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复习课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复习课学案)

第 1 页 共 7 页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中学高一化学教学案一体化(№.013)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复习课) 设计:许强 2013-3-30【复习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能正确判断氧化还原反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了解溶液形成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4、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5、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知识归纳】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合反应:A +B ==AB分解反应:AB ==A +B置换反应:A +BC ==AC +B复分解反应:AB +CD ==AD +CB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得失或偏移) 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发生电子转移) 离子反应 分子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见右图)2、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的关系二、氧化还原反应1、定义:①特征: ;②实质: 。
2、五组概念及相互联系:还原剂――――――――――――――――――――――――――→氧化产物(具有强还原性) (具有弱氧化性)氧化剂――――――――――――――――――――――――――→还原产物(具有强氧化性) (具有强还原性)3、表示方法:――“双线桥”法 强强得弱,相反相成①箭头指向: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②电子数目: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总数 按反应形式分 按反应本质分 按反应粒子分 按反应的热效应分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分 化学反应失去n 个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得到n 个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第 2 页 共 7 页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 纯净物氧化剂 +() (较弱氧化性) 4、规律 (1)守恒律——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数 ,电子得失总数 。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五章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精讲课件

(2E反应物。 (3)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 量变化计算。 Δ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
成释放的能量。
(4)根据盖斯定律的计算。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 成物) 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
针对训练
2.25 ℃、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 依次是 ΔH =- 393.5 kJ/mol 、 ΔH =- 285.8 kJ/mol 、 ΔH =-
890.3 kJ/mol、ΔH=-2 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
的是( ) A . C(s) + O2(g)===CO(g) B.2H2(g)+O2(g)===2H2O(l) ΔH = - 393.5 kJ/mol ΔH=-571.6 kJ/mol
解析:(1) 由于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于产物放出的能量,所
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吸热反应的焓变大于零,从图像中看出
反应物的能量低,产物的能量高,该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 (2)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 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能同 等程度的降低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1)吸热 E1-E2 一定低 (2)减小 减小 不变
C.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
1 D. C6H12O6(s)+3O2(g)===3CO2(g)+3H2O(g) 2
ΔH=-1 400 kJ/mol
解析:注意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与反应热的关系。 答案:B
反应热的比较、计算 1.ΔH比较ΔHHH2.主要方法。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第一章 章末复习(38张PPT) 课件 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两极材料:活泼性差别越大,活泼金属被腐蚀的速度越快。2.电解质溶液相同时,金属腐蚀由快到慢:电解池阳极腐蚀>原电池负极腐蚀>化学腐蚀>原电池的正极>电解池的阴极3.相同浓度的不同介质:在强电解质中>弱电解质中>非电解质中4.金属防腐措施由好到坏: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有一般防腐措施保护>无防腐措施保护5.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蚀速率越快。注意:在钢铁的腐蚀过程中,其电化学腐蚀更严重,在电化学腐蚀中,吸氧腐蚀更普遍。
九、电解原理
电解:让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阳极)和还原反应(阴极)的过程。
1、定义
2.电解池
(1)定义: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2)组成:
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
形成闭合回路
外加直流电源
(3)电极名称与电极反应:阳极:与电源____相连,溶液中______移向此极,____电子,发生______反应。阴极:与电源____相连,溶液中______移向此极,__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
S2->I->Br->Cl-> OH- >非还原性含氧酸根
2.电解水型:
水电离出的H+、OH-分别在两极放电。
NaCl
阴极:2H2O+2e-===H2↑+2OH-
Ag+>Hg2+>Fe3+>Cu2+>H+(酸)>Fe2+>Zn2+>H+(水)>其它
S2->I->Br->Cl-> OH- >非还原性含氧酸根
Cu2+ +2e-=== Cu(精铜)
Ag、Pt 、Au等金属沉积在池底形成阳极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题6 │ 使用建议
6.要从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材料的性质、离子的 放电顺序等方面去复习电解池,利用电子守恒法解决相 关的计算问题。 7.注意这部分内容以社会热点,例如能源危机问题、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科技前沿动态为背景,以身 边的生活经验为情境命题是一个明显的动向,也是近几 年高考命题的重点,需要特别注意。
专题6 │ 使用建议
3.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知识理论性、规律性较强,并且 概念较多,容易混淆,需要在加强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概 念的定义和实例。 4.新型燃料电池、熔融盐电池、二次电池的原理,电 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都是高考中常常涉及的知识,是 重点也是难点。金属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式的 书写或正误判断是常见的命题采分点,要注意从原理上去分 析掌握,并了解金属保护的方法。 5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解的规律、电解的应用(包 括氯碱工业、铜的精炼、电镀、电冶金)等知识点较多,经常 与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 算等多个知识领域联合命题。
第18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反应热 焓变 【知识梳理】 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
判断依据 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 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E反应物______ E生成物 >
E反应物______ E生成物 <
与化学键的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 释放出的总能量 释放出的总能量 大于 反应物分子 ________ 小于 反应物分子 ________ 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专题6 │ 使用建议
4.常见的化学电源的题目命题主要落脚点放在正负极材 料、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总反应式的书写上。而对于金属的 腐蚀与防护主要是放在了原电池的构成水膜的性质以及正极 反应式的不同上。 5.在电解池的编制中,重点对电解的原理与应用、电化 学的解题思路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与归纳,特别重视规律的 总结和方法的归纳,体现理论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 6.本专题最后设置了一套滚动卷,滚动范围是专题5、6。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教学设计(复习课)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教学设计(复习课)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王明娣教学目标:1、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其涵义。
2、能正确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并用图像从定性、定量表示3、能构建负电荷闭合回路图正确快速的判断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名称并书写电极反应式4、知道氢能的优点,开发及利用现状教学流程一、问题的提出问题参考几种燃料的热值,分析用氢气作燃料相比于石油和煤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知道氢能的优点。
问题既然氢能优越性如此显著,为什么氢能的开发和利用还没有普及,利用它的困难在哪里——氢能利用存在的三大问题——开发及利用现状1、制取(廉价制氢气方法)——首要难点2、贮存(廉价安全可靠的贮氢方法)——关键3、如何利用(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二、问题的研究(一)首先研究氢能源的利用——在这块内容中要解决的问题如下、氢能源两种利用方式的比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的比较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会看图和作图、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多角度:电子的移动方向、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等等)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二)氢能源的制取——在这块内容中要解决的问题、以水为原料写出制取氢气的方法及工业应用、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及常见类型、构建回路图判断电解池的电极名称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三)贮存(廉价安全可靠的贮氢方法)——作为常识了解四、课堂检测题(见附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课后练习班级姓名1. 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硝酸铵.生石灰 .氯化镁 .食盐2. 反应 →(△ <)分两步进行 ① → (△ >) ②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3.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4.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的氢气和的氟气吸收热量.氢气与氟气反应生成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在相同条件下,氢气与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氟化氢气体的能量.个氢气分子与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个氟化氢分子放出、分析右图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年月日是第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

例: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炭和水蒸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等。
(二)、化学能与电能⑴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①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气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②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⑵①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②原电池形成的一般条件:Ⅰ 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Ⅱ 相连接的两个电极(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及其它可以做电极材料的物质)。
Ⅲ 两电极同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Ⅳ 形成闭合回路。
③原电池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④原电池原理的应用:Ⅰ 实验室制氢气。
为加快氢气的产生速率,可用粗Zn 或Zn 粒,先用CuSO 4溶液浸泡一会儿 或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的CuSO 4溶液。
Ⅱ 可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若由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做电极,则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一般情况下)。
Ⅲ 制化学电源(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高能电池。
a .一次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
如干电池等。
b .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一般通过充电器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这样可以实现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放电),再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充电)的循环。
如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
c .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燃料和氧化剂(如氧气)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通常通过外设装备将燃料送入原电池的负极,而将氧化剂送入原电池的正极,这时电池起着类似于试管、Ⅰ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地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Ⅱ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实质上是从多方面控制燃烧反应的条件(包括环境)。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节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化 学
①钠投入水中 ②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③食物腐烂 ④炸药爆炸 ⑤氢气在氯 指
气中燃烧
⑥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⑦碳与水蒸气制取水煤气(CO和H2)
⑧
导 生
硫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⑨氦气球受热爆炸
活
(1)属于放热反应的有:_①__③__④__⑤__⑥__⑧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吸热反应的有:_②__⑦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极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势。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问题1-4】原电池中正负极和总反应之间是什么关系?试着写出Zn-Cu(稀 H2SO4)原电池的正负极和总反应式。
负极反应 + 正极反应 = 总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的理论模型
【评价反馈练习2】 铝—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溶液是 KOH溶液,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试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入空气的电极是_正__(填“正”或“负”)极。 ②Al电极上发生_氧__化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③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4_A_l_+_3_O_2_+_4_O__H_-_=_4_A_l_O__2-_+_2_H_2_O____(写离子方程式)。
D.单位时间内生成2a mol NH3,同时消耗a mol N2
2NH3(g)(条件忽
本章小结
知识线
化学能 与热能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化学能 与电能
原电池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状态
思维模型
能量守恒思想 氧化还原恒思想 化学平衡思想
核心素养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阶段复习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基础回扣】 1.下图为化学能与热能的基础知识体系,请填写空白。
提示:①不同 ②断裂和形成 ③放热反应 ④高于
2.下图为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知识体系,请填写空白。 提示:⑤氧化 ⑥还原 ⑦负 ⑧正 ⑨正 ⑩负 ⑪负 ⑫正
3.下图为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基础知识体系,请填写空白。 (1)化学反应速率
(4)将Fe和Cu用导线相连(接电流表)分别插入浓硝酸溶液中,观察电流计指针 偏转方向 ,哪种金属作负极?思考其原因? 提示:电流计指针偏转,有电流产生,Cu作负极。铁发生钝化,Cu与浓硝酸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失电子作负极。 (5)废弃的干电池对环境有不利影响吗?应如何处理? 提示:废弃的干电池常含镉元素等,污染环境,应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1)把3 mol H2和1 mol N2充入密闭容器中反应,最终可以生成2 mol NH3吗? 提示:不可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当反应到一定限度后反应物就不再减少,生成 物也不再增多。
(2)“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就终止了”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 什么? 提示:不正确。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并 没有终止,是一种动态平衡。 (3)如何理解“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达平衡状态”? 提示:是指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相等。
(2)化学平衡——反应限度
提示:(1)⑬ v = c ⑭增大 ⑮增大 ⑯增大 ⑰增大
t
(2)⑱v(正)=v(逆) ⑲组成或浓度不再变化
素养应用提升
【素养应用提升】 1.干电池的发明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末期,当时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正在进 行著名的青蛙实验,当用金属手术刀接触蛙腿时,发现蛙腿会抽搐。伏打认为这 是金属与蛙腿组织液(电解质溶液)之间产生的电流刺激造成的。伏打据此设计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堆”,锌为负极,银为正极, 用盐水作电解质 溶液。我们常用的干电池是一种伏打电池,利用某种吸收剂(如木屑或明胶)使 内含物成为不会外溢的糊状。常用作手电筒、收音机等的电源。常见的干电池 为锌锰干电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练习
某温度时,在一个 的密闭容器中 的密闭容器中, 、 、 三种物质 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 试填写下列空白: 试填写下列空白: .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多少? (2)反应开始至 )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多少? ,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多少
二、化学反应限度
1.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
默认向右为正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 特征:反应不会进行到底,各物质不为 特征:反应不会进行到底,各物质不为0 2.化学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限度 (1)概念:当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 (1)概念:当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 概念 相等时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就不再改变, 浓度就不再改变 相等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就不再改变,我们就说 这一反应达到了“限度” 这一反应达到了“限度”。 这种化学反应状态常被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这种化学反应状态常被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
3.在由铜片、锌片和200mL稀H2SO4组成的原 在由铜片、锌片和 在由铜片 稀 电池中,若锌片只发生电化腐蚀。 电池中,若锌片只发生电化腐蚀。则当在铜片上 共放出3.36 L(标准状况 的气体时,H2SO4恰好反 标准状况)的气体时 共放出 标准状况 的气体时, 应完。 应完。求: (1)产生这些气体消耗的锌是多少克? )产生这些气体消耗的锌是多少克? (2)通过导线电子的物质的量有多少? )通过导线电子的物质的量有多少? (3)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H<0 ⑴大多数化合反应 ⑵燃烧反应 ⑶酸碱中和反应 ⑷金属与酸反应 总能量: 总能量:反应物 > 生成物
吸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 △H>0 ⑴Ba(OH)2·8H2O与NH4Cl晶体 与 晶体 灼热的C与 ⑵灼热的 与CO2, 总能量: 总能量:反应物 < 生成物 键能的概念
Hale Waihona Puke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内因: 物质的本性 )内因: 温度升高, 加快 温度 温度升高,V加快 浓度 浓度增大,V加快(气体,溶液) 浓度增大, 加快 气体,溶液) (2)外因 ) 增大压强, 加快 气体,影响到浓度) 压强 增大压强,V加快 (气体,影响到浓度) 正催化剂加快V 催化剂 正催化剂加快 其他:原电池原理、接触面积、 其他:原电池原理、接触面积、射线等
2.若某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总反应 2.若某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总反应 离子方程式是: 离子方程式是:Cu+2H+===Cu2++H2↑, 则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也可能是电解池 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 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 B.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且电解质溶液为硝酸 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 C.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且金属铜为该电解池的阳极 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 D.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不可能是盐酸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①“逆”:化学平衡只存在于可逆反应中; 化学平衡只存在于可逆反应中; 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②“动”: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且大于0 ③“等”: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且大于0; 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④“定”: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改变外界条件时,平衡会发生移动。 ⑤“变”:改变外界条件时,平衡会发生移动。 旧的平衡将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旧的平衡将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反
练习、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 练习、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 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 A.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不用稀硫酸,改用 不用稀硫酸 浓硫酸 B.加热 加热 C.滴加少量 滴加少量CuSO4溶液 滴加少量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不用铁片, 不用铁片
1gH2在O2中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中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则下列热 的热, 的热 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B A.2H2(g) + O2(g) === 2H2O(l) △H=-142.9kJmol-1 . B.2H2(g) + O2(g) === 2H2O(l) ;△H=-571.6kJ mol-1 . C.H2(g) + O2(g) === H2O(g) ;△H=-285.8kJ mol-1 . D.H2(g) + O2(g) === H2O(l) ;△H=- 285.8kJ .
第二专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复习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概念: 概念 V= = 单位时间内的浓度变化 △C △t 单位: 单位:mol·L-1·S-1或mol·L-1·min-1
2.规律(略) 规律( 规律 判断: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 判断: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 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
电子流向
练习
1.某原电池的总反应是Zn+Cu Cu, 1.某原电池的总反应是Zn+Cu2+= Zn2+ + Cu,该 某原电池的总反应是 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 B ) A B C D 正极 Zn Cu Zn Cu 负极 Cu Zn Cu Zn 电解质溶液 CuCl2 CuCl2 ZnCl2 ZnCl2
原电池和电解池
原电池
定义 形成 条件 电极 名称
电极 反应
电解池
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非自发的氧 的氧- 非自发的氧-还反应 ①直流电源 ②电解质溶液 ③闭合回路 阳极: 阳极:电源正极相连 阴极: 阴极:电源负极相连 电解CuCl2溶液 电解
阳极: 阳极:2Cl--2e-=Cl2↑ 阴极: 阴极:Cu2++2e-=Cu
应 速 率
v正 v逆
ν 正 = ν逆
反应时间
三、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总有能量变化 、 2、许多化学反应伴随热量的变化 、 (1)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2)吸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
三、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1、表示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使用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的几点: 使用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的几点: 聚集状态: )、g 要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S(固 ①要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S(固)、l(液)、g (气)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 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 ②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 可用整数或分数表示 不同系数△ 的值不同 单位: 的值不同。 ③不同系数△H的值不同。单位:KJ·mol-1
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自发的氧-还反应 自发的氧- 的氧 ①活动性不同两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闭合回路 负极、正极: 负极、正极: (性质、反应、电子、现象 性质、 性质 反应、电子、现象) Cu-Zn H2SO4 -
负极: Zn- 负极: Zn-2e-= Zn2+ 正极: 正极: 2H+ + 2e-=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