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开卷)
经典模板 (57)2004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评分说明

2004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评分说明2004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评分说明──给阅卷老师的话──满怀热情尊重学生科学严谨公平公正书写(4分)此题根据抄写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
写楷体、行楷字均可。
一等4分书写规范,整洁美观,基本功好。
二等3分书写较规范,卷面清洁,基本功好。
三等2分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基本功较差。
注:如果漏做抄写题,可根据全卷书写水平综合评分。
最多给2分。
阅读(46分)一(8分)答:1.(1分)jiàn2.(2分)⑴其;⑵以;⑶之。
(错一处扣1分,最多扣2分。
)3.(2分)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对一处得1分,最多得2分。
)4.(3分)(无“标准答案”。
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感悟明确,符合文意,思考得当即可。
)二(16分)答:1.(1分)到、俏、报、笑。
(写错一个,本题不得分。
)2.(1分)犹有。
3.(2分)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写对一句得1分。
)4.(3分)(无“标准答案”。
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谈出自己的体验。
能理解出材料中歌颂的不畏严寒、傲雪斗霜、追求理想、献身革命的品格和精神,并自然真挚地表达赞美之情即可。
文辞优美,情真意切得3分;能理解品格和精神,但文辞平淡者扣1分;未能理解品格和精神,且语言混乱者不得分。
)5.(2分)孤独、寂寞、冷清、凄凉……(所给答案供参考,意近即可。
写对一个得1分,最多得2分。
)6.(2分)第五段材料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梅树的画法,与前四段材料相比,语言准确、平实、简洁。
(供参考,意近即可。
)7.(2分)(无“标准答案”。
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古诗文积累。
所选诗文名句与兰、竹、菊、松相关并书写正确即可。
)8.(3分)(无“标准答案”。
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有意识地在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七年级历史试卷2004

13、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谁统治时期?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唐中宗14、艺术宝库莫高窟坐落在今天A.山西大同B.甘肃敦煌C.河南洛阳D.陕西西安15、12世纪初,定都会宁的少数民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A、鲜卑B、契丹C、女真D、蒙古16、宋辽澶渊之盟在客观上起的重要作用是A.增强了契丹的实力B.延缓了北宋的灭亡C.消除了民族矛盾D.维持了长期相对和平17、下列朝代中没有统一全国的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8 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A.中国唐朝B中国北宋.C.古罗马D.古印度1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时期,最终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定局于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2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元朝时专门设立了直接管辖台湾的机构A、中书省B、行中书省C、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二、判断(对的划√,错的划×,本题10分)1、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余杭,南到涿郡。
()2、我国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开始于隋文帝时。
()3、我国古代有许多伟大发明,印刷术是其中之一。
《金刚经》是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4、唐朝时发明了新农具“秧马”。
()5、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于916年建立了辽。
()6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提到了唐宗宋祖,其中宋祖是指赵匡胤。
()7玄奘西游天竺,天竺就是今天的阿拉伯地区。
()8、宋朝城市中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
()9、岳飞英勇抗金,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10、元朝是由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建立的。
()三、材料解析:(28分)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2)材料二引用的是谁的话?(2分)“和同为一家”指的是什么?(2分)(3)指出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件事。
样题三:

样题三:宜昌市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考试形式:开卷试题共三大题29小题满分:100分时限:60分钟)命题:宜昌市第三中学周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每小题后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栏中)1、早期人类生活环境险恶,常有凶禽猛兽出没,我国居民中,最早懂得用火保护自己安全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3、可以从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中查到的历史事件是A、楚汉之争B、蔡伦改进造纸术C、赤壁之战D、北魏孝文帝改革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诗句出自于曾描写过三峡地貌的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B、郦道元《水经注》C、贾思勰《齐民要术》D、王羲之《兰亭序》5、鉴真与玄奘之间有许多的相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①都是僧人②都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是去今天的日本④都为中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6、中国人的衣料,开始以棉布为主是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7、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A、郑和B、岳飞C、戚继光D、郑成功8、2003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引用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出自于下列人物中的A、范仲淹B、林则徐C、孙中山D、毛泽东9、领土是国家主权的核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利用各种手段,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俄国D、法国10、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④孙中山——辛亥革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2004年中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2004年中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考试的展望及教学复习策略一、文科综合开卷考试的目的及应注意的地方1、学科特征的反映政史作为两门基础课是十分鲜活的。
闭卷考试不可避免地将这两门课教的过死,教师只能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每个教学知识点均不敢放过,政治学科中联系实际的问题都是事先设计好,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历史知识也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改变教师教学方式的途径很多,通过考试方式的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考试方式的改革(闭卷变开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场景,即:死记硬背的内容将大大减少,将试题出的灵活些,通过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多一些,等等,来引导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学科知识并运用学科知识,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开卷考试要求试题要鲜活,更要求试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开发度,才能避免试题、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合,从培养求异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角度看,开卷考试可以更好地创设这种情景。
此外,开卷考试可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负担轻了,学生可以对政史学科更加主动、活泼地学。
3、文科综合开卷考试应注意的地方(1)确立三个观念①目标观念(识记、理解、运用)既是日常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也是开卷考试的依据。
②能力观念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中,并努力解决。
实行开卷考试后,学生的能力培养将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③实践观念注重学生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及其运用。
实践观念与能力观念具有一定的联系。
(2)三个观念之间的关系二、对《中考说明》相关内容的分析1、《中考说明》的作用为什么要编写和修订《中考说明》?中考是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不能把它神秘化,应当把它放到全社会的监督下来进行。
然而,许多年来中考不是这样------。
导致教学秩序非常混乱,社会反映强烈。
另外从考试命题看,尽管也有一个明确的要求,但难以起到规范命题的作用,考完以后,由于命题的变数较大,又导致新的一轮捕捉信息的浪潮。
2004湖北宜昌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4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 学 试 题(非课改实验区使用)(考试形式:闭卷 试题共六大题22小题 卷面分数:50分 考试时限:70分钟)我要注意:1、本卷共8页,其中试题4页,答卷4页。
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交卷时只交答卷。
2、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O ~16 Cl ~35.5 Ca ~40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粉笔B 、水C 、蔗糖水D 、牛奶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食物腐败B 、煤气燃烧C 、湿衣凉干D 、菜刀生锈 3.我国继“食盐加碘”后,又启动了“酱油加铁”工程。
这里的铁是指 A 、分子 B 、原子 C 、单质 D 、元素 4.将面粉、味精、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面粉 B 、味精 C 、食盐 D 、酒精5.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玉玲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说明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A 、C 、 D6.二氧化氯(ClO 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1 C 、+3 D 、+4 7.关于铁生锈与防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 、铁生锈只有弊端没有益处 C 、铁制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防止生锈 D 、铁锈可用稀盐酸除去 8A 、甲橱 B 、乙橱 C 、丙橱 D 、丁橱9.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10.下列用连线方法对部分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内容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铜的导电性强――制造电线、电缆和电器酸能与碱中和__胃酸过多的病人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B、保护环境:控制“白色污染”——禁止使用所有塑料制品防止水的污染——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C、基本安全常识:饮用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食用假盐中毒――由亚硝酸钠引起D、生活中的一些做法: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洗涤使煤燃烧更旺――可增大煤与空气接触面积二、我会填空(共3小题,第8空1分,其余每空0.5分,计5分)。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考试形式:开卷试题共四大题25小题卷面分数:100分考试时限:60分钟) 同学们:评价是为了发展!三年历史学习你收获了多少?还有哪些不足?通过本次测试你对自己一定会有一个评判!请在这份试卷上充分展示你的聪明才智。
时间有限,赶快行动吧!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写在“选择题答案栏”中。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1、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首站拜谒了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因为黄帝A.是文字的发明者B.曾经打败了炎帝C.制造了指南车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他出生于春秋时的鲁国,学说比较保守,主张‘仁爱’,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利用,他还是一位具有罕见热情和擅长教育的教师,据说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这里描述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3、巨大的商代司母戊鼎可以证明A.我国原始农耕文明出现于商周时期B.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工艺水平高超C.我国商周时期的畜牧业发达D.铁器在商周时期开始出现4、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大规模地反击匈奴取得胜利的帝王是A.秦始皇B.唐太宗C.汉武帝D.唐玄宗5、唐朝的全盛时期是指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6、下列关于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的表述中,有明显错误的选项是A.夏商周秦汉B.三国魏晋南北朝C.辽宋夏金元D.隋唐宋明元清7、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逐步落伍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B.重农抑商C.八股取士D.闭关锁国8、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以“自强”为目的运动是A.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C.百日维新D.洋务运动9、成为中国近代维新变法运动导火索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宜昌市2004年初中毕业 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宜昌市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考试形式:开卷试题共三大题29小题卷面分数:100分时限: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每小题后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栏中)1、下列远古人类,从长相和智力水平看,同现代人最接近的是A、北京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为这一制度奠定理论基础的思想家是A、韩非B、荀子C、孟子D、孙武3、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A、张骞B、卫青C、班超D、甘英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江南气候温暖湿润B、北方人民南迁江南C、江南土地肥沃D、南方政局稳定5、“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A、对日本的影响B、对新罗的影响C、对天竺的影响D、对波斯的影响6、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7、假如你想了解明代纺织业发展的情况,首选的书籍应是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梦溪笔谈》8、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无数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其中,携带棺材行军,誓死抗击俄国侵略新疆的清朝爱国将领是A、邓世昌B、左宝贵C、林则徐D、左宗棠9、某一历史网站上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最准确的是A、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10、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局面的一场革命是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11、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随后在北京爆发的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护国运动D、护法运动12、“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课改实验区使用)(考试形式:开卷试题分书写、阅读、写作三部分卷面分数:120分考试时限:15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
交卷时只交答卷。
书写(3分)请将上面这则纪伯伦的名言抄写在格子里。
阅读(57分)一、下边的古诗、联、文,表现了古代的高雅之士对自然之美、环境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请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下边几段材料,然后答题。
(本题共7小题,计14分)【材料1】书湖阴先生壁①□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材料2】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a)林间自在啼。
【材料4】养鸟有道□郑板桥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尔。
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
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zhōu jiū),如《云门》、《咸池》之奏;及(b)披衣而起……见(1)扬翚振彩③,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2)乐而已。
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注释】①这是作者题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
②排闼(tà):意思是推门(而入)。
③扬翚(huì)振彩:扇动五彩翅膀。
1. 材料1前两句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勤。
请你也用2个字概括后两句诗的内容。
(2分)2. 请在材料3下联中的横线上,填写能够与上联相对应的3个字。
(2分)3. 将材料4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用2个逗号把它断开。
(2分)4. 文言文中“之”、“其”、“而”、“以”……这样的词语很多,多读便能读顺口、读明白。
请你凭语感,在所给的文言词中,选择2个分别填入材料4的⑴、⑵处,使文句通畅。
(2分)5. 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材料2和材料4中加点的“及”字的意思。
(2分)6. 用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对文章进行概括,是一种读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市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开卷)(考试形式:开卷试题共三大题29小题卷面分数:100分时限:60分钟)命题:宜昌市第五中学林云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最合题意的选项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栏内)1.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特征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2.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
下列中国先民兴建的工程中,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A.长城B.都江堰C.大运河D.赵州桥3.“六王毕,四海一”,灭掉六国、一统天下的古代帝王是A.秦始皇B.启C.汉武帝D.成吉思汗4.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与他带回经书有关的宗教是A.基督教B.道教C.佛教D.伊斯兰教5.经过20多年刻苦钻研,发明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的知识英雄王选,人称“当代毕升”。
古代毕升的成就是A.发明活字印刷术B.改进造纸术C.发明雕版印刷术D.发明打字机6.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说:“中国的海军在1100~1450年之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这里所说的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国海军包括A.北洋舰队B.郑和的船队C.郑成功的船队D.鉴真东渡日本的船只7.“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这幅对联称颂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文天祥C.郑成功D.岳飞8.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进程。
这一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大生产运动D.洋务运动9.下列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爱国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10.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C.皇姑屯事件D.西安事变1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因此,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A.大反攻B.大转折C.大决战D.大进军12.某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这一现象发生于A.“文化大革命”期间B.“大跃进”运动期间C.土地改革期间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期间13.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还将运用于A.香港B.台湾C.澳门D.深圳14.以下法律文书中,产生时间最早的是A.《法典》B.《权利法案》C.《汉谟拉比法典》D.《独立宣言》15.某人欲游览欧洲最古老的文明遗迹,应建议他去的国家是A.英国B.希腊C.埃及D.意大利16.“圣诞节”、“上帝”、“十字架”,与这些词语有关的宗教是A.基督教B.道教C.佛教D.伊斯兰教17.在探索新航路的航行中,航程最长的是A.迪亚士B.麦哲伦船队C.哥伦布D.达·伽马18.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所倡导的社会思潮是A.民族主义B.复古主义C.自由主义D.人文主义19.下列领导人中,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是①克伦威尔②华盛顿③拿破仑④玻利瓦尔⑤林肯A.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20.林肯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总统,主要是因为A.他维护了美国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B.他消除了种族歧视C.他出生贫寒却当上了总统D.他是第一位遇刺身亡的美国总统21.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俄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与俄国相似的还有A.英国B.法国C.日本D.美国2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的能源中,符合环保标准的是A.煤炭B.石油C.电力D.原子能23.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A.苏联社会主义模式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法西斯体制D.罗斯福新政24.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开始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构成鼎立之势的“三足”是①美国②苏联③欧洲共同体④日本⑤联邦德国⑥中国A.①④⑤B.①④⑥C.①②⑥D.①③④25.下列新科学技术都诞生在美国,其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导致信息技术产业出现的一项是A.激光器出现B.电子计算机(电脑)问世C.半导体晶体管面世D.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宜昌市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答题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答案栏(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二、材料解析题(认真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26.请写出与下列诗句、歌词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然后选择其中任意一个历史事件加以介绍。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介绍(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1年纽约“9·11”事件希特勒(1889~1945)“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
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
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
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200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3分)(2)材料中“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指的是什么?(3分)(3)请举出一个当今社会“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3分)(4)请举出一个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候,“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的事例,并说明理由。
(6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28.中国某历史学家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邓小平“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核心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重大影响?(10分)29.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句话概括了许多国家的外交思想。
联系19世纪中后期以来的世界历史,说明欧美某一国家的对外政策是怎样体现这一思想的?(10分)试卷答案样题二:宜昌市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D2.B3.A4.C5.A6.B7.C8.D9.D 10.A 11.C 12.B 13.B 14.C 15.B 16.A 17.B18.D 19.A 20.A 21.C 22.C 23.D 24.D 25.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计30分)26.(1)长征;或红军长征、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等。
(3分)(2)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或解放南京、渡江战役等。
(3分)(3)抗美援朝;或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志愿军赴朝作战等。
(3分)(4)介绍以上三件事情中的任意一个事件均可。
(6分)评分说明:介绍历史事件分三等给分。
一等5-6分。
史实清楚,文字通顺,表达明晰流畅。
二等3-4分。
史实基本准确,文字表述较通顺。
三等2分及以下,部分史实描述有误,文字表述欠通顺;或以三言两语作答。
27.(1)59周年。
(3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
(3分)(3)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例如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和利用空间、海洋等问题,人类还面临着毒品蔓延、国际恐怖活动猖獗、核武器扩散等严重问题。
爱护大自然,保护地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空间,使他们有继续发展的机会;等等。
(3分)评分说明:任意说出一个当今社会“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即可给满分。
(4)答案一:以二战时期资本主义的美国同社会主义的苏联共同反法西斯为例,可以说明这一道理。
(2分)理由: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威胁人类和平,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
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资本主义的美国同社会主义的苏联等国家,共同组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终于打败了侵略好战的法西斯势力,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4分)答案二:以“9·11”事件为例,也可以说明这一问题。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楼遭恐怖袭击倒塌后,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打击恐怖势力。
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反恐斗争中进行国际合作。
(2分)理由:现在,国际恐怖组织密切勾结,制造了大量骇人听闻的恐怖暴力事件。
恐怖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肆虐,造成重大伤亡,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保护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反恐斗争就必须开展国际合作,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就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对付危害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国际恐怖分子。
(4分)评分说明:以上两答案仅为示例,以其他内容作答,符合“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候,‘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的道理,均同等给分。
事例、说理各占3分。
有事例、说理充分给满分6分。
只有事例给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28.改革开放。
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3分)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两番,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辉煌,举世瞩目。
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人民的吃、穿、用、住得到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开始进入小康社会。
(满分7分)评分说明: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的重大影响,与上述答案类似的其他答案均可。
29.答案一:以意大利为例:①一战前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与英法俄三国协约相对抗。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后,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望风使舵,后来参加到英法俄协约国一方作战。
答案二:还以意大利为例:①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
这个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②二战中意大利参加到法西斯轴心国集团方面作战,向英法宣战。
③1943年7月,以美英军队为主的盟军进入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垮台。
不久,意大利新政府宣布投降,并参加对德作战。
答案三:以美国或苏联为例:①二战时美、苏等国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