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柳青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某某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
广大文艺工作者无论是活跃于脱贫攻坚伟大实践还是积极投身以艺战“疫”的前线,都充分展现了心系家国的责任担当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广大文艺工作者理应自觉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神圣使命,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潜心耕耘,塑造传得开、留得下的艺术形象。
创作是文艺工作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文艺工作者作为特殊的高光职业,社会知名度高、在群众中影响力大,特别是一些青年影视演员虽然“粉丝”众多、“流量”巨大,但人的知名度不等同于作品的知名度,假如没有立得住的作品也是站不住脚的。
留名青史的文艺大家无一例外都为观众奉献出了经典的艺术形象,从而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近来,《山海情》《大江大河2》《觉醒年代》《你好,李焕英》等影视作品热播热映,涌现出一批优秀年轻文艺工作者,他们用心体验生活、做足角色功课,让充满时代气息和人格魅力的人物群像活起来,也让阜身通过艺术形象长到了观众的心里。
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唯有用专注的态度下苦功夫、练真功夫,才有望创作出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
也唯有真正传得开、留得下的艺术精品,方能展现出文艺家的思想深度、审美魅力、人格境界,在文艺发展史上留存美好永恒的艺术形象。
崇德尚艺,磨砺有品格、有修养的人格形象。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
文艺是给人以精神引领、价值引导、审美启迪的,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人格人品的自我宣示和精神境界的外化表现。
作家柳青曾说过,“作家在创造人物以前,早已开始.创造自己的形象了。
”文艺家从艺为人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文艺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决定着文艺作品的思想厚度、精神高度和审美深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写给母亲贾平凹①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
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14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
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
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③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
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
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嘛。
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④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
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
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哆哆唆唆地叮咛这叮咛那,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二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二节传记阅读典题范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节传记阅读(2016·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12分)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①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
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
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②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
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
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
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③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
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
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
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④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
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
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
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
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都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2023届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正史”中,《史记》和《汉书》双峰并峙,影响深远。
概略地说,大约中唐之前,人们甲班乙马,宋以后,人们劣固优迁。
那么,唐宋间这个“史升汉降”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中古中国是个贵族社会,典雅渊懿的《汉书》符合贵族阶层爱好骈文的审美口味。
唐以后,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随着市民文化的兴起,对散文的爱好逐渐成为主流,《史记》地位因此快速上升。
这个解释之外,胡宝国增加了史学内在理路的解释:这和史学从“重叙述”走向“重解释”的变化有关,《史记》贯穿了对历史的某种解释,当宋代以后人们逐渐重视历史解释的时候,《史记》自然就受到了推崇。
在“史升汉降”的转折点上,有一个人起了重要作用,这就是唐代的韩愈。
韩愈对《史记》推崇备至,他本人“雄深雅健”的风格也和司马迁一脉相承。
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主张越过六朝的骈文时代,回到司马迁时代,以《史记》为古文典范,由此开始了《史记》的复兴与地位提升。
不过,精英人物在鉴赏品位上的引领固然重要,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则是文化变迁之基础,两者互动合拍才使某种品位成为主流阶层的文化标识。
历史思维的一个特点就是“据后以论前”,按历史哲学家阿瑟·丹托的看法,历史评论都是“据后以论前”的:立足于后面发生的事情,不断修正对前面发生事情的评价。
当这个历史叙述不断延展,每一次加入新著作,都会使得已经在这段历史中的原有经典著作挪动位置-哪怕是一点点的挪动。
胡宝国说:“宋代史家有追求会通的风气······他们从会通的角度看《史记》,自然会给司马迁以很高的评价。
”到唐初为止,除《史记》之外,可以说还没有一部成功的通史,到唐宋后出现“三通”、《资治通鉴》等出色的通史著作,长于会通的《史记》随之更受重视;后世纪传体越是蓬勃发展,纪传体鼻祖《史记》的地位自然会越来越高。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扬州市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计20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3)题、第4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写好座位号。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积累运用(27分)1. 结合语境,完成题目。
扬州民歌来源于民间,传唱于市井。
东去的扬子江和南下的大运河孕育了扬州民歌的独特个性:既有大江的澎湃,也有运河的隽永;既展示了苏北平原的辽阔,又浸润着江南水乡的秀美。
民间小调、劳动号子,有许多是【甲】______的曲调:《茉莉花》芳香四溢,《杨柳青》清新扑面,《拔根芦柴花》情趣盎然;宝应的《绣兜兜》蜿转,高邮的《数鸭蛋》轻快,仪征的《胥浦农歌》高亢……【乙】洋溢着泥土芳香的扬州民歌会被永久地传承并保护下去。
(1)给加点字注音:传唱()的(2)指出画波浪线词语中错别字并修改:“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3)填入【甲】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可歌可泣B. 慷慨激昂C. 耳熟能详D. 如雷贯耳(4)【乙】处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____________2. 在①—⑧处填写相应的名句。
经典古诗文滋养了我们的精神。
“学而不思则罔,①____________”,孔子教我们要“学”“思”结合;“富贵不能淫,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孟子认为外部因素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的人,才有资格叫大丈夫;“沉舟侧畔千帆过,④____________”,刘禹锡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给我们启迪;“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岳阳楼记》),范仲淹让我们领略了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⑦____________”,苏轼用他的人生智慧启发我们顺境不骄,逆境不惧;“⑧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让我们理解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2版:第一讲 连续性文本阅读(新闻、访谈、传记、科普文)

目录
精练真题
明确考情 ///////
解析 D项,“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分析错误。由原文 “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可知, 重视的是“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而非“背离现实逻 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答案 D
目录
精练真题
明确考情 ///////
命题 规律
连续性文本,Ⅲ卷是访谈,都采用了两道“四选一”、一道简答题的 模式。分值都是12分。考查方向集中于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对文 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对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部分试卷在
选择题中考查了图文转换。
目录
梳理考情
细研趋势 ///////
2.备考策略。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时,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以下几点:
目录
精练真题
明确考情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对他 赴武汉抗疫之事很感动,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 B.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 钟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写透他的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 C.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个历 史事件,而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书写的。 D.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 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
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
是有重点有选择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
2016年新课标Ⅰ卷:实用类文本阅读《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阅读答案及解析

2016年新课标Ⅰ卷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到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让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讲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炮先生》中。
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
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炮先生。
蓝炮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炮,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炮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
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
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
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再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倍感启发。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柳青《创业史》(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柳青《创业史》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创业史(节选)柳青繁星一批接着一批,从浮着云片的蓝天上消失了,独独留下农历正月底残余的下弦月。
现在,在河边、路旁和渠岸刚刚伐着嫩芽尖的春草上,露珠摇摇欲坠地闪着光了。
梁三老汉是下堡乡少数几个享受这晨光的老人之一。
他在天亮以前,沿着从黄堡通县城的公路,拾来满满一筐子牲口粪。
他回来把粪倒在街门外土场里的粪堆上,女儿秀兰才离开暖和的被窝;老婆也是刚起来,在残缺的柴堆跟前扯柴,准备做早饭。
“睡着吧,梁老爷!睡到做好早饭,你起来吃吧!”老汉在心里恨着儿子生宝,“黑夜尽开会,清早不起来,你算啥庄稼人嘛!”“日头照到你屁股上了!还不起来吗?梁伟人!”“你那是吆呼谁呢?”老婆在旧棚屋烧着锅问。
“咱的伟人嘛!谁能睡到这时不起呢?”老婆手里拿着拨火棍,走到门口,忍不住笑。
“你掀开门看看,宝娃还在屋里不?”老汉掀开门一看,果然,炕上只剩了一个枕头,连被子也带起走了。
“到哪里去了?”老汉转过身来气呼呼地问,“县里开罢会还没一月,又到哪里去了?”“你不知道吗?”老婆笑着说,“区委上王书记在咱家住了那么些日子,帮助互助组订生产计划。
你没听说今年割毕稻子后要换另一号稻种吗?他到郭县买那号稻种去了……”“谁见过汤河上割毕稻子种麦来?听说过吗?……”老汉看也不看老婆,把后脑壳给她。
但老婆仍然解劝:“就是没见过嘛!可是王书记看咱宝娃为人民服务热心,叫他领带的互助组试办哩。
他是个党员,怎能不遵?”“他为人民服务!谁为我服务?啊?”老汉冲到老婆面前来了。
日头用温暖的光芒,照拂着稻地里复种的一片翠绿的青稞。
在官渠岸南首,桃园里,赤条条的桃树枝,由于含苞待放的蓓蕾而变了色——由浅而深。
人们为了护墓压在坟堆上的迎春花,现在已经开得一片黄灿灿了。
他现在独自一个人,枕着自己的胳膊,他躺在松软的黄土和柔嫩的麦苗上,手里不停地把土块捏面。
他仰望着无边蓝天上,几朵白云由东向西浮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远的柳青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永远的柳青
鲍云岭
早在延安的时期,柳青就因文而名。
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更是视文学为神圣使命,不顾及名利和身份,一头扎在农村,成了一介农夫。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宏大的写作计划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柳青原本打算写《创业史》三部曲,但当他因《创业史》第一部脱稿,而处在极度亢奋的状态不能自已时,现实的变化让他措手不及,他一时茫然、语塞,不知如何才能把梁生宝们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这个严肃的作家迟疑了,止步不前了,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去世,他都没有完成夙愿。
柳青是陕西同时代作家中最有学识的一位作家。
一个师范毕业生,也没有喝过洋墨水,却会几个国家的语言,对世界历史和地理了如指掌。
有一次,文学青年路遥去拜访柳青,柳青这位有严重哮喘病的瘦老头,指着墙上挂的世界地图,把一个国家的某个城市的人口、资源、经济说得头头是道,令路遥肃然起敬。
《创业史》第一部是1959在《延河》杂志上连载的,
关于小说的故事和情节,柳青都要听听《延河》编辑的意见,从不以名作家自居。
《创业史》中的多处细节都是同事和编辑们提出不同看法,他经认真思考后做了修改的。
比如,小说中写到梁三老汉藏契约的动作和神态的那一段,就是听了《延河》副主编董得理的建议而定稿的。
柳青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
就是说,只有勇于放
弃名利、执著于写作的人,才能把文学做好。
当年,编
剧出身的陕西省作协秘书长王汶石,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拿给柳青看。
柳青看完后,对王汶石讲,长篇小说不能
这样写。
那本是一句真实的读后感言,但生性要强的王
汶石一气之下销毁了自己的书稿,埋头研读中外名著。
两年后,他写出的十几个短篇小说,先后被全国重要文
学期刊刊登,很快轰动了文坛。
王汶石因此和杜鹏程、
柳青一起被20世纪50年代的文学评论界称为陕西文学界的“三驾马车”。
也就是此时,柳青见一位同事背着手,在作协院子
里闲转。
他很生气地说,你看人家王汶石,上厕所时都
在想着写作的事。
遗憾的是,这位作家并未领会柳青的
良苦用心,一生写作平平,著作甚少。
这件事,也能从
另一个侧面看出柳青的做事风格。
柳青在皇甫村的生活很清苦。
1959年,柳青接到出
版社寄来的约1.6万元的稿费。
其时,皇甫村公社正发
动社员筹资办工业,于是,柳青就把稿费全部捐给了人
民公社。
新中国成立之初,柳青随解放大军从延安进了北京,出任《中国青年报》文艺副刊主编。
这本该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但他向领导请辞,要回陕西。
到西安后,他又
向省委提出要到基层挂职,经组织同意,他到西安市长
安县任县委副书记。
谁承想,他连县委也不愿意待,干
脆到皇甫村当了一个地道的农民。
在柳青看来,远离了
政坛和文人圈,就可以一心体验生活,完成自己的写作
计划。
其实,这只是书生的一厢情愿,接二连三的政治
运动,让每一个文化人都在劫难逃,何况是家喻户晓的
大作家柳青。
有一个故事一直在陕西作家之间流传。
说“文革”
初期,造反派把柳青从长安县揪回作协大院,逼他揭发
柯仲平、胡采等作协领导的“罪行”。
起先,他装聋作哑,三缄其口,后来,实在被人家折腾得没办法了,就说,我就是集市上挑一担鸡蛋的人,别人可以碰我,就
是我不敢碰别人。
谁承想,造反派说,对呀,柳青不就
是个投机倒把分子吗?怎么就把他给漏了?顷刻间,本
是被迫揭发别人的人,成了被揭发批判的对象。
随着运
动的升温,造反派把柳青的妻子马葳也揪出来,要她揭
发柳青。
善良的马葳不堪受辱,最后选择了自杀,以示
抗议。
多年后,当中组部两位在陕西挂职的干部,慕名去长安县皇甫村凭吊柳青时,发现曾经红极一时的作家柳青的坟墓几乎成了一块平地,不禁凄然。
他们找到陕西省作协,建议维护和整修一下柳青的墓地。
人们这才发现,柳青的工作关系在省作协找不到了。
几经周折,才在西安市委组织部的档案中找到柳青的工作关系,谁都说不清个中原因。
人们忙碌过后,又不免感慨一番。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创业史》第一部使柳青一举成名,然而现实的变化让他措手不及,他未能完成后两部《创业史》的创作就与世长辞了。
B.相比于文学青年路遥,柳青学识渊博,他不仅会几个国家的语言,而且对世界历史和地理也非常熟悉。
C.王汶石在小说创作上的成功离不开柳青的悉心指导。
作者通过写王汶石的成功写出了柳青的为人处世风格。
D.在文中,柳青把自己比作“集市上挑一担鸡蛋的人”,说“别人可以碰我,就是我不敢碰别人”,这实际上写出了柳青为人正直的性格。
E.这篇传记以“永远的柳青”为题,既肯定了柳青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又表达了作者对柳青的深切缅怀之情。
答案:DE
解析:A项,“《创业史》第一部使柳青一举成名”错,原文说“早在延安的时期,柳青就因文而名”;B 项“相比于文学青年路遥”错,原文并没有把路遥和柳青进行对比;C项,“离不开柳青的悉心指导”无中生有,原文没有写柳青指导王汶石进行小说创作。
(2)这篇传记主要介绍了柳青的那些品格?请分条概括。
(6分)
答案:(1)执着于文学创作,视文学为神圣使命。
(2)为人谦逊刚直。
(3)淡泊名利,希望远离政坛和文人圈。
(3)文章最后说“人们忙碌过后,又不免感慨一番”。
请联系全文,说说人们为什么会“感慨一番”。
(6分)
答案:因为:(1)柳青曾经红极一时,享誉文坛,但他的坟墓却几乎成了一块平地,甚至连找他生前的工作关系都几经周折,死后极为凄凉。
(2)柳青在“文革”时遭受了非人的迫害。
(4)柳青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愚人”是什
么意思?请结合原文谈谈这给了你什么启示?(8分)答案:“愚人”是指放弃名利、执着于自己事业追
求的人。
如果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放弃部分欲望,有失才有得。
如柳青,正是因为看清了名和利,远离政坛,心无旁骛,才能一头扎进农村,体验生活,创作出
轰动文坛的《创业史》。
阅读答案:荒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北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古弼,代人也。
少忠谨,善骑射素质教育与
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文阅读答案最动听的歌声现代文阅读
答案选自《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可读懂声音和面部表情的软
件问世现代文阅读答案亮亮的家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
自《后汉书·李通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
世以贷殖著姓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实
用类文本阅读答案《旧唐书·薛收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
年十二,解属文从陶渊明看
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现代文阅读答案界河阅读答案围棋与
国家阅读答案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
白篷船,篷是全盖起的阅读答案垂钓阅读答案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
文言文阅读答案论文化创意阅读答案故乡草文学类文本
阅读答案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阅读答案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
幼笃学,中进
士第文言文阅读答案“精神贵族”钱钟书实用类文本阅
读答案酒酿王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汉书·龚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吉祥瑞兽
现代文阅读答案窗外的土地阅读答案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阅读答案定和[注]是个音乐迷阅读答案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文言文阅读答案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与雾同行阅读答案选自《宋史·贾黄中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贾黄中,沧州南皮人。
六岁举童子科橘
子阅读答案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夏侯胜字长公,为东平人也。
胜少孤,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四时之外阅读
答案江南雨巷阅读答案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阅读答案孤独者爱因斯坦现代文阅读答
案选自《新唐书·杜佑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阅读答案王羲
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论述文阅读答
案相见以诚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孩子与海文学类文本阅
读答案选自《后汉书·孔奋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秦淮河上寻桨声文学类文本阅读答
案高适者,渤海蓚人也。
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
自给文言文阅读答案世界卖车王——乔·吉拉德文学类
文本阅读答案《报任安书》阅读答案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一块地的怀念阅读答案美与自然现代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