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含解析)

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考试要求:(1)秦的统一(b);(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

一、秦的统一——(b)1.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

2.拓展疆域(1)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设九原郡,修筑长城和“直道”。

(2)岭南: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3)“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3.统一的影响(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3)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微点拨秦统一前称“秦国”,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一,统一之后,称为“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二、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1.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官僚政治)(1)建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内容①“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职责。

②“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特点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③地方官分工明确。

(4)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皇帝制度的建立(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①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②皇权至上,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③皇位世袭,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3)弊端:君主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3.三公九卿制官职职责议政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4.“汉承秦制、有所损益”(1)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大体沿袭秦代。

汉武帝时通过频繁换相、设立“中朝”等方式限制相权、加强皇权。

【平说历史·2014届】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平说历史·2014届】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4、(2013广东汕头一模12)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 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度


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D.科举选官制度
考点解析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

5、(2007广东单科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 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 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考点3:影响

(1)积极:

①政治:奠定两千多年
的基本格局;
②经济: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形成;

(2)消极:易造成君主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考点4:商鞅变法 (选修)

(1)内容:

政治:A、废分封,行县制;
B:什伍连坐法;
C:定秦律,轻罪重刑;
③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以
④工程: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
皇帝制度
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 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 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 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 所进曰御。 表者,…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 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蔡邕《独断》 —— 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 能易之,何也? —— 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事,所以后 世不肯变。且如三皇称皇,五帝称帝,三 王称王,秦则兼皇帝之号。只此一事,后 世如何肯变? (宋)朱熹师徒问答

①怎样分: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是以血缘关系 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世袭否: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 县官吏由中央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只有俸禄没 有封地。 ③独立性:诸侯国拥有很强的政经军事独立性,容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进步意义: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 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专题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二

专题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二

• 例题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它在政治 例题1.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 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各国普遍进行改革 . •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D.奴隶起义频繁 . • 例题 .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发生在 例题2. 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 . C.公元三世纪前期 . B.公元前三世纪后期 . D.公元三世纪后期 .
• 6、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 有许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下列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是 ( )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三 省六部制 • 7.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 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 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 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 丞相王绾等言: 初破, 荆地远, 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 臣皆以为便。 臣皆以为便。 •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 廷尉李斯议曰: 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 仇雠,诸侯更相诛伐, 仇雠,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 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 为郡县, 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 赋税重赏赐之, 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 天下无异意, 制。天下无异意,则安 宁之术也。 宁之术也。置诸侯不 便。” • ──《史记》卷六《秦始 《史记》卷六《 皇本纪》 皇本纪》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上述三节整合如下:(一)、秦朝的统一;1.时间:公元前221年(前3世纪末),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

另外:北击匈奴,收河套,设九原郡,修直道、长城;南修灵渠,统岭南,设郡县;治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修五尺道)。

(注意落实到地图 P9)2.疆域:北到长城,东到大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二)、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专制主义: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表现为皇权至上、独裁专断;其消极作用主要;中央集权: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中央统帅地方,地方听命于中央;其积极作用主要;2、原因:经济基础:自然经济;思想来源:法家思想3、基本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其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5、具体表现:(1)中央权力机构:(皇权和相权的关系)①秦: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

三公九卿制:丞相有左右二员,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察②汉:内外朝制度:内朝决策,外朝执行③唐:三省六部制:1、三省: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2、六部: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探究: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完善中央集权制的?a、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b、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④宋:二府三司制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军事三司使----财政⑤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朱棣即永乐帝)设内阁职权及特点: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或秘书机构;无实权,不能统率六部;皇帝虽然离不开内阁,但是仍然担心内阁地位上升可能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2课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2课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跟踪检测|基础达标练|1.秦朝(芝罘刻石)写道:“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

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这些文字()A.批判了春秋时期纷争局势B.歌颂了秦统一六国的功德C.树立了皇帝天下独尊地位D.强调了推广郡县制的意义解析:选B材料中有皇帝,说明已经是秦朝统一天下以后,故A项错误;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秦始皇已经统一了天下,是对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的颂扬,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皇帝独尊的地位和郡县制的意义,故C、D两项错误。

2.“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新型的国家形态”主要是指秦朝()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度D.确立皇帝制度解析:选A秦朝统一以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包括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和皇帝制度,所以后面的选项都是这一制度的表现,故选A项。

3.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他对夏、商、周的制度也有明显的继承,这主要体现在()A.皇位世袭B.中央官制C.地方行政D.皇权至上解析:选A秦朝的皇帝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皇位世袭,这是由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演变而来的,因此秦朝对夏、商、周的制度有继承,故A项正确;秦朝的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与夏商周时期有很大的不同,故B、C两项错误;皇权至上是秦朝制度的特点,故D项错误。

4.《史记》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皇帝独尊,皇权至上B.皇位世袭,君权神授C.收藏玉玺,皇帝喜好D.皇帝防范丞相擅权解析:选A材料大意是秦代以前,民间都用金或玉作材料来篆刻印章,印章使用龙虎钮,喜欢怎样用就怎样用。

秦代建立后,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故A项正确。

5.下图反映出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主要特点是()A.相互配合,彼此牵制B.三权分立,相互制衡C.分别决策,相权分割D.相权空虚,中央集权解析:选A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D.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进步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腐败,因而容易激化阶级矛盾,故选A。

答案:A2.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祖国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千古一帝”是秦始皇嬴政,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灭六国、完成统一,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3.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朝建立后。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4.“‘(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一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皇帝制 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

从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取信息,“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D项正确。

A、C两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答案:D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A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君主专制;B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体制;C项:皇帝在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由他人暂时掌管权力,实质是君主专制的表现;D项:既然是君主专制,也就不存在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的问题。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二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预习导学】一、至高无上的皇权(确立皇帝制度)1.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年,秦王先后灭掉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2.皇帝制度的建立:秦王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以“”为自己的名号,自称“”。

为维护皇帝尊严,他的命令称“”或“”,所用的玉印称“”。

他总揽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皇帝所控制的为依据。

皇帝制度基本特征:一方面以显示了皇权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显示地位的不可僭越。

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特征。

二、秦朝中央官制(中央制度):1、构成:秦朝建立了一套以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中央设立三个最高官职为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负责全国)2、特点: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军政大事的决策程序一般先由、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裁决。

3、作用:既利于皇帝操纵,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件的。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秦朝的地方官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了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初分天下为郡。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叫;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或。

郡县长官都由直接任命。

2.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到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秦朝形成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奠定了中国,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维护和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教材整合与合作探究】一、“六王毕,四海一”——完成统一1.条件(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2)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与需要;(3)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中国历史统一的必然趋势;(4)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和远交近攻的策略;2.过程(1)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2)北击匈奴,修长城和直道(3)开凿灵渠,南平岭南并置郡(4)开辟“五尺道”,统一“西南夷”3.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专题1 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专题1 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
指的是( )
【导学号:53082010】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D [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 管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 D 项正确。A、C 两 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 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 “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料解读] 关键信息: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等,这些名 称独一无二,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点。 (1)史料一体现了“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提示】 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史料二] 昔者秦始皇帝功德瑕衅(过失),粲然(明白)在中夏(中国),其法式(法 令、制度)诒(遗留)于后嗣(后代)。
不 官员的职 在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 在辖区内只有行政管理权,对
同 责范围 地的所有权
土地无所有权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
历史作用
但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家的统一
相同点
都是为巩固统治;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一定 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二、从先秦贵族政治到秦汉官僚政治转变 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 的由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 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 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 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 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秦朝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1、郡县制
请同学们继续看p9的《秦朝疆域图》,从中可以看出秦朝的疆域是很大的,(我们从四个方位加以描述:向东,东到大海,向南,濒临南海,向西,直达陇西,北方,它抵到长城一代。由此,我们可以将秦朝的疆域面积归纳为: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那么,面对如此大的疆域面积秦朝是如何统治的呢?请同学们参照官员的提议,在秦朝实行哪种政治制度的时候,官员们有两种建议,但是秦始皇最终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并非秦朝才有的,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设立。而秦朝将郡县制推行于全国,而关于郡的个数,在业界也是有所争议,那么因此,对于学习历史也要有探索精神。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学习方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走向“大一统”秦朝政治》,请同学们先打开书预习一下。(板书标题)
好的,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了解了两种制度一方面利于稳定西周的政治局势,从而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极大地隐患,那就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下放给诸侯,随着诸侯势力越来越大,出现了诸侯春秋战国争霸和相互兼并的混乱局面。
那么秦朝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呢?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周朝的分封制带来了危害的基础上建立的。我们可以通过分封制来更加全面的看待郡县制的特点: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标准
血缘
地域
传承方式
世袭
皇帝任免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作用
有利于巩固政治,易出现割据
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相同点:性质: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为了巩固王(黄)权的统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都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因此其划分的标准是血缘;而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因其划分的标准时地域。其二,在传承方式上,分封制下分的诸侯王拥有封地,而且他们的爵位是世袭的,同时分封的诸侯王有世卿世禄的特点,意思是他不需要在乎封地的政绩,他的爵位都是永久的,因此其性质是贵族政治;而郡县制的官吏则是由皇帝直接任免调遣,官位不得世袭,他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因此其性质是官僚政治;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分封制下的诸侯是世袭的,在政治、军事、经济拥有独立的大权,并且诸侯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而郡县官员由皇帝任免,接受俸禄,因此受中央控制很严。绝对服从中央,这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国家统一。但从相同点来看,这两种制度都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地方行政制度,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中央王(黄)权。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案)
课题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郡县制度的建立;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主要表现形式并理解其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文献感知历史,从而提升自己提炼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仪器
教案、课本等。
作业
处理
讲评式、讨论式。




走向“大一统”秦朝政治
一、“六王毕,四海一”
二、秦朝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1、郡县制
好的,我们刚刚讲了秦朝灭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但是统一后的秦朝仍然面对许多侵扰,比如,北方匈奴和南方诸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秦朝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公元前215年秦朝派将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和直道,相信同学们对长城并不陌生,那么我现在请几位同学谈谈对长城的理解。(是的,长城主要是抵御外来侵略者的入侵,而今天长城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是值得我们保护的文化遗产,而关于长城的故事很多,老师在这里就不多讲了,同学们下去可以查阅一下资料)。而直道,说通俗点就是现在咱们的高速公路,战争时期它运送粮食、军饷等,起到军事防御作用,而平时主要是交通运输作用。二、统一南岭,为了顺利的统一岭南,秦在湘水和漓水间开凿灵渠,而统一岭南后,秦在岭南设三郡—也就是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第三个是象征着西南夷,主要是在今天我们的四川西部、云南、贵州。并且在这些地方开五道尺,五道尺主要用于军事功能,因为它宽大约五尺,所以叫做五道尺。(请同学们注意书上的开和兼并的混乱局面中取胜,各诸侯纷纷实行变法。当时的秦国君主也采取了商鞅的变法建议,对秦国政治、军事、经济等进行改革,也使秦国成为西方一个强大的国家。于是在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了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在黑板上注明地理方位)由此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并且定都咸阳。在这里老师想问一下大家,你们是如何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专制主义,二是中央集权。而专制主义又相当于民主主义来说,也就是说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把持着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项权利,同时最高决策权也握在他们手中。而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来说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决策权,必须严格服从中央领导,受制于中央。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地方听命于中央,中央皇帝由皇帝独裁的政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样讲大家理解了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秦朝创建的一整套从中央集权到地方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奠定基础。
教学
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推行、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的形成)
教学
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