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北京海淀区人大附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含附加题)
2018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语 文

2018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共八道大题,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A卷(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园林集中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甲(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中国园林在造园时,能利用天然的地形再加人工的设计,这样不但节约了人工物力,并且利于景物的安排,造园学上称为“乙(因地制宜/师法自然)”。
园林以山水为主体,水有散聚之分,山有平冈.峻岭之别。
园林四周有墙垣.(yuán),景物藏之于内。
大园中往往还包有小园,如颐和园的谐.(xié)趣园、北海的静心斋等。
这些小园是园中精华所在,宜静观盘桓.(hénɡ)。
园林多运用对比和衬托等手法,使景物曲折多变。
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丙(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松柏参差散植,疏密有致.,布置得妥贴.宜人,松柏的姿态与附近的建筑物高低相称,掩映.成趣,苍翠虬.(qiú)枝与红墙碧瓦构成一幅极好的画面。
不同的季节,园林呈现不同的风光。
北宋画家郭熙说:“春山①,夏山②,秋山③,冬山④。
”造园者多少参用了这些画理。
很多园林亭阁,不但有很好的命名,有时还加上很好的对联。
《老残游记》中写老残在济南游大明湖,看了“□□□□□□□,□□□□□□□”的对联后,暗暗称道:“真个不错!”可见文学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
1.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 别出心裁因地制宜相辅相成B. 独树一帜因地制宜相得益彰C. 独树一帜师法自然相辅相成D. 别出心裁师法自然相得益彰2.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平冈.峻岭墙垣.(yuán)B. 疏密有致.谐.(xié)趣园C. 妥贴.宜人盘桓.(hénɡ)D. 掩映.成趣虬.(qiú)枝3.在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A. ①苍翠而如滴②明净而如妆③淡冶而如笑④惨淡而如睡B. ①明净而如妆②苍翠而如滴③惨淡而如睡④淡冶而如笑C. ①淡冶而如笑②苍翠而如滴③明净而如妆④惨淡而如睡D. ①惨淡而如睡②明净而如妆③苍翠而如滴④淡冶而如笑4.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A. 寺古僧闲云作伴,山深世远月为朋B.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C. 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做济南人D.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故事新编》中的小说只是以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为由头,其主要情节和人物都是作者编造的。
2017-2018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31道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题10分,依据平时作业完成情况(6分)以及卷面情况(4分)赋分。
二、本大题共两道大题,6道小题,共17分。
(一)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
(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问题的一项是(2分)A.市侩.( kuài) 烟销云散己所不欲,勿失于人B.应.届( yìng) 毋庸置疑口慧而实不至C.粗犷.(guǎng) 融会贯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D.旌.旗(shēng) 叱诧风云文武之道,一张一驰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细菌的活动范围极广,无所不至....。
C.新的高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D.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有时示弱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相反却可称作是一种令人感慨的人生智慧。
B.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客所倾倒。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育人,更在于传授技能,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如果当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孔圣人。
其言行和思想被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辑录在《论语》里。
B.关汉卿,元代戏曲家,被成为“曲圣”。
代表作有杂剧《窦娥冤》,散曲《一枝花·不伏老》等。
C.林语堂,文学家,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代表作有散文集《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等。
最新-人大附中2018学年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精品

人大附中2018-2018学年高二语文期中试卷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怃.然(wú)进(bì)拗.断(ǎo)土谷祠.(cí)B.赊.酒(shē)侮.蔑(wǔ)碇.石(dìng)用度窘.(jǔn)C.迤.逦(yǐ)簇.拥(zú)交契.(qì)黑(qū)D.巾帻.(zé)裨.益(bì)迂讷.(nè)尺有咫.(zhǐ)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A.蒋干中计放荡不羁全装灌带呕吐狼籍B.拈弓搭箭抵足而眠鼻息如雷残火尚明C.便宜从事和衣卧倒君臣之义骨肉之恩D.师旷之聪雅量高致佯醉大笑同窗契友3.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素不相能.(能力)愕.然(惊讶)虫集.冠上(止)B.咸与.维新(参与)江左.(古人以东为左)俾入邑庠.(学校)C.初隽.秀才(通“进”)交契.(情意不投)浩气四塞.(充满)D.秋行夏令.(时令)觥筹.交错(酒筹)变乱纷乘.(乘车)4.填在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不获实行也如故。
()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倍重于三十年前。
A.故、以、之、而、则B.而、以、其、则、则C.而、为、其、则、尤D.而、为、其、而、故5.填在空白处最妥当的一组标点是:(2分),,他立即悟出自己之所以冷落的原因了⑴要革命,单说投降,是不行的⑵盘上辫子,也不行的⑶第一着仍然要和革命党去结识⑷A.:,,。
B.,,,。
C.:;;。
D.:。
6.与“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修辞方法相同的一句是:(2分)A.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
B.假洋鬼子,,身上也挂着一块银桃子。
C.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
D.黄花冈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7.与“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句式相同的一句是:(2分)A.问者爇香于鼎B.赋税之繁重者C.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8.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句是:(2分)A.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9题(9分)
听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8.一、二两句表现了琴声怎样的特点?结合诗句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9.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5分)
10.默写(任选6个空填写)(6分)
l)、_______________, 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兮辞》)
2)、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兮辞》)
3)、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兮辞》)
4)、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5、6)、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8)、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三、阅读散,完成11—14题(22分)
间小路
龙应台
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莓果,看季节变化。
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都曾经在路上徘徊。
从”哲学家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的河景。
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中小径。
海淀期中考试试卷语文高二

语文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怆(chuàng)B. 拮据(jié jū)C. 瑰宝(guī bǎo)D. 气氛(qì fē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场雨使得城市交通瘫痪,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B. 他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使得会议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 这本书的内容枯燥无味,很多人看了之后都感到失望。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点点,仿佛夜空中撒满了钻石。
B.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照亮了我们的心房。
C.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D. 他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智慧,仿佛是智慧的化身。
4. 下列诗句中,意境最为优美的一项是()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B.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C.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D.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
6. 下列关于诗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体裁,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B. 古典诗歌通常分为律诗、绝句、词、赋等。
C. 近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自由,不受传统格律的限制。
D. 诗歌的意境通常是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来表现的。
7. 下列关于文言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言文是一种古代汉语书面语,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B.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常常使用省略句和倒装句。
C. 文言文的词汇丰富,但部分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
最新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附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测试题语文 2019.4学校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偶然见我读福克纳的《八月之光》,不禁皱眉问道:“读这种书有什么用?费时费眼。
”当我告诉他每年夏天都要重读一遍《八月之光》时,他看我的目光就不单单是匪夷所思的了。
当然我也没好意思告诉他,像他这样不读小说不读诗歌的人,只能永远生活在一个单向度的封闭空间里。
他们的灵魂有多饱满,就有多干瘪。
我们为何读那些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甚至是几千年前的文学经典?这是个多么庞大的伪命题。
前几天读学者王晓明的文章《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感慨良多。
作者在文中憧憬,爱读书的学生“即便毕业了,跨出校门了,他依然会逛书店,会在床头留一个放书的小空间……他会在好书的陪伴下,继续努力做一个在人格和精神上都自主的人。
我还是相信那句老话,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
读到这里时,我的眼睛有些湿润,同时也感到微微的悲凉。
在当代中国,为什么阅读文学经典的人越来越少?原因简单又粗暴:阅读文学经典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回报。
这是个大部分人以功利主义为人生准则的国度,阅读文学经典既不能帮他们取得更高学位,也不能帮他们得到更高职位或更多金钱,所以说,懒得读经典,毋宁说是实用主义哲学的胜利。
我们全然忘记,文学经典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讲,何尝不是对人生最宝贵最诗意的长远投资?作为一个业余作家和资深美剧迷,我发现了一个颇为值得玩味的现象:在诸多拥有高收视率的美剧中,主人公们都会在不经意问滔滔不绝地谈到经典文学。
《末日孤舰)里,科学家吃饭闲聊时的话题是马克·吐温;《绝命毒师》里老白在另外一个制毒师的推荐下,在躺椅上读惠特曼的《草叶集》……相反,我们在国产电视剧或商业电影里,则很少看到类似的生活场景。
北京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北京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健康专家建议,要先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______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②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_______,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③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工夫,________学习外语呢?④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 . 适合投降何况未免B . 适合投诚况且不免C . 合适投降何况不免D . 合适投诚况且未免2. (2分) (2017高二上·枣庄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在生育政策改革过程中,要使新的生育政策达到科学、公平、人性的目标,必须广开言路,不再闭门造车,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对人口形势做出长期预判。
②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永远敞开怀抱,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国际社会,相濡以沫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③古典文献中的人文主义从文本到课堂,从课堂到人生,从人生到社会,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这与今天的古典诗词启蒙热情,何尝不是殊途同归?④虽然在传统观念中“女方回婆家过年”是天经地义,但随着独生子女夫妻群体的壮大以及社会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再墨守成规。
⑤在2017年的新起点,舆论场上隐约兴起一股暴戾之气,不问是非,只看标签,口水乱飞,满城风雨,但谁都明白,对立和冲突永远不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⑥长城汽车的H6一月份销量继续在同类车中领先,达到3.6万辆,这惊鸿一瞥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值得人们的信赖。
A . ①③④B . ②⑤⑥C . ①②⑥D . ③④⑤3. (2分) (2017高二下·济南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良好的商业信誉是靠长期的艰苦努力建立起来的,它本身就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斩)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31道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题10分,依据平时作业完成情况(6分)以及卷面情况(4分)赋分。
二、本大题共两道大题,6道小题,共17分。
(一)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问题的一项是()A. 市侩.( kuài) 烟销云散己所不欲,勿失于人B. 应.届( yìng) 毋庸置疑口慧而实不至C. 粗犷.(guǎng) 融会贯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D. 旌.旗(shēng) 叱诧风云文武之道,一张一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问题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和字形。
考生应结合字义和字形辨析。
A项,烟销云散——烟消云散;勿失于人——勿施于人。
B项,应(yīng)届;口慧而实不至——口惠而实不至。
D项,旌(jīng)旗;叱诧风云——叱咤风云;一张一驰——一张一弛。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 细菌的活动范围极广,无所不至....。
C.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D. 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头。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A项,“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与句中“生活”重复。
使用错误。
B项,“无所不至”,意思是说,如果害怕失去已经得到的地位,那就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后用以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本句用的是最后一个意思。
使用正确。
C项,“改头换面”,指表面上改变一下,实质上跟原来的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北京海淀区人大附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含附加题)
语文2018.4 学校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偶然见我读福克纳的《八月之光》,不禁皱眉问道:“读这种书有什么用?费时费眼。”当我告诉他每年夏天都要重读一遍《八月之光》时,他看我的目光就不单单是匪.夷所思的了。当然我
也没好意思告诉他,像他这样不读小说不读诗歌的人,只能永远生活在一个单向度的封闭空间里。他们的灵魂有多饱满,就有多干瘪.。
我们为何读那些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甚至是几千年前的文学经典?这是个多么庞大的伪命题。前几天读学者王晓明的文章《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感慨良多。作者在文中憧憬,爱读书的学生“即便毕业了,跨出校门了,他依然会逛书店,会在床头留一个放书的小空间……他会在好书的陪伴下,继续努力做一个在人格和精神上都自主的人。我还是相信那句老话,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读到这里时,我的眼睛有些湿润,同时也感到微微的悲凉。在当代中国,为什么阅读文学经典的人越来越少?原因简单又粗暴:阅读文学经典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回报。这是个大部分人以功利主义为人生准则的国度,阅读文学经典既不能帮他们取得更高学位,也不能帮他们得到更高职位或更多金钱,所以说,懒得读经典,毋宁.说是实用主义哲学的胜利。我们全然忘记,文学经典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讲,何尝不是对人生最宝贵最诗意的长远投资?作为一个业余作家和资深美剧迷,我发现了一个颇为值得玩味的现象:在诸多拥有高收视率的美剧中,主人公们都会在不经意问滔滔不绝地谈到经典文学。《末日孤舰)里,科学家吃饭闲聊时的话题是马克・吐温;《绝命毒师》里老白在另外一个制毒师的推荐下,在躺椅上读惠特曼的《草叶集》……相反,我们在国产电视剧或商业电影里,则很少看到类似的生活场景。这是个微妙的对比。在我看来,这不是个体编剧间的表层差别,而是民族与民族对文学经典认识的本质差别。在我们的大部分影视文化里,更多展现的是一个热气腾腾、金碧.辉煌的物欲世界,是这个时代最
表层最浮光掠.影,也最丑陋的缩影。由于缺乏经典文化的支撑和指引,这些影视剧显得如此肤浅可笑。我相信那些编剧大概连《红楼梦》都不曾读完过,而那些编剧也可能未曾察觉,经典文学对芜杂人性的探索呈现用于不会过时。莎士比亚戏剧里丑恶的阴谋诡计依然在《纸牌屋》里续演;《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悲剧依然在当下有着不同阶层的翻版;奥地利思想家贝塔朗菲阐述艺术、诗、历史等人文现象时曾经说:“它们不是短期的、有用的价值,而正是自身的目标……当人这种可怜的生物带着动物的本能,在数千种压力下,在复杂的社会中疲于奔命时——能超越动物的也仅仅是这一无用性,这构成了人类的本质……”贝塔朗菲所说的人的本质,已然被国人漠视,摒.弃。
这才是真正的悲哀。当人们远离经典而不自觉时,他们的内心会越来越粗糙,并对这个多维世界保持着一份可耻的沉默,同时他们对自身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正义缺乏认知与反思。其实许多当代欧美国家都异常重视全民阅读,包括经典阅读。早在1997年,美国政府就掀起了“阅读挑战行动”。在德国,历任总统都担任过“国民阅读促进委员会”的主席。而在我们这个号称有着5000年古老文明的国度,2013年“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建议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时,在网上遭到了不少民众甚至是知识分子的讥讽嘲笑。这颇耐人寻味。我想,那个对我阅读《八月之光》保持怀疑的朋友肯定也在其中。我想象他刚签完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订单,懒洋洋地窝在沙发里,津津有味地用手机流.览通俗小说或者八卦头条。毫无疑问,他觉得安逸并幸福——就像《黑客帝国》里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那些克隆人。(取材于张楚《我们为何还要阅读文学经典》)1.下列“材料一”中出现的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匪.(fěi)夷所思干瘪.B.毋宁.(níng)金碧.
辉煌
C.摒.(bǐng)弃浮光掠.影D.潜.(qián)移默化流.
览
2.根椐“材料一”,下列最不能体现....“民族与民族对文学经典认识的本质差别”的一项是(2分)A.是否从功利角度看待文学经典的价值B.是否用经典文化支撑和指引影视文化C.是否用影视生动再现生活的物欲世界D.是否重视全民阅读并采取措施推进阅读3.根据“材料一”,推测“《黑客帝国》里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那些克隆人”的本质特征,正确的一项是(2分)A.喜欢做生意,通常不会主动阅读小说和诗歌B.灵魂干瘪,永远生活在多维度的开放空间里C.内心粗糙,对自身与社会均缺乏认知与反思D.十分懒惰,只喜欢阅读通俗小说和八卦头条材料二文学经典和文学经典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关系到文学史的编撰和文学教育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解决。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就一劳永逸....地永久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地建构过程。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此处重点谈其中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某些文学经典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容易引起人的共鸣。李煜后期的词能列入文学经典,主要是因为“作者从自身遭受迫害屈辱的不幸境地出发,对整个人生的无常、世事的多变、年华的易逝、命运的残酷,感到不可捉摸和无可奈何。这种相当错综复杂的感触和情绪远远超出了狭小的个人的‘身世之戚’的范围,而使许多读者能从其作品形象中联想和触及到一些带有广泛性质而永远动人心弦的一般的人生问题,在情感上引起深切的感受。”这段文字从人性心理结构着眼,贴切地说明李煜词具有经典性的原因。实际上,许多描写山水、田园、乡土的诗词和其他作品历久而不衰,一直被当作文学经典来看待,其中主要涉及“共同美”的问题。经典作品往往具有超越阶级的人性和超越功利的审美。其次,文学作品本身描写的世界是否宽阔,作品所蕴涵的意味是否深厚而多义,也是文学经典能否建构的重要原因。《红楼梦》对生活的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原始、丰富、多样和复杂,可以说达到了浑然..
天成..的地步。生活有多么辽阔,《红楼梦》描写的世界就有多么辽阔。问题还不完全在作者反映生活的辽阔
上面,而更在对待生活的忠实把握上,即作者尊重生活固有的逻辑去写,“尊重”笔下每一个人物自身的性格轨迹,不把他们当傀儡,不把自己的好恶强加到人物上面,随意进行褒贬,而是让他们说他们所说,做他们所做,充分写出了他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论作者同情谁,厌恶谁,决不把自己的感情倾向表露出来。诚如曹雪芹自己所说的:“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再次,优秀读者,也就是“发现人”对经典的建构具有重要作用。陶渊明生活于由晋入宋时期,尽管他的诗在后世影响很大,被确认为经典,但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影响。当时文坛领袖沈约所撰写的《宋书》,并不推崇他的诗。钟嵘的《诗品》提到陶渊明的诗,但只列为中品。陶渊明及其诗真正被发现首先是梁昭明太子萧统,他为陶渊明写了“传”,并在他所编选的《文选》中选了陶诗,此时离陶渊明生活的东晋已经过了三个朝代。由于萧统的推荐,陶渊明在唐代才开始被人注意。如杜甫的《可惜》:“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第二发现人是宋代的苏轼。苏轼是宋代大文豪,他的诗、词、文都是一流的,在文坛上有很高威信。他对陶渊明可以说是心悦诚服....地尊敬,真心实意加以推荐。他
对陶渊明的推崇基于他对“枯淡”风格的喜爱,他在书信《与子由》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这意思说,陶渊明的诗,表面上质朴,实际上华美;表面上单一,实际上丰富。这样的出于权威文人的推荐和赏识,对陶渊明成为中国文学经典作家,真正地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从苏轼以后,各种诗话诗评推崇陶渊明,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但是,发现人的推荐能否转化为建构文学经典的力量,还要看它是否得到一般读者的响应和认同,只有得到了读者大众的批准,文学经典的建构最终才得以实现。总之,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能够建构为文学经典的作品,总是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能够满足读者的期待。(取材于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4.根据语境,用斜线后的成语替换“材料二”中加点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一劳永逸/一蹴而就B.浑然天成/巧夺天工C.心悦诚服/推心置腹D.水到渠成/顺理成章5.选出是“材料二”所讨论的核心问题的一项(3分)A.文学经典与文学经典化B.文学经典建构的关键因素C.文学经典的价值与意味D.文学经典的发现与传承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回答我们需要阅读文学经典的理由。(5分)7.杜甫的《可惜》一诗认为陶渊明最懂得“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请任写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酒”或“诗”的语句:①。②。(2分)
8.“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某些文学经典写出了人类共通的际遇与情感,容易引起人的共鸣。请你根据作者的这一观点,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找出该书最能引发你共鸣的地方,并谈谈它带给你的阅读感受。(7分,150字左右)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投知己书[宋]・张耒①
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某自丱角②而读书,十有三岁而好为文。方是时,虽不能尽通古人之意,然自三代以来;圣贤骚人之述作,与夫秦汉而降,文章词辩,诗赋谣颂,靡不毕观,时时有所感发,已能见之于文字。所习益久,所亲益众,所嗜益深。故自十有三岁而至今三十有二年,身之所历,耳目之所闻见,著于当世而可知,与夫考于前古而有得者,无一不发之于文字。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大夏炎暑,流金裂石,积阴大寒,烈风霰雪,皆已习见而安行。计其安居饱燠,脱忧危而解逼仄,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
某素于其身无有其一。故虽出仕四方,修身治官,庶几于有闻,而门单族薄,执版③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陵侮。其穷愁困塞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④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