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实验设计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12章 实验设计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12章 实验设计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12章实验设计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 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反映须通过观察指标来表达,则选择指标的依据具有( E )。

A.客观性

B. 特异性

C. 敏感性

D. 特异性和敏感性

E. A与D

2. 以前的许多研究表明,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与冠心病危险性有关,即三酰甘油的含量越高,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大,有的医生以此筛选危险人群。后来的研究表明,冠心病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特别是血清中高含量胆固醇和低含量的高密度脂蛋白,它们常与冠心病同时发生联系,采用严格的实验设计平衡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后,发现三酰甘油的含量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之间的联系就不复存在了。这是以下选项中的(B)选项把握得较好所致。

A. 重复实验次数较多

B.均衡性原则考虑得周到

C.用多因素设计取代单因素设计

D.提高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

E.严格按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

3. 实验共设4个组,每组动物数均为4只,在4个不同的时间点上对每只犬都进行了观测,资料概要列于教材表12-7中,此资料取自(B)。(注:B100 mg代表用B药的剂量)

教材表12-7 Beagle犬受6.5 Gy不均匀γ射线照射再用B药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结果━━━━━━━━━━━━━━━━━━━━━━━━━━━━━━━━━━━━━━━━━━━━时间白细胞总数(S

X ,×109/L)

───────────────────────────────────────

/天照射对照照射+B100 mg 照射+阳性对照药照射+B100 mg+阳性对照药────────────────────────────────────────────照射前 14.30±3.77 14.70±2.83 14.08±1.60 13.98±1.37

照射后: 6 3.68±0.82 4.26±1.40 5.28±1.52 6.90±0.97

12 7.23±0.83 7.44±1.10 8.75±1.02 10.53±1.57

18 6.87±1.50 9.26±1.36 9.87±1.23 12.78±1.83

━━━━━━━━━━━━━━━━━━━━━━━━━━━━━━━━━━━━━━━━━━━━

A. 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

B.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三因素设计

C.两因素析因设计

D. 三因素析因设计

E.交叉设计

4. 已知A、B、C都是三水平因素,且根据预试验结果得知,三个因素之间的各级交互作

用都很重要,需要考察。好在这个实验作起来比较方便,需要的费用和时间都比较少。最好

选用(A)。

A.析因设计B. 交叉设计C. 随机区组设计

D. 配对设计 E. 单因素三水平设计

二、思考题

1. 在行走速度和行程固定的前提下,负荷越重,体能消耗越多。为研究在4种不同的负荷量条件下,消耗的体能之间的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拟用4名战士,在4个不同日期进行实验,并且每人每天只接受1种负荷量实验1次。已知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可忽略不计,用energy代表体能消耗量,请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并以表格形式给出具体的安排。

答:本题中涉及一个实验因素(即负荷)、两个区组因素(即受试对象和试验日期),这三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可以忽略,可选用拉丁方设计。设计方案见练习表12-1。

练习表12-1 拉丁方设计的格式与实验结果

受试对象编号

负荷代号与energy

*: 1 2 3 4

1 A(1) B(2) C(3) D(4)

2 B(5) C(6) D(7) A(8)

3 C(9) D(10) A(11) B(12)

4 D(13) A(14) B(15) C(16)

注:A、B、C和D分别代表4种负荷,括号中的编号形式上代表观测的energy值;*代表“试验顺序”。

2. 如果某项实验研究中需要考察3个实验因素,各因素均取4个水平,拟用析因设计来安排此项实验,问至少要进行多少次实验才便于考察各级交互作用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请说出计算的依据。

答:至少要进行128次实验。计算方法为4?4?4?2=128。因为析因设计中不同的实验条件数为全部因素的水平数相乘,各实验条件下至少要作2次独立重复实验。

3.欲探讨用微型角膜刀行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的适应证、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用微型角膜刀对6例患者6只患有大疱性角膜病变眼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6~9个月。结果表明,5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481±212) 个/ mm,角膜中央厚度平均为(549±61) μm ,散光为(2 104±1 119)D,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得如下结论:用微型角膜刀行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是治疗大疱性角膜病变的可选术式。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相比,该术式有望成为角膜内皮移植的技术平台,但远期疗效尚需继续随访。请问该研究是否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应如何设计该实验?

答:该实验仅凭选取了6例患者6只患有大疱性角膜病变眼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5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就得出“该方法是治疗大疱性角膜病变的可选术式”的结论,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相比,该术式有望成为角膜内皮移植的技术平台。首先该研究违反了对照的原则。没有设立对照组,仅凭6例中5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但没有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相比,不具有说服力。正确的做法是:首先选取一定数量的患有大疱性角膜病变眼的患者,将患有大疱性角膜病变眼随机分成两组,接受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若病情、病程等非处理因素对预后有影响,则应尽量保证两组之间在重要的非处理因素上均衡。然后再对两种手术方法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4. 某人将教材表12-8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看成了多个成组设计用t检验进行分析是不正确的,究其原因是没能正确判断该实验设计的类型,故不能选用正确的分析方法。请分析该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及其水平数,确定该实验设计类型。

教材表12-8 不同药物对小鼠迟发超敏反应的影响结果()S

药物剂量/(g·kg-1)鼠数/只耳肿重量/mg

对照- 10 21.2±2.7

补肾药 5 10 22.3±3.5

补肾药10 10 18.8±3.1

补肾药20 10 16.5±2.4

Cy 0.025 10 11.2±1.5

Cy+补肾药0.025+5 10 14.3±2.9

Cy+补肾药0.025+10 10 18.6±3.6

Cy+补肾药0.025+20 10 19.2±3.4注:补肾药全称为补肾益寿胶囊。

答:采用t检验处理该资料是很不妥当的。因为它不是多个单因素2水平的设计定量资料。按教材表12-8的列表方式,使人不易看出实验设计的类型。像单因素8水平设计问题,又像是两个单因素4水平设计问题或是某种多因素设计问题。这是缺乏有关设计类型概念的人们习惯的列表方式,在选用统计分析方法时将起着严重的误导作用。

仔细看看教材表12-8中以“药物”和“剂量”为总称的这两列,似乎该实验涉及了“药物”和“剂量”这样两个因素,事情是否果真如此,不妨试列出由它们组合成的表格(练习表12-2)。

练习表12-2 教材表12-8资料的第一种变形结果(S

X±)

药物种类

耳肿重量/mg

#: 0 0.025 5 10 20

补肾药21.2±2.7 . 22.3±3.5 18.8±3.1 16.5±2.4 Cy药21.2±2.7 11.2±1.5 * * *

注:各组均有10只小鼠,“.”表示补肾药未用的剂量;“*”表示Cy药未用的剂量;“#”代表“补肾药的剂量”。

显然,练习表12-2未全面、正确地表达教材表12-8所包含的信息,又无法反映出两种药合用的结果,故从原表中抽象出“药物”和“剂量”这样两个因素是不够正确的转换方式。事实上,原表中所反映的是两种药具有各自的用药剂量,故将“补肾药的剂量”和“Cy药的剂量”视为两个实验因素,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练习表12-3)。

练习表12-3 教材表12-8资料的第二种变形结果(S

X )

Cy药剂量/(g·kg-1)

耳肿重量/mg

*: 0 5 10 20

0 21.2±2.7 22.3±3.5 18.8±3.1 16.5±2.4

0.025 11.2±1.5 14.3±2.9 18.6±3.6 19.2±3.4

注:*代表“补肾药的剂量”;各组均有10只小鼠。

由练习表12-3可以清楚地看出,原表中的8个组,其本质是分别具有2水平和4水平的两个因素的水平组合,即两因素(或称2×4)析因设计,而不是单因素8水平设计,也不是两个单因素4水平设计问题。

5. 请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去查找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种实验设计类型,即单因素设计、析因设计和重复测量设计。如果论文中将这些实验设计类型表达得不够清楚,请采用“结构变形”或“拆分组别”等技巧重新表达,并清楚地指出其真正的实验设计类型。(答案略)

(胡良平李长平)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1 1-1回答以下问题: (1) 半导体材料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2) 分析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3) P 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 N 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远多于空 穴, 为什么它们对外却都呈电中性 (4) 已知温度为15C 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I s 10 A 。当温度为35C 时,该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I s 大约为多大 (5) 试比较二极管在 Q 点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大小。 解: (1)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的变化或掺入杂质浓度的多少而发生显着改 变,即半导体具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和掺杂特性。 (2) 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由杂质原子提供的,例如 N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 子 提供一个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供一个空穴,因此多子浓度约等于所掺 入的杂质浓度;少数载流子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 (3) 尽管P 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远大于 自由电子浓度,但 P 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因 为在P 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原子因获得一个价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杂质离子 (但不能移 动),价电子离开后的空位变成了空穴,两者的电量相互抵消,杂质半导体从总体上来说仍 是电中性 的。同理,N 型半导体中虽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但 N 型半导体也是电 中性的。 (4) 由于温度每升高10 C ,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约增大 1倍,因此温度为35C 时, 反向 饱和电流为 35 15 I s 10 40 A (5) 二极管在Q 点处的直流电阻为 的电压当量,常温下 U T 26mV ,可见r d R D 。 1-2 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题 1-2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 确定各电路 的输出电压。 解 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为零, 截止时的反向电流为零。本题应首先判断二极管 的工作状态,再进一步求解输出电压。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一般判断方法是: 断开二极管,求 R D U D I D 交流电阻为 r d U D U T i D 式中U D 为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 U D U on , I D 为二极管上流过的直流电流, U T 为温度

第18章 Logistic回归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18章 Logistic 回归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 Logistic 回归与多重线性回归比较,( A )。 A .logistic 回归的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 B .多重线性回归的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 C .logistic 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的因变量都可为二分类变量 D .logistic 回归的自变量必须是二分类变量 E .多重线性回归的自变量必须是二分类变量 2. Logistic 回归适用于因变量为( E )。 A .二分类变量 B .多分类有序变量 C .多分类无序变量 D .连续型定量变量 E .A 、B 、C 均可 3. Logistic 回归系数与优势比OR 的关系为( E )。 A .>β0等价于OR >1 B .>β0等价于OR <1 C .β=0等价于OR =1 D .β<0等价于OR <1 E .A 、C 、D 均正确 4. Logistic 回归可用于( E )。 A.影响因素分析 B .校正混杂因素 C .预测 D .仅有A 和C E .A 、B 、C 均可 5. Logistic 回归中自变量如为多分类变量,宜将其按哑变量处理,与其他变量进行变量筛选时可用( D )。 A .软件自动筛选的前进法 B .软件自动筛选的后退法 C .软件自动筛选的逐步法 D .应将几个哑变量作为一个因素,整体进出回归方程 E .A 、B 、C 均可 二、思考题 1. 为研究低龄青少年吸烟的外在因素,研究者采用整群抽样,在某中心城区和远城区的初中学校,各选择初一年级一个班的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并用logistic 回归方程筛选影响因素。试问上述问题采用logistic 回归是否妥当?

试验统计方法复习题集

试验统计方法复习题 一、名词(术语、符号)解释: 1、总体: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特区为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3、试验指标:用于衡量试验效果的指示性状称为试验指标。 4、试验因素:是人为控制并有待比较的一组处理因素,简称因素或因子。 5、试验水平:是在试验因素所设定的量的不同级别或质的不同状态称为试验水平,简称水平。 5、处理:单因素试验是指水平,多因素试验是水平与水平的组合。 6、简单效应:一个因素的水平相同,另一个因素不同水平间的性状(产量)差异属于简单效应。 7、参数:由总体的全部观察值而算得的特征数称为参数。 8、统计数:由样本观察值计算的特征数。 9、统计假设:是根据试验目的对试验总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称为统计假设。 10、无效假设:是指处理效应与假设值之间没有真实差异的假设称为无效假设。 11、准确度:是指试验中某一性状的观察值与其相应理论真值的接近程度。 12、精确度:是指试验中同一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之间的接近程度。 13、复置抽样:指将抽出的个体放回到原总体后再继续抽样的方法叫复置抽样或有放回抽样。 14、无偏估计:一个样本统计数等于所估计的总体参数,则该统计数为总体相应参数的无偏估计值。 15、第一类错误:否定一个正确H0 时所犯的错误。 16、第二类错误:接受一个不真实假设时所犯的错误。 17、互斥事件:事件A与B不可能同时发生,即AB为不可能事件,则称事件A与B为互斥事件。 18、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这样发生,也可能那样发生的事件。 19、标准差:方差的正根值称为标准差。 20、处理效应:是指因素的相对独立作用,亦是因素对性状所起的增进或减少的作用称为处理效应。 21、概率分布:随机变数可能取得每一个实数值或某一围的实数值是有一定概率的,这个概率称为 随机变数的概率分布。 22、随机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体,在每一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概率被取为样本。 23、两尾测验:有两个否定区,分别位于分布的两尾。 24、显著水平:否定无效假设H0的概率标准。 25、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与要求拟定的进行比较一组试验处理的总称为试验方案。 26、随机样本: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出的一个部分个体。 27、标准误:抽样分布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 28、总体: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称为总体。 29、独立性测验:主要为探求两个变数间是否相互独立测验的假设。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20分) 1. 准确度和精确度:同一处理观察值彼此的接近程度同一处理的观察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 2. 重复和区组:试验中同一处理的试验单元数将试验空间按照变异大小分成若干个相对均匀的局部,每个局部 就叫一个区组 3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 对不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 4?总体和样本: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若干个个体做成的总体 5. 试验单元和试验空间:试验中能够实施不同处理的最小试验单元所有试验单元构成的空间 二、填空:(20分) 1. 资料常见的特征数有:(3空)算术平均数方差变异系数 2. 划分数量性状因子的水平时,常用的方法:等差法等比法随机法(3空) 3. 方差分析的三个基本假定是(3空)可加性正态性同质性 4. 要使试验方案具有严密的可比性,必须(2空)遵循“单一差异”原则设置对照 5. 减小难控误差的原则是(3空)设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 6. 在顺序排列法中,为了避免同一处理排列在同一列的可能,不同重复内各处理的排列方式常采用(2空)逆向式 阶梯式 7. 正确的取样技术主要包括:()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 8. 在直线相关分析中,用(相关系数)表示相关的性质,用(决定系数)表示相关的程度。 三、选择:(20分) 1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引起的增加或者减少的作用,称作(C) A、主要效应 B、交互效应 C、试验效应 D、简单效应 2. 统计推断的目的是用(A) A、样本推总体 B、总体推样本 C、样本推样本 D、总体推总体 3. 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是(B) 4. 样本平均数分布的的方差分布等于(A) 5. t检验法最多可检验(C)个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 6. 对成数或者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先对数据进行(B) A、对数 B、反正弦 C、平方根 D、立方根 7. 进行回归分析时,一组变量同时可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型的数据统计学标准是(B) A、相关系数 B、决定性系数 C、回归系数 D、变异系数 8. 进行两尾测验时,u0.10=1.64,u0.05=1.96,u0.01=2.58,那么进行单尾检验,u0.05=(A) 9. 进行多重比较时,几种方法的严格程度(LSD\SSR\Q)B 10. 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54,则Y的总变异中可由X与Y的回归关系解释的比例为(C) A、0.9054 B、0.0946 C、0.8197 D、0.0089 四、简答题:(15分) 1. 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配置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分析多个自变量的主次 效益,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预报: 计算相关系数,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 2. 一个品种比较试验,4个新品种外加1个对照品种,拟安排在一块具有纵向肥力差异的地块中,3次重复(区组),各重复内均随机排列。请画出田间排列示意图。(2分) 3. 田间试验中,难控误差有哪些?(4分)土壤肥力,小气候,相邻群体间的竞争差异,同一群体内个体间的竞争 差异。 4随即取样法包括哪几种方式?(3分)简单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简单随机取样法 五、计算题(25分) 1. 研究变数x与y之间的关系,测得30组数据,经计算得出:x均值=10,y均值=20,l xy =60, l yy=300,r=0.6。根

模拟电子技术及应用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思考与练习一参考答案 1-1、(1) √(2) × (3) √ (4) × (5) × (6) × (7)×。 1-2、(1)C (2)C (3)C (4)A ,C (5)A (6)C 。 1-3、略。 1-4、4.4V 、0V 、0V 。 1-5、(a )截止,-12V ;(b )V 1导通,V 2截止,0V 。 1-6、略 1-7、略 1-8、(1)2V ,5V ,6V ;(2)不能,I Z >I Zmax 。 1-9、12V ,8.7V 1-10、动态电阻越小,反向击穿线越陡,电流发生变化时电压变化小,稳压性能越好。 思考与练习二参考答案 2-1、(1)× (2)√ (3)× (4) × (5)√ (6)√ (7)√ (8)√ (9)√ (10)×。 2-2、(1)B (2)C (3)D (4)C (5)A 。 2-3、(1)NPN 型硅管,1为e ,2为b ,3为c ;(2)PNP 型硅管,1为c ,2为b ,3为e ; (3)PNP 型锗管,1为e ,2为b ,3为c 。 2-4、(1)放大;(2)截止;(3)临界饱和 2-5、当在A 处时,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3C I m =A ;当在B 处时,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 1.92C I m =A ;当在C 处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0C I = 2-6、(1)不能 (2)不能 2-7、共基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8、V 4,mA 4,μA 40)1(CEQ CQ BQ -===U I I ; Ω=Ω≈-=k 2,857,6.155)3(o i u R R A (4)截止失真,减少R B 2-9、V 2.5,mA 75.1,μA 22)1(CEQ CQ BQ ===U I I ;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广东药学院自编教材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2014.8

第一章绪论 在医药卫生、食品等专业研究领域,常需要开展大量的试验来确定或验证研究者在科研过程中提出的科学假设,例如临床上研究某种新的降糖药的疗效时,研究者需要将研究对象(如糖尿病患者)随机地分组,使其中一组患者服用研究中的该降糖药,另一组患者服用传统的降糖药,进而比较两组药物的疗效。但在具体的试验实施之前,研究者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如试验中试验对象应如何选择和分组?如何在试验过程中避免服用不同试验药物对试验对象心理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到最终疗效的判断?选择什么样的指标可更好的反映药物疗效?样本量需要多少?试验数据应如何收集以及运用何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等等问题。因为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和病情可能影响药物疗效,如果不采取科学的方法使这些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均衡,就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因此为使科学研究在消耗最少人力和物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获得科学可靠的结论,需要在研究开始之前对整个试验过程做出精心安排,制定详细具体的试验实施方案,即进行试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一个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试验获得成功的关键。 一、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医学试验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处理因素、试验对象和试验效应。如研究某降糖新药的疗效,处理因素为降糖新药及比较的传统降糖药;研究者需用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试验效应是能反映药物疗效的指标,如患者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的下降。处理因素作用于试验对象后产生试验效应(图1),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因此试验设计时要先明确三个基本要素,再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1. 处理因素 处理因素(treatment)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施加于试验对象,以考察其试验效应的因素。如临床上研究降糖药的疗效,降糖药即为处理因素。在试验过程中处理因素的状态称为水平(level),如比较降糖新药和传统降糖药的疗效,

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操作系统概述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1) C (2) D (3) C (4) C (5) B (6) C (7) B (8) C (9) B (10) B (11) A 2. 填空题 (1) 硬件软件 (2) 存储管理设备管理 (3) 软硬件资源 (4)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5) 20ms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3. 判断题 (1)×(2)×(3) √(4)×(5) ×(6). √(7) √(8)√ 4. 问答题 (1) 简述操作系统的概念 答:操作系统是一组能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2) 什么是批处理系统?为什么要引入批处理系统? 答:批处理系统指用户的作业成批的处理,作业建立、过渡、完成都自动由系统成批完成。因为1958~1964年,晶体管时代,计算机速度、容量、外设品种和数量等方面和第一代计算机相比都有了很大发展,计算机速度有几十倍、上百倍的提高,故使手工操作的慢速度和计算机运算的高速度之间形成一对矛盾。只有设法去掉人工干预,实现作业自动过渡,这样就出现了成批处理。 (3) 什么叫多道程序?试述多道程序涉及技术的基本思想及特征,为什么对作业进行多道批处理可以提高系统效率? 答: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下,相互穿插交替运行。当某道程序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运行下去时,管理程序就将另一道程序投入运行,这样使几道程序在系统内并行工作,可使中央处理机及外设尽量处于忙碌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在批处理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形成多道批处理系统,多个作业成批送入计算机,由作业调度程序自动选择作业运行,这样提高了系统效率。 (4) 何为分时系统?简述其特点。 答:分时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法,使一台计算机同时为多个终端服务。特点: 多路性。若干个终端连接到计算机上,系统按分时原则为每个用户服务。宏观上多用户同时工作,共享系统资源。微观上,每个用户作业轮流在CPU上运行。 独立性。各用户独立地使用一台终端工作,彼此互不干扰。用户感觉自己在独占使用计算机。 及时性。用户的请求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响应。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指用户发出终端命令到系统响应,做出应答所需要的时间。此时间需要在用户能接受的范围之内,通常为2至3秒。 交互性。在分时系统中,用户能与计算机进行对话,以交互的方式进行工作。用户可联机对文件进行编辑,对源程序进行编译、链接,对程序进行调试,运行程序等活动。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课文选讲篇目: 1樊迟、仲弓问仁 2冯谖客孟尝君 3容忍与自由 4我的世界观 5秋水 6张中丞传后叙 7婴宁 8蒹葭 9湘夫人 10春江花月夜 1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2秋兴八首 13长恨歌 14无题 15苦恼 16饮酒 17赤壁赋 18哭小弟 19断魂枪 樊迟、仲弓问仁 练习题 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 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

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一一“爱人”。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 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 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冯谖客孟尝君 练习题 1 ?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但当孟尝君召人收债时,他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迅速“市义”而归。在孟尝君失势就国看到“市义”的奇效后,冯谖又作出了更远的谋划,为孟尝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从此高枕无忧,长保荣华富贵。由此可见,冯谖起初是故意深藏不露,有意试探,而在盂尝君礼贤下士、真情相待之后,才不遗余力地为之出谋划策,这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一波三折、生动有趣的情节,既彰显出冯谖的独特个性,又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2.从哪里可以看出冯谖与孟尝君之间是互为对照的?答:孟尝君与冯谖形成对照。冯谖的再三弹铗,反托出孟尝君的宽容大度。而当冯谖大展奇才的时候,又显出孟尝君的目光短浅:他不懂“市义”的意义,不明诸侯之间的矛盾可资利用,不知借宗族关系保护自己。而冯谖则深知百姓的艰难,以“市义"来赢得民心,利用齐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的矛盾来抬高孟尝君,以宗庙之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单元通古今之变 《大同》(精读) 1.阅读《墨子·尚同》,跟《大同》作比较研究,与同学讨论或撰写一篇诸如《墨家尚同思想与儒家大同思想的比较》之类的文章。或选读《老子》、《庄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的著作,归纳他们的社会理想。 答:(1) 《墨子》的“同”是“同一”的意思,《礼运》的“同”是“和同”的意思,二者的内涵不一样。 (2) 由此可见墨家的政治理想是不争、去乱。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大公无私。 (3) 墨家要求民众以贤人、君主为服从的标准,人类又以上天为服从的标准。《墨子·经上》云:“同,异而俱于之一也。……同,重体,合类。”墨家之“同”消除了类别和界限。儒家要求人们自觉地遵守道德,其次服从礼义刑法。 (4) 课外阅读相关论著,在《老子》、《庄子》、《韩非子》中找出阐论社会理想的文字,与大同作比较。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分析先秦诸子中的道家与法家的社会理想。 2.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答:这一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大同书》(重点读《序》)或分析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大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3.《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 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再如“礼”、“纪”、“里”、“知”、“起”。再如“让”、“常”、“殃”、“康”。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 张扬厉的气势。 (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泛读)

试验统计方法复习题

试验统计方法复习题 1.何谓实验因素和实验水平?何谓简单效应、主要效应和交互效应?举例说明之。 实验因素: 被变动并设有待比较的一组处理的因子或试验研究的对象。 实验水平: 实验因素的量的不同级别或质的不同状态。 简单效应: 同一因素内俩种水平间实验指标的相差。 主要效应: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数。 交互效应:俩个因素简单效应间的平均差异。 2.什么是实验方案,如何制定一个正确的实验方案?试结合所学专业举例说明之。 试验指标:用于衡量试验效果的指示性状。 制定实验方案的要点○1.目的明确。 ○2. 选择适当的因素及其水平。 ○3设置对照水平或处理,简称对照(check,符号CK)。 ○4应用唯一差异原则。 3.什么是实验误差?实验误差与实验的准确度、精确度以及实验处理间的比较的可靠性有什么关系? ○1.试验误差的概念:试验结果与处理真值之间的差异. ○2随机误差影响了数据的精确性,精确性是指观测值间的符合程度,随机误差是偶然性的,整个试验过程中涉及的随机波动因素愈多,试验的环节愈多,时间愈长,随机误差发生的可能性及波动程度便愈大。系统误差是可以通过试验条件及试验过程的仔细操作而控制的。实际上一些主要的系统性偏差较易控制,而有些细微偏差则较难控制。 4.试分析田间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如何控制田间实验的系统误差?如何降低田间实验的随机误差? 误差来源:(1)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 (2)试验时农事操作和管理技术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差异 (3)进行试验时外界条件的差异 控制误差的途径:(1)选择同质一致的试验材料 (2) 改进操作和管理技术,使之标准化 (3) 控制引起差异的外界主要因素 选择条件均匀一致的试验环境; 试验中采用适当的试验设计和科学的管理技术; 应用相应的科学统计分析方法。 尽量减少实验中的随机波动因素、环节和时间可以有效的降低随机误差。 5.田间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拉丁设计各有何特点?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1)基本原则是:○1.重复○2随机排列○3局部控制 (2)完全随机设计的特点是设计分析简便,但是应用该设计的条件是要求试验的环境因素相当均匀,所以一般用于实验室培养试验及网、温室的盆钵试验。 完全随机区组设计○1.特点: 根据“局部控制”的原则,将试验地(或试验环境)按肥力变异梯度(或条件变异梯度)划分为等于重复次数的区组,一区组亦即一重复,区组内各处理都独立地随机排列。○2应用条件:对试验地的地形要求不严,必要时,不同区组亦可分散设置在不同地段上。 拉丁方设计的○1.特点:将处理从纵横二个方向排列为区组(或重复),使每个处理在每一

部分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部分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试说明低压电器适用的电压范围? 低压电器,通常指工作在交流电压小于1200V ,直流电压小于1500V 的电路中起通断、保护、控制或调节作用的电器设备 2、 试说明刀开关的适用范围? 刀开关主要用于接通和切断长期工作设备的电源及不经常启动及制动、容量小于7.5kW 的异步电动机。 3、 试说出转换开关、行程开关和按钮的区别?并画出它们的图形符号与文字符号。 转换开关常用于交流380V 以下、直流220V 以下的电气线路中,供手动不频繁地接通或分断电路,可控制小容量交、直流电动机。一般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容量小于5kW ,每小时接通次数不超过15-20次。 行程开关又称限位开关,是一种利用生产机械某些运动部件的碰撞来发出控制命令的主令电器。用于控制生产机械的运动方向、速度、行程大小或位置的一种自动控制器件。 (a) 组合开关作隔离开关 (b) 组合开关作转换开关 或 QS L L L

常开触头(动合触点) 常闭触头 (动断触点) 复式触头 (动合及动断触点) S Q S Q S Q 按钮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广泛的手动电器,在控制电路中用于手动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接触器、继电器等。 常开触头常闭触头复式触头 SB SB SB 4、试说明按钮的顔色各代表什么含义? 按钮颜色及其含义 5、试说明按钮开关的工作原理,其与电磁式接触器工作原理有何异同? 按钮一般由按钮帽、复位弹簧、触头和外壳等部分组成。当按下按钮时,先断开常闭触头,再接通常开触头。按钮放开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触头复位。

与电磁式接触器相同点:触头都是在机械机构作用下上下移动,实现常开、常闭触头的通和断;都是依靠复位弹簧实现复位。 不同点:电磁式接触器是依靠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吸力实现机械机构向下移动,按钮依靠外力下压实现机械机构下移。 6、简述电磁式接触器的原理及作用?电磁式接触器能否实现失压保护,请说明原因? 当电磁式接触器线圈两端施加额定电压时,铁芯上产生电磁力,衔铁在吸引力作用下向下移,带动主触点和辅助触点下移,使动合触点闭合接通电路,动断触点断开切断电路。当电磁式接触器线圈断电时,铁芯心失去电磁力,衔铁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复位,主触点及辅助触点恢复常态。 当电磁式接触器是用于接通或分断电动机主电路或其他负载电路的控制电器。 电磁式接触器可以实现失压保护,当电压降低时,铁芯上电磁力降低,不能克服复位弹簧的拉力,此时衔铁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复位,电路切断,实现保护。 7、交流电磁式接触器与直流电磁式接触器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交流电磁式接触器铁芯采用硅钢片叠压而成。线圈一般呈矮胖型,设有骨架,与铁芯隔离,以利于铁芯与经圈散热。 直流电磁式接触器铁芯用整块钢材或工程纯铁制成。其线圈一般制成高而薄有瘦高型,不设线圈骨架,线圈与铁芯直接接触,散热性能良好。另外,直流电磁式接触器多装有磁吹式灭弧装置。

金融经济学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金融经济学思考与练习题(一) 1、在某次实验中,Tversky 和Kahneman 设计了这样两组博彩: 第一组: 博彩A :(2500,0.33; 2400,0.66;0,0.01) 博彩B :(2400,1) 第二组: 博彩C :(2500,0.33; 0,0.67) 博彩D :(2400,0.34; 0,0.66) 实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实验参与者在第一组中选择了B ,在第二组中选择了C ,Tversky 和Kahneman 由此认为绝大多数实验参与者并不是按照期望效用理论来决策,他们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 解:由于第一组中选择B 说明 1(2400)φ0.33(2500)+0.66(2400)+0.01(0) 相当于 0.66(2400)+0.34(2400)φ0.66(2400)+ 0.34{3433 (2500)+ 34 1 (0)} 根据独立性公理,有 1(2400))φ 3433 (2500)+ 34 1 (0) (*) 第二组选择C 说明 0.33(2500)+0.67(0)φ0.34(2400)+0.66(0) 相当于 0.34{ 3433 (2500)+ 34 1 (0)}+0.66(0)φ0.34(2400)+0.66(0)

根据独立性公理,有 3433 (2500)+ 34 1 (0) φ1(2400) (**) (*)与(**)矛盾,因此独立性公理不成立,绝大多数参与者不是按照期望效应理论决策。 2、如果决策者的效用函数为,1,1)(1≠-=-γγ γ x x u ,问在什么条件下决策者是风险厌恶的,在什么条件下他是风险喜好的?求出决策者的绝对风险厌恶系数和相对风险厌恶系数。 解:1)(",)('----==γγγx x u x x u 绝对风险厌恶系数: 1) (') ("-=- =x x u x u R A γ 相对风险厌恶系数: γγ==- =-x x x u x x u R R 1) (')(" 当γ>0时,决策者是风险厌恶的。当γ<0时,决策者是风险喜好的。 3、决策者的效用函数为指数函数,1)(α αx e x u --= ,问他的绝对风险厌恶系数是 否会随其财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投保者与保险公司的效用函数均为指数函数,且投保者的α=0.005,保险公司的α=0.003,问投保者与保险公司谁更加风险厌恶? 解:αααα=--=- =--x x A e e x u x u R )(')("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练习题

1. 研究变量间的关系用什么方法。回归相关 2. 比较多个平均数的差异用什么方法。方差分析 3. 方差组分估计解决的问题. 4.协方差分析能够解决的问题。 5. 聚类分析能够解决的问题。 7. 规划求解能够解决的问题。 8. PB 试验要解决的问题。 9.主成分分析要解决的问题。 10.随机单位组试验设计允许试验单元有差异,要求是什么,它的模型是什么. 11.相关系数的意义. 12.12,x x 与 y 二元三次回归方程?y . 13通径分析中谁反映两变量间的综合作用,反映变量间的直接作用。 14.有1、2、3、4四个处理,要比较它们的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试验单元情况如下图,请进行试验设计: 变化方向 15.SPSS 运算得树状图如下,现要聚成二类、三类、四类,分别写出各类所含地块号。 16.因素A 有4个水平,因素B 有3个水平,共有11、…、43个不同搭配 (1) 要研究搭配的不同平均数一致否,请说明试验数据在SPSS 中的数据格式 (2) 要研究A 、B 有无交互作用,请说明试验数据在SPSS 中数据格式。 17. 为求1 2,,x x y 的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请说明数据在SPSS 中数据格式。能够 根据运算结果给出统计结论. 18.混料试验设计题(10分) y 与x 1、x 2、x 3有关系,x 1∈[0.2,1],x 2∈[0.1,1],x 3∈[0.1,1],现采用单纯形重心设计,请给出试验设计(每个试验x 1、x 2、x 3用实值)。 19.响应面分析试验设计题,y 与x 1、x 2有关系,x 1∈[3,11],x 2∈[6,10],现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请给试验方案(每个试验x 1、x 2用实值)。

《财务管理学》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财务管理学》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摸索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题参考答案 2007年 优先股东收益: 10×10×6%×3=18(万元) 一般股东每股股利: (28-18)÷500=0.02(元/股) 2008年 优先股东收益: 10×10×6%=6(万元) 一般股东每股股利: (30-6)÷500=0.048(元/股) 第2题参考答案 认股权证初始价值 1000×(4.5%-2.8%)×(P/A ,4.5%,3)÷5≈9.35(元/张) 认股权证理论价值 V =(P -E )×N =(14-10)×2=8(元/张) 投资者应该行权,但投资者的收益比投资于一般债券的收益要低。 第3题参考答案 认股权行使前的每股收益为:1200÷3000=0.4(元/股) 股东权益酬劳率为: 认股权行使后的总股数:3000+1000×2=5000(万股) 股东权益总额:15000+2000×4=23000(万元) 税后利润:23000×8%=1840(万元) 每股收益:1840÷5000=0.368(元/股) %8%10015000 1200 =?

第四章练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1.D 2.C 3.A 4.C 5.B 6.A 二、多选题:1.ABD 2.ABCD 3.ACD 4.ABCD 5.ABCDE 6.AB CDE 7.ACD 8.ABCD 9.ABCD 三、判定题:1.× 2. √3.√4. √5.√ 六、运算题: 1. (1)120.1 (2)113.4 2. (1)23866.35 (2)略 3. 资金成本=7.3% 小于10% 因此应选择舍弃现金折扣 第五章参考答案 习题1、长期借款资本成本= % 11%251%9--) (=6.82% 债券资本成本=)() (%412200%251%102000-?-??=7.10% 一般股资本成本=%5100 3000% 123000+-?=17.41% 习题2、 A 方案综合资本成本:7%×0.16+8.5%×0.24+14%×0.6=11.56% B 方案综合资本成本:7.5%×0.22+8%×0.08+14%×0.7=12.09% 在其他条件相同条件下,应选A 方案 习题3、 筹资额与资本成本变化情形表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概括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2、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3、疑问代词、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4、组合特点、结构特点 5、动宾、主谓 6、主谓短语 7、区别词 8、组合能力、造句功用 9、实词和虚词 10、附着、句子的结构成分 11、(1)的(2)地(3)的(4)的(5)得 12、语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结构 13、暗喻 14、以作者代作品 15、(1)B (2)A (3)E (4)D 16、介词、副词和动词 17、(1)介词(2)连词(3)动词(4)动词 二、单项选择 1、C 2、C 3、D 4、B 5、B 6、B 7、B 8、B 9、A 10、B 11、D 12、A 13、D 14、B 15、B 16、D 17、C 18、B 19、D 20、A 21、B 22、C 23、B 24、C 25、B 三、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 8、× 9、×10、×11、× 12、√13、×14、√15、×16、×17、√18、×19、×20、× 四、改错: 1 “的”多余,应删除。 2、“的”的存在造成歧义,应删除。 3、宾语残缺,应在“奖金”之后加上“制度”。 4、动宾搭配时顾此失彼,应把“坐”改为“用”。 5、动词“感到”要带动词性宾语,可改为“感到了婆媳之间的气氛相当紧张”。 6、“减少”不能用倍数,可改为“饲料成本减少一半”。 7、该句缺少一个必要的主语,删去“使”,“终于”移到主语“我们”的后边。 8、“不管”改为“尽管”,“终于”改为“还是”。 9、“在……上”,“在……下”等句法格式中,只能嵌入名词性的词语,而“起早睡晚、终日劳动”是动词性短语,应改成“在……的情况下” 10、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要放到分句主语之后。 五、语言现象分析 (一)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多层次短语 1、昨天从家乡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状]中 状]中 动| 宾 定)中 定)中

常见的实验设计与计算举例

常见的实验设计与举例 一、单因素实验设计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单因素拉丁方实验设计和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是四种基本的实验设计,复杂的实验设计大多都是在这四种形式上的组合。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假设、实验目的与条件使用不同的实验设计,但无论哪种实验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控制无关变异,使误差变异最小。 1.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采用随机化方法,通过随机分配被试给各个实验处理,以期实现各个处理的被试之间在统计上无差异,这种设计每个(组)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完全随机实验的方差分析中,所有不能由处理效应解释的变异全部被归为误差变异,因此,处理效应不够敏感。 例:研究阅读理解随着文章中的生字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自变量为生字密度,共有四个水平:5:1、10:1、15:1、20:1,因变量是被试的阅读理解测验分数。实验实施时,研究者将32名被试随机分为四个组,每组被试阅读一种生字密度的文章,并回答阅读理解测验中有关文章内容的问题。 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实施简单,接受每个处理水平的被试数量可以不等,但需要被试的数量较大,且被试个体差异带来的无关变异混杂在组内变异中,从而使实验较为不敏感。完全随机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如果是单因素两组设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是单因素完全随机多组设计则采用一元方差分析(One -Way ANOV A)。 2.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研究中还有一个无关变量,也有两个或多个水平,并且自变量的水平与无关变量的水平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当无关变量是被试变量时,一般首先将被试在这个无关变量上进行匹配,然后将他们随机分配给不同的实验处理。 例:仍以文章的生字密度对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为例,但由于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可能对阅读理解测验分数产生影响,但它又不是该实验感兴趣的因素,于是研究者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实验实施前,研究者首先给32个学生做了智力测验,并按智力测验分数将学生分为8个区组,然后随机分配每个区组内的4个同质被试分别阅读一种生字密度的文章。

生存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19章生存分析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生存时间的定义中正确的是( E )。 A.流行病学研究中,从开始接触某危险因素至某病发病所经历的时间 B.乳腺增生症妇女治疗后阳性体征消失至首次复发的时间 C.肺癌患者从手术治疗开始到死亡的时间 D.急性白血病患者从治疗开始到缓解的时间 E.以上均正确 2. 教材表19-18表是急性白血病患者药物诱导后缓解至首次复发的随访记录。 教材表19-18 急性白血病患者药物诱导后缓解至首次复发的随访记录 编号缓解日期终止观察日期结局生存时间/天 1 复发158 2 死亡91 3 复发147 4 失访96 5 缓解119 …………… 生存时间属删失数据的有(C)。 A.1号和3号B.1号和2号C.2号、4号和5号 D.2号、3号和4号E.1号、2号和3号 3. 下列有关log-rank检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A.log-rank检验是各组生存率的整体比较 B.log-rank检验是各组生存率某时间点的比较 C.log-rank检验属生存曲线比较的参数法 D.log-rank检验中,各组实际死亡数必等于理论死亡数 E.log-rank检验的自由度为1 4. Log-rank检验与Breslow检验相比,( B )。 A.log-rank检验对组间死亡近期差异敏感

B.log-rank检验对组间死亡远期差异敏感 C.Breslow检验对组间死亡远期差异敏感 D.两者对组间死亡远期差异同样敏感 E.两者对组间死亡近期差异同样敏感 5. Cox回归模型要求两个不同个体在不同时刻t的风险函数之比(D)。 A.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B.随时间增加而减小 C.开始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后来随时间增加而减小 D.不随时间改变 E.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思考题 1. 生存分析的主要用途及其统计学方法有哪些? 答:生存分析在生物医学领域主要解决如下问题。 估计:即根据一组生存数据估计它们所来自的总体的生存率及其他一些有关指标。如根据白血病化疗后的缓解时间资料,估计不同时间的缓解率、缓解率曲线以及半数生存期。估计生存率常用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K-M)法。 比较:即比较不同受试对象生存数据的相应指标是否有差别。最常见的是比较各组的生存率是否有差别,如比较不同方案治疗白血病的缓解率曲线,以了解哪种治疗方案较优。生存曲线比较常用log-rank检验和Breslow检验。 影响因素分析:其目的是为了研究影响生存时间长短的因素,或在排除一些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研究某个或某些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例如,为改善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应了解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病程、白细胞数、化疗方案等。影响因素分析常用Cox回归。 生存预测:具有不同因素水平的个体生存预测估计,如根据白血病患者的年龄、病程、白细胞数等预测该患者k年(月)生存率。生存预测常用Cox回归。 2. 生存率估计的K-M法和寿命表法是如何利用删失数据的?

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期末复习试题

一、判断题 1. 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时,若各区层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不同,则从各区层抽取单位数应根据其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按比例配置。(√) 2.二项分布属于连续型概率分布(×) 3.一般情况下,长方形尤其是狭长形小区的试验误差比正方形小区的大(×) 4.准确性是指在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5.调和平均数主要用于反映研究对象不同阶段的平均速率(√) 6.在计算植物生长率时,用调和平均数比用算术平均数更能代表其平均水平(×) 7.就同一资料而言,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8.通常将样本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将样本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9.正态分布属于离散型概率分布(×) 10.统计分析的试验误差主要指随机误差。这种误差越小,试验的准确性越高(×) 二、填空题 1. 正交试验设计表的主要性质有正交性、代表性、综合可比性。 2. 两个变量数据依据确定性关系可分为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2种类型。 3. 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主要有直方图、多边形图、条形图、圆图这4种图形。 4.在田间试验中,由观察、测量所得的资料,一般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和质量性状资料两大类。 5. 小样本抽样分布主要包括三类分布:t分布、 X2分布和F分布。 6. 随机事件可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基本事件3种类型 7. 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主要有随机区组试验、随机裂区试验、拉丁方试验。 8. 正交试验设计表的主要类型有两种分别相同水平正交表和混合水平正交表 9. 田间试验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和多级随机抽样 10. 试验地土壤差异测量的方法有目测法和肥力测定法 12. 试验处理重复的作用分别是估计试验误差和降低试验误差。 13. 试验地土壤肥力差异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肥力梯度的变化和斑块状变化。 14. 在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和产量的相关关系中,其中种植密度是自变数,产量是依变数 15. 小麦品种A每穗小穗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值为18和3(厘米),品种B为30 和4.5(厘米),根据 CV A 大于_ CV B _,品种_ A _ 的该性状变异大于品种_ B _。 16. 田间试验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和等 17.根据试验的内容将田间试验分为:品种试验、栽培试验、品种和栽培相结合的试验3种类型。 18. 统计学中,一般来说常见抽样的方法有典型抽样、随机抽样和顺序抽样3种方法。 19. 在Excel表格中计算正态分布概率值和反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别是NORMDIST 和NORMIN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