆为 陌韵二 等
字与三等韵 昔韵 通押 。谢 诗 陌 韵虽 然 尚未 分 立 , 但 谢 胱可能 已认识 到 陌韵 二 、 等 字语 音 上 的差 异。 三
王 力将臻 韵及其 与之相 承 的人声 栉韵 列于二 等 位 , 周祖谟 也认 为 臻韵 是 “ 于 《 韵 》 属 切 中的 二 等 韵”, J l2 4 两人 的这 一 观点 有 误 , 未 能 标示 出臻韵 都 及 其与 之 相 承 的 人 声 栉 韵 假 二 等 、 三 等 的 音 韵 真
过 谢 跳诗 韵 , 以发 现 周 祖 谟 的韵 部 划 分 更切 合 齐 梁 时 期 的 实 际语 音 , 其 认 为臻 韵 是 属 于《 韵 》中 的 二 等 韵 的 可 但 切
观 点 不 够确 切 , 韵 以及 与 之 相 承 的入 声栉 韵 的音 韵 地 位 实 际 上 是 假 二 等 真 三 等 。 而 王 力 的 黠 韵 归 曷 部 、 韵 归 臻 鳕
“ ” 龇 也应 属 三 等 。“ ” “ ” 然 为 同 “ ” 则 龇 、瑟 既 等 , “ ” 瑟 也应 属 三 等。再 查 《 韵 》 切 叫质 韵 , 龇 , 乙 “ 仕 切”《 ; 集韵 》 栉韵 , 小韵 “ ” 龇 条下 作 “ 食栉 切 ” 小韵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期 : 2 0 1 5一 o l 一1 8
作者简介 : 谢仁 敏, 男, 广 西桂林入 , 广 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 事 中国古代文学研 究;
张慧琴 , 女, 甘肃张掖人 , 广西大学文学 院硕 士研 究生, 主要从事古典 文献研 究。
初唐 诗 沿袭 齐 梁 陈 隋 诗 风 , 是 古 今 学 者 比较 一
有更 加 深人 的理 解— — 除 了明 晰 两者 相 承 之处 外 ,
更可 管 窥初 唐对 齐 梁诗 韵革 新 的地方 。 从 齐 梁 到初 唐 , 是 中 国诗 歌 音 韵 转变 的一 个 重
要 时期 , 时风 所ຫໍສະໝຸດ 至 , 既成就了沈俭期、 宋 之 问等 一 批
《 文镜秘府论》 云: “ 平头诗者 , 五言第一字不得 与第六 字 同声 , 第 二 字 不 得 与 第 七 字 同声 。 ” [ ] 。 此
《 先 秦汉 魏 晋 南 北 朝 诗 》 J 1
收 录其 诗 1 5 4首 ,
致 的看 法 , 但 大 都侧 重 于对 艳 情 、 浮 糜 文 风 的批 判 , 如 闻一 多先 生认 为 宫 体诗 就 是 宫廷 的 , 或 以宫 廷 为
中心 的艳 情 诗 ¨ j 。艳 情 或 浮 糜 诚 然 是 齐 梁 至初 唐
( 广 西 大学 文 学 院 , 南宁 5 3 0 0 0 4 )

要: 初唐诗对齐 梁诗 的沿袭和革新 不仅表 现在诗风 、 审美等方面 , 还体 现在诗歌 的用韵上 。应制诗 的用韵
技巧更 能说 明两个时期 的实际语 音流变。作为这两个 时期 的代 表诗 人谢胱 、 上 官婉儿 , 他 们 的应制诗 很好地 印证
了这 一演 变: 一方面 , 上官婉儿沿袭 了 谢诗 的二等韵的分用 , 部分 韵部 的独用 ; 另一方 面, 摆 脱 了“ 四声 八病” , 部 分
韵 部 发 生 了分 化 和 合 流 。
关键词 : 谢胱 ; 上 官婉儿 ; 应制诗 ; 诗 韵 中图分类 号 : 1 2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0 3 0 0 ( 2 0 1 5 ) 0 4— 0 0 4 5— 0 5
“ 兴” 均为去 声 , 而《 文镜秘 府论》 中对 “ 上尾 ” “ 鹤
膝” 的定义 是 : “ 上尾诗者 , 五 言 诗 中第 五 字 不 得 与 第 十字 同 声 ” [ 5 1 1 8 2 。“ 蜂腰 ” : “ 蜂腰诗者 , 五 言 诗 一
句之 中, 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 , 中央 细, 似 蜂腰 也 ” [ 5 1 1  ̄。可 见 , 此 处 的用 字 同 时 打 破 了
小山文 , 空揖 章 台赋 。 ( 其八) 此 诗 中第 五 “ 兴 ”、 第 十“ 布” 、 第二 “ 怆” 、 第 五
讲究 , 初唐诗 的演进 , 也始终离不开宫廷应制诗这一 阵地 , 因此 , 选 取应 制 诗 做 论 述 , 能 切 实 体 现 两 个 时
期实 际的语 音变 化 。其 中 , 谢 胱 和上 官婉 儿 , 正是 这 两个 时期 的重 要诗 人 , 不妨 借他 们 的作 品做 典 型 分 析, 以此勾 勒齐 梁 至初唐 诗 韵演 变 的轨迹 。 谢眺 ( 4 6 4 - - 4 9 9) , “ 少好 学, 有美名, 文 章 清 丽” 巧。在齐 梁 时期 的韵 文里 , 谢眺, 沈 约 审 音 最
其次 , 王力 先 生认 为 , 在 隋一 中 唐 音 系 中 , 耕 庚
清韵 与 青 韵 分 立 为 两 部 , 到 晚 唐 时 才 合 并 为 一
“ 鹤膝 诗 者 , 五 言 诗 第 五 字 不 得 与 第 十 五 字 同 声 。言两 头 细 , 中 间粗 , 似鹤 膝也。 ” l 5 J l 此 诗 中 的 第五 字 “ 艾” 和 第 十五 字 “ 榭” 均为去声 , 亦 避 免 了 “ 鹤膝” 一病 。以 上 例证 说 明谢 跳偶 尔也 会 尝试 冲
其 中应 制诗 有 4 6首 。作 为南 齐诗 人代 表 , 谢 眺诗文 的用韵 反 映 了齐 梁 时 期 实 际 的语 音 特 征 , 而且 有 自 己 的独 特之 处 。他 虽受 “ 四声 八 病 ” 的影 响 , 却 并 未 深 陷其 中 , 使诗作走 向圆美流转 , 清 丽 自然 。试 看 《 奉和 随王 殿下 诗 十六首 》 ] l 蛳 中的几例 :
“ 上尾 ” “ 蜂腰” 规则 。
又如 :

细, 用韵最严 。沈约亦云 : “ 二百年来无此诗 。 ” l 3
45 ・
星 回夜 未 艾 , 洞 房 凝远 情。 云 荫 满 池 榭, 中月悬 高城 。 ……观 淄咏 已失 , 怃 然愧
簪缨。 ( 其二)
山水 诗 的意 味 了。
2 0 1 5年 7月 第 3 l 卷第 4期
唐 都 学 刊
T a n g d u J o u na r l
J u 1 .2 0 1 5
V0 1 . 31 No. 4
【 汉唐研 究 】
从 谢 胱 到上 官婉 儿 : 齐 梁 至初 唐 诗 韵 演 变 管 窥
谢 仁敏 , 张 慧琴
高秋 夜 方 静 , 神 居 肃且 深。 … … 朋道 空 已积 , 干直愧 蓬 心 。( 其一)
诗体 的特征 , 但齐梁至初唐作为诗歌史的一个 阶段 , 内涵 决 不止 于此 。钱 志 熙先 生就 明确 指 出这 样评 判
有失 公 允 , 他 突 破 了 以往 只作 简单 论 断 的局 面 , 从 诗 体、 创作 及审 美趣 味方 面 论 述 给 读 者 提 供 了新 的 视 角_ 2 J 。 不过 , 若从 诗韵人手 阐述 , 则 会 对 这 一 问 题
诗 中第 一 “ 高” 、 第六 “ 神” 、 第二 “ 秋” 、 第七 “ 居” 均
为平声 , 明显打 破这 一规 则 。
怆 怆绪 风 兴 , 祁 祁 族 云 布 。… …徒 藉
诗人 , 更 为其 后 盛 唐 诗 歌 的成 熟 做 了铺 垫 。齐 梁 时
期 的应 制诗 , 结构 、 修辞 及音 律都 较其 他类 型 诗格 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