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文 普香集 第2卷

合集下载

《天津图书馆珍藏清人别集善本丛刊》20册目录

《天津图书馆珍藏清人别集善本丛刊》20册目录

《天津图书馆珍藏清人别集善本丛刊》20册目录《天津图书馆珍藏清人别集善本丛刊》20册目录第一册竹坡诗草四卷清宝廷撰民国间抄本第二册东陵集三卷清边铭珣撰清抄本逸灵室杂草不分卷清贝德洵撰清抄本莲坡诗话三卷清查为仁撰清乾隆六(1741)年精刻蔗塘外集本鸠柴诗集五卷清陈铣撰清抄本秋舫诗抄二卷清陈沅撰清白石山馆抄本第三册水冬集不分卷清陈份撰清乾隆三十四(1769)年慕荆楼刻本湖海交游馆初集四卷清陈景初撰清嘉庆刻本北山文抄一卷清陈石英撰清抄本希葛斋文稿不分卷清褚龙祥撰清希葛斋抄本第四册盘古山房诗集七卷清陈治策撰清嘉庆七(1802)年刻本味蓼集二卷清曹大经撰清抄本定轩诗抄一卷清曹锡龄撰稿本时鸟集不分卷清董怀新撰清抄本第五册绣馀吟六卷附录诗馀一卷清冯思慧撰清乾隆四十九(1784)年精刻本坳堂集不分卷清戈涛清抄本虚白亭诗抄二卷清和硕撰佚名校清嘉庆十(1805)年刻本第六册学字诗不分卷清韩藻撰稿本刘蔚文跋花语山房诗文小抄一卷三重赋一卷南汇县志分目原稿一卷离骚经一卷读骚列论一卷帝京赋一卷东浦草堂诗一卷楚词九歌解一卷清顾成天撰清雍正刻本山冉诗稿抄清胡家濂撰清抄本东观室诗遗稿一卷清华光鼐撰清稿本第七册耕烟草堂诗不分卷清黄荔撰清抄本金朴亭诗抄不分卷清金淳撰并辑清道咸间抄本第八册两间草堂诗稿十一卷清怀谦撰清稿本三馀斋文稿一卷清江得符撰清乾隆五十一(1786)年汲古书屋精刻本愿学斋小品不分卷清李镜撰清抄本李遇跋义州李氏叶眉手抄书稿清李放辑稿本第九册御制文集二集四十四卷目录二卷清梁国治等撰清乾隆五十一(1786)年武英殿刻本第十册频罗庵遗集十六卷清梁同书撰清嘉庆二十二(1817)年刻本第十一、十二册清白士集二十八卷清梁玉绳撰;庭立记闻四卷清梁学昌辑清嘉庆刻本第十三册兼隐斋诗抄四卷清刘中柱撰清康熙中刻本石桐先生诗抄不分卷清李怀民撰清嘉庆十一(1806)年刻本芗岩诗稿不分卷清刘怀祖撰清稿本湘帆诗集三卷清刘希愈撰刘钟英评选清抄本涵虚堂诗草不分卷清牟葵阳撰清抄本第十四册三不爱别室诗抄清刘祝庆撰稿本匪莪草不分卷清宁锜撰清乾隆五十三(1788)年自刻本启祯宫词二卷清秦兰徵王誉昌撰瞿绍基校清嘉庆十六(1811)年海隅铁琴铜剑楼刻本第十五册渺怀堂诗集十卷清陆筠撰清抄本山木居士外集四卷清鲁仕骥撰清乾隆四十七(1782)年刻本第十六册受宜堂驻淮集十二卷清纳兰常安撰纳兰珉等校清乾隆精刻本丛兰山馆初稿二卷清石椿撰清精刻本芝厓诗集二卷清释超凡撰清雍正刻本香郎悼亡词不分卷清舒梦兰撰清乾隆五十一(1786)年刻本第十七册江州乔法周先生长龙集诗四卷文五卷博学鸿词文案一卷补遗一卷卷首一卷清乔文郁撰清雍正佑启堂刻乾隆增刻本灌沐庄稿四卷清孙冯翼撰清嘉庆刻本第十八册一樽酒轩诗抄八卷清涂日耀撰清嘉庆二十二(1817)年刻本鸿雪草一卷清唐铨撰清嘉庆二十(1815)年刻本咄咄吟二卷清王炳撰清刻本卧云山馆诗草摘录一卷清王万来撰清同治五(1866)年马萼生抄本小山诗后稿二卷清王时翔撰精刻本第十九册稽古集不分卷清王斌如撰清稿本古香楼诗集不分卷清汪之淞撰清抄本一簣山人诗草四卷文集一卷清魏大名撰清嘉庆七(1802)年敦厚堂刻本第二十册诗持二集十卷清魏宪编清康熙魏氏枕江堂刻本。

《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出版

《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出版

出版物刊名: 满语研究
页码: F0002-F000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满文;档案汇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出版;新疆;公文种类;民族文字
摘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清代军机处满文月折包主要包括录副奏折、录副奏片、议复奏折、议复奏片、上谕、寄信、咨文、移文、呈文,以及作为奏折附件呈进的履历、口供、图纸、清单、清册和少数民族首领用本民族文字缮写的奏书、呈文等,具有保存完整、公文种类多、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的特点。

1964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启动了军机处满文月折包的分类、组卷、装盒工作,并编制了案卷目录。

满族说部中的东海女真祭祀仪式初探

满族说部中的东海女真祭祀仪式初探

N q 2,2020(General N o. 71)2020年2期(总第71期)满语研究MANCHU STUDIES 满族说部中的东海女真祭祀仪式初探刘言(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哈尔滨150080)摘要:满族说部《东海窝集传》和《乌布西奔妈妈》承载着丰富的东海女真文化,均记述了东海女真人的祭祀仪式。

东海女真祭祀仪式具有独特的民族特性,渔猎文化是其底色,同时透露出其与自然和谐相处丝生 态观。

东海女真文化很少受到汉族文化影响,也不受统治阶级强权的干预改造,祭祀仪式保留了原初完 整性。

关键词:东海女真;满族说部;东海窝集传;乌布西奔妈妈;祭祀仪式中图分类号:G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 7873(2020)02 - 0126 - 06满族先世东海女真人居住于锡霍特山的莽莽林海及古代东海沿岸地区,生存自然环境催生东海女 真人独特的生活样态和文化模式。

祭祀仪式在早期人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即使是现代社会各种仪 式中,亦能发现古代祭祀仪式的痕迹。

古代祭祀仪式可折射人类的精神需求和认知历程,不同民族祭 祀仪式均有不同特点,能反映其文化特点。

说部是满族民间艺人创作并口传的长篇叙事文学,蕴含着 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是研究古代满通古斯民族社会文化的重要文本。

《东海窝集传》《乌布西奔妈 妈》是东海女真人的传说故事,多处涉及东海女真人的祭祀仪式,通过两部说部所记载的祭祀仪式,可 追溯早期女真人的祭祀文化及社会历史情况。

一、《东海窝集传》中的祭祀仪式《东海窝集传》是黑龙江流域宁安地区巴拉人的作品。

明末,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的过程中,部 分女真人不肯归顺后金政权,从而逃入深山密林之中,后称作巴拉人。

据学者研究,巴拉人语义为“胡 乱放肆之人”,具有贬义色彩。

《东海窝集传》讲述佛涅部落的丹楚和先楚二人战胜东海窝集部老女王, 取代女性,男姓掌权的故事。

由此可知,此说部反映早期女真人由母系社会过渡父系社会的演变历程。

歴代诗文别集(清代上篇)

歴代诗文别集(清代上篇)

歴代詩文別集(清代上篇)
書名
愛日堂詩文集10卷 宛鄰集5卷 安雅堂詩不分卷 安雅堂文集2卷 安雅堂未刻稿10卷 安愚齋集4卷 安般簃集10卷 依園詩集6卷 夷牢溪廬詩鈔7卷 夷牢溪廬文鈔6卷 威鳳堂文集不分卷 惟清齋全集17卷 意園文略2卷 意苕山館詩稿16卷 易簡齋詩鈔4卷 為可堂初集10卷 衣讔山房詩集8卷 井福堂文稿10卷 一鐙精舍甲部稿5卷 一瓢齋詩存6卷 一樓集20卷 一齋舊詩1卷 逸德軒詩集3卷 逸德軒文集3卷 茨村咏史新樂府2卷 芋香詩鈔4卷 因寄軒文集16卷 窺園稿不分卷 窺園詩鈔1卷 運甓軒文集8卷 雲臥山莊詩集8卷 雲左山房詩鈔11卷 雲左山房詩餘不分卷 詠花軒詩集6卷 益戒堂詩集16卷 悦親樓詩集32卷 越縵堂詩續集10卷 越縵堂文集12卷 延綠閣集12卷 煙霞萬古樓詩選2卷 煙霞萬古樓文集6卷 煙波漁唱4卷 燕山草堂集5卷 燕日堂錄七種12卷 遠香亭詩鈔4卷 横雲山人集32卷 横山初集16卷 王石臞先生遺文4卷 王文簡公文集4卷 王文敏公遺集8卷 翁山文外18卷 翁山文鈔10卷 憶山堂詩錄8卷 憶雪樓詩集2卷 憶漫庵賸稿不分卷 可園詞存4卷 可園詩存28卷 嘉遇堂詩不分卷 嘉樹山房集13卷 夏峯先生集14卷 珂雪集不分卷 稼門詩文鈔17卷
[清]廖騰煃
海國勝遊草不分卷
[清]斌椿
芥浦詩删12卷
[清]胡蘇雲
街南文集20卷
[清]吳肅公
街南續集7藁8卷
[清]汪泩
郭大理遺稿8卷
[清]郭尚先
乾初先生遺集44卷
[清]陳確
寒支集16卷
[清]李世熊
漢孳室文鈔4卷
[清]陶方琦
甘泉鄉人稿26卷
[清]錢泰吉
甘莊恪公全集16卷
63 DLJ0040187 64 DLJ0040188 65 DLJ0040191 66 DLJ0040197 67 DLJ0040201 68 DLJ0040202 69 DLJ0040203 70 DLJ0040204 71 DLJ0040205 72 DLJ0040208 73 DLJ0040209 74 DLJ0040210 75 DLJ0040211 76 DLJ0040212 77 DLJ0040213 78 DLJ0040214 79 DLJ0040215 80 DLJ0040216 81 DLJ0040219 82 DLJ0040223 83 DLJ0040225 84 DLJ0040226 85 DLJ0040228 86 DLJ0040229 87 DLJ0040230 88 DLJ0040233 89 DLJ0040236 90 DLJ0040237 91 DLJ0040238 92 DLJ0040242 93 DLJ0040243 94 DLJ0040244 95 DLJ0040254 96 DLJ0040257 97 DLJ0040260 98 DLJ0040268 99 DLJ0040269 100 DLJ0040270 101 DLJ0040271 102 DLJ0040272 103 DLJ0040276 104 DLJ0040277 105 DLJ0040278 106 DLJ0040282 107 DLJ0040283 108 DLJ0040286 109 DLJ0040288 110 DLJ0040289 111 DLJ0040290 112 DLJ0040291 113 DLJ0040297 114 DLJ0040298 115 DLJ0040299 116 DLJ0040301 117 DLJ0040302 118 DLJ0040305 119 DLJ0040311 120 DLJ0040313 121 DLJ0040315 122 DLJ0040317 123 DLJ0040318 124 DLJ0040319 125 DLJ0040328 126 DLJ0040330 127 DLJ0040331

《全清词·嘉道卷》辑补43_首

《全清词·嘉道卷》辑补43_首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第39卷第2期圆园24年2月Vol.39熏No.2Feb .熏2024DOI:10.16069/ki.51-1610/g4.2024.02.010学报摸鱼儿·坐江山船行诸暨,道中山水新妍,杂花生树,伤春伤别,情见乎词。

放轻船、青山影里,欹斜帆叶低挂。

溶溶漾漾平堤水,谁把越罗新砑。

花事昨已过了,花朝春月圆今夜。

舵楼饭罢,有新柳泥人,闲鸥窥客,愁重酒难把。

当年事,想见鸱夷妍雅,扁舟容与其下。

一峰最远眉痕澹,绝似苎萝初嫁。

谁共话,算如此江山、少个人如画。

先生归也,问春雨楼头,杏花买未?和泪寄罗帕。

(三)孙尔准(第6册),1首王岳莲撰《清芬精舍小集》,今存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版)即据此本影印。

此词辑自该书卷上《题词》,署名“孙尔准平叔”。

按,孙尔准,字平叔,号莱甫。

齐天乐·题清芬精舍琴倚何处泠泠响,岩虚易生秋暝。

碎韵抛珠,古音潠玉,一片诗情清润。

闲吟细领,又点滴声声,骤翻高岭。

洗净尘襟,并无猿鹤伴深稳。

庄严空色无想,剩螺痕法雨,捎动清磬。

蜀道闻时,巴山吟处,不是者般情景。

古怀谁省,是悟后谈经,静中喧境。

心迹双清,任空阶夜永。

(四)陈基(第6册),1首骆绮兰撰《听秋轩诗集》六卷,附《赠言》三卷、《闺中同人集》一卷,今存乾隆六十年(1795)金陵龚氏刊三卷本、四卷本及嘉庆间刊六卷本。

《江南女性别集二编》(黄山书社2010年版)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六卷本整理。

此词辑自该书《赠言》卷三。

浪淘沙·题佩香夫人平山春望图杨柳绿围城,水曲山平,趁晴谁唱踏歌行。

是蝶是花春一片,望不分明。

衣薄晚寒清,淅淅风生,红桥西去酒旗青。

最好夕阳催放桨,依旧箫声。

(五)倪稻孙(第8册),1首胡缘撰《琴韵楼诗钞》,今存嘉庆十三年(1808)刊本,《江南女性别集四编》(黄山书社2014年版)即据此本整理。

满文《黑龙江左岸旧瑷珲上下江示意图》初释

满文《黑龙江左岸旧瑷珲上下江示意图》初释

满文《黑龙江左岸旧瑷珲上下江示意图》初释吴雪娟【摘要】黑龙江省档案馆藏一单幅纸本彩绘满文舆图,直接注记57个地名,浮贴9个墨书红签,著录题名为《康熙年间黑龙江巡边路线图》.该图用满文标注黑龙江左岸的地理要素,用红签记录了黑龙江左岸旧瑷珲上下9个点位的相距里程,反映了黑龙江城的巡边、会哨等信息.该图当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至咸丰八年(1858年)之间由黑龙江城副都统衙门编绘,现定名为《黑龙江左岸旧瑷珲上下江示意图》更为确切.【期刊名称】《满语研究》【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59-63)【关键词】满文舆图;卡伦;黑龙江;巡边【作者】吴雪娟【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6黑龙江省档案馆藏有一幅满文舆图,著录题名为《康熙年间黑龙江巡边路线图》[1]。

该图纸本彩绘,无图名、编绘者和编绘年代的注记,亦未注比例,注记文字均为满文。

纵览全图,横49厘米,纵52厘米。

图上标有南、北两个方向,以上为北。

该图图廓清晰,东至牛满河源,西为大片空白,南至松花江,北至外兴安岭,东北至苏楚纳河,西北至尼布楚城。

显然,此图反映的是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所属黑龙江城副都统衙门辖区的地理状况。

该图采用中国传统画法,用三角山形符号表示山,用蓝色、棕色晕染,山形符号的外围点缀绿色表示树木。

以双线勾勒表示水系,并涂以黑、绿、黄等不同的颜色,黑龙江呈黑色,松花江、牛满河、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呈绿色,精奇里江呈黄色。

大小不一的方形、圆形等符号层叠涂红,表示城、屯、卡伦、鄂博、会哨处等人文地理要素。

图上存有满文注记66个,包括直接注记的57个地理要素、浮贴于图上的9个墨书红签。

山峰注记较少,河流均有满文注记。

该图最引人关注的满文注记是“三年一次大巡之鄂博”“黑龙江每年巡查处”“墨尔根、黑龙江会哨处”,以及题有黑龙江城与黑龙江左岸数处相距里程的满文红签。

近年新入藏普通古籍提要-国家图书馆

近年新入藏普通古籍提要-国家图书馆

近年新入藏普通古籍提要贾雪迪1、《苏盦集》十六卷(清)杨葆光撰。

清光绪九年(一八八三)杭州刊本。

五册。

半叶十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左右双边,双鱼尾。

开本29.9cmx17.8cm,板框17cmx12.3cm。

杨葆光,字古酝,号苏庵,别号红豆词人,江苏娄县(今松江)人。

晚清文人。

诸生,曾官浙江。

有文名,工书画。

孫雄《道咸同光四朝詩史》乙集称其“隐于下位,著作甚富,诗书画三体皆工,久主浙中坛坫,与李黼堂、秦澹如、俞曲园诸公时相唱和”。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录其《天台游记》一卷。

另有《订顽日程 》,于日记中详录天时、人事、自修、函牍等。

曾与修《畿辅通志》,兼好戏曲小说,曾手批《牡丹亭》,评点《玉台秋》,过录黄小田《红楼梦》批语等。

全书包括文录二卷、骈文录五卷、诗录八卷、词录一卷。

苏盦文录收说、序、记、传等各体文章五十四篇,苏盦骈文录收录骈文五十五篇,苏盦诗录收入古近体诗九百二十四首,苏盦词录录其词共计八十二首。

书中《秋怀张啸山明经文虎庚申秋怀和韵》、《守风吴淞口和黄小田仪部丈富民秋感次韵》等组诗,《无锡道中》等诗均对清代后期太平天国等战事状况及其时之文人心境有所记述。

杨葆光交游广泛,与晚清文人士大夫如刘熙载、俞樾、莫祥芝等多人均有诗文往还,是以此书对于勾勒晚清文人交游网络也有积极意义。

据《中国古籍总目》,中科院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有藏。

2、《谱定红香传传奇》二卷(清)云卧山人著。

蓝丝栏抄本。

两册。

版心题谱定红香传。

开本24.8cmx15.8cm。

作者云卧山人,生卒年及履历不详,学者孙书磊曾撰文推测其真实身份为清代如皋人黄振。

全书分上下两卷,卷上为大略、说艳、院叹、优觏、访红五出,卷下为设计、情酖、写状、訉释、载美五出,共计十出。

主要情节是书生曾观国与名妓红香一见钟情,被红香多次拒绝的施戚得知,十分愤恨,设计陷害二人,幸得清官查明原委洗脱冤屈,曾观国赴京赶考得中,衣锦还乡,与红香终得团圆之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