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_黄宗羲全集_出版是学界盛事

合集下载

黄宗羲的观点

黄宗羲的观点

黄宗羲的观点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黄宗羲的新民本思想集中体现在其1653年写下的《留书》和1663年在《留书》基础上扩充而成的《明夷待访录》。

他在《留书・封建》篇指出,自秦以来中国政治“有乱无治”弊病的根源在于秦“废封建之罪”,进而以“托古改制”的方式主张效法古代“封邦建国”的诸侯自治制度,退而求其次,则应效仿唐初设置“方镇”以屏藩中央的制度。

黄宗羲激烈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黄宗羲进一步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法制,他指出,专制帝王的法,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统治而制定的,因而是非法的。

黄宗羲认为,在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

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

黄宗羲还驳斥了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盖皆本也”,他认为有关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应该受到保护。

黄宗羲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和他所提出的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一些政治要求,带有初期的民主思想的色彩,在当时是进步的。

关于黄宗羲的相关介绍

关于黄宗羲的相关介绍

一、关于黄宗羲的相关介绍1.作者生平: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世称南雷先生或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

其父黄尊素为东林党首领之一。

因多次同东林党人一起上本参奏魏忠贤等人的罪行,被魏忠贤陷害致死。

曾参加抗清活动,参与对阉党斗争,并成为“复社”领导人之一,与“几社”、“应社”等士人往来,南明弘光年间,阮大铖搜捕复社人士,指为东林党余孽,黄宗羲亦名列其中,被捕入狱。

弘光朝覆灭,乃逃回家乡。

明朝灭亡以后,他投入了抗清斗争,清兵南下时他在浙东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进行武装抵抗,被鲁王任命为左副都御史。

失败后隐居,晚年,屡违清廷征召,严辞拒修明史,死前遗嘱:葬时不用棺椁,“身遭国变,期于速朽”。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明末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师”。

黄宗羲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2.著书情况:《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今人编有《黄宗羲全集》(1)《明儒学案》,为中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史专著。

《明儒学案》系统记载、总结论述明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和流派,是明代思想史,哲学史,学术史的专著。

全书一共62卷,于康熙十五年(即公元1676年成书)。

《明儒学案》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首篇《师说》提纲挈领全书。

全书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210位学者。

《师说》总纲之后,分别列出了十七个学案,大致依据时间先后推移次序和学术流派传承关系。

每个学案都有较为固定的结构,拥有案序,传和语录;其中案序为概说该学派之基本情况,诸如该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主要代表人物,与其他学派的关系等等,传即是学者传记,语录即是收录该派名言至理并附有评论。

黄宗羲

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

是明清之际重要思想家和史学家。

黄宗羲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 年)诞生在浙江余姚黄竹浦的一个中小地主官僚的家庭里。

兵败回隐著书讲学他从小就比较聪明,喜学好问,肯动脑筋。

常阅读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尤其喜欢读历史小说。

黄宗羲14 岁考中了秀才,就到北京和父亲住在一起。

他父亲黄尊素是天启年间的御史,明末著名的东林党人,后遭魏忠贤逮捕入狱。

黄宗羲那年17 岁,两年后,父亲黄尊素惨遭杀害。

他时常以吴王夫差自励。

黄宗羲为人直爽,待人接物诚恳热情,对事情有自己的主张,不人云亦云,也不偏激躁进。

黄宗羲23 岁时,有人在皇帝面前举荐他作官,他力辞不就,因为他看到当时朝政一天不如一天,异常愤懑,所以不愿出来做官。

李自成起义,清兵入关后,民族矛盾上升。

黄宗羲保护着自己的老师刘宗周昼伏夜行,到处躲避,不愿去南京小朝廷任职。

清廷曾要招降刘宗周,有着民族气节的刘宗周绝食13 天,壮烈殉难。

刘宗周死后的第二天,浙江人民掀起反抗清廷的武装斗争。

黄宗羲听到这个消息,成立“世忠管”。

尽管清兵十倍于义军,而起义军仓促编成,毫无作战经验,半年之后,被迫退入深山,展开游击战争。

后来,黄宗羲等在宁波起义,又遭到失败。

各地反清斗争也相继失败,清政府的统治逐渐得已巩固。

黄宗羲看到大势已去,这才退隐乡间,专门著书和讲学。

清朝统治者统一中国后,对有名望的明朝遗民采取了怀柔政策,曾经多次征黄宗羲做官,他力辞不往。

黄宗羲学问渊博,与孙奇逢,李禺页并称三大儒。

他反对空谈,注重“实学”。

要求学生多读书,严格规定,凡是跟从他读书的学生,必须先通六经;他强调“经世致用”的学问,也就是对社会政治有实际意义的学问,并把学到的知识贯彻到行动中去。

黄宗羲的学术成就表现在多学科上,而以史学最为突出。

他勤于史料的搜求,不作无据文章,注意历史志表,著作条理精密,体例严谨,开了浙东史学研究的风气。

爱国学者民主先声黄宗羲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民主观念。

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现代价值

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现代价值

·83·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现代价值吴光内容提要:本文从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以及著作成果、讲学成就四个方面论述了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黄宗羲思想的现代价值。

作者认为,黄宗羲的“新民本”思想,已经超越了君主专制制度下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范武,而开始走向民有、民主、民治、民主监督的新范武。

黄宗羲在哲学上建立了以“力行”为根本宗旨的实践哲学和“一本万殊,会众合一”的学术史观,可以启迪我们的开放性思维和兼容性思维,其批判求实精神及疾呼改革的理论勇气,也激励着我们今天坚持改革的决心和理论创新的勇气。

关键词:黄宗羲新民本经世应务力行哲学黄宗羲(1610年695)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理论家。

他在清代前期与孙奇逢、李颓齐名,并称“国初三大儒”,自清末以来,则与顾炎武、王夫之齐名,并称“明清之际三大家”,可见他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地位之重要。

一、黄宗羲的学术成就总括黄宗羲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第一,他在《留书》和《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一个系统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主张社会改革的具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政治思想纲领。

黄宗羲在浙东抗清斗争彻底失败(1653年,清顺治十年)后,致力于总结明亡历史教训,决心为后人留下一些对治国经世有所补益的著作。

于是写下了后来被称为《留书》的一卷八篇政论稿。

时隔十年,当康熙元、二年(1662--1663)时,他在《留书》原稿基础上修改扩充,写成了《明夷待访录》二卷26篇。

这两部书虽然相隔十年,但写作宗旨是一样的,即总结“治乱之故”:为后世“条具为治大法”o,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

黄宗羲在《留书》中总结了明朝亡国的教训,认为明朝卫所制度腐败、宦官集团专政、赋税制度恶性循环、科举取士制度压制人才,这都是导致亡国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秦以后“废封建之罪”。

这里所谓“废封建”,指秦始皇废除周代的“封邦建国”制度而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黄宗羲全集》全录

《黄宗羲全集》全录

《黄宗羲全集》全录《黄宗羲全集》全录龙的传人整理○第一册●明夷待访录一卷 (清)黄宗羲撰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七卷 (清)黄宗羲撰孟子師説●深衣考一卷 (清)黄宗羲撰深衣考●葬制或问一卷 (清)黄宗羲撰●梨洲末命一卷 (清)黄宗羲撰梨洲末命●破邪论一卷 (清)黄宗羲撰破邪論●子刘子行状二卷 (清)黄宗羲撰●子刘子学言二卷 (清)黄宗羲撰●汰存录一卷 (清)黄宗羲撰●思旧录一卷 (清)黄宗羲撰思舊錄●黄氏家录一卷 (清)黄宗羲撰●明夷待访录未刊文一卷 (清)黄宗羲撰○第二册●弘光实录钞四卷 (清)黄宗羲撰钱明校●行朝录十二卷附江右纪变一卷 (清)黄宗羲撰; (清)陆世仪撰附录; 张良权校【部分散见于海外慟哭記上海外慟哭記下及赐姓始末】●海外恸哭记一卷 (清)黄宗羲撰; 徐和雍撰海外慟哭記上海外慟哭記下●西台恸哭记注一卷 (清)黄宗羲撰; 钱明校●冬青树引注一卷 (清)黄宗羲撰; 钱明校●金石要例一卷 (清)黄宗羲撰; 徐和雍校金石要例●历代甲子考一卷 (清)黄宗羲撰; 徐和雍校●四明山志九卷 (清)黄宗羲撰; 徐和雍校●匡庐游录一卷 (清)黄宗羲撰; 凌毅校●今水经一卷表一卷 (清)黄宗羲撰; 徐和雍校今水经○第三~六册●宋元学案一百卷首一卷附宋元学案考略一卷 (清)黄宗羲原本; (清)全祖托补; (清)王梓材等校并撰; 吴光等点校考略宋元学案○第七~八册●明儒学案六十二卷师说一卷 (清)黄宗羲撰; 夏瑰琦校点; 洪波校点明儒学案○第九册●象数论六卷 (清)黄宗羲撰; 陈敦伟、王永嘉校点●西历假如一卷; ●授时假如一卷 (历学假如) (清)黄宗羲撰; 毛佩琦标点●授时历故四卷; ●日月经纬二卷 (新推交食法) 附校勘记 (清)黄宗羲撰; 毛佩琦标点○第十~十一册●南雷诗文集不分卷留书一卷文钞一卷杂著稿一卷余集一卷黄氏捃残集一卷文补遣一卷明文海评语汇辑一卷明文授读评语汇辑一卷诗历四卷诗历补遗一卷匡庐游录附诗一卷诗补遗一卷附录一卷 (清)黄宗羲撰; 沈善洪等辑; 平慧善校点; 吴光校点○第十二册●黄梨洲先生年谱三卷 (清)黄[后(上)土]炳撰●附录吴光等辑题后记:上述电子版全部由在下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

明儒学案-第1章

明儒学案-第1章

第1章明儒大家黄宗羲之生平黄宗羲,明末大思想家,在明清鼎革之际,念念不忘旧朝,集合志士,起兵抗清。

后组织“世忠营”结寨自固。

复追随南明鲁王,任左副都御史。

失败后,隐居著书,对清廷荐官力辞不就,坚决不出仕。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他的父亲黄尊素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又下狱被押送京城,后来,受酷刑而死。

在他的父亲被送走之前,父亲命他拜著名学者刘宗周为师,并嘱咐他:“学者不可不通知史事。

”就这样,父亲的教训对他后来的求学道路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而当时年仅十九岁的黄宗羲袖藏铁锥,孤身赴京为父讼冤。

黄宗羲的祖父为使黄宗羲牢记国恨家仇,还在他进出的门口处写上“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八字来激励他。

当时,崇祯即位,阉党失势,黄宗羲在公堂之上出锥击伤主谋,追杀凶手,并在刑部大堂当场锥刺魏忠贤死党许显纯等,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其事迹更是轰动海内外。

黄宗羲归乡后,即更加发愤读书,“愤科举之学锢人,思所以变之。

既,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则钞之同里世学楼钮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则千顷堂黄氏、绛云楼钱氏,且建‘续钞堂’于南雷,以承东发(疑系“林”字--笔者按)之绪”(《清史稿》480卷)。

又从学于著名哲学家刘宗周,得蕺山之学。

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里中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参加反清战斗,达数年之久。

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廷屡次诏征,皆辞免。

黄宗羲曾自云一生有三变:“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这正是黄宗羲一生的写照。

黄宗羲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

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很大。

清政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议必咨之”(《清史稿》480卷)。

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真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

黄宗羲简介:明末清初的“人权宣言”

黄宗羲简介:明末清初的“人权宣言”

黄宗羲简介:明末清初的“人权宣言”明末清初,有位大思想家宣布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主张“无君”。

他就是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者、爱国者黄宗羲。

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骚的《民约论》还要早100年光景,有人称它为“人权宣言”。

黄宗羲同时代的思想家顾炎武说:“读了这部书,可以知道过去历史上所有帝王制度的弊端。

” 《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则,主张民权,对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影响很大。

梁启超在《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 > > 黄宗羲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州,亦号南雷,浙江余姚人。

他的老爸黄尊素为进士,天启中当上御史,是著名的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又下狱,受酷刑而死。

19岁的黄宗羲进京上诉,并在公堂之上殴打主谋,追杀凶手,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

黄宗羲归乡后,即更加发愤读书,痛恨科举制度对人的束缚,力求变革,把家里的书都读完了,还觉得不够,于是便抄录同乡的朋友藏书。

又从学于著名哲学家刘宗周,得蕺山之学。

> > 1645年,当清兵大举南下时,黄宗羲愤而毁家纾难,和浙东人民团结在一起,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清运动。

他组织起一支抗清的“世忠营”,有3000多人。

后来他又联合了太湖一带的豪杰,抗拒清兵达半年之久。

当他扼守的四明山寨被攻破后,宗羲渡海到舟山,和张煌言等继续搞复国活动。

1664年,张煌言殉难后,宗羲遂改名换姓回到故乡,聚众讲学,著书立说。

> > 黄宗羲学识广博,研究过天文、地理、算学、音乐、历史和哲学等。

他留下了许多著作,有《南雷文定》、《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

在他54岁时,写下了划时代的反帝制的光辉著作——《明夷待访录》。

《明夷待访录》计有《原君》、《原臣》、《原法》等共21篇。

> > 黄氏在《原君》篇中,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罪恶,指出帝王是唯一的害民之贼。

黄宗羲与其编辑思想

黄宗羲与其编辑思想

黄宗羲与其编辑思想黄宗羲与其编辑思想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学者称其为梨洲老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又被学者称为南雷先生。

黄宗羲是明朝末年东林党人黄尊素的儿子。

由于生在了明清两代改朝换代的时期,注定了其一生坎坷。

其父被阉党迫害致死,其后他从事反对阉党的斗争。

1645年,黄宗羲追随南明政权反抗清朝,他毁家纾难,九死一生。

1653年,潜心学术研究,总结历史上,尤其是明朝的教训,并对学术进行研究。

黄宗羲的一生,耗尽心血,最有成就的就是其在编辑思想方面所作的贡献。

他学识渊博,为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中积累的丰富的遗产。

其创作涉及到各个方面,天文学、地理学、文学、哲学、史学、数学、艺术等等,共有65种,1300余卷。

一生著作主要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南雷文案》,又删订为《南雷文定》、《文约》等。

本文就其主要的编辑思想进行论述。

一、开创了学案体。

学案体,是在中国明末清初形成的以记载学术思想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的史学体裁,以黄宗羲、全祖望等撰著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为代表作,是自古代以来继编年体、纪传体等主要史书体裁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史书体裁。

黄宗羲在考察了前人的各种书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写作方式。

以《明儒学案》为例,此书以王学为中心,列学案19目,共叙述明代学者达231人,这些几乎囊括了明代历史上较有成就的学者们。

此书从各个学派的角度,论述了各个门派中不同学者的不同的人生经历、特色和学术成就等,将其做了系统的排比,评论正确恰当,分析深入,描写详细精当,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系统的学术史著作,也成为学案体的开山之作。

后《宋元学案》编著的时候,黄宗羲已于年迈,该书由其草创,但后经其子黄百家和全祖望续传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明日报/2005年/8月/18日/第009版书评新版《黄宗羲全集》出版是学界盛事赵德润戴逸纪宝成新版《黄宗羲全集》的出版,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一件盛事。

黄宗羲(1610-1695)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

三个多世纪前的明清交替时代,中国历史正经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所表达的政治和社会理想,标志着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从制度上来认识社会、政治和历史,这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影响颇深。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盛赞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说他在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黄宗羲的民主精神对后来的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曾起到过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黄宗羲学识渊博,融通百家,他的学术思想、治学方法以及宽阔的学术胸怀,对后世都有较大影响。

对我国思想界、学术界来说,富有远见卓识的浙江出版集团和浙江古籍出版社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从1983年至今,他们历经20年艰辛,在成功出版《黄宗羲全集》12册之后,近几年又经过增补、修订,于今年1月正式出版了新版《黄宗羲全集》。

让我们深受鼓舞的是,温家宝总理十分重视黄宗羲学术思想研究。

2003年3月,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怎么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的问题时说:最重要的是要精简机构和人员。

如果不精简机构,不减少人员,农民的负担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

与此同时,要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

今年3月,他在看了新版《黄宗羲全集》之后写给史晓风先生的信中高度评价黄宗羲的学术思想:“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

而天下之大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了。

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应谨记这些道理,并身体力行。

”总理的信,不仅是对新版《黄宗羲全集》出版的肯定,同时必将推动黄宗羲学术著作和学术思想的研究。

光明日报是立足知识界、面向全社会的综合性报纸,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本报强调知识的密集性、理论的前沿性和学术的探讨性。

我们期望专家、学者在黄宗羲著作和学术思想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学术大师的标准新版《黄宗羲全集》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篇幅最大的黄宗羲著作文集。

今年是黄宗羲逝世310周年纪念,新版《黄宗羲全集》的出版和我们在这里举行出版座谈会,也是对他一个很好的纪念。

黄宗羲寿命很长,活了85岁,著作很多,有一百多种、一千多卷,但散失的很多,很可惜。

现在浙江的学术界和出版界花了约20年时间(从1985年到2005年)来收集、编校、标点、校勘这么一部书,为学术界提供了一部很好的了解黄宗羲学术造诣和学术成就的好书。

这是我们学术界的喜事。

黄宗羲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座丰碑,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大师。

称得上学术大师,应具备四个条件。

黄宗羲完全具备了这些条件。

第一,学术上博大精深。

他有很多重要著作、学术成就,是一个多面手,如《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反对专制君主制度的思想,石破天惊,黄钟大吕。

他对当代史也做了很多研究,撰写了《弘光实录》、《海外恸哭记》等。

他还撰写了《四明山志》、《授时历法》,并研究西洋历法,不愧是历史上的学术丰碑。

第二,创造性的思想贡献。

黄宗羲的思想贡献主要在政治思想方面,最大的贡献在于倡导民本思想,“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与一百年后法国卢梭的思想相近。

他提出“工商皆本”,已接近近代的经济思想。

他还撰写了《明儒学案》,创造了学案体史书,记述明代的思想学术发展。

这几个创造,非常了不起。

第三,学术大师往往桃李满天下,学术上薪火相传,有许多的追随者、继承者。

黄宗羲在浙江开创学派,设立正人书院,开坛讲学,培养了大批传人,应者云集,影响很大。

清代的很多学术大家,像万斯同、万斯大、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等,都是他的学生。

在清代浙东学派独树一帜,与汉学、皖学、湘学不同,经史并重,一直到戊戌变法,影响到梁启超、谭嗣同,流风余韵,影响了二百多年。

第四,学术大师不仅学问高,而且道德也高。

年轻时他为父亲鸣冤。

在弘光朝,号召知识分子反对马士英。

明亡后,在四明山组织军队坚持进行抗清斗争,达十年之久。

顺治时,抗清失败后,坚不出仕,隐居山中,著书立说,坚持民族气节,坚持政治理念。

像黄宗羲这样的学术大师,为人的品质非常好,是非分明,严于律己,在中国学术史上是很杰出、很出色的,永远光芒四射。

他的著作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遗产。

所以,在这里我感谢浙江的学术界和出版界花了20年时间收集散失的著作并出版全集,这是功德无量的事。

为大思想家出全集新版《黄宗羲全集》出版是我们国家当前繁荣发展建设社会科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大的成果,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感谢沈善洪主编、吴光执行主编以及他们这个班子的艰辛劳动,感谢浙江古籍出版社为我们出版这么一套好书。

谈到《黄宗羲全集》的出版,我们首先应谈到温总理,他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就是给予这套全集实际上也是对黄宗羲本人的一种科学的评价,是对这套书出版的一种特有的褒奖,一种特别的祝贺。

他的评价非常准确精到,也很深刻。

总理在信中说:“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

而天下之大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了。

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们读了以后非常感奋,认为这是新一代共产党人的真挚理念、真挚情怀的一种真情流露。

所以,这套书的出版会有巨大的社会效应,对于推进黄宗羲的研究,对于推进整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进而对我们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有鼓励和指导意义。

黄宗羲创论独新,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等一些鲜明的政治主张,堪称我国民主思想启蒙的经典之作。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是17世纪中国思想界的灯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在世界思想史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黄宗羲提出了近似自由主义的思想,反对传统的农本工商末的观念和政策,强调工商皆本,强调人各得自利,人各得自私,为民众自由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实际上是在顺应历史的潮流,为冲破封建专制的新兴生产方式鸣锣开道,其进步意义自不待言。

新版《黄宗羲全集》的出版,不仅大大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黄宗羲的这些思想,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十七世纪及其以后中国思想和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脉络都有重要意义。

黄宗羲本人又是一位大学问家,学问渊博,学术精湛,诸子百家,金石释道,天文历算,无不研究。

哲学、文学,尤其是史学,成就卓著,勇于创新,实在是当今学子学习的楷模。

黄宗羲年轻时代坚持反对宦官权贵的斗争,险遭杀害。

清军南下,他自组招募义兵,抗击清军。

明亡以后,隐居著书立说,屡拒清廷征召,实在是一位从实践到理论的真正斗士。

为这样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编辑出版全集,实在是一件大事、好事、喜事。

《黄宗羲全集》及黄宗羲思想的现代价值访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长徐忠良、《黄宗羲全集》执行主编吴光本报书评:《黄宗羲全集》的出版工作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的?徐忠良:1983年的时候,浙江古籍出版社刚刚建立,经过摸底调研,就把《黄宗羲全集》列入了重点选题计划,并委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开展黄宗羲著作的搜集整理工作。

这项工作先后有浙江、上海、北京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

已故著名学者顾廷龙、冯契、陈训慈先生和长期耕耘于浙江历史文化阵地的毛昭晰老先生分别为编选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和批评意见。

主编沈善洪先生召集了两次编校协调会议,并为全集写了一篇长序。

吴光先生作为执行主编,承担了编排各册目录、撰写点校说明、考辨黄氏遗著、搜集佚文佚著以及负责与出版社、作者的联络等具体任务,并完成了全集五分之一的原著点校任务。

1985年,《黄宗羲全集》第一册出版。

此后,历经十年,备极艰辛,到1994年出齐了《黄宗羲全集》12册。

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初版《黄宗羲全集》从出版第一册到出版最后一册,前后间隔达十年之久,给读者的购买和使用带来了很多不便。

鉴于初版《黄宗羲全集》早已售罄,近年来在黄氏著作搜集整理方面又陆续有一些新的发现和新的研究成果,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我社于两年前决定出版新版《黄宗羲全集》。

本报书评:与初版相比,新版《黄宗羲全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吴光:这是首次编辑、整理、点校、出版黄宗羲全书,也是第一部黄宗羲全书的新式标点本。

以往编纂、刊印黄宗羲著作的汇刊本有:清末光绪年间由蒋麟振汇编、杭州群学社石印的《黄梨洲遗书十种》本;宣统二年和民国四年先后由时中书局刊行的薛凤昌汇编本《梨洲遗著汇刊》33种铅印本。

其他如上海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中华书局等出版社,曾陆续印行过《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黄梨洲文集》、《黄梨洲诗集》等专著、文集的单行本。

但从无全集的汇编与刊印。

我们这次编印的《黄宗羲全集》,按著作体裁、性质分类编辑为12册,收录34种专著、1部诗文合集,300余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黄氏著作情况,以实物(文字)形式证明了黄宗羲不愧为博学多才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文字学家、地理学家、历学家、算学家。

新版《黄宗羲全集》收集了十余种、数十篇前人罕见、近人未能见到的遗文佚著,其中较有思想与学术价值的有《留书》、《南雷杂著》、《南雷文抄》、《历学假如》、《台雁笔记》、《读龟山先生字说辨》、《明文海评语汇辑》、《明文授读评语汇辑》等,这为全面深入地研究黄宗羲的生平、著作及其思想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补充资料。

另外,在全集第一、二、六、八、九、十一、十二诸册附录了本人撰著的《黄宗羲遗著考》共8篇,在第十二册附录了清初以来20多位学者撰著的关于黄宗羲的年谱、传记、序跋等资料40篇,这对于研究黄氏生平、著述与思想成就有重要参考价值;第十二册下半部附载《全集人名索引》一编,将黄氏原著所载人物的姓、名、字、号、别名、别号收于一编,颇便于读者检索、研究。

本报书评:我们应当如何看待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现代价值?吴光:黄宗羲的学术成就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著作成果,二是思想成就,三是讲学成效。

据本人考证,黄宗羲的著作(包括专著、编著、诗文集)共计111种,2000余万字(现存59种,散佚52种),可以说著作等身,正如他本人所言是“自料不下古之名家”。

其学术与思想成就,体现在政治思想、经济思想以及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

他通过在宁波、绍兴、余姚、海宁、桐乡等地的长期讲学和著述活动,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培养了一个以他为首的浙东经史学派。

这个学派的特色是经史并重、折衷朱陆、强调“经世应务”。

这个学派“上承王(阳明)、刘(宗周),下开二万(万斯大、万斯同)”,绵延至于清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