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十九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

第七章   十九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

第七章十九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第一节、概述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发展时期的产物。

社会关系的变化。

劳资矛盾加剧。

中小资产阶级破、分化。

商业精神与金钱关系。

宗法制关系被金钱、物欲替代。

启蒙时代“理性王国”的诺言遭到现实讽刺。

重新审视阶级关系,现实思考、观察与批判。

哲学基础。

由康德、黑格尔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向费尔巴哈唯物哲学的转变。

泰纳的种族、时代、环境决定论思想。

文学传统的继承。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乌俄的现实主义传统。

浪漫主义的社会批判、个人反叛。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1、思想特征强烈的暴露性与批判性。

着力黑暗现实的批判,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坚持对现有秩序的否定批判。

同情下层社会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思想基础是人道主义、改良主义。

表现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小人物苦难与中小资产者的个人奋斗。

塑造个人反抗者形象。

2、艺术特征概括生活的广阔性、深刻性。

把文学看作分析研究社会的手段,提供特定时代俄社会历史画面,揭示现实矛盾,探讨社会问题,具有较高历史价值与社会认识价值。

确立客观写实原则,按照生活本来面目,准确真实反映生活,注重现实生活描绘,再现论与反映论的时代。

文学文本与社会生活的同构关系。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注重细节描写。

史诗性与心灵探索。

心理描写艺术得到长足发展。

叙事文学为主,长篇小说成就卓著。

三、各国现实主义文学比较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主题是反映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产阶级必将取代封建贵族阶级的历史规律。

描写上流社会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个人反抗的形象。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则直接描写劳资矛盾,反映工人的生活和斗争。

揭露资产阶级虚伪道德与资本主义冷酷的社会关系。

侧重描写“小人物”遭遇。

人道主义该俩色彩浓厚,温情与道德感化。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主题是揭露批判农奴制罪恶。

塑造贵族知识分子多余人与新人形象。

思考题: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思想艺术特点)2、英国、法国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题比较第二节法国文学与巴尔扎克一、司汤达《红与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奠基者,心理描写艺术大师。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7章 19世纪文学(二)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7章 19世纪文学(二)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西欧文学19世纪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

这一时期文学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第一节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背景:1、西欧资本主义刚刚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2、工业革命的产生,造就了市民阶层3、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进化论思想与艺术特征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现实主义文学还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3.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要求作家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现实主义作家往往从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如家庭生活、政治斗争等。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4.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一)法国现实主义的发源地,主要集中在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代表作家:斯丹达尔:《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梅里美:《卡门》,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受到当时当权者指控小仲马:《茶花女》,赞美纯洁的爱情(二)英国宪章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主要成就:诗歌。

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代表诗人:琼斯和林顿。

代表作家:狄更斯萨克雷:《名利场》,上层阶级的虚伪关系讽刺资产阶级勃朗特姐妹:《简爱》,塑造冲破世俗观念的女性形象,采用自述与回忆的手法描写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控诉社会对人性摧残,表现强烈的反压迫、争自由的叛逆思想。

盖斯卡尔夫人:《马力巴顿》,第一部描写工人阶级的长篇小说(三)俄国形成于1830年,在七八十年代到达顶峰代表作家: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果戈里:发展普希金现实主义的传统冈察洛夫:《奥伯洛摩夫》屠格涅夫:《贵族之家》《父与子》《处女地》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奥斯特洛夫斯基:《雷雨》涅克拉索夫:《在俄罗斯谁能过好日子》(四)其他国家德国:格奥尔格·毕希纳:《丹东之死》瑞士:戈特弗里德·凯勒:《绿衣亨利》《赛尔特维拉的人们》《苏黎世中篇小说集》丹麦: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美国:“废奴文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第七章(德国、意大利东欧和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第七章(德国、意大利东欧和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三节德国、意大利、东欧和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德国(含其他德语地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的德国还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

德国批判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和英国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它虽没有法、英两国那样的辉煌成就,却也不乏自身特点。

德国批判现实主义出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前,它的批判对象是以封建专制制度和庸俗的社会生活为主,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重要文学派别有“青年德意志派”文学,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真正社会主义”诗人、“诗意现实主义”。

(一)“青年德意志派”“青年德意志派”是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在德国涌现出来的一批资产阶级进步作家的总称。

他们既无明确的纲领,也不是一个文学社团。

只因鲁尔多夫·文巴尔格的论文集《美学的出征》献词中有“献给你,青年德意志”而得名。

其主要代表有路德维希·伯尔纳(1786~1837)、亨利希·劳伯(1806~1884)、卡尔·古茨柯(1811~1878)。

这些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陈腐的道德观念和狭隘的宗教教义,提倡自由思想;在文学上反对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主张描写现实生活。

但由于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的制约,后来多半脱离革命。

他们的诗歌、小说、戏剧和政论,只是一种激烈的词句,鼓吹自由平等,缺乏真正的革命内容,也没有真正反映出广大人民的利益。

(二)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在革命民主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有海涅和毕希纳。

格奥尔格·毕希纳(1813—1837)的主要剧本有《丹东之死》和《沃伊采克》。

前者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和丹东两派之间的冲突为背景,谴责丹东一派放弃革命,表达了作家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强烈愿望;后者取材于莱比锡的一次大案件。

主人公沃伊采克为生计所迫给一个医生当试验品,过着动物般的生活。

因为他所爱的女子被上层社会的人引诱和勾引,他就把她杀死了。

第七章++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法国批判现) 、司汤达( )
• 一、生平与创作简介 • 原名亨利·贝尔,司汤达系笔 贝尔, 原名亨利 贝尔 主要作品: 名。 主要作品: • 《拉辛与莎士比亚》法国第 拉辛与莎士比亚》 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 论著作。 论著作。 • 《红与黑》法国第一部批判 红与黑》 现实主义小说,发表于1830 现实主义小说,发表于 年。
• 恩格斯:“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 恩格斯: 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 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 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当时所 有职业的历史学家、 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 东西还要多。 东西还要多。” • “《人间喜剧》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 人间喜剧》 阶级在1816-1848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 阶级在 - 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 描写出来。 描写出来。” • 艺术地描写了资产阶级先是控制社会的经济领域,继而控 艺术地描写了资产阶级先是控制社会的经济领域, 制宗教领域(《图尔的本堂神父》描写依附于贵族的一个 制宗教领域( 图尔的本堂神父》 神父被与资产阶级有关系的另一个神父赶出图尔城)、政 神父被与资产阶级有关系的另一个神父赶出图尔城)、政 )、 治领域(《公务员》写作金融资产阶级左右了高级官员的 治领域( 公务员》 任命)(《阿尔西的议员》描写银行家如何把持议会选 任命)(《阿尔西的议员》 )( 举)、文化领域(《幻灭》描写了金钱操纵了报纸媒介) )、文化领域( 幻灭》描写了金钱操纵了报纸媒介) 文化领域
• 这个客厅的男人们像用旧的地毯那样退了颜色和暗 淡无光,他们的服饰很接近当时流行的样式, 淡无光,他们的服饰很接近当时流行的样式,只可 惜他们的白发,他们憔悴的面孔,白蜡似地的脸色, 惜他们的白发,他们憔悴的面孔,白蜡似地的脸色, 饱经忧患的前额,暗淡无神的眼睛, 饱经忧患的前额,暗淡无神的眼睛,使他们同那些 老寡妇们很相像。每天在同一时间, 老寡妇们很相像。每天在同一时间,肯定可以看见 这些人物毫无变化地在客厅里坐着或围绕桌子打牌, 这些人物毫无变化地在客厅里坐着或围绕桌子打牌, 这就使我觉得他们有点像是舞台上的人物, 这就使我觉得他们有点像是舞台上的人物,十分壮 不像是活在这个现实世界上的。 观,不像是活在这个现实世界上的。我和当时八至 十岁的小学生们经常约好去看这个玻璃笼子里的这 些珍品,把这样做当作一种娱乐。 些珍品,把这样做当作一种娱乐。”

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上)

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上)

第二节 斯丹达尔(司汤达) 斯丹达尔(司汤达) 1783—1842) (1783—1842)
• 一、生平与创作 、 文学地位: 文学地位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 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 小说《红与黑》 小说《红与黑》
• 二、《红与黑》(1830年) 红与黑》 年 副题:一八三〇 副题:一八三〇年纪事 • 1.内容: .内容: 展现复辟王朝时期平民青年于连个人奋斗 想出人头地)和最后失败的故事。 (想出人头地)和最后失败的故事。 • 注意于连活动的三个环境、各个环境的对手 注意于连活动的三个环境 于连活动的三个环境、 及对他的态度。 及对他的态度。
作家们多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他们以人道主 作家们多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他们以人道主 多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 义为思想武器揭露 批判社会, 揭露、 义为思想武器揭露、批判社会,同情受压迫的 劳苦群众, 劳苦群众,其目的是为了用改良的方法清除社 会弊端,以调和阶级矛盾, 会弊端,以调和阶级矛盾,而不是为了推翻资 本主义制度。 本主义制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意义在于真实地反映了社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意义在于真实地反映了社 会矛盾。 会矛盾。 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笔下,长篇小说达到 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笔下,长篇小说达到 空前的繁荣。 空前的繁荣。
• (2)展现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塑造了各种类型的资 )展现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产阶级典型形象,通过他们的活动再现了19世纪上 产阶级典型形象,通过他们的活动再现了 世纪上 半期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发展史: 半期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发展史: • 早期高利贷资本家高布赛克(《高利贷者》1830) 早期高利贷资本家高布赛克 高布赛克( 高利贷者》 ) • →资本原始积累向自由竞争过渡时期的葛朗台 资本原始积累向自由竞争过渡时期的葛朗台 资本原始积累向自由竞争过渡时期的 欧也妮•葛朗台 葛朗台》 (《欧也妮 葛朗台》1833) ) • →金融资本家纽沁根(《纽沁根银行》1838) 金融资本家纽沁根 金融资本家纽沁根( 纽沁根银行》 )

第七章 19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  19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经典作家(二)
• 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以宪章运动为背景, 宣言“仁爱”精神,企图以此化解劳资矛盾,解 决社会问题。
• “勃朗特”三姐妹几乎同时横空出世,被称作 “勃朗特峭壁”现象。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描述平民女子追求平等自由生活的奋斗史。艾 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表现人的自然情欲中 善与恶的斗争。安妮·勃朗特《艾格妮丝·格雷》 描写一个女家庭教师受尽磨难而终于如愿以偿的 故事。
• 5、北欧文学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为北欧文学赢 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 丹麦文学理论家勃兰兑斯,法国《大百科 全书》称他为“比较文学之父”。他的《 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系统研究了19世纪 欧洲文学,对后世文学史研究和创作产生 了深远影响。
• 挪威易卜生以“社会问题剧”享誉欧洲文 坛,《玩偶之家》是妇女解放的宣言书。
普柳什金形象
• (1)是一个腐朽没落的农奴主的典型,是 一个完全失去了人性的吝啬鬼、守财奴, 在他身上集中了守财奴最特出的特征:贪 婪、吝啬、保守、没落和腐败。
• (2)是俄罗斯民族的一个毒瘤。
• 自然派 是19世界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 别。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为忠 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 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呼吁妇女解放。在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 “小人物”为主。在体裁上,多以散文为 主。自然派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主要作家有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6、俄国文学
• 后起之秀俄国文学在十九世纪呈现出群星灿烂的壮观 景象。

特征
• A、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主要批判沙皇专 制统治和农奴制度的黑暗腐朽。
• B、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知识分 子深广的忧愤、沉重的焦虑以及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 思想。

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欧美)

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欧美)

(五)于连 :重视环境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密切关系 1、定基调:野心和良心、反抗心理的矛盾,并 构成他性格发展的动力。 2、虚荣和唯利是图的维立叶尔城:平民意识— —虚伪和野心 3、专制虚伪的省城贝尚松神学院:野心和伪善极 度发展。 4、阴谋腐败的巴黎木尔侯爵府:野心极度膨胀。 5、监狱:从狂热中清醒,反抗精神总爆发,悲剧 命运终结。
(四)鲍赛昂夫人
“鲍塞昂府被500多辆马车上的灯照得
通明透亮,上流社会的人都来看她,犹如古
代的罗马青年对含笑而死的角斗士喝彩。… 她在大厅的舞会上依旧高高在上,安闲静穆, 犹如希腊女神。”
(六)艺术:现实主义风格成熟
1、精制而富于特征的环境描写 2、典型化的人物 (1)常用夸张来突出人物的某一种情欲,借以 刻画这方面的典型性格。 (2)从纵、横两方面刻画 (3)个性化的语言、细节和肖像描写 3、严谨而富有戏剧性的结构:自觉学习“莎士比 亚式的伟大结构”。
论家刘易斯称其为“散文中的莎士比
亚”。但夏洛特勃朗特批评她“全然不 知激情为何物”。马克〃吐温对她怀有 “生理上的反感”。
五、东北欧文学
(一)社会背景 (二)文学状况 1、[波兰]密兹凯维奇:长篇叙事诗《塔杜施先生》 2、[匈牙利]裴多菲(1823-1849): (1)抒情诗:“匈牙利抒情诗王”《自由与爱情》 (2)叙事诗:《使徒》,为民众的自由而献身。 3、[挪威]易卜生 4、[丹麦]安徒生 5、[瑞典]斯特林堡:《通向大马士革之路》
一、生平与创作
(一)出生与受教育 (二)文学探索期:1819-1829 (三)成熟时期的思想与创作
1、开端:1829《舒昂党人》——初步奠定了文坛上 的地位,创作方法改变,并成为《人间喜剧》的奠 基作。
2、矛盾的政治观:

(完整word版)第七章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完整word版)第七章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十九世纪中后期包括30年代到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

这是欧洲资本主义从确立、巩固、到进入垄断的时期。

这段时期欧洲文学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浪漫主义文学依然存在;批判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主流;自然主义和各种非理性主义文学在六十年代纷纷出现;无产阶级文学在四十年代进入初期发展时期。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是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点:1、以人道主义为武器,研究社会,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对社会历史现象作出了广阔的再现和深刻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深刻地展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表现人的异化现象,寻求人的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2、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本来面目。

为了真实地描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的真实。

3、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4、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在叙事艺术、情节结构和人物描写方面都比以往的小说更成熟,它以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成为这一时期文坛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览:现实主义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但并不是对浪漫主义的彻底否定。

它最初是打着浪漫主义的旗号登上文坛的,许多现实主义作家都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直到19世纪50年代初,“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才在欧洲开始盛行,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

在欧美范围内,现实主义的发展总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1、法国的: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复习提纲1、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思想;(2)、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3)、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4)、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走向繁荣。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看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英国的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哈代,俄国的普希金、莱蒙托夫、冈察洛夫、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奥斯特罗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德国的海涅,北欧挪威的易卜生等人的主要作品)答:法国: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阿尔芒斯》、《红与黑》(法国第一部成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论爱情》、《巴玛修道院》、《吕西安·娄凡》、《意大利遗事》(《法尼娜·法尼尼》是《意大利遗事》中脍炙人口的著名短篇小说)巴尔扎克《人间喜剧》、1831年还发表了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风格的长篇《驴皮记》福楼拜《情感教育》(教育性作品)、《包法利夫人》、《圣安东的诱惑》、《布华尔和贝居舍》英国:萨克雷《名利场》(1848年出版的《名利场》是他的代表作,副标题是“没有主人公的小说”,真正的主人公是金钱)、《势利者集》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所表现的就是宪章运动期间的劳资关系)、《克兰福德镇》、《南方与北方》、《露丝》,•以及传记《夏洛蒂.勃朗特传》狄更斯《艰难时世》、《双城记》勃朗特姐妹《简·爱》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无名的裘德》(最后一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劳动人民出身的青年理想破灭,壮志不遂的悲惨身世,形象地表明裘德“未能如愿以偿的悲剧”。

实际上是英国整个一代劳动人民的社会悲剧。

俄国:普希金《驿站长》(里面的驿站长、十四等文官维林是俄国文学史上“小人物”形象系列的开端)、《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里面的毕巧林是30年代“多余人”的形象)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里面的奥勃洛摩夫是50年代“多余人”的形象)果戈里《钦差大臣》、《死魂灵》屠格涅夫《罗亭》(里面的罗亭是40年代“多余人”的形象)陀斯(思)妥耶夫斯基《穷人》、《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白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哥萨克》、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奥斯特罗夫斯基《大雷雨》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北欧: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3、19世纪末非主潮文学主要包括哪三类?它们的主要代表作家分别是谁?答:(1)象征主义;代表作家:波德莱尔《恶之花》(2)唯美主义;代表作家:戈蒂耶“为艺术而艺术”《莫班小姐·序言》(3)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4、分析《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答:斯汤达的《红与黑》在法国19世纪的革命与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环境中,出色地塑造了于连这个形象。

于连是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复辟时期的斗争形势和各种时代风气的影响,使他的性格具有反抗和妥协的两面性。

一方面仇恨和反抗上层社会。

在他的思想深处他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对贵族的趾高气扬怀有深深的抵触情绪。

于连不堪忍受父兄的打骂,几次想离家出走,表现出对独立人格的渴求。

他的父亲让他到市长家当家庭老师时,他回答说:“我不愿当奴仆”;当市长把他当奴仆一样训斥时,于连眼里露出复仇的目光,愤然回答说:“先生,没有你我不会饿死。

”为了报复市长,他在夜里乘凉时,握住了市长夫人的手。

他占有市长夫人以及后来要征服玛特尔小姐的行动也有着这种报复和反抗意识。

在于连看来,这是他应做的“责任”,这种“责任”意识正是复辟王朝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受到压制后的不满情绪的流露。

拿破仑给予平民以飞黄腾达的机会,如今这种机会一去不复返了。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出人头地、个人幸福的理想,他又要依附和投靠上层社会。

像于连这样有才能的平民青年如同种子要发芽一样,仍然要寻找向上爬的机会。

他看到主教丰厚的收入,便想到当教士,于是背诵《圣经》,愿到神学院去,忍气吞声地想适应那里的生活。

他看到侯爵能让他改变平民的命运,便甘心为他效劳,不再反抗了。

个人野心支配着他的一切行动。

直到他发现贵族阶级对平民存在根本的敌视以后,又恢复了反抗精神,宁死也不肯妥协。

于连的多变反映的是复辟王朝时期谋求个人奋斗的平民青年的特点。

于连是一个野心家,虚伪是他改变命运的手段。

他说:“虚伪是我争取面包的唯一武器。

”在贝尚松神学院,于连感到这里一切都阴森可怖,充满虚伪、奸诈,是一间人间地狱,但他不愿离开他,因为“背弃了他的幻想,便不会有前途,更不会有事业,那就等于死亡”。

于是他学会了用虚伪对付虚伪。

他本是无神论者,讨厌虚伪无用的神学和宗教礼仪,把彼拉神父视为最危险的敌人。

但他又把自己装扮成最虔诚的教徒,很快学会了宗教礼仪,并选中彼拉为自己的忏悔神父;他的行为只是一连串的虚伪。

后来他到了……(第206页的第二段)于连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和双重精神的人物:他既有反抗精神,又很容易屈;他既憎恨贵族的卑劣,又不惮玷污自己的双手;他既看重别人的善良正直,又信奉虚伪的道德观;他既崇拜拿破仑,又随意改变自己的奋斗方向,走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他既热衷于向上爬,又愤然选择了死亡,不肯向卑污的现实让步。

这种双重性构成了于连性格和思想的复杂性。

于连的悲剧表明,在王政复辟年代,一个平民青年要凭个人奋斗去实现个人的名利欲望,挤进上层社会行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他的悲剧是广大平民青年命运的概括,这深化了小说反复辟的思想内容。

5、简述《红与黑》的艺术特点;简述《红与黑》中“红”与“黑”的多重象征意义。

答:(1)①采用个人传记的形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②叙述讲究逻辑分明,语言明净、质朴;③出色的心理描写。

(2)《红与黑》的书名充满政治象征。

①“红”象征革命,“黑”象征教会。

②“红”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黑”代表复辟时期。

③“红”象征法国的红军装,“黑”象征教士的黑袍。

④“红”象征热情,“黑”象征阴谋。

⑤“红”象征于连向德·瑞那夫人开枪,血染教堂;“黑”象征玛特尔身穿黑色丧服,吻于连被砍掉的头。

6、简述《人间喜剧》的主要思想内容;简述《人间喜剧》的主要艺术特点。

答:(1)《人间喜剧》的主要思想内容:①反映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②反映贵族阶级的衰亡史;③描写金钱的罪恶史;④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

(2)《人间喜剧》的主要艺术特点:①分类整理法;②人物再现法;③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7、分析《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形象(第218页第三段,第230——232页)。

答:拉斯蒂涅是贯穿《人间喜剧》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形象。

巴尔扎克细腻地描写了这个贵族青年被资产阶级同化、腐蚀的过程。

在《高老头》中,他刚来到巴黎。

纸醉金迷的资产阶级社会激发起他对金钱与权势的无限贪欲,很快便抛开了用功读书、取得律师资格这样一条“清白的”道路,决心与资产阶级合流。

但这时,他刚从贵族方面转化过来,还不适应资产阶级赤裸裸的掠夺方式,对伏脱冷给他制定的杀死泰伊番的独子,“从泰伊番小姐身上发财”的计划还有所犹豫。

可是,在《纽沁根银行》、《禁治产》等作品中,他则已经成为一个阴险凶狠的人物,一个地道的资产阶级野心家了。

如果说,鲍赛昂夫人是在资产阶级逼攻下走向灭亡的贵族的典型,那么,拉斯蒂涅则是暴发户所腐化的贵族子弟的典型。

拉斯蒂涅在外省是破落贵族子弟,初到巴黎时是一个穷苦窘迫的大学生,只希望通过苦读去取得他渴求的功名利禄与美好前程。

可是花花世界的巴黎与家道中落的故乡相比,刺激了他向上爬的欲望;伏盖公寓的恶俗丑陋与贵族沙龙华丽高雅的鲜明对比更加刺激了他的野心。

他遍寻家谱,找到了远亲鲍赛昂夫人作为他高攀上流社会的引进人。

然而,世道变了,高贵的门第只能帮助他进入上流社会,却不能帮助他在上流社会扎根。

痛心于自己失败的鲍赛昂夫人教给他的完全是资产阶级的教诲:“你越没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

只能把男男女女当驿马骑,把它们骑得精疲力竭,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

”她让拉斯蒂涅去追求她一贯蔑视的银行家太太但斐那。

她从个人遭遇中看透了:真正统治这个社会的是金钱。

她给初出茅庐的拉斯蒂涅上了启蒙的第一课。

拉斯蒂涅的另一个启蒙“教师”是伏脱冷。

这个在逃苦役犯对社会本质看得入木三分。

他用赤裸裸的语言道破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准则:“要弄大钱,就该大刀阔斧地干,要不就完事大吉。

……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

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要事后洗干净”,“在这个人堆里,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

他唆使拉斯蒂涅去追求被银行家泰伊番赶出家门的女儿,他再派人杀死她的哥哥,这样拉斯蒂涅就能得到泰伊番小姐100万法郎的陪嫁,而伏脱冷从中抽取20万法郎的报酬。

虽然拉斯蒂涅拒绝了这个计划,但使他深为震惊的是,伏脱冷赤裸裸说出的话竟然同鲍赛昂夫人文文雅雅说出的话是一个意思。

拉斯蒂涅的经历和见闻,不断印证了他们的说教,特别是他们一个遭遗弃、一个被暗算的结局更证实了“有财便是德”这一资本主义法则。

高老头之死,给拉斯蒂涅上了最为关键的一课。

他亲眼见到高老头是怎样被两个女儿榨干了财产后遭遗弃。

高老头含恨而死之日,正是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蹁跹起舞之时。

为了筹措医药费与丧葬费,拉斯蒂涅奔走于高老头两个女儿的府邸间。

阿娜斯塔齐夫妇正为钱财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但斐那干脆以父死悲痛对他闭门不纳。

从这里,拉斯蒂涅看到了上流社会的冷酷、自私、忘恩负义,父女、夫妻以及人与人间的金钱关系竟以如此赤裸裸的方式毫不遮掩地展示出来。

高老头的惨死印证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教诲,终于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教育。

他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炎炎的欲火,在埋葬高老头的同时,也“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决心踏进巴黎上流社会的罪恶深渊中去拼搏一番。

拉斯蒂涅是《人间喜剧》中的重要角色,是一个很有概括意义的艺术典型。

整部《人间喜剧》写了他从善良到邪恶、从正直到无耻的变化经历。

《高老头》通过他的思想发展,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毒化,揭露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巨大腐蚀力量,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累累罪恶。

8、请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为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答:(1)《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