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一生概述

西楚霸王项羽一生概述
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沭阳县西楚霸王城)人。
秦末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楚国贵族后代,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项羽英勇善战,能徒手与猛兽搏斗。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称楚武王。
项梁阵亡后,项羽于前207年九月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威震华夏。
前206年,项羽进兵关中,灭掉秦朝,并在咸阳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史称“鸿门宴”。
后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刘邦为汉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
前202年,项羽与刘邦决战,爆发了垓下之战。
最终,项羽在乌江自刎,年仅30岁,一代英雄就此落幕。
项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英勇和豪情壮志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尽管他最终失败了,但他的事迹和精神仍然激励着后人。
项羽简介

项羽简介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人物生平折叠早期经历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霸王举鼎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
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
”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
”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
”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
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
同年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这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
”当时桓楚在大泽逃亡,项梁说:“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殷通一起坐下,说:“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
”殷通同意后,项羽在项梁的指示下将殷通杀死。
项梁手里提着殷通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
项羽简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项羽(西楚王朝创立者)—搜狗百科

项羽(西楚王朝创立者)—搜狗百科少年英雄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
次年,秦军攻到蕲南(今安徽宿州市),项羽的祖父项燕兵败被杀(一说自杀)。
楚国灭亡之后,项羽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县(今苏州)。
羽年少时,项梁曾教他读书,项羽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读书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学武不过能敌得过一人,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便教授他兵法。
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
项羽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
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带领八千吴中男儿反秦起义军,登上了历史舞台。
鸿门摆宴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即率诸侯军向关中挺进。
不料,刘邦军已经捷足先登,进入咸阳了。
原来,当项羽在巨鹿与秦军主力鏖战时,刘邦率领另一路义军利用秦军主力胶着于巨鹿之机,过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克宛城(今河南南阳),入武关,顺利地进军霸上(今西安市东南),迫秦王子婴投降,抢先占领了咸阳。
刘邦占据关中后,派兵闭关据守,阻止项羽入关。
项羽见状,一气之下,破关而入,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
刘、项两军剑拔弩张,矛盾迅速激化。
当时,项羽拥军四十余万,刘邦则不足十万。
项羽有心以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军队,以独占关中。
谋士范增也劝他“急击勿失。
”就在项羽准备采取行动的时候,他的叔父却把行动企图泄露给刘邦。
刘邦自知不敌,便一面拉拢项伯,请为调解,一面亲赴鸿门表示诚意。
项羽是个缺乏战略头脑的人,经不住刘邦几句好话,便改变了灭刘的打算。
在招待刘邦的宴会上,不管范增怎样暗示,项羽始终下不了擒杀刘邦的决心。
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果严重,便又召来项庄,让他借舞剑助兴,刺杀刘邦。
项羽个人简历

项羽个人简历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生平事迹年少立志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在秦灭楚的战争中自刎身亡,其祖先项氏多人也是楚国将领。
项羽本人据载是重瞳,即双眼各有两个相叠瞳孔,是中国传统上认为的圣人异相,传说舜就是重瞳。
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
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
”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
”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
”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
项羽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
起兵反秦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这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
”当时桓楚在大泽逃亡,项梁说:“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
项羽——个人简介

项羽——个人简介项羽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
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项羽——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作者简介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
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
项羽至今为止一直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勇猛的著名武将,称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平少年英雄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
次年,秦军攻到蕲南(今安徽宿州市),项羽的祖父项燕兵败被杀(一说自杀)。
楚国灭亡之后,项羽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县(今苏州)。
羽年少时,项梁曾教他读书,项羽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便教授他兵法。
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
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
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带领八千吴中男儿反秦起义军,登上了历史舞台。
雍丘之战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采纳范增之计,立楚怀王之孙芈心,仍称楚怀王。
项梁自号武信君。
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
关于项羽的经典故事

关于项羽的经典故事摘要:一、项羽简介二、项羽与刘邦的关系三、项羽的经典故事1.乌江自刎2.垓下之战3.赐封诸侯4.楚汉之争四、项羽的性格特点五、项羽的影响和评价正文:一、项羽简介项羽,姬姓,项氏,名羽,字籍扬,号称霸王,是中国战国末年楚国贵族和军事家。
他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武艺和胆识。
二、项羽与刘邦的关系项羽和刘邦都是楚国贵族,两人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结为盟友。
然而,在楚汉之争中,两人成为竞争对手。
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
三、项羽的经典故事1.乌江自刎项羽在楚汉之争中失利,被困乌江边。
面对刘邦的追兵,他选择自刎,结束了自己年仅31岁的生命。
乌江自刎成为千古传颂的英勇事迹。
2.垓下之战垓下之战是项羽与刘邦之间规模最大、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项羽军队被刘邦军队击败,楚军士气受挫,为后来的败局埋下隐患。
3.赐封诸侯项羽在推翻秦朝后,曾赐封诸侯。
这一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楚国的地位,但也引发了各诸侯间的矛盾和纷争,为后来的楚汉之争埋下伏笔。
4.楚汉之争楚汉之争是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天下而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项羽凭借出色的武艺和英勇的气概,一度占据上风。
然而,由于战略失误、内部矛盾等原因,最终败给了刘邦。
四、项羽的性格特点项羽性格刚毅、果断,具有强烈的领导力和感召力。
他擅长武艺,勇猛善战,被誉为“霸王”。
然而,他也有过于自信、刚愎自用的一面,导致在战争中犯下失误。
五、项羽的影响和评价项羽作为楚国贵族和军事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事迹和性格特点成为后人传颂和研究的对象。
同时,他与刘邦的楚汉之争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羽简介

项羽(前232年3月29日-前202年),名籍,字羽,以字行,楚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战国末期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七岁后随叔父项梁迁吴中,秦末民变期间在会稽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起兵反秦,后被楚怀王封为“鲁公”,在前207年秦朝覆亡的决定性战役钜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楚汉战争时于垓下之战为刘邦所败。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
从古至今,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通常专指项羽。
家世出身项羽出生于前232年农历五月初二(公历前232年3月29日)。
楚国公子燕后裔,其先祖受封河南项城,齐桓公尊王攘夷称霸伐楚时期,国破以国号为氏,历代学武,项氏多人也是楚国将领。
项羽本人据载是重瞳,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其叔父项梁因此不满他,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不教他读书与剑术,改教他兵法,但项羽略知大意以后,便不肯全部学完。
后来项梁因故杀人,躲避仇家,携项羽逃亡到吴中(项梁避仇的吴中在今天的苏州)定居。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郡吴中时,时年22岁的项羽跟项梁一起旁观皇帝出巡,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吓得项梁急掩其口,从此对项羽另眼相看。
该处一说名掩浦,一名项浦,位于湖州府城东北十六里弁山东,两名皆与此典故有关。
起兵反秦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发动大泽起义,开始反秦,到了九月,会稽郡郡守殷通打算追随反秦脚步,于是找项梁商议。
但项梁和项羽却趁机谋杀了殷通,打算自行起义。
史书记载当时项羽在会稽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的殷通府中杀了数十到一百人左右。
项梁在吴中自行举兵反秦,不久便招募了精兵八千人,俗谓“八千江东子弟”。
项梁自封为会稽郡守,项羽则任裨将,率领八千子弟,渡长江,得到一些反秦军队的归附,兵力增至六、七万人,进驻下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个原因——性格。
一个集团之所以最后走向毁灭,在很大程度上和这个集团的老总有关,老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集团的命运,换句话说,这个集团的领袖不能出错。
而项羽作为这个集团的领袖,他性格上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
项羽开始走得太顺利了,24岁起兵,在项梁手下做副统帅。
24岁就是副统帅,27岁就成了“西楚霸王”,其实,等于27岁当了国家主席
项羽的吃亏,在于他刚愎自用,他刚愎自用原因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相信自己太有才了;第二,少年得志。
由于他早年走得太顺,所以他对自己过于自信,对自己过于自信的人是不相信别人的。
他不会发现他手下的人才,所以他手下的人才一个一个流失了。
一、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
读司马迁《史记》得知:项羽,是一位英雄。
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
其志向博大高远。
他很讲信义,只因允诺了项伯"善遇"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父"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
当兵败乌江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面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笑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
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耳畔怆然响起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至死将失败的原因归之为时运不济。
然而,真的只是时运不济使然吗?
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
这一失败看出项羽是一个在政治上看不清方向认不清真假的人,又在险境中不能急中生智,化险为易的人,怎么能领导众人走向成功呢?
二、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1、目光短浅、自满自得足勇少智、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细读史书可知,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胸怀。
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
2、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且看一下《史记》中的几个小片断:
新安。
章邯率部归降。
项羽不是对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新丰鸿门。
闻刘邦欲关中称王,项羽大怒,欲以四十万大军击压刘邦十万军。
刘邦恐,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卑曲称臣,高颂项王。
项羽显然沾沾自喜,颇以为得意,遂听从项伯言而"善遇"刘邦。
这就有了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而"项王默然不应"的千古遗憾。
入关后。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
而东。
"令"秦人大失望"。
既灭秦。
有人劝说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羽此时却心怀东归意,说:"人富贵了不回归故乡,就如同穿着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谁能知道呢?"劝者见项羽目光如此短浅,不由意冷心灰,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羽闻之,大怒,"烹说者"。
汉二年冬。
因封侯不当,田荣起兵反叛。
项羽平叛后,"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
这样的例子不必一一列举下去。
项羽的性格弱点贯穿了一生的始终,他似乎并无意加以改变,这对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英雄来说,是他的致命伤。
他的成长过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长史,却忽略了对更高层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
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不过是一名强悍的勇士而已。
1、在战略上犯下致命失误,在灭秦后理应马上消灭刘邦部队,当时刘邦兵力尚弱,远不是楚军对手。
而刘邦抢先进咸阳时,应顺势借找这个借口,攻打刘邦,而项羽却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导致后患。
而反观朱元璋,在灭元之后,立即对陈友谅等人开战,因为他知道,对方也是想坐天下的,不是你死就是他活,是没有和平的。
再如国共北伐中途,国民党见胜利在握,立即展开清党。
因为蒋知道,共党也是有争天下的野心的。
虽然,后来还是共党得大陆,但无疑,那时,蒋的判断和措施都是正确的,只是时局等各种原因影响,蒋的策略没有完全成功。
2、战术上也失误多多。
放刘邦去四川,也是一大失误。
正确的做法,应该把刘邦一个高位,但没有实权,放在首都,他一举一动,皆可掌握,他很难成事。
就算把他放到四川去了,也要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啊。
刘邦在四川招兵买马,操练士兵,项羽竟然浑然不知!可见大意到何等地步!
3、项羽经不起失败,没有必胜的信念和夺天下的决心!突围到乌江后,项羽完全可以渡江回到首都彭城东山再起,因为首都仍在,领土仍在,首都也还有部分兵力。
而他却自杀了。
反观刘邦,几次山穷水尽时,都没有放弃。
一次是被项羽分到四川时,手下很多兵都不愿意去,走了,最后只有几千人随刘邦去,但刘邦没有放弃,到四川后马上招兵买马,很快就卷土重来了。
楚汉之争时,刘邦有一次被项羽几近全军歼灭,父母都被项羽捉住了。
刘邦只带小部分人突围逃走了,但刘邦没有放弃。
其实失败仍兵家常事,历史上再伟大的军事家也都有失败的时候,像曹操、林彪也都有失败的时候。
红军也有长征啊。
失败并不可怕,关
键是要笑到最后。
而项羽打胜仗打多了,失败一次大的,居然就自杀了!
4、在收买民心、宣传方面,项羽比刘邦差远了。
刘邦一心为自己营造为百姓的形象,通过约法三章等获取了民众的支持,并经常通过民谣为自己唱赞歌,说项羽残暴,破坏项羽声誉。
项羽对此却对策。
5、项羽内部不团结,而刘邦内部却十分团结。
鸿门宴上,如果不是项伯帮刘邦,刘邦还有命吗?而项伯却是项羽的叔叔,自己最亲的人却将绝密军机泄密给对手,而项羽事后却没有丝毫追究他的责任,可见项羽之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