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人口迁移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 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 鲁教版必修2
,
汇报人:
目录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定义
人口迁移:指人口在空间上的 移动包括永久性迁移和暂时性 迁移
人口流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 移动包括日常流动和季节性流 动
永久性迁移:指人口从一个地 方永久性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暂时性迁移:指人口从一个 地方暂时性迁移到另一个地 方一段时间后返回原居住地
日常流动:指人口在居住地和 工作地之间的日常移动
工资水平:工资 水平高的地区对 人口吸引力大
就业机会:就业 机会多的地区对 人口吸引力大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不同宗教信仰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语言文化:语言和文化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社会习俗:社会习俗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政治因素
政策影响:政府政策对人口迁 移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战争影响:战争对人口迁移和 人口流动的影响
政治稳定:政治稳定对人口迁 移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对人口迁 移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人口迁移和流动 地形:平坦的地形有利于人口迁移和流动 水源:充足的水源有利于人口迁移和流动 土壤:肥沃的土壤有利于人口迁移和流动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人口迁移 与人口流动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层面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口迁 移与人口流动的保障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引导人口合理 流动
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 城市承载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育提高技能 增强适应能力
个人层面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 社交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机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口迁移》 讲义

《人口迁移》 讲义

《人口迁移》讲义一、人口迁移的定义与类型人口迁移,简单来说,就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移动。

这种移动通常是长期的、永久性的或者是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居住地点的改变。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迁移的范围,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比如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国内人口迁移,则是在一个国家内部,从一个地区迁往另一个地区。

从迁移的方向来看,有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城市到农村的迁移、城市到城市的迁移以及农村到农村的迁移。

农村到城市的迁移,这是在现代社会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而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完善的医疗设施等,吸引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到农村的迁移,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发生。

比如有些人追求宁静、自然的生活环境,或者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创业活动。

城市到城市的迁移,可能是因为工作调动、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或者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比如从一个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的大城市迁往一个相对轻松、生活成本较低的中小城市。

农村到农村的迁移,通常与土地资源的重新分配、农业产业的调整等因素有关。

二、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优越的生活条件而迁移。

比如,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繁荣,能够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和较高的薪资待遇,吸引了其他地区的人口前来就业和定居。

社会因素也在人口迁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使得一些家庭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迁移到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

医疗条件的差异也是一个因素,一些人会为了获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而迁移。

此外,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因素也可能导致人口迁移。

政治因素有时也会引发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战争、政治动荡、政策调整等都可能迫使人们离开原居住地,寻找安全和稳定的生活环境。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

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笔记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人口迁移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学与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人口迁移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地理必修二课程中也有涉及到人口迁移的相关内容,下面将针对这一部分内容做一些笔记总结。

一、人口迁移的类型1.内部人口迁移内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内移动的情况。

内部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农村迁往城市、城市之间的迁移、以及城市内部的迁移。

中国的内部人口迁移主要以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为主,这种迁移形式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家边界进行迁移的现象。

国际人口迁移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各国之间的人口迁移对于全球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也面临着国际人口迁移的挑战和机遇。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1.经济影响人口迁移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加城市的劳动力资源和消费市场;而城市内部的人口迁移也可以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国际人口迁移则可以促进跨国贸易和投资,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2.社会影响人口迁移对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内部人口迁移可以改变城乡分布格局,影响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城乡发展的差距;国际人口迁移也会带来移民社区的形成和文化融合,对于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3.环境影响人口迁移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会导致城市资源的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而国际人口迁移也会对目的地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压力,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

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到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的吸引,而国际人口迁移则受到政治稳定和战争灾难的驱使。

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分析和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人口迁移的规律和特点。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共68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共68张PPT)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后果。
主要原因: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就业 机会、生活环境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
直接结果: 对流入地区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对流出地区的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 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目前各国国内人 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我国历史上人口规模迁移的主要流向是哪里?
清代“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迁移主要的迁出 地分别是哪里?
驱使人们“闯关东”、 “走西口”的因素有哪 些?
c b
1
2 a
(1)我国在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迁出省区有哪些, 迁入省区有哪些?
(2)哪类地区的经济水平较高?哪类地区的自然条件 较好? (3)当时人口这样迁移的原因何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新的特点?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内地到沿 海,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到 经济发达地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2001 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并分析: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人增多
增加
a. ?
b. ?
欧洲人向
非洲黑人被
美洲移民
欧洲殖民者
c. ? 贩运到美洲
亚洲各国
居民向国
外移民
d. ?
f. ?
发展中国 家优秀人 才移民
e. ?
g. ?
人口迁移 流向发生 变化
三、国内人口迁移
•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 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国内人口迁移。 •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

第二讲 人口迁移

第二讲  人口迁移

(2)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
返回
阶段
影响因素
特点
人类社会早期 (原始社会)
_自__然__条__件___
经常迁移流动
古代农业社会
土__地__开__垦__、逃避灾荒、 _战__乱__、宗教迫害等
15~19世纪
由“旧大陆”流向 _地__理__大__发__现___、新航线 “_新__大__陆__”,由 开通与殖民主义扩张 已开发地区向未开
[贯通知识]
返回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
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
构的影响上。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返回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 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 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 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 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返回
解析:第(1)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 人口迁移到了城市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 主要的是经济原因,故C项正确。城市自然环境不如农村优 越,故A项错误;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故B项错误;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故D项错误。第(2)题,“有 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的浪费,“有地无人种”造成农 村土地的荒芜,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土地流转,很 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因此农村空心化带来的 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城乡协调发展、农村老龄化以及农业 发展水平关系不大。 答案:(1)C (2)A

第一章 第2讲 人口的迁移(共40张PPT)

第一章  第2讲  人口的迁移(共40张PPT)

第二次 定居移民减少, 从发展中 各国经 调 整 了 人 力 世界大 短 期 流 动 的 人 国家流向 济发展 资 源 空 间 分 战以后 口增多 发达国家 不平衡 布格局
考点二 世界及我国的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的新表现
深化探究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 其中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可 按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 迁移形式 迁移人口 特点 科技移民 高素质人才 劳务输出 外国廉价劳动力 国际难民迁移 战争难民、政 治难民 战乱、种族冲 突、政治迫害
3.图中 B 点代表的省(市、区)在 1954~1984 年间是我 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 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 A.棉花 C.橡胶 B.甜菜 D.青稞 )
考点一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
试题调研
第 2 题,根据图中人口迁入率和人口迁出率的公式,A 市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人口以迁出为主,有大量人口迁往 外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该市经济落后、就 业机会少、收入低。 第 3 题, 根据人口迁入与迁出平衡以及人口密度最低的特
考点二 世界及我国的人口迁移
基础梳理
考点二 世界及我国的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基础梳理
(1)变化:新大陆发现以前,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 旧大陆 。 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 跨洲迁移 活动。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① 外籍工人 逐渐成为国 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 持续时间长; 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2.国内人口迁移 (1)我国人口迁移 ①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的由 黄河流域 向长江流域、珠江 流域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人口与地理环境PPT

《人口迁移》人口与地理环境PPT

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教育)
社会文化因素 (家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在每个区域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拉力”,留住在这里生活的人,吸引怀着 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推力”,多种因素促使原居民 离开。
三、人口迁移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地形 气候 水 土壤 自然资源
①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超过20万居民被迫迁移。 自然环境因素
② 近10多年来,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先后接纳近20万六盘山区移民。 自然环境因素
③ 2014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 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
④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次大的移民潮。
经济因素
(1)19世纪,德国北部农业地区与南部农业地区相比,人口迁出率较 高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2)影响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试列举类似的例子。
2. 19世纪,德国南部沿莱茵河及其支流地区,在继承权方面,所有继承 人都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实行均分;而在德国北部实行长 子继承制,即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据此,完成 相关任务。
否(时间太短)
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外省读书。

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是
④ 2015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 是
2.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
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国内迁移
② 19 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国内迁移
经纬的爷爷是上海人,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的一家企业 工作。经纬的奶奶原在上海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贵州。经纬的爸爸在贵阳 读完高中,考取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后去欧洲留学,取得了博 士学位,现在是深圳的科学家。今年暑假,经纬陪着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思路分析:知识点总结: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条件(与人口移动的区别)(1)改变居住地。

(2)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一年)。

(3)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3.人口机械增长(1)含义:人口迁移引起的区域人口数量变化。

(2)影响: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3)人口机械增长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

计算公式:人口机械增长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100%年平均人口数4.人口自然增长: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人口的自然增长数,即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出生数减去人口死亡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口数−年内死亡人口数×100%年平均人口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是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1)推力因素: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

(2)拉力因素:收入、教育、工作、食物、城市生活、和平、医疗。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迁移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主观行为。

可分为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①自然因素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矿产资源等都会影响人口迁移。

②经济因素区域间经济差异越大,越能影响人们迁移。

如人们从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

③政治因素国家的政策法规、军事也能影响人口迁移。

如巴西将首都迁至内陆的巴西利亚导致的人口集聚。

④社会文化因素婚姻、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能影响人口迁移。

如唐人街、印巴分治导致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19世纪以前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移民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 (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变化: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 、交通和通信等。
(3)社会因素: 政策 、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
[温馨提示]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
的行为。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
材料一:闯关东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 、茂密的森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 河中下游地区的人 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 。明清时期 ,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 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 、河北 、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 多。山东地少人稠 ,是近代有名的灾害多发区。在清代,山东曾出现旱灾 233年次 ,涝灾 245年次,潮灾 45年次 ,各种自然灾害之严重超过全国其他 各省。不仅天灾 ,人祸也接踵而至。咸丰年间,“鲁捻”、长枪会军 、文贤 教军等起义烈火烧得山东“大半糜烂”。在天灾和战乱的冲击下 ,山东人的 生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于是逃荒农 民“闯关东”成了主流。 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 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897~ 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570多万猛增到1800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 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迭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原则
(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 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要分析。一般情况下,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
因素。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 发生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 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 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 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 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学以致用 2.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1)~ (2)题。
(1)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 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2)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 正确的是( C )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3、人口迁移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卷)读某发达国家 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 回答(1)~(2)题。
例2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 显的一组城市是( C ) A.abc B.acd C.abd D.bcd
4、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
(2013·太原模拟)下图为“东部城市某社区2010年
从概念可知,人口迁移需满足以下条件: ①居住地变更; ②空间位移: 跨越行政区域界限; ③时间限度:具有永久性或长期性 (一般一年以上)
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旧大陆→新大陆
(亚欧非) (北美、拉美、大洋洲)
二战后的人口迁移: 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
俄罗斯:
(1)工业从欧洲部分老工业区向乌拉尔以东的西伯利亚扩展;
(2)东部领土的开发需要人口。
日本:工业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地区向国土南北两端迁移 巴西:
(1)解决东南沿海地区人口过于集中所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2)便于政府对内陆地区的开发、管理和经济协调;
(3)中西部地区位于巴西高原,气候较凉爽,适于人类居住。
人员。由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收入较低,故大多在城
市的近郊区居住和生活。 答案:3.C 4.A
材料2:《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 2020 年远 景目标》指出,2005 年全省外出人员达 1000 万左右。 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 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民为主
欧洲向 美洲、大洋
方向
洲迁移为主
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历史上 主要流向
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 清代至新中国 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 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成立前 新中国成立后 有组织的移民到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 至改革开放 西藏等地 改革开放后 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从农村迁往城市。
①山东地少人稠,自然灾害和战乱频繁。 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 ③清朝开放封禁地。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非常频 繁,且规模很大。主要迁移方向是什么?迁移 原因是什么?
方向:从内地到沿海,从农村到城市。 原因:①农村和内地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②城市和沿海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高; ③受国家政策影响.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1978年以来人口迁 移的原因。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 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 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 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 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 策扶持力度大。 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 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 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 度分析)。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几个特点:
• ① 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即劳务输出。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 北美和中东地区。 • ② 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 ③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 ④ 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国际人口迁移两段不同时期的比较:
时间 特点 19世纪前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 “二战后”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 口增多 迁入地: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 及西亚石油产区。 迁出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的人口流动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人口流动的年龄结构判断,该社区最需增加的职 业人员是 A.医生 C.教师 B.网络人才 D.建筑工人 ( )
4.根据人口流动状况判断,该社区最可能位于
(
)
A.近郊区
C.行政区
B.工业区
D.中心商业区
解析:第3题,图示迁入人口中有大量的学龄前儿童, 则需要教师来教这些儿童,故最需要增加的职业是教 师。第4题,迁入人口以青年人最多,应为外来务工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 化的影响。
【标准答案】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
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 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填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
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讲:人口迁移
考纲研读
考纲: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解读: 1.识记: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世界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3.应用:运用人口资料对比分析不同地区或不同国
家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人口迁移
基础知识梳理
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 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①美国东北部气候冷湿,老工业区环境污 染严重;②西部和南部气候温暖湿润,环 境污染程度较轻。
部分国家人口迁移的原因总结
美国:
(1)东北部气候寒冷,而西部和南部气候温暖;(气候)
(2)东北部为传统工业区,资源紧张,污染严重,而西部 和南部阳光充足,污染较少; (环境)
(3)工业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转移,建立起了新兴工业 部门和发展了旅游业。 (经济)
英国:在苏格兰地区建立起新兴的电子工业 德国:工业从鲁尔区向南部的慕尼黑、法兰克福等地扩展。
[例1]
(2013·广州一模)引起春节期间下图城市人口巨 ( )
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洪涝灾害 C.旅行度假
B.疾病传播 D.民工返乡
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
1.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 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Hale Waihona Puke 素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表现为“两个变化”“四个因素”,即:
•人口迁移的原因答题模版:
(1)迁出地的推力(不利条件):如经济 (经济落后,剩余劳动力多)、政治(战争)、 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等。 (2)迁入地的拉力(有利条件):如经济 (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经 济收入高)、生态环境(资源丰富、生态环 境好)等。 (3)其他原因:如政策影响等。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
方面影响。(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 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 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特别提醒 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民工潮”现象 (1)“民工潮”产生的原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 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②城乡或地区之间出现巨大的收入 差距;③国家推出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2)“民工潮”的特点:①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 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 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 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 的主要输入地;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 工人”以年轻人居多;③流动不稳定;④文化素质偏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