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游故宫 慢品10个镇馆之宝的故事

合集下载

故宫小故事300字左右

故宫小故事300字左右

故宫里的几个小故事一、天安门上的物件寓意多天安门无人不知,它既是故宫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普遍认为它是江苏人蒯祥设计,原名承天门,1644年大火烧毁,经两次修建后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分城台和城楼两部分。

汉白玉石的须弥座,城楼上60根朱红色通天圆柱,南北两面共有36扇朱红菱花门扉,天花、门拱、梁枋上都雕着传统的金龙彩绘,寓意吉祥。

天安门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楼,房分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着皇权的“九五之尊”。

天安门城楼的屋顶上的小兽也有说法。

屋脊上有正兽一条,其两端有一对华丽的龙形琉璃装饰物称龙吻,另有垂脊八条,在其顶端各有一条龙吻,故有“九脊封十龙”的说法。

把它装饰在屋顶上有着避火镇灾之意。

天安门前矗立一对高大的柱子称“华表”,柱子顶端各刻着只精美的小神兽石犼,石犼面向宫外,名为“望君归”。

寓意是盼望皇帝外出早归,料理国事。

而天安门后也有一对华表,但石犼面向宫内,名为“望君出”。

寓意是劝戒皇帝要常到宫外了解百姓的苦难生活。

二、故宫的前朝不种树故宫的前朝是指午门以北、乾清门以南,以中轴线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翼东文华殿、西武英殿为主的所有建筑。

故宫的前朝是皇帝和官员们举行各种庆典和政治活动的场所。

前朝不种树是皇家从多方面考虑。

一是不种树为了突出皇权威严,在举行盛典和行使权力时仪仗整齐;二是从皇帝安全考虑,不种树是为了防止有人以树遮身行刺皇帝;三是故宫建筑是木质结构,不种树是为了防避遇火串火;四是从迷信角度考虑,故宫是个“口”字,种上树木就成了“困”字,不种树是为了避免皇帝被困住。

三、故宫的房顶不落鸟为了减少宫院里的鸟叫噪音,避免鸟粪掉落人身的忌讳之说,建造故宫的工匠人们通过认真研究,依据鸟类的趾间距计算好房上琉璃瓦的坡度,使鸟儿落下时爪子光滑而难以抓住。

另外,故宫房顶使用的黄色华丽的琉璃瓦十分光亮,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出耀眼的光芒,鸟儿一般不敢轻易落下。

即使落下,也因光滑的瓦脊上无着力点,鸟爪抓来抓去还是打滑站不住,便使故宫成为真正的“鸟不落”宫殿。

故宫小故事简短

故宫小故事简短

故宫小故事简短摘要:1.故宫简介2.故宫的传说故事3.故宫的历史沿革4.故宫的文化价值5.参观故宫的注意事项正文:一、故宫简介故宫,位于我国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它被誉为“东方的大皇宫”,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代表。

二、故宫的传说故事1.故宫的龙椅关于故宫的龙椅,有一个传说。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造故宫时,命人制作了一把神奇的龙椅。

这把龙椅能分辨出坐上去的人是真龙天子还是假冒伪劣。

后来,清朝的顺治皇帝坐上这把龙椅,椅子发出奇异的光芒,证明了顺治确实是真龙天子。

2.故宫的三大殿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分别象征着天、地、人三界。

在古代,皇帝会在这里举行重要的庆典和仪式,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三、故宫的历史沿革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由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下令兴建,耗时14年才完工。

在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统治国家。

故宫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如靖难之役、夺门之变、戊戌变法等。

四、故宫的文化价值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瑰宝。

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装饰华丽,堪称木雕、石雕、砖雕、铜铁器的精美之作。

此外,故宫还收藏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包括陶瓷、书画、玉器、金银器等,代表了我国古代工艺的高度成就。

五、参观故宫的注意事项1.提前购票:参观故宫需要提前在官方网站或其他渠道购买门票,以避免现场排队。

2.合适的时间:避开旅游旺季,选择周一至周五参观,以免人潮拥挤。

3.穿着舒适:故宫占地面积较大,建议穿着舒适的衣物和鞋子,以便游玩。

4.文明参观:尊重历史文物,不要触摸、乱丢垃圾,遵守景区规定。

5.听讲解:可以雇佣导游或使用自助导览设备,以更好地了解故宫的历史和文化。

金瓯永固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十大镇宫之一,皇帝的专用饮酒器

金瓯永固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十大镇宫之一,皇帝的专用饮酒器

金瓯永固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十大镇宫之一,皇帝的专用饮
酒器
乾隆,是清代高宗年号,前后一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6年。

在这期间的重要事件有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大兴文字冤狱、《四库全书》的编撰等。

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母亲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是故宫金器,金瓯永固杯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

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了各式酒杯,其中不乏龙耳作品,且式样颇多,但这种以象鼻为足的作品却很少。

目前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金嘉庆造)、台北故宫博物院(1金乾隆造)、伦敦华莱士博物馆(1金、1铜乾隆造)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为故宫宫廷文物的代表作,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十大镇宫之宝之一。

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口边刻有回纹。

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

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国宝级文物的故事

国宝级文物的故事

国宝级文物的故事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国宝级文物。

每一件国宝级文物背后都有着一个精彩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守护者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陪葬品,而秦始皇陵里的兵马俑则成为了最有名的兵马俑。

当时,秦始皇为了守护自己的陵墓,下令制作了8000多个生动逼真的兵马俑,让他们守护着自己的陵墓。

这些兵马俑不仅精细绝伦,而且数量之多也让人惊叹不已。

2. 故宫:中国王朝的中心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

它曾经是中国王朝的中心,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

在故宫里,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如乾隆御笔的《清明上河图》、雍正御制的金镶玉座等。

3. 青铜器:古代王者的象征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物,也是古代王者的象征。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精湛,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信息。

比如商代的司母戊鼎,它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青铜器之一,上面刻有大量的历史记录和祭祀信息。

4. 石窟艺术:佛教的传播者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主要表现在雕刻佛像和壁画上。

在石窟艺术中,最著名的当属莫高窟和龙门石窟。

这些石窟不仅是佛教的传播者,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代表。

5. 《周易》: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周易》以八卦为基础,阐述了一系列哲学和道德原则,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根本之一。

它对中国的哲学、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国宝级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历史,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珍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通过了解这些国宝级文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故宫的镇馆之宝都有哪些?有些文物这辈子都没见过

故宫的镇馆之宝都有哪些?有些文物这辈子都没见过

故宫的镇馆之宝都有哪些?有些文物这辈子都没见过故宫是中国藏品最为丰富的博物院,那么,它的“家底”到底有多少呢?根据数据显示,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共1807558件(套),珍贵藏品168万件,文物种类丰富,涵盖了画作、书法、青铜器、金银器、漆器、钟表、宗教文物等。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长达几千年的历史所遗留下来的文物,那可真是数不胜数,精品更是多,要是想把所有的文物列一个排名,那恐怕要纠结死。

不过一般来说,每个博物馆都会列那么几件镇馆之宝。

地方的博物馆里,河北的镇馆之宝是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湖北的是越王勾践剑和曾侯乙编钟;浙江的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而故宫,由于藏品众多,肯定是无法只排除一个的了,最后只能按照类型来选择。

宫廷之宝:乾隆款金瓯永固杯这个杯子是乾隆时期的金器,只有4只,设想乾隆身为皇帝,又收罗了那么多的奇珍异宝,自己手里边却只有4只这样的杯子,从数量上来说它就很珍贵了。

而根据记载,乾隆对这个杯的制作相当重视,黄金、珍珠、宝石,各种珍贵的物件都往上镶,制作过程更是反复修改,直到他自个满意为止。

此杯造型精致,通体珠宝,光灿晶莹,所以取名为“金瓯永固”。

这是皇帝的专用杯,也是每年元旦举行仪式时,清代皇帝所需要用到的物品。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用料、设计、寓意,还是重视程度,金瓯永固杯都可以算得上是大清的珍贵的祖传法宝。

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这是宋代的一件仿古青铜器玉器,以青铜簋为蓝本,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

这原本就是清宫的藏品,后来乾隆在底下刻了一首七言诗,并将它取名为“旧玉飞龙彝炉”。

漆器之宝:“张成造”剔犀云纹盘这是一件元代的剔犀漆器,历来被认为是绝世精品。

所谓的剔犀,实际上是漆器的一种工艺,一般有两种或三种颜色。

而“张成造”,是指元代著名的雕漆艺人,因为这款漆盒的左侧近足边缘,有针刻款“张成造”三字,所以这样命名。

这件云纹漆盒漆呈紫黑色,先是有规律地用两种颜色的漆达到一定厚度,再用刀雕刻出回纹等图案,刀口的剖面好似犀牛角横断面层层环绕的肌理效果,所以叫“剔犀”。

故宫里的小故事

故宫里的小故事

故宫里的小故事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廷建筑之一。

在这座宏伟的建筑群里,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1. 宫墙上的琉璃瓦:故宫的宫墙上装饰着大量的琉璃瓦,而这些琉璃瓦并非是装饰品,而是具有实际功能的。

当年,这些琉璃瓦被用来检测地震。

由于琉璃瓦在地震时会发出微弱的声音,它们被认为是对地震的一种敏感的预警装置。

2. 黄琉璃瓦与皇家地位:故宫的屋顶瓦分为黄琉璃瓦和绿琉璃瓦,其中黄色是皇家专用颜色,而绿色则是其他一般建筑所使用。

这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的等级观念,黄色是皇帝的专属颜色,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3. 太和殿的龙椅:故宫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而太和殿内的龙椅更是象征皇帝的权威。

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说是这把龙椅的椅垫下藏有一个机关,可以在皇帝坐上去时发出微弱的龙吟声,增强了皇帝的威严感。

4. 宫中的谜团:故宫内有很多设计上的谜团,比如一些门廊和楼阁的设计,通过巧妙的布局,可以在一定的角度观察时看到不同的图案,这是古代建筑设计中的一种独特之处。

5. 宫廷生活的细节:故宫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及其家族的居住之地,因此它见证了许多宫廷生活的细节。

例如,皇帝的生活十分讲究,从穿着、饮食到居住,每一个细节都代表了皇权和文化的象征。

这些小故事展示了故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北京故宫的小故事

北京故宫的小故事

北京故宫的小故事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皇宫建筑之巅峰,拥有丰富的历史和千百年的辉煌,其中蕴藏着许多让人惊叹的小故事。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与北京故宫相关的小故事。

故宫,原名为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中轴线上,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这座巍峨宏伟的宫殿建筑内,有着许多值得一提的小故事。

故宫内的珍宝——乾隆皇帝的“瑶光玉佩”,是一块长方形的白玉佩,薄如纸片,只有半寸长。

这块玉佩借给乾隆皇帝收藏宝物的宫廷内务府,过了几天却找不到了。

当时的皇帝十分愤怒,下令全城搜查,但是仍然没有找到。

几个月后,宫廷内务府的一个仆人离开故宫,竟然带着玉佩离开,带着它去抢劫了富户。

最终,这个仆人被捕,玉佩也回到了故宫。

乾隆皇帝得知之后,亲自接见了这个仆人,并且赐予他一个官职,对他非常宽宏大量。

在故宫内有一座雄伟的石头桥叫做“七星石桥”,它全长32米,宽3.4米,有石栏杆32对。

这座石桥被赋予了许多神话传说的色彩。

传说在明代,有一位叫做郭贵妃的宫女,平时喜欢跳舞,但是每当下大雪时,她却无法跳舞,因为无法找到舞台。

于是,她请求皇帝修建一座桥,供她舞蹈之用。

得到皇帝的许可后,她自己去了十八省找寻合适的石头,最终修建了这座桥。

为了纪念她的名字,这座桥就被称为“贵妃桥”。

桥的两边的石栏杆上雕刻着许多星星,据说这些星星就是贵妃的舞伴。

故宫中的建筑群巧妙地利用了颜色的变化来体现不同的等级和地位。

一般来说,黄色是用来装饰皇帝居住的建筑物,而绿色则是用来装饰皇后和其他妃子居住的建筑物。

然而,在故宫中,有一处被赋予了不同的颜色,那就是乾隆皇帝的寝宫——御花园。

御花园的建筑物是蓝色的,是唯一一处使用此颜色来装饰的建筑。

传说乾隆皇帝喜欢蓝色,于是在他的寝宫中使用了蓝色来体现他与众不同的地位和品味。

除了这些小故事之外,故宫内部还有许多让人惊叹的宫廷文化和历史事件,如乾隆皇帝的蓝瓷盖碗,嘉庆帝命令清理玉明珠等等。

这座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宫,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更象征着古代的皇权和威严。

北京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及介绍

北京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及介绍

北京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及介绍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

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为故宫书画代表作品,该画为张择端所作,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在5米多长的画卷里,共描绘了550多个各色人物。

法帖之宝: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法帖之宝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故宫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

织绣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

织绣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

图轴纵104cm,宽36cm。

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

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

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但并非简单地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

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缂丝以其贵重而渐为皇家所垄断,现存传世缂丝珍品主要集中在故宫博物院。

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

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

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

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

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

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

”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为故宫珐琅的代表作品。

元代出品,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清宫旧藏。

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

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为故宫陶瓷的代表作品。

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

景德镇有句话说“若要穷,烧郎红”,因为其烧制极为困难,数百窑亦难烧成一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季游故宫 慢品10个镇馆之宝的故事 来源:搜狐旅游 作者:综合整理 2010年02月22日08:31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第1页:故宫导览图 【导语】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也是国内外的游客来到北京旅游的必游之处,每年的11月1日至3月31日是故宫的游览淡季,游客少票价也采取了淡季票价,而此时正是您漫游慢品故宫的好时节…… 【关键词】名胜古迹 故宫 钟表馆 珍宝馆 镇馆之宝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自助旅游贴士: 开放时间: 故宫博物院全年开放,开放时间按照淡、旺季会有所改变,遇到法定假期也会延长或缩短开放时间。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采用旺季开放时间 开始售票、开放进馆时间: 8:30 清场时间:17:00 每年11月1日至来年3月31日采用淡季开放时间 开始售票、开放进馆时间: 8:30 清场时间:16:30 常规门票: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为旺季,每张门票为人民币60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每年11月1日-来年3月31日为淡季,每张门票为人民币40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珍宝馆(即进入宁寿宫区,还包括戏曲馆、石鼓馆)参观门票:每张门票为人民币10元 钟表馆(即进入奉先殿区)参观门票:每张门票为人民币10元 身高1.2米以下儿童可以随监护人免票参观。 交通指南: 午门(故宫博物院的南门,游客进入的主要通道):从 天安门 经 端门 即可到达,或从 东华门或西华门 沿 东、西筒子河路前行均可到达。 午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天安门东 停靠的车辆: 1、2、10、20、82、120、37、52、126、802、203、205、210、728路公共汽车和1号地铁线 午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天安门西 停靠的车辆: 1、5、10、22、37、52、205、802、728路公共汽车和1号地铁线 神武门(故宫博物院的北门,游客进出的次选通道):与 景山公园 隔街相对 神武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故宫 停靠的车辆:101、103、109、124路无轨电车和202、211、685、810、814、846路公共汽车 神武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景山东门 停靠的车辆:111路无轨电车 东华门(故宫博物院的东门,平时仅做工作人员通道):从 王府井商业街 沿 东安门大街 西行800米可以到达。 东华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东华门 停靠的车辆: 2、82、210路公共汽车 西华门(故宫博物院的西门,平时仅做工作人员通道):从 长安街 沿 南长街 北行600米或从北海公园 沿 北长街 南行600米可以到达。 西华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西华门 停靠的车辆: 5路公共汽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年轻的乾隆皇帝到三十岁——他的而立之年时(乾隆四年,1739年),下旨命内务府制造金杯一件,杯上刻“金瓯永固”四字为名。“瓯”本指杯、盂一类的饮器,后来古人常以“金瓯”寓义国家政权。 这件灿烂华美的金杯是由清宫造办处用内府的黄金、珍珠、宝石精细打造的。杯子从设计图样到制作各个过程经过了反复上呈御览并修改,直至乾隆皇帝满意。为什么皇帝弘历对一件杯子这么用心呢?原来这不是一件普通的酒杯。这只御用的鼎式金杯是大年夜皇帝要用在开笔仪式上的礼器。 每年元旦(即现在的大年初一,春节)开笔仪式(又称试笔)始于雍正皇帝,到乾隆皇帝时定为典制,以后历代皇帝敬守成例,遵行不违。子时(午夜零点左右)一到,新年伊始,在一片爆竹声中,皇帝坐在养心殿东暖阁西南角一个题为“明窗”的小隔间中,他亲手点燃名为“玉烛长调”的蜡台,向案上刻“金瓯永固”字样的金杯中注入屠苏酒,然后用一支管上镌刻着“万年青”的毛笔先蘸朱墨书写几句诸如“天下太平”、“福寿长春”之类的吉祥语,然后再浏览呈进的新年历书。有时,皇帝还会做一首关于元旦试笔的诗,大都描述玉烛金瓯旁,天子敬迎新禧,祈求政和事成、社稷永保、一统万年。开笔仪式过后,皇帝亲手一一整理好,命内府收藏,待来年元旦再用。 “金瓯永固”杯被清代乾隆朝以后的历朝皇帝沿袭相传,视为珍贵的祖传法物。今天,金杯依然灿烂而珍贵,但行开笔仪式的“明窗”已在清末垂帘听政时期被拆改,广阔的江山和威严的紫禁城也已收归人民所有。 尺寸:高12.5cm,口径8cm。 作者:清内务府造办处 时代:清乾隆 展出位置:宁寿宫区养性殿(珍宝馆) 淡季游故宫 慢品10个镇馆之宝的故事

来源:搜狐旅游 作者:综合整理 2010年02月22日08:31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第3页:云纹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云纹盘 云纹盘 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高3.3cm,口径19.2cm.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从此件具款的剔犀圆盘可知张成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此盘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实例。

第4页:青玉云龙纹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第5页: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清宫旧藏。 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 淡季游故宫 慢品10个镇馆之宝的故事

来源:搜狐旅游 作者:综合整理 2010年02月22日08:31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第6页:清明上河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 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 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淡季游故宫 慢品10个镇馆之宝的故事 来源:搜狐旅游 作者:综合整理 2010年02月22日08:31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第7页:平复帖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平复帖 平复帖 法帖之宝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故宫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 《平复帖》本为清宫旧藏,嘉庆帝将其当作珍玩稀品赏给亲王,遂流出内府。民国期间,为恭亲王后人珍藏。1937年,为了给母亲治病筹措费用,恭亲王后人意欲出卖,几经转手落入英国。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入,并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平复堂”。不料日寇大举侵华,张伯驹携家人避祸到陕西,随身将《平复帖》缝入随身衣被,从而使文物得以保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根据记录,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五年多。17世纪前,中国皇宫一直以铜壶滴漏计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两个西洋自鸣钟叩开了中国宫廷的大门。 展出位置:钟表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织绣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 织绣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图轴纵104cm,宽36cm.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并非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青铜之宝酗亚方樽 青铜之宝酗亚方樽 亚方尊,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铭文大意: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 尊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