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公务员省考2012年行测A类真题答案

合集下载

《公共基础知识》2012江苏省公务员考试A类真题答案及解析【精编】

《公共基础知识》2012江苏省公务员考试A类真题答案及解析【精编】

2012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真题卷(精选)说明:本卷中部分真题缺少,不再注明,其他题目题号均与原卷中一致。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本大题共有35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我们必须传承好江苏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培育与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

”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基础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性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最早从组织上确立党领导军队原则的重要事件是()A.南昌起义B.三湾改编C.秋收起义D.古田会议3.毛泽东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思想的著作是()A.《论十大关系》B.《新民主主义论》C.《矛盾论》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我国要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下列关于“社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社区既不是一个地域概念,也不是一个社会和文化概念B.各种类型社区的界限是固定不变的,它们的边界是不重合的C.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D.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看,社区可分为单位型社区和混合型社区5.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A.实现清洁生产B.提高劳动生产效率C.降低废物排放D.提高资源利用效率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B.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C.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D.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7.“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体现出来的。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B.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必然性背后隐藏着偶然性C.偶然性通过必然性来表现自己并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D.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自己并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8.共和制政体的总体特征是()A.国家的一切权力由议会代表人民行使B.由政党来掌握、行使国家权力C.政治选举是人民参与政治最普遍最主要的形式D.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9.王某作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还可以担任的职务是()A.省教育厅厅长B.省总工会主席C.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D.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10.中国古代行政伦理思想非常丰富。

考试资料:2012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A类部分真题及答案

考试资料:2012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A类部分真题及答案

考试资料:2012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A类部分真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频道的《2012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A类部分真题及答案》考试资料,关键词为江苏公务员考试真题,本文发表于2013年03月12日 19时58分03秒。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回答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或科学的社会意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江苏精神作为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率先实现现代化有促进作用,故答案选D。

2.【答案】B。

解析: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3.【答案】D。

提高资源利用。

解析: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故答案选D。

4.【答案】C。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

解析: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

一个社区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故答案选C。

5.【答案】A。

《论十大关系》。

解析:1956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论述了要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

并提出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为了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把我国建设成—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故答案选A。

6.【答案】D。

2012江苏省公务员真题完整版(行测公共申论)

2012江苏省公务员真题完整版(行测公共申论)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A类)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15题,参考时限15分钟)本部分包括片段阅读、文章阅读、选词填空三类。

一、片段阅读。

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1.或许,作为一个翻译,一个以在两种语言之间搬运信息为职业的人,最无奈的事情,不是感到不同语言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而是发现大多数生活在单语体系中的人,看不见那条鸿沟的存在,看不见翻译者为了沟通所做的上穷碧落下黄泉般的挣扎。

或许有的人从未意识到,萌发于一片有限的特定土地上的语言,有时是无力为异域事物命名的。

作者意在通过这段文字强调()。

A.不同语言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B.不同语言有时无法一一对译C.人们往往无法认同翻译的辛苦D.翻译工作很难得到人们认同2.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在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中国在孩子的计算能力方面教育很成功,效果很明显B.中国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C.中国应重视孩子在创造力、想象力方面的教育和培养D.中国孩子比较务实,重视智力开发,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3.①我们之所以要隆重纪念阿尔伯特·爱因斯坦,②不仅是因为他一生的科学贡献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③而且还因为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真理和社会而献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④是鼓舞我们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力量。

对这段话的逻辑关系理解错误的是()。

A.②与③之间是递进关系B.①与④之间是承接关系C.③与④之间是并列关系D.①与②之间是因果关系4.尽管大多数时候,人类学家以科学家自居,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类学家与他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个人,各种感受的交织,情感的触动免不了影响研究的结果。

江苏省行测A类真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行测A类真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行测A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题目:“人无完人”,指的是人人都有缺点,因此,我们不应该对任何人抱有偏见。

这启示我们()。

答案:不要因为某个人的缺点而对他持有偏见。

2、题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启示我们()。

答案:团结合作可以弥补个人的不足。

二、数量关系1、题目:有若干个苹果,每3个一袋,最后剩下2个;每4个一袋,也剩下2个。

这启示我们()。

答案:苹果的总数是4的倍数加2。

2、题目:有若干个橘子,每3个一袋,最后剩下1个;每5个一袋,也剩下1个。

这启示我们()。

答案:橘子的总数是15的倍数加1。

三、判断推理1、题目:所有的鸟都会飞,但麻雀不会飞。

因此,麻雀不是鸟。

这启示我们()。

答案: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因为所有的鸟都会飞这个前提是错误的。

2、题目:所有的鸟都会飞,鸵鸟不会飞。

因此,鸵鸟不是鸟。

这启示我们()。

答案: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因为虽然鸵鸟不会飞,但是它仍然是鸟类的一种。

四、资料分析1、题目:给出了一个图表,显示了某个城市在不同年份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这启示我们()。

答案:这个图表告诉我们这个城市的气候变化情况。

2、题目:给出了一个表格,显示了某个公司在不同年份的销售额和利润。

这启示我们()。

答案:这个表格告诉我们这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五、常识判断1、题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

答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

2、题目:下列哪个国家不是联合国成员国?()答案:中国。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赋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以下对于赋的描述,最准确的是:A.他虽然已经80岁了,但依然精神矍铄,每周都会到社区义务打扫卫生。

B.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了自己的书,并且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C.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他仍然对那场灾难记忆犹新,无法忘怀。

D.他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虽然现在已经成为千万富翁,但依然不改旧习。

答案:C.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他仍然对那场灾难记忆犹新,无法忘怀。

江苏公务员笔试真题及答案

江苏公务员笔试真题及答案

江苏公务员笔试真题及答案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A类真题及答案解析(部分)一、常识判断1.下列诗句与描写的景点对应正确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安徽黄山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杭州西湖C.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北京昆明湖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贵州黄果树瀑布【答案】B。

【解析】A项诗句描写的是山东泰山;B项诗句描写的是杭州西湖;C项诗句描写的是扬州的瘦西湖;D项诗句描写的是江西庐山。

故本题答案选B。

2.我国山脉众多,给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秦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线B.祁连山脉融雪是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主要水源C.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高大的山脉D.太行山山脉是传统上最重要的农业与林业的分界线【答案】D。

【解析】由于秦岭南北面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A正确。

祁连山脉位于河西走廊南侧,是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主要水源。

B正确。

世界上最年轻最高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C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D。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1.一张照片中的场景是这样的:夜幕降临,各种灯光开始勾勒出城市的轮廓,高低错落的楼宇林立,道路上车流的灯光划出流光溢彩的轨迹。

如果时空真的能够穿越,让古人穿越到这里,他们一定不会对眼前的景色陌生。

因为古人喜欢将楼阁依水依河而建,喜欢登楼观水。

这道路不就是高楼峡谷中蜿蜒流淌的河流吗?根据文意,这张照片拍摄的角度是:A.仰视B.俯视C.平视D.侧视【答案】B。

【解析】文段把“道路”比喻成“河流”,把“高楼”比喻成“峡谷”,道路在高楼峡谷中蜿蜒流淌,只有高处俯瞰才能呈现此景。

另外,古人登上依水而建的楼阁,所观之景与此相似,其视线是由高处往下的,故本题答案为B。

2.①同一,是因为所有的现代人都是大约二十万年前从同一个人群繁衍下来的。

②分布各地的各个所谓种族也彼此杂居、通婚。

2012江苏公务员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2江苏公务员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2江苏公务员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资料一:清冷的秋雨中,S省L县某村被笼罩在一种深深的寂静之中,散建于山间、坡上的一些农家窑洞,有的已经破落坍塌,洞前的院落有的已被种满了作物。

作物的生机和村庄的寂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村里的刘书记说,现在常住村里的有50多人。

其中20多位是65岁以上的老人。

“年轻人只有过年过节才回来,也只有那时候村里才热闹点。

平常都是冷冷清清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

”由于年轻人大都出去了,村里的公益事业很难开展,比如想搞道路硬化,亮化工程,基本找不到劳力。

刘书记说:“我们也想给村里干点儿实事,但老年人思想转变不过来,还有人说自己是快要死的人了,折腾那些事干什么。

发动不起来,出工不愿意,出钱更难。

Y村是S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记者看到,村户间的道路都已硬化,道旁绿树成荫,广场上,篮球架、大戏台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学校、卫生室,便利店等公共设施齐全。

然而,即便已是上午10点左右,除了几个上学的孩子,出门溜达的老人以及在便民店前下象棋的几位村民,硕大的村子里在也看不见其他人。

一个村干部说,平常留守在家的主要是小孩和60岁以上的老人。

“新农村建设起步了,可村里人太少了。

”72岁的村民高老太对记者说,“孩子们出去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生活,也是为了让他们的孩子上更好的学,有更好的前途,作为老人也支持。

这些年农村发展的挺好,老人们在家生活也很方便,只是想到将来还是会担心。

现在还能相互照顾,年龄再大点就不行了。

孩子在外挣钱不可能回来照顾我们,村里乡里又没有养老院,到时候怎么办呢?”“村里人外出打工,确实比在家里赚得多,但也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融洽了。

村民老张说,以前每到农忙时节,四邻八舍都会互相帮忙,主家称肉打酒,忙完了农活大家聚在一起吃顿饭,喝几杯酒,气氛很融洽、很快乐。

”“现在不同了,邻里间相互帮忙的少了,耕田、打药、插秧都得请人、雇工,一个工50多块钱。

”记者在好几个省的农村采访时,都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冲击下,传统乡村的“熟人社会”正在“陌生化”。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卷)及参考答案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卷)及参考答案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A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15题,参考时限15分钟)本部分包括片段阅读、文章阅读、选词填空三类。

一、片段阅读。

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1.或许,作为一个翻译,一个以在两种语言之间搬运信息为职业的人,最无奈的事情,不是感到不同语言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而是发现大多数生活在单语体系中的人,看不见那条鸿沟的存在,看不见翻译者为了沟通所做的上穷碧落下黄泉般的挣扎。

或许有的人从未意识到,萌发于一片有限的特定土地上的语言,有时是无力为异域事物命名的。

作者意在通过这段文字强调()。

A.不同语言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B.不同语言有时无法一一对译C.人们往往无法认同翻译的辛苦D.翻译工作很难得到人们认同2.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在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中国在孩子的计算能力方面教育很成功,效果很明显B.中国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C.中国应重视孩子在创造力、想象力方面的教育和培养D.中国孩子比较务实,重视智力开发,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3.①我们之所以要隆重纪念阿尔伯特·爱因斯坦,②不仅是因为他一生的科学贡献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③而且还因为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真理和社会而献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④是鼓舞我们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力量。

对这段话的逻辑关系理解错误的是()。

A.②与③之间是递进关系B.①与④之间是承接关系C.③与④之间是并列关系D.①与②之间是因果关系4.尽管大多数时候,人类学家以科学家自居,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类学家与他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个人,各种感受的交织,情感的触动免不了影响研究的结果。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类(含答案)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类(含答案)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A类)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片段阅读、文章阅读、选词填空三类。

一、片段阅读。

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1.或许,作为一个翻译,一个以在两种语言之间搬运信息为职业的人,最无奈的事情,不是感到不同语言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而是发现大多数生活在单语体系中的人,看不见那条鸿沟的存在,看不见翻译者为了沟通所做的上穷碧落下黄泉般的挣扎。

或许有的人从未意识到,萌发于一片有限的特定土地上的语言,有时是无力为异域事物命名的。

作者意在通过这段文字强调()。

A.不同语言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B.不同语言有时无法一一对译C.人们往往无法认同翻译的辛苦D.翻译工作很难得到人们认同2.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在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中国在孩子的计算能力方面教育很成功,效果很明显B.中国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C.中国应重视孩子在创造力、想象力方面的教育和培养D.中国孩子比较务实,重视智力开发,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3.①我们之所以要隆重纪念阿尔伯特·爱因斯坦,②不仅是因为他一生的科学贡献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③而且还因为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真理和社会而献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④是鼓舞我们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力量。

对这段话的逻辑关系理解错误的是()。

A.②与③之间是递进关系B.①与④之间是承接关系C.③与④之间是并列关系D.①与②之间是因果关系4.尽管大多数时候,人类学家以科学家自居,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类学家与他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个人,各种感受的交织,情感的触动免不了影响研究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真题卷(精选)参考答案与解析一、片段阅读。

1.【解析】C。

文段首句是提出的观点,陈述的现象是“微博营销中出现不正当竞争或恶意诋毁的现象”,提出的问题是“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来规范微博营销行为”。

C项正是针对文段提出的问题所提供的对策,符合题意。

A项,“制度监管”是文段首句提出观点时所提及的内容,并不是文段重点,重点是“法律的依据”,且“加强监管”在文段中没有体现。

B项是对第二句中的“不正当竞争”的态度,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

D项是文段第一句后半句的同义转换,显然不是正确选项。

2.【解析】A。

文段末尾的引导词“故”表因果,同时也是对前文的总结,因此最后一句是文段的主旨句,即讨论作品的接受要考虑时事变迁。

与之意思最为接近的是A项。

文段主要讲的是“接受作品”,方法是要“考虑时事变迁”,B、C两项中的“理解”是“接受”的前一阶段。

此外,“不一样”、“不同”也不是文段所要强调的重点。

D项主体错误,文段并不是讲“讨论作品要考虑作者”,而是讲“讨论接受作品要考虑读者”。

3.【解析】B。

根据文段中的“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可知A项正确。

根据“全球变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可知B项错误,C项正确。

根据“随着全球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可知D项正确。

4.【解析】B。

对于文段中关键词的理解,通常要找到其所在句中的位置。

在这段话中,“这个问题”处于首句中,后面的内容是对“这个问题”的解释。

其中,第二、三句所说的内容是技术不等于市场,第四句是以实例证明“这个问题”,选项要兼顾到技术与市场这两方面才行。

A 项仅提到了“技术”,而忽视了另一个主体“市场”。

C项只是对第四句实例的一个理解,不是“这个问题”所指的内容。

D项的“根基”在文段中没有提及。

B项是“这个问题”所指的内容。

5.【解析】A。

文段是“分──总”结构。

前两句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说明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最后一句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要实现对外转移,需要克服一些条件限制。

这里的“对外转移”指实现了地域转移,条件限制即文段中的年龄、文化、经济等因素。

B项,这里的“已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与文段中的实现对外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不是同一概念。

C项,文段只是讲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易实现向外转移,但不能将不具备这些条件看成是留守家乡的缘由,属于主观臆断。

D项“实现经济状况改善”在文段中没有提及。

概括来看,A项所述为文段主要说明的问题。

二、文章阅读7.【解析】A。

由第一段“达到机体自我修复的极限……使机体……呈现出衰老的特征”,可知B、C两项正确。

由第一段“……所受到的随机损伤的大量累积;这一累积在生命初期就已经开始”可知D项正确。

A项中的“患病”和文章第一段中的“机体更易患病”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患病,后者是指“衰老”。

三、选词填空。

11.【解析】B。

本题为成语填空题,考查成语的含义。

“此起彼伏”指这边起来,那边伏倒,这边伏倒,那边起来,用来形容事物发展变化不断,多用来形容声音、浪潮、斗争等。

“此消彼长”是这个上升,那个下降的意思,是对比两个事物的发展变化。

两者显然都不能用来修饰“市场竞争”这个主体。

A项的“刀光剑影”形容环境凶险,多用作贬义。

而第一空是对市场竞争的客观描述,用“危机四伏”最为恰当。

12.【解析】C。

“语重心长”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育,上级对下级的教育,排除D项。

科学家所介绍的内容为“通过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属于艰深难懂的科学知识,为了便于“大家(包括相关领导)”理解和接受,必然要将这些艰深难懂的理论简单化,“深入浅出”填入此处符合语境。

13.【解析】A。

根据第一空可以排除B项,“漂泊”比喻(人)为生活所迫到处奔走,居无定所,不能用来形容苏州古城。

根据第二空可以排除C项,“落魄”形容(人)潦倒失意或豪迈不拘束,不能形容苏州古城。

根据第三空可以排除D项,“淡雅”意为雅致简单、清新,用在此处显然不当。

14.【解析】A。

根据第一空可以排除B、D两项,B项中的“打压”,D项中的“操纵”和主语“制度”搭配不当,且这两个词都有消极之意,不符合句意。

根据第二空可以排除C项,“出尔反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

A项中的“推波助澜”和前面的“推高”相互呼应、语义一致。

15.【解析】D。

第一空应填入表转折关系的词语,“而且”表示递进由此可以排除A项。

C2的等比数列26 。

127.,则小王的工作效率为2,小2×(11-5)=12,(天)。

6︰3a20128,而我5除所得,推知a=2+1+2+3+…+2011被5除所得余数等于2+20113。

2012第三部分判断推理43.【解析】D。

题干中“送炭”与“浇油”都是动宾短语,同时,“雪中送炭”与“火上浇油”之间存在正面与反面、积极与消极的关系。

只有D项与题干一致。

45.【解析】A。

昆虫与蜜蜂是属种关系,花草与兰花是属种关系。

46.【解析】B。

三角形是一个二维平面图形,棱柱是一个三维空间图形。

47.【解析】A。

太阳是世界充满光辉的保障,法制是社会充满正义的保障。

51.【解析】A。

题干中的5个图形包含的直线数分别为10、9、8、7、6条,应选择包含5条直线的图形。

52.【解析】C。

题干中的5个图形分别是直线&曲线、直线、直线、直线&曲线、直线图形,应选一个只含直线的图形。

53.【解析】A。

题目属于前三、后三的题型。

前三个图分别为不规则图形、全阴影图形和规则图形。

第四和第五个图形为不规则图形和规则图形,缺一个全阴影图形,因此选择A项。

54.【解析】C。

观察各个图形,发现基本的构成相似,但是存在黑色和白色的阴影变化。

根据各图形的相同特征,左手为白色,右手为黑色,C项符合。

58.【解析】B。

题干中的8个图形都需要2笔才能画成,只有B项符合这一规律。

59.【解析】B。

本题可采用标点法进行求解,如下图所示:即立体图形应为,因此选择B项。

60.【解析】A。

本题可采用标点法求解,如下图所示:根据EF、AB各自所在的两面中均有一面为空白,因此排除B、D项。

HF所在的两面中的对角线分别经过H点和C点,因此排除C项。

61.【解析】D。

从题干中无法推出人类违背自然法则的目的,排除A项。

B项中的“总能”说法绝对,排除。

C项中的“展开科学研究”在题干中找不到根据。

D项从题干最后一句话可以推出。

62.【解析】A。

题干的论证是:草酸会阻碍机体对钙和铁的吸收,而菠菜含草酸较多,因此宜先用沸水将其烫软再炒。

要支持题干的论证,就要证明用沸水将菠菜烫软,能去除其中的草酸,显然A项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B、C、D三项均与题干论证无关。

63.【解析】B。

我们用符号⌝表示“并非”。

整合专家的观点:不采取行动(⌝p)就是让星球冒险(q)。

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可以表示为:⌝p→q。

根据⌝p→q和“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可得:⌝q→p。

也就是p←⌝q,因此B项正确。

64.【解析】A。

题干的结论是:LSECtin有可能成为治疗肝脏炎性疾病的特效药物。

论据是:完全去掉动物机体内的LSECtin后,炎症因子急剧增加。

该论据是从反面对结论进行证明的,要进一步支持结论,还需要从正面进行证明。

而A项指出“注入LSECtin后,炎症因子减少”,就是从正面证明了LSECtin对于治疗肝脏炎性疾病的作用,最能支持题干推测。

文中推测的是LSECtin的作用,而非肝脏的作用,因此B项不能支持题干推测。

C、D两项与LSECtin的作用无关,排除。

65.【解析】B。

从题干中可以得出,只有三种因素的变化才能带来物种的变化,所以B项说法正确。

66.【解析】A。

处长与副处长的话矛盾,必定是一真一假。

又由于四人的话只有一句是假话,因此科长和小李的话都是真话。

由科长的话可知,小王所在科所有的年轻人都很勤奋敬业。

据此可以推出,在小王的单位里,有的年轻人很勤奋敬业,A项正确。

A项与B项为差等关系,由“有的年轻人很勤奋敬业(SIP)”无法推出“所有的年轻人都很勤奋敬业(SAP)”,因此B项错误。

由小李的话可知,科长不太诚实,因此C、D两项错误。

67.【解析】D。

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如下文氏图:根据上图可知,甲和乙的位置并不确定,因此A、B、C三项错误,只有D项是一定可以推出的。

68.【解析】C。

设不干事工资高的人数为a,不干事工资低的人数为b,干事工资低的人数为c,干事工资高的人数为d。

根据题干条件,可列出以下关系式:(1)a+b>c+d;(2)b<c;(3)a<b;(4)d>0。

联合(2)和(3)可得(5):a<b<c。

联合(1)和(2)可得(6):a -d>c-b>0,即d<a。

由(5)和(6)可得:d<a<b<c。

由于总计共有18人,所以根据(1)可得:(c+d)最多有8人,(a+b)最少有10人。

再根据(3)可得:b最少有6人。

又由于b <c,所以c最少有7人,结合(4)可知:c=7,d=1。

因此,在该单位中,只有一个人干事高工资。

由于小张和小王的离开并没有改变单位人员的结构,所以他们不可能是干事高工资的人,C项正确。

69.【解析】A。

根据(2)可得小黄、小蓝拿的不是白花,根据(1)可得小白拿的不是白花,所以小紫拿的白花,只有A项正确。

70.【解析】D。

(1)小王→小张;(2)小李←⌝小王,即⌝小王→小李;(3)小张→小李;(4)⌝(小王∧小李),即⌝小王∨⌝小李。

由(1)和(3)可得,小王→小李。

结合(2)可知,无论是否选小王,都一定会选小李。

再根据(4)可知,只能选择小王和小李中的一人,因此一定不选小王,D项正确。

71.【解析】C。

组织承诺是指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而C项中并无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因此不属于组织承诺。

72.【解析】B。

定义中的关键信息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

A项中由“大雪”想到“柳絮”,属于相似联想。

B项中不存在相似联想。

C项中由“梅”想到“雪”,属于相似联想。

D项中由“白发”想到“秋霜”,属于相似联想。

73.【解析】A。

A项中,市政府是上级机关,市卫生局是下级机关,市政府授权市卫生局处理疫情,属于行政授权。

B项行为属于滥用行政权力,从本质上来说侵犯了各乡镇的自主选择权,是限权,而不是授权,排除。

C项不是在行政组织内部,不属于行政授权。

D项中没有出现上级机关,只有有关人员,因此不属于行政授权。

74.【解析】C。

A项中不是“预先”,而是“事后”,因此排除。

B项中不是“为避免在环境问题上出现失误”,而是为“筹集善款赈灾”,因此排除。

C项符合定义。

D项并非针对“公众”,排除。

75.【解析】A。

定义中的行为是“行动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