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增值税税负及其计算方法

增值税税负及其计算方法

增值税税负及其计算方法增值税税负及其计算方法一、增值税税负简单的说,税负就是税收造成的负担,税负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一年)已交税金除以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但是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说负率也有所差异。

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一般就是指税率的3%;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因为有抵扣,所以税率不固定,但在行业间会有一个平均数,税务机关也是依此评估纳税人的。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负率,其计算公式为:税负率=应缴税金/销售收入*100%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税务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1%(商业企业1.5%左右),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具体的税负率表是:1 农副食品加工 3.502 食品饮料 4.503 纺织品(化纤) 2.25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6 建材产品 4.987 化工产品 3.358 医药制造业 8.509 卷烟加工 12.5010 塑料制品业 3.50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12 金属制品业 2.20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18 商业批发 0.9019 商业零售 2.5020 其他 3.50二、税负率具体计算企业增值税税负率计算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增值税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问:1、我单位是进出口贸易公司,以自营出口为主,取得进出口权及出口业务已有3年,但最近业务比较少,不知现在对销售收入方面是否还有规定,比如说,年销售额最少要达到180万.2、外销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95%以上的自营生产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如何计算.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请列计算公式。

行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行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行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税负的计算:
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入×100%。

即,
税负率=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不含税)×100%。

税负是因国家征税而造成的一种经济负担。

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

是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如果每个月都进项大于销项,那你要提交一份有关这种情况的说明。

说明你是因为材料或者产品的库存增加而引起的,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能够说明原因就行,但是前提条件是你的各项材料、电费等成本项目都很正常。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入税负即税收负担。

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

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

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一个总体税负。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
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
—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人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但如果是出口企业或免税企业,主要把出口收入和免税收入按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入计算就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工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税金,。

增值税税负及其计算方法

增值税税负及其计算方法

增值税税负及其计算方法增值税税负及其计算方法增值税税负及其计算方法一、增值税税负简单的说,税负就是税收造成的负担,税负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一年)已交税金除以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但是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说负率也有所差异。

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一般就是指税率的3%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因为有抵扣,所以税率不固定,但在行业间会有一个平均数,税务机关也是依此评估纳税人的。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负率,其计算公式为:税负率二应缴税金/销售收入*100% 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税务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1% (商业企业1.5%左右),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具体的税负率表是:1农副食品加工3.502食品饮料4.503纺织品(化纤)2.254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5造纸及纸制品业5.006建材产品4.987化工产品3.358医药制造业8.509卷烟加工12.5010塑料制品业3.50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5012金属制品业2.2013机械交通运输设备3.7014电子通信设备2.6515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3.5016电气机械及器材3.701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8商业批发0.9019商业零售2.5020其他3.50二、税负率具体计算企业增值税税负率计算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增值税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税负率二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二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二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二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问:1、我单位是进出口贸易公司,以自营出口为主,取得进出口权及出口业务己有3年,但最近业务比较少,不知现在对销售收入方面是否还有规定,比如说,年销售额最少要达到180万.2、外销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95%以上的自营生产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如何计算.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请列计算公式。

增值税的理论税负和实际计算公式

增值税的理论税负和实际计算公式

《增值税的理论税负和实际计算公式》国家税务总局会定期计算公布行业增值税税负率指标,该指标按照行业具体计算,同时兼顾生产和流通环节,所计算出来的数据为行业平均数据,这是具体纳税人税负率比较的依据和基础。

各地税务主管机关会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定期计算所管辖范围内具体纳税人的税负率,并用行业平均税负率进行比较。

(一)税负率的计算过程增值税税负评价首先需要计算税负率,我们来认识一下税负计算的公式及其演化,借以了解税负率的计算过程:1.基本公式: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实际入库增值税税款/当期应纳增值税收入*100%=毛利率*17*100%2.公式演化:基本公式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但企业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基本公式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影响增值税税款入库的因素,如杂项扣除、上期留抵、进项税转出等。

因此税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应进行下列转化:本期实际纳税=销项-进项=本期销项—本期进项-上期留抵+进项转出=本期销售收入*17%-本期存货增加*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进项转出=本期销售收入*17%-[销售成本—(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进项转出=本期销售毛利*17%+(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进项转出其中:销售成本=本期有票存货增加+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本期有票存货增加=销售成本—(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杂项抵扣主要指固定资产抵扣、运费抵扣,低值易耗品抵扣,劳保用品抵扣等计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抵扣事项。

当企业的增值税应税收入项目存在不同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时,应分别计算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并将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汇总得出一个总的理论增值税,并以此来确定总体的增值税理论税负。

(二)、增值税的实际税负脱离理论税负上下变动的原因增值税的理论税负与企业实际申报表体现的增值税实际税负之间通常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增值税的应纳税额及实际税负与其期初留抵进项、本期进项到位程度及进项税额转出,本期销项多少有关,增值税理论税负可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是一个固定值,而实际税负脱离理论税负上下变动通常有如下的原因:1、当企业期初留抵进项与期初存货余额所应包含的进项税额不比对时,会对本期增值税的税负产生影响,如期初留抵进项税额大于期初存货应包含的进项税额,则会降低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其留抵进项有一部分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存货存在,该部分进项税额不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必然占用其他存货销售的销项税额;如期初留抵进项税额小于期初存货应包含的进项税额,如期初存货在本期实现销售,则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期初存货中有一部分没有进项税额,而又因其实现销售而产生销项税额;2、上期有较大暂估入库商品,已在上期销售,而进项发票在本期收到并抵扣,则该会计事项会降低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本期该部分进项参与抵扣,但却由于不存在与之对应的存货存在,从而不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3、当本期已销商品,由于未及时取得进项发票而在会计上做暂估入库处理,由于该商品已产生销项税额,因为进项发票未到没有进项税额抵扣发生,故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4、当本期采购之存货未完全实现销售,但其进项已全额抵扣,从帐面上的体现是存货库存越来越大,进项与销项不配比,如进货60吨,销货40吨,其中进货20吨的进项会抵减销货40吨所产生的毛利的销项,会产生零税负或低税负,此时也会降低增值税实际税负率;5、本期销售数额大于与销售数额对应的采购数额,则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比如进货60吨,但销货80吨,其中多销货之20吨货物会提升增值税实际税负率。

会计经验:增值税税负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会计经验:增值税税负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增值税税负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1)增值税税负率
 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x100% 计算分析税负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等指标配合使用,将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与相应的正常峰值进行比较,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销售额变动率低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和销售额变动率及税负率均高于正常峰值的均可列入疑点范围。

 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有关纳税资料,进行毛益率测算分析、存货、负债、进项税额综合分析和销售额分析指标的分析,对其形成税负异常的原因做出进一步判断。

 与预警值对比。

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及税负率低于预警值或销售额变动率正常,而税负率低于预警值的,以进项税额作审核重点,核实有无扩大进项抵扣范围、不按规定申报抵扣等问题,对应核实销项税额计算的正确性。

 对销项税额的审核分析,应侧重核实收入是否完整,有无迟报计税销售额、混淆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错用税率等问题。

 (2)工(商)业增加值分析指标
 ①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是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时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中的计算方法,税负率计算公式为税负率=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

在实务操作中,有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的企业,计算公式则为税负率=(应纳税额+免抵税额)÷(内销收入+外销收入),该计算方法计算简单,取数容易,直观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期的实际税收负担情况(以下称该方法计算出来的税负率为实际税负率)。

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在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材料成本都相同、发票开具和取票情况都正常的情况下,实际税负率也是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时高时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企业之间有高有低,相互之间不可比,降低了实际税负率指标的评估价值。

造成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因素:
1、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不论当期材料是否实际耗用,只要购进入库并认证通过便可抵扣,不体现会计核算中销售与成本的配比性原则,存货的变动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2、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的企业单证收齐才计算免抵退,免抵税额的产生类似于政府会计中的收付实现制,实现销售与收齐单证有一定的时间差,单证收齐的进度快慢也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为体现增值税税负率这个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克服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缺点,就必须消除以上两个因素对实际税负率的影响。

我们根据增值税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的计税原理和。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税负率是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时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中的计算方法:实际税负率=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

有免抵退的出口货物销售企业,实际税负率=(应纳税额+免抵退税额)÷(内销收入+外销收入)虚拟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期未有票存货-期初有票存货)X17%]+(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金额)×17% }÷内外销销售总额计算公式的相关说明:一、关于存货1、暂估入库的存货未取得专用发票,无对应的进项税额,计算期未有票存货和期初有票存货时均应予以剔除。

2、生产成本(在产品)、产成品中的工资、折旧等项目也不含进项税额,也不属于有票存货。

如果无法准确确定生产成本(在产品)、产成品中有票存货的金额,可按适当比例计算。

3、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虽然没有取得抵扣票据,但因公式中已确认了虚拟进项税额,有库存时,应当做有票存货。

二、关于进项税额1、根据免抵税额的计算方法,进项转出中的“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最终只影响退税额,不影响免抵额,因此不从进项税额中减除。

2、在已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地区,在计算虚拟税负率时进项税额也应剔除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因为虚拟税负率只允许扣除与已实现销售的货物相对应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包含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降低了虚拟税负率的可比性。

三、关于多档税率由于我国增值税实行多档税率制,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有17%、13%两档征税率,外购项目也有17%、13%、10%等多档税率。

当纳税人的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或外购项目有多档税率时,应将虚拟税负率的计算公式改为:虚拟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期未有票存货-期初有票存货)X适用税率]+∑(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金额)×适用税率}÷内外销销售总额例:某企业库存甲乙两种材料,甲材料税率为17%,期初库存100万元,期未库存200万元。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在企业的财务和税务领域,增值税税负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它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值税的负担情况,对于企业的税务规划、经营决策以及与税务机关的沟通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增值税税负率究竟是如何计算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增值税的基本概念。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为: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 ÷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 100% 。

接下来,我们分别解释一下这个公式中的两个关键要素:当期应纳增值税和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当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其计算方法相对较为复杂,需要考虑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计算公式为:销项税额=销售额 ×税率。

例如,一家企业销售商品的销售额为 100 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3%,那么销项税额就是 100 万 × 13% = 13 万元。

进项税额则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企业在采购原材料、设备等时,供应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就是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以减少企业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

假设一家企业当期的销项税额为 20 万元,进项税额为 15 万元,那么当期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20 15 = 5 万元。

当期应税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等取得的不含增值税的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增值税税负率时,一定要确保销售额和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口径一致。

如果销售额是含税的,需要先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增值税税负率是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时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中的计算方法,税负率计算公式为:税负率=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

在实务操作中,有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的企业,计算公式则为:
税负率=(应纳税额+免抵税额)÷(内销收入+外销收入)
该计算方法计算简单,取数容易,直观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期的实际税收负担情况(以下称该方法计算出来的税负率为实际税负率)。

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在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材料成本都相同、发票开具和取票情况都正常的情况下,实际税负率也是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时高时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企业之间有高有低,相互之间不可比,降低了实际税负率指标的评估价值。

造成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因素:
1、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不论当期材料是否实际耗用,只要购进入库并认证通过便可抵扣,不体现会计核算中销售与成本的配比性原则,存货的变动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2、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的企业单证收齐才计算免抵退,免抵税额的产生类似于政府会计中的收付实现制,实现销售与收齐单证有一定的时间差,单证收齐的进度快慢也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为体现增值税税负率这个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克服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缺点,就必须消除以上两个因素对实际税负率的影响。

我们根据增值税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的计税原理和免抵税额的计算方法,同时根据会计上对销售确认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与成本之间的配比性原则,设计了一种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以下称该方法计算出来的税负率为虚拟税负率)。

虚拟税负率依据当期的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金额计算出虚拟的销项税额和虚拟的进项税额,并且当期准予扣除的进项税额(包括虚拟的进项税额)仅限与已实现销售(且有的货物相对应的那部分进项税额,剔除变动的存货所对应的进项税额。

虚拟税负率是把实际税负率还算为基于权责发生制和配比性原则下的税负率,计算公式如下:
虚拟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期未有票存货-期初有票存货)X17%]+(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金额)×17% }÷内外销销售总额计算公式的相关说明:
一、关于存货
我国增值税实行凭票扣税法,未取得抵扣票据的存货无对应的进项税额,公式中的期未有票存货和期初有票存货是指已取得抵扣票据的存货。

1、暂估入库的存货未取得专用发票,无对应的进项税额,计算期未有票存货和期初有票存货时均应予以剔除。

例1:某企业期初库存A材料100万元,其中暂估入库为50万元;期未库存为80万元,其中暂估入库为20万元。

则:(期未有票存货-期初有票存货)=(80-20)-(100-50)=10万元。

2、生产成本(在产品)、产成品中的工资、折旧等项目也不含进项税额,也不属于有票存货。

如果无法准确确定生产成本(在产品)、产成品中有票存货的金额,可按适当比例计算。

例2:某企业期初存货为110万元,其中材料10万元,在产品30万元,产成品70万元;期未存货为100万元,其中材料50万元,在产品30万元,产成品20万元。

根据测算,在产品中的材料成本为80%,产成品中的材料成本为70%。

则:期初有票存货=10+30×80%+70×70%=83万元。

期未有票存货=50+30×80%+20×70%=88万元。

3、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虽然没有取得抵扣票据,但因公式中已确认了虚拟进项税额,有库存时,应当做有票存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