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第2课时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学校:洋县溢水镇窑坪中心小学科目:五年级科学姓名:周净小学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第2课时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一、背景和目标本节课开始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形成和重塑的内容。

地球上,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有两个原因,一是地球内部的力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

内力是指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外力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重力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地球上巨大的地貌形态及变化都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内力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外力则进行雕塑加工。

内力作用造成高山盆地,使地面崎岖不平;外力作用则破坏高山、填平低地,使地面趋于平夷。

二者在地形发展方向上是对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

本节课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

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很清楚。

本课教学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识基础进行的。

教科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火山和地震”;第二部分是“地球内部的运动”。

知识与技能●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二、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图片或资料;土豆泥、果酱、酒精灯、三角架、火柴、烧杯、手套、勺子;毛巾、彩笔、橡皮泥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科版(2)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科版(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表【白板, flash动画、音频,出示台风动图】动态配音图夺人眼球,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身心投入本课。

【白板,超链接、放大、蒙层、橡皮擦功能,出示自然灾害图】图文结合的方式能考验孩子们的辨识能力。

【白板,思维导图和蒙层、淡入、淡出功能,回顾旧知】可以很快地从脑中提取词汇并锁定目标。

【白板,手机授课助手、批注功能,了解地形变化】运用手机授课助手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记录表投影到大屏幕上,并在上面做批注。

此举不仅可以直接进行评价,还能针对多数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说明。

【白板,组合、淡入、淡出、批注、艺术字功能,小结地形变化】分项目罗列具有直观性、具体型、系统性。

【白板,插入视频功能,初步认识成因】通过视频的观看,初步认识火山和地震成因中的共同之处。

【白板,三维动图、随意拖拉、自由旋转功能,出示地表和内部结构】巩固旧知,引入新知【白板,图片组合、定位路径出现、对比功能,加深结构理解】学生抽象思维较差,经过比较可加深理解。

学生回忆旧知;【白板,出示板块三维动图、随意拖拉、自由旋转功能,回忆旧知】立体图更容易抓住学生们的眼球,加深相关知识的识记。

【白板,三维动图切换成二维图、批注功能,认识六大板块及其运动方向】二维图中板块运动方向的呈现更具直观性,便于学生的掌握。

地球内部结构。

感知板块运动。

可以提升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白板,手机授课助手、批注和颁奖功能,对作品进行评价】将小组作品拍照上传至屏幕上,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还可以起到博采众长的作用。

【实物展台,直接观看实验过程,更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和教师共同通过实物展台完成实验,不仅可以起到集体示范的效果,更能够让学生真切感知变化。

性的总结。

【白板, flash动画、淡入功能,加深问题印象】知识不仅限于课堂内,课后学生们应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动图的形式呈现问题,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记忆以便课下及时进行自主探究。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教案 教科版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2.过程与方法:(1)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2)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

3.通过模拟实验认识理解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

【教学准备】1.学生小组准备: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图片或资料、毛巾、报纸、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等。

2.教师演示准备: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和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和课件。

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有着丰富的地形,你都知道有哪些呢?(课件出示各种地形)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上,(板书地球)有着高山、河流、湖泊、峡谷、海洋……那么,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大海永远是大海,陆地永远是陆地呢?那到底是什么引起了地形的变化呢?(板书引起地形的变化)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张图片,展示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种自然现象分别是什么吗?(火山爆发和地震)这是两种带有毁灭性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带来的危害吗?二、分析火山爆发和地震会引起地形改变1.我们先来说一说火山爆发带来的危害。

(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科版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了解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增强避震的意识。

教学重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吧二、了解火山1自行阅读教科书第一事例讨论:(1)冰岛附近的南大西洋中发生了什么?(2)火山活动引起这片海洋的地形发生了什么变化?2看图片。

第一幅画面是日本阿苏火山喷发——岩石和烟雾覆盖了整个小镇。

第二幅图片,火山群和火山口,这是火山爆发之后形成的自然景观。

第三幅。

3看了这组照片你有什么感受?(是啊,这组照片非常震感,惊心动魄。

)如此可见火山爆发带给地球表面地形变化是多么猛烈啊4简介火山爆发知识点1 知识点2三、了解地震1自行阅读教科书第二事例和第三事例讨论:地震给所罗门群岛和宁夏的地形带来了什么变化?2看图片。

第一张呈现的是(现今拉农加岛的实地景色)地震使所罗门群岛岛屿升高。

第二张呈现的是地震造成地面隆起和升高,这是地壳板块受到挤压而断裂、裂缝、错位造成的升降运动。

第三张是1920年宁夏地震时山崩地陷,地面和山头出现裂缝崩塌的石块泥沙堵塞河流形成湖泊。

第四张是汶川地震时的情景。

第五第是日本发生的11级地震的情景。

由此可见:每次强震过后,都会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科版 (2)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科版 (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开始学习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的内容。

地形变化的原因分为两方面:一、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在其作用力下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离和地形起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主要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今年的雅安大地震让学生对地震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等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火山地震等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

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是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目标】1、认识地震和火山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了解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3、知道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

4、学会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小组准备:水槽、水、吸管、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 4月20日注定是让国人难以忘记的一天。

当天,在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雅安地震时的景象吧。

(视频)师:地震后我们的环境会出现什么变化呢?生:路面下降、山体滑坡、河流阻断、房屋倒塌……师:这说明了地震能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发生变化。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科版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材分析《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变化的原因:一个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在其作用力下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主要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

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

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火山地震等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

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是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1、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2、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教学重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科版

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等。

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到最后对地球表面地形的形成进行了推理,有的同学认为地球表面地形的形成与地球内部原因有关系;有的同学认为地球表面地形的形成与地球外部的力量有关系;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球表面地形的形成与人为因素也有关系。

至于是哪种原因形成的,这个问题非常的复杂,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点一滴的学习!二、了解火山和地震1.学生自学课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填写表格内容(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及表格)老师评价、学生评价2.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上三个相关事例所反映出来的发生变化了的地形地貌。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3.通过刚才的学习和交流,大家都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1.教师介绍。

(课件出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图)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地核部分温度非常非常的高,可达到6千多摄氏度,大家看这一层就是紫蓝的那一层,是地幔,地幔上面一层就是地壳,地壳非常的薄,地壳和地幔之间还有一层熔岩,也叫岩浆,熔岩浆就像我们吃的果酱或番茄酱,它们一直在流动,而且力量很大,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因为地球也在不停息地做着运动,有运动才能有能量,做运动就需要能量来补充,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1、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2、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2、了解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增强避震的意识。

教学重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设计共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在讲台前摆放一只地球仪)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各式各样。

反映在这地球仪上,我们通常说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原),绿色代表(平原)。

像这些高高隆起的地方往往就是一座一座的(高山),地球仪表面一条条小小的沟壑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大江大河)。

那么,生活中,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大海永远是大海,陆地永远是陆地呢?生:不是的。

师:你认为是变化着的。

那你认为呢?生:变化着的。

师:你呢生:变化着的。

师:诚如同学们所,地球并不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内部外部都在不停的运动着。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二、分析火山爆发和地震会引起地形改变1、提问:我们国家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一次很大的自然灾害,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讲给大家听一听。

(让学生说说汶川大地震的情况)2、观察四川省北川县地震前后对比图,感受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播放视频)3、学生阅读和观察文字资料及图片,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变化的原因:一个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在其作用力下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主要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汶川大地震让学生对地震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等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

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

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火山地震等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

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是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101教学PPT3D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

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形地貌
1.通过图片复习几种典型的地形地貌。

思考:这些地形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形成后是不是永远不变的?
2.学生阅读幻灯提供的资料,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认识火山和地震能使地形地貌发生剧烈变化。

3.图片介绍几种由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地形地貌。

直观感受火山和地震能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二、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关系
1.尝试解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和地震的?
2.教师讲解: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要了解地球的内部运动,首先要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结合图片介绍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学生观看地球内部运动模拟动画后阅读以下内容: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1)播放视频《火山的成因》,引导学生得出:火山产生的原因是岩浆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作用下,会沿着地壳的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火山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折小木棒模拟地震,引导学生得出: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变形断裂、错动,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引起地表的震动,即地震。

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内,地震也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3)配合板书小结:火山和地震能使地形地貌发生剧烈变化。

火山和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1)课件演示地表六大板块的构成。

(2)地球深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会对板块造成什么影响?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3)观看模拟实验录像:用两张纸表示两大板块,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再用一根吸管插入水底,向两纸中间吹气,使水运动起来,表示地球深部不断运动的物质。

多媒体演示板块分离形成裂谷、海洋的过程。

图片展示东非大裂谷,,体会大陆板块相互分离形成裂谷。

(4)做板块碰撞、平移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一:用两本科学书表示两个大陆板块,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观察书本的变化。

图片展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体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

模拟实验二:用泡沫块模拟两大板块的上下、水平移动,观察地形发生什么变化?如抬升的地方会形成山脉或高原,河流会形成瀑布等。

4.幻灯提供资料(喜马拉雅山的隆起经历了大约6500万年的时间,喜马拉雅山每年以0.33厘米——1.27厘米的速度上升,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每年仍以1.82厘米的速度上升。

)和(科学家预言:未来的某一天,东非大裂谷终会将它东面的陆地从非洲大陆分离出去,从而产生一片新的海洋以及众多的岛屿。

) 引导学生得出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很缓慢。

三、总结延伸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小结,小结后教师补充举例说明外力作用也能引起地形的缓慢变化。

【板书设计】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形变化
现象原因
1、火山
2、地震内部运动
3、板块运动
4、洪水
地形变化 5、刮风
6、大爆炸外部
7、人为
8、冰川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