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初步成果

合集下载

大汶口文化遗址保护现状和开发设想

大汶口文化遗址保护现状和开发设想

关于大汶口文化产业园规划情况的汇报中共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委员会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人民政府大汶口镇位于巍巍泰山南麓,悠悠汶水之阳,是举世闻名的大汶口文化发祥地,隶属泰安市岱岳区,是泰安市计划单列镇。

全镇总面积97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7.5万人。

北距泰安市区30公里,南距曲阜城区40公里。

京沪铁路、104国道、京沪、京福高速公路从辖区内通过,公路四通八达,铁路穿越南北,京沪高速铁路正在建设当中,交通十分便利。

举世瞩目的大汶口遗址就坐落于境内卫驾庄村东南、大汶河岸边。

这里除了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遗址外,还有历代帝王封泰山时祭地遗址云亭山,有代表皇家园林建筑风格的皇营遗址,有彰显大汶口商埠重镇风貌的山西会馆,有横跨大汶河达400余年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石桥等等。

市、区领导对保护开发大汶口文化及周边旅游文化资源始终十分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视不断加强,并把大汶口文化保护开发作为提升全市、全区及我镇文化总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落脚点。

去年以来,省、市、区分别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经济文化强市和经济文化强区的战略构想,推动大汶口文化保护与开发迅速升温。

为切实加快大汶口文化保护与开发,在岱岳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实施“建设经济文化强区,创建国际旅游名城”战略,提出了以大汶口遗址保护区为核心,建设大汶口文化产业园的构想,现将大汶口文化产业园规划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汶口文化遗址及周边文物古迹基本情况(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市大汶口镇西南和隔河相望的堡头村西一带。

该遗址先后进行了三次发掘,第一次是1959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的指导下,省文管处和济南市博物馆主持进行,揭露面积五千四百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期墓葬133座;第二、第三次发掘分别于1974年和 1978年由泰安地区文物局具体负责进行,共揭露面积一千八百平方米,发掘墓葬56座,120余个灰坑,14座房址。

史前礼乐制度雏形探源

史前礼乐制度雏形探源

中国音乐学(季刊)2007年第3期MUSICOLOGY IN CHINA王清雷Wan g Qin g -lei史前礼乐制度雏形探源Research of The Ceremon y and Ritual S y stem of Ancient Music摘要:礼乐制度,一般认为是西周初期产生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的专称,它对其后近三千年的中国社会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先秦文献中,周礼、殷礼、夏礼以及夏前的虞礼等名词频繁出现。

那么礼乐制度是否在史前时期就已萌芽了呢?笔者试图以目前考古发现的史前礼乐器为基础,结合文献史料,从音乐考古学角度对史前时期的礼乐制度作初步考察。

关键词:史前;礼乐制度;礼乐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42(2007)03-0070-13收稿日期:2007-03-08作者简介:王清雷(1975-),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29)。

引言礼乐制度一般被认为是西周初期产生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的专称,所谓 周公制礼作乐 者是也。

而夏、商以及史前时期还没有 礼乐制度 一说。

不过,从先秦文献来看,礼乐制度的涵义似乎没有这么狭隘。

先秦文献中频繁出现周礼、殷礼、夏礼以及夏前的虞礼等名词。

如 史记 五帝本纪 载: 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

([西汉]司马迁1959:44) 世本 作篇 云: 伏羲制以俪皮嫁娶之礼 。

礼记 乐记 又载: 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代异世,不相袭礼。

在 管子 封禅 、 史记 封禅书 中还记载了虞夏之前的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封禅之礼。

尚书 中虞、夏书也将礼的起源追溯到五帝时代的虞礼。

如此说来,礼乐制度在夏代之前的五帝时期就已产生。

如果文献记载不误,所谓的礼乐制度似可作广义解,其并非特指西周的礼乐制度,还可包括 夏礼 、 殷礼 ,还有史前的 礼 。

遗址,承载千年历史

遗址,承载千年历史

遗址,承载千年历史作者:南窗来源:《走向世界》2021年第49期在中国考古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考古学家都把寻找史前文化的重心放在了中原地区,但一次偶然的发现,直接打破了学术界的这种成見。

1959年5月,在泰安市郊大汶口镇的京沪铁路施工现场,工人们挖出了大量陶器碎片,很明显,这是挖到文物了。

得知消息后,考古工作者立即奔赴现场。

在对出土文物作了初步鉴定后,专家们判断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当年6月,考古队进驻汶河南岸的宁阳县堡头村,正式开始了发掘工作。

在5000多平方米的区域内,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墓葬群、房址、窑址等多处遗址,出土了2000多件随葬品。

经过三次大规模发掘后,专家们一致认定,这是一个独具内涵的文化类型,并以其发现地将其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后来,考古工作者又在山东省以外的河南省东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及辽东半岛地区发现了与大汶口文化类型相同的遗址。

大汶口文化分布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深,令考古学家震惊不已。

说起大汶口文化,就不得不提另外两大文化类型——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20世纪20年代,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一直认为这两大文化类型是中国文明发展的两大源头。

而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则纠正了这种片面的看法。

作为中国史前文明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龙山文化找到了源头,把山东地区的史前文化一下提前了2000年。

大汶口文化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及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使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有了一个相当大的进步。

大汶口遗址是齐鲁大地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为更好地保护遗址,利用考古发掘的成果服务社会,让更多人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上日程。

作为中国首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项目之一,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主要规划建设了大汶口遗址核心展示区、大汶口文化博物馆、滨河观光大道、大汶口文化历史风情再现区,并辐射至大汶河、山西会馆、上泉古泉群等周边文化遗产。

苏秉琦 殷玮璋-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

苏秉琦 殷玮璋-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

苏秉琦殷玮璋-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苏秉琦殷玮璋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是我国考古学,特别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1979年4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考古学规划会议上,我们曾经提出这个问题,目的在引起各地的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重视,并适当地把它列入今后的工作计划之中。

这里,我们对这个问题再作些探讨,以期与同志们进一步讨论。

关于我国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的划分,是我国考古工作获得飞跃发展后提到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近代考古学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这一学科获得的发展却相当迅速。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发现无论从上下所跨的时代或涉及问题的广度来说,都是空前的。

很多空白已被填补;不少重大的课题被提到我们的面前。

我国的考古学已经初步建立起自己的体系。

这一切都表明我国考古学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这是我们今天提出探讨区、系、类型这一课题的前提。

以新石器时代考古来说,解放前的工作主要局限于黄河流域的少数几个地点,而且工作很不深入。

例如仰韶文化或龙山文化,对它们的特征、分期、分布、时代等都不是很清楚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发现了大批新石器时代遗址,不少遗址已经试掘或正式发掘。

已被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有数十种之多,其中有些文化的内涵、分期、年代等都了解得比较清楚。

碳十四测定年代的方法和其它自然科学手段应用于考古学,为建立比较可靠的史前时期的编年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使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置于可靠依据的基础之上。

在这种情况下,作一些基础性的研究,组织并推进一些重大的学术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事业的发展。

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六千处之多。

它们的时代绝大多数是距今七至四千年间的遗存,就其文化面貌来说也诸多差异。

这些差异与变化意味着什么呢?在已经命名的数十种考古学文化中,除了一部分可能存在前后承继的关系外,其它各种考古学文化溯其渊源又是什么关系呢?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的民族文化先从这里发展起来,然后向四处扩展;其它地区的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它的影响下才得以发展。

近年来山东汉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近年来山东汉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近年来山东汉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短短的五六年间,山东地区的汉代考古发现和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

其特点是,为了配合基本建设而进行的发掘工作多,而重大发现也大多与此有关。

这些发现主要集中于各条高速公路附近及大型工程项目周围,在地域分布上显得相对集中。

从发现对象来看,遗址类较少而墓葬类较多。

现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材料,就山东省近年来汉代考古的主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分述如下,供学界参考。

山东汉代郡国城址的调查与研究以往注意较少,近年来取得一些突破。

勘探与发掘表明,这些城址多为早期城址的延续。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章丘东平陵城和费县的两处城址。

章丘东平陵城保存较好,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做过多次调查工作,先后采集到不少有价值的遗物,大体了解到城内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等的相对位置。

为了较深入地了解东平陵城的情况,2001年对其进行了一次普探和南北城墙的解剖,取得了重要成果。

东平陵城总面积约400万平方米,这次勘探130万平方米,发现城门、排水道口、道路、冶铁、宫殿区等遗址的线索。

解剖结果显示,城墙建造过程可分为7期,其中1、2期城墙约属于战国时期,其余各期应属于汉代。

郑同修、胡常春还对东平陵城的一些新发现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指出了该城址在汉代郡国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3] 。

费县防城遗址的第四期为秦汉时期的城墙,在防城南发现大片汉代遗址,应是一处重要的汉代城址,整个城址的面积估计约有50万平方米。

除确定了汉代的城墙外,还发现有较丰富的汉代文化层堆积,出土大量砖、瓦等,以往的考古调查中还曾采集到西汉时期的铜三足提梁壶、莽币“一刀平五千”等。

发掘者认为,该城址应当是文献中所记载的汉代华县县城所在地。

费县故城的岭子顶部城墙与南、东、本城墙组成周代城圈,北城墙与其他三侧组成汉代城圈。

在故城区的西部发现古代道路2条,及边沟护坡等,年代可至东汉。

在南部发现少量灰坑及窖穴,并出土陶器生活用品,时期属春秋晚期到汉代。

北部则发现大量建筑用瓦及空心砖等,应为建筑分布密集区。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6.10.31•【文号】文物保发〔2016〕22号•【施行日期】2016.10.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物保发〔2016〕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为妥善处理大遗址保护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指导,全面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我局研究编制了《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文物局2016年10月31日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六片、四线、一圈”为核心,以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全面启动150处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开展大遗址考古,掌握了一批重要大遗址的分布范围和保存情况,实施一批文物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工程,大遗址本体和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压力缓解明显,建成24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一批遗址博物馆,提高了大遗址的保护展示水平,推动元上都、大运河、丝绸之路、土司遗址等相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充分发挥了大遗址保护对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新格局基本确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也正在快速推进。

同时,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这都给大遗址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大遗址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做好新形势下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据《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加强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稳中求进,协调做好文物的研究、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为统筹推进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23_2024学年福建省漳州市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2023_2024学年福建省漳州市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2023_2024学年福建省漳州市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据此可推知,元谋人A.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C.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图1中,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能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的远古人类遗址位于3.比较图2“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可知,北京人A.仍然保留了猿类特征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D.开始原始农耕生活4.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生产活动最可靠的证据是A.传说B.文献C.化石D.影像5.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

这可以用来证明,河姆渡人能A.使用人工取火B.人工栽培水稻C.饲养多种家畜D.使用铁制农具6.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这些演进的根本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生活方式转变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力的发展7.淄博赵家徐姚遗址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即用火烧烤过的黏土,常用于建造房屋。

这可印证该遗址居民A.能够饲养家畜B.广泛使用石器C.过着定居生活D.从事农业生产8.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信息类文本阅读专练(六)(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信息类文本阅读专练(六)(含解析)

信息类文本阅读专练(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

材料一在李子柒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由东方、田园、美食、女性、自然风光等诸多复杂符号组成的综合体。

我们当然可以将李子柒的视频看作是对某种意义上的传统美学的回应,她令网民想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定景观,一种带有浪漫精神的、山水田园诗那样的自然,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或者王维这样的诗人。

这种自然的观念背后暗示了一个无法令人满足的世间,正因为人世间存有缺憾,因而古人开始歌颂自然。

然而李子柒重现了这个结构,却改变了结构的内核,将传统自然观念中暗含的道德批判转换成了对现代技术的批判。

譬如她所展示的家庭土窑、手工造纸、阿胶制作等,都指向前现代的技术工艺,而不是当代社会的工业化。

哪怕观念充满单纯的猎奇心,也足够让人们在这个瞬间来想象一种“去现代性”的生活,也就是脱离现代大工业系统之下的生活可能。

在节奏非常迅捷的时代里,人们更愿意视李子柒视频为一种都市里的童话世界,温柔,并且充满视觉上的诱惑感。

可以说,把后现代的文化以一种虚构的古典叙事来进行重新包装,看上去,这一切是反对都市的,但是却恰恰迎合了都市的口味。

看上去,她提出了一种对于现代时间的反对,但那些视频里的时间观念,恰恰又是迎合着现代时间的基本口味。

(摘编自尤雾《李子柒:直播时代的“田园诗”》,有删改) 材料二人类生存与发展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外,还需要获得心理的归属感,而社群文化为个体寻求心理归属提供了可能。

当前网络直播能够形成全民直播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体能够在直播平台上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群体。

当前我国一直处于人口高度流动的状态,这打破了原本以血缘和地缘构建的社群关系,人与人之间更加疏离。

城市的外来人口往往会有剥离感,无法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为了寻求心理归属感,人们需要重建主体性,获得身份认同,而网络直播门槛较低,且不受职业、收入、性别、阶层、种族等因素的束缚,它将具有相同兴趣的人们聚合起来,建立起社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初步成果汇报会1月15日,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初步成果汇报会召开。

1月15日下午,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初步成果汇报会召开。

汇报会上,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设计师提交了初步设计成果,省市文物专家学者现场提出意见和建议。

根据初步设计成果,遗址公园规划面积547.6公顷,涵盖大汶口遗址、大汶口古镇、明石桥、文姜城等历史文化遗址。

设计者们将遗址公园规划成大汶口文化重点保护展示考古科研区和大汶口地区生态景观游赏公园,努力打造成重点突出、兼顾不同时代历史信息展示的遗址公园示范工程。

在初步规划中,大汶口遗址公园主要包括“五区一带”,即:大汶口遗址展示区(包括核心展示区、博物馆、模拟复原展示区)、大汶口古镇、文姜城遗址文化游赏区、鱼塘生态休闲区和遗址公园门前服务区以及大汶河滨水文化景观带。

汇报会上,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设计师提交了初步设计成果,省市文物专家学者现场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和专家意见后,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就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提出具体要求,他说,要按照整体保护、全面考虑、联通泰山、局部突破的总体思路,准确把握考古遗址公园定位;规划设计要主动与大汶口文化保护开发、大汶河综合治
理、新农村建设和周边徂徕山、天颐湖等景点相结合,融入大泰山旅游圈;要按照一次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结合当前实际,合理确定遗址规模,让规划更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要深入分析资源优势,加快城镇发展,充分挖掘大汶口镇的古代商业文化,打造成为集游览、观光、商业、传承文明为一体的古镇。

按照规划,遗址公园将分三期完成,首期完成遗址公园门前区、遗址公园核心展示区和滨河景观整治区,二期主要建设古镇文化展示区、皇营开发展示区和综合文化研究机构聚集区,三期完成文姜城复建开发展示区、文化娱乐综合区、镇区环境整治区和高端住宅区及商业区,远期则实现大汶口镇高端新市镇建设。

据了解,去年9月6日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编制工作启动,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经过了前期认真细致的实地勘测、资料整理及价值评估,设计师还吸收了鸿山遗址公园、良渚遗址公园、西班牙东部瓦伦西亚地区的岩画遗址等的优点,参照了《泰安总体规划及泰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大汶口遗址保护规划》、《大汶口遗址公园考古工作计划》等规划,最终拿出遗址公园规划第一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