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学年高三世界地理强化试题(二)
2008届高三世界地理总复习试题汇编-9

2008届高三世界地理总复习试题汇编(12)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注:有个别双项)读下图,回答98—102题98.俄罗斯海港摩尔曼斯克濒临北冰洋,是不冻港的原因是:A.纬度位置决定B.温带海洋性气候决定的C.洋流影响所致D.地形决定的99.俄罗斯主要的运输方式是A.管道运输B.航空运输C.铁路运输D.公路运输100.沿60°N附近从东向西,俄罗斯气候变化的是A.大陆性→海洋性B.季风性→大陆性→海洋性C.海洋性→大陆性→季风性D.大陆性→季风性→海洋性双项101.有关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俄罗斯北部,有世界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B.位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C.乌拉尔工业区利用本区丰富的铁矿和有色金属资源,建立了钢铁、机械等工业D.农业发达,谷物产量高,粮食自给有余双项102.有关俄罗斯交通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国土辽阔,运输以航空为主B.东、西、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海洋航运便利C.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东欧平原有放射状的稠密的铁路网,与欧洲西部和我国等大多数邻国有铁路直接相通D.由于开凿了几条运河,使伏尔加河沟通了黑海、亚速海、里海、波罗的海和白海,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干线双项103.右图所示地区的海岸线非常曲折,这一特点会导致当地A.飓风影响范围扩大B.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扩大C.洋流对沿岸的影响增强D.围海造田难度降低读图,回答104~107题。
双项104.对①处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有:A.飓风B.寒流C.泥石流D.寒潮双项105.②处植被遭毁.易诱发或加剧的灾害有:A.大地震B.火山喷发C.滑坡D.泥石流双项106.假如③处发生大地震,其东侧沿海地区可能发生的相关灾害是A.滑坡掩埋道路B.火山灰压倒房屋C.海啸夺走多人生命D.土地严重荒漠化双项107.对防御各种自然灾害都有效的措施有A.大搞水利建设B.实行生命、财产保险C.改善生态环境D.加强监测,及时预报二、读图综合题27.读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2008届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文综地理

2008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文科综合地理部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第n卷各小题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140 分)•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8年3月21日20时36分55秒在云南省盈江县与缅甸交界地区发生 5.0级地震。
回答1~2题。
1•当此次地震发生时,地球最接近图1公转轨道中的A .①C.③ 2•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馬I300分。
考试时间150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B .②D .④读图2 “北冰洋冰层覆盖面积变化图”,回答3~4题。
D.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读图2 “北冰洋冰层覆盖面积变化图”,回答3~4题。
hh地海洋3. 2007年冰层覆盖面积变化最明显的海域是A •加拿大沿岸B .美国沿岸C .挪威沿岸D .俄罗斯沿岸4•导致北冰洋冰层覆盖面积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B •厄尔尼诺现象的加强C.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D •沿岸城市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2006年7月14~15日,受蒙古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宁夏北部地区出现区域性暴雨。
3表示的是7月14日8时至15日8时各测站降水量的分布(单位:毫米),读图回答5~7 题。
图例-省区界銭•城市~等降水星线5 .青铜峡市当日降水量为A. 10~20 毫米B. 20~30 毫米C. 30~40 毫米D. 40~50 毫米6.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可能是A .冷锋B .暖锋C .气旋D .反气旋7.关于此次强降水过程对宁夏北部地区产生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河流水位迅速上涨,形成凌汛B .地下水位升高,加剧土壤盐碱化C.地表土壤大量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 D .引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读图4 “鲁尔区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示意图”,回答8~10题人数(万)图4&关于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 .三大产业的就业人数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B. 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从 1985年开始超过第二产业C.2000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达 80%D. 第二产业减少的人数几乎都补充到第三产业中 9•图示内容最能直接反应鲁尔区振兴的综合整治措施是A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B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B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D •产业结构调整10•下列经济活动能促进鲁尔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的是A •将废弃矿点改建成工业博物馆、休闲公园 B. 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C. 兴建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厂D. 扩大市郊养殖场规模,满足城市要求 11.某研究院拟分析区域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在GIS 数据库中,需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①地形图层 ②农业图层 ③城市图层 ④人口图层⑤土壤图层 ⑥工业图层⑦气候图层⑧交通图层A .①②⑤⑦B .②③⑥⑧C .①④⑤⑦D .③④⑥⑧第n 卷(非选择题共160分)36. (36分)地球表面约四分之三的地区被水覆盖。
【地理】2008年高考试题——文综地理部分(全国卷2)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解析读图l.完成1~2题图11.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①B.② C.③D.④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A.0.05 km2 B 0.5km2C.5 kim2 D.50km2[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考查,直接运用的知识是分析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缩小范围B、D中选择,但此题中问到了平均坡度最大的地区,需要考虑起止点的高差,运用原理,水平距离相同,相对高度越大,坡度越大。
故1题选D选项。
在图中找到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结合比例尺,估算出边长为2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最接近A选项[点评]此组题考查了等值线类型中最典型的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分析、判断、计算能力,在基础知识基础上,考查学生的能力又有所升华,起到了高考试题选拔人才的目的。
难度适中。
[参考答案]1.D 2.A图2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目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
完成3~5题。
3.图中a、b、c分别代表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4.该生态工业园区中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5.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解析]第3题中的a与图中各个产业都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肯定是电厂,再在A与C中衡量,考虑到太阳能的加入是晒盐的主要因素,答案即得。
结合第4题中的选项,去关注产业链中各个箭头的示意。
图示中反映该地临海、化工发达,盐业也很突出,这一点尤其重要,还要注意到闽西并不临海。
[点评]此组题考查了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的相关知识点,更要注意的是,考生要在图示中找到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必然与因果关系),试题较为简单。
[参考答案]3.C 4.B 5.C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2008届高三年级10月测试地理试题

2008届高三年级10月测试地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请将符合题的选项字母填入答题卷内。
)结合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回答1—2题。
1.2007年1月13日,日本北部的千岛群岛东部海底发生8.3级地震。
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图中示意该位置的是()A.①B.②C.③D.④2.当图中M点地表面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A.非洲地区为白天B.欧洲地区为黑夜C.拉美地区为黑夜D.南极地区为极昼一个旅游团从昆明出发到美国观光。
判断以下行程中发生的地理事件,完成3—6题。
3.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是差的缘故,空中小姐在广播中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麦()A.调快1小时B.调慢1小时C.调快24小时D.调慢24小时4.从昆明到美国的飞行途中,旅客观察窗外的昼夜状况,发现这天的白昼时间较平常的()A.长B.短C.一样D.长短无法判定5.到达美国后,酒店大堂悬挂着三个大钟(如下图所示),这时昆明的时间应为()A.5时B.8时C.16时D.21时6.从昆明往返美国(航行不变),旅客发现去程时间短,返程时间较长,这是因为()A.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缘故B.受东北信风影响的缘故C.受西风影响的缘故D.受时差影响的缘故图9为气温空间分布图的一种,读图完成7,8题。
(单位℃)7.该图显示了()A.气温沿经线方向、纬线方向和垂直三个方向的空间变化B.气温沿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C.气温沿经线方向和垂直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D.气温沿纬线方向和垂直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8.读图可知()A.气温沿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先递减后递增B.气温沿经线方向上的变化,是先递增后递减C.气温沿纬线方向上的变化,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D.气温沿经线方向上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判断9—11题。
2008届高三世界地理总复习试题汇编(6)

2008届高三世界地理总复习试题汇编(6)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注:有个别双项)读下图,回答39—40题:39.有关下图中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40.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C.①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D.②地所在国家大豆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左图为“某大陆沿海某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右图为“EF线的地形剖面图”。
读此两图完成41——43题。
41.若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右图的四幅剖面图与左图沿EF线地势起伏状况最符合的是A.甲B.乙C.丙D.丁42.左图的比例尺为M,剖面图(右图)的水平比例尺为N,则A.M<N B.M >N C.M=N D.无法判断43.右图中A.、B.、C.、d四地降水量最多的是:A.a B.b C.c D.d读世界四个主要大洲年径流总量和人口总量比较图,回答44—46题:44.四大洲中,人均径流量最多的是:A.欧洲B.亚洲C.北美洲D.南美洲45.北美洲的面积大于南美洲,但年径流量却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该洲:A.地形较平坦,不利于储水B.气候干燥,降水总量小C.海岸线平直,不利于水汽进入D.植被稀少,涵养水源少46.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A.水资源总量不足B.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C.水资源污染严重D.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二、读图综合题12.读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共同的气候特征是形成原因有一定的差异:甲地;乙地。
(2)甲、乙两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3)随着甲地农业的发展,A河下游可能出现的问题有: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科综合地理部分含答案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科综合地理部分含答案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读图1,完成1~2题。
1. 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 ①B. ②C. ③D. ④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A.0.05 km2B.0.5 km2C.5 km2D.50 km2图2示意某雏形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弃物的流动。
完成3~5题。
3.图中a、b、c分别代表A.电厂、化工厂、盐场B.盐场、电厂、化工厂C.电厂、盐场、化工厂D.盐场、化工厂、电厂4.该生态工业园区中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5.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A.晋南B.粤北C.冀东D.闽西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完成6~8题。
6.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A.66.5°N、66°N、40°N、40°SB. 66.5°S、66°S、40°S、40°NC. 66.5°N、66°N、0°、40°SD. 66.5°S、66°S、0°、40°N7.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B. 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8.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 a与P b的关系应符合图4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完成9~11题。
9.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太阳辐射C.土壤D.降水10.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土壤D.降水11.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降水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8届高三世界地理总复习试题汇编-4

2008届高三世界地理总复习试题汇编(14)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注:有个别双项)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117—119题。
117.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形都以高原和山地为主B .地处不同的火山地震带附近C .气候都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D .甲地以黑色人种为主118.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最近的飞行方向是A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B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C .一直向西飞行D .先向北,后向南飞行119.影响甲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条件是A .土壤肥沃B 。
雨热同期C .地形平坦D .灌溉水源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
MN 之间为陆地,M 地以西和N 地以东为海洋。
据此判断120~121题。
双项120.下列关于E 、F 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 .E 地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交替控制B .F 地有季风现象C .E 地终年炎热少雨D .F 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双项121.下列关于P 、Q 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P 地有来自南方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B .因纬度相同,P 地与Q 地盐度没有差异C .Q 地因受洋流的影响,盐度低于P 地D .P 地的年平均水温低于Q 地 下图中阴影表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
读图回答122-123题。
双项122.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有A .甲地区雨热同期,但气象灾害频繁B .乙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发展种植业C .丙地区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D .丁地区土地广阔,但灌溉水源不足双项123.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 .甲地区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但商品率高B .乙地区牧场广阔,以牧羊为主C .丙地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D .丁地区经营方式以家庭农场为主,产品主要出口英国二、读图综合题31.读世界重要农业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2008届高三世界地理总复习试题汇编(10)

2008届高三世界地理总复习试题汇编(10)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注:有个别双项)78.关于德国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工业以轻工业为主②工业部门齐全,布局均衡,近些年来,工业由北部向南部扩展③农业不占重要地位,农业现代化侧重机械化和生物技术④铁、铝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大量出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9.有关英国、日本在地理方面的正确叙述是A.两国都是由四个大的岛屿组成B.两国都是处在北纬40°一60°的岛屿C.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D.英国能源丰富,日本矿产资源贫乏80.有关法国农业的正确叙述是A.法国农业已实现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B.法国是欧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C..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D.法国主要农业区集中在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81.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是大自然中哪位大师的杰作A.海浪的搬运运用B.风力的风化风蚀作用C.冰川侵蚀和海水入侵D.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82.下列“河流一河口城市一注入海洋”的组合中,正确的是A.湄公河—曼谷—泰国湾B.莱茵河—鹿特丹—北海C.亚马孙河—圣保罗—大西洋D.密西西比河—休斯敦—墨西哥湾83.欧洲西部的陆地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偏高,主要的影响因素为A.海陆因素B.纬度因素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下图是某地海岸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84—86题。
84.图示岛屿所在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印度洋85.图示地区盛行风向是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8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合建立渔港的是A.甲B.乙C.丙D.丁图为“某湖泊附近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87~89 。
双项87.甲、乙两地分别是:A.地中海B.死海C.吐鲁番盆地D.里海双项88.关于丙、丁两地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A.土壤都比较肥沃B.夏季都炎热而干燥C.植被根系都比较深D.植被叶片都比较肥大双项89.对乙湖资源的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B.开发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水稻种植业C.开发丰富的盐资源.发展盐化学工业D.开发丰富的生物资源.发展食品工业二、读图综合题22.读“德国工农业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1)判断图中A、B农业所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乳畜业是___________;混合农业是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学年高三世界地理强化试题(二)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75分)1、与下图中河流名称排序相符的是A.①密西西比河、②尼罗河、③长江、④亚马孙河B.①密西西比河、②尼罗河、③亚马孙河、④长江C.①亚马孙河、②尼罗河、③密西西比河、④长江D.①亚马孙河、②尼罗河、③长江、④密西西比河2、联合国宣布2004年为“国际大米年”。
泰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的稻田主要分布在A.湄公河三角洲B.湄南河三角洲C.伊洛瓦底江平原D.红河三角洲右图是“70°N某地24小时内太阳高度和该地某河流量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此刻太阳直射的经线是A.90°W B.120°EC.90°E D.0°4.从流量曲线看,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雨水B.冰雪融水C.湖泊水D.地下水读“某地年等降雨量线(单位:毫米)图”回答5-7题。
5、甲地附近农业地域类型是A .水稻种植业B .混合农业C .大牧场放牧业D .商品谷物农业 6、丁附近海域洋流最可能是A .日本暖流B .厄加勒斯暖流C .东澳大利亚暖流D .秘鲁寒流7、从丁到丙、乙、甲降水是不断变化的,与这种变化无关的是A .洋流B .地形C .气压带、风带D .海陆位置读南极地区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8-10题。
8、图中a 、b 为我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两个科学考察站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B . 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2时C . 在盛行风的吹拂下两站国旗均飘向西北方向D .此时长江正值汛期9、有关a 、b 两个科学考察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a 站面临的是太平洋B .a 站面临的是印度洋C .b 站位于南极半岛上D .b 站隔麦哲伦海峡与南美洲相望 10、南极地区将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到该地区旅游A .我国的暑假期间是最佳季节B .用指南针定方向在极地地区不可靠C .随时能观察到美丽的极光D .太阳高度很小,对皮肤毫无损伤 读下图,回答11~13题。
11、该地区山脉是由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B、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12、关于a、b两处洋流流向A、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上升B、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下降C、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上升D、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下降13、M地沿海海域因A、上升补偿流形成大渔场B、加那利寒流与南赤道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C、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D、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读下列两地区图,回答有关问题14-17小题。
14、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A、淡水资源B、渔业资源C、石油、天然气D、煤炭、铁矿15、该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若不慎会导致当地A.水体富营养化B.水体放射性污染C.外来物种入侵D.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16、有关a、b、c、d四条河流所在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四条河流全年皆可通航,航运便利B、光照和热量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C、四条河流都是外流河D、都可能存在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17、若城市①②之间实际直线距离为M,城市③④之间为N,则M与N的关系是A、M=NB、M>NC、M<ND、无法确定读下图,回答18—21题。
18、上述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A.甲B.乙C.丙D.丁19、.在图示四国中,都有回归线穿过,其中没有沙漠分布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20、.有关图中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原面积广阔B.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D.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21、有关四个国家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天然橡胶的生产国B.乙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C.丙国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D.丁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有关图中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23、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C.①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D.②地所在国家大豆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读下图,回答24-25题。
24、两河口附近的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相同的限制性因素是A.雨热不同期B.水旱灾害频繁C.土地荒漠化D.风沙危害严重25、初冬和早春,②河段易有凌汛现象出现,这种现象还可能发生在A.尼罗河B.密西西比河C.莱茵河D.叶尼塞第II卷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75分)26、、读下图,回答问题(18分)(1)A、B、D三个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的是_______,A、B、C三个海域中,海水温度最低的是_______。
(4分)(2)在A、B、C处绘制洋流方向,(用→表示暖流,用“--->”表示寒流)(6分)(3)E处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4)从F到E处(直线方向)依次经历哪些自然带?(4分)7、读下图回答:(22分)(1)图中数字①—④代表的城市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填写数字代号),(2分)(2)A大洲中领土有极圈穿过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
(4分)(3)若一架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②城市飞往④城市,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2分) (4)B 大洲西部沿海最主要的是什么气候类型?简述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6分)(5)以①城市为中心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国家)最主要的工业区,(2分)分析该工业区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6分)28、读图1—10,回答下列问题。
(16分)(1)甲、乙两地气温高是______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__(选择填空)。
(4分) A 、甲处受寒流影响,乙处受暖流影响 B 、甲处于迎风坡,受暖湿气流影响大 C 、乙处有莫桑比克暖流经过 D 、甲处比乙处气压低、气温高(2)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但所处的自然带不同,其中甲为____________带,乙为___________带。
两地自然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丙地与丁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__气候。
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明显地向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选择填空)。
(6分) A 、 受东北信风影响 B 、地处山地迎风坡 C 、受寒流和地形的影响 D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2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9分)(1)D 、E 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G 国_______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
(3分)(2)为了开发远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俄政府决定建设向亚太地区的输油管道,图中分别为俄拟建的A 至B 即安加尔斯克——大庆方案,A 至C 即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方案石油管道线。
中国政府努力采取建设安大线方案的原因是_________(2分)A.大庆地区石油的消费量大于开采量B.俄罗斯的石油比大庆的石油质量好C.为了保障能源供给的安全,从中国石油进出口的多元化战略利益考虑D.考虑中俄的政治关系,有牵制本地区另一大国的作用(3)从能源储量与消费方面考虑,图中能从A至C方案获得最大利益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填英文字母所在国)。
(2分)(4)读2002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分布图,回答:(4分)从目前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看,多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其中超过_______%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因此有人断言中国石油安全将遭遇“马六甲困局”。
(5)据报道:今年以来中国的油、电、煤、运普遍紧张,加上近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能源紧张已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要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2008学年高三世界地理强化试题(二)参考答案:26、(1)B、C (2)略(3)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4)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7、(1)④;美国、加拿大 (2)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 (3)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40°N- 60°N的大陆西岸,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地势低平,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的深入。
(4)俄罗斯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28、⑴乙;A (2)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由于山地阻挡西风,甲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C29、⑴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畜牧业⑵C ⑶E、F ⑷中东、非洲、东南亚、66 ⑸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替代技术,降低石油进口依赖;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坚持开发节约并举,确立节能首要位置;开设石油期货市场,规避国际价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