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穴
10大立竿见影的董氏奇穴绝招

10大立竿见影的董氏奇穴绝招2018-10-27 21:53:531、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见影,十四经穴无出其右者定位:手掌虎口下一寸,在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与手背大白穴相通。
解剖:有桡骨神经、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一寸处是穴。
可与大白穴相通。
归经:入肺经。
穴性:疏风解表,清泄肺气。
主治:肺炎、肺癌、肺气肿、感冒、咳嗽、气喘、心悸、退烧、喉炎、背痛、胸痛、膝盖痛。
针刺法:直刺一—二寸。
治小儿疾患以三棱针刺出血特效。
针感:酸胀疼痛感。
说明:重子与重仙两穴近传统十四经肺经,亦入肺经,因此同鱼际一样可治与肺有关的疾病。
2、肾关穴治尿频定位:肾关穴在天皇穴下一寸五分。
主治:胃酸過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貧血、癲癇病、神經病、眉酸骨痛、鼻骨痛、頭暈。
針法與應用:五分至一寸。
補腎深二寸。
治胃酸過多、倒食症為天皇穴之配針。
3、木穴治鹅掌风木二穴定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处。
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是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疏肝理气,活血去风。
主治:脾气暴躁、干活旺盛、肩膀紧痛、右胁下痛、项强痛、胆固醇过高、胃胀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双手取穴效果更佳。
说明:(一)在董公著作中,木穴主治范围不广,而胡师扩大其范围,而赖著在其书中将木穴又称为感冒穴,赖说木穴对流泪、发汗、止汗、感冒效果不错,其谓木穴能止感冒流涕于片刻,而笔者认为如要治疗感冒流涕单取木穴,不如再配三叉三穴、灵骨、大白,再加足感冒穴,则效果当更佳。
(二)木穴在人体脏器全息律投影上为肝区,所以称木穴,因此取本穴对治右胁下痛,有特效。
木一穴定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下二分半。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木二穴下二分半处是穴。
归经:入肝、胃、肺三经。
人体六大特效穴位

人体六大特效穴位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指的是人体上的一些特定部位,通过按压、推拿等手法可以调理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
人体有很多穴位,其中有六个特效穴位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这六个特效穴位的名称、位置和功效。
第一个特效穴位是“合谷”。
它位于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是手太阴经的首穴。
按压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眩晕和失眠等症状,同时还可以调节肠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和胃疼。
第二个特效穴位是“涌泉”。
它位于脚底中央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
按压涌泉穴可以增强肾脏功能,有助于治疗肾虚和腰痛,同时还可以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
第三个特效穴位是“太渊”。
它位于足太阴脾经的起始处,定位于腹部正中线下方三寸处。
按压太渊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和泄泻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第四个特效穴位是“三阴交”。
它位于小腿内侧,距踝骨内踝约三寸处。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肾经、脾经和肝经的交会点,按压三阴交穴可以调节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治疗月经不调和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第五个特效穴位是“太溪”。
它位于胫骨前面,当脚背向上翘时,有一个凹陷处。
太溪穴是足厥阴肝经的俞穴,按压太溪穴可以舒缓肝气郁结,缓解头痛、眩晕和情绪波动等症状。
最后一个特效穴位是“关元”。
它位于下腹部正中线上,距离肚脐中点三寸处。
关元穴是任脉的起始穴,按压关元穴可以调节生殖系统功能,提高生育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肾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以上介绍了人体六个特效穴位的名称、位置和功效。
这些穴位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按摩或其他手法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畅通,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调养身体的效果。
然而,人体穴位是复杂而精细的系统,不同于常规治疗方法,需要专业的医生或按摩师操作,否则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
因此,在使用穴位疗法时应谨慎,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26个特效穴位

宽胸顺理法 体位:仰卧位,术者站立。 部位:自腋下体外侧中线至足外踝。
操作:术者以手掌根自腋下处推抚到下肢外 侧G点,迎随受术者呼吸,在呼气时,随身 体侧线凸凹型起伏部位进行。
要领:用力均匀,手法不能浮,切勿暴力。 一掌推运到位,中间不能停顿。
附:G1点(冲门) 部位 在曲骨中线旁开10厘米。(图3-26) 参考资料
施术 C点揉摩法 ⑴体位:仰卧位。 ⑵部位:以C点处为十字中心,即胸肋处。 ⑶操作:术者以手掌指掌根,以C点处为十字线.从第1肋到12 肋分推到身体侧中线。余四指抱定胸部两侧,沿肋间隙, 由内向外分推各肋间隙至乳根平高处止,反复分推2—3分 钟。 ⑷要领: ①患者应自然呼吸,分推时两手指用力应均匀一致,轻柔 缓慢 ②青年女子可分推至乳中点处止。 ③术时有心胸舒适及轻爽感,术后呼吸舒畅,头脑轻松, 精神倍增。
部位: 人体首 脑顶部正 中位置, 相当于两 侧耳廓尖 联线之中 点:
主治:头痛、头晕、中风、醒脑安神、肾下垂、 子宫脱垂、脱肛、心烦郁闷、中风偏瘫、神经衰 弱、惊悸健忘等。 功效:开窍宁神、平肝息风、升阳固脱、理气清 带、补虚益气。 手法与反应:点、揉、切 施术: 一指托天法:以一食指端于患者头顶正中, 以上为天、为阳,以顶为天,A点而按之,称为 一指托天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垂直持续地 按1-2分钟,并同时轻按微颤,患者可觉从头顶向 背后有温热下散而达两腿,并有气感上提,操作 时取点要准,点托持续,点而啄之 ,不宜晃动, 捻转,此法主要用于气虚患者。点而不移,持久 至人有舒适感和传导感为宜,通畅气血,镇静止 痛。本法临床脏腑按摩有升阳举陷的作用。
F 点 概述 部位 在腹中线曲骨中上3厘米处,称F点。
主治 腹痛、腹泻、痢疾、尿路感染,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 手法与反应 以指尖或指腹按压F点反应有腹内热、胀、麻感。部分可传 到会阴部。 功效 补肾固本,调气回阳。 施术 体位:仰卧。 部位:F点为中心处。 操作:术者一手掌心置于F点反应点,先将手掌搓热按压1~ 3分钟。 要领:点按时较上腹用力小,着力后有酸胀,温热感。 作用:固本培元,清利湿热。子宫虚寒,解痉,强壮身体。
特效穴位介绍(二)

特效穴位介绍(二)通鼻穴通鼻穴是指具有宣通鼻窍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鼻炎、鼻息肉、鼻衄等一切鼻病。
常用的通鼻穴有:迎香、素髎(liáo)。
1.迎香定位:在面部,于鼻翼外缘中点水平线与嘴角至鼻翼间的斜线沟相交处取穴(图57)。
2.素露定位:在面部,于鼻尖端正中处取穴 (图58)聪耳穴是指具有聪利耳窍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耳生疮、耳中痛、中耳炎等一切耳病。
常用的聪耳穴有:耳门、听宫、听会。
1.耳门定位:在面部,于耳孔前方突起(即耳屏)上端前方,张口呈凹陷处取穴(图59)。
2.听宫定位:在面部,于耳孔前方突起(即耳屏)中间前方,张口呈凹陷处取穴(图60)。
3.听会定位:在面部,于耳孔前方突起(即耳屏)下端前方,张口呈凹陷处取穴(图61)。
利口穴是指具有通利口舌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面瘫口歪、口噤不语、牙关紧闭、面肿、舌强、失音等病。
常用的利口穴有:翳风、地仓、承浆、廉泉、颊车、合谷(后两穴见前述)。
1.翳风定位:在耳郭后下方,于耳垂根部后方凹陷处取穴(图62)。
2.地仓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与口角水平线相交处取穴(图63)。
3.承浆定位:在面部,于下唇外面的正中凹陷处取穴(图64)。
定位:在颈部,于喉结上方之骨性突起(即舌骨)的上缘凹陷处取穴(图65)。
利咽穴利咽穴是指具有清利咽喉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咽炎、喉炎、声音嘶哑等病症。
常用的利咽穴有:人迎、扶突、合谷、鱼际(后两穴见前述)。
1.人迎定位:在颈部,自喉结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比二横指处取穴(图66)。
2.扶突定位:在颈部外侧,自喉结向左右两侧用除拇指外的余四指并拢比四横指处取穴(图67)。
止咳化痰穴止咳化痰穴是指具有止咳平喘、健脾化痰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痰多、癫痫、瘿瘤、瘰疬等病症。
常用的止咳化痰穴有:列缺、肺俞、中府、丰隆、解溪,前三穴以止咳平喘为主,后两穴以健脾化痰为主。
44个特效穴位的特殊功效

44个特效穴位的特殊功效1. 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 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 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 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 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 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 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 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 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 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 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 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特效穴集!经验…简…效…廉…验

特效穴集!经验…简…效…廉…验一、列缺,特效戒烟穴。
亦八脉交汇穴…一列缺特效戒烟穴亦八脉交汇穴二、定喘(华佗夹脊)取穴方法:在大椎旁开五分处。
特效止喘!二定喘华佗夹脊取穴方法在大椎旁开五分处特效止喘三、“消气”穴——阴包穴和太冲穴阴包穴——适合冶'肝火旺'、脾气燥的勃然大怒;太冲穴——适合治'郁怒'、生闷气的闷闷不乐三消气穴阴包穴和太冲穴阴包穴适合冶肝火旺脾气燥的勃然大怒太冲穴适合治郁怒生闷气的闷闷不乐四、暖身穴—阳池穴(主治手脚冰凉、关节痛、感冒等“万能穴)四暖身穴阳池穴主治手脚冰凉关节痛感冒等万能穴五:丰胸、痛经、一一详見图解五丰胸痛经一一详見图解六、曲池穴——治臂痛要穴。
主治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等,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特别注意:按摩此穴容易造成孕妇流产)六曲池穴治臂痛要穴主治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等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特别注意按摩此穴容易造成孕妇流产七、性欲穴——仙骨穴、肾俞穴、气海穴、关元穴和足三里穴1、仙骨穴:提高性欲以指压“仙骨”穴最为有效。
仙骨位于尾骨上方3厘米处,它能促进性荷尔蒙分泌,提高性欲。
位于仙骨上方2厘米左右之处的穴位,只要加以指压,对消除疲劳有莫大功效。
指压“仙骨”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3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日不间断,则必能使你返老还童,精力复生。
2、关元穴:前正中线脐下3寸。
属任脉。
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主治泌尿、生殖器等疾病。
3、气海穴:前正中线脐下1.5寸。
属任脉。
“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
”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七性欲穴仙骨穴肾俞穴气海穴关元穴和足三里穴仙骨穴提高性欲以指压仙骨穴最为有效仙骨位于尾骨上方厘米处它能促进性荷尔蒙分泌提高性欲位于仙骨上方厘米左右之处的穴位只要加以指压对消除疲劳有莫大功效指压仙骨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秒钟如此重复次每日不间断则必能使你返老还童精力复生关元穴前正中线脐下寸属任脉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主治泌尿生殖器等疾病气海穴前正中线脐下寸属任脉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4、肾俞穴。
特效穴位按摩,让你的糖尿病症状一扫而空

特效穴位按摩,让你的糖尿病症状一扫而空特效穴位按摩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治疗方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缓解糖尿病症状的目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
特效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帮助调节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从而缓解这些症状。
在进行特效穴位按摩之前,您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
特效穴位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确地找到穴位,才能起到治疗作用。
按摩的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手法会对穴位的刺激程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治疗效果。
特效穴位的定位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望诊是通过观察身体的形态、肤色等来确定穴位的位置;闻诊是通过闻气味来确定穴位的位置;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感受来确定穴位的位置;切诊是通过触摸皮肤的温度、湿度等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在进行特效穴位按摩时,按摩的手法也是非常关键的。
不同的手法会对穴位的刺激程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治疗效果。
常用的手法包括按压、揉搓、摩擦等。
按压法是通过用手指或手掌对穴位进行按压,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揉搓法是通过用手指或手掌对穴位进行揉搓,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摩擦法是通过用手指或手掌对穴位进行摩擦,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
在进行特效穴位按摩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按摩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轻也不宜过重。
过轻的力度无法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过重的力度则会造成身体的损伤。
按摩的时间也要掌握好,一般每次按摩的时间在1015分钟之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
过长的按摩时间会导致身体疲劳,过短的按摩时间则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特效穴位按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缓解糖尿病症状的目的。
希望我的介绍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愿您早日摆脱糖尿病的困扰。
在漫长的探索中,我发现特效穴位按摩对于缓解糖尿病症状有着显著的效果。
人体特效穴位全息图(主要症状特效穴主要穴位位置)

人体特效穴位全息图(主要症状特效穴主要穴位位置)一、主要症状特效穴位1、发热特效穴——曲池穴2、咽痛特效穴——点刺出血少商穴3、咳嗽特效穴——列缺穴4、咯血特效穴——孔最穴5、晕厥特效穴——人中穴6、久病呕吐特效穴——长灸涌泉穴7、呃逆特效穴——耳针“膈”区8、上腹疼痛特效穴——中脘穴9、腹胀特效穴——足三里穴10、腹泻特效穴——温针灸天枢穴11、便秘特效穴——支沟穴12、水肿特效穴——水分穴13、盗汗特效穴——五倍子敷灸神阙穴14、胆绞痛特效穴——双针针刺胆囊穴15、偏头痛特效穴——丝竹空透率谷穴16、高颅压头痛特效穴——点刺放血足窍阴穴17、头晕特效穴——风池穴18、小腿抽筋特效穴——承山穴19、背寒肢冷特效穴——温针灸大椎穴20、手指麻木特效穴——点刺放血十宣穴21、膝关节痛特效穴——艾灸内膝眼、外膝眼穴22、胸胁痛特效穴——丘墟透照海穴23、面肌抽搐特效穴——长吊针抽搐启动点24、单纯性肥胖特效穴——神阙八阵穴25、戒烟特效穴——戒烟穴针对疾病的特效穴(一)内科疾病1、中暑特效穴——点刺拔罐大椎穴2、感冒特效穴——搓针合谷穴3、支气管哮喘特效穴——天突穴4、心绞痛特效穴——内关穴5、早搏特效穴——灵道穴6、高血压特效穴——太冲穴7、低血压特效穴——素髎穴8、失眠特效穴——神门穴9、胃下垂特效穴——双针针刺建里穴10、胆囊炎、胆石症特效穴——胆囊穴11、急性心肌梗死特效穴——艾灸至阳穴12、慢性胃炎特效穴——中脘穴13、慢性结肠炎特效穴——隔姜灸神阙穴14、肾绞痛特效穴——肾俞穴15、面神经瘫痪特效穴——地仓透颊车穴16、糖尿病特效穴——降糖穴17、高脂血症特效穴——丰隆穴18、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效穴——温针灸八髎穴19、痛风特效穴——刺血拔罐阿是穴20、失语特效穴——鸡爪刺廉泉穴21、白细胞减少症特效穴——温针灸悬钟穴22、椎-基底动脉性脑缺血特效穴——后顶穴(二)泌尿、生殖、肛肠疾病1、尿路结石特效穴——中封穴2、尿失禁特效穴——温针灸气海穴4、脱肛特效穴——艾灸竹杖穴5、痔疮特效穴——火针点刺龈交穴6、前列腺增生特效穴——点刺放血至阴穴7、阳痿特效穴——悬灸阴茎穴8、缩阳症、缩阴症特效穴——隔姜灸中极穴9、增强男女性能力特效穴——隔姜灸关元穴(三)妇科疾病1、痛经特效穴——三阴交穴2、闭经特效穴——长强穴3、月经过少特效穴——盒灸八髎穴4、月经过多特效穴——雀啄灸隐白穴5、经行水肿特效穴——复溜穴6、白带过多特效穴——灸带脉穴7、急性乳腺炎特效穴——点刺放血少泽穴8、乳腺小叶增生特效穴——围刺乳房肿块9、妊娠呕吐特效穴——拔罐中脘穴10、胎位不正特效穴——艾灸至阴穴11、产后缺乳特效穴——膻中穴12、不孕症特效穴——敷灸神阙穴13、习惯性流产特效穴——敷灸关元穴14、阴道痉挛特效穴——点刺出血次髎穴15、阴道瘙痒特效穴——蠡沟穴(四)小儿疾病1、小儿厌食特效穴——承浆穴3、小儿夜啼特效穴——点刺放血中冲穴4、婴幼儿腹泻特效穴——温和灸水分穴5、小儿脱肛特效穴——指灸百会穴6、小儿疝气特效穴——大敦穴7、小儿流涎特效穴——敷贴涌泉穴(五)骨伤科疾病1、颈椎病特效穴——刺血拔罐大杼穴2、落枕特效穴——落枕穴3、肩周炎特效穴——条口穴4、网球肘特效穴——药注网球肘穴5、手指痉挛特效穴——大陵穴6、肾虚腰痛特效穴——复溜穴7、急性腰扭伤特效穴——后溪穴8、慢性腰肌劳损特效穴——盒灸腰部华佗夹脊穴9、坐骨神经痛特效穴——环跳穴10、尾骶疼痛特效穴——后顶穴11、踝关节扭伤特效穴——养老穴12、足跟痛特效穴——下病上取足跟穴13、肌注硬结特效穴——围刺艾灸阿是穴14、针刺后遗痛特效穴——对侧相应点(六)皮肤科疾病1、痤疮特效穴——刺血拔罐大椎穴2、荨麻疹特效穴——连续拔罐神阙穴3、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特效穴——艾灸血海穴4、雀斑特效穴——火针点刺斑点中心5、脂溢性皮炎特效穴——梅花针叩刺皮损区(七)五官科疾病1、牙痛特效穴——合谷穴2、急性结膜炎特效穴——点刺出血太阳穴3、麦粒肿特效穴——点刺放血耳尖穴4、眼睑下垂特效穴——悬灸三阴交穴5、眼轮匝肌痉挛特效穴——承泣穴6、迎风流泪特效穴——睛明穴7、耳鸣耳聋特效穴——听宫穴8、化脓性中耳炎特效穴——艾灸翳风穴9、鼻塞特效穴——迎香穴10、过敏性鼻炎特效穴——鼻炎穴11、咽喉肿痛特效穴——点刺出血少商穴12、声音嘶哑特效穴——照海穴13、梅核气特效穴——四关穴14、复发性口腔溃疡特效穴——劳宫穴15、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特效穴——下关穴16、流行性腮腺炎特效穴——火柴灸角孙穴17、磨牙症特效穴——内庭穴附后三、人体主要穴位位置:头颈部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枕穴手背侧,当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
腰痛点手背指,当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
二白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
肩前肩部,当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正坐垂臂取之。
颈百劳患者正坐位头稍前倾或俯卧位,大椎穴直上2寸,旁开1寸处取穴。
平衡针
腰痛穴前额正中
胃痛穴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厘米(1.5寸)
鼻炎穴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厘米(1.5寸)
臀痛穴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皱壁连线的1/2处。
胸痛穴此穴位于前臂背侧,尺挠骨之间,腕关节与肘关节连线的下1/3处。
踝痛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布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及前臂内侧皮神经颈痛穴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 与第五掌骨之间,及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指麻穴位于手部,半握拳第五掌骨中点处。
肩背穴位于尾骨旁开4--5厘米处。
肩痛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即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寸。
腹痛穴此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阳陵泉处)
肘痛穴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的凹陷中。
腕痛穴位于足背踝关节的横纹的中央,旁开1寸处。
头痛穴 此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
(太冲与行间之间)。
膝痛穴相当于曲池穴外1寸处。
脉网,及前臂内侧皮神经双重分布,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