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密断裂带吉林段断陷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
I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研究

I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研究摘要:i盆地是东南亚某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盆地总体勘探程度较低,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该文从构遣演化、地层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富集规律等方面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构造演化地层特征成藏条件富集规律中图分类号:p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250-02i盆地构造位置位于若开褶皱带和掸丹那沙林地块之间的中央低地,为白垩第三系沉积盆地。
盆地近南北走向,总体呈s形,南北长约1600km,东西宽约150-200km,面积约为25.2×104km2。
盆地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截止目前已发现油气田49个,可采储量2736.45mmb(油当量4.35×108)。
1.构造演化盆地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两个弱伸展挤压的构造演化旋回和六个演化阶段(图1)早白垩世的强烈隆升期、古始新世的弱伸展断陷或拗陷期、渐新世挤压拗陷期、中新世弱伸展断陷或拗陷期、中新世末的强烈变形期和上新世碰撞造山期。
2.地层概况盆地在上侏罗下白垩统基底上,沉积了一套厚达20000-25000m 的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沉积物,岩性以河流三角洲浅海相的砂岩、粉砂岩和页岩为主。
从老到新发育的地层有:上白垩统卡巴组,古新统庞吉组,始新统朗欣组、提林组、塔本组、蓬当组和尧河组,渐新统瑞泽道组、巴当组和鄂霍明当组,中新统标贝组、库奥科克组和奥博贡组,上新统第四系伊洛瓦底群(图1)。
3.油气成藏条件盆地可分为三个ⅱ级构造单元,即西部深坳带、中部隆起带、东部浅坳带,有利油气聚集区带主要位于西部深坳带。
盆地主要烃源岩为始新统朗欣组、塔本组、尧河组以及下中新统标贝组的泥岩和煤,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
盆地南部油气主要产自中新统标贝组,盆地北部和中部产出油气均与始新统烃源岩相关。
盆地南部中新统标贝组碳质页岩和褐煤的有机碳(toc)含量为0.5%-2.5%,属ⅱ和ⅲ型干酪根,被认为是优质烃源岩。
吉林省敦化盆地地质特征及地质发展史

吉林省敦化盆地地质特征及地质发展史金伯禄;魏海泉【摘要】The Dunhua Basin is a collective of Cretaceous-Paleogene Xinkailing Basin,Dashanzuizi-Jingbohu Basin,and Neogene-Quaternary Dunhua Volcanic Basin.Formation of the Dunhua Basin was controlled strictly by the two parallel graben faults in the Dunmi Faults Zone.The Dunmi Faults Zone was a series of graben faults in the volcanic orogeny that formed by the westward subdction and compression of the Yizuonaiqi plate during Jurasy-Cretaceous.During Neogene-Quaternary the mantle thermal plume beneath Changbaishan and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Ocean made the composite but non-integrity graben deep faults zone,composing the Dunhua Basin.It shows,from a geological survey work,that there exists a proper environment for producing coal and oil in Dashanzuizi-Jingbohu Basin.And it did prove up a principium reserve of five hundred eight-two million tons,perspective reserve of one billion tons of coal and one hundred twenty-four million tons of natural gas andoil.The basalts in Dunhua Basin were formed multiply and distributed on a wide area,which brought up the many beautiful scenery and resources such as building material,casting and rock-cotton and diatomite.%敦化盆地是由白垩—古近纪的新开岭盆地、大山嘴子—镜泊湖盆地和新近—第四纪敦化火山盆地的组合总称。
延吉残留断陷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中图分类号:T E l 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0 — 3 7 5 4【 2 0 1 3)0 6 — 0 0 0 1 — 0 5
STRUCTURAL CH ARA CTERI STI CS AND PETRoLEUM EXPLO RATI oN
PRoS P ECTS FoR THE F AULTED DEP RES S I ONS I N YANJ I BAS I N
摘 要 :延吉盆地在早期受到 近南 北向伸展断裂 的控制 ,形成 了东 断 、西超 的箕式 断陷组合 ;晚期受近 东西 向的 挤 压褶皱构造控制 ,形成南 、北 2个 背斜 夹 1个宽 平 向斜的结 构。盆地改 造前烃 源岩 已经 成熟 ,但生 烃 门限的
差 距 较 大 。大 砬 子 组 末 期 、龙 井 期 为 主 要 成 藏 期 ,龙 井 组 末 期 为 聚集 成 藏 的 关 键 时 刻 。 盆 地 中 部 地 层 发 育 较 全 ,
2 0 1 3年 l 2月
大庆 石油 地质 与开 发
Pe t r o l e um Ge o l o g y a n d Oi l ie f l d De v e l o p me n t i n Da q i n g
De c ..2 01 3 Vo l _ 3 2 No . 6
Z HANG J i g u a n g
( E x p l o r a t i o n D i v  ̄ i o n o f D a q i n g O i e l d C o m p a n y L t d . , Da q i n g 1 6 3 4 5 3 。C h i n a )
t he l a t e p e r i o d o f t he l a t e r i s t h e c r i t i c a l mo me n t f o r t h e r e s e vo r i r t o e n ic r h a n d a c c u mu l a t e.Th e c e n t r a l b a s i n i s c h a r a c t e iz r e d b y we l l — d e v e l o p e d,p r e t t y c o mp l e t e a n d l e s s — s t r i p p e d f o r ma t i o n s a n d mo r e o v e r t h e mu c h b e t t e r p r e s e r — v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S O t h e l i g h t o i l r e s e vo r i r s a r e a c c u mu l a t e d. Amo n g t h e m ,t h e s t uc r t u r a l b e l t s f o m e r d i n t h e f o l l of f e r e n t i a 1 .T h e e n d o f D a l a z i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L o n g j i n g F o r m a t i o n a r e t h e m a i n r e s e r v o i r - a c c u m u l a t i n g s t a g e s ,
东北地区白垩纪断陷盆地群形成模式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在湖 海沟 通 。 部 断 陷盆 地群 烃源 岩广 泛 发 育 、 油气 显 示 , 西 有
具备生油条件;火山断陷作用发 育,形成 良好的储盖条件 ;
后 期 改造 作 用 较 弱 , 保 存 条 件 良好 。 东 北 地 区 断 陷 盆 地 群 地 层 沉 积 厚 度 大 、烃 源 岩 发 育 、火
开 发应 用
东 北 地 区 白垩 纪 断 陷 盆地 群 形 成 模 式 及 其 油气 地 质 意 义
李 鑫 王 洋 孙伟 国 王建 强 杨佳佳
(. 1 吉林省地质调查院 , 吉林 长春 1 0 6 ;2 大庆钻探地质录井二公 司, 01 . 3 黑龙江 松原 1 8 0 ;3吉林大学地球 科学学院 06 . 3 吉林 长春 1 06 ;4 吉林 大学地球 探测科学与技 术学院,吉林 长春 1 02 ) 01 . 3 0 6 3 摘 要 :东北地 区白垩系断陷盆地群是 在古生代褶 皱造 山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 白垩世 宽范 围火 山断陷盆地群 , 经历 了一
( ) 早 白 世 , 东 部 地 区地 势 较 低 ,发 育 海 相 、 海 陆 1 交 互 相 和 滨 海 沼 泽 相 沉 积 。西 部 地 区 地 势 较 高 ,具 有 类 似 千
岛 湖 的古 地 理 面 貌 。 辽 盆 地 相 对 于 东 部 和 西 部 地 区地 势 较 松
高 ,是 一 个 相 对 隆起 区 。① 广 泛 发 育代 表 深 湖 一半 深 湖 沉 积
山 断 陷 活 动 强 烈 ,利 于 油 气 的 生 成 。但 是 东 部 断 陷 盆 地 群 东 部地 区靠 近 大 陆 边 缘 , 由于 遭 受 强 烈 的 板 块 俯 冲 挤 压 作 用 , 不利 _ 气 的 保 存 。 r油
大情字井油田敏感油藏储层专打技术

大情字井油田敏感油藏储层专打技术常兵(吉林油田公司油气合作开发公司 吉林松原 138000)摘 要:针对松辽盆地大情字井油田黑72断堑地质特点及油藏保护的需求,从井身设计、钻井液、完井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与调整,所形成的储层专打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试验井稳产半年,对比产量提高124.25%,为改善该地区的开发状况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关键词:储层专打技术;敏感油藏保护;提高油井产量1 地质简况1.1 储层特征黑72断堑位于黑46区块东侧,受东西两条近南北向正断层控制形成断堑,断堑内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构造逐渐抬升,断堑北部为一西倾单斜。
该区块的主要目的层为青一段2、4、6、7号小层,潜力层为青一段12号小层、青三段Ⅻ砂组、青二段Ⅳ+Ⅴ砂组,青一段II砂组砂体呈条带状,12号小层砂体连片分布,储层含油性受物性控制。
目的层砂岩厚度一般为20~30m,平均有效孔隙度为13.5%,水平渗透率为3.5×10-3μm 2,属于中低孔、特低渗透储层。
从敏感性化验分析结果来看,大情字井油田高台子油层及扶余油层为中等水敏、中等偏强盐敏、中等碱敏,酸敏较为复杂。
储层的整体敏感性较为复杂,因此从钻井到注水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做好储层的保护工作。
1.2 地层稳定性青山口地层岩石微裂隙发育,多见鳞片状的伊利石,不含蒙脱石,但伊蒙混层含量较大,达72%~81%,平均值为78.78%,青山口地层从上到下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青山口组地层随着井深增加,水化膨胀性从较弱增大为中等。
地层表现为层理发育,胶结相对较弱。
分散性较强,泥岩胶结性差,以剥落垮塌为主,发育的微裂隙使得井壁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力尖劈作用。
2 储层污染原因分析大情字井主要目的层埋藏深度井深平均2300m,地层压力系数1.10,完钻钻井液密度基本在1.26g/cm 3,与储层压力存在较大的压力差,不可避免地存在钻井液侵入储层现象。
而大情字井油田储层物性较差,一部分油层油水分异不好,含油饱和度一般在45%~60%之间,加之储层段内裂缝发育等因素,使得一大部分油层、同层及水层产生严重的钻井液侵入。
敦化盆地构造特征分析

第44卷㊀第1-2期2020年6月地质学刊JournalofGeologyVol.44No.1-2Jun.,2020doi:10.3969/j.issn.1674-3636.2020.h1.004敦化盆地构造特征分析程三友1,刘少峰2,苏㊀三3(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3.雪佛龙德士古中国能源有限公司,北京100083)摘要:采用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选取重磁资料和部分地震地质剖面进行二维构造-地层解释,揭示敦化盆地的总体结构特征和形成机制㊂结果表明,敦化盆地结构为2个近东西走向的断陷及其之间的隆起,控制性正断层与敦密断裂呈锐角相交,且在敦密主断裂处形成深断陷;北部断陷和南部断陷为典型的右旋走滑伸展盆地,主走滑断裂为敦密断裂㊂敦密深断陷内分布的下白垩统发育大量与敦密断裂斜交的正断层,右旋走滑作用始于早白垩世,古近 新近纪发生了再次断陷;敦化盆地受逆冲改造的时间为白垩 古近纪,逆冲方向主体指向北,该逆冲作用可能与东北地区晚白垩世之后的构造反转有关,导致沿敦密断裂发生左旋转换挤压作用㊂研究结果对敦化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参考价值㊂关键词:构造特征;构造样式;构造-地层解释;敦密断裂;敦化盆地中图分类号:P548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3636(2020)01-0048-06收稿日期:2019-01-03;修回日期:2019-03-19;编辑:侯鹏飞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20),中国石化东北勘探新区项目(DBKT2004-YJ-02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00102279105)作者简介:程三友(1977 ㊀),女,副教授,博士,构造地质学专业,E⁃mail:chengsanyou@126.com0㊀引㊀言敦化盆地位于吉林敦化及黑龙江宁安境内,为松辽盆地的外围盆地之一,其形成受郯庐断裂北段演化的控制(赵英利等,2009),地理位置与大地构造位置皆十分重要㊂敦化盆地位于敦密地堑中段,西望蛟河盆地,东至长白山老爷岭,南邻桦甸盆地,北接宁安盆地,整体呈北东东向展布,与依兰 伊通地堑类似,为一典型的在印支 燕山早中期吉黑东部区域隆升背景之上㊁受滨太平洋体系影响及郯庐断裂活动发育而成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王海峰等,2008;于明德等,2008a;葛荣峰等,2009;孙丽娜等,2009)㊂虽然前人对郯庐断裂北段的发育演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其与敦化盆地的关系研究尚浅㊂目前,该盆地的油气勘探程度仍较低,前人的研究表明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潜力(王海峰等,2008;于明德等,2008a;赵英利等,2009;陈晓慧等,2011)㊂对该盆地的发育演化和沉积充填进行研究,将会深化对郯庐断裂北段构造演化及该区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陈晓慧等,2011)㊂为此,基于新的重磁和地震资料,分析敦化盆地结构特征和构造样式,为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参考㊂1㊀地质概况敦化盆地为一中-新生界沉积盆地,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赵英利等,2009)(图1),北东向和近东西向2组正断裂发育,构成了盆地的基本断裂体系,断裂活动具多期性和继承性㊂由于受敦密断裂控制,平面上,随断裂切割下沉深度的不同,保存的地层也不同:北部凹陷埋藏较深,地层保存完整且厚度较大,凹陷中心区保存有厚度达1.6km的下白垩统地层;南部凹陷勘探程度低,据煤田钻孔资料分析,主要为新生界地层(吴俊华等,2007)㊂根据敦化盆地沉积充填特征㊁基底与盖层构造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结合地震地质剖面发育史研究,认为敦化盆地的形成经历了早白垩世敦密断裂左旋走滑背景下的裂陷㊁晚白垩世隆升剥蚀㊁古近纪再次拉张断陷㊁新近纪拗陷及喜马拉雅晚期强烈的基性火山喷溢等多个演化阶段(胡雯雯等,2008;胡菲等,2012)㊂第44卷㊀第1-2期程三友㊀等:敦化盆地构造特征分析49㊀图1㊀敦化盆地构造分区图Fig.1㊀StructuraldivisionmapoftheDunhuaBasin据重㊁磁㊁电㊁震等资料研究结果,盆地具有 两凹一凸 的构造格局,自南向北划分为南部凹陷㊁中央凸起和北部凹陷,其中北部凹陷自西而东进一步划分为黑石断阶带㊁镜泊湖次凹和大沟斜坡带3个二级构造单元㊂盆地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上太古 古生界㊁下白垩统㊁古近系和新近系4个构造层:盆地基底为上太古界夹皮沟群,古生界寒武 奥陶系青龙村群,二叠系庙岭组㊁柯岛组㊁青沟子组,中生界三叠系托盘沟组;基底之上主要发育下白垩统㊁古近系㊁新近系3套沉积盖层(沙金庚,2005;于明德等,2008b;姚武君等,2009;程丽娟等,2013;林长城等,2013;徐进军等,2015;刘招君等,2016;韩娇艳等,2018)㊂2㊀盆地沉积充填序列根据最新钻孔及区调资料(于明德等,2008a;姚武君等,2009;舒良树等,2011;胡菲等,2012;程丽娟等,2013;林长城等,2013;李健等,2014;苗巧银等,2015;刘招君等,2016;薛纯琦等,2017;韩娇艳等,2018),敦化盆地白垩系自下而上发育帽儿山组(屯田营组)㊁长财 大砬子组,盆地上部缺失上白垩统,但在邻区的延吉盆地发育上白垩统龙井组㊂整个白垩系可划分为下列3个亚构造层序㊂(1)亚构造层序1㊂该层主要由帽儿山组构成,岩性为一套火山岩,可分为3段:下部为灰黑色酸性 中酸性含砾凝灰岩和凝灰熔岩㊁砂页岩,灰色㊁灰绿色粉砂岩夹灰黑色页岩;中部以安山岩为主,夹凝灰岩;上部为灰黑色中酸性含角砾凝灰岩夹安山岩㊂该地层与宁安盆地的宁远组㊁延吉盆地的屯田营组岩性组合相似,区域上与义县组相当㊂(2)亚构造层序2㊂该层由长财 大砬子组构成㊂①长财组:下部为砾岩或凝灰质砾岩㊁砂岩互层夹数层煤层;上部由砾岩㊁砂岩㊁粉砂岩组成,夹少量火山碎屑岩㊁熔岩及煤层㊂当底部缺失帽儿山组时,与下伏基底变质岩为不整合接触㊂②大砬子组:为一套含油页岩的陆相碎屑岩沉积岩系,下部为一套山麓洪积相砾岩㊁砂岩,以黄色含砾砂岩㊁砾岩为主,夹砂岩和粉砂岩;上部为黄色粉砂岩㊁泥岩,黑色纸状页岩㊁油页岩及泥质团块㊂(3)亚构造层序3㊂地震资料表明,敦化盆地缺失上白垩统,邻区上白垩统龙井组主要为一套河流㊁湖泊相红色沉积岩系㊂该层下部为紫色砾岩㊁含砾砂岩,上部以砂岩㊁粉砂岩互层出现,与下伏大砬子组呈不整合接触㊂3㊀盆地构造样式敦密断裂为一向南东陡倾的正断层,兼有走滑性质,该断裂经历了多期活动,控制了沿断裂带的众多小型盆地的发育㊂敦化盆地沿敦密断裂分布,受断裂活动严格控制㊂根据重磁解译结果,该盆地可划分为北部凹陷㊁中部凸起和南部凹陷3个构造带,主体分布于敦密断裂南缘,与敦密断裂呈锐角相交,在敦密断裂北侧发育西北部隆起区,盆地南侧发育50㊀地㊀质㊀学㊀刊2020年东南部隆起区(图1)㊂根据重㊁磁和部分地震地质资料分析,盆地结构特征如下㊂3.1㊀盆地结构3.1.1㊀北部凹陷㊀可划分为镜泊湖洼槽和庆丰断阶㊂镜泊湖洼槽挟持于FI⁃1与FⅡ⁃1断裂之间,呈北东向延伸的长条状 双断式 地堑,长约50km㊁宽8 10km,其西南始于林胜,北东因FⅡ⁃3断裂切割而终结,最深处位于镜泊湖镇,基底埋深约为5km㊂其中,上侏罗统厚1.1km㊁白垩系厚2000余m㊁古近系厚800 1000m㊁新近系厚近1km,由凹陷最深部位向西南基底埋深变浅,白垩系厚度变化不大,但侏罗系㊁新近系变薄,古近系缺失,洼槽西南端基底埋深约2000余m,其余仅存1000余m的白垩系(图1㊁图2)㊂3.1.2㊀南部凹陷㊀根据重磁解译结果,将南部凹陷划分为新立林场洼槽与东山镇断陷㊂(1)新立林场洼槽:位于新立林场 秋梨沟镇北东一线,长约30km㊁宽约5km,基底最大埋深为2 7km,呈 双断式 地堑,挟持于FI⁃1与FⅡ⁃1断裂之间,密度界面反演成果及A-Aᶄ重力剖面解释成果(图2)揭示,洼槽下部为上侏罗统,厚约300 500m,其上沉积的白垩系厚2000余m,顶部被古近 新近系不整合覆盖,厚数百米(图1㊁图2)㊂(2)东山镇断陷:呈东西向分布于敦化东西一线,北部发育向南倾的正断层FⅢ⁃3㊁FⅢ⁃4,南部发育向北倾的正断层FⅢ⁃1㊁FⅢ⁃2,呈 双断式 地堑式结构㊂密度界面反演成果及A-Aᶄ(图2)㊁B-Bᶄ(图3)重力剖面解释成果揭示,基底埋深在1.1 2.1km之间,白垩系为主要的沉积盖层,缺失侏罗系㊁古近系,沉积新近系,厚100 300m㊂受南界逆掩断裂作用,三叠纪花岗岩逆掩于凹陷内的白垩系之上(图1 图3)㊂3.1.3㊀中部凸起㊀呈近东西向分布于官地镇一带,花岗岩㊁二叠系出露,密度界面反演成果及B-Bᶄ重力剖面解释(图3)成果揭示中生界缺失,基底之上仅存数十米的新近系㊂由北向南,庆丰断阶凹陷基底埋深变浅,在向北倾的正断层作用下形成断阶,密度界面反演成果及B-Bᶄ(图3)㊁C-Cᶄ(图4)重力剖面解释成果表明,断阶区白垩系厚1.0 2.0km,上覆200 300m厚的新近系,断阶区沉积白垩系㊁新近系及上侏罗统,古近系缺失,受南界逆掩断裂作用,花岗岩逆掩于凹陷内的白垩系之上㊂3.1.4㊀东南部隆起区㊀密度界面反演成果表明该区为大面积基底出露区,A-Aᶄ(图2)㊁B-Bᶄ(图3)㊁C-Cᶄ(图4)重力剖面解释成果揭示花岗岩类携带捕虏体(古生界㊁元古界)逆掩于中生界之上,新生界缺失或残留厚度不大㊂该区侵入岩中生界㊁古生界㊁元古界大面积出露,推测隆起区发生了长期隆升,处于抬升剥蚀状态,白垩纪之后受挤压作用形成弧形逆掩断裂㊂3.1.5㊀西北部隆起区㊀位于敦密断裂北部上升盘,密度界面反演成果表明,该区为基底出露区㊂A-Aᶄ(图2)㊁B-Bᶄ(图3)重力剖面解释成果揭示,晚三叠世花岗岩超覆侵入于元古界基底之上,古生 新生界缺失或残留厚度不大㊂该区地表侵入岩及元古界大片出露,推断处于长期隆升㊁抬升剥蚀状态,为敦化盆地的物源区㊂图2㊀敦化盆地A-Aᶄ重力解释剖面图1⁃新近系;2⁃白垩系;3⁃侏罗系;4⁃晚三叠世花岗岩;5⁃古生界;6⁃上元古界;7⁃断层编号;8⁃断层Fig.2㊀A-AᶄgravityinterpretationsectionoftheDunhuaBasin第44卷㊀第1-2期程三友㊀等:敦化盆地构造特征分析51㊀图3㊀敦化盆地B-Bᶄ重力解释剖面图1⁃第四系;2⁃新近系;3⁃白垩系;4⁃侏罗系;5⁃晚三叠世花岗岩;6⁃古生界;7⁃上元古界;8⁃断层编号;9⁃断层Fig.3㊀B-BᶄgravityinterpretationsectionoftheDunhuaBasin图4㊀敦化盆地C-Cᶄ重力解释剖面图1⁃新近系;2⁃古近系;3⁃白垩系;4⁃侏罗系;5⁃晚三叠世花岗岩;6⁃晚二叠世花岗岩;7⁃古生界;8⁃上元古界;9⁃断层编号;10⁃断层Fig.4㊀C-CᶄgravityinterpretationsectionoftheDunhuaBasin㊀㊀地震勘探揭示的敦化盆地内部结构与重磁反演结果基本一致,均证明了南北2个凹陷与其间中央隆起的存在(图5),隆起和凹陷均位于断裂南侧,并且与敦密断裂斜交㊂地震勘探比较完整地揭示了北部凹陷内部的精细结构,由一斜坡和次凹陷(分别重新命名为大沟斜坡带㊁镜泊湖次凹)以及敦密断裂北部的黑石断阶带组成(图5)㊂横跨断陷的地震解释剖面显示盆地呈半地堑式形态(图6)㊂钻孔及地震勘探结果与重磁反演结果之间的显著差别源于盆地充填的地层,前者显示盆地充填的地层主要由下白垩统及古近系㊁新近系组成,且下白垩统主要发育于断槽内,古近系和新近系逐渐向东南侧超覆(图6)㊂3.2㊀盆地性质与演化讨论敦化盆地结构为2个近东西走向的断陷及其之间的隆起,控制性正断层与敦密断裂呈锐角相交,且敦密主断裂形成深断陷㊂显然,北部凹陷和南部凹陷是典型的右旋走滑伸展盆地(或称右旋转换伸展盆地),主走滑断裂为敦密断裂㊂地震勘探资料显示,敦密深断陷内分布的下白垩统发育大量与敦密52㊀地㊀质㊀学㊀刊2020年图5㊀敦化盆地构造纲要图Fig.5㊀StructuraloutlineoftheDunhuaBasin图6㊀敦化盆地DH06⁃SN⁃212.5测线解译(剖面位置见图5)1⁃新近系;2⁃古近系;3⁃白垩系;4⁃断层Fig.6㊀InterpretationoftheDunhuaBasinalongtheExplorationLineDH06⁃SN⁃212.5(sectionlocationshowninfig.5)断裂斜交的正断层,右旋走滑作用始于早白垩世,古近 新近纪发生了再次断陷㊂根据重磁解释剖面,敦化盆地受逆冲改造的时间为白垩 古近纪,逆冲方向主体指向北,该逆冲作用可能与东北地区晚白垩世之后的构造反转有关,导致沿敦密断裂发生左旋转换挤压作用㊂至于重磁解释的敦化断陷内发育的侏罗系的构造背景,有待进一步证实㊂4㊀结㊀论(1)敦化盆地结构为2个近东西走向的断陷及其之间的隆起,控制性正断层与敦密断裂呈锐角相交㊂北部凹陷和南部凹陷为典型的右旋走滑伸展盆地,主走滑断裂为敦密断裂,右旋走滑作用始于早白垩世,古近 新近纪发生了再次断陷㊂(2)敦化盆地受逆冲改造发生在白垩 古近纪,逆冲方向主体指向北,该逆冲作用可能与东北地区晚白垩世之后的构造反转有关,导致沿敦密断裂发生左旋转换挤压作用㊂敦化盆地的结构特征和盆地构造样式分析,对盆地内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㊂致㊀谢此研究得到中国石化东北勘探新区项目管理部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陈晓慧,张廷山,谢晓安,等,2011.敦化盆地发育演化及其沉积响应[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2):89-94.程丽娟,刘招君,陈永成,等,2013.敦化盆地北部凹陷新生界地震资料岩性解释及地质意义[J].世界地质,32(2):344-353.葛荣峰,张庆龙,徐士银,等,2009.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背景[J].地质学刊,33(4):346-358.胡雯雯,张廷山,王海峰,等,2008.浅析敦化盆地成盆机制及盆地性质[J].石油地质与工程,22(1):25-33.第44卷㊀第1-2期程三友㊀等:敦化盆地构造特征分析53㊀胡菲,刘招君,孟庆涛,等,2012.敦化盆地新生界层序与沉积特征及其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42(增刊2):33-42.韩娇艳,胡菲,2018.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方法在陆相层序识别中的应用:以新生代敦化盆地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38(3):513-522.林长城,郝国丽,陈贵标,等,2013.敦-密断裂带吉林段断陷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J].世界地质,32(2):317-324.李健,张霞,侯伟,等,2014.漠河盆地中侏罗统沉积特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刊,38(1):1-11.刘招君,孙平昌,柳蓉,等,2016.敦密断裂带盆地群油页岩特征及成矿差异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46(4):1090-1099.苗巧银,刘招君,杜江峰,等,2015.汤原断陷始新统新安村组与达连河组层序地层模式[J].地质学刊,39(4):577-583.沙金庚,2005.中国侏罗纪年代地层学研究的现状[J].地层学杂志,29(2):124-129.孙丽娜,黄光明,2009.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西北缘断裂带构造特征研究[J].地质学刊,33(4):366-370.舒良树,王艳,沙金庚,2011.中国东南部侏罗纪沉积特征与形成环境研究[J].地质学刊,35(4):337-348.吴俊华,罗家群,严永新,等,2007.敦化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J].石油天然气学报(原‘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9(5):8-13.王海峰,张廷山,戴传瑞,等,2008.敦化盆地上侏罗统 上新统地层划分对比讨论[J].中国地质,35(1):40-53.徐进军,刘招君,孟庆涛,等,2015.敦化盆地土门子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6(3):1006-1015.薛纯琦,胡明毅,蔡全升,等,2017.松辽盆地宋站地区沙河子组层序四沉积相研究[J].地质学刊,41(4):607-613.于明德,王璞珺,蒋永福,等,2008a.敦化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烃潜力[J].石油实验地质,33(3):270-275.于明德,王璞珺,王荣新,等,2008b.敦化盆地烃源岩特征与油气资源潜力[J].地质科技情报,27(5):65-70.姚武君,王海峰,张白林,等,2009.关于敦化盆地下白垩统的讨论[J].地层学杂志,33(2):213-216.赵英利,刘永江,韩国卿,等,2009.敦-密断裂左行走滑三维有限元模拟[J].世界地质,28(3):310-317.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analysisoftheDunhuaBasin,ChinaChengSanyou1,LiuShaofeng2,SuSan3(1.SchoolofEarthScienceandResources,ChangᶄanUniversity,Xiᶄan710054,Shaanxi,China;2.SchoolofEarthSciencesandResource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3.ChevronAsiaSouthLtd.,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Withtheresearchmethodofstructuralgeology,thegravityandmagneticdataandsomeseismicgeologicalsectionswereselectedfortwo⁃dimensionalstructure-stratigraphicinterpretation,revealingtheoverall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andformationmecha⁃nismoftheDunhuaBasin.TheresultsshowthatthestructureoftheDunhuaBasiniscomposedoftworoughlyeast⁃westtrendingfaultsandtheupliftbetweenthem.ThecontrollingnormalfaultintersectstheDun(hua)-Mi(shan)faultatanacuteangle,andformsadeepfaultdepressionatitsmainfault.Thenorthernandsouthernfaultdepressionsaretypicalright⁃lateralstrike⁃slipextensionalba⁃sins,withthemainstrike⁃slipfaultbeingtheDun(hua)-Mi(shan)fault.TheLowerCretaceousstratadistributedintheDun(hua)-Mi(shan)deepfaultdepressiondevelopalargenumberofnormalfaultsintersectingwiththefault.Theright⁃lateralstrike⁃slipeffectbeganintheEarlyCretaceous,andoccurredagaininPaleogene-Neogene.TheDunhuaBasinwasthrustedandtransformedfromCreta⁃ceoustoPaleogene.Themaindirectionofthethrustingpointedtothenorth.ThisthrustmayberelatedtothetectonicreversalaftertheLateCretaceousinthenortheasternregion,whichleadtotheleftrotationandextrusionalongtheDun(hua)-Mi(shan)fault.There⁃searchresultscanprovidereferenceforoilandgasexplorationintheDunhuaBasin.Keywords: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tructuralstyle;structural-stratigraphicinterpretation;Dun(hua)-Mi(shan)fault;DunhuaBasin。
中国地质大学 构造实习作业 断陷盆地典型构造特征、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含油气盆地构造学文献调研报告断陷盆地典型构造特征、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班级: 021103学号: 20101003393姓名:陈雨石日期: 2013.1.1摘要断陷盆地的构造形式十分复杂,对断陷盆地典型构造的特征和成因的研究在油气勘探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部分。
从近年来的研究结论中可以得出,断陷盆地在发生伸展作用的同时,伴生走滑作用,因此,断陷盆地既非一个典型的伸展盆地,亦非一个典型的走滑盆地,而是伸展和走滑联合作用的盆地,只是在构造运动的不同阶段,其作用的强度是不同的。
断陷盆地时间上的阶段性、幕式性和空间上的差异沉降,造成盆地内构造古地貌的极大变化,并由此导致了盆地内不同构造部位发育不同类型的构造坡折带及其控制的层序边界类型、构成样式发生显著的变化。
不同的构造样式对油气分布控制作用有明显区别,在对渤海湾盆地、辽河盆地、柴达木盆地、松辽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大型盆地和一些中小型盆地的构造研究中可以发现,断陷盆地的典型构造主要有断裂构造、背斜构造、潜山构造、断鼻状构造、走滑伸展构造、不整合构造、底辟构造、反转构造、火成岩构造、构造坡折带和箕状断陷构造,对油气藏的形成和演化均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这些典型构造特征、成因和油气地质意义对于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断陷盆地典型构造油气成藏地质意义目录一、断陷盆地及其典型构造样式概述 (4)二、典型构造特征、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7)1、断裂构造 (7)2、背斜构造 (9)3、潜山构造 (12)4、断鼻状构造 (15)5、走滑伸展构造 (18)6、不整合构造 (19)7、底辟构造 (21)8、反转构造 (23)9、火成岩构造 (24)10、构造坡折带 (27)11、箕状断陷构造 (30)三、结论 (30)参考文献 (31)一、断陷盆地及其典型构造样式概述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
它的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状。
盆地的边缘由断层崖组成,坡度陡峻,边线一般为断层线。
吉黑地槽褶皱系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德 惠 一 克 ) 、 塔 溪 一 口 断 裂 为 界 与 松 辽 盆 地 成 矿 区 接 逊 林
接 ,以华北 陆块北缘 断裂东 段为界 与辽东 成矿带相 接 。区 域 出露地层较 少 ,华 力西期 侵入岩 发育 。构造主要 为北西
触 ,以牡丹江断裂 为界与佳木斯~ 兴凯成矿带相接 , 以敦密 断裂为 界与太半 岭、吉中一 延边成矿 带相接 ( 图3 见 )。
区 域 出 露 地 层 主 要 为 元 古 界 东 风 山群 、 下 寒 武 统 铅 山
石 英脉型矿 床 、珲春 市杨金 沟 白钨 矿床 。闹枝沟 金矿位 于 成矿 带 中部 ,围岩为华 力西花 岗岩 ,矿 体呈北西 走 向,具 有地表 延长较小 ,深部延 伸较大特 点。 ( )找矿方 向。成 4 矿 带上主 要寻找 斑岩型金 铜矿 、蚀变岩 型金银铜 多金 属矿
图2 太 平岭岩 浆起源及成 矿模 式图
(一 a 花岗斑岩成矿;b 闪长玢岩成矿 ;1花 岗斑岩 ;2 闪长玢岩 ; 一 . . 3 断裂 ;4 花 岗岩 围岩 ;5 隐爆角砾岩 。) . . .
图3 小兴安岭一 张广才岭北段 区域地质 图
(. 四系;2 第三 系;3 白垩系:4 寒武系;5 元古界; 1第 . . . . 6 燕 山早期花 岗岩岩 组;7 华力西 晚期花 岗岩 岩组: . . 8 华 力西 晚期白岗质花 岗岩岩 组 :. . 9 逊克一 力一 铁 尚志断裂: 1. O 牡丹江 断裂 ;l. 1 断裂 。)
以及 9 个I 级成矿 带 。吉黑地槽 褶皱系 共划分 太平 岭、小 4 I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i a l s u b s i d e n c e p e r i o d.u n b a l a n c e d e x t e n d i n g o f t h e Du n h u a— Mi s h a n f a u l t ,t h e L o we r C r e t a c e o u s f o r ma t i o n i n t h e L i u h e B a s i n i S l a e u s t r i n e s o u r c e r o c k s .wh i l e i n Hu i h u a a n d Du n h u a b a s i n s t h e f l u v i a 1 . v o l c a n i c e r u p t i o n d e p o s i t s
P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o r i e n t a t i o n i n f a u l t e d b a s i n s
a l o n g t h e Du a h u a - Mi s h a n f a u l t i n 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L I N Cha n g — c h e n g,HA0 Gu o — l i ,CHEN Gu i — bi a o,S UN Zh e,LI U Le i — l e i
C o l l e g e o f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s , J i l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6 1 ,C h i n a
a r e t h e ma j o r p a r t .O n e x t ud r i n g a n d u p l i f t p e r i o d .t h e C r e t a c e o u s f o r m a t i o n w a s l i l f e d u p a n d d e n u d e d .O n l a t e
林 长城 ,郝 国丽,陈贵标 ,孙哲 ,刘 蕾蕾
吉林 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1 3 0 0 6 1
摘要 :本文从 敦一 密断裂演化的 角度分析 吉林 东部 柳 河、辉桦 和敦化 盆地 的形 成、演化及 其石油地质
条件 。根据其 对盆地发 育的影响 ,断裂活动可分为 3个主要 时期 。初始断 陷期 :敦 密断裂的不均衡拉
张使得柳 河盆地 下白垩统发 育较好 的湖相 烃源岩 ,而辉桦 、敦化 盆地则 以河流相一 火山喷 发为主 。挤
压 隆起期 :区域 白垩 系全 面抬升遭 受剥蚀 。晚期 裂陷期 :断裂 自南西向北 东裂 陷,辉桦 盆地形成 时间
可能稍早 于敦化 盆地 ,盆地 内古近 系厚度较 大 ,烃源岩条件也相对较好 。综合对 比分析认 为 ,辉桦及
敦化盆地具较好 的石 油地质 条件 ,各盆地 内大规模 的常规 油气富集可能性较 小,但 油砂和油 页岩等 非
常规油 气资源具有较 大的潜 力 ,下一 步区域上应将 非常规 油气资源作 为重点勘探 方 向。
关键词:石 油地质条件 ;断陷盆地 ;断裂活动 ;敦一 密断裂 吉林段
中图分类号 :P 5 4 2 . 3 ; P 6 1 8 . 1 3 0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 5 5 8 9 . 2 0 1 3 . 0 2 . 0 1 5
Ab s t r a c t :We d i s c u s s t h e f o r ma t i o n, e v o l u t i o n a n d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L i u h e , Hu i h u a a n d
D u n h u a b a s i n s i n e a s t e r n 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 b a s e d o n t h e t h r e e m a j o r a c t i v e i n t e r v a l s o f D u n h u a — M i s h a n f a u l t .O n i n i —
第3 2卷
第 2期 世界地质 V0 1 . 3 2 No . 2 J u n .2 0 1 3
2 0 1 3年 6月
GL0BAL GEOL OGY
文章编号 :1 0 0 4— 5 5 8 9( 2 0 1 3 )0 2 —0 3 1 7— 0 8
敦一 密断 裂带吉林段断 陷盆地石油地质 条件及勘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