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喀斯特石漠化与生态环境治理
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背景 演化与治理

四、未来可能的治理模式
1、基于自然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利用自然的力量来减缓石漠化进程, 如封山育林、植被恢复等。同时,也注重发挥乡土植物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 自我修复。
2、综合工程治理模式:通过大型工程来改善水土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 如修建梯田、实施灌溉系统等措施。此外,也可以利用化学、物理等方法来改良 土壤,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
喀斯特石漠化的防治研究
针对喀斯特石漠化的防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和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些 主要的防治措施:
1、水利灌溉
在喀斯特石漠化防治中,水利灌溉是一种重要的措施。通过修建水利设施, 如水库、水渠等,可以有效地将水源引入到农田和植被覆盖区,提高土壤的含水 量,防止土壤侵蚀和干化。
2、施肥和改良土壤
喀斯特石漠化形成的环境背景
喀斯特石漠化现象主要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该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环 境条件。首先,气候湿润,年降雨量较高,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其次,地形崎岖, 地貌形态多样,存在大量的峰林、峰丛、溶洞等喀斯特景观。此外,喀斯特地区 的土壤通常较薄,而且存在钙质淋溶现象,这使得土壤对水分的保持能力较差。
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背景 演化与 治理
01 一、形成背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02 二、演化过程
03 三、治理方法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然而,在这种地形中却存在着一种严重 的生态问题——喀斯特石漠化。本次演示将详细探讨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背景、 演化过程以及治理方法,以引起人们对这一生态问题的。
结论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它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影响人 类的生产生活。本次演示详细介绍了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及防治研究,表明 喀斯特石漠化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等。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喀斯特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质地貌,特点是地表上多为石灰岩、石膏岩等岩石,溶蚀作用明显,地下水循环不畅,河流水源缺乏。
这种地形条件导致喀斯特地区容易发生石漠化现象,即土壤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稀少。
石漠化对环境、农业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治理。
以下是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一些常用方法:1. 林业措施:在喀斯特地区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尤其是一些能够适应石质土壤环境的植物。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土壤固结和水源涵养能力,减缓土壤侵蚀。
合理的林业管理措施,如定期修剪、补栽和病虫害防治等,也能够提高植被的稳定性和覆盖率。
2. 土壤保持措施: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如合理耕地整理、水土保持种植结构调整等,以减缓土壤侵蚀和水的流失。
还可以采用梯田、隔沟保留等技术手段来改善流域的水土保持条件。
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喀斯特地区常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有梯田、植被带和防护林等。
梯田能够减缓坡面径流速度,减少泥沙侵蚀;植被带和防护林能够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4. 建设水库和拦河坝:由于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循环不畅,常常面临着水源紧缺的问题。
在治理喀斯特石漠化的过程中,可以修建水库和拦河坝来调节水资源,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
5. 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喀斯特地区的水土保持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探索适合该地区的治理方法。
也需要进行广泛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水土保持意识。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包括林业措施、土壤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水库和拦河坝以及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
通过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缓石漠化现象,保护环境和农业生产,促进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贵州省石漠化预防治理

浅谈贵州省石漠化预防治理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到喀斯特变化及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无土,无水,无林,类似荒漠景观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将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我国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我国喀斯特地貌集中连片的地区,处于世界三大喀斯特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的中心地带,面积达36万多平方公里,占三省区土地总面积的40%以上,相当于2个贵州省的面积。
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与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起,被称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三大环境灾害。
2004年11月22日,《贵州都市报》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消息:“截至目前,贵州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的约有45万人。
” 贵州省水利厅水保处处长徐彦杰接受《新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45万”这只是一个保守估算,“简单地说,贵州省的石漠化已经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相当部分土地流失了,地表只剩下生命无法附着的石头,无法进行任何耕种,因此失去了生存条件,这就需要移民。
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理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很快全贵州省将有一大部分土地也会变得只剩下石头。
”听到这消息,我们毛骨悚然。
如果现在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的贵州将是什么样子,不用说我们可想而知。
喀斯特峡谷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应——以贵州省花江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为例

5 6 : 卜3 ( )3 7
喀斯 特 峡 谷 地 区不 同等 级石 漠化 理 生态 效 应 治 的
以贵 州省 花 江石 漠 化 生态 综 合 治理 示 范 区为 例
陈洪 云 ,熊康 宁 ,兰 安军 ,贺祥 ,常黎
( 州 师 范 大 学 中 国 南 方 喀 斯 特 研 究 院 , 50 1 贵 阳 ) 贵 500 ,
i ain fG ih u P oic a eetd a h td ra ae n te cmp rbe a ayi o ol nHuj go uzo rvn e w ss l e s te su y ae .B sd o h o aa l n ls n si a c s
Absr c T e a mi itain a e so h c lgc litga e n g me tf rt e Kas o k e etf ain ta t h d n srt ra ft e e oo ia n e r td ma a e n o h rtrc y d sric t o i o
A a e su y o h d n sr t n a e s o h c lg c litg ae c s td n t e a mi itai r a ft e e oo ia n e r td o
maae n o ok eet ct ni uj n f i o rvn e ngmetfrrc yd srf ai nH ai go z uPoic i i o a Gu h
摘要
选 取 贵 州 省 花 江 石 漠 化 生 态 综 合 治 理 示 范 区为 研 究 区 , 比 分 析 石 漠 化 生 态 治 理 前 后 不 同等 级 石 漠 化 的 土 对
壤理化性质 、 小气 候 特 征 、 被 数 量 特 征 和 地 表 水 土 流 失 状 况 等 指 标 。结 果 表 明 : 漠 化 是 可 以治 理 的 , 度 石 漠 植 石 强 化 治 理 效 应 优 于 中度 石 漠 化 , 度石 漠 化 次 之 , 在 石 漠 化 生 态 效 应 速 度 最 慢 ; 理 措 施 有 效 地 改 善 了 土 壤 理 化 性 轻 潜 治 质 、 强 了 土壤 肥 力 , 高 了地 表 生 物 量 和 植 被 覆 盖 度 , 物 多 样 性 得 到 了 有 效 恢 复 和 保 护 , 善 了 区 域 局 部 小 增 提 生 改
贵州省石漠化现状及治理研究

DOI:10.16661/ki.1672-3791.2104-5042-1010贵州省石漠化现状及治理研究①马云1 代稳1,2唐彬1(1.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2.六盘水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贵州六盘水 553004)摘 要:该文从石漠化的成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点)出发,分析贵州省石漠化的内涵以及现状(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这4个方面),分析石漠化4种不同程度的具体预防措施与治理措施;在明确了贵州省各个地区石漠化程度的基础之上,结合各个地区石漠化等级的不同,分析不同等级程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状况,以期为减轻贵州省的石漠化程度一定的借鉴及意义。
关键词:石漠化 现状 防治 措施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3(a)-0253-04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ntrol of RockyDesertific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MA Yun 1 DAI Wen 1,2TANG Bin 1(1.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ourist and Historical Culture College; 2.Liupanshui Culture and Tourism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 Liupanshui, Guizhou Province, 553004 China)Abstract : Based on the causes of rocky desertif ication (including natural causes and human cau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no rocky desertification, mild rocky desertification, moderate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severe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analyzes four spec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degree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each region of guizhou province, combining with the different grade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each reg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status of different grade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significance for reducing the degree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Key Words : Rocky desertification; Stastu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①基金项目:六盘水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编号:LPSSYKJTD201701);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LPSSYDXS18028)。
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与示范典型研究——以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为例

t n z n n c lgc li d sr e eo me tmo e n h e hn lg y tm r sa ls e i o e,a e o o ia n u ty d v l p n d la d te tc oo s se we e e t b ih d,wi e o y h h t t c nsr cin o ig sa e l a n , d t e c tv to fe o o c fr s d g a sa d t e y r r e o tu t fbo a st i me t a ul a n o c n mi o e ta s a d b e d— o h g n h i i n r n h ig a h i tu t e n s te man sr cur .,v z t e mo lo i. h de f“P ik y s - Pi- Bi g s rc l a h g o a ”.Th e u twa a if i g,by e r s l s s t y n s whc twa o c u e h tt e r c e e i c t n ae sc ul e ma a e u c sf ly ih i sc n l d d t a h o k d s r f a i a o d b n g d s c e su l . ti o r
喀斯特地形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治理措施

062城市地理喀斯特地形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治理措施赵桓(贵州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贵州贵阳550000)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更是成为环境保护重点关注的对象。
贵州省作为我国喀斯特地形面积最大的省区,其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是时下国内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关注对象。
基于此,本文对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相应措施,以期对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喀斯特;贵州;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的高山区域,喀斯特地形占全省面积的85%,是我国喀斯特地形面积分布最大的省区。
在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加之近年来人为因素的影响,贵州省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导致的生态脆弱现象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发展和环境。
因此,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探讨,对于合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贵州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1.现状贵州省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由于碳酸盐发育完全而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因此贵州的土地资源十分珍稀,且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加之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地面植被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根据2013年《贵州省水土保持公告》,全省2010年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55269.40km2,占贵州省土地面积的31.37%。
从地域分布上看,轻度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而中度与强度的水土流失则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东北的一些地区,极度侵蚀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2.危害`水土流失会带来很多生态问题,首先就是石漠化的产生。
贵州数据喀斯特地形,土层本身就十分浅薄,大量的水土流失会导致基岩面积扩大,从而导致了土地的石漠化现象。
其次,水土流失的发生会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变得脆弱,从而导致了泥石流、滑坡等现象频频发生,毁坏道路、农田、房屋等,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浅析

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浅析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大且老、少、边、穷,人口集中,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上突出的人地矛盾,致使石漠化程度相当严重。
近年来,在政府、相关部门及当地民众的努力下,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修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石漠化趋势并没有得到基本的遏制,生态修复的任务依旧任重道远。
经过对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广大山区民众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得知,在石漠化地区开展的生态修复进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道德问题的产生。
生态道德问题的产生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及学历等因子间是否有必然的相关性?如果有,有着怎样的相关性?能否利用相关性分析数据制定出更有针对性、更行之有效的解决生态道德问题的处理对策?带着如上问题,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希望对制定解决生态道德问题的处理对策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1 调查概况本调查覆盖了贵州省9个地、州、市的78个岩溶县,共发放《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民众生态道德现状的问卷调查》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6份,有效回收率为94.6%。
对有效问卷的946名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如下:2 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现状与各因子间相关性通过实地调研,结合调查问卷的前期数据分析,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现状可归纳为以下五点:(1)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低;(2)对环境资源及其保护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3)生态环境保护意愿不高,情感不稳定;(4)生态环境保护行为不稳定;(5)对目前生态修复工程及生态补偿认同度较低。
这些生态道德问题与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及学历是否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如何呢?将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进行spss分析,得到以下数据:就以上spss分析的数据显示,可粗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生态修复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道德问题与受调民众的性别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举调查问卷第三大题第10小题的数据分析做简单论证,在被问到“如果生态补偿不能及时到位,您是否会因此毁林或者毁草复耕”时,就946份有效数据统计显示,选择“会”“不会”的比例分别为21%和79%,这说明在有外界因素特别是经济因素的影响下,民众的环保意识和情感将产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